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7日】极米科技正式推出旗下全新品牌MOVIN,定位娱乐轻投影,MOVIN将依托极米科技的技术优势,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好看、好用、好玩的投影产品。7月27日晚,B站知名UP主Tim化身“潘不上”与极米MOVIN员工“范不着”、“何必呢”在影视飓风的直播间,正式发布了MOVIN旗下两款新品,分别为MOVIN 01X和MOVIN 01。 好看的投影,岂止于外观 极米MOVIN新品的外观设计继承了极米经典的方圆几何设计,同时又融入了独有的新生代极简概念,新的色彩理念以及全新的斜纹符号纹理,简单直接的设计表达,极具品牌性格。MOVIN 01X能量紫,让紫色透过黑色,显得安静且有力,低调又不显沉闷;MOVIN 01活力橙,高对比度的配色,活力橙冲出暖白的搭配,就像破晓海岸的那一际橙光,出挑但又不失高级,深受Tim喜欢。 极米MOVIN虽然是极米旗下的一个全新品牌,但是产品结构堆叠可以说是媲美手机行业,两款新品极致轻薄,仅一本书的厚度。MOVIN 01X更是在如此轻薄的机身内容纳下了一个1080P分辨率的投影光机,并且加入了这个价位段产品从未有过的MEMC运动补偿功能,真正做到了“好看”岂止于外观。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极米MOVIN采用了均值ANSI流明标注方法,而没有采用行业内常用的区间值最高ANSI亮度进行标注,也就是说极米MOVIN没有掩盖光机个体差异所造成的最低亮度表现,其所标注的亮度将更符合用户所拿到机器的真实亮度表现。MOVIN 01X亮度为均值500ANSI流明,MOVIN 01亮度为均值450ANSI流明。 极米旗舰技术,不止一点点好用 市面上2500元以内的投影产品其实有很多,但是多数只是达到了能用的水平,远远谈不上好用,而2000元以下则就更不用说了。而正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极米科技将多项备受用户好评的新技术也运用到了极米MOVIN的产品上,为其保驾护航,比如全自动梯形校正、STR快速开机等之前搭载在近5000元售价的旗舰投影极米H3上的技术,在极米MOVIN的产品上同样都可以体验。 依托全自动梯形校正,极米MOVIN的投影不再需要进行任何调节,开机后,无论是上下倾斜、左右倾斜还是前后倾斜地投放,画面都能自动校正到清晰且方正的状态。即便是把MOVIN投影放在堆满杂物的桌面或是不够平整的床上,投影画面都能始终方正如一。而作为一个定位娱乐轻投影的产品,极米MOVIN所有产品均没有开机广告,并且依托极米H3上的STR技术,极米MOVIN的投影开机唤醒仅需8秒就能进入系统,更符合现在用户碎片化时间的使用习惯,开机直达自己想要的内容。 玩出新花样,开拓投影新玩法 家用投影一直都被定位为观影设备,但是随着智能生活的普及,大屏显示设备的用途也早已不是观影那么简单了。得天独厚的大屏显示,让投影观影时可以更具沉浸感,而游戏同样如此,如今Switch、PS游戏主机玩家已经成为了投影产品的主力消费人群之一,对于游戏主机玩家来说,投影通过HDMI连接其他设备后画面的延迟程度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了游戏的体验,过高的延迟,甚至将无法满足游戏需求,比如用投影连接Switch玩《马里奥赛车8》,延迟过高时很容易造成玩家偏离赛道撞墙;玩《太鼓达人》则会节奏紊乱,始终踩不到点。极米MOVIN发现了这一用户痛点,专为喜爱打游戏的用户群体带来了HDMI低延迟模式,在投影当中开启游戏模式后,HDMI的延迟会大幅降低,可以更好的满足游戏玩家的使用需求,能够真正的让用户体验大屏打游戏带来的快感。 而针对投影用户最常用的投屏功能,极米MOVIN也带来了双投屏方案。以往投影都是采用无线同屏方案,不但要在同一网络下,而且画质往往不太理想。极米MOVIN在支持无线同屏功能的同时,增加了有线同屏功能,无需连接网络,通过手机原装数据线连接手机与投影,即可进行有线同屏,画质表现不但更稳定,而且投影还可以给手机供电,保持手机电量充足,可以说是贴心的满足了现在用户的多种娱乐需求。 