按语 人类不喜欢不确定性,希望一切都是确定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不确定性无处不在,人们的决策基本都是在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做出的。因此经济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对不确定性进行管理,事实上,所有的社会管理活动都可以归结为对不确定性引发的风险进行管理。而风险管理的重要前提是对事物拐点的把握,事物未来的不确定性状况总是充满转折即拐点,拐点代表作新趋势的转折处,经济学家的任务之一是寻找各种事物发展规律的拐点,从而预测未来的趋势。异度均衡理论赋予了风险管理及拐点研究新的内涵,引入了空间维度的机会成本以及综合考虑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公平尺度。 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人们都已经在实际行为上学会了如何适应不确定性的环境而有效生存,学会了面对不确定性而做出选择和取舍。社会已经在教育、发展规划、技术应用等方面对不确定性做出安排,并创造出天气预报、保险机构、地震防灾、应急预案,甚至银行贷款拨备等机制来适应或补偿不确定性损耗的影响。 追求确定性的预期或是拥抱不确定性,是基于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想和逻辑思维方式的两种生存方式。承认不确定性并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建立社会治理规则与企图建设一个确定的生存环境是两种不同的逻辑。如果有经济学家号称准确预测了某次经济危机或股市涨跌,那其实并不是真的经济学家。因为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虽然可以计量出某种状态,却不可能给出某种具体确定的答案。 1.经济不确定性原理 经济学的发展,从思想背景上考察,就是从古典的追求确定性向现代的拥抱不确定性的转换。在确定条件下的最优化理性决策很容易解释,但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经济原理如何这是一个普适性问题,但回答起来却不容易。 现代经济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心理与行为的博弈过程,是一种以不确定性为条件的社会活动。经济活动就是在不确定性中进行当前与未来、此地与异地、此时与它时之间的收益与损耗、有利与不利的取舍。 经济不确定性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要经济行为者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经济学中关于风险管理的概念,指经济主体对于未来的经济状况(尤其是收益和损失)的分布范围和状态不能确知。只能利用数据对现状和未来作某种程度的表达,通过计量模型和工具寻找最接近真实的计算结果,用以指导人们对现状的理解和对未来的预判。 不确定性可以分为可计量和不可计量两类,所谓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就是对可计量不确定性现象的研究和计算。在经济学领域,奈特(Knight)首次区分了风险与不确定性。奈特说可测量的不确定性才是风险,才能进行管理。如果一切都可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里,企业家是不能获利的,奈特的答案是利润来自不可测的部分,来自不确定性,就像是风吹落叶一样,总有几片出乎意外。因此,不确定性才是收益的来源。 2.风险管理与蒙格斯拐点 在不确定性的处理上,人类采取了理性的姿态:对不可计量的不确定性事件如地震一类的自然灾害,主要是进行事后管理,提高对后果的承受能力。在经济核算中把此类支出列为非预期损失,是对损失均值和预期损失的偏离,所以一旦发生就应冲销资本。不属于本论文深入研究的范畴。而对可计量的不确定性则利用数据和数学模型进行测算,并进行降低这些损失的管理。前者寄托运气和人类经验智慧积累,后者则可以通过定量分析得到控制。现代风险管理研究的本质就是对可计量的不确定性进行分类和计量管理的理论。 在不确定性研究中,数学模型表示了不确定变化的规律,而经济学的出发点则是确定这些变化的收益或损失的程度应该如何定义或在事先的投资预测中确定是否能够承受损耗。