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方挑起的美中摩擦愈演愈烈。从领事馆纷争,到Tiktok遭封禁,再到“净网计划”,美国的霸权之手如今又伸向了微信。上周四(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称TikTok和微信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将在45天后禁止任何美国公司或个人与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以及腾讯控股涉及WeChat的相关交易。一时间,关于“卸载微信还是换手机”之中二选一的话题成为引爆朋友圈的热门焦点。受此消息的影响,腾讯当日应声下跌,今日继续显出颓势,收跌近5%,两日累计蒸发超5000亿港元,最新市值48102亿港元。数据来源:Wind虽说微信在美国的收入占比非常小,但就腾讯的游戏业务来说,海外市场占其收入20%至25%,而美国作为其主要市场,后续或对其业绩产生不确定性影响。资料来源:官方公告玩味的是,刚刚坐稳全球市值第一宝座的苹果也受到了拖累,结束了财报超预期而带来的连日上涨之势,股价在6日下跌2.27%,最新市值为19003亿美元。数据来源:Wind美国这一出击显然也伤害了自家企业的利益。毕竟一旦特朗普的行政令真正落地,禁止所有涉及微信的交易,中国作为苹果公司重要战略市场之一,其iPhone手机销售以及相关供应链势必受到负面影响。“杀敌三千,自损一万”,美国这一霸权主义可谓是表露得淋漓尽致。苹果难守全球市值第一?苹果的下跌充分了市场的预期情绪。虽然iPhone等硬件业务虽不再是其主要发展重心,但目前依旧是苹果的重要营收组成部分。“本季度iPhone营收264.18亿美元,同比增长1.66%,高于市场预期(223.7亿美元)。”——公开数据苹果收入业务构成情况数据来源:Apple disclosures尤其是在疫情时期,这一业务并没有“拖后腿”,薄利多销为核心的低价策略使得苹果手机销量的逆势增长,有效抵消了疫情期间人们消费信心下降带来的消极影响。根据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二季度出货量的数据显示,华为成功登顶,出货量5580万部,但同比下降5.1%;三星紧随其后,出货量为5420万部,同比下降28.9%。;而苹果则是逆势同比上涨11.2%。这主要归功于于iPhone中国市场零售销量达到1300万部,同比增长62%,环比增长225%,远超其它品牌。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情况数据来源:IDC苹果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光卖手机的公司了,它已然走出舒适圈,试图扩大 IOS 生态系统的覆盖范围,通过业绩增长爆发力强的服务业务,为公司的可持续性盈利助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它依旧需要以iPhone为首的大量硬件终端的售出去加固服务收入,加强用户的黏性,尤其是在服务业务增速创下了2015年以来新低的这一时刻。而在全球化浪潮之下,中国市场已然成为苹果业绩增长的“第二摇篮”,无论是必要硬件收入,还是成为业绩重要支撑的服务业务,它无法放过中国市场这一潜力大蛋糕,且需要这一市场上生产制造供应链的“撑腰”。“2019年中国区App Store收入达到24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256.9亿,占收入总额的47.4%,为全球收入贡献最高的市场。”——公开数据苹果公司各地区营收占比数据来源:信达证券其中,iPhone的销量更是依赖于此,要知道中国市场约占iPhone销量的20%,一旦微信遭到“封杀”,对苹果的损失不可想象。天风国际郭明錤有测算,若苹果公司仅仅移除的是美国App Store上的微信,那么预估iPhone出货量将下调3–6%,其他Apple硬件设备如AirPods、iPad与Mac等产品的年出货量则下调低于3%;若苹果公司移除全球App Store上的微信,则苹果硬件在中国市场的出货将出现明显衰退,预计iPhone的年出货量将下调25–30%,其他Apple硬件设备如AirPods、iPad与Mac等年出货量则下调15–25%。对于国人来说,没有微信的iPhone等于“无用之物”,换华为不香吗?数据来源:微博即便后期5G版iPhone的面世也很可能无法撼动这一选择,更何况该款产品或继续“姗姗来迟”。目前苹果在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权重达到6.5%,已然成为40年以来对标普500指数影响最大的成分股。一旦失去中国市场的潜在预期,且不论对苹果造成多大打击,美股走势、乃至美国经济都可能受到较大影响。美股风险波动性情况来自美国霸权主义的恐慌显然,当美国亲手点燃这把外交之火,针对腾讯等公司进行打压之时,自己也无法独善其身。这个道理美国未必不懂。