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做投资理财,特别是股票投资时,是否应该遵循“分散配置”策略?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金融学理论告诉我们“分散配置”可以降低风险,但同时可能伴随着收益下降。 支持“把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好好看好这个篮子”策略的观点喜欢拿巴菲特作为例子。巴菲特的一个公开策略就是“集中投资”。他曾说:“我们并不像大多数投资管理机构那么分散投资。与之相反,如果一项投资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我们可能将基金资产的40%投资于这一项目上:第一,评估决策依据的事实和推理的过程正确的概率非常高;第二,因各种因素变化导致投资内在价值大幅波动的概率非常低。” 偏好非充分分散的投资者其实并不少。耶鲁大学的James Choi教授于2020年最新发表的一项针对美国市场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少高净值人群在投资中并没有遵循充分分散配置的原则。该项研究对于1662位可控支配金融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上的投资者进行研究分析,其中有256位投资者在单一股票的配置超过了10%,占总受访者的15.4%。 那么,这部分高净值投资者为何不愿做到充分“分散配置”?这种策略行之有效的基础条件是什么?适合中国的普通投资者吗? 探究超额配置单一股票背后的逻辑 对于中小股票投资者来说,如果不清楚配置股票的逻辑而盲目集中持有一支股票,这样的行为与赌博无异。因此,了解高净值投资者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 1.风险收益预期的匹配:收益足够高,风险足够低 并不是任何股票都可以超额配置。James Choi教授的研究发现,收益足够高、风险足够低是产生超额配置单一股票的首要原因。该项研究旨在探究256位投资者超额配置单一股票背后的原因。大多受访者表示,他们选择超额配置的原因是“我相信这支股票能比其他股票带来更高的收益(I believe this stock will give me higher returns on average than other stocks in the market)”以及“我相信投资这支股票比投资其他股票风险更低(I believe this stock will give me less risky returns than other stocks in the market)”。认同这两项观点的受访者占比分别达到了45.7%与32.2%。由此可见,集中配置单一股票的主要原因还是风险、收益预期的匹配。 2.对于被投资公司信息的深入理解 除去对于风险收益的预期,对于被投资公司信息全面深入的理解也是高净值投资者超额配置单一股票的重要原因。这一结论源自经典的“有效市场假说理论”。金融实验发现,与普通投资者相比,高净值投资者在信息获取、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根据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当市场处于“半有效市场” (即公司股票价格无法反映市场不知道的信息)或者“弱有效市场” (即公司股票价格只能反映历史信息)的状态时,信息优势往往可以带来超额收益。一系列的相关检验发现,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的证券市场目前都仍处于“半有效市场”的状态,因此信息优势是可以转化成超额收益的。当高净值投资者可以深入了解并分析出有效的市场信息,自然会集中投资某支单一股票。这个投资策略对于普通者的启发在于,如果没有充分的信息优势,集中配置单一股票就没有足够的逻辑支撑。 3.分散配置股票型基金的投资回报不尽如人意 近年来,专业股票投资机构的市场份额越来越高,但股票型基金在扣除管理费之后能否为投资者创造超额收益仍然是一个广受争议的话题。大量研究普遍发现,在扣除管理费之后,股票型基金最终能为客户提供的超额回报为负,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仍然是有限的。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甚至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当年的收益冠军在第二年往往收益排名靠后,基金热销往往预示其接近阶段性的高点。对于有信息优势的高净值投资者而言,如果资产管理机构提供的产品不能得到预期的回报,不如通过自身的信息优势以及投资渠道在某些风险收益预期比较明确的股票上进行超额配置。 了解“非充分分散”投资的要点 普通投资者投入资本市场主要为了取得更好的回报,这样的初心无可厚非。但是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我们需要重点梳理以下两大超额配置单一股票的投资要点。 1. 市场信息 高净值投资者在拥有更多可供投资的金融资产的同时往往也雇佣了专业团队为其提供金融顾问服务,深度挖掘市场信息。相比之下,很多不愿意雇佣专业团队的普通投资者在这一点上往往处于劣势。