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冲击,多国经济面临衰退和动荡。继日本和新加坡之后,韩国经济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下滑,进入了技术性衰退。疫情的持续反弹让美国经济处于二次衰退边缘,澳大利亚或将经历近30年来首次经济衰退。 美国经济处于二次衰退边缘 近日,美国疫情反弹形势严峻,多州死亡人数上升。疫情持续升级令部分地区的医疗资源出现紧张,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得克萨斯州等地的医疗体系因病例激增承受着巨大压力。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承认,美国疫情可能在好转前先变得更差。美国经济学家、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斯蒂芬·罗奇22日警告称,卷土重来的不仅仅是病毒,还有经济本身——美国经济正处于二次衰退的边缘。 疫情反复令美国企业掀起破产潮,成千上万的零售商、能源公司和其他行业均遭受重创。根据法律服务公司Epiq Global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已有超过3600家美国企业申请破产保护,比去年同期激增26%。仅6月当月,随着美国各地疫情反弹,经济复苏陷入停滞,美国企业破产申请比上年同期激增了43%。 企业大量破产让美国就业市场的反弹行情中止,最新统计数字透露出就业状况恶化的迹象。人口普查局22日公布的每周Household Pulse调查,从今年6月中旬到7月中旬,美国就业人数下降约670万,其中7月第一周和第二周骤降410万。目前,美国国会面临着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3月批准的每周600美元的联邦失业补助将在7月底到期。 在美国的南部和西部地区,新冠肺炎病例激增迫使政府暂停或重新实施防疫限制,更多企业关门歇业。分析师预计7月就业增长会比6月明显放缓。 Evercore ISI经济学家埃尼·特德斯基表示:“7月就业报告不仅可能疲软,甚至有可能下降。这意味着复苏并不稳固,实际上现在可能正在逆转。”高盛集团首席执行官大卫·所罗门近日指出,高失业率将是美国经济复苏道路上的绊脚石,疫情拖累使美国经济复苏步履维艰。从长远角度来看,美国很可能面临更缓慢的增长、更疲软的美元以及为应对疫情而负担的巨额债务。 穆迪分析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指出,要避免经济二次衰退,新刺激方案所需资金规模要比很多议员预期的还要多。根据计算,纾困资金必须至少达到1.5万亿美元。美盛旗下股票管理公司凯利投资董事暨投资策略师杰弗瑞·舒尔茨表示,如果到8月中旬,美国首次申领救济金的人数仍达90万至100万,将预示着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经济恢复时间要较预期更长。 美国银行全球研究部22日表示,自6月中旬以来,美国疫情的反弹对经济活动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达拉斯联储银行和谷歌公司的数据显示,人们出行活动在7月陷入停滞。消费者在航空旅行和外出就餐方面变得更加犹豫。目前,已经有22个州收回或停止了经济重启,28个州强制要求佩戴口罩,这些措施给稍有复苏迹象的美国经济又带来一轮重击。 韩国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 据韩联社报道,当地时间23日,韩国央行发布数据显示,韩国今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萎缩3.3%,创下1998年以来的最大跌幅。这是韩国继一季度GDP环比下降1.3%后,连续第二个季度出现负增长,标志着韩国经济自2003年以来首次陷入技术性衰退。 与去年同期相比,韩国二季度GDP同比萎缩2.9%,超出市场预期,同样创下自1998年第四季度以来的同比萎缩纪录。全球疫情防控及封锁措施打击了经济活动和全球需求,韩国经济以出口为经济支柱,出口占到了其经济的近四成。数据显示,二季度出口成为韩国经济增长的最大拖累,季环比下降16.6%,创1963年四季度以来的最差表现。 占GDP近半的私人消费二季度环比增长了1.4%,与一季度下跌6.5%相比有不小的反弹,这主要得益于政府的现金补贴。韩国政府此前采取了各种举措来刺激消费,包括向所有家庭派发现金,并鼓励零售商进行促销。迄今为止,韩国已承诺采取的财政刺激措施达到了GDP的14%。“出口急剧萎缩抵消了韩国国内需求的初步复苏,并使经济陷入衰退。”星展银行经济学家马铁英表示。 韩国央行经济统计局人士指出:“韩国经济二季度大幅萎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疫情蔓延导致出口急剧萎缩,此前对出口跌幅可能会放缓的预期,如今被证实是不正确的。”