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晚间,青青稞酒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1.10亿元~1.30亿元,由盈转亏。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青青稞酒营收为5.46亿元,净利润亏损0.64亿元。 据此估算,第四季度青青稞酒亏损在0.46亿元~0.66亿元,或超前三季度整体亏损额。 青青稞酒表示,受新冠疫情影响,从农历大年初一开始各地零售和餐饮终端基本处于停业状态,春节传统的走亲访友和大规模家庭聚会基本停滞,严重影响了春节期间的产品动销;跨省旅游在7月下旬才开放,制约了公司旅游季的销售。 同时青青稞酒深耕青甘、聚焦西北、拓展全国重点区域,导致公司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绝对规模并未与收入同比下滑,压降了利润空间。
2020年工业利润实现增长 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解读工业企业利润数据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产业循环逐步畅通,市场需求持续改善,工业企业利润稳步提升。 一、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改善 企业利润逐季回升,单月连续7个月较快增长。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0.8%。生产和销售稳定恢复,为利润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4516.1亿元,比上年增长4.1%。分季度看,今年利润呈现“由负转正、逐季加快”的走势。受疫情严重冲击影响,一季度利润同比大幅下降36.7%,随着“六稳”“六保”任务不断落实落细,企业复工复产水平稳步提升,二季度利润增长4.8%,增速实现由负转正,三季度增速回升至15.9%,四季度进一步加速至20.8%。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0.1%,增速比11月加快4.6个百分点,继5月份实现月度增速由负转正后,连续7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利润增长面超过六成,制造业拉动作用明显。分行业看,2020年,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6个行业利润比上年增长,比前三季度增加5个,其中15个行业利润增速达到两位数,利润增长的行业面为63.4%。分门类看,2020年,制造业利润比上年增长7.6%,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6.5个百分点,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3.5个百分点,拉动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6.4个百分点;采矿业利润下降31.5%,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5.7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增长4.9%,增速加快2.3个百分点。 单位成本连续下降,盈利能力有所增强。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持续发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全年新增减税降费预计超2.5万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经营压力。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3.89元,比上年下降0.11元,比前三季度下降0.35元。其中,四季度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同比下降0.52元,比三季度下降0.65元,连续两个季度同比、环比均下降。企业盈利能力明显提升。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0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月度营业收入利润率自5月份以来连续8个月同比提高。 企业亏损面逐季缩小,亏损程度不断减轻。2020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17.3%,比3月末的34.8%大幅下降17.5个百分点,比6月末、9月末分别下降8.7和4.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虽比上年增长2.8%,但增亏幅度比前三季度减少15.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亏损额呈现“由升转降、降幅扩大”的走势。一、二季度亏损企业亏损额分别增长42.9%和13.1%,三季度转为下降21.4%,四季度亏损额进一步下降33.0%。 二、主要工业板块利润均实现正增长 装备制造业利润率先恢复且增长稳健。