若无法获取足够的市场信息,集中配置单一股票则无法为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因此,普通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首先需要判断自己是否在某一领域拥有充分的研究或者相关的工作经历。若有,我们便可以该领域运用自己的专业能力深入挖掘市场信息;若没有,我们则需要认真考虑集中配置某支股票的策略是否理智。 2.投资时限 在针对美国证券市场的大量调研中,投资时限始终是美国普通投资者最关注的因素之一。投资时限的背后是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所衍生出的人生长期财务规划。如果没有合适的投资时限,即使能够选择出优秀的股票,投资者也无法在合理的时间内获得超额收益。从1926年至2007年,美国大市值股票的平均年化收益为12.3%,远高于美国3.1%的平均通胀率。但是在这90年间,这些大市值股票有数年出现负收益的情况,表现最差的一年甚至达到-40%。这说明我们在享受大市值股票超出市场表现的收益的同时,也必须承受价格波动的投资风险和时间成本。 以巴菲特投资入股的比亚迪为例,巴菲特旗下的MidAmerican在2008年以8港元的价格认购了2.25亿股的比亚迪H股,交易价格为18亿港元。到目前为止,这批股票的市值达到了346亿港元,该笔投资得到了19倍的回报,年复合回报率接近30%。但是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模仿巴菲特的集中投资策略,能够在2008年买入比亚迪并且一路持有到今天的又有多少呢?有时候,投资者不能长期持有某支股票并非是出于追涨杀跌的短期行为,而是为了应对生活中的的各类需求(例如偿还房贷车贷、应对突发疾病等)调动资金。因此,当我们想长期集中配置单一股票时,这笔投资所能提供相应回报的时限也非常重要。 普通投资者否应该尝试“非充分分散”的策略?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我们的风险偏好是否与“非充分分散”策略的内在逻辑相匹配?其次,我们是否具备采取这种策略的基本条件,即对投资标的具备深度研究的能力和资源?第三,我们是否具备长期持有某个标的的意愿和能力? 截至目前,各项针对中国居民投资行为的研究均表明,中小投资者尚不具备上述的三大能力。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与美国嘉信理财联合发布的《2019年中国新富人群财富健康指数》中有两项有趣的发现: 第一,中国新富人群(基本等同于中产投资者)自认为其投资行为日趋谨慎,然而大部分新富人群的资产配置类型仍然较为激进,且在部分大类资产中的配置较为集中。换言之,新富人群对自身投资行为的认知与其实际采取的高风险投资行为相矛盾。这表明,我们在很多时候并不了解自身的风险偏好,在投资时无法做到知行合一。 第二,当他们所持有的股票收益达到10%以后,67%的受访者会选择增持该股票。这说明投资者仍然存在追涨杀跌的行为,他们往往希望通过择时的方式(即希望寻找到一个最低的买点买入股票,最高的卖点卖出股票)进行投资,在短期内获得投资回报。 上述两项发现中所展现的中国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均与“非充分分散”策略所需要的金融素养相违背。因此,中国居民在尝试“非充分分散”策略前首先应当提升自己的金融素养,培养个人的信息优势和长周期投资的意愿,进一步夯实自己的金融投资基础。
“七亏二平一赚”似乎是A股投资者的宿命,普通投资者如何避免被收割的命运?今天向大家推荐大卫·斯文森的力作《不落俗套的成功》。 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大卫·斯文森,萃取其在资产管理领域三十年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写就两本著作:《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不落俗套的成功》,前者面向机构投资者,后者面向个人投资者,两本书在投资界均引起很大反响。 今天,和大家分享《不落俗套的成功》这本书的读后感。读后感分为三个部分: (1)大卫·斯文森其人,主要向各位读者介绍大卫·斯文森的个人经历; (2)《不落俗套的成功》其书,这个部分将这本书的精髓向大家做个概要性的介绍; (3)我们可以从中学到的投资方法。最后,基于《不落俗套的成功》推荐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方法,并结合国内资本市场的特点,提炼总结出一个适合个人投资者的投资方法。 大卫·斯文森其人 大卫·斯文森的学历和经历非常耀眼,他本科毕业于威斯康辛大学,后在耶鲁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华尔街呆了6年,从事与金融科技相关的工作。1980年在耶鲁任教,1985年成为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 因在学术研究和基金管理方面的卓越成就,大卫·斯文森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并于2008年成为奥巴马政府经济复兴委员会的成员。 大卫·斯文森管理的耶鲁捐赠基金,近10年、20年、30年的年化回报分别高达11.1%、11.4%、12.6%,截止2019年6月30日,该基金的规模已超过300亿美元。 