韩国财政部长洪楠基表示,韩国出口因严重的全球经济下滑而受到拖累,韩国GDP萎缩程度超出预期,但是经济可能在第三季度出现反弹。 澳大利亚财政赤字创纪录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23日,澳大利亚国库部长乔希·弗赖登伯格在一份特别声明中称,截至2020年6月的财年预算赤字高达858亿澳元,而此前预估为盈余。预计2020至2021财年的赤字将进一步扩大至1845亿澳元,这将使澳大利亚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规模财政赤字。 弗赖登伯格表示,为缓解疫情冲击,澳大利亚政府出台了2890亿澳元经济刺激计划,数额相当于本国GDP的14.6%。与此同时,政府财政收入大幅缩水。“我们的支出措施,再加上税收大幅下滑,已经把我们逼至底线。” 经济学家预计,澳大利亚GDP在三季度和四季度将分别环比增长1.3%,然而,考虑到二季度GDP高达7%的降幅,全年GDP料仍萎缩3.8%,澳大利亚或经历近30年来首次也是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澳大利亚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国6月失业率达7.4%,为20多年来最高水平,目前近100万人没有工作。澳大利亚总理斯科特·莫里森认为,失业率实际可能远高于这些数字。弗赖登伯格预计,四季度澳大利亚失业率会高达9.25%,并将保持高位。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副首席医疗官迈克尔·基德22日说,截至当地时间22日中午12时,澳大利亚过去24小时内新增新冠确诊病例502例,是澳疫情发生以来确诊病例数最多的一天。“我们在6月9日只报告了两例新增病例,这表明疫情暴发和传播的速度有多快。”基德说。
7月23日周四,沪深两市出现较大的调整,市场的观望情绪浓厚,赚钱效应转差。市场调整主要是受到消息面的影响,美国消息面对于短期市场走势形成了一定冲击,但从中长期看,A股市场对美国消息面的对话越来越明显,不会像以前一样受到如此大影响。市场依然存在一些热点,包括疫苗、军工等板块涨幅较好,数字货币、数字中国板块跌幅较大。本周市场已经开始启动反弹,和上周周初相比,走势从单边上涨转向震荡反弹,这验证了我的看法,我认为单边上涨的走势难以为继,震荡反弹才是市场的正常形态,在牛市初期,需要快速上行来宣布牛市的确立,因此往往牛市初期都有急涨急跌的特征,现在市场的牛市格局已经形成,短期出现消息面的利空或出现一定的波动,都不会改变A股市场长期向上的走势。 今天科创50指数正式发布,涨幅近50%。在过去一年里,100多家具有科创属性的企业上市,科创50指数选取了科创板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50只股票,反应了最具市场代表性的科创企业的整体表现。据统计,50家样本公司平均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达13%,高比例的研发投入为业绩增长提供动力,根据公布的科创50指数历史行情可以看出,今年以来科创板的走势整体强劲,科创50指数和A股其他指数相比存在明显的超额收益,截至7月22日收盘,科创50指数报1497.23点,今年以来累计上涨近50%,同期上证指数和深圳成深证成指,涨幅分别为9.28%和30.93%。从成交量看,科创50指数成交量在不断放大,7月16日科创50指数单日成交974亿,是目前最大的单日成交额。比低估时日成交量不足100亿明显放量。7月以来科创50指数累计成交8610亿元,已经创出单月成交新高,7月以来A股市场走出强势上攻的态势也激活了科创板的表现。上证科创板50指数发布为市场提供了投资标的和业绩基准,预计后续将陆续有跟踪该指数的基金包括ETF发行,将为科创板带来新的增量资金,同时满足投资者投资科创板的需要。7月17日首批六只科创板基金正式获批,与以往科创主题基金相比,这六只基金对科创板有明确的投资比例设置,因此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创板基金,而之前的科创主题基金既可以投资于科创板,也可以投资于中小板、创业板上的一些科技股。科创板现在已经迎来了行业龙头公司中芯国际,其中中芯国际的市值超过5000亿,将来科创板会迎来世界级独角兽企业蚂蚁金服。科创板在中国经济转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科创板建成中国版的纳斯达克值得期待。 上证指数公布的新版确定方案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将科创板纳入上证指数中,有利于改善上证指数的成本构成,提高科创企业的占比,从而有利于让上证指数分享经济转型的成果,让投资者有更好的期待。过去十年上证指数几乎原地踏步,一个重要原因是上证指数错过了BATJ、美团、拼多多等科技龙头股,在市场中占较大的仍是传统的石油、石化、银行、地产、钢铁、煤炭等行业,现在将科创板纳入上证指数中,会逐步的改变上证指数的成份构成,也将为未来上证指数走出慢牛长牛奠定基础。 