相比于传统投影,家用投影的一大特点就是内置了音响,极米MOVIN为了更大的发挥投影所内置音响的作用,为MOVIN 01X和MOVIN 01带来了touch+碰传贴配件。用户仅需要将手机轻轻碰触该配件,手机中的音乐就可以快速投射到投影当中并播放。一机多用,既是投影也能单独当小型音响使用,满足了更多当代年轻人的多种娱乐需求。忙碌一天的用户回到家后,轻轻一碰就能便捷的享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 两款产品将于7月28日0点正式现货发售,MOVIN 01X首发优惠价2299元,MOVIN 01首发优惠价1699元,晒单还送芒果季卡或touch+碰传贴配件,更有机会获得极米MOVIN定制果冻包,有兴趣的极友可以关注。
编者按:企业从未像今天这样被关注,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而当下,商业模式从未如此错综复杂,也从未如此孕育生机。 新业务、新经济、新模式令人眼花缭乱,但万变不离其宗。一家优秀的企业,必然是价值充盈的。她不仅要有一定的规模当量和盈利能力,还必须有着积极的价值观,能够改善人的生产生活环境,能够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能够扎根过去和现在,指向我们共同憧憬的未来。 记录、探寻、发现,我们的每一次表扬和批评,都为抵达那个最具价值的核心。 为此,搜狐财经以专业的财务分析,对国内大型企业做一次全面的审视,亦将以独特的媒体视角,挖掘企业的核心价值。 搜狐财经将以每周两篇的频率,独家发布企业报告,并以此系列报告建立企业数据库,汇聚成搜狐财经中国价值公司100系列,筛选出有独特价值的企业。 本文为“中国价值公司100”系列报道第四十四篇。 【价值评析】 踩中风口,崛起于2G时代。1997年上市后,中兴通讯押中了CDMA和小灵通的发展。1997-2004年,中兴的营收规模由6.31亿扩大至226.98亿,营收复合增速达到 66.83%。 推行国际化战略,开拓海外市场。2004年,中兴赴港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的A股公司。国内市场竞争格局稳定之际,中兴的海外市场营收比重进一步加大,由2004年时的21.6%上升至2006年时的44.4%。截至目前占比仍近4成。 依赖运营商渠道,错失智能机市场。中兴9成的出货量来自运营商渠道。运营商定制模式在中兴手机发展初期为其迅速打开市场,却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爆发后成为中兴发展的绊脚石。创新不足,由B2B向B2C营销转型不力,中兴手机走向衰落。 价格竞争策略失误,身陷亏损泥潭。为抢占国际电信市场,中兴选择暂时牺牲利润以获取更多的订单,却恰逢行业寒冬。2012年,中兴净亏损28.4亿,为上市15年来首次亏损。 运营商网络业务成盈利支柱,消费者业务趋弱。2019年运营商网络营收比重达73.38%,贡献毛利占比为84%;消费者业务收入比重则逐年降至16.53%,仅贡献8%的毛利。 高研发投入加速5G进程,跻身第一梯队。2015-2019年,中兴通讯累计研发投入613.78亿。中兴已向ETSI披露了5G标准必要专利2561族,排名全球前三位;目前已在全球获得46个5G商用合同,市场份额排名第四。 上市至今持续分红,助力精准扶贫。2019年中兴派发现金分红9.22亿,约占当期净利润的17.92%。2016年以来,中兴围绕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弱势群体救助等领域开展精准扶贫,累计投入2670万元。 综合各项指标,中兴通讯整体价值评分为3颗星。 近日,工信部发布2020年上半年5G建设成果:上半年新建5G基站25.7万个,截至6月底累计达到41万个。目前有197款5G终端拿到了入网许可,5G手机今年已经出货8623万部。 另一方面,工信部和广电总局正在采取一系列举措加速2G/3G退网,全面迎接5G时代。 从2G至5G历经20年变迁,作为其见证者,成立35年的老牌通信企业中兴通讯曾踩中2G风口辉煌一时,也曾因战略失误、错失智能机浪潮跌落谷底,如今借势5G再起。 2019年,中兴通讯总营收重回900亿。中兴能否重启未来? 踩中风口,上市8年营收复合增速超66% 中兴的辉煌开启于2G时代。 