受益于环保标准切换、基建项目推进和宅经济带动,装备制造业盈利率先恢复,二季度利润增长实现由负转正,三、四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2020年,装备制造业利润比上年增长10.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7个百分点,对制造业整体带动作用明显。其中,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子等行业增长较快,全年利润分别增长13.0%、24.4%和17.2%;汽车和电气机械行业利润延续稳定增长,与前三季度相比向好态势进一步增强。 高技术制造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利润比上年增长16.4%,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3.5个百分点,是利润增长最快的工业行业板块,自二季度增速转正以来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17.8%,比2019年提高1.9个百分点,有力推动了工业利润结构的不断优化。 原材料制造业累计利润增长实现由负转正。随着上下游产业链逐步畅通,在国内市场需求回暖以及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升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在年初大幅下滑后快速修复、逐季改善。特别是下半年以来,原材料制造业利润连续两个季度较快增长,对全年利润增速转正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原材料制造业利润比上年增长4.5%,1—11月份为下降1.7%,全年利润增长实现由负转正。其中,石油加工和钢铁行业累计利润降幅明显收窄,全年分别下降26.5%和7.5%,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39.7和11.2个百分点;化工行业累计利润增长20.9%,前三季度为下降17.7%;有色行业利润增长20.3%,增速进一步加快。 消费品制造业利润恢复不断巩固。2020年,消费品制造业利润比上年增长5.1%,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造纸和医药等疫情相关行业利润分别增长21.2%和12.8%,增速比前三季度分别加快7.9和4.6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酒饮料茶、纺织等必需消费品行业利润延续稳定增长,增速在5%—10%之间;服装、皮革、化纤、文娱用品、家具制造等非必需消费品行业利润降幅较前三季度进一步收窄。 三、各类市场主体利润改善 随着大规模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等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措施持续显效,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各种所有制工业企业利润全面提升。国有控股企业利润降幅明显收窄。2020年,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比上年下降2.9%,但降幅较前三季度大幅收窄11.4个百分点,其中三、四两个季度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私营企业利润增长由降转升。私营企业全年利润比上年增长3.1%,前三季度为下降0.5%。外资企业利润增长加快。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增长7.0%,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4.4个百分点,自二季度增速转正以来连续三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 2020年,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持续稳定恢复,企业盈利实现了快速企稳、持续向好。同时也要看到,工业企业仍面临着应收账款较快增长、库存增加和现金流压力较大等问题。2021年,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畅通经济循环,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把握好政策时度效,不断巩固工业经济稳定恢复态势,实现“十四五”发展良好开局。