海外市场方面,美股继续收涨,美国国会继续就新一轮财政刺激方案进行谈判,美国最大的制药公司辉瑞和BioNTech企业获得了美国卫生部价值19.5亿美元的冠状病毒疫苗订单,疫苗研发取得进展并获得美国卫生部订单引起了投资者关注,很大提振了市场的信心。美国酝酿出台新一轮财政刺激计划,包括每周600美元额外联邦失业救济金在内的现行抗议纾困计划将在下周末到期,美国共和党考虑在新刺激计划中将每周失业救济金金额下调至400美元,实施日期延长至12月,美国疫情现在依然严重,没有出现拐点,这是美国经济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不确定性,并且疫情蔓延在美国掀起企业破产潮,许多企业永久关门,对美国当前的经济增长造成了较大冲击,尤其是餐馆占永久性关闭企业的数量最多,其次是零售、美容业、酒吧和健身中心。美国的股市比经济面运行的要强劲,特别是纳斯达克指数不断创出新高,主要原因是受到了美联储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提振,美联储实施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宽松方案,包括将基准利率降到零实施无限量化宽松,这些提高了A股的表现,催生了资产泡沫。美国的科技受到疫情的冲击较小,科技股走势强健。黄金价格近期继续上行,纽交所8月交割的黄金期货价格上涨21.2美元,涨幅近1.2%,收于每盎司1865.1美元,创2011年9月以来最高收盘价。白银价格出现了大幅反弹,9月交割的白银期货价格上涨1.59美元,涨幅7.4102%,收于每盎司23.144美元,创2013年9月以来的最高收盘价,黄金价格上涨得益于避险资金以及美国政府酝酿出台新一轮财政刺激措施的推动。原油期货近期保持了平稳的走势,国际政治关系紧张令市场担心原油需求的前景,但数据显示美国上周原油库存增加490万桶。原油价格的走势反映出全球经济复苏的力度依然不强,相对而言,我国经济复苏比较平稳。 经济复苏稳步回升是股市走强的基础,从市场近期表现看,板块轮动比较明显,前期涨幅较大的白酒、医药板块出现了调整,涨幅较小处于估值洼地的乳业板块出现较好表现,这也是我之前给大家的分析。周期性企业板块出现较好的表现,比如由于国际紧张形式的刺激,军工出现了强劲回升,军工行业股票多数业绩不佳,上涨的持续性存疑。但军工往往受到事件驱动的上涨动力较大,在国际局势紧张的情况下,军工股往往会有亮眼的表现,因此对军工的投资要做一些波段性的操作,和消费类股票白马股的投资是完全不同的方式。总结来看,当前A股市场的趋势已经形成,短期回调不会给A股市场中长期的趋势带来很大影响,建议投资者可以积极地布局优质股票,坚持价值投资,做好公司的股东。
DoNews7月24日消息24日,据外媒报道,TikTok在美国的不断受挫的情况下,仍没有放弃努力。TikTok决定成立一个2亿美元的基金,来支持美国明星网红们进行内容创作。从留住作者开始,从而留住用户。 报道称,TikTok还帮助网红明星们积极寻找广告合作伙伴,并与好莱坞人才中介达成合作。 因美国监管机构对TikTok的日益严格,TikTok在美国也面临着“封禁”的风险。现在,TikTok正在积极回应质疑和作出行动。昨天,TikTok发布声明称,未来三年将在美国增加1万个就业岗位。TikTok表示,这些工作岗位将帮助用户提高有趣和安全的体验,并对用户隐私进行保障。 路透社曾报道称,白宫经济顾问拉里·库德洛(Larry Kudlow)表示,鉴于美国政府对短视频平台数据安全问题的担忧日益增长,他预计,TikTok将在组织结构上与其中国母公司字节跳动区分开,作为美国公司独立运营。 库德洛告诉记者,此举要“比直接封禁TikTok更好”。本月初,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Mike Pompeo)曾表示政府正考虑封禁这款社交应用。 据Sensor Tower数据显示,2020年4月,字节跳动旗下的TikTok和抖音全球下载量已突破20亿次。6月,前迪士尼流媒体业务负责人Kevin Mayer加盟TikTok,担任字节跳动COO兼TikTok CEO。(完)
提供资金,这一举动招致科学家的猛烈抨击,认为CDC的正常运行对防控疫情至关重要。 美国国家实验室的气候研究员劳伦斯·利弗莫尔表示,美国政府已经改变了作为美国科学家存在的意义。他说:“在我看来,我们再也不能奢望退回办公室里,关上门,希望这些不好的事情会消失。当面对全球疫情大流行时,美国政府采取的方式都是最糟糕的应对策略。坏事并不会自行消失”。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国新冠肺炎确诊数激增的诱因诸多,游行示威活动就是其中一个。特朗普在2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游行示威活动开始后不久,年轻人中的确诊病例数就突飞猛涨,这或许致使全国防疫措施的放松。”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并没有直接把原因完全归咎于游行活动,只表示“或许”致使全国防疫措施的放松。除此之外,他还说:“旅行人数的增加也是原因之一,年轻人在各节假日大规模聚集在酒吧等地区。海滩上的聚集或许也同样。”“我们与墨西哥相邻,国界线绵延2000英里(约合3218.7公里),而我们也很清楚,墨西哥最近病例呈井喷式增长。”他继续说道。最后,特朗普不忘夸赞自己的边境墙说:“南部边境长257英里的边境墙,对于每一个出入境人员都产生着积极影响,非法偷渡者的数量也在持续减少。这是意义深远的伟大政策,对于抗击疫情发挥了重大作用。”