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把风险管理的原理提炼成某种经济学分析的原理也就顺理成章了。 实际上风险管理所指向的是风险成本,即未来由于不确定性所掩盖的很大概率上可能会出现的风险损失。 没有收益当然不用承担风险,收益与风险总是相伴而生。经营的目标不是消灭风险,而是衡量计算收益能否覆盖风险,从而进行取舍。现实中不存在“零风险”,而没有收益各种经济行为终将失去最终动力。因此,风控和监管不是为了把所谓的“不好的”交易堵死,而是为了更好地利用不确定性促进市场交易实现收益,这是市场的本质。 我们在经济拐点的研究中,希望用蒙格斯拐点这一概念来表达从不确定性出发借用风险计量的方法预判未来趋势的新的经济观察角度,形成新的经济研究的体系。其逻辑顺序是:因为不确定性,所以风险是客观存在,而且是可计量的,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存在正面与负面作用共存的发展规律,也就是悖论的存在。找到正负两面的均衡点就是解悖,一旦经济事物的总收益和总损耗的平衡关系被打破,经济事物就会沿着某种趋势的方向发展,并达成新的均衡。代表某种新的趋势的转折处,存在着经济发展的拐点,即数学曲线上的某个点,在经济学上,可以依据这个拐点,预警未来的某些发展趋势。 蒙格斯拐点与一般经济学中的抛物状曲线中的顶点或低点不同,它是一个事物发展曲线中任意一点,我们要寻找的是其中有着重要状态意义的点。可能是最优点,也可能是最差点。这也许是经济学研究的一种新思维和新方法。 蒙格斯拐点依靠经济学基础理论认知和其它理论如风险理论、行为科学、法学、社会学等构成理论逻辑,作为建模计算的思想基础。 蒙格斯拐点研究是经济现象的预判研究。通过观察不难发现,有大量的经济现象可以通过计算找到其发展阶段变化的“拐点”,从而指导市场和市场策略的方向。如系统性风险是怎样发生量变、质变从分散走向集中的?整个经济体或某个经济部门或行业在债务上的扩张对其发展有利的边界在哪里?贫富差距的安全阈值是多少?等等。 拐点计量依据计量经济学的原理方法,依据理论逻辑形成函数关系并建立模型。所以拐点可以看作是一种规律性经济现象,实证性寻找或发现某些拐点,可用以解释过去的经济现象,预判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我们说某一个点是拐点时,是指一个复杂判断下状态的表达。 拐点不是全部却携带了全部,是复杂问题的简单化处理,宏观趋势的微观观察。搞清楚拐点的意义和它前后的趋势,整个研究才有清楚的框架和标准,在指导经济实务上也更有意义。 3.从蒙格斯拐点到异度均衡 均衡理论在拐点研究中得到充分运用。拐点不是终点,是某种客观存在的均衡被打破之后,经济发展新趋势的启始点,是新的均衡关系形成之前的某种趋势性的非均衡点。 蒙格斯拐点的出发点是认为事物都存在量变到质变,渐变到突变的过程,因此描述的是一个事物发展的过程,在过程中观察变化。 寻找事物拐点的过程总是在计量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确定一个最佳状态的拐点,过了拐点,风险成本会越来越大于风险收益,事情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这是蒙格斯拐点所表达的主要含义。所以拐点就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展望和风险预警。拐点研究就是对事物不确定性的特殊形式的研究,既是一个深刻的经济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学问题,同时也是对未来风险成本的预测。 蒙格斯拐点理论总是认为事物进展都有收益的一面也有损耗的一面,许多因素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拐点要研究事物中的正面因素与负面因素的关系。短期的好(收益)可能是长期的不妥(风险)这是一个定律,也是一个陷阱。统计分析容易落入这个陷阱,而拐点分析要考量未来的风险损耗,有利于规避这个陷阱。 因此,当我们站在未来向当前提问时,绕不开风险成本这个陷阱。当我们站在整个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风险时,发现未来不确定及波动所带来的风险,不仅仅形成了风险管理中的风险成本,亦带来了公平和效率的经济学问题和伦理评价。异度均衡的“均衡”不局限于传统风险管理意义上的收益和风险的对称性,还包括空间维度的机会成本,以及综合考虑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公平尺度。