奢侈品对涨价乐此不疲。1月4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爱马仕、BV、Celine等将陆续涨价,Celine本年度将涨价三次。官方涨价导致奢侈品二手市场销量出现抬升,后者成了“正主”涨价之余的受益方。不过,奢侈品品牌似乎对争夺二手奢侈品的客群并不感冒,也不愿通过主打款式减价招揽这部分客群。现阶段,大环境之下的奢侈品涨价还将持续,此举成为确保稀缺性的有效方式,头部奢侈品和二线奢侈品之间的价格差距也会逐渐拉大,梯队将更为明显。 隐性涨价频现 元旦刚过,奢侈品新一轮涨价已然开始,部分品牌今年还将涨价数轮。北京商报记者连续走访多家奢侈品门店发现,爱马仕已于2021年1月1日上调了全球产品售价;国贸Bottega Veneta(以下简称“BV”)专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BV全球价格将于1月8日上涨10%。 此外,国贸Celine专柜工作人员表示该品牌的部分手包将于1月11日上调1000元左右,其他产品暂无上调准备;但因2020年Celine仅上调了一次价格,预计2021年将会有三次涨价。另有公开消息显示,奢侈腕表品牌爱彼将于1月5日上调全球官方售价,幅度为5%左右,距离该品牌上一次涨价只过了5个月。 北京商报记者在小红书上看到,有部分博主表示,爱马仕涨价的频率不算很高,一年一次比较稳定,价格上涨幅度也比较小。 手包涨价只是“表面文章”,相较于配货品的涨价幅度,前者的涨价还算含蓄。有消费者评论称:“涨价是小事,配货别涨才是关键。”另一名消费者评论称:“每年的价格上涨只是显性涨价而已,隐性涨价(配货)今年早已上天了。” 北京商报记者从一名爱马仕顾客处了解到,买爱马仕的经典款包都需要进行“配货”,即在买包前要先购买其他非热门款的商品,如茶具、马具、项链等。根据经典款包的颜色、热门程度,配货商品价格与所购买包的价格比例在1:1到1:1.5之间,配货价格也会随着包本身的价格上涨而上涨。 价格的上涨似乎对于部分消费者的购物热影响不大。北京商报记者在国贸爱马仕专柜看到,一位中年男子手提5个爱马仕购物袋走了出去,工作日的下午爱马仕内的消费者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牌的店铺。 值得注意的是,爱马仕2020年三季度销售额也呈现了逆势上涨的状况。据其2020财年三季度财报显示,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7%至18亿欧元;前三季度的收入跌幅收窄至14%,录得42.88亿欧元。 强调稀有性 “配货的价格也在不断同比增长,可提高品牌的稀有性。”第五大道全球优选CEO孙亚菲表示:“爱马仕的配货行为,实际也是维护品牌形象的手段之一。用配货来强调商品的高端,造成人为的紧缺性。但同时由于这个品牌本身制作工艺的繁琐,的确也难以生产能够完全满足市场需求的热门款商品。基于此,配货涨价是在强调稀有性。” 涨价对于奢侈品来讲或许是其保持神秘感的有效方式之一,尤其是对于极为看重调性的奢侈品。“对于爱马仕来说,拥有其品牌商品的人越多,品牌形象越是会下降。”孙亚菲指出。 此外,奢侈品的涨价不会是通涨,主要集中在经典款和主推款,尤其是经典款。举例来讲,香奈儿的经典款CF曾经有一年涨幅达20%。这样的涨幅会让消费者觉得商品可以保值,但其实二手奢侈品想以原价卖出去都是“有价无市”,但在消费者的心理上却会起到一个良性的作用。 疫情影响之下,不少奢侈品品牌的收入都有着大幅下跌,涨价让行业认为品牌在暗中稳定营收。LVMH集团2020财年三季度财报显示,该集团在前三季度的销售额为303亿欧元,同比下降21%。不过,三季度销售额的跌幅为7%,较二季度的下滑38%有所改善。 开云集团的三季度财报显示,该集团三季度销售额同比下跌4.3%至37.17亿欧元,其中奢侈品业务收入同比下滑4.7%至36亿欧元,而其核心品牌Gucci三季度销售额则同比大跌12.1%至20.88亿欧元。 股票下跌、业绩下滑并不会给奢侈品品牌带来倒闭性的影响,他们依旧会维持原有的销售方式,最重要的还是要维护品牌的形象,强调稀有性。孙亚菲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越头部的奢侈品价格越坚挺,对品牌形象的要求也越严格,他们对低廉的售价影响品牌形象的行为极为反感。” 二手市场受益 奢侈品专柜销售出的“正主”涨价,捎带着让二级流通市场里的二手奢侈品和中古品的销量紧跟着水涨船高。北京商报记者从寺库品牌方相关负责人处获悉,每次奢侈品价格上涨之前,二手交易平台的销售额都会有明显的增长,价格也会随着奢侈品原价的增长而有所提高。 据优奢易拍APP数据显示,在2019年奢侈品鉴定商品总数量中,二手商品占到了七成以上,可以看出中国二手奢侈品交易量激增。北京商报记者从一中古店负责人处了解到,中古奢侈品的价格大多在2000-5000元之间。 不过,在奢侈品品牌眼里,繁荣的二手市场并不是对手,相应的涨价也不会对品牌官方渠道产生影响。“头部奢侈品品牌并不看重购买二手物品的‘边缘人群’。”孙亚菲直言。 “二手奢侈品的购买人群多数是因为商品的价格较低,中古市场更类似于‘集邮’。对于一些小众消费者来说,受一些喜欢的款式早已停售的影响,就会选择购买中古款。但这二者因购买人群和奢侈品的主要目标受众不吻合,所以都难以对奢侈品行业产生冲击。”孙亚菲称。 她进一步指出,对于这类“边缘人群”,奢侈品品牌也会有相应的对策。奢侈品的经典款虽然一定会持续涨价,但他们也经常进行一些针对新款、联名款或者网络款等商品的价格下调举措。在经济状况不好的情况下,来让部分第一次购买或者购买实力不足的人能够有机会消费。 此外,孙亚菲表示,未来奢侈品涨价的趋势依旧会延续,但头部奢侈品和二线奢侈品之间的价格差距也会逐渐拉大。但即便是二线奢侈品品牌的经典款,未来还是会保持轻微涨幅,而对于其他非经典款式来说,更多还是会选择随行就市,以量大和保持销售额为主。