1997年11月,中兴通讯登陆深交所,市值4.4亿。上市前一年,中兴仍仅有数字程控交换机一个品类。中兴创始人侯为贵决定突破单一产品结构,向交换、接入、移动通信、光通信等多元化产品领域扩展。 上市当年,中兴实现营收6.31亿,较上年增加了103.92%,其中交换机收入占据87%。此后一年,接入网迅速成长为中兴第二大产品线。 1998年,中兴的接入网和交换机产品在全国市场份额达到20%。中兴当年营收暴涨211.84%至19.68亿。而此时,移动通信的浪潮才刚刚开始。 中兴再次押中了CDMA和小灵通的发展。CDMA是2G时代的主要通信技术,由美国高通公司研发。2001年中国联通第一次CDMA95招标项目因高通知识产权问题夭折,老对手华为觉得再启动无望放弃现有研究,中兴坚持了下来。因而项目再启动时,中兴连续中标联通CDMA95一期和二期项目,华为颗粒无收。 与此同时,小灵通技术(PHS)悄然进入中国。UT斯达康在1998年首先推出小灵通手机,中兴则从1999年开始大规模启动小灵通项目。此时全国小灵通用户仅几十万,由于小灵通曾几次三番遭遇政策限制,形势不明,众多厂商仍在观望。 但在政策陡然放开后,资费低廉、绿色环保、超长待机等诸多优势让小灵通一时间势如破竹,抢先布局的UT斯达康和中兴成了最大赢家。2002年底,小灵通用户已达到1200万,至2004年,全国小灵通用户数高达6700万。 据悉,2001-2003年,中兴小灵通(系统和终端)合同销售额分别为23.96亿、40亿、80亿,约占中兴同期总销售额的17.1%、24%和33.3%。 相应地,中兴的营收规模由2000年的45.23亿扩大至2003年的160.36亿,其中2001年收入增速高达106.3%。 2004年,中兴仍保持快速增长,当年实现营收226.98亿,同比增长41.54%。此时,中兴已是本土最大的CDMA系统供应商。CDMA、GSM等无线通信系统在年内为中兴贡献42%的收入,其次是手机业务,收入占比约26%。 1997年至2014年,上市八年时间里,中兴营收复合增速达到 66.83%。 2004年12月,中兴通讯公开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发行价22港元,成为国内首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的A股公司 。 赴港上市也是中兴国际化战略里的重要一环。在国内市场竞争格局趋于稳定时,包括中兴、华为在内的国内通信设备厂商都将目光瞄准了广阔的海外市场,谋求新的盈利增长点。 正值意气风发之际,中兴却迎来近十年来首次营收下滑。国内CDMA、PHS市场大幅下滑,通信行业整体由2G向3G时代过渡。 2005年,中兴的无线通信系统和手机业务收入分别下滑7.4%和28%,公司整体营收下降5%。其中,中兴在国内市场的收入降幅达22.1%,但其在亚洲其他国家和非洲市场的收入同比增幅却超过70%。 2006年,海外市场收入在中兴整体营收体系中的比重进一步加大,由2004年的21.6%上升至44.4%。 海外市场的扩张让中兴得以平稳度过技术过渡期。截至目前,海外市场收入在中兴整体营收中占比仍近4成。 依赖运营商错失发展先机,手机业务由盛转衰 由于3G时期的关键技术仍以CDMA为底层技术,中兴很快迎来了第二春。 2007年, 国产3G标准TD-SCDMA(以下简称TD)大规模试验网建设全面启动,中兴等通信设备商进入红利兑现期。中兴的无线通信系统产品当年实现收入148.52亿,同比增速达62%。 但3G时期的最大红利并不在此,3G建设同时拉开了智能手机市场的序幕。2007年,第一代iPhone发布;次年7月,苹果推出iPhone 3G,自此成为智能手机行业的标杆。 事实上,在此之前,侯为贵早早选定了手机市场作为中兴进攻的重要方向。除了小灵通手机,中兴在1999年就曾推出自主研发的全中文双频GSM手机中兴A189,2001年又推出了全球首款机卡分离式CDMA手机ZTE802。2004年中兴的手机销售量超过1000万部。 3G来临后,中兴在2006年推出第一款TD手机U310,之后推出业内第一款TD+GSM双模双待手机U350。与此同时,中兴借助其现有的运营商网络,将手机销往全球60个多国家和地区。 中兴的手机业务一时之间如火如荼。据媒体报道,侯为贵在内部下达指标:未来2-3年,手机业务将占中兴通讯整体业务收益的一半以上。 