但它依旧一意孤行,选择这一激进的手段去无差别与中国科技企业“针锋相对”,就值得深究了。仅仅是为了美名其曰的“防止国家安全隐患”?又或者是川普为了大选而赢得民心的“不择手段”?往深层次看,更可能是源自一种埋藏在其种族基因里的恐惧,即美国害怕失去其所谓的霸权地位,或者说它正在失去。美国二季度GDP增速数据来源:开源证券2020年新冠疫情的突发打了美国一个措手不及,无论是无视病毒风险使得其反复爆发,还是弗洛伊德事件激化种族矛盾,又或是美国经济陷入二战以来的衰退...这一系列的颓势都表明了:美国发展进入了一定的停滞期,且趋于悲观。2020年IMF世界经济增速预测数据来源:民生证券而无论何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谁能拔得科技头筹,谁就拥有强势的话语权。长久以来,美国占据着全球科技领域的制高点,在以苹果为首的科技巨头的庇护之下展露着自己的野望。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在全球化浪潮之下,我国经济实力稳中有进发展,科技水平日益提升,已步入世界前列,中美两国综合实力进一步缩小,再加上国内疫情有效受控,人民生活步入正轨,而这一光明形势却刺激了美国的“被害妄想意识”——严重威胁美国的全球霸权,进而引发了近年来美国对华为等先进企业的频繁打压。“美国的生存法则就是扩张,即使我们要违背它,也不可能。”——美国总统布坎南这种意识是由来已久的。其诞生于西方独有的文化土壤里,成长于基于权力和扩张意识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通过近期一系列的言论和政策攻势便可以发现,美国以自我为中心,即便是自己元气大伤,也要全面霸凌并打压以中国为首的国家的崛起。这一现状却会让人们明白,现在的美国发展确实遭遇瓶颈,不限制其他国家的发展就无法凸显自己。而如此一来,这在国际战略格局日益复杂的今天,它已经在这场假想性十足的竞争中不占优势。结语都说新时代新气象,而从美国近期的打压行径可以看出,它依旧没有跳出自己的强权政治世界里,利用国家力量,不惜自身受损,也要发动“外交战”去“绑架”他国。这不仅加剧了中美两国的紧张关系,使其濒临脱钩边缘,也使得国际政治环境的不稳定性加剧,不利于疫情时期全球发展进程的复苏。而这一由单方挑事的纷争只能暴露了美国的不自信,同时侧面反映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里,我国手握着通向未来科技之路的正确钥匙,后期会坚持秉持开放与合作的态度,应对和消解其负面效应,道路或许曲折,但路的尽头光明依旧。
苹果(AAPL)最近公布了其2020财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报表。在本季度,苹果的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比增长11%,至597亿美元。年初至今,苹果在北美地区的收入增长了7%,在欧洲地区的收入增长了14%,亚太及其他地区的增长率为9%,但在大中华区及日本收入有小幅下降。总的来说,苹果在本财年的前三个季度中收入增长了7%,达到2098亿美元。 苹果的主要产品线均实现了收入的增长,其中iPhone,Mac和iPad在前三个季度中涨势稳定,合计增长了2%,达到1479亿美元。首席财务官Luca Maestri在电话会议中提到:“本季度中,我们的设备激活数量在任何地区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尽管传统产品销售量涨势并不明显,但苹果的其他产品和服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其中,可穿戴设备及家用配件类产品收入增长了27%,达到227亿美元。线上服务收入也持续增长,年均增长达16%,今年收入已达到392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受到疫情影响,苹果关闭了所有线下门店,给销售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但从结果来看,苹果在非主线产品线上的收入仍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截至本财年的前三个季度,苹果的线上服务、可穿戴设备以及家居和配件等部分共占该公司收入的30%;总的来说,这些“非苹果传统产品”的收入已经多年持续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对整个公司来说都有推动性意义。另外,仅线上服务收入一项就占该季度总收入的22%。如下图所示,该公司的线上服务收入在过去四年中翻了一倍以上,从2016年的240亿美元增长到如今540亿美元上下。 目前,该公司共有5.5亿付费订阅用户,比上一年增长了31%,并且该公司在各地区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此外,管理层在电话会议中提到,他们预计到年底付费用户将达到6亿。