相关阅读:朱小黄:异度均衡理论——从均衡理论到异度均衡(第1期) 人类不喜欢不确定性,希望一切都是确定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不确定性无处不在,人们的决策基本都是在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做出的。因此经济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对不确定性进行管理,事实上,所有的社会管理活动都可以归结为对不确定性引发的风险进行管理。而风险管理的重要前提是对事物拐点的把握,事物未来的不确定性状况总是充满转折即拐点,拐点代表作新趋势的转折处,经济学家的任务之一是寻找各种事物发展规律的拐点,从而预测未来的趋势。异度均衡理论赋予了风险管理及拐点研究新的内涵,引入了空间维度的机会成本以及综合考虑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公平尺度。 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人们都已经在实际行为上学会了如何适应不确定性的环境而有效生存,学会了面对不确定性而做出选择和取舍。社会已经在教育、发展规划、技术应用等方面对不确定性做出安排,并创造出天气预报、保险机构、地震防灾、应急预案,甚至银行贷款拨备等机制来适应或补偿不确定性损耗的影响。 追求确定性的预期或是拥抱不确定性,是基于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想和逻辑思维方式的两种生存方式。承认不确定性并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建立社会治理规则与企图建设一个确定的生存环境是两种不同的逻辑。如果有经济学家号称准确预测了某次经济危机或股市涨跌,那其实并不是真的经济学家。因为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虽然可以计量出某种状态,却不可能给出某种具体确定的答案。 1.经济不确定性原理 经济学的发展,从思想背景上考察,就是从古典的追求确定性向现代的拥抱不确定性的转换。在确定条件下的最优化理性决策很容易解释,但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经济原理如何这是一个普适性问题,但回答起来却不容易。 现代经济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心理与行为的博弈过程,是一种以不确定性为条件的社会活动。经济活动就是在不确定性中进行当前与未来、此地与异地、此时与它时之间的收益与损耗、有利与不利的取舍。 经济不确定性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要经济行为者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经济学中关于风险管理的概念,指经济主体对于未来的经济状况(尤其是收益和损失)的分布范围和状态不能确知。只能利用数据对现状和未来作某种程度的表达,通过计量模型和工具寻找最接近真实的计算结果,用以指导人们对现状的理解和对未来的预判。 不确定性可以分为可计量和不可计量两类,所谓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就是对可计量不确定性现象的研究和计算。在经济学领域,奈特(Knight)首次区分了风险与不确定性。奈特说可测量的不确定性才是风险,才能进行管理。如果一切都可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里,企业家是不能获利的,奈特的答案是利润来自不可测的部分,来自不确定性,就像是风吹落叶一样,总有几片出乎意外。因此,不确定性才是收益的来源。 2.风险管理与蒙格斯拐点 在不确定性的处理上,人类采取了理性的姿态:对不可计量的不确定性事件如地震一类的自然灾害,主要是进行事后管理,提高对后果的承受能力。在经济核算中把此类支出列为非预期损失,是对损失均值和预期损失的偏离,所以一旦发生就应冲销资本。不属于本论文深入研究的范畴。而对可计量的不确定性则利用数据和数学模型进行测算,并进行降低这些损失的管理。前者寄托运气和人类经验智慧积累,后者则可以通过定量分析得到控制。现代风险管理研究的本质就是对可计量的不确定性进行分类和计量管理的理论。 在不确定性研究中,数学模型表示了不确定变化的规律,而经济学的出发点则是确定这些变化的收益或损失的程度应该如何定义或在事先的投资预测中确定是否能够承受损耗。