2008年,中兴手机销售突破1亿部,成为全球第六大手机厂商。彼时,全球前五大手机厂商分别为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LG和索尼爱立信。 截至当年5月,中兴手机专利申请达1587件、国际专利106件,是国内拥有发明专利最多的手机厂商。 中兴手机业务在这一年实现收入96.93亿,在总营收中占比22%。而2006年中兴手机收入仅有45.2亿,两年时间翻了一番。 技术加持外,运营商渠道优势成了中兴手机迅速占领全球市场的重要原因。初期,中兴主要是通过向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电信服务提供商销售无线通信系统的同时进行手机捆绑销售,从而间接销售给普通用户。 此后,尝到甜头的中兴手机完完全全走上了运营商定制路线。这一模式意味着,中兴无需立足于C端用户需求,而是针对B端运营商的需要来进行手机研发创新即可,也无需另外耗费精力开辟未知渠道市场。 该模式下,中兴能够充分发挥固有市场优势,在短时间内实现规模销售,却也为后来手机业务的衰落埋下伏笔。 实际从利润贡献来看,手机营收虽然增长迅速,其毛利率却是所有业务板块中最低的,2008年仅有23.7%。相比之下,运营商网络业务毛利率达到35.8%,另一业务板块电信软件系统和服务毛利率为30.3%。 中兴的第一款智能手机Blade V880诞生于2010年。其最初为英国运营商的定制机,凭借高性价比引爆海外市场后,又于2011年5月在国内上市联通定制版的中兴V880,被封为“一代神机”。 IDC报告显示,2011年末,中兴在全球手机市场的占有率排名第五,落后LG仅0.1%。但在国内市场,同一时期涌现出联想、小米、酷派等众多智能手机品牌,抢占线上线下市场。中兴却仍死守着运营商渠道。 2012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硝烟四起,大打配置战、价格战,中兴已被挤出国内市场前列。在这场大混战中,中兴推出高端手机品牌Nubia,市场反应平平。 结果是,中兴以手机为主的终端业务2011年仍实现52.63%的高增长,第二年即下滑4.06%;其毛利率也由2010年时的20.26%下滑至16.8%。 激进的价格竞争也在中兴的传统业务领域上演。为抢占国际电信市场,中兴选择暂时牺牲利润以获取更多的订单,导致公司运营商网络业务毛利率大幅下滑10.49个百分点。 然而中兴未曾料到,2012年通信设备商整体遭遇寒冬,国际电信运营商大幅缩减网络建设开支,中兴最为核心的运营商网络业务营收因此同步下滑。 受此影响,中兴通讯在上市15年后遭遇首次亏损。2012年,中兴实现营收842.2亿,同比下降2.4%;净亏损28.4亿,同比下降237.9%。 尽管次年中兴就从亏损的泥沼中走出,其手机业务却难扭颓势。2013年中兴终端业务收入再度下降25%。虽然中兴手机一直努力创新,但似乎很难切中消费者需求,且产品机型繁杂,缺乏辨识度。仅2013年,中兴就推出了176款运营商定制机型。 2014年,中兴放弃“以量取胜”,砍去了手机一半机型,只在1000元、1500元、2000元三个价位段重点推出少数几款明星产品,期望实现集中发展。 但其在早两年提出的由B2B向B2C的营销转型未见其效,中兴9成的出货量仍来自运营商渠道。而2014年开始,中国移动、联通等运营商们逐步下调对零售终端的手机补贴,这对于极度依赖运营商渠道的中兴手机自然是个不小的打击。 2015年底,苏宁出资19.3亿认购努比亚33.33%的股权,成为努比亚第二大股东。中兴引入苏宁这一战略投资者,自然是期望在电商渠道为努比亚破局。然而错失了2012-2014智能手机品牌快速渗透的关键三年,努比亚无论是品牌认知还是销量始终平平。 此后,中兴手机再难掀起波澜。 运营商网络营收占比超7成,跻身5G市场前列 近年来,中兴通讯在其财报中将业务重新划分为运营商网络、政企业务和消费者业务三大板块。 运营商网络板块整合了无线接入、有线接入、承载网络、核心网、电信软件系统与服务等业务;政企板块提供通讯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产品。消费者业务板块即是原有终端业务板块的升级,涵盖了智能手机、移动数据终端、家庭信息终端等产品。 2015-2017年,运营商网络和消费者业务分别占据中兴整体营收的6成和3成。