2020财年的前三个季度中,由于向线上服务的转变,苹果的毛利润增长了8%,达到803亿美元;毛利率攀升了50个基点,达到38.3%。与去年同期相比,营业收入增长了7%,达到515亿美元;营业利润率保持在24.6%不变,这是由于受到了研发费用过高的持续影响。在过去五年中,苹果研发费用占收入的百分比翻了一倍左右。 与大多数上市公司不同,苹果在过去六个月中一直在积极地回购股票。该公司在第三季度中又回购了160亿美元的股票,全年回购的总价值达到了552亿美元(占该公司今年前三个季度所产生的运营现金的90%)。截至第三季度,苹果共拥有43.55亿支流动股,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以上。受到稀释后的普通股股数显着下降,以及净收益持续增长的影响,苹果今年前三个季度稀释后的每股收益增长了15%左右;其中第三季度的每股收益增长了18%,为每股2.58美元。 令人惊讶的是,尽管苹果自2019财年就开始向股东返还了近1500亿美元的股利,平均每个季度达210亿美元,但该公司在第三季度末仍拥有超过800亿美元的净现金资产。管理层多次提及要尽快处理掉资产负债表中过剩的现金,但问题在于苹果每年都在产生大量现金,以至于他们很难将其在很短的时间内还给股东。 鉴于其强大的现金生产能力、资产负债表的实力以及愿意继续向股东返还股利的计划,我认为您很难找到一家与苹果一样,足以承受疫情带来的任何短期不利因素的公司。我们从苹果这一季度的财报中不难看出,苹果的步伐走的很稳,不仅在过去几年中做出了明智的决策(诸如提供信用卡、免息购买设备、以旧换新等服务),幸运女神也站在了苹果的一侧,比如政府的刺激措施也对苹果产生了正面影响。 假设苹果未来将继续给股东发放稳定的股利,并且其主体业务稳定以个位数的增速发展,我预计苹果在未来五年内的每股收益将达到20美元。而苹果目前的股价为每股440美元,这个估值很明显比市场十年前预测的要高得多。但我认为,苹果公司已经在近几年中向世人证明,通过拥有世界上最出名的、人们每天接触时间最长的设备,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在全球各地赚到足够多的钱回报投资者。 因此,我认为过去几年市场对苹果的认知发生巨大变化是可以理解的,苹果的未来也继续值得期待。
7个月净赚300亿美元!苹果拯救巴菲特?现大举抄底美国银行,华尔街直呼看不懂 导读:事实上,苹果公司股价飙涨,也令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科技股持仓市值一举反超金融股,成为巴菲特与伯克希尔哈撒韦最倚重的资产类别。 记 者丨陈植 编 辑丨张星 或许没人会想到,“股神”巴菲特靠着一只股票,悄然完成了“业绩救赎”。 随着苹果股价迭创新高且市值站上1.89万亿美元,巴菲特持有的苹果股票价值超过1000亿美元,这意味着过去7个月巴菲特在“苹果”身上净赚逾300亿美元,一扫市场对他提前清空航空股错失股价反弹机会的诟病。 “如今,华尔街投资机构不再调侃巴菲特老眼昏花,反而赞叹他投资眼光精准——成功捕捉到苹果这只大牛股。”一位长期研究巴菲特价值投资策略的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告诉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巴菲特成功依靠苹果实现业绩翻身之际,又做起了另一笔备受市场争议的大交易。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20日-31日期间,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累计斥资17亿美元增持美国银行股票,合计买入约6000万股,令伯克希尔哈撒韦一下子成为美国银行大股东,同时,也令美国银行成为巴菲特第二大重仓股,仅次于苹果。 “金融市场对巴菲特此举颇为不解。”对冲基金PGIM策略分析师Nathan Sheets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 记者多方了解到,目前众多华尔街金融机构认为巴菲特之所以大幅增持美国银行股票,主要原因是摊薄其持股成本——由于今年以来美国银行股价下跌约30%,令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美国银行持股市值跌去逾100亿美元,因此巴菲特趁着苹果股价上涨令其持股市值收复失地之际,有底气抄底美国银行股票以摊薄持仓成本。 近期,巴菲特还做了另一笔出人意料的大手笔投资。7月初伯克希尔哈撒韦达成一项约100亿美元的投资交易,收购Dominion Energy旗下大部分天然气资产。但市场普遍担心疫情反复导致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加之中美关系紧绷令美国原油天然气出口量骤降,都会大幅压缩原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市场需求与价格表现。 “现在我们只能认为巴菲特或许看到了市场不曾关注到的一些基本面乐观因素,有如此大的魄力斥巨资押注天然气产业好转与美国银行业绩回升。”Nathan Sheets表示,目前有投资机构认为巴菲特在天然气领域做了一笔好买卖——随着美元持续贬值,以美元计价的天然气价格势必上涨,令巴菲特所收购的天然气资产“增值”不少。 苹果“拯救”巴菲特? “毫无疑问,苹果挽救了巴菲特的声誉。”Sullimar Capital Group投资分析师Bill Brewster感慨说。 由于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曾斥资逾350亿美元重仓苹果公司(持有苹果5.6%股份,占伯克希尔哈撒韦美股投资组合市值的约20%),近期苹果股价持续飙涨令巴菲特轻轻松松在过去7个月“坐享”逾300亿美元收益。如今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持有的苹果公司股票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 多家华尔街投资机构通过跟踪分析伯克希尔哈撒韦近期持仓变化发现,5月初巴菲特提前清空航空股后,转而增持了苹果公司股票与看涨期权,因此巴菲特并未错失5月以来美股大幅反弹收益,反而因为调仓增持苹果公司获得更高回报。毕竟,近期美国疫情扩散令航空股在过去两个月波动剧烈,吞噬了此前部分涨幅。 在Bill Brewster看来,这从侧面印证了巴菲特在整个疫情期间依然延续看重上市公司基本面与业绩上涨潜力的价值投资策略——相比航空股因疫情导致业绩下滑,此前股价反弹更多受益于散户抄底追捧,苹果公司业绩则实实在在地持续提升。 然而,重仓苹果公司坐享逾300亿美元收益,也是巴菲特今年以来一系列股票操作的唯一“亮点”。 韦德布什证券公司(Wedbush Securitie)策略分析师丹-艾维斯(Dan Ives)表示,在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前五大重仓股里,今年以来只有苹果公司股价涨幅超过10%。相比而言,其他重仓股令巴菲特损失不小——除了美国银行股价下跌约30%令伯克希尔哈撒韦损失逾百亿美元,可口可乐持仓损失约40亿美元,美国运通持仓也造成约50亿美元损失,所幸的是,靠着苹果公司的逾300亿美元收益,这些股票的市值损失缺口均被“填补”。 眼看苹果股价上涨的利润贡献度如此巨大,此前巴菲特坦言,苹果公司不是一只股票,而是继保险与铁路业务后,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第三大业务。而且苹果可能是他所知道的“全球最好生意”。 事实上,苹果公司股价飙涨,也令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科技股持仓市值一举反超金融股,成为巴菲特与伯克希尔哈撒韦最倚重的资产类别。截至二季度末,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科技股持仓占总市值的比重达到38.24%,超过金融股占比35.22%。 “这或许是巴菲特不曾想到的结果。”上述长期研究巴菲特价值投资策略的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直言。在巴菲特的投资准则中,影响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一大关键因素,就是它能否建立牢固的业务竞争壁垒,确保其业务模式可持续成长并创造巨额利润。在他看来,技术革新的快速发展,令科技类公司的业务竞争壁垒很难建立,加之此前他在甲骨文与IBM投资亏损,因此他除了重仓苹果公司股票,仅仅买入53.3万股亚马逊股票,只占后者流通股的约0.74%。 “巴菲特多次对外表示,苹果是一家消费品公司,而不是科技公司——只要消费者购买苹果手机,就会继续购买一系列产品和服务。”他指出。此次巴菲特显然是歪打正着——正是这只被巴菲特视为“消费公司”的科技股在过去3个月受到投资者强烈追捧,才让他终于实现业绩翻身与自我救赎。 截至目前,得益于苹果公司股价飙涨,伯克希尔哈撒韦持有的美股投资组合市值今年以来增加约6亿美元,总算摆脱美国银行、可口可乐、美国运通等股价下跌所造成的美股投资组合市值亏损。 大举抄底银行股引发争议 正当巴菲特依靠苹果股价飙涨实现业绩翻身之际,他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投资决定——大举抄底美国银行。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数据显示,7月20日-31日期间,伯克希尔哈撒韦持续增持美国银行股票,累计斥资约17亿美元,令美国银行的持股比例从一季度末的10%上涨至约11.8%,成为后者的第一大股东。 多数华尔街投资机构对此直呼“看不懂”。毕竟,疫情持续扩散导致越来越多美国企业陷入破产重组泥潭,触发美国银行业坏账率趋于上涨并吞噬大量利润,导致众多投资机构纷纷对银行股“用脚投票”,何况疫情冲击很可能令美联储继续施压美国银行业不得回购股票或利润分红,令银行股投资吸引力进一步削弱。 