走出去智库观察 7月以来,特朗普签署《香港自治法》、美国政府发布南海声明、对华为等中国科技公司员工实施签证限制……一系列事件接踵而来,而其中“香港有可能被除名美国国际支付体系SWIFT”的影响更广泛。 走出去智库(CGGT)观察到,美国对朝鲜、伊朗、俄罗斯等国发动了长达数年的金融制裁,违反禁令的金融机构受到美国的严厉处罚,包括巨额罚款、吊销执照,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等。为摆脱被美国束缚或制裁的被动处境,不少国家都尝试建立自己主导的新国际收付清算体系。 针对美国对华政策及相关措施,走出去智库(CGGT)特约法律专家、北京大成总部高级合伙人蔡开明律师团队每天进行跟踪分析,并发布《出口管制、经济制裁、数据保护、贸易救济、反商业贿赂快讯》,如有需要可在智库公众号后台留言。 中国如何应对美国的金融制裁?今天,走出去智库(CGGT)刊发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高级研究员郑联盛的文章,供关注美国金融制裁的企业管理者参考。 要 点 1、在美国金融制裁的政策框架中,美国可以就一个国家的私人部门银行、国有或国家控制银行以及中央银行这三类机构进行差别化、针对性的制裁。 2、根据美国紧急状态的相关法律,美国总统具有宣布紧急状态的权力并可实施与紧急状态相关的政策,包括对相关实体进行各种程度的金融制裁。其中最高级别的制裁就是针对特定国家的敌对性经济制裁,包括冻结甚至罚没该国资产,罚没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银行存款、股票和债权等。 3、出于未来风险防范的要求,相关部门、机构应该针对美国金融制裁清单进行全面梳理,明晰与美国金融制裁对象的关联程度、制裁内容、潜在影响以及应对之策。 正 文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高级研究员 一、美国金融制裁的主要模式和影响 美国财政部主导了美国对外金融制裁的政策制定和实施,通过国家制裁、清单制裁和行业制裁等类别对外实施不同程度的金融制裁,甚至在对伊朗金融制裁中采用次级制裁。国家制裁、清单制裁和行业制裁等类别的制裁项目经常出现交叉,比如对一个国家的制裁可能有清单制裁也可能有行业制裁。为了进一步了解美国金融制裁的影响,本文根据被制裁方来进行模式区分,梳理对个人和私人部门银行、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中央银行以及整个国家金融资产等进行制裁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经过数十年的实践和发展,美国金融制裁体系已经比较复杂,因此,类别划分和模式区分不是十分严格。 对个人和私人部门银行的单点制裁 在制裁措施和清单方面,美国根据制裁名目、特定国家和严重程度等构建了以SDN清单和综合制裁清单为支撑的制裁措施和清单体系。根据过去较长时间的经验,针对中国相关实体的制裁主要涉及核武器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NPWMD)、毒品交易(SDNT)、全球恐怖主义(SDGT)等主题型制裁项目以及针对朝鲜、伊朗、叙利亚、俄罗斯等国别型制裁项目,其中与针对朝鲜、伊朗等国的制裁相关的最多。 综合制裁清单以及SDN清单制裁的对象主要是个人、企业、私人部门金融机构等。这些措施可能会对相关实体本身产生较大的影响,但仍是一种个案式的制裁,不会对一个经济体带来重大的金融风险和金融安全问题。比如,2014年6月法国巴黎银行为美国实施制裁的国家转移资金而被罚款89.7亿美元,一度使该银行经营陷入波动。再比如,美国对中国某银行等的制裁主要是由针对伊朗的金融制裁项目所产生的“连带”制裁,对该银行的经营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对个人和私人部门银行的单点式制裁是美国“聪明制裁”的基本支撑。 对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制裁 在美国金融制裁的政策框架中,美国可以就一个国家的私人部门银行、国有或国家控制银行以及中央银行这三类机构进行差别化、针对性的制裁。在相关制裁项目下对个人、企业、私人金融机构或小型金融机构进行制裁之后,如果事态升级,那么美国可能根据相关法律和制裁项目对国有或国家控制的金融机构进行制裁。比如,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朗核协议后,伊朗首家政府全资控股银行——伊朗商业银行(Tejarat Bank)受到美国金融制裁且进入SDN清单,这使得该银行无法在伊朗国外进行业务操作。