在创造了傲视同侪的投资业绩的同时,大卫·斯文森还为投资界尤其是大学基金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优秀的基金经理,这其中就包括高瓴资本的张磊。 因其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基金管理方面的卓越成就,大卫·斯文森在投资界备受尊敬,前摩根史丹利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巴顿·毕格斯说: “世界上只有两位真正伟大的投资者,他们是斯文森和巴菲特。” 《不落俗套的成功》其书 常见的投资组合管理工具主要有三种:资产配置、证券选择和择时。 所谓资产配置是指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投资期限和收益预期选择并定义形成投资组合的各种资产类别及其占比。 证券选择是指对单个资产进行积极管理,这方面最典型、最成功的代表是巴菲特。 择时是指通过短期内偏离长期资产配置目标来获利的一种投资策略,例如某个投资者的长期配置目标是股票和债券各占50%,投资者认为未来一段时间股票的投资机会高于债券,并调高其投资组合中股票的占比至70%。这种投资方法就是择时。 这三种管理工具哪个有效?大卫·斯文森在书中开宗明义地推崇资产配置,他认为资产配置是唯一有效的投资管理方法。他在书中阐述了很多理由并从学术研究和实操业绩两个方面提供了大量的证据。 我们来看两组数据。 首先来看一组美国的数据,上世纪 90年代,美国学者对美国共同基金10年间的收益进行了归因分析,发现其收益的90%多来自于资产配置,4%来自于证券选择,而来自于择时的贡献几乎为0。在2000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罗杰·伊博森和保罗·卡普兰考察了多篇关于资产配置对投资收益贡献的研究论文。他们发现:“平均而言,资产配置对组合收益的贡献略超出组合总收益”,这意味着证券选择和择时对投资收益没有任何实质性贡献。 再来看最近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一组数据(表1)。从表1可以看出,无论是哪类投资者,其择时的平均收益都是负的,少部分的投资者选股(证券选择)的收益是正的。 在阐明资产配置是投资管理唯一有效的方法后,大卫·斯文森面向个人投资者提出了做好资产配置的建议。 建议一:做好资产配置的三条基本投资准则。 一,长期投资者在构建投资组合时应明显偏重股票。拉长周期看,股票相对于现金、债券、大宗商品等资产而言,超额回报是非常明显的,所以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在其投资组合中配置较多的股票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二,谨慎的投资者应构造一个多样化的投资组合。诺贝尔奖得主哈里·马柯维茨将多元化称为罕见的“免费午餐”,通过多元化,投资者可以在维持收益不变时降低风险或者风险不变时提高收益,从而使得投资者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下仍能坚持原先的投资理念和方法。 三,理智的投资者在构造投资组合时应考虑税负方面的因素。美国资本市场有极其复杂的税赋设计,不同的投资品种、不同的投资者、不同的期限、不同的收益来源,面对的是不同的税负,因此在构建投资组合时应当充分考虑税负对最终收益的影响。 建议二:区分核心资产和非核心资产。 核心资产符合以下特征:一,核心资产类别赋予一个投资组合基本的、重要的不同于其他组合的特性;二,核心资产主要依靠市场带来收益,而不是依靠对投资组合的主动管理。理解这一点对投资者尤为重要,以股票(这里一般是指股票指数)为例,你选择美股、其他发达市场股票还是新兴市场股票决定了你长期在股票这类资产上的回报。三,核心资产应当来自于、根植于广阔、深厚、有投资价值的市场之中。以Reits这类资产为例,十数年来回报最高的都来自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这类商业活动非常活跃和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大卫·斯文森认为核心资产主要有三类:股票、债券和房地产,同时建议单一核心资产的配置比例应在5%-30%之间。 建议三:注意定期再平衡。所谓再平衡是指经过市场的涨跌之后,投资组合的即期资产配置可能偏离投资者最初的设定,这个时候投资者应当进行再平衡使得投资组合的资产配比符合最初的设定。再平衡是有成本的,因此应当精心选择再平衡的阀值和周期。 我们可以学到的投资方法 根植《不落俗套的成功》提出的建议,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特点,本文面向个人投资者提出以下投资建议。 一,将资产配置作为自己投资的唯一方法。摒弃追涨杀跌、听消息投资等无效的投资习惯和方法。 二,根据投资期限、风险承受能力和预期收益构建自己的投资组合。尽可能拉长自己的投资期限,只有这样才能承担更高的风险,设计出股票资产占比较高的投资组合,获得更丰厚的长期回报。为此应精心筹划安排个人及家庭的收入和支出,并通过保险的配置防止意外事件冲击你的投资方案。 三,将股票、债券和房地产作为构建投资组合的核心资产。股票应在美股、A股和港股中选择,美股选被动指数基金,A股选择主动管理型基金(选择依据是1年内、3年内收益排在市场的前1/3,5年及以上的收益应排在市场的前1/4)。债券在选择时应综合考虑利息和汇率因素。房地产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租金水平和房屋增值两个部分,优先在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以及中国大陆等市场中选择。 四,注意定期再平衡,我们的建议是偏离阀值在5%以上就应当再平衡,再平衡的周期以季度为宜。 知道、了解和践行一个投资方法是截然不同的认知层次,在资本市场的惊涛骇浪中牢牢守护资产配置的航空母舰,将帮助我们拨云见日,收获满满。