值得注意的是,巴菲特自己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今年以来减持了多只美国金融股。据伯克希尔哈撒韦最新披露的13F报告显示,其一季度减持高盛股票逾1100万股,减持幅度高达84%,目前仅持有190万股高盛股票,此外伯克希尔哈撒韦还减持了180万摩根大通股票。 SEC披露的数据显示,4-5月期间伯克希尔哈撒韦又分别减持纽约梅隆银行和美国合众银行股票。 前述长期研究巴菲特价值投资策略的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分析说,巴菲特之所以突然大幅增持美国银行,可能是两方面因素考量: 一是今年以来美国银行股价跌去约30%,导致巴菲特持股市值损失逾百亿美元,如今他大举抄底可以有效摊薄持股成本; 二是巴菲特或许发现美国银行相比其他同行的某些竞争优势,比如美国银行二季度总营收与每股收益均超过市场预期,凸显其经营的稳健性,此外美国银行二季度末资本充足率达到11.6%,高于监管要求的9.5%,表明美国银行相比花旗银行、摩根大通、富国银行等,仍有更高的核心资本充足空间用于利润分红、回购股票或核销坏账等。 Nathan Sheets认为,巴菲特敢于大手笔增持美国银行股票,另一个原因是他长期看重的一项金融市场指标——总市值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在二季度达到历史最高值156.3%,表明投资者在美联储加码QE力度的刺激下,持续看涨美股。只要这个金融市场指标持续高位运行,一旦美国银行业绩好转,其较低估值势必吸引大量资本追捧,令巴菲特坐收更高回报。 “但是,美国银行能否像苹果公司般实现股价飙涨,助力巴菲特业绩翻身更上一层楼,只有市场才能给出答案。”他直言。
因最新一季财报数据超预期,苹果股价周一延续上周涨势,上涨2.52%至435.75美元。 连创新高的苹果股价引起苹果产业链的躁动。苹果产业链的安利股份最近两天连拉涨停。目前国内苹果产业链的上市公司订单究竟如何,未来后劲怎样?我们看看最新采访情况。 “业界对苹果5G的期待确实比较高,相关订单也在持续放量中。”对于苹果订单情况,某苹果产业链公司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不方便透露订单情况,但今年堪称苹果“大年”。 详情请扫二维码↓
安利股份披露与美国苹果公司签订开发与供应框架性协议的补充公告称,美国苹果公司及其相关代工企业按月滚动下达订单,截至公告日,其向公司下达的8月份订单额,预计为2200万元人民币左右。2020年8月份预计订单额占2019年8月份母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约为13.26%,占2019年公司全年营业收入(合并)的比重约为1.30%。
8月3日,上海智臻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i机器人)告知记者,小i机器人已正式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苹果公司停止Siri(智能助理)专利侵权,诉讼要求包括但不限于,要求苹果公司停止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侵犯ZL200410053749.9发明专利权的产品,并暂计索赔金额100亿元(人民币)。对于此次诉讼的其他事项,例如索赔金额计算标准、是否考虑和解等事项,小i机器人方面暂未对记者透露更多细节。 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专利侵权案件周期长、诉讼成本高,当事人之间达成和解的比例高于其他案件。 长达8年专利无效拉锯战 小i机器人和苹果的专利之争可以追溯至2012年。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苹果公司以2亿美元收购了Siri.Inc.。2011年12月6日,苹果公司首次在其发布的iphone4S手机上推出Siri,其后又在iphone5、ipad3、ipad4、ipadmini、iTouch4等产品中陆续搭载Siri。不过,经对比分析,Siri技术方案落入小i机器人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ZL200410053749.9号专利(2004年申请、2009年授权)范围。 鉴于此,2012年6月21日,小i机器人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案由为苹果电脑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以及苹果公司专利侵权。从过往信息来看,这些诉讼持续时间较久。 