2018年以来,运营商网络收入比重逐年上升,2019年实现营收665.84亿,占比达73.38%;消费者业务收入比重则逐年降至16.53%。政企业务比重始终在1成左右。 运营商网络也是中兴主要利润来源,近年毛利率均超40%,2019年其贡献毛利283.7亿,占比高达84%。 政企业务和消费者业务2019年毛利率分别为29.16%、17.9%,二者毛利贡献率相当,约8%。 值得一提的是,中兴2019年年报透露,5G设备已为其带来了可观的营收增长。 错失了4G早期红利,中兴从2013年就开始布局5G研发。2014年明确5G发展方向,此后每年研发投入120余亿。 2015-2019年,中兴通讯累计研发投入613.78亿,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由2015时12.18%上升至2019年的13.83%。2019年末,中兴共有研发人员2.83万人,约占公司员工总数的40.39%。 中兴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兴拥有全球专利申请量7.4万件,已授权专利超过3.4万件;芯片专利申请3900余件。而在5G专利方面,根据IPlytics 2020年2月的报告,公司已向ETSI披露了5G标准必要专利2561族,排名全球前三位。 中兴表示,已经在全球获得46个5G商用合同,覆盖中国、欧洲、亚太、中东等主要5G市场,与全球70多家运营商展开5G深度合作;而在芯片设计方面,7nm芯片规模量产,已在全球5G规模部署中实现商用,下一代5nm芯片正在导入。 日前,市场调研机构Dell'Oro公布了2020年一季度5G电信设备市场份额排名。其中,华为以35.7%的市场份额排名稳居第一位,大幅领先于排名第二的爱立信(24.6%)。第三至第五位则分别为诺基亚(15.8%)、中兴(13.2%)和三星(9.3%)。 与2019年第四季度的数据相比,华为市场份额增长了0.4个百分点,爱立信增长了0.8个百分点,诺基亚大幅下滑了4.5个百分点,中兴增长了3个百分点,三星则下滑了1.2个百分点。 在5G通信设备领域高歌猛进同时,中兴仍旧打算借助5G重启手机市场。2019年7月,中兴上线国内首款5G手机天机Axon 10 Pro,预计今年还将推出10款5G智能手机。 尽管有先发优势,随着华为、vivo、小米等手机厂商相继发布5G手机,中兴很快被碾压。 IDC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5G手机出货量约1450万台,其中华为占据半数以上份额,达55.4%;vivo、OPPO、小米三家合计市占率约40%。 如此来看,中兴手机想要重新跻身国内智能手机前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社会责任方面,受近年盈利波动影响,中兴2016-2018年未进行分红。在此之前,除2012年亏损未分红外,中兴每年均进行分红或配股。2019年中兴实现归母净利润51.48亿,派发现金分红9.224亿,约占当期净利润的17.92%。 此外,2016年以来,中兴围绕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弱势群体救助等领域开展精准扶贫,累计投入2670万元。
为抢占5G时代对高端显示模组和多功能触摸屏的需求,7月16日,长信科技发布重大投资公告,拟在厂区内建设“高端显示模组、车载曲面盖板及触控显示模组、超薄柔性玻璃盖板”三个项目,资金来源为自筹资金,建设周期为“2020年-2022年”。 发力高端显示和可穿戴项目 具体来看,高端显示模组项目主要产品包括:手机显示模组、NoteBook/Pad显示模组以及可穿戴显示模组,规划总投资5亿元。车载曲面盖板及触控显示模组项目主要产品包括:车载曲面盖板以及车载曲面触控显示模组,规划总投资3.5亿元。超薄柔性玻璃盖板项目主要内容为:新建玻璃减薄、成型切割、边缘处理、化学钢化等生产线,以及相应的检测设备和配套设施,将厚玻璃减薄至30-70um之间,项目规划总投资1.5亿元。 “我们的高端显示模组、车载曲面盖板及触控显示模组都是新建项目,之前一直在从事这方面的研发。”长信科技董秘陈伟达对记者说,“高端显示模组项目达产后会形成年产手机、NB/Pad、可穿戴显示模组6KK的能力。