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表示,经济修复进程不仅在总量上稳中有进,在结构上也逐步改善。展望四季度,中国经济的韧性优势有望进一步凸显,走势图持续向好,并从多个角度支撑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视野下的相对表现。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由负转正。其中,三季度GDP增长4.9%。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经济修复进程不仅在总量上稳中有进,在结构上也逐步改善。展望四季度,中国经济的韧性优势有望进一步凸显,走势图持续向好,并从多个角度支撑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视野下的相对表现。 三季度经济稳步修复 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8123亿元,同比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67亿元,同比增长0.9%;第三产业增加值400397亿元,同比增长0.4%。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表示,前三季度经济增速由负转正,供需关系逐步改善,市场活力动力增强,就业民生较好保障,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从主要指标的变动趋势看,我国的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走在了全球前列。 近期,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知名国际组织纷纷上调对我国经济增长预期。IMF维持了中国今年将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的预期。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最新的全球宏观展望报告,也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1%上调至1.9%。 中国采取有力措施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了经济复苏,是多数分析人士的共同看法。 就业向好稳住经济基本盘 稳就业是“六稳”的首要工作,也是“六保”的首要任务,保住就业就可以稳住经济基本盘。数据显示,前3个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9.8%。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比8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调查失业率呈现稳中有落的态势。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主要成员丁守海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最新的就业数据表明两个积极变化,一是就业规模稳步增加,二是就业质量好转。 “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8个小时,保持稳定,表明隐蔽性失业的情况在缓解。”丁守海说,从居民收入看,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前3个季度居民收入实际增速由负转正,增长0.6%,这与前3个季度经济0.7%的增速是匹配的。 丁守海表示,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四季度经济表现一般较为强劲,今年“十一黄金周”再次验证了我国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如果秋冬季节不出现疫情的二次反弹,预计调查失业率会继续往下走,达到5.2%左右的水平。 四季度增速优势 料将进一步凸显 在经济增速转正的背后,是投资、消费引擎的“双转正”。数据显示,在投资端,前3个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0.8%,累计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在消费端,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9%,季度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三季度投资、消费两大内需引擎保持向好趋势,并且此前一度滞后的消费修复正在追赶进度。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王静文也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需求端三大动力表现出全面好转趋势,其反弹速度甚至高于供给端。 汽车消费是主要拉动力。今年汽车消费增长较快,9月汽车消费同比增长11.2%,连续第三个月保持在11%以上的增长水平。王静文认为,这主要跟疫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需求有关。具体到汽车消费档次,则呈现出“豪华车表现强劲、合资品牌相对较稳、自主品牌份额逐渐被挤压”的特征,显示高收入群体收入受疫情影响比较小。 程实表示,展望四季度,消费动能有望进一步提振。这是因为在经历“十一黄金周”的防疫大考之后,未来更多的消费场景以及线下服务消费需求有望被加速激活,并迎来对此前防疫限制时期的消费补偿。居民消费能力也有望稳步修复。 程实认为,四季度中国经济有望从三个层面获得边际新动能。一是消费动能有望进一步提振,二是企业经营进一步活跃,三是政策力度保持平稳,四季度的财政货币政策将保有相对充裕的空间。在2020年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的环境下,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将略高于长期中枢水平,增速优势料将进一步凸显,并从多个角度支撑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视野下的相对表现。
分析人士预计,四季度经济将保持回升态势,预计增长5%至5.5%,全年经济增速可能在2.5%左右。 国家统计局10月19日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同比增长3.2%,三季度同比增长4.9%。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表示,从主要指标变动趋势看,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走在了全球前列,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 分析人士预计,四季度经济将保持回升态势,预计增长5%至5.5%,全年经济增速可能在2.5%左右。 主要指标增速由负转正 刘爱华表示,今年前三季度,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和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环境,各地区、各部门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效推动生产生活恢复。总体上,前三季度经济增速由降转升,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 数据显示,主要指标增速由负转正。从累计情况看,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0.7%,上半年是下降1.6%,扭转了上半年下降局面。