1月15日晚间,港交所披露了快手在通过聆讯后的最新资料。有消息人士向上证报透露,相较于此前500亿美元的预期,快手的估值可能有所下调。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快手最快或于2月5日挂牌上市。一旦成行,快手有望成为近年来港股市场规模较大的IPO项目之一。 市场认购仍火爆 眼下,市场对快手此次IPO颇为看重。记者从接近公司的知情人士处了解到,部分机构投资者已经摩拳擦掌,甚至不惜动用私人关系“预定份额”。据悉,在过去70多天,部分投资人四处寻找可能与快手创始人宿华等核心管理层最近的关系以拿到额度。 对份额的追捧也影响着老股东。近年来,短视频作为互联网热门赛道,吸引着资本前赴后继。快手自成立以来进行了多轮融资,身后站着一众知名投资机构。招股书显示,目前,快手的股东包括腾讯、红杉资本、百度、淡马锡、博裕资本、晨兴资本等。其中,腾讯是快手的单一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1%;晨兴资本为最早投资快手的创投机构,持股比例为14%。 此次IPO中,腾讯将继续作为“基石投资者”被引入,而阿里系则通过“云峰基金”拥有一定认购份额。 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向记者表示,快手此后若真调低估值可能出于以下考虑:一方面,稍低的定价会给参与的投资者留出一定估值上升空间;另一方面,当前字节跳动旗下抖音等业务频传上市消息,如果快手此次IPO定价过高,后续可能存在破发压力。 “但这仍是一笔极为划算的买卖。”颜招骏表示,“简单按照上半年收入的2倍计算,即使按照500亿美元的估值计算,也只相当于6倍多的PS(市销率),相比于纯粹电商平台两位数的PS,目前这一估值并不算高。” 从此次快手公开募股的预路演情况来看,有相关人士表示,快手高层对于未来预测偏向谨慎,也是激发机构投资者热情高涨的原因之一。 电商业务快速发力 目前快手业务主要包括直播、线上营销服务、电商以及其他业务。最新资料显示,快手2020年第三季度业绩保持高速增长。2020年前三季度总收入达407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第三季度单季收入154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其主要业务收入均取得较大幅度增长,其中直播收入253亿元,线上营销服务收入133亿元,包括电商、网络游戏、在线知识分享等在内的其他服务业务收入20亿元。 各项业绩指标中,快手电商商品交易总额(GMV)增长较快。相比2020上半年的1096亿元GMV,第三季度单季GMV实现945亿元。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9个月内,快手电商GMV已达2041亿元,平均复购率超过65%。 得益于非直播业务的快速增长,其占公司总收入的份额从2020年上半年的31.5%,上升到2020年前三季度的37.8%。而直播收入则在保持增长的同时,占公司总收入的占比持续下降。 在其他数据方面,2020年前9个月,快手的中国应用程序及小程序的平均日活跃用户为3.05亿。同时,公司优质内容与社区活跃度也在持续上升。2020年前三季度,快手上总共发生了90亿次内容分享,相比2020年上半年新增30亿次。 亏损幅度持续收窄 营收提升的同时,快手的亏损幅度也在收窄。 2020年11月5日快手递交的申请资料显示,由于大规模增加在产品推广、品牌营销、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投入,2020年前6个月,快手出现了63.5亿元的经调整亏损,折合每月约10亿元。 最新资料显示,快手2020年前三季度经调整后的亏损净额为73.9亿元,即第三季度新增约10.4亿元亏损,平均月亏损收窄至3.5亿元左右。 快手方面表示,虽然仍处亏损状态,但快手稳健的增长势头正在抵消部分新增投入成本,尤其是亏损减少的同时,快手营收、日活跃用户、社区活跃度指标均保持了增长。 公司相关人士透露,目前电商流量中,头部主播占比已经有所下降。“快手目前八成以上的流量仍然是向腰部主播倾斜的。”据艾瑞咨询分析,中国直播电商GMV预计在2025年达到6.4万亿元。 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快手会在内容生态基础上,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不断探索和扩展包括在线知识分享、网络游戏等全新板块。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0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数据。其中,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货物进出口总额、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 国家统计局表示,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统筹防疫和发展成效显著。同时也要看到,经济仍处在恢复进程中,持续复苏向好基础仍需巩固。