车载曲面盖板以及车载曲面触控显示模组项目达产后会形成年产2KK的能力。超薄柔性玻璃公司本身业务当中就有,现在是扩大产能了,项目达产后会形成年产可折叠柔性超薄手机玻璃盖板3KK的能力。”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说:“2019年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同比增长了12%,达到1430万部,其中苹果位列第一,华为位列第二,且华为的出货量同比大增113%。长信科技已经向客户批量供应柔性OLED可穿戴模组,并且高世代产品的样品测试和研制工作进展顺利,进入备货阶段。此外,公司还独供华为GT2、Matewatch、小天才Z系列、小米手环5,并为OPPO提供首款可穿戴手表。随着公司新建产能的释放,可穿戴模组有望成为公司业绩增长重要驱动力。” 业绩增长稳健 长信科技大手笔投资的信心不仅基于其对市场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也缘于公司持续增长的业绩。 7月16日,长信科技披露的2020年半年报显示,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10亿元,同比下降3.70%,实现净利润4.91亿元,同比增长11.37%,实现扣非后净利润4.59亿元,同比增长6.69%,基本每股收益达到0.20元。 “公司现在一直基本都是满负荷生产,订单也是比较饱满的状态。”陈伟达说,净利润增长主要是公司各业务板块均处于行业龙头,全产业链优势明显。 “触控屏的未来发展必将是OLED柔性屏的天下,中高端手机搭载柔性屏是大势所趋!”长信科技董事长高前文此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目前,柔性OLED模组制造等相关产业链基于前期获取垄断利润和保密模组制造相关技术等因素,仍封闭在面板厂商的生产环节中。但伴随着OLED产线的不断点亮和投产,加之OLED面板制造良率的不断提升,OLED面板的出货量将会持续增加。OLED面板将由完全垄断加速向多主体市场化演进,这必将促进OLED后制程即显示模组的市场化。同时,叠加面板制造商由于大规模模组生产所需的人力密集要求和管理难度等因素,都将促使面板厂将部分OLED手机显示模组制造业务进行外包。 上述分析师称,6月份国内5G手机渗透率达到61.2%,5G手机已经进入换机潮,未来手机和UTG折叠屏减薄需求都在提升。长信科技已独供华为V30、荣耀X10Max、小米K30、OPPOX50等多款5G手机。同时,公司还具备柔性玻璃减薄、切割及断面处理、玻璃表面处理的全流程技术,UTG折叠屏手机放量有望成为公司减薄业务利润增长的新看点。 长信科技表示,公司在柔性OLED模组专业代工领域具备技术垄断性和唯一性,凭借在产业链配套、核心技术独享等方面的优势,将积极配合面板厂做好柔性OLED手机模组产能准备。
·记者陈妮希 华为突然提前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年报,超出市场预期。 7月13日晚23点左右,华为一反往常白天公布的习惯,在官网低调披露了2020年半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4540亿元,同比增长13.1%,净利润率9.2%。 华为表示,当前各国正在努力应对疫情挑战,ICT技术不仅在抗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经济复苏的引擎。华为愿意和运营商、各行各业伙伴一起努力,保障网络稳定运行,加速数字化转型,助力各国抗击疫情和恢复经济。 消费者业务占比已经达56.34% 从营收来看,华为三大业务板块中的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消费者业务销售收入分别为1596亿元、363亿元、2558亿元,对应同比增长8.94%、14.87%、15.85%。 其中,增长最快、贡献营收最多的,还是消费者业务。