经常有人把投资比喻成马拉松,能够穿越牛熊,在一定长度的时间周期内获得稳定可观的收益,无疑是评价一只基金最客观的方式。 梁浩自2011年管理鹏华新兴产业基金(206009)以来,累计回报达393.64%,实现任职总回报将近4倍增长,年化回报率高达18.86%,为投资者创造了长期丰厚的回报。 短期来看,鹏华新兴产业的表现同样亮眼。据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9月9日,鹏华新兴产业近6个月收益率36.95%,同类排名140/1065,跑赢大盘+23.52%;近一年收益率84.67%,同类排名21/905,跑赢大盘+65.78%。 一季度增配了消费股的机会,让梁浩掌舵的这只基金,在二季度实现了份额和规模的暴涨。 1、增配消费股奠定爆发基础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一只优秀的基金能够在遇到突如其来的冲击时,及时抓住市场下跌机会,勇敢地收集筹码。 回顾一季度行情,梁浩在一季度报告中指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市场带来巨大的影响,考虑到经济在一季度的停摆,以及后续可能出台的宏观政策,在市场下跌时基金组合适度增加了周期股的配置,同时在必选消费上的配置也有所增加。 鹏华新兴产业的近期业绩,验证了梁浩当初的配置思路。据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9月9日,鹏华新兴产业近6个月收益率36.95%,同类排名140/1065,跑赢大盘+23.52%;近一年收益率84.67%,同类排名21/905,跑赢大盘+65.78%。 得益于不失时机地调仓换股,鹏华新兴产业也在份额和规模上获得了强势突破。2020年二季度该基金实现收益22.34亿元,报告期净值增长率为35.86%,报告期末基金份额总额为28.4198亿份,相比2020-03-31增加10.8016亿份。资产规模为111.8139亿元,相比2020-03-31增加61.7031亿元,翻了一倍多。 鹏华新兴产业不仅上半年表现优秀,在其它周期的业绩表现也非常出色。根据同花顺IFIN数据统计显示,截至9月9日,梁浩自2011年管理鹏华新兴产业基金以来,累计回报达393.64%,实现任职总回报将近4倍增长,年化回报率高达18.86%,为投资者创造了长期丰厚的回报。中期看,近一年、两年、三年的回报率分别为84.67%、124.63%、114.43%,同类排名居于前列。 基于价值投资理念的长期坚守,积极把握市场大势掘金结构性机会,梁浩领衔管理的多款基金得以在不同回报周期斩获不俗业绩。据银河证券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7月17日,上证综指涨跌幅为5.38%,而由梁浩领衔管理的4只基金期间回报率均超55%。其中鹏华创新驱动(005967)和鹏华新兴产业(206009)分别以65.08%和61.84%的回报率,在224只普通偏股型基金(A类)和6只新兴产业偏股型基金(股票上下限60%-95%)(A类)中位居同类产品第一。 2、精选个股、坚定持有 在进入鹏华之前,梁浩曾任职于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从事产业政策研究工作,算是少数有信息产业相关从业经验的基金经理。 鹏华新兴产业作为梁浩目前管理基金中时间较长、规模领先的代表产品,从持仓风格来看,该基金属于小盘成长风格基金,聚焦新兴行业投资,寻找符合产业发展方向、长期业绩具有安全垫的优质企业。据成立9年来的35次已公开披露季报统计,该基金高频重仓行业主要集中于医药生物、家用电器、传媒、计算机等近年来具有较高景气度的产业。 在鹏华新兴产业半年报中,梁浩如此总结道: 上半年,组合前期布局多年的新零售、IVD以及消费领域的投资受到市场重视,一度成为热点,组合也获得较好收益。同时,组合规模也增长较快,对投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虽然我们也加大了研究力度,在一些新的方向和新的公司上有所布局。但这些新的布局依然是基于产业的中长期视角,也一样经历了深入的研究和碰撞,是谨慎决策后的结果。我们相信这些新的布局仍能为投资者带来较好的收益,但也认为这些收益的实现需要耐心和时间。组合目前仍坚持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看重产业长期发展的风格。 对于未来,梁浩表示,6月伊始,资金青睐科技和消费,疫情对科技行业带来的供应链冲击已逐步恢复,长期看好行业景气提升、业绩表现潜力股的半导体、信息化产业链等行业;未来预计医疗行业加速数字化升级,资本看好“互联网+医疗”;新消费趋势产生,消费板块备受看好,将会长期关注高景气度的创新、消费等板块,择机择优进行投资。 