在以中国为国别的制裁清单中,伊朗商业银行亦在列,这代表中国金融机构不能与其发生业务关系,否则就将成为美国金融制裁的连带实体。 由于国有或国家控制金融机构一般为大型机构或系统重要性机构,针对国有或国家控制金融机构进行制裁,会带有一定甚至明显的政治和安全意图,是一种针对性强、打击度高、破坏力大的金融制裁。第一,可能引发系统重要性问题。一般而言,国有大型金融机构都是各个经济体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倘若被制裁特别是进入SDN清单,那么对这些银行可能带来重大的打击,甚至可能引发系统重要性问题,以至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崩溃。第二,可能形成“金融孤岛”。假如一家国有银行被制裁,特别是进入SDN清单,绝大部分国际和国内金融机构都不敢与其发生业务往来,被制裁机构将成为“金融孤岛”。第三,可能更广泛地引发经济社会问题。大型国有或国家控制金融机构涉及较大规模的金融消费者,比如规模巨大的储户。一旦该机构被制裁导致业务运行停摆,那么可能引发严重的挤兑事件,甚至演化为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 美国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就采用了对大型企业和银行重点打击的方式,给俄罗斯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冲击。2014年3月克里米亚地区脱离乌克兰独立并申请加入俄罗斯联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发起多轮制裁,其中的金融制裁力度空前。美国率先冻结了7名俄罗斯官员和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17家俄罗斯企业在美境内资产,之后美国和欧盟又联合禁止俄罗斯国有金融机构参与欧洲金融市场交易,要求维萨(Visa)和万事达(MasterCard)停止向俄罗斯被制裁银行提供支付服务,限制俄罗斯能源和科技企业等的融资。其中,2014年7月俄罗斯前两大银行(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和俄罗斯外贸银行)被欧盟制裁,随后9月俄罗斯联邦储备银行被美国制裁。金融制裁给俄罗斯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带来了较大冲击,评级机构下调俄罗斯主权信用评级,卢布出现大幅度贬值,2014年当年超过1515亿美元资金流出俄罗斯,俄罗斯与外部的支付清算受到重大破坏。 对中央银行的破坏式制裁 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主权重要的支撑机构,对中央银行实施制裁可能使得两个经济体进入一种准战争状态。因此,对于中央银行的制裁一般十分慎重。2019年9月20日,美国宣布对伊朗实施“最高级别制裁”,即对伊朗中央银行、伊朗国家发展基金以及一家伊朗企业进行制裁。这是美国首次针对一家中央银行进行的全面制裁。伊朗中央银行在美国的资产将被冻结,更严重的是,绝大部分其他中央银行不敢与伊朗中央银行进行交流合作,使得伊朗中央银行的外部连接被破坏,而美国的政策目标就是要对伊朗中央银行的对外合作进行破坏式打击。 中央银行受制裁可能引发重大的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问题。首先,中央银行境外资产被冻结将弱化金融稳定的基础。部分央行的境外资产,比如外汇储备投资,是其所在国家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物质保障。境外资产被冻结以至罚没,将动摇金融稳定的基础。其次,央行被制裁可能引发信用评级下调。央行是一个经济体金融体系的核心,央行受制裁可能会使金融稳定受到较大破坏,评级机构可能下调所在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引发重大信用风险。再次,央行被制裁基本上代表所在国丧失国际融资机会。由于资产被冻结、评级下调以及信用风险加剧等原因,该央行、所在国商业银行以及其他企业难以在国际金融市场开展融资。最后,央行被制裁可能弱化了央行职能。该央行的货币政策、金融稳定等职能可能受到破坏,比如,市场对其最后贷款人职能的发挥将持怀疑态度。部分投机资金可能刻意做空所在国的金融资产,冲击其汇率制度等。 对特定国家的紧急资产冻结 根据美国紧急状态的相关法律,美国总统具有宣布紧急状态的权力并可实施与紧急状态相关的政策,包括对相关实体进行各种程度的金融制裁。其中最高级别的制裁就是针对特定国家的敌对性经济制裁,包括冻结甚至罚没该国资产,罚没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银行存款、股票和债权等。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被偷袭后,美国于12月26日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全部资产,总数约1.3亿美元,并将日本所有的金融资产、进出口贸易资金都置于美国政府的管制之下。