2018年,华为消费者业务超过运营商业务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此后消费者业务营收贡献的占比不断扩大,2019年消费者业务收入占比超过50%,今年上半年,消费者业务销售收入占比已经达到56.34%。这也意味着,手机不再只是华为的副业,已经成为华为业绩增长的“头号功臣”。 根据信通院最新公布的数据,2020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近2.5亿台,同比下降了16.1%。不过零售数据显示,5月华为系手机在整体大盘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市场份额上升至45.21%,同比增幅8.56%,为前五大手机阵营中,唯一一家获得正向增长的手机厂商。 对于2020年的业绩,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在接受采访时预测,华为在2020年应该还是会增长,但是增长幅度不会太高,估计2020年会在10%左右。如今看来,华为上半年增速已经超过了10%,超出市场预期。 线上渠道助力消费者业务逆势增长 从销售渠道商来看,华为消费者业务快速增长,离不开线上渠道的鼎力支持。 去年华为消费者业务公布“1+8+N”(1代表手机,8代表平板电脑、PC、VR设备、可穿戴设备、智慧屏、智慧音频、智能音箱、车机,N代表泛IoT设备)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华为消费者业务全面铺开。 随后,以京东、天猫为代表的电商渠道为华为提供渠道、营销、服务等全方位的支持,助推华为实现逆势增长,有力提振了行业士气。 今年上半年,华为京东强强联手大动作频频:2月,启动“超级发布会”新品入市计划;3月,联手推出“一站式以旧换新”服务;同月,“换新季”活动重磅来袭;在京东打造“总裁价到”系列直播,华为中国区总裁鲁伟、华为手机总裁何刚纷纷进入直播间零距离对话消费者,实现从流量到销量的高效转化,当天华为P40Pro在6000元以上价位段销量排行中雄踞榜首,并与华为Mate30Pro5G、华为P40Pro+一起占据了TOP5中的三席。京东618期间华为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50%,以华为、荣耀等领衔的一众大牌手机也成为了榜单赢家。 同样,天猫也宣布,华为是今年“天猫618”首个成交破1亿元的品牌淘宝直播间,全系产品的同比增长均超100%。早在天猫618开局首日,华为等32个品牌成交额就已超1亿元,如今华为更是成为了618活动期间首个成交破1亿元的品牌淘宝直播间。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icAnalytics(SA)7月5日发布的数据,今年5G智能手机市场预计将达到2.34亿台。目前,华为正在加速完善全渠道布局占据有利地位,接下来的发展值得市场期待。
近期,小米、VIVO、OPPO的手机快充“黑科技”纷纷来袭。 7月13日,OPPO以预告形式官宣125W超级闪充,率先进入超百瓦快充时代,125W快充将于7月15日亮相。这意味着,过去最快需要半小时充满的手机电池,今后将缩短到10~15分钟。 iQOO也在日前预告了自家百瓦快充技术,将于8月发布的iQOO新晋旗舰会应用120W超快闪充技术。 在MWCS2019展会上亮相的VIVO120W超快闪充技术今年也将正式落地。 小米去年就曾对100W快充进行过演示,小米集团副总裁卢伟冰曾明确表示100W快充技术已经进入可成熟量产的前期,商用只是时间问题。 手机厂商即将进入 百瓦快充时代 随着手机使用时间不断增长,在保证轻薄的前提下如何增强手机续航,已成为各大厂商的攻关方向,其中一个就是加快手机的充电速度。 6月28日,知名数码博主@数码闲聊站的一条微博,暗示了小米100W快充即将全球首发。加上日前已经官宣的OPPO125W快充,即将正式落地的VIVO120W超快闪充,国产手机三大厂都即将进入百瓦快充时代。 其他手机巨头也在布局快充领域。华为9月发布的旗舰Mate40系列预计支持65W快充。联想预计于7月22日正式发布的拯救者电竞手机将采用90W快充技术。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BCC Research于2018年8月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快速充电器市场规模为17.27亿美元,占有线充电器市场规模的20.2%。