2012年11月19日,苹果方面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申请,请求宣告小i机器人ZL200410053749.9专利无效;2013年9月3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做出决定,维持小i机器人上述专利权有效;苹果方面不服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决定,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为被告,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被告作出的第21307号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书;2014年7月8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定维持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2013年9月3日作出的第21307号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随后,苹果方面上诉至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几经周折,时至2020年6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行政判决书,以终审判决程序确认小i机器人ZL200410053749.9专利权的有效性。2020年7月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无效宣告案件结案通知书,决定本案的审理结束。 企业呼吁尊重创新 小i机器人方面介绍,中国发明专利ZL200410053749.9于2004年申请,2009年获得授权。该专利是中国人机交互智能机器人的基础专利之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能够以格式化语言命令机器人完成任务,也能以自然语言完成聊天对话。小i机器人方面认为,产品创新离不开专利保护,否则,创新产品被侵权的损失巨大。 小i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袁辉公开表示:“作为一个科技从业者,我非常尊重苹果公司,他们的产品和服务给全世界带来了很多价值和体验。但是,消费者购买的每一个苹果产品,都是付了钱的。反过来,苹果也要尊重创新,使用了我们的专利,也需要向我们支付合理费用。” 对于知识产权领域的诉讼,王智斌对记者说:“专利侵权诉讼较为复杂,简而言之,这类案件裁判要点主要是三方面。首先是看案涉专利权是否成立?其次要判断被告方采取的技术手段是否落入原告方权利范围;最后还需要原告方举证证明自己遭受的损失或者侵权方因侵权行为而获得的利益”。
近期苹果频繁现身于高光时刻之下。 在上周五公布的财季业绩超出预期之后,其市值继续攀升,一举超越沙特阿美,重回全球市值最高公司的宝座。 截止到7月31日收盘,苹果股价飙涨10.47%,收于425.04美元,最新总市值为18423亿美元。 数据来源:Wind 而在这一圆满的7月收尾之后,步入8月的苹果立即大刀阔斧发起新的动作,一举冲上热搜。 8月1日,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下架超3万款中国区的应用。 数据来源:微博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当日晚上9时,App Store中国区下架了31301款应用产品,其中App Store中国区一共下架的游戏达到26961款,占下架应用比例超过86%。 数据来源:七麦数据 这秋风扫落叶般的速度,可谓是超出了市场预期。 要知道,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算是动了其自身的收入蛋糕。 “苹果严审iOS游戏版号,可能使苹果公司损失8.79亿美元的收入。”——咨询公司AppInChina 毕竟近年来,随着苹果逐步摆脱硬件收入的依赖,其应用商店带来的服务收入开始成为其业绩的重要支撑,而其中,在疫情冲击之下,游戏等主要应用服务更是功不可没。 “2019年中国区App Store收入达到24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256.9亿,占收入总额的47.4%,为全球收入贡献最高的市场。在最新财报业绩中,来自服务业务的营收为131.56亿美元,同比增长15%...我们四年前做过关于2020年服务业务的营收将超过600亿美元这一目标假设,该目标已经提前实现。”——苹果 苹果收入业务构成情况 数据来源:Apple disclosures 但正所谓“成大事者需要将眼光放长远”,苹果自然也明白这一道理,本次下架举措也是基于满足监管要求以及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考量。 