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高回落,收了根不大不小的中阴线,从高点到低点的回落幅度接近2%,沪指再度退守3300点一线,今天的走势还真行…… 早盘高开高走,势头非常猛,大有攻击3400点之势,怎么就下来了呢? 转折点发生在统计局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之后,但数据是非常靓丽的,在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同比增长3.2%的基础上,三季度增速加快至4.9%,呈现稳定恢复增长态势。 这表明中国经济复苏走在世界前列,而且统计局还说了,今年四季度乃至全年,我国有基础有条件保持当前的增长态势。 这种经济复苏势头不知道要甩欧美国家多少条街,但股市却冲高回落,实在是让人失望…… 有人说三季度经济增长低于预期,那是机构预期的太高了,哪怕是1%的增长,都是全球最高的,何况4.9%?而且之前统计局从来没说过三季度会增长5%以上,所谓预期增长多少都是机构自己的猜测。 另外三季度数据出来以后,从各大机构对于四季度的预测来看,比三季度更高,普遍都在6%左右,全年GDP增速在2%附近,而2021年预计GDP增速保持在8%附近。 所以,如果你非要看机构的预测炒股,那应该是买,而不是卖…… 从时间轴上看,10点公布数据之后,是先反弹了一下,然后才逐级回落,并不是遇到利空突然跳水的那种走势,说明不能把利空这个锅甩在经济数据上。 从全天走势看,和市场自身有很大关系。首先从资金上看,大家都很短视,看到消息公布了,就赶紧趁机出货,硬生生地把大盘压了下来。 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市场不是那么强的情况下,大家短线思维浓厚,往往利好兑现之后,反而成为出货的理由。 特别是量子通信板块,作为周末最强的利好,今天能封住涨停的只有寥寥四五只,而且有些龙头封的还不是那么坚决,和去年集体学习区块链后概念股的表现,完全不能同日而语。 另外就是大家仍然不习惯金融股的上涨,从上周到今天,金融板块持续领涨,造成二八跷跷板效应。 这也没啥道理,作为估值最低的板块,经济又这么好,信贷又这么宽松,又处于三季报披露期,金融涨一下不也很正常吗? 资金的进进出出造成的盘面波动都是短期行为,我们还是要把眼光放长远些,有冠绝全球的经济面做支撑,股市最终还是会跟着经济走,最终还是会起来的。 所以面临短期波动甚至是出错走势,我们可以淡定一点,这又何尝不是机会呢?继续以业绩为基础,捕捉错杀股的纠错机会,也是一种操作策略。 今天亚太股市集体上扬,连港股都拒绝跟随A股下跌,欧洲股市开盘之后普涨,美股晚上反弹的概率也很高。不知道今天在A股上杀跌出逃的人后悔没有? 风物长宜放眼量,股市是情绪的放大器,也是最能体现人性的地方,必须保持清晰的战略思维和可行的战术操作,才能在“一赚二平七亏损”的博弈中胜出,成为那个“一”! 震荡行情怎么办?期权期指是应对利器!可以涨时做多,跌时做空,双向操作,再加上T+0交易机制,盘中可以多次波段操作,及时落袋为安,避免股票T+1的尴尬。 想学习期权期指知识以及实战技巧,可以点击收看新浪理财大学的《老艾聊期权期指》视频课程,有全套方法讲解。(点击试看,99元特惠仍在进行中!)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老艾股学堂(laoaigxt),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微博:老艾观察)
三季度经济进一步修复,产能和投资已修复疫情冲击至正增长,出口接近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服务业由于国内疫情防控效果较好、管制进一步放松而复苏加速,消费修复依然需要较长时间,金融数据超预期、企业流动性改善,CPI快速回落和PPI低位震荡为货币政策腾挪空间。 1. 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不及预期的5.2% 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较二季度增加1.7个百分点,不及预期的5.2%。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9%,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4%。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7%。 三季度GDP增速不及预期,但在全球疫情蔓延的背景下依然表现亮眼,前三季度GDP增速首次转正。三季度经济进一步修复,供需关系改善,产能和投资已修复疫情冲击至正增长,出口接近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服务业由于国内疫情防控效果较好、管制进一步放松而复苏加速。但随着各项经济指标逐渐恢复正常,前期由于疫情期间逆周期调控政策力度加大导致的经济修复动能逐渐放缓。考虑到往年经济增速一般呈现前高后低的特点、四季度政策调控力度有所收敛而且秋冬流感季海外疫情有再次爆发风险,预计四季度GDP增速可能与现有水平持平,全年GDP增速大概在1.9%左右。 2. 三季度官方制造业PMI高位震荡 三季度官方制造业PMI呈V型走势,高位震荡。三季度官方制造业PMI由7月的51.1%降至8月的51%后,反弹至9月的51.5%,较7月增加0.4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在临界线上方反弹,中型企业PMI呈先升后降走势,小型企业先降后升、反弹至临界线上方。从分类指数来看,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货商配送时间位于临界线上方,原材料库存和从业人员指数位于临界线下方。 三季度官方制造业PMI处于临界线上方高位震荡,反映出制造业在疫情冲击后一直呈现边际好转的趋势。一方面,由于基建和房地产需求较为旺盛,产能一直处于较为景气的区间;另一方面,海外经济重启后疫情反弹,导致复工复产进度不及预期,海外供需缺口主要由中国填补。但在结构上依然有一些问题:一是生产快于需求,库存被动增加,但依然处于临界线下方,企业对经济前景的预判较为谨慎。二是原材料价格高于出厂价格,内需修复乏力。三是从业人员位于临界线下方,就业有一定压力。四是不同规模的企业经营情况有一定的分化,小企业一直弱于大中企业。 考虑到十一黄金周出行需求旺盛,但秋冬流感季叠加常态化防疫令经济有一定不确定性且疫苗最快要年底才能上市,预计四季度制造业PMI可能小幅回落。 3. 三季度投资增速转正,主要靠房地产和基建投资拉动 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今年首次转正,主要由房地产和基建投资拉动。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由7月的-1.6%反弹至9月的0.8%。分行业来看,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由7月的-10.2%反弹至9月的-6.5%,基建投资累计增速由7月的1.19%反弹至9月的2.42%,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速由7月的3.4%反弹至9月的5.6%。 三季度投资增速今年首次转正,分项数据反弹,但反弹动力趋缓。一是从单月增速来看,9月制造业、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增速分别为3%、12%和4.8%,分别较8月减少2个百分点、增加0.2个百分点和减少2.2个百分点。除房地产投资外,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单月增速回落,但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增幅处于低位,有见顶迹象。二是虽然房地产的销售和土地成交价款累计增速反弹,但反弹幅度收窄,而且施工面积增速和土地购置面积累计增速回落,制约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增长空间。三是今年的专项债额度预计10月底发行完毕,基建投资单月增速大概率延续回落趋势。四是由于常态化防疫持续存在,国内需求复苏较慢,制造业修复需要较长时间。 