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把风险管理的原理提炼成某种经济学分析的原理也就顺理成章了。 实际上风险管理所指向的是风险成本,即未来由于不确定性所掩盖的很大概率上可能会出现的风险损失。 没有收益当然不用承担风险,收益与风险总是相伴而生。经营的目标不是消灭风险,而是衡量计算收益能否覆盖风险,从而进行取舍。现实中不存在“零风险”,而没有收益各种经济行为终将失去最终动力。因此,风控和监管不是为了把所谓的“不好的”交易堵死,而是为了更好地利用不确定性促进市场交易实现收益,这是市场的本质。 我们在经济拐点的研究中,希望用蒙格斯拐点这一概念来表达从不确定性出发借用风险计量的方法预判未来趋势的新的经济观察角度,形成新的经济研究的体系。其逻辑顺序是:因为不确定性,所以风险是客观存在,而且是可计量的,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存在正面与负面作用共存的发展规律,也就是悖论的存在。找到正负两面的均衡点就是解悖,一旦经济事物的总收益和总损耗的平衡关系被打破,经济事物就会沿着某种趋势的方向发展,并达成新的均衡。代表某种新的趋势的转折处,存在着经济发展的拐点,即数学曲线上的某个点,在经济学上,可以依据这个拐点,预警未来的某些发展趋势。 蒙格斯拐点与一般经济学中的抛物状曲线中的顶点或低点不同,它是一个事物发展曲线中任意一点,我们要寻找的是其中有着重要状态意义的点。可能是最优点,也可能是最差点。这也许是经济学研究的一种新思维和新方法。 蒙格斯拐点依靠经济学基础理论认知和其它理论如风险理论、行为科学、法学、社会学等构成理论逻辑,作为建模计算的思想基础。 蒙格斯拐点研究是经济现象的预判研究。通过观察不难发现,有大量的经济现象可以通过计算找到其发展阶段变化的“拐点”,从而指导市场和市场策略的方向。如系统性风险是怎样发生量变、质变从分散走向集中的?整个经济体或某个经济部门或行业在债务上的扩张对其发展有利的边界在哪里?贫富差距的安全阈值是多少?等等。 拐点计量依据计量经济学的原理方法,依据理论逻辑形成函数关系并建立模型。所以拐点可以看作是一种规律性经济现象,实证性寻找或发现某些拐点,可用以解释过去的经济现象,预判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我们说某一个点是拐点时,是指一个复杂判断下状态的表达。 拐点不是全部却携带了全部,是复杂问题的简单化处理,宏观趋势的微观观察。搞清楚拐点的意义和它前后的趋势,整个研究才有清楚的框架和标准,在指导经济实务上也更有意义。 3.从蒙格斯拐点到异度均衡 均衡理论在拐点研究中得到充分运用。拐点不是终点,是某种客观存在的均衡被打破之后,经济发展新趋势的启始点,是新的均衡关系形成之前的某种趋势性的非均衡点。 蒙格斯拐点的出发点是认为事物都存在量变到质变,渐变到突变的过程,因此描述的是一个事物发展的过程,在过程中观察变化。 寻找事物拐点的过程总是在计量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确定一个最佳状态的拐点,过了拐点,风险成本会越来越大于风险收益,事情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这是蒙格斯拐点所表达的主要含义。所以拐点就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展望和风险预警。拐点研究就是对事物不确定性的特殊形式的研究,既是一个深刻的经济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学问题,同时也是对未来风险成本的预测。 蒙格斯拐点理论总是认为事物进展都有收益的一面也有损耗的一面,许多因素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拐点要研究事物中的正面因素与负面因素的关系。短期的好(收益)可能是长期的不妥(风险)这是一个定律,也是一个陷阱。统计分析容易落入这个陷阱,而拐点分析要考量未来的风险损耗,有利于规避这个陷阱。 因此,当我们站在未来向当前提问时,绕不开风险成本这个陷阱。当我们站在整个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风险时,发现未来不确定及波动所带来的风险,不仅仅形成了风险管理中的风险成本,亦带来了公平和效率的经济学问题和伦理评价。异度均衡的“均衡”不局限于传统风险管理意义上的收益和风险的对称性,还包括空间维度的机会成本,以及综合考虑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公平尺度。