配合监管维护利益 事实上,早在7月1日,苹果就已宣布将实施App Store游戏新规,以配合相关监管要求而规避不良的内容传播。 “从7月开始,所有无版号新游戏将无法通过苹果审核和上架中国区App Store,另外对于7月之前无版号上架的游戏会有半年的缓冲期,但若在7月31日前不提交付费(含APP内购买)游戏的版号信息,今年8月1日起,该游戏将无法继续在中国区App Store上下载使用。”——公开资料 同时,本次下架的无版号游戏主要针对付费产品以及含内购的产品,而在其中,“马甲包”自然是首当其冲,受到严打。这类游戏在拿不到版号的情况下,习惯利用市场规则漏洞,“改头换面”通过弹窗广告、开屏广告等方式为主游戏实现导流作用,进而吸金赚快钱。 而严格执行新规也将帮助苹果维护其平台的良好生态,打击游走在灰色地带的“马甲包”移动游戏运营商。 “App Store像是一家高大上的百货商店,他们有权利精心为用户选择最好的产品服务。——库克 显然,虽然配合并遵守相关监管要求在短期内或将使得苹果收入受到不可避免的影响,但从维护应用生态的角度出发,从维系用户粘性的角度去看,却不失为一条必经之路。 数据来源:微博 中小厂商遭遇洗牌 而这一下架举措自然是对相关游戏厂商,尤其是对中小型企业带来“致命性”的打击。 在近年来,游戏行业受到强力监管,这一政策收紧主要就落在了版号审批的问题上,其合规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未经总局审批的移动游戏,不得上线出版运营。”——《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我国监管机构发放了约4.3万张游戏版号,但在2019年这一数字骤降至1570张。目前截止到今年七月底,已核发游戏版号779款。 近年来国内游戏版号发放数量情况 数据来源:西部证券 “在苹果要求带付费和内购的游戏提供游戏版号的条件下,目前中国App Store在架游戏中需要上传版号的游戏App占比高达27.14%。”——七麦数据 而受到政策高压之下,再加上苹果的这记重拳,中小游戏厂商将直面生存危机,即游戏审批具备一定的高门槛,申请周期较长,开发成本较为高企,一旦遭遇版号暂停发放、总量控制的情况,其资金链或难以维系其运营模式。 与之相反,头部标的或将展现其护城河优势。基于存量多的版号储备,相关主流游戏大厂基本不受苹果新规影响,且可以通过这一轮洗牌更加巩固其市场份额,凸显其龙头效应。 2020 年至今游戏大厂的的游戏版号获得情况 数据来源:兴业证券 因此,这将给予中小游戏厂商一定的启示,即它们需要跟随市场形势变化而跟上头部企业的脚步,毕竟目前在游戏政策版号总量控制的限制之下,游戏版号“偏爱”大厂,这便说明:相对于那些“剑走偏锋”、求快而粗糙的流量游戏,精品化游戏才是市场的香饽饽,具备长期的核心竞争力。 尤其在移动游戏已成为游戏产业发展的主要贡献力量之后,在这一细分游戏上的有效投入或将带来可观的红利增量。 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游戏收入以及手游收入情况 数据来源:西部证券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玩家在移动游戏上的支出达到193亿美元,同比增长27%,环比增长10.3%;下载量达到150亿,同比增长45.2%,环比上涨12.7%。其中,2020年上半年我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1394.93亿元,同比增长22.34%。其中,移动游戏实际销售收入占游戏市场总收入的75.04%。 截止到今日收盘,游戏板块延续强势,涨幅明显。 数据来源:Wind 而从长期来看游戏板块,随着移动游戏的进一步发展,再加上疫情催化等因素,游戏产业的估值逐步从低位升至合理区间,呈现反弹之势,尤其在相关标的带来的良性业绩支撑之下,如完美世界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2.4-12.8亿(同比增加22-25%);三七互娱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4.0-15.0亿(同比增加36-45%);电魂网络上半年净利润预增117-164%、游族网络上半年净利润预增20-25%等,相关游戏标的配置价值具有一定的成长确定性,有望在云游戏等题材热潮下仍有成长空间。 结语 显然,为了配合监管要求,苹果本次大批量下架无版号游戏也是在意料之中,毕竟版号是游戏合规在线上运营的重要凭证,而这或打了游戏行业一个措手不及。 尤其对中小厂商而言,本就狭小的生存空间再一次受到压缩,但长久来说,这一次严格执行新规将为其敲响警钟,即在优胜劣汰的逻辑之下,本次下架也意味着新一轮的洗牌开启,App应用平台以及游戏行业将进一步趋近规范化、合规化。 而为了不使自身受制于版权桎梏,在马太效应再次强化之际,它们需要受此倒逼作用提升自身的产品优势,用具备高水准的研发能力的优质产品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