考虑到房地产和基建投资有一定支撑,预计四季度投资累计增速大概率回升,但反弹幅度收窄。 4. 三季度消费增速弱反弹,石油和通讯类是拖累项 三季度消费单月增速转正,汽车销售增速处于高位小幅回落,双节驱动带动烟酒、饮料、服装、金银珠宝、化妆品等可选消费反弹,但石油类和通讯器材仍是拖累项。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由7月的-1.1%反弹至9月的3.3%。其中,汽车销售增速由7月的12.3%降至9月的11.2%。另外,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7.2%。 从15个细分行业当月增速来看,9月较7月,除通讯器材类和汽车类以外,其他13个行业销售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弹。反弹幅度靠前的主要是烟酒、文化办公用品、饮料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和金银珠宝类。 从9月的销售增速来看,4个行业负增长,11个行业正增长。4个负增长的行业分别为:石油及制品类、通讯器材类、家具类以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其中,石油及制品类、通讯器材类9月增速排名靠后,分别为-11.8%和-4.6%。 三季度消费增速逐步修复疫情冲击,但整体来看依然较为疲软。受中秋和国庆长假促销提前的影响,烟酒、饮料、服装、金银珠宝、化妆品等可选消费出现了明显的反弹,当然由于今年疫情的特殊性,以往的出境购物基本转为境内购物,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可选消费的反弹。汽车零售增速由于政策利好依然处于高位。但房地产和基建相关的家电、家具、建筑装修和石油制品增速疲软,与房地产销售增速走软和国际油价下跌有关。 考虑到常态化防疫持续存在、欧美疫情可能进入新的暴发期、促消费政策已经透支部分需求,预计四季度消费增速可能会在现有水平震荡。 图1 15个行业限额以上单位销售额当月增速 5. 三季度出口增速保持高位,进口增速震荡攀升 三季度出口增速高位增长,主要是因为海外疫情严重影响复工进度、供需缺口主要由中国填补;进口增速震荡攀升,主要是受到美国芯片禁令生效前的囤货行为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按美元计,三季度出口增速由7月的7.2%升至9月的9.9%,进口增速先降后升反弹至9月的13.2%,三季度贸易顺差为1582.54亿美元。 从出口主要国家和地区来看,三季度中国对美国和韩国出口增速上升,对欧盟出口增速下降,对日本先升后降,对东盟和中国香港先降后升;9月中国对美国、韩国和东盟出口增速为正。 从进口主要国家和地区来看,三季度中国对欧盟、东盟和中国台湾进口增速上升,对美国、日本和韩国进口增速先降后升;9月中国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进口增速都为正。 从出口主要商品来看,三季度对农产品出口增速先降后升,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分化(纺织品高位回落,服装反弹至正区间后震荡,家具高位攀升),对机电产品出口增速高位回升后趋稳;9月对主要商品出口增速都为正,对纺织品、家具和机电产品的出口增速保持高位。 从进口主要商品来看,除原油外,三季度对主要商品进口增速先降后升;除原油外,三季度对主要商品进口增速为正。 三季度出口增速超预期。海外疫情未有明显好转、复工后疫情反弹而且疫苗短期内难以批量生产,同时,海外政府出台了大量刺激计划拉动需求,海外的供需缺口主要由已经恢复产能的中国提供。另外,美国低利率下房地产市场非常火爆,拉动了与房地产相关的家具装饰品需求,所以中国的家具出口增速高位攀升。考虑到海外供需错位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中国出口增速明显上升动能趋弱,预计四季度出口增速可能会在现有水平震荡。 9月进口增速超预期大幅反弹。一方面,美国对华为芯片的禁令在9月15日生效,厂商提前备货,对机电产品的进口增速保持在高位;另一方面,大宗商品的价格反弹导致大宗商品的进口增速明显回升。另外,虽然三季度人民币明显升值有利于进口,但考虑到进口生鲜产品的安全性、出口转内销政策和发展内循环,人民币升值对进口增速的影响应该有限。9月进口增速的反弹缺乏持续动力,预计四季度进口增速可能会震荡回落。 6. 三季度金融数据结构改善,流动性合理充裕 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8.76万亿元,主要靠信贷、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支撑,表外融资收缩幅度收窄;人民币贷款增加4.17万亿元,居民部门贷款增加、中长期贷款增加更多,非金融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多;9月M2增速反弹至10.9%,企业流动性改善。 三季度金融数据较二季度边际收紧,但依然保持合理充裕,信贷的结构改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效果显著,银行发放的企业中长期贷款明显增多。而且,实体经济的融资意愿也较强,一方面,国内产能已经恢复和国外供需缺口主要由中国填补,出口较为景气;另一方面,国内服务业管制放松,服务业好转,对制造业有促进作用。制造业复苏加速,制造业企业融资需求增加,叠加今年专项债发行节奏前置,基建需求旺盛,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增加。但我们也看到,居民贷款以中长期贷款为主,房贷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信贷去向。而且M2增速明显高于M1增速,说明定期存款的信用派生功能较强,资金的变现能力受限。 考虑到地方政府专项债今年的额度10月底发行完毕、四季度有通缩风险,货币政策不宜收紧,预计四季度金融数据可能会分化,社融小幅回落,但信贷和M2增速可能会回升。 7. 三季度CPI增速回落,PPI增速震荡反弹 CPI方面,三季度CPI同比回落,主要是高基数和猪肉价格涨幅回落。三季度,CPI同比由7月的2.7%降至9月的1.7%;CPI环比由7月0.6%降至9月的0.2%。从分项数据来看,食品价格同比由7月的13.2%降至9月的7.9%,食品价格环比由7月的2.8%降至9月的0.4%。非食品价格同比由7月的0%升至8月的0.1%后,降至9月的0%;非食品价格环比由7月的0%升至9月的0.2%。 PPI方面,三季度PPI先升后降,主要受基数效应、国际油价波动和生活资料价格下滑影响。三季度,PPI同比由7月的-2.4%升至8月的-2%后,降至9月的-2.1%;PPI环比由7月的0.4%降至9月的0.1%。从分项数据来看,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由7月-3.5%升至9月的-2.8%,环比由7月的0.5%降至9月的0.2%。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由7月的0.7%降至9月的-0.1%,环比7月和8月持平于0.1%,9月回落至-0.1%。 从主要行业出厂价格变化来看,在30个细分行业中,17个行业9月较7月同比价格反弹,3个持平,10个回落。其中,黑色系、有色系和石油类行业反弹幅度较多。 从9月30个细分行业出厂价格来看,19个行业负增长,1个持平,10个正增长。黑色系、有色系、农副产品和非金属矿类PPI增速靠前。 三季度CPI同比明显回落,主要是由于高基数和猪肉价格涨幅回落的影响。一是去年下半年猪肉价格大幅走高导致去年CPI增速基数偏高。二是生猪生产修复、母猪出栏数持续好转,加上储备猪肉投放较多,猪肉供给增加,而且猪肉价格较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居民对猪肉的消费,供需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猪肉价格涨幅回落。另外,由于季节因素和汛期影响,蔬菜和水果价格明显反弹,但对CPI整体的影响有限。考虑到基数效应和猪肉生产逐步恢复,预计四季度CPI同比可能降至0%附近。 三季度PPI同比降幅震荡收窄。一是去年基数偏低。二是油价在7月和8月反弹后,9月小幅回落,主要是海外疫情没有明显好转抑制需求,对油价的反弹空间形成抑制。三是生活资料同比下滑,说明下游终端需求还是偏弱。考虑到基数效应以及四季度海外疫情可能出现再次爆发影响油价,预计四季度PPI同比可能震荡下滑。 考虑到四季度CPI和PPI可能同时走弱、经济通缩风险增加,预计四季度货币政策可能会边际放松。 图2 30个细分行业出厂价格9月同比较7月变化幅度