朝鲜战争爆发之后,因中国参战,1950年12月16日美国宣布冻结中国在美国的财产和资金。2018年6月底,特朗普总统一度企图启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的紧急状态条款对中国极限施压。一旦该法的紧急状态条款被开启使用,美国就可以对被制裁国实行贸易禁令、冻结并没收该国持有的美国资产。 美国冻结海外实体资产主要依托贸易隔离、美元结算账户系统冻结特定账户资产和依托第三方机构冻结资产等方式分别或者交织进行。在贸易隔离方面,主要是阻断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和资金往来,这使得被制裁方通过贸易渠道转移资产十分困难。在美元结算账户体系方面,国家和个人都可以设立美元账户,并且账户相互独立。资金结算账户系统分为一级存储和二级存储,一级存储是实体直接在美国金融系统开设的账户,二级存储是实体在其他国家金融机构在美国的分支机构或在其他国家金融机构开设的美元账户。二级存储账户一般需要通过美国的金融机构通汇账户连接美元结算体系。美国启动对特定实体的资产冻结时,就可以直接冻结一级存储账户上的资产,同时可以通过第三方来冻结二级存储账户上的资产。虽然大部分第三方金融机构不属于美国金融监管或司法管辖的对象,但是,它们与美元支付结算体系相连接且担忧被美国直接制裁,基本上采取与美国政府合作的态度,配合美国实施资产冻结,这使得美国实施的资产冻结可以跨越美国本土。紧急状态下的敌对式资产冻结,对于一个经济体的海外资产将带来致命性损害。但是,美国在考虑该政策选项时,需要考虑被制裁方的实力与反应,特别是从金融摩擦转变为全面对抗甚至战争的可能性。因此,针对一个国家的全面资产冻结应当是一个非常审慎的决策。 二、中国的政策应对 从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趋势来看,特朗普政府的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可能使用包括金融制裁在内的诸多政策工具来实现其政策目标,而不管这种政策是否符合美国长期的行为路径或者其自身设定的规则体系。近期,美国政府单边主义有所强化,对金融制裁的运用更加频繁,对中国的各类制裁也在强化。在一个不平等、不平衡和不稳定的美元霸权体系中,中国应该运筹帷幄、多措并举、前瞻布局,从而有效应对包括金融制裁在内的美国多样化制裁的潜在风险。 积极深化多边合作,维系国际秩序稳定性 美国近期发起的诸多贸易摩擦、金融制裁等体现了美国的单边主义,与国际社会多边化和合作化的趋势背道而驰,美国正试图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国应该充分利用国际金融组织的相对中立性来评估美国政府在金融货币领域的政策公信力。中国应当积极主动地与联合国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改革专家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清算银行等国际组织进行合作,强化国际社会对人民币汇率政策和币值决定市场化改革的认识,强化人民币汇率与经济基本面相符的基本判断,强化国际社会对美联储独立性和公信力的讨论,同时致力于维系现有国际金融体系规则与秩序的相对稳定性,并寻求多边合作来改善现有秩序。最后,中国应当与美方保持沟通和交流,求同存异,共同维护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全面跟踪美国金融制裁政策、工具及其影响 建议常态化跟踪美国金融制裁的政策演进。过去几年,美国金融制裁政策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特朗普政府单方面破坏伊朗核协议后,美国对伊朗的金融制裁不断升级,伊朗国民卫队和伊朗中央银行先后成为首个被制裁的政府机构和中央银行。美国的制裁政策、工具和力度都在不断变化。2019年3月美国财政部调整了制裁的清单体系,相关的政策框架、制裁举措和政策的影响可能会发生新的变化。 系统梳理美国金融制裁涉及的中方人员和机构 目前中国有多个实体被美国制裁。虽然这对国家的整体冲击还不大,但是,出于未来风险防范的要求,相关部门、机构应该针对美国金融制裁清单进行全面梳理,明晰与美国金融制裁对象的关联程度、制裁内容、潜在影响以及应对之策。同时,针对受到制裁影响的不同类型的人员、机构及企业等采取差异化政策,尽力支持与国家经济发展、金融稳定和国家安全紧密相关的实体,并且尽量避免中国实体被列入美国金融制裁清单。 加速完善人民币支付清算系统 支付清算下的隔离式制裁以及对个人和金融机构的单点式制裁是美国惯用、常用的金融制裁手段。受到此类制裁时,相关支付清算系统陷入困境,一些经贸活动被迫中止。因此,应该加快推进人民币支付清算体系建设,尤其是将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的能源、粮食、矿产、基础原材料等的经贸交易、支付、清算纳入其中,形成一个完善的支付清算系统。