人民日报北京11月8日电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公布了三季度及前三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707亿美元,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7%,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其中,三季度经常账户顺差942亿美元,在国内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推动下,跨境资金的双向流动更加活跃。证券市场双向资金流动更加活跃。数据显示,三季度,直接投资顺差239亿美元,其中对外直接投资332亿美元,来华直接投资571亿美元,同比和环比均有所增长。证券市场方面,三季度,境外投资境内证券逾700亿美元,我国对外证券投资逾300亿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预计我国国际收支将继续呈现总体稳定、基本平衡的格局。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发展韧性强劲,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加快形成,为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提供有力支持。(记者 葛孟超)《人民日报》(2020年11月09日 第02版)
进入三季度,一直在底部横盘的保险板块突然启动,震荡走高。相关数据显示,自7月1日起上涨,到10月19日摸高2756.95点,保险板块涨幅达到42.24%,远超同期上证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当前利率上行叠加开门红开局良好,保险板块基本面预计触底反弹。”国泰君安刘欣琦说。毋庸置疑,保险板块上涨并不能简单视为一种板块涨跌效应,其背后有深刻的经济发展因素。首先,从净利润变化情况看,5家保险行业上市公司三季度净利润虽然同比出现了不同程度下降,但相比半年报,净利润下行幅度明显收窄或持平,这说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正进一步消退。其次,从营业总收入情况看,三季度新华保险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27.8%、中国人寿同比增长10.82%、中国平安同比增长9.86%、中国人保同比增长6.92%、中国太保同比增长2.72%。同比增长均为正值,这说明保险市场规模保持着上升趋势。此外,保险业前三季度的数据可以更清晰地展现出市场整体状况。银保监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行业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6990亿元,同比增长7.1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9222亿元,同比增长6.51%;人身险保费收入27768亿元,同比增长7.37%。同时,健康险依然保持两位数增长,保费收入6666亿元,同比增长17.42%。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保险金额66843691亿元,同比增长34.19%。相关数据表明,社会保险意识进一步提高,投保金额增速较快。无论是行业数据,还是上市公司的三季报,均显示出中国保险市场具有很大潜力。从长远看,市场潜力还会进一步释放,保险业的能量依然处于增加过程。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表示,未来保险业将呈现六大趋势,其中最显著的趋势是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增量市场。“当前,发达国家保险市场已处于基本饱和或缓慢增长阶段,但我国保险深度、保险密度还有很大潜力可挖,保险市场仍将长期处于中高速发展阶段。一方面,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激发保险需求持续扩大;另一方面,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供给需求的匹配度很高,将不断激发新的发展动力。”梁涛说。值得注意的是,从三季报业绩看,这种增量市场的效应,中国人寿体现得更为明显。作为上市主体,中国人寿仅仅上市了寿险股份公司,相对于其他几家以集团上市的保险公司,其占有的资源呈现出较大区别。但是,这并不影响中国人寿的业绩实力。数据显示,三季度中国人寿单季总投资收益同比增长12.0%,归母净资产也较年初同比增长了3.4%。“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7%,增速放缓但仍有望领先同业,预计2021年有望在高基数下实现平稳增长。”天风证券罗钻辉说。从三季度业绩看,保险业依然保持了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在助力构建重大灾害事故保障安全网、社会民生安全网、畅通经济循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显示,在疫情期间,74家保险公司向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及家属、疾控人员赠送意外险、定期寿险等多种保险保障,总保额约9万亿元。35家人身保险公司在不增加保费的情况下,将400余款意外险和疾病险责任范围扩展至包含新冠肺炎导致身故、伤残和重疾的赔付。行业数据还显示,前三季度原保险赔付支出9989亿元,同比增长6.14%。其中,健康险赔付同比增长19.61%,较同期健康险保费收入增速要高出2.19个百分点,其力度可见一斑。不言而喻,在今后灾前防控、灾中救助、灾后重建等方面,保险业还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记者 江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