前三季度,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中国经济交出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0.7%,扭转了下半年下降的局面。 中国经济又传来好消息,前三季度GDP增速由负转正。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我国GDP增长4.9%,前三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前三个季度同比增长0.7%。 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期中国将是2020年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国家。 工业生产持续好转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9月单项数据表现强劲,消费、工业生产、出口皆超预期好转。 具体来看,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上半年为下降1.3%。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5.8%,比二季度加快1.4个百分点。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增速较上月大幅上升1.3个百分点,超出市场预期,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拉动力量。 “工业生产之所以持续好转,主要跟内外部需求同步回暖相关。无论是出口还是投资、消费目前都保持持续回升势头,从而带动制造业生产加速。”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王静文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 据统计,9月41个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升级类行业增加值均超过10%增长。 对于超预期的增速,民生银行(行情600016,诊股)首席研究员温彬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称,一方面,由于疫情影响叠加夏季暴雨、洪涝、台风等扰动,导致工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错位延后。另一方面,国内需求的持续改善带动生产继续加快。 另外,复工复产的推进还带动了就业状况改善。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9.8%。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0.2个百分点为5.4%。 汽车消费增长较快 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也超出市场预期,同比增长3.3%,涨幅较上月提高2.8个百分点。 “在消费方面,限额以上(基本对应中高端消费需求)恢复相对较快,9月限额以上社零同比5.3%,其中9月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2.9%,增速继续提升。”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预计限额以下首次回正会对未来消费继续平稳复苏打下更好基础。 这已经是连续第3个月汽车消费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水平,对消费恢复形成重要贡献。 “今年汽车消费增长较快,主要跟疫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需求有关。具体到汽车消费档次,则呈现出‘豪华车表现强劲、合资品牌相对较稳、自主品牌份额逐渐被挤压’的特征,显示高收入群体收入受疫情影响比较小。”王静文表示。 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1428亿元,增长2.4%,这表明其余方面的消费也在改善。总体来看,国内消费需求持续回升,不过,温彬表示,疫情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退,前9个月消费累计同比增速仍然回落7.2%。 出口增速快速回升 “外贸领域中出口增速快速回升,成为三季度经济复苏的重要亮点,背后是中国在供给和产业链上的独特优势。”陶金告诉记者。 9月份,进出口总额30663亿元,同比增长10%。前三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231151亿元,同比增长0.7%,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 推动出口好转的因素,既有部分地区疫情二次暴发带来的防疫物资等出口,也包括发达经济体经济触底反弹带来的外需边际向好。王静文进一步表示,还有一个因素不容忽视,就是由于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且工业生产已恢复至正常水平,而其他新兴经济体复工进程并不乐观。“这导致相当一部分其他国家的出口订单转移至中国,这一因素将在未来几个月持续发挥作用,推动出口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水平”。 制造业投资降幅收窄 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0.8%,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 分领域看,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6.5%,降幅收窄1.6个百分点。“从恢复进度上看,制造业投资在三大投资中仍然恢复最慢,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也成为少数尚未转正的主要经济指标之一,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是下阶段促进经济加速恢复的着力点。”温彬表示。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6%,仍表现出强大韧性。温彬分析,“地产开发、销售保持了向好的趋势,居民中长期贷款的加快增长显示出居民购房需求较为旺盛,对房地产投资形成支撑。而随着房地产企业融资约束增强、部分楼市升温较快城市的控制政策落地实施,未来房地产投资增速将受到一定影响。” 基建投资首次转正,增速回升0.5个百分点达到0.2%。王静文认为,由于基建投资回升速度不够理想,这可能是三季度GDP增速略低于市场预期的主要原因。不过,交银金融预计,专项债在三季度发行完毕,将对投资特别是基建投资起到积极作用,预计四季度基建投资会有明显提速。 四季度经济增速或破5% 接下来,中国经济怎么走? 王静文指出,三季度4.9%的增速略低于市场预期,但在主要经济体中已属翘楚。展望四季度,如果能够避免疫情二次暴发,则经济增速有望继续沿着复苏路径回升,GDP增速有望回到5.5%左右,政策面预计将会继续保持稳定,为经济持续复苏提供良好环境。 交银金融预计四季度经济将延续恢复趋势,四季度经济增速有望进一步加快到5%以上,全年经济增速有望维持2%以上。 “预计中国疫后的经济回升至少能持续到明年上半年,即便政策不加码,明年上半年在基数效应下经济增速也会是向上的。而且从金融数据也能看得出来,社融增速大概领先GDP两个季度,今年前三季度社融增速持续加快,预示此轮经济回升势头能持续到明年上半年。”交银金融进一步表示,疫情反复是对未来经济增长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但中国经济企稳向好态势不会改变。在经济复苏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宏观政策进一步放松的空间缩小。 温彬认为,下阶段,应继续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巩固持续复苏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加大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政策支持力度,努力完成全年发展目标任务。财政政策要继续实施好减税降费等政策降低企业负担,随着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完毕,要进一步加快资金落地使用。货币政策要继续发挥结构性政策作用,降准、降息概率降低,但要通过多种政策组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