2019年1月31日英国、法国和德国宣布建立“支持贸易往来工具”(INSTEX),这是一个以迂回方式来与伊朗或其他经济体进行交易的系统,也是一个备份系统。此系统的开启主要是对美国将SWIFT等全球金融公共基础设施予以私用的一种应对。INSTEX的系统总部设在法国并于2019年6月正式开启,但由于受制于各种因素,该系统至2019年9月底还没有实质性地开展业务。中国应当借鉴欧洲经验,考虑构建一个“备份”支付清算体系。 加快“阻断法”立法,对冲域外管辖权 “阻断法”是某一司法管辖区用于阻止外部其他司法管辖区的法律在其境内生效的法律,专门用于应对域外管辖。美国的域外管辖在“9·11”事件后取得重大突破,未来可能进一步强化。欧盟的应对之策是制定“阻断法”。制定“阻断法”就是以法律形式明确不承认美国法律对于本国企业的适用性,通过立法的方式打破美国单边制裁的有效性,维护本国企业和个人在海内外的合法经营权益。“阻断法”可能无法完全应对域外管辖的风险,但是,可以给相关企业、机构提供一种缓冲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美国金融制裁不可预见性和随意选择性的损害程度。 考虑构建中国版金融制裁政策体系 中国与世界经济互动不断深化,外国金融机构和大型跨国公司对于中国经济的依赖程度在不断深化。因此,特定的金融制裁政策可作为“针锋相对”“以牙还牙”的政策储备。可借鉴美国、英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的经验,构建中国金融制裁政策框架特别是设置被制裁实体清单及其标准。 深化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 在美元霸权体系下,金融制裁具有不对称效应。即使被制裁方作出完备的政策应对,美国仍具有一定的优势地位。对于与中国直接相关的金融制裁,尤其是针对国有金融机构、中央银行以及全面的“敌对式”制裁,美国会十分谨慎,因为这不仅可能对中国金融体系造成系统性冲击,也可能给美国自身金融体系以及全球金融体系造成巨大的破坏。当然,对于这种金融安全领域的小概率但具有系统破坏性的外部冲击,中国应当做好相应的政策应对准备。 更重要的是,中国应该做好“家庭作业”,深化经济金融体制和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金融开放,完善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与国债收益率曲线建设,提升内部金融体系的韧性和弹性。中国应当完善会计和审计制度,防止美国以此为借口制裁中国的相关实体;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开放,更多地引入美国、英国、欧盟等经济体的金融机构,形成微观层面的经济金融利益共同体。同时,以内外两个市场统筹为支撑,对金融市场开放进行再评估,在金融安全和稳定的前提下,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开放,提升内外市场一体化水平。未来国家之间的合作共融是大趋势,中国应该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构建中国与世界经济互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当今时代,不确定性是常态,甚至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的特徵。2020年又是不确定性尤其高企的一年。上半年已经过去,众所周知那是人们在去年底绝未预料到的逆境。那末下半年呢?境况是否能够改观呢?希望如此。但只是希望,实际情况可能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甚至是更大与更为紧要的不确定性。 当今时代,不确定性是常态,甚至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的特徵。2020年又是不确定性尤其高企的一年。上半年已经过去,众所周知那是人们在去年底绝未预料到的逆境。那末下半年呢?境况是否能够改观呢?希望如此。但只是希望,实际情况可能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甚至是更大与更为紧要的不确定性。 三大不确定性尤为关键。 第一大不确定性是新冠肺炎疫情能否在全球于年底前基本平息。此疫情可以说肆虐于全球已半年之久,现在我国已基本平息,在东亚大致受控,在欧洲明显回落,但在北美、拉美、南亚、中东及非洲却仍在冲高。今年夏天是个关键节点,按理夏天的高温使新冠病毒难以存活,则全球疫情在今年底前基本平息。但现在无人能保证这一点。如果病毒熬过夏天,延至秋天,而在冬天低温环境下二次大流行,则疫情将拖至明年、后年甚至更长。从近日美国新增确诊人数突破60,000且仍在冲高的情况来看,这种可能性如果说几个月前还是一种猜测的话,现在已上升至一个很大的不确定性。 这一不确定性的重要性对全球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上半年疫情对于经济与社会的打击之沉重有目共睹。