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8%,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7%,全国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0.6%。从当季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9%,二季度是下降3.9%;货物进出口总额当季同比增长7.5%,二季度为下降0.2%。 “这些主要指标的同比增速均实现了由负转正。”刘爱华说,这些变化表明,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走在了全球前列,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 市场销售明显改善 值得关注的是,三季度市场销售明显改善。数据显示,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9%,季度增速年内首次转正。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增速比8月份加快2.8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增长。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9月增速加快主要受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等类别零售额增长加速带动,尤其是实物网上商品零售额对稳定整体消费大局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展望四季度,在经济延续修复和各项促消费政策共同发力作用下,消费增速还有回升空间。”王青说。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四季度消费动能有望进一步提振。一方面,更多消费场景及线下服务消费需求有望被加速激活;另一方面,得益于城镇新增就业月度增量及央行调查居民当期收入指数的持续回升,居民消费能力有望稳步修复。 良好复苏态势将延续 展望下阶段经济形势,刘爱华表示,不管是从需求、生产,还是从整个市场表现出来的信心和活力等方面看,今年四季度乃至全年经济保持目前态势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 刘爱华称,前三季度需求逐步回暖,产业循环持续改善,市场主体信心逐渐增强,这三个方面对于下一阶段更好地发挥超大市场韧性,激发超大市场需求潜力是非常有利的。“总体上看,我们对全年经济发展充满信心。”刘爱华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而中国经济将增长1.9%,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今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分析,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在全球经济深度衰退背景下率先企稳回升,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成功的防疫措施;二是相关部门及时出台了灵活适度的宏观经济政策,并不断优化调整;三是坚定不移地推出一系列对外开放举措。预计中国经济的良好复苏态势在四季度会延续。
10月19日晚间,兰州民百发布2020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称,公司1月份至9月份实现营业收入7.7亿元,同比下降43.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43.53万元,同比下降60.84%。 兰州民百的主要经营业务为兰州地区的零售百货和餐饮酒店,杭州和南京地区的专业市场管理。公司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前三季度营收较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此外,写字楼销售收入也有所减少。 具体分业务来看,报告期内,兰州民百的零售百货业务,餐饮、客房业务,专业市场管理,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分别实现营收4.79亿元、925.14万元、2.4亿元、4174.21万元,同比分别下降21.58%、69.31%、18.83%、90.08%。 同时,兰州民百还对2020年全年业绩做了预测,预计2020年全年累计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发生大幅下降。 对于2020年全年业绩变化原因,公司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不含房地产)同比减少2.17亿元;因“亚欧国际”写字楼82.48%已于2020年之前出售,写字楼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减少;此外,2019年三季度确认出售子公司昌汇餐饮100%股权的投资收益8591.87万元,预计2020年无此类投资收益。
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连续2个月实现正增长。分季度看,三季度消费整体增长0.9%,季度增速年内首次转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回升。 “整体上来讲,内需的贡献是在持续恢复,持续上升,这对于我们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非常有利的。中国超大市场规模的潜力释放,不光是扩大内需的基本战略基点的体现,也会对整个世界经济复苏带来好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表示。 具体而言,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95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比8月份加快2.8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0200亿元,同比增长3.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095亿元,增长4.0%。 “值得关注的是,9月限额以下社会零售品增速反弹至1.2%,今年以来首次正增长。这反映中小零售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回暖信号,对于居民消费的进一步复苏至关重要。”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 商品消费回升的同时服务消费也加速回暖。美团副总裁兼美团研究院院长来有为昨日表示:“目前国内电影院、景区、展会等消费场景逐步恢复,‘七夕’单日票房超过5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整体服务消费复苏较为缓慢,多个细分行业还未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但保持回暖态势。” 三季度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也实现由负转正。三季度当季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正向拉动1.7个百分点,比二季度的-2.3个百分点上升了4个百分点。 “从二三季度三大需求贡献率的变动趋势来看,最终消费支出的贡献逐渐上升,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有所回落,整体上看起来,内需的贡献总体是在上升的。”刘爱华说。 不过,从前三季度累计数据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仍处于下降7.2%的负增长区间。刘爱华表示:“下一步,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从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等方面继续发力,进一步推动消费需求的回升。” “今年四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信心将进一步恢复,消费市场继续回升,餐饮住宿等服务消费同比增长率有望在第四季度实现由负转正。”来有为说。 “随着国内外需求同步改善,中国经济复苏已由供给端拉动的结构性复苏向供需联动的全面回暖方向迈进。接下来出口—制造业投资链条以及居民消费有望逐步替代地产、基建投资,成为经济进一步复苏的主要驱动力。”沈建光分析称。