7月30日,万达酒店发展发布公告称,将出售位于美国芝加哥的Vista Tower,作价2.7亿美元。 这家酒店规划总建筑面积约为17.6万平方米,楼高350米、地上93层,目前处于在建阶段。 截至2019年底,该项目公司的资产净值约21.93亿港元,税后亏损2190万港元。预计此次出售将为万达酒店发展带来9400万港元的收益。 随着这一项目的出售,王健林清仓了海外的全部地产资产。 从“买买买”到“卖卖卖” “凭什么欧美五星级酒店能来中国发展,中国五星级酒店就不能到国外发展?”在2014年半年工作会议上,王健林对万达高管层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万达集团在海外投资酒店也由此开始。同年,万达集团宣布投资投资近7亿英镑在伦敦核心区建设五星级的万达酒店。 随后,万达陆续推出了西班牙马德里、澳洲黄金海岸,以及本次出售的美国芝加哥等项目。 2017年7月,万达酒店设计院、万达酒店建设公司、万达酒店管理公司正式合并为万达酒店发展有限公司,8月,万达酒店发展在港股上市。 然而2018年1月,万达就由“买买买”转变为“卖卖卖”,开启出售海外项目的计划。2018年初,万达先后卖掉了万达·伦敦ONE,以及位于澳大利亚的两个项目。 此外,万达还将13个文旅项目及77间酒店打包卖给融创和富力,并将万达文旅、万达酒店管理两个轻资产注入万达酒店发展。 2019年12月,万达酒店发展宣布完成出售福州恒力城53%的股权。 一季度万达酒店入住率腰斩 两个多月前,万达酒店发展曾发布盈利预警,称今年一季度未经审核的综合收益预计跌幅将不少于40%,来自物业销售的终止经营业务收益,万达酒店发展未经审核综合收益的跌幅将不少于50%。 万达酒店董事会认为,收益下跌主要由3个因素加起来的影响造成,包括新冠疫情、出售项目及项目收益减少。 一季度万达酒店管理费收入同比下降约63%,酒店入住率则大幅下跌至24%,而去年该数字为54%。 出售项目方面,恒力城的出售收益约1.368亿港元,而2018年度出售澳洲及伦敦项目的收益约9.16亿港元。 财报数据显示,万达酒店发展2019年实现营收8.12亿港元,同比仅增长0.1%;净亏损1.5亿港元,而上年同期归属股东净利润为7.67亿港元。 万达酒店发展母公司为万达商业管理集团,主要业务为投资物业租赁及管理、酒店运营及管理、酒店设计及建设管理服务。 而据万达商管集团年报数据,2019年万达商管实现营收786.56亿元人民币。据此计算,万达酒店发展营收仅占母公司上年度营收比重的不足1%。
7月27日上午,万达酒店发展(00169.HK)发布公告,自7月27日上午九时起暂停其股票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售卖,以待公司刊发有关非常重大出售事项的公告。 截至上个交易日7月24日,万达酒店发展股价收盘报0.265港元/股,总市值为12.45亿港元。 据万达酒店发展此前发布的有关盈利警告的公告显示,预期与2019年同期录得净盈利相比,截至6月30日的六个月将录得显著净亏损,去年同期盈利约3969万元。公告显示,今年一季度的未经审核综合收益将录得不少于40%的跌幅。首季以及上半年业绩大幅下滑和疫情不无关系,一季度万达酒店管理费收入同比下降约63%,酒店入住率则大幅下跌至24%,而去年该数字为54%。 公告称,董事会认为,收益下跌主要受以下三个因素影响,第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一季度酒店入住率大幅下跌至约24%,酒店管理费收入同比减少约63%;第二是万达酒店发展出售了AmazingWiseLimited的53%权益,导致一季度缺少来自恒力城项目的收益;第三,由于没有进行物业销售,一季度来自集团桂林项目的收益同比减少了约79%。 7月27日,记者采访了万达集团相关人士,其表示:“具体事宜要等公司的公告。”
当前,大型资产配置机构面临空前挑战——全球低增长、低通胀、负收益资产扩容。对于有收益需求的主权基金,配置思路也有所变化。 “各国央行将黄金视作负收益债券的潜在投资替代品,黄金需求持续攀升。同时,中国股票出现强劲复苏,一些主权基金在短期内对投资这一资产类别抱有更大信心。”美国大型资管机构景顺(Invesco)大中华、东南亚及韩国区行政总裁潘新江在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他提及,固定收益资产(尤其是负收益债券)现在已变得不再像过去那样毫无风险,因此股票也愈发被看作一种储备资产。在此情形之下,股票等资产相对高的波动也不再完全令央行等大型机构难以容忍。 7月22日,COMEX黄金期货收涨1.42%报1843.2美元/盎司,续创近九年新高,现货黄金也创新高。 