事件:2020年三季度GDP同比4.9%(前值3.2%,预期5.2%),前三季度累计增长0.7%(上半年-1.6%);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6.9%(前值5.6%);1-9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0.8%(前值-0.3%),其中:房地产投资同比5.6%(前值4.6%),基建投资2.4%(前值2.0),制造业投资同比-6.5%(前值-8.1%);9月社零同比3.3%(前值0.5%)。 核心观点:四季度GDP增速大概率继续回升,密切跟踪地产、消费、就业和“十四五”规划。 1、三季度经济继续回升,为何GDP增速略低于预期?Q3实际GDP当季增速4.9%,略低于市场预期的5.2%。一方面,三季度经济继续回升,主支撑有三:1)出口持续超预期;2)地产维持高景气;3)服务业加速修复。另一方面,三季度GDP增速略低于预期,原因可能也有三:1)服务业实际恢复程度可能略低于预期;2)建筑业增幅可能略低于预期;3)统计局GDP核算的生产法和基于需求端的支出法之间存在偏差。随着疫情影响减退,Q4经济将保持回升态势;在基数效应影响下,2021年Q1多数经济指标的同比增速将出现跳升,Q2开始同比增速将逐渐降低,2021年全年GDP增速将显著提升。 2、生产端:工业生产高位上行,服务业修复小幅加速。三季度工业生产高位上行,需求回暖推动生产端突破前期瓶颈。9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升至6.9%,大幅好于预期,主因应是内外需求强劲,此外工作日同比增多、季末跳升等因素也可能发挥作用。其中制造业、内需相关行业升幅较大,汽车、电气设备制造维持高位。预计Q4生产端将维持高位,2021年也将继续反弹。 3、消费端:复苏斜率提升,疫情压制减轻。三季度消费端持续修复,9月消费增速高于预期,复苏斜率有所提升。其中汽车维持高增,必选消费、石油制品、家具建材回升较多;餐饮消费延续反弹,疫情压制明显减轻。在基数效应和经济复苏支持下,预计Q4至2021年消费仍将保持回升态势,但考虑到疫情约束仍存,2021年消费在去除基数效应后可能仍偏弱。 4、就业端:持续好转,结构性压力仍大。三季度调查失业率维持震荡回落态势,但大学生等重点群体的结构性就业压力仍大,9月全国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主要为新毕业大学生)调查失业率比8月下降2.4个点,比去年同期仍高4个点。 5、投资端:地产景气出现回落迹象,制造业延续反弹,基建再度低于预期 >房地产销售高位回落,开发放缓,投资维持高位。三季度地产销售、投资均较上半年大幅回升。但9月当月地产销售增速高位回落,开发环节全面放缓,新开工施工均转跌。地产投资增速维持高位,可能受到土地购置费上行的支撑。考虑到7月份以来地产政策和货币环境持续收紧,结合本月地产景气已出现放缓迹象,预计Q4及2021年地产景气度可能趋于回落。 >制造业投资延续反弹,有超预期上涨的可能。三季度制造业投资延续修复,但累计跌幅仍大。9月制造业投资当月增速小幅回落至3%,主因上月的低基数恢复正常。其中内需相关的食品加工、汽车制造和疫情相关的医药、纺服增速提升较多。预计制造业投资将随经济复苏延续修复态势,且在库存周期趋于回升,出口保持高增、疫情影响减退等支持下,有超预期上涨的可能。 >基建投资再度低于预期,受制于到位资金和地方政府积极性。三季度基建投资当月增速一路下滑,9月基建投资当月同比跌至4.8%,再度低于预期,除了7月南方洪水扰乱节奏,主因可能是棚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等的分流效应,也应和地方政府积极性相关。随着经济继续回暖,Q4至2021年基建投资发力的必要性可能会下降,新基建将继续成为主方向。 6、维持前期观点,四季度资产价格面临的宏观情形是:经济复苏向上但斜率受制约(利好盈利修复)+宽松未转向但流动性边际收紧(推动利率上行)+通缩但PPI触底上行(基建地产链的周期品价格)+改革提速但更注重资本市场健康运行(提振市场风险偏好);受制于就业端结构性压力仍大、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仍大等不确定因素,我们认为政策最宽松的时候已过、但并未实质转向,当前仍是“经济上、政策稳”,短期可跟踪10月底五中全会和“十四五”规划。 风险提示:疫情演化超预期,外部环境恶化超预期,政策力度不及预期。 正文如下: 一、三季度GDP继续回升,为何略低于预期? 前三季度GDP累计增速转正,Q3当季增速小幅低于市场预期。2020年前三季度GDP实际累计增速0.7%,较上半年的-1.6%回升了2.3个百分点,累计增速转正反映前期疫情冲击造成的生产损失已基本得到弥补。三季度GDP实际当季增速4.9%,略低于市场预期的5.2%,较Q2的3.2%反弹1.7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去年同期6%的水平。 三大产业累计增速全部回正,三产修复快于二产。Q3第二产业增加值当季增速从Q2的4.7%回升1.3百分点至6.0%,累计增速反弹至0.9%;第三产业增加值当季增速从Q2的1.9%回升2.4个百分点至4.3%,累计增速反弹至0.4%。Q3第三产业增速升幅最大,主因我国疫情持续受控,居民信心恢复,线下消费、服务消费加速回暖。 三季度GDP增速继续回升,其主要支撑因素有三: 1)出口持续超预期。Q2以来我国出口连续5个月超预期,增速不断抬升,其前期主因防疫物资拉动,后期主因欧美迅速解封带来的外需回暖,以及我国工业生产迅速恢复形成的相对优势。同时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前期内需较弱等因素,进口增速持续低位徘徊。进出口两方面造成Q2以来净出口持续反弹,贸易差额累计增速由Q1的-81.9%回升至9月末的10.8%,已经接近近年来平均水平。在全球经济复苏、欧美疫情再反弹和低基数的支持下,2021年出口增速大概率进一步走高。(具体请参考前期报告《年底前出口有望保持高位,明年呢?》) 2)地产维持高景气。疫情发生后我国货币政策转向宽松,多地出台地产支持政策,推动商品房销售3月后大幅反弹,地产投资也随之回升,Q3货币政策和地产政策虽然均趋于收紧,但地产市场仍然维持较高景气。从当月增速看,8月地产销售当月增速创2017年下半年以来新高,地产投资也已超去年水平。从累计增速看,地产销售和投资的绝对规模也已接近去年水平,疫情造成的冲击已经基本恢复。 3)服务业加速修复。Q3与上半年的最大不同在于线下消费、服务业开始加速修复,主因我国疫情持续受控,政府防疫措施有序放松,居民信心逐步恢复。由此带来需求端加速追赶供给,供需分化趋于收敛,释放经济增长动能。 为何三季度GDP略低于预期? Q3GDP当季增速略低于此前市场一致预期的5.2%左右,我们认为原因可能有三: 1)服务业实际恢复程度可能略低于预期。首先,Q3服务业虽然已经开始加速修复,但疫情约束尚未完全解除,较去年水平仍然偏低,餐饮旅游等行业的实际收入恢复水平可能也低于直观的人流水平。比如十一假期的旅游数据实际上只修复了七、八成,与众多景区游客爆满、堵车的直观印象尚有差距。其次,受7月份以来房地产政策收紧和9月股市调整的影响,地产和金融行业的修复程度可能也略低于预期。 2)建筑业增幅可能略低于预期。受前期南方雨季拖累、棚改债分流等因素影响,Q3基建投资增速持续下行,且低于预期。同时受政策收紧等影响,9月地产施工增速也出现回落,二者可能导致建筑业修复程度也偏低。 