对我国这样一个疫情已基本平息的国家来说也同样紧要,如果疫情在全球二次爆發,则我国也难以独善其身,基本平息的状态难以维持,或者说为保持基本平息的状态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即必须维持甚至加码很多防疫措施,从而牺牲经济復苏。这样,目前市场上所广泛预期的我国经济增长今年下半年基本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明年更进一步復苏至8%以上的前景就难以实现,人们的关注又将回到防疫抗疫而非復工復产、復消费、復投资。虽然我国的情况总会比其他国家好,但就我们自己的增长与發展目标而言,实现的难度将明显加大。同时,全球疫情的二次爆發必将使全球经济陷入更深度与更持久的经济衰退,我国出口将面临更加低迷的国际市场需求,进一步拉低经济增长。另外,疫情在各国的再度爆發可能加剧一些国家之间的相互指责,美国趁此机会进一步栽赃我国的力度将加大,使得我国与美国及其他一些西方国家的关係呈现更为複杂的局面。 第二大不确定性是中美脱鈎的程度。美国了维持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对我国尽力打压已成定局,而且必会越演越烈。其结果,中美之间的经贸关係必将日益脱鈎。但问题是脱鈎的程度如何?是完全脱鈎还是部分脱鈎。很多美国政客的本意自然是完全脱鈎,这在他们的公开演说中已经有所表露。但实际上会否完全脱鈎取决于完全脱鈎对于美国经济的损害程度。如损害程度不大,完全脱鈎是大概率事件;如损害程度很大,则部分脱鈎更为可能。那麽损害程度大不大呢 ? 的确是很大的。据有关方面估计,全面的中美经贸关係,若将对对方国家的货物出口与服务出口和在对方国家企业的销售收入都算上的话,总量是基本平衡的,而且每年高达8,000-10,000万亿美元。这就是说,如果中美经贸关係完全脱鈎,中、美两国每年都将损失高达8,000-10,000万亿美元的产品/服务收入,不可谓不巨量。对我国而言自然是不易应付,对于美国来说也难以承受。 的确,对异常重视短期经济增长的特朗普和任何一位美国总统而言都难忍受由失去这一收入而导致的经济重挫。且以追求盈利为首要目标的美国企业是否会遵从美国政府的号令而完全脱鈎也是个疑问。所以,纯粹从经济角度考虑,中美完全脱鈎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若纯粹从政治角度,即遏止中国崛起的角度出發,不惜经济代价强行完全脱鈎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从最近一些美国政客的言论与行动中可以看出这一点。因此,从政治角度出發的中美完全脱鈎是一大不确定性。对我国而言,完全脱鈎的重大经济损失上面已述,更重要的可能还是这一完全脱鈎所伴随的中美之间甚至世界范围内的全面政治与军事对抗。这一后果的严重性不言而喻。其实对美国而言也是同样。 定于今年11月举行的美国总统选举是第三大不确定性。虽然是美国国内的政治性选举,但由于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其国内政治影响全球,而谁当总统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尤其是就对上面提到的中美完全脱鈎与否来说。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应该说选举的悬念不大,即特朗普连任的可能性很大,这一方面是因为在美国总统连任是常态,不连任是少数情况,另一方面则是疫情前特朗普的糟糕表现还未尽显。可是,这几个月来特朗普在抗疫中的表现实在让人诟病,且在人格、气质及技巧方面的缺陷惨不忍睹,所以他连任的可能性已大打折扣,4个月后谁当选美国总统成为一大悬念。 当然,就政策方向而言,谁当总统不会有太大的区别,既使是拜登上台,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方向是不会变的。但特朗普的个性过于特殊,经常会做出一些超出常理的行为,而这种行为不仅对美国也对其他国家,特别是我国的破坏性极大。就上述的中美会否完全脱鈎而言,理性的做法是不会,但如不理性就会。特朗普在第一期任内为了争取连任还有所顾忌,不会在极端方向上走得太远,但在第二任期顾忌就会大大减少,因为反正不会有第三任期,就可能甩开膀子干有利自己而违背常理的事情。届时很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是,他将以遏制中国崛起作为唯一的己任,并作为其争取在美国历史留名的唯一抓手,所以将不顾经济后果地推动中美之间经济关係的完全脱鈎,甚至政治与军事的全面对抗。这对于中美两国以及全世界都是最坏的局面了,但特朗普若连任这种局面并非只是想像而有可能变成现实。若拜登当选,在这一问题上的处理和选择可能就会更理性一些,不会行至极端;也可能这只是一厢情愿。 以上三大不确定性的影响之大与之紧要,不可不正视。不确定性的最坏后果,倒不是说一定会出现,但对此有预判并有所准备是必要的,有备无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