主权基金、央行加速拥抱黄金 日前,美国大型资管机构景顺发布了第八份年度《全球主权资产管理研究》,深入研究了139位首席投资总监、资产类别主管及高级投资组合策略师的观点,他们分别来自83只主权基金及56家央行,旗下管理的资产总额达19万亿美元。 研究结果显示,各国央行及为数不多的主权基金都增持了黄金。平均来看,目前黄金配置占各国央行储备组合总额的比重从2019年的4.2%升至4.8%,而且,近半数增持的黄金(48%)是用来替代负收益的债券。 潘新江认为,全球负收益债券不断扩容,这意味着借钱出去不仅不能赚利息,反而还会亏钱,这是不合理的,但这就是负收益债券的投资逻辑。主权基金只要买入负收益债券,就意味着持有到期必然是亏钱的,因此更多机构选择增配不生息的黄金。 数据显示,为应对疫情冲击,全球共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先后降息近70次。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18年的近3%跌至当前的0.6%,德国、法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皆为负,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接近零,众多发达国家国债收益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彭博的统计数据显示,近期全球负利率债券存量合计已逾10万亿美元。因此,黄金有望持续成为一些市场主体的投资替代品种。 景顺的研究报告提及,央行主要投资于实物黄金,40%则投资于黄金期货和黄金ETF,这是因为ETF和期货便于交易、流动性好,因而对央行有吸引力。截至7月22日,全球最大黄金ETF--SPDR Gold Trust持仓较上日增加7.89吨(0.65%)至1219.75吨。 景顺也发现,投资黄金的亚洲主权基金当中,多数(67%)持有本地实物黄金,三分之一的机构通过期货及交易所买卖基金投资。潘新江告诉记者,尽管新兴市场债券相对收益率较高,但面临的宏观风险更大,因此投资黄金是流动性更好的选择。 股票逐步成为储备资产配置 除了黄金,面对负收益资产扩容的挑战,一些央行和主权基金也加大了对股票资产的配置。 景顺的研究发现,39%的央行认为股票将成为核心资产,尤其是在欧洲。同时,近半数机构认为股票资产能够提升投资收益率从而将扩大储备规模。 “投资目标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因为有些央行的责任就是要为政府或养老金产生收益,股票可能是一种有吸引力的投资标的。”潘新江称,例如,全球最大的主权基金挪威央行,该国财政部委托其对养老基金进行管理,因此产生收益非常重要。 流动性、回报率、多元化配置都是增加一部分股票配置的理由。不过,股票的确将会提高投资收益的波动率,这种波动在20年前是无法被央行等机构接受的,但景顺认为,随着投资组合的变化,很多机构都有了承担额外风险的预算。同时,负收益意味着债券也变得更具风险,因此股票配置变得更为合理,因此央行更愿意承担一些波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迄今,A股涨幅全球第一。根据路孚特提供的数据显示,无论以人民币还是美元计价,中国在岸股市涨幅领跑全球,丹麦股市位居第二,强劲反弹的美股实则仅逼近年初点位。据记者了解,近期不乏欧洲、中东等主权基金希望增加对中国在岸股票市场的配置。 潘新江也提及,长期而言,投资多元化趋势应会保持不变。近年来,各国央行逐步将货币储备从美元分散到其他货币,人民币成为最大的受惠货币。同时,环境、社会及企业治理(ESG)和气候变化继续成为亚洲主权基金的重要考虑因素,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国,因此不排除全球投资者通过增持中国的相关债券来实现ESG方面的目标。
农产品披露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公司2020年上半年盈利约16,519-21,519万元,比上年同期(重大资产出售前)增长约80.14%-134.67%;比上年同期(重大资产出售后)增长约81.85%-136.89%。报告期公司下属农批市场商铺销售收益同比增加。公司股权处置收益同比增加,系实现参股公司桂林海吉星公司41%股权转让收益,属于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利润总额影响约11,000万元。