3、用做绝对收益的思路来做相对收益 据了解,拥有12年投研经验的梁浩,现任鹏华基金董事总经理,对基本面研究尤为重视,精选投资标的、只重仓研究透了的股票并长期持有,用做绝对收益的思路来做相对收益,赚企业成长、产业发展的钱,使得梁浩的产品在降低波动和控制回撤上具备明显优势。 只重仓研究透了的股票并长期持有,梁浩的这一理念在开润股份、新宝股份的操作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梳理过往季报可以看出,梁浩在2017年即开始买入新宝股份,2018-2019年该股也持续进入鹏华新兴产业买入前20名单,而梳理该股过往走势可以看出,那两年刚好是低位横盘,梁浩也是在2017年-2018年持续加仓新宝股份,2019年四季度之前一直稳定持股1900万股左右,四季度小幅减仓1511万股。 在2020年伊始,该股进入强势上涨通道,并在7月29日创出52.3元的新高,半年涨幅达两倍。半年报显示,鹏华新兴产业仍持有新宝股份1864万股,不过该股在创出新高之后即开始下调。参照之前开润股份雄踞第一重仓股四个季度的操作节奏,梁浩可能要在三季度出货新宝股份,锁定收益。 另一只重仓股安井食品,是2018年开始布局,预计建仓成本在20几块,该股近三年底部不断抬升,走势非常稳健,按照近期200元的新高来看,最早建仓的收益已经接近10倍。 作为具有丰富投研经验的明星基金经理,除了经验的逐渐积累以外,梁浩投研能力的“后天因素”很大程度上源于自身的“勤奋度”——对产业、公司的深入研究程度、以及后续研究跟踪的紧密程度,孜孜不倦学习掌握新事物的钻研精神,同时也离不开团队成员发挥术业专攻优势实现合力制胜。 梁浩认为,在复杂多变的宏观背景下,什么样的行业可能是最优的、最具投资价值的,始终是投资的首要问题,就像解复杂的方程式时,要找到最关键的步骤。 梁浩的方法论:首先将大类资产特点做性质区分,并根据宏观经济趋势、市场估值情况以及监管环境,每个月进行动态分析判断,前瞻性地筛选出性价比更高的类别;其次是通过设置初始的配置中枢,同时在实际投资中,跳开条条框框,根据当前时点性价比最高的资产进行超配,力求将高性价比资产发挥出更好的效果;再次是自下而上选择穿越牛熊周期转换的优质个股,对应不同的资产类别,梁浩的投研团队都有擅长的专人负责,个人主动性研究的结果,还将得到量化研究员从量化角度的补充与支持。 在梁浩看来,投资对于投研团队的知识储备、覆盖范围都有着很高的要求,鹏华基金权益投研团队在投资管理中不会有任何风格上的负担,更强调不同经济环境下的最优资产选择,而团队合力就会让能力圈体现出最大化和组合配置的最优解。 梁浩对于社会发展的变化,有着强烈的热情。他认为社会发展的变迁,是投资中重要的Beta来源。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未来的大Beta很可能来自科技创新,互联网带来的整体社会效率提高,科技在给企业赋能。 梁浩投资方法金句: 1. 用一级市场方法,管理二级市场的钱 2. 一个优秀的投资者应该把Alpha和Beta都抓住才行 3. 城市化和人口红利,以Beta的形式渗透于很多行业之中 4. 整个做投资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全方位自我修炼的过程,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5. “创新”是未来企业获得超额收益的主要源泉 6. 产品力是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
基金是做短跑冠军,还是做长跑健将,是一个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A股不缺少一年收益率达到100%的基金冠军,但就是缺少巴菲特一样的长期收益率在20%左右的长跑健将,因此A股不乏明星基金经理,可是少有人能够成为巴菲特一样的世界知名基金经理人,很多明星基金经理总是昙花一现,今年是冠军,明年可能就是业绩垫底,净值巨大波动背后是基金经理投资风格太激进,喜欢重金押注,一旦成功,就是光环加身的明星基金经理,名利双收,如果押错了,只能自认倒霉,典型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投资风格。 最近有一家基金公司成为热搜,并引发财经投资界的高度关注,那就是诺安成长混合基金,最早引发笔者关注的是一场业内人士的对话,某位业内人士在半年报中表示:“最近听说一支硬核成长类产品,基金经理从业才三年,做投资仅一年,规模从去年的十几亿迅速膨胀到当前的近两百亿,且大部分规模是今年二季度流入的,该产品基本上全仓半导体。” 市场猜测这一基金就是蔡嵩松先生管理的诺安基金,他管理有两只基金分别是诺安成长混合基金和诺安和鑫灵活配置基金,据媒体报道截至今年6月底,前十大重仓股占比高达八成,在蚂蚁财富上,诺安成长也被贴上半导体的标签。就是目前重仓股依然是芯片半导体为主,像圣邦股份(行情300661,诊股)、北方华创(行情002371,诊股)、卓胜微(行情300782,诊股)、兆易创新(行情603986,诊股)和韦尔股份(行情603501,诊股)等。 持股度很集中,属于典型的科技进取类基金投资风格,在牛市市场中,科技股中的芯片半导体是市场热点,股价就会轮番上涨,基金就会取得巨大收益,排名居前,确实从去年到上半年,蔡嵩松先生眼光独到,押注成功了大牛股,我没有能够查到去年蔡嵩松先生管理的基金持股名单,以现在持股看,重仓股应该是涨幅巨大的,基本上都是市场的大牛股,确实基金也取得良好的投资收益,截至7月14日,该基金年内收益高达80.45%,现在累计净值是差不多2元钱,蔡嵩松先生2019年2月开始管理诺安成长混合基金,能有如此收益,还是相当高的,这是需要客观评价的。 