3)GDP核算的生产法和日常预测的支出法之间存在统计误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季度GDP是以生产法为基础核算的结果,而市场日常预测所用的消费、投资、进出口等需求端数据对应测算的是支出法GDP,二者之间会存在一定误差。 总体看,Q3我国宏观经济继续修复,就业压力较上半年已经得到明显缓解。往后看,随着疫情影响减退,Q4经济将保持回升态势;在基数效应影响下,2021年Q1多数经济指标的同比增速将出现跳升,Q2开始同比增速将逐渐降低,2021年全年GDP增速将显著提升。 二、生产端:工业生产高位上行,服务业修复小幅加速 9月工业生产高位上行,增速大幅好于预期,主因应是内外需求强劲,工作日同比增多、季末跳升等因素也可能发挥作用。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1.2%,较上半年回升2.5个百分点;9月当月同比6.9%,大幅高于市场预期的5.8%。9月工业增加值在基数较高(2019年9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5.8%)的情况下增速继续抬升,可能反映了出口高增叠加服务业加速修复带来的强劲需求,另外可能也与9月工作日天数比去年同期多2天、季末跳升的统计特征有关。服务业修复小幅加速,9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至5.4%,回升斜率较上月抬升,反映疫情对服务消费的约束进一步减退。 分行业看,多数行业增速提升,制造业、内需相关行业升幅较大,汽车、电气设备制造维持高位。9月制造业回升幅度较大,采矿业温和修复,公用事业增速下跌。其中食品加工制造、运输设备、非金属矿物等行业增速回升较大,可能受到内需回暖带动;电热燃水、有色冶炼、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速回落较多。 三、消费端:复苏斜率提升,疫情压制明显减轻 消费增速高于预期,复苏斜率提升。1-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7.2%,较上半年回升4.2个百分点;9月社零当月同比3.3%,较前值回升2.8个百分点,高于市场预期的2.3%,复苏斜率明显提升,反映了随着国内疫情持续受控和经济持续复苏,居民消费信心和意愿开始加速恢复。 分项看,汽车维持高增,必选消费、石油制品、家具建材回升较多。9月限额以上社零中多数分项增速提升,其中必选消费中的烟酒饮料、服装、药品提升较多,反映居民外出、社交活动明显增加。可选消费中的石油制品、家具建材增速提升较多。汽车消费增速微跌,但已经连续第3个月维持两位数增长,表现较为强劲,主要受经济回暖、出行习惯改变、消费信心改善等因素推动。 餐饮消费延续反弹,疫情压制明显减轻。9月商品零售当月同比4.1%,餐饮收入同比下跌2.9%,降幅较上月收窄4.1个百分点,修复斜率均有所提升,与服务业生产修复加速相互验证,显示疫情对住宿餐饮业等接触性、聚集性消费的压制明显减轻。 往后看,在基数效应和经济复苏和支持下,Q4至2021年消费预计仍将保持回升态势,但考虑到疫情约束仍存、前期疫情对居民收入、储蓄意愿的冲击等因素,预计2021年居民消费在去除基数效应后仍然偏弱。 四、就业端:持续好转,结构性压力仍大 9月调查失业率小幅回落。9月城镇调查失业率5.4%,较8月继续回落0.2个百分点,延续了3月份以来的震荡回落态势。9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同比下降18.2%,较前值继续回升,仍处于深度收缩区间。1-9月城镇新增就业898万人,较上年同期少增199万人,就业规模萎缩程度继续收窄。 大学生等重点群体的结构性就业压力仍大。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全国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主要为新毕业大学生)调查失业率比8月下降了2.4个点,比去年同期仍高4个百分点,反映随着就业季逐渐结束,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有所减轻,但较去年压力仍大。 五、投资端:地产景气出现回落迹象,制造业延续反弹,基建再度低于预期 地产销售高位回落,开发全面放缓,投资维持高位 地产销售增速高位回落。1-9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1.7%,较上半年大幅回升6.7个百分点。9月当月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当月同比分别为7.3%、16.0%,较前值分别大幅回落6.4、11.1个百分点,但仍高于近年来平均水平。1-9月土地购置面积累计同比-2.9%,较前值回落0.5个百分点,而土地购置价款则延续震荡上行。 地产投资增速维持高位,可能受到土地购置费上行的支撑。1-9月地产投资累计同比5.6%,较上半年提升3.7个百分点;9月当月同比增速12.0%,较前值微涨0.2个百分点。开发环节全面放缓,新开工施工均转跌。1-9月房屋新开工、施工、竣工面积累计同比为-3.4%、3.1%、-11.6%,分别较前值变动0.2、-0.2、-0.8个百分点,其中新开工和施工的当月增速是三季度以来首次转跌。 7月份以来地产政策持续收紧,地产景气度可能趋于回落。7月24日,中央召开房地产工作座谈会议,标志着本轮房地产政策调控的开启;8月住建部连续召开两场会议,收紧地产调控,确立“三道红线”。叠加货币政策回归中性,长期利率水平趋于上行,房企融资环境收紧。两方面因素作用下,9月地产销售和开发环节均出现了明显放缓,传统的“金九银十”并未出现。9月地产投资虽暂时维持高位,可能是受到前期土地购置费用分批计入的支撑,实际建安投资可能也趋于回落。 往后看,考虑到地产政策和货币环境的收紧,结合地产销售和开发环节已经出现放缓迹象,我们预计四季度及2021年地产市场景气度可能趋于回落。 制造业投资延续反弹,有超预期上涨的可能 制造业投资延续反弹,当月增速回落主因基数恢复正常。1-9月制造业投资同比-6.5%,较上半年提升5.2个百分点,修复斜率仍趋放缓。9月当月制造业投资增速回落2个百分点至3%,主因上月的低基数效应消失。1-9月民间投资同比-1.5%,较前值提升1.3个百分点,9月BCI企业投资前瞻指数较前值微跌,仍处于近年来平均水平。 分行业看,内需相关的食品加工、汽车制造和疫情相关的医药、纺服等行业投资增速提升较多。其中内需相关与工业增加值相应行业表现类似,主要反映的应是内需加速回暖;而医药、纺织业投资增速提升可能与欧美疫情再度爆发有关。 往后看,预计制造业投资将随经济复苏而延续修复态势,且在库存周期趋于回升,出口保持高增、疫情影响减退等因素的支持下,有超预期上涨的可能。 基建投资再度低于预期,受制于到位资金和地方政府积极性 基建投资增速继续放缓。1-9月广义、狭义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分别为2.4%、0.2%,分别继续较前值回升0.4、0.5个百分点,回升幅度较上月有所收窄;9月广义、狭义基建投资当月同比分别为4.8%、3.2%,增速较上月小幅回落。 基建增速持续低于预期,主因到位资金减少和地方政府积极性。Q2以来,基建投资当月增速由5月的10.9%一路下滑至9月的4.8%,除了7月南方洪水扰乱节奏,基建增速在8、9月专项债融资大幅回升的环境下继续下行,反映相应资金并未落实到基建投资项目上,棚改债重发、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地方政府财政仍较紧张造成的分流效应可能是重要拖累;此外,近年来地方政府的实际积极性一直是基建回升的制约因素。往后看,随着经济继续回暖,Q4至2021年基建投资发力的必要性可能会下降,新基建将继续成为主方向。 风险提示疫情演化超预期,外部环境恶化超预期,政策力度不及预期。