总体来说,在低利率环境下固收机会相对有限,股胜债的局面已经持续了数年,而在今年美联储带头的超级宽松货币政策之下,全球固定收益的回报预期不太可能会大幅改善。尽管如此,平均素质较高的中资美元固收产品可以相对增强收益。 最近几天相信大家都关注到了A股的“健康牛”,美股的科技股也继续向好,但与此同时,疫情的反复也超过了很多人的预期,全球累计确诊接近1200万,美国累计超300万,而原本曲线已经平息的亚洲这边墨尔本、东京和香港也相继出现第二波或者第三波。黄金市场最先做出反应,金价突破1,800美元/盎司的重要关口,创下了近十年新高,黄金ETF的资金流入规模也超过了2009年的全年最高纪录。 在乐观情绪下,大家需要留意短期市场可能的不确定性因素,市场避险情绪可能反复,10年期美债收益率维持在3月大跌后的偏低水平0.6%左右。纵向来看,3月的流动性危机已经被债市逐步吸纳,截至7月1日,海外的债券型基金连续第12周录得资金净流入。今天我们继续为大家梳理海外公募中债券基金的上半年表现,以下所有回报基于晨星的数据,均统一以美元计价。 首先我们看到,上半年以地区来区分的话,表现较好的是美国债券基金,平均涨幅3.3%,这一类别中涨多跌少,但表现分化差距到正负10%;环球债券基金中则涨跌五五开,平均回报1.7%,亚洲债券基金平均录得1%的升幅,欧洲债券基金表现接近持平,而新兴市场债券基金几乎全军覆没,平均下跌4.2%,其中本币债券明显跑输强势货币。 除了一些美债基金受到国库券的提振以外,债市的表现与疫情的严重程度基本一致,也体现了市场对于地区经济复苏的预期程度。 专注于投资级别的债券基金数量不多,不过是上半年表现最出色的债券板块,平均涨幅5.5%,其中投资政府债的明显好于企业债,平均存续期更长的债券基金表现更好。实际上,投资级别债券基金在2019年也平均接近10%的回报,已经是投资级别非常好的两个年度。这与美国国债的利率结构高度相关,过去两年也一直受惠于中美贸易战、地缘政治、联储局货币政策转向等多个原因。 相信大家都还记得在今年3月的流动性危机中,很多高收益债券价格大幅下挫,经过几个月的缓慢回升,上半年高收益债券基金平均仅下跌-4.2%,其中表现较差的跌去一成,不过仅有不到10%的基金录得正回报。具体来看亚洲高收益表现稍稍好过美国、欧洲及环球高收益,区别不算太大。 如果看到过去一年,因为不少高收益债券基金普遍在2019年获得双位数以上的回报,近期的调整对于长期的投资者来说影响相对有限。同时美联储购债计划的间接支持,以及大力度的企业贷款计划缓解了违约风险,对于高收益债市的流动性和市场情绪都有很大提振。 但是市场对企业信贷的忧虑仍然存在,违约率上升仍是债市的尾部风险。根据标普评级数据,自新冠疫情和油价下跌以来,北美地区的CCC级发行人数量几乎翻了一番,不过这一比例在5月份已经大幅下降。由于大多数违约来自评级为CCC或者B-但为前景负面的发行人,标普评级在4月也推出了相应的系列月刊,以监控信用趋势和影响B-及CCC级发行人的潜在风险,诺亚研究也将密切追踪这一指标。 在其他类别中,受惠于股票市场反弹的趋势,可转债基金平均上涨4.4%;而极大宽松货币及财政政策也引发了一些对通胀上升的预期,通胀挂钩债券基金上半年也有2.4%的平均回报。 除了另类策略以外,股票型公募基金大多以多头为主,这一点与债券基金稍有不同,债券基金的基金经理在操盘债券组合的时候,可能会相对更多的配合使用衍生品工具以及ETF等,这是因为考虑到流动性、交易成本和投资目的等因素,投资者在做出投资的时候应当充分理解相关金融知识及风险。 总体来说,在低利率环境下固收机会相对有限,股胜债的局面已经持续了数年,而在今年美联储带头的超级宽松货币政策之下,全球固定收益的回报预期不太可能会大幅改善。尽管如此,平均素质较高的中资美元固收产品可以相对增强收益。 这里还有一个知识点想提醒大家,海外的固收资产与权益资产虽然也存在着一定的你涨我跌的关系,但是因为整个资金的池子很大,市场资产类别和金融工具众多,像A股与在岸债市的胶着行情和潜在挤兑关系,一般情况下在海外市场不会过于直接和明显,在某种程度上这一点也更有利于构建分散化的投资组合。 今天的最后,我们希望和大家聊聊这一期的投资与配置的行动点,在全球超低利率的环境下,股票资产固然具有配置价值,不过短期的市场向好更多是建立全球央行一起放水,市场price in经济复苏预期。此时单独偏好一类资产,all in式地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并不是我们所秉持的投资策略。 市场的不确定性永远不会消失,在波动市中的投机交易和择时交易,往往并不能给普通投资者带来额外收益,而我们更建议中长期的投资者更应当将重点放在平衡配置和风险分散,视乎投资目标的做好股债平衡,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可能在疫情后的复苏周期发挥长期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