也许就是得益于良好的投资收益,蔡嵩松先生管理的诺安基金成为市场关注的对象,投资者也是纷至沓来,基金规模不断扩大,诺安成长混合基金,截至今年6月底,规模为161亿元,去年同期只有10.7亿元。 可是福兮祸收益,最近一段时间,机构抱团股出现明显下跌,科技股也不例外,芯片半导体自然下跌不少,重仓股下跌,诺安成长混合基金净值也跟随下跌,据媒体报道截至9月8日,年内收益只有30.97%,回撤近50个百分点,这个回撤幅度是有点大的,但是客观讲的话,就是年内收益有31%也还是很不错的收益率。 资深的业内人士的一番话值得思考:“我不禁陷入深思,虽不免有葡萄好酸之嫌,但是这样真的好吗?从历史统计可以清楚看到,投资股市的盈利分布也是遵从二八甚至一九原则,一定是很少部分人赚钱,绝大部分人买单。很不幸的是,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极少数人。”,作为投资者,也知道A股历来是少数人获利多数人亏钱,我是认为值得深思的是,基金管理人在千方百计取得短期最大化收益的前提下,如何做好风控管理,防止持股度太集中带来的市场波动风险,就像诺安成长混合基金一样净值短期回撤太快,这是每一个基金管理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毕竟基金不是游资,捞一笔就能跑掉,这不符合基金的风控原则,基金既需要短期利益最大化,也需要长期的稳健收益,从我个人角度看,基金长期稳健收益更加重要,但是这在A股可能较为困难,这不是一家基金的问题,而是行业的通病,在于基金公司对基金考核制度太短期化,说的离谱一点,月月排名、每个季度排名、中报排名、年终排名,搞得基金经理忙于应对,投资短期化功利化。 诺安成长混合基金按照我个人观点,是属于风格做到极致的基金,那就是重仓持股,可能会取得高收益,也可能是收益欠佳,净值波动较大,不是很适合稳健投资者,而是适合激进的投资者,这与基金经理人风格有关。 对于风格极致的基金投资风格和净值的高波动性,市场可以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点,作为基金管理人也可以有自己的思考,市场总是在不断的观点碰撞中走向成熟,走向健康。但是面对高波动的A股市场,如何控制净值回撤最小化,是摆在风格极致的基金管理人面前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另外重仓一个板块,一旦市场出现波动,基民选择赎回,基金管理人需要面对份额缩小,被动减仓应对流动性问题,在市场交易拥堵下,很容易出现卖出困难的问题。 基金投资在于构建一个合理的投资组合,可是最近基金投资似乎偏爱抱团持股,这是一种存量资金不足下的无奈之举,并不是某一个基金管理人的问题。A股需要考虑新增筹码和新增资金之间的动态平衡,而不是沉迷于不断的扩容幻影之中,沉迷于虚无缥缈的牛市幻影之中,未来的股市将会是很多僵尸股的市场,投资收益可能越来越难。 以上只是一位投资者的观点,而不是专家分析师的观点,专业知识有不足的地方,如有不妥之处,请市场各方多多包含。
今年来,A股IPO发行提速,新股备受追捧。 9月7日,中金公司表示,截至8月底,年初至今上市的227家IPO新发市值2735亿元,粗略估算打新收益4492亿元,按此发行节奏,预计全年的新股收益约在6000亿元-7000亿元左右。按目前配比来看,网上和网下收益大致均衡,预计全年收益分别为3000亿元-3500亿元左右。 中金公司认为,今年新股收益对于机构投资者的贡献不容忽视。以基金管理公司为例,估算年初至今不考虑战略配售部分,公募部分收益排名前十的公司平均新股收益为32亿元,如若结合战略配售及基金专户和子公司部分,新股收益或接近40亿元,按此粗略预计全年打新收益前十的基金公司平均收益或在50亿元-60亿元左右。5亿元A类产品年初至今的打新收益率超过7%,今年收益率有望超过10%。往未来看,预计受注册制改革及发行节奏影响,预计未来3个月-6个月网下打新收益仍将维持相对高位。
兴证资管迎来新任总裁。 据记者获悉,原招商资管副总王承炜正式出任兴证资管新任总经理。有市场分析人士告诉记者,王承炜在企业年金和保险资金等绝对收益类型资金管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他的加入或将为兴证资管破局绝对收益领域再添一把火。 兴证资管迎来新任总裁 一个月前已到岗 9月1日,兴证资管发布一则《关于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原招商资管副总王承炜正式出任公司新任总经理。 从公告来看,王承炜的正式任职日期从2020年8月31日开始,但据兴证资管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王承炜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到岗了。 从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开的信息来看,王承炜从招商资管的离职登记日期为今年7月20日,在兴证资管任职的登记日期为今年7月24日。 目前,在兴证资管官网管理团队介绍一栏,总裁一职已经显示为王承炜。而在王承炜之前,兴证资管总经理一职在较长时间里一直由公司董事长郭小军兼任。 公开资料显示,王承炜为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上海市金融工程协会理事。2005年4月加入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后,曾担任组合管理部组合经理、企业年金投资经理、第三方资产投资负责人、养老险投资部总经理等职务。