[摘要]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 前三季度,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效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前三季度经济增速由负转正,供需关系逐步改善,市场活力动力增强,就业民生较好保障,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8123亿元,同比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67亿元,增长0.9%;第三产业增加值400397亿元,增长0.4%。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7%。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秋粮有望再获丰收 前三季度,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增速与上半年持平;其中,三季度增长3.9%。全国夏粮早稻产量合计17010万吨,比上年增加224万吨。秋粮播种面积稳中有增,主要秋粮作物总体长势较好,秋粮生产有望再获丰收。粮食种植结构持续优化,优质稻谷与大豆播种面积进一步扩大。前三季度,牛奶产量同比增长8.1%,禽蛋产量增长5.1%;猪牛羊禽肉产量下降4.7%,降幅比上半年收窄6.1个百分点,其中禽肉产量增长6.5%,牛肉、羊肉、猪肉产量分别下降1.7%、1.8%、10.8%,降幅分别比上半年收窄1.7、0.7、8.3个百分点。生猪生产逐步恢复。三季度末,生猪存栏37039万头,同比增长20.7%;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3822万头,增长28.0%。 二、工业生产加快,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上半年为下降1.3%。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5.8%,比二季度加快1.4个百分点。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增速比8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增长;环比增长1.18%。前三季度,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9%;股份制企业增长1.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0.3%;私营企业增长2.1%。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6%,降幅比上半年收窄0.5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1.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8%,上半年分别为下降1.4%、0.9%。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9%、4.7%。从产品产量看,前三季度,载货汽车,挖掘、铲土运输机械,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3.4%、20.2%、18.2%、14.7%。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7167亿元,同比下降4.4%,降幅比1-7月份收窄3.7个百分点。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5%,比8月份上升0.5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位于临界点之上。 三、服务业稳步复苏,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 前三季度,服务业实现稳步复苏。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3%,增速比二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9%、7.0%,分别比上半年提高1.4、0.4个百分点。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2.6%,降幅比上半年收窄3.5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增长5.4%,比8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1-8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5%,降幅比1-7月份收窄1.3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1.4%。9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2%,比8月份上升0.9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电信互联网软件、住宿餐饮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在60%以上。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2.2%,比8月份上升0.9个百分点。 四、市场销售明显改善,网上零售持续较快增长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324亿元,同比下降7.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2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增长0.9%,季度增速年内首次转正。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95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比8月份加快2.8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增长。前三季度,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36843亿元,下降7.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6481亿元,下降6.7%。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25226亿元,下降23.9%;商品零售248098亿元,下降5.1%。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7.2%、6.8%、4.5%。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80065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4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6477亿元,增长15.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3%。 五、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负转正,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持续回升 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36530亿元,同比增长0.8%,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上半年为下降3.1%。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2%,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上半年为下降2.7%;制造业投资下降6.5%,降幅比上半年收窄5.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7073万平方米,下降1.8%,降幅比上半年收窄6.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115647亿元,增长3.7%,上半年为下降5.