“晴鹤排云上,秋日胜春朝。”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为4.9%,带动前三季度总体增速由负转正。这表明,在海外疫情持续涨潮的大背景之下,中国经济的修复仍在稳步推进,内生韧性进一步凸显。展望四季度,三大趋势有望主导后续的修复进程。一是得益于就业的改善和消费场景的重启,消费反弹力度料将边际增强。二是随着金融支持由短期向中长期延展,实体经济企业的活跃度预计将进一步提升。三是政策力度料将保持总体平稳,政策的边际转向预计在明年上半年才会到来。基于此,年内中国经济循环有望从“修复”走向“康复”,在四季度末基本回归疫情前的运转常态,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视野下的相对优势料将随之进一步巩固。 三季度中国经济修复稳步推进。在总量层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三季度中国经济的实际同比增速为4.9%,较二季度抬升1.7个百分点,带动前三季度经济增速由负转正,升至0.7%。这与IMF的10月最新预测相互验证,表明中国将大概率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经济增速转正的背后,是投资、消费引擎的“双转正”。在投资端,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同比增长0.8%,累计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在消费端,三季度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长0.9%,季度增速年内首次转正。由此,三季度投资、消费两大内需引擎保持向好趋势,并且此前一度滞后的消费修复正在追赶进度。 在结构层面,基于二季度的强劲反弹,第二产业在三季度进一步回归常态,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三季度同比增长5.8%。有别于二季度的温和回暖,由于三季度防疫限制加速解封,第三产业的反弹显著增强,三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速升至4.3%。得益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同步复苏,居民生活就业压力亦得到进一步纾解。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速为0.6%,年内首次转正,9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下行趋势。 总体而言,上述数据表明,虽然海外疫情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正向长期化、结构化发展,但是中国经济的修复进程不仅在总量上稳中有进,在结构上亦逐步改善。展望四季度,随着海外秋冬季新一轮疫情席卷而至,中国经济的韧性优势有望进一步凸显,料将继续向疫情时代的全球“供给-需求”双中心演进。 四季度中国经济有望基本“康复”。在三季度稳步复苏的基础上,四季度中国经济有望从三个层面获得边际新动能,进而基本回归疫情前的运转常态,并在增速上略高于长期中枢水平。由此至四季度末,国民经济循环料将完成从“修复”到“康复”的阶段转变。 其一,消费反弹边际加强。与我们7月报告的预测相一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月度同比增速已在三季度转正。展望四季度,一方面,在经历“十一黄金周”的防疫大考之后,未来更多的消费场景以及线下服务消费需求有望被加速激活,并迎来对此前防疫限制时期的消费补偿。另一方面,得益于城镇新增就业月度增量以及央行调查居民当期收入指数的持续回升,居民消费能力有望稳步修复。两者交叠之下,四季度消费动能有望进一步提振。 其二,企业经营进一步活跃。从金融数据来看,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在总量超预期的同时,流向企业的短期新增贷款走弱而长期新增贷款走强,预示实体经济企业的经营、投资等活动有望进一步回暖。从物价数据来看,虽然9月CPI同比增速重回“1时代”,但是核心CPI的环比增幅延续抬升趋势,这表明在剔除猪价、油价回落的影响后,当前中国经济的终端需求继续边际走强,预计将进一步拉动企业经营的活跃度。 其三,政策力度保持平稳。在经济基本面向好的趋势下,或将出现的政策调整已成为当前市场的主要忧虑之一。我们认为,虽然四季度经济政策力度预计不必加码,但是也料难见急遽收缩。无论是基于全年近20万亿的预期信贷投放规模,还是基于剩余的政府债融资额度,四季度的财政货币政策料将保有相对充裕的空间,总体上仍将对经济复苏发挥支持性作用,不会成为拖累项。 人民币资产料将巩固相对优势。在2020年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的环境下,四季度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增速优势料将进一步凸显,并从多个角度支撑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视野下的相对表现。从汇率层面看,在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框架后,美国料将长期保持低利率状态,而基于向好的经济基本面,中国货币政策有望在明年一季度恢复常态,中美利差料将维持高位。另一方面,根据IMF预测,明年欧洲经济的修复速度料将“逆袭”美国,进而影响欧元、美元的相对强弱。上述因素预计将在今年四季度逐步被市场定价,由此四季度美元指数易降难升,人民币汇率有望保持长期稳健。从资金层面看,在全球疫情时代,中国经济料将长期保有成长性优势和确定性优势,叠加金融开放的改革红利,国际资本料将延续长期流入趋势,并带来相对充沛的增量资金。从资产层面看,随着四季度中国经济的基本“康复”,企业经营状况有望进一步好转;“十四五”规划的推出料将改善市场信心。企业盈利和投资者情绪有望合力夯实人民币资产的价值基础。当然,着眼于日趋复杂的全球大环境,美国大选等不确定性事件引发的全球流动性扰动,以及部分短线资金的获利了结,或将造成人民币资产的短期波动。但是,在中长期向好趋势的驱动下,“退一步进两步”的波动也将创造有利的布局窗口。
经济增速转负为正!10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20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环比增长2.7%,扭转了上半年下降的局面。供需关系逐步改善,市场活力动力增强,就业民生较好保障,中国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 主要指标增速由负转正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各地区、各部门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由负转正。 看累计——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0.7%。其中,三次产业增加值全面回升,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0.9%,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0.4%,全部为正值。