2019年加入招商资管担任副总经理与投资总监。 在平安养老险期间主动资产管理规模超过4000亿,本人任全国社保基金经理,并在企业年金和保险资金等绝对收益类型资金管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王总因为是投资出身,所以很具有实干精神,谦逊低调,有市场眼光”,上述兴证资管内部人士表示。 或带领兴证资管破局绝对收益领域 随着资产管理新规及相应配套细则的落地实施,在强化统一协调监管的趋势下,资产管理业务去通道化、产品净值化和消除监管套利的进程持续推进,资产管理行业竞争格局的重塑呈现加速态势,各类资产管理机构将积极谋求新的业务发展方向及战略布局。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王承炜在养老金社保基金方面的丰富经验或许是兴证资管较为看重的一点。而绝对收益也将成为兴证资管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8月29日的一场公开演讲中,王承炜也分享了关于大资管背景下对绝对收益产品的思考。他表示,在打破刚兑后,银行理财产品释放的巨大市场空间亟待占领,而绝对收益产品可能是未来的一大蓝海。 王承炜表示,2015年股灾至今,从大资管细分行业资产管理规模变动来看,整体上,国内资管市场仍以绝对收益类产品为主。其中增速最快的是私募,即便在公募基金行业,以货币、债券为代表的绝对收益类产品的规模增长也最快。可见,国内大多数金融产品是带着绝对收益的思路或冲着绝对收益的目标去设计的。 在王承炜看来,未来打破刚兑后将释放巨大的绝对收益蓝海,但目前市场现有的净值型产品却还难成为强有力的理财替代品。因此,投资者对“净值取得可观收益、回撤及波动控制良好”的绝对收益类产品的潜在需求仍巨大。 他认为,券商资管在绝对收益领域,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可以运用多种工具获取绝对收益,要做到:纪律性,绝对收益策略不要漂移;科学性,采用严格量化分析,但也注意历史回撤也有局限;全面性,从风险承担的角度思考绝对收益的来源,组合打算承担哪些风险,承担多少;协同性,充分利用券商资源禀赋和灵活的设计,并建立多层次的产品体系以满足投资者需求。 在演讲的最后,他还提到,兴证资管也将持续朝着这个方向去布局和努力,相信未来能够凭借券商资管的实力禀赋,更好地成为绝对收益的产品提供商。 兴证资管上半年净赚0.61亿元 在目前14家上市券商资管子公司里,兴证资管一直较为低调。刚刚披露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兴证资管实现营收1.27亿元,同比下降10.56%,实现净利润0.61亿元,同比上升10.91%。 在资管新规等作用之下,2020 年上半年券商资管受托规模持续缩减,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截至 2020 年 6 月末,证券行业受托管理资产规模 11.83 万亿元,较年初下降 4%。 在此背景下,兴证资管坚持发展主动管理业务,持续提升产品投资业绩,扎实推进“固收+”业务战略。截至 2020年 6 月末,公司受托管理资产规模 544 亿元。 此外,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成为券商资管转型的关键,目前,兴证资管还未有公募基金牌照,但“公募化改造”使得券商资管集合产品有了为更多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服务的机会。今年4月,公司第一只公募化大集合金麒麟(603586)领先优势完成改造,开启了在公募世界的新征程。 据了解,兴证资管旗下存续大集合产品共计10只,以金麒麟领先优势为先锋,其他大集合产品也将陆续启动“公募化”改造。 今年至少已有4家券商资管出现董事长 总经理级别高管变更 转型主动管理,最需要的是专业人才。 事实上,今年以来,除了兴证资管,多家券商资管也在打造专业的人才队伍上颇费了些功夫。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至少已经有银河金汇、华泰资管、中泰资管、兴证资管出现董事长或总经理级别的高管变更,变动幅度较往年要大不少。 今年6月16日,中泰资管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公司董事长章飚和CEO叶展均因个人原因离任,公司原副总经理黄文卿将接替章飚担任中泰资管董事长,公司总经理徐建东将担任公司总经理和CEO职务。 此外,今年5月6日下午,华泰证券发布公告称,日前,公司全资子公司华泰资管召开第二届董事会,聘任王锦海为总经理。而王锦海原为华菁证券副总裁,在资产管理领域是不折不扣的“老将”,从业超20年。有市场分析人士告诉记者,王锦海在权益投资领域较为擅长,他的加入或将为华泰资管在权益投资领域再添一把火。 除此之外,银河金汇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今年也公开招聘董事长,根据其母公司银河证券解释,市场化招聘董事长旨在打造专业的管理队伍,提高经营业绩。 “