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4.5%,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4%,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3%,上半年为下降1.0%。民间投资243998亿元,下降1.5%,降幅比上半年收窄5.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1%,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3%和8.7%。高技术制造业中,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1.2%、9.3%;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0.4%、16.9%、16.8%。社会领域投资增长9.2%,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9个百分点;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0.3%、12.7%,增速分别比上半年提高5.1、1.9个百分点。从环比看,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月增长3.37%。 六、货物进出口由降转升,贸易结构继续改善 前三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231151亿元,同比增长0.7%,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7.5%,二季度为下降0.2%。出口127103亿元,增长1.8%;进口104048亿元,下降0.6%;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3054亿元。9月份,进出口总额30663亿元,同比增长10.0%;出口16620亿元,增长8.7%;进口14043亿元,增长11.6%。贸易结构继续优化。前三季度,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0.2%,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3.2%,上半年为下降2.3%。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0.2%,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6.1%,比上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 七、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涨幅比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3.1%,农村上涨4.1%。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环比上涨0.2%。分类别看,前三季度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10.9%,衣着下降0.2%,居住下降0.3%,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1%,交通和通信下降3.5%,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4%,医疗保健上涨1.9%,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5.0%。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上涨1.2%,鲜菜上涨6.1%;猪肉价格上涨82.4%,比上半年回落21.9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0.9%。 前三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0%;其中9月份同比下降2.1%,环比上涨0.1%。前三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6%;其中9月份同比下降2.3%,环比上涨0.4%。 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稳中有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9.8%。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比8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8%,低于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0.6个百分点,与8月份持平。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比8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8小时。三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7952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384万人,同比下降2.1%。 九、居民收入实际增速由负转正,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缩小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同比名义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0.6%,年内首次转正,上半年为下降1.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21元,名义增长2.8%,实际下降0.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97元,名义增长5.8%,实际增长1.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67,比上年同期缩小0.08。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0512元,同比名义增长3.2%。 总的来看,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统筹防疫和发展成效显著。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多;国内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不小,经济仍处在恢复进程中,持续复苏向好基础仍需巩固。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大力深化改革开放,助力企业纾困解难,着力畅通经济循环,筑牢民生保障基础,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附注 (1)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结果,对近一年来各期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20年三季度GDP环比数据、2020年9月份其他指标环比数据如下: 2019年以来各季度GDP环比增速分别为1.9%、1.3%、1.0%、1.6%、-10.0%、11.7%、2.7%。 (3)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尽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一是统计单位范围发生变化。