此外,固定资产投资、货物进出口总额、全国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等主要指标的同比增速均实现了由负转正。 看当季——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4.9%,比二季度加快1.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比二季度加快1.4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3%,比二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此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和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速由负转正。 看当月——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连续6个月保持正增长;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5.4%,连续5个月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3%,连续2个月正增长;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10%,连续4个月正增长。 “从这些主要指标的变动趋势看,我国的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确实是走在了全球前列,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旺盛的活力。”刘爱华表示。 民生有保障,新动能强劲 经济稳定恢复的同时,民生得到了切实的保障和改善。 就业方面,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898万人,基本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调查失业率呈现稳中有落的态势,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从年初6.2%的高位持续回落。 居民收入方面,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0.6%,与前三季度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物价方面,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其中9月份同比上涨1.7%,物价涨势比较温和。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社会兜底保障力度较大。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养老金和离退休金同比名义增长8.7%,人均社会救济和补助收入增长12.9%,人均政策性生活补贴收入增长11.1%,均保持较快增长,且远高于整体居民收入增速。 新动能引领作用凸显。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7%,增速都比上半年加快。网上购物、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持续火热,在线办公、远程问诊、在线教育等新兴需求旺盛。前三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3%,增速比上半年快1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4.3%。 “总体上看,今年前三季度,整体经济确实呈现出持续稳定恢复的态势。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仍然客观存在,国内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地区、行业、企业的恢复还不均衡,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刘爱华表示。 对全年经济发展有信心 三季度的增长态势能否延续?“不管是从需求、生产,还是从整个市场表现出来的信心和活力等方面来看,我们认为,今年四季度乃至全年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保持目前的态势。”刘爱华表示。 需求逐步回暖—— 从投资看,今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8%,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刘爱华表示,投资将继续延续目前由负转正、进一步回升态势。 从消费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季度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从服务端看,在刚刚过去的“十一”和中秋黄金周,全国零售和餐饮的重点监测企业日均销售额同比增长4.9%;游客人数恢复到去年八成左右,收入恢复到七成左右。刘爱华指出,这说明在疫情有效防控背景下,居民对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的需求都在恢复中。 产业循环持续改善—— 产能利用率逐季提升。三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76.7%,比二季度回升了2.3个百分点。 下游产业恢复滞后于上游产业的状况有所改善。9月份,规模以上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由上个月下降0.8%转为增长3.2%,在连续几个月下降之后首次出现增长。此外,服务业多数行业也都实现了正增长。 市场主体信心逐渐增强—— 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9.1%,连续4个月正增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了15.5%,也是两位数的增长。 企业预期积极。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是51.5%,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是55.9%,分别比上个月上升了0.5、0.7个百分点,都是连续7个月位于临界点之上。 “这三个方面对于下一阶段更好地发挥超大市场的韧性,激发超大市场的需求潜力是非常有利的。总体上来讲,我们对全年的经济发展是充满信心的。”刘爱华说。
内需贡献在持续上升,对构建新发展格局非常有利,下一步要从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等方面发力,推动消费需求回升 需求端和生产端目前都在不同程度恢复,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的态势比较明确 中国经济回升既有利于自身增长,也对全球经济复苏起到正向拉动作用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经济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供需关系逐步改善,市场活力动力增强,就业民生较好保障,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10月19日,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发布,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介绍了有关情况。 三次产业全面回升,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增长支撑有力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工业生产加快、服务业稳步复苏,三次产业实现全面回升。”