本周,中国市场出现了几日的“股债双杀”的情况,上证综指本周三、周四总计下挫近2.5%,但债市也同步下挫。周五,A股小幅企稳,债市仍持续下挫。即便央行多日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但市场预计近阶段债市仍将以震荡为主。 施罗德投资管理(上海)债券基金经理单坤对记者称,虽然欧美疫情的发展不容乐观,但疫苗在第三季度的问世仍是高概率事件,这会进一步提升市场对于欧美经济复苏的预期,也会让市场降低对央行实行货币宽松的预期,对债券市场 形成压制。对于下半年的债市,单坤说,现阶段依然保持中性态度,会注重短久期、高票息信用债的配置机会,静待市场出现长端超调带来的交易机会。 近两周部分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小幅下行,但相较于6-7月的“破净”已大幅缓和。“经历了7月后的平静期,目前产品净值基本上回到了1以上,尽管债市近期看不到大机会,但拉长期限,信用债票息以及非标资产的稳定收益仍能够弥补短期净值的波动。”某大行理财投资经理对记者称。 债市短期难改震荡行情 8月17日,央行开展7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对本月两笔到期的总计5500亿的MLF进行一次性续做;18日央行开展1000亿元逆回购操作,当日有500亿元逆回购到期,因此实现净投放500亿元;20日央行开展了1600亿元逆回购操作,当日有1500亿元央行逆回购和5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到期。但即便如此,债市情绪仍然不高,20日10国债期货全线收跌,截至下午收盘,10年期主力合约跌0.32%,1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3%、报3.016%;21日收盘,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攀升0.43%报3.016%。 一些机构人士普遍对记者表示,之所以近期股债情绪受到抑制,从各自的原因来看,股市面临冲高回落风险,债市则面临利多因素淡化带来的反弹压力。其次,从共同的原因来看,流动性边际收紧预期是导致股债双杀的主要触发因素。 就债市本身而言,之所以对近日的流动性投放无动于衷,一位大行交易员对记者提及,无论是从资金利率还是债券利率看,都没超预期的意思。DR001下行了5BP(基点),DR007则上行了1BP。央行从4月底开始边际收紧市场流动性,以短期型的逆回购为主,代替了中长期型的MLF、TMLF和降准等工具。长期资金被大幅回笼,同时加上国债、地方债的发行,对配置债券的主力机构银行的超储消耗巨大。 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看,利多因素弱化后债市面临获利回吐的压力。 “今年到目前为止前4个月大涨后4个月大跌,收益率呈现标准的V型走势,近阶段债市短期仍以横盘为主,参与意义不大。”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告诉记者。 票息可弥补理财短期净值波动 记者也观察到,多家银行随时可申赎的净值型产品和部分定开类产品净值都出现小幅下滑。不过相比起6-7月债市去杠杆引发的波动,当前跌幅并不大。 根据普益数据显示,理财的整体数据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面向个人的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数量占比达77.61%,这类理财产品收益水平最高。 封闭式净值型产品年化收益环比下跌5BP, 开放式净值型产品年化收益环比下跌8BP, 不同起投门槛的产品收益率都呈不同幅度下行。 从银行类型来看,截至8月17日,观察期内国有行净值产品收益环比下降29BP; 股份行净值产品收益环比下降2BP; 城商行净值产品收益环比下降0BP; 农商行净值产品收益环比下降2BP。 根据面向的用户类型来看,面向个人的产品收益环比下降8BP; 面向机构的产品收益环比下降4BP; 面向个人与机构的产品收益环比上升1BP; 面向同业的产品收益环比下降2BP。 从不同期限和起投门槛的水来看,1-5万投资起点产品收益环比下降7BP; 5万投资起点产品收益环比上升0BP; 5-50万投资起点产品收益环比下降11BP; 50-100万投资起点产品收益环比下降1BP;100万以上投资起点产品收益环比下降0BP。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数据监测显示,7月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78%,环比下降2BP,创近44个月新低。据统计,上周(8月10日-8月16日),共有42家银行合计发行320款理财产品,较此前一周环比减少40.7%。 不过,理财产品的暂时波动无需过度担忧。此前跌破净值的理财产品多为新成立的产品,票息积累仍不足,导致债市波动下投资收益亏损。“其实在6-7月,冲击比较大的是当时放开的短期产品,赎回压力较大,而那些封闭式、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比较容易扛住市场的波动。”一家股份行资管部投资经理告诉记者。 随着年中债市去杠杆告一段落,当前位于3%左右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大约已是平衡位置,难上难下,因此市场人士也认为,当债市不处于牛市时,买入更长久期、吃票息的定开类产品更合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