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影响。二是部分企业集团(公司)产品产量数据存在跨地区重复统计现象,根据专项调查对企业集团(公司)跨地区重复产量进行了剔重。 (4)服务业生产指数是指剔除价格因素后,服务业报告期相对于基期的产出变化。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是: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由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单位)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每年都有部分企业(单位)达到限额标准纳入调查范围,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单位)因规模变小达不到限额标准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开业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单位)的影响。 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了修订,2020年月度增速按照可比口径计算。 (6)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执法检查和统计调查制度规定,对上年同期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进行修订,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7)就业人员是指16周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为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从事一定社会劳动的人员。 (8)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是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调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9)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数据来源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10)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附图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0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成绩单怎么样?哪些数据变化是“首次”出现?一起来看~ 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总体状况怎么样? 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 有哪些亮点数据? 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36530亿元,同比增长0.8%,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上半年为下降3.1%。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2%,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上半年为下降2.7%。 前三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231151亿元,同比增长0.7%,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7.5%,二季度为下降0.2%。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同比名义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0.6%,年内首次转正,上半年为下降1.3%。 最终消费支出对整个GDP的拉动点数由负转正:在一季度下拉4.4个百分点,在二季度缩小到2.3个百分点,到了第三季度是正拉动1.7个百分点。 就业情况怎么样? 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898万人,基本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调查失业率呈现了稳中有落的态势,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从年初6.2%的高位持续回落。 高校毕业生情况:9月份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调查失业率比上个月下降了2.4个点,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个百分点,说明今年的就业压力对高校毕业生来说是比较大的。 农民工情况:外出务工劳动力三季度末比二季度末有所增长,但是和去年同比是减少380多万人,下降2.1%。 还需要进一步通过保市场主体、助企纾困、鼓励灵活就业等措施,加大政策落实力度,进一步缓解这些重点群体的就业压力。 内需恢复的势头如何? 整体内需恢复的势头是比较明显的,尤其是消费需求。 近几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已经呈现了回升的态势。9月份增长3.3%,连续2个月实现了正增长。 电商表现出了逆势成长的态势。前三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3%。增长15.3%相比整体零售额下降7.2%,是相当不容易的,表现相当突出。 线下消费也处于加快恢复的态势。比如,一些传统的商超在前三季度销售额增长2.9%。 服务消费在加快恢复。9月份餐饮收入下降2.9%,降幅连续几个月都是收窄的,已经慢慢接近正常水平。 消费升级类产品的增长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和汽车等品类的增长在9月份都恢复到了两位数以上。 民生保障情况怎么样? 居民收入: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0.6%,这个增速和前三季度经济增长0.7%,基本同步。 物价:物价涨势比较温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其中9月份同比上涨1.7%。 社会兜底保障:今年社会兜底保障力度尤其比较大,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养老金和离退休金同比名义增长8.7%,人均社会救济和补助收入增长12.9%,人均政策性生活补贴收入增长11.1%,都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而且远高于整体的居民收入增速。 经济未来走势会怎么样? 最近IMF最新公布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反映了外界、尤其是国际组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 不管是从需求端还是生产端,目前都处于不同程度的恢复和复苏过程中,表现在整体经济上,目前整体回升、持续稳定恢复的态势是比较明确的。 总体上来讲,一方面,我们现在的回升态势有基础、有条件,中国经济整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国内外环境中存在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