刘爱华介绍了前三季度三次产业的具体表现。 农业——前三季度,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增速与上半年持平。全国夏粮早稻产量合计17010万吨,比上年增加224万吨。 工业——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连续6个月增长,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2%。从产品产量看,前三季度,载货汽车、挖掘铲土运输机械、工业机器人(行情300024,诊股)、集成电路的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3.4%、20.2%、18.2%、14.7%。 服务业——第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3%,增速比二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9%、7.0%,分别比上半年提高1.4、0.4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有力支撑了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增长。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9.8%,城镇调查失业率稳中有降;三季度末,外出务工劳动力17952万人,比二季度末增加200万人。 居民收入方面,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同比名义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0.6%,年内首次转正。前三季度,CPI(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涨幅比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 内需特别是消费的恢复势头明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上升 第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9%,季度增速年内首次转正;前三季度,同比下降7.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2个百分点。“从趋势来看,零售已经逐步克服疫情影响,处于恢复过程中。”刘爱华认为,当前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恢复势头比较明显。 线上消费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80065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4个百分点。 线下消费、服务消费加快恢复。从统计局监测情况看,一些传统商超的前三季度销售额增长了2.9%,说明更多人愿意到实体商店消费。此外,餐饮、住宿等前期受疫情冲击比较大的行业近几个月也呈现恢复态势,逐步接近正常水平。 消费升级态势显著。前三季度,通信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7.2%、6.8%、4.5%。 “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对需求端尤其消费端的影响比较大;二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下拉了2.3个百分点;三季度,变为正拉动1.7个百分点,贡献逐渐上升。同时,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有所回落。”刘爱华分析,从整体来看,内需贡献在持续上升,对构建新发展格局非常有利,“下一步要从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等方面发力,推动消费需求回升。” 外贸方面,前三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231151亿元,同比增长0.7%,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9月份,进出口总额30663亿元,同比增长10.0%。刘爱华认为,出口加快背后有我国疫情防控走在世界前列、企业复工复产水平较高等客观因素支撑,进口加快则源自我国市场需求回升,“中国经济的回升既有利于中国自身增长,也对全球经济复苏起到了正向拉动作用。” 中国经济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保持稳定恢复态势 四季度,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态势能否得以延续?“从需求、生产、市场信心和活力等方面看,中国经济在四季度乃至全年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保持目前态势。”刘爱华从三方面阐述了理由: ——需求正在逐步回暖。 投资增长有后劲。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8%,年内首次由负转正。从先行指标看,前三季度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14.6%,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1个百分点。 消费增长有潜力。从增长面看,目前统计的18类商品类别中有14类转为正增长、6类实现两位数增长。从服务端看,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全国零售、餐饮行业重点监测企业的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9%。按可比口径计算,游客人数恢复到去年八成左右,收入恢复到七成左右,恢复态势良好。 ——产业循环持续改善。 产能利用率逐季提升。三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76.7%,比二季度回升了2.3个百分点。下游产业恢复滞后于上游产业的状况也有所改善。9月份,规模以上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由上个月同比下降0.8%转为增长3.2%。 多数服务业行业实现正增长。9月份,构成服务业生产指数的8个行业中有6个行业的生产指数实现正增长。 ——市场主体信心逐渐增强。 1—8月,新增减税降费1.88万亿元,有效减轻了市场主体负担。前三季度,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等使企业获得感明显增强。企业利润也在持续增长:8月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9.1%,连续4个月正增长;规上服务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5.5%。 从企业预期看,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5%,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9%,分别比上月上升0.5、0.7个百分点,均连续7个月位于临界点之上。 “需求端和生产端目前都在不同程度恢复,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的态势比较明确。”刘爱华表示,国际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多,国内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不小,经济持续复苏向好的基础仍需巩固,“我们要进一步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