到2022年将增长至27.4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69%。 东吴证券指出,目前业界已推出多种快充技术方案,包括高通Quick Charge技术、OPPO VOOC闪充技术、联发科PumpExpress技术、华为Super Charge技术、VIVO Super Flash Charge 技术和USB 3.1 PD充电技术等。 随着智能手机等应用市场对快充产品需求持续提升,快充产业将保持高速发展趋势,相关产业链公司有望受益。 氮化镓快充正在风口 量产势头正起 2019年10月,OPPO发布的Reno Ace标配的65W超级闪充的充电器,就使用了GaN(氮化镓)技术,OPPO也成为了全球第一个在手机充电器中导入GaN技术的厂商。 小米在今年2月发布了65WGaN充电器,小米也成为第一家将GaN USB PD快充单独零售的品牌手机企业。 今年5月,魅族发布了超充GaN三口充电器,7月10日开售。该充电器采用新一代GaN基材主控芯片,每个接口单独使用输出功率最高可达65W,体积却仅有传统65W充电器的65%。 华为也在今年4月公布了65WGaN充电器,已经有数码博主曝光其包装盒与外观,距离正式发售已经不远。 GaN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备电阻低,电导损耗小,开关频率高等特点。应用在充电器上,不仅在缩减体积重量的同时提高充电效率,工作时发热量也会更低,减少发热,使大功率充电更安全。 华创证券指出,此次OPPO即将商用的125W超级闪充技术,较大可能会采用GaN(氮化镓)材料。GaN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对实现快充大有可为,其具备导通电阻小、损耗低以及能源转换效率高等优点,能够在高温高电压的环境下运作,非常适合应用于高频高功率的元件中,由GaN制成的充电器还可以做到较小的体积。 随着行业大规模商用,GaN生产成本有望迅速下降,进一步刺激GaN器件渗透,有望成为消费电子领域下一个杀手级应用。国内GaN产业链加紧布局,有望迎来发展机遇。 据Yole Development统计,2018年GaN功率器件国内市场规模约为1.2亿元,尚处于应用产品发展初期,但未来市场空间有望持续拓展,在市场乐观预期下,2023年GaN功率电子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24亿美元。机构认为GaN器件在射频领域以及在功率领域,未来将会出现较大增长。 哪些上市公司 有望从中受益? 中信建投(601066)看好氮化镓射频、功率器件、深紫外LED芯片全布局的三安光电(600703),看好GaN器件代工的海特高新(002023),看好车规GaN电源供应商闻泰科技(600745),建议关注华灿光电(300323)、士兰微(600460)等。 中泰证券(600918)建议重点关注上市公司三安光电、耐威科技、海特高新、闻泰科技等。三安光电旗下子公司三安集成已经能提供成熟的GaN射频/功率代工工艺,在国内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耐威科技旗下子公司聚能晶源已成功研制“8英寸硅基氮化镓外延晶圆”,相关项目一期已于2019年9月投产。海特高新具备六英寸GaN代工能力,主要布局硅基GaN。闻泰科技具备GaN器件制备能力,在车用GaN器件领域拓展迅速,处于行业第一梯队。同时关注其他功率半导体企业及LED芯片企业在GaN材料的延伸布局。 华西证券(002926)认为,GaN领域的投资机会将呈现由点到面,多领域相互促进的态势。第一,GaN充电器已经走进消费电子,将迎来快速爆发;第二,疫情过后,国内市场5GSub-6GHz基站建设需求加速回补,美国市场5G毫米波建设如期推进,全球5G基站建设将刺激射频GaN和电源GaN的应用普及;第三,随着GaN产品在消费电子渗透率提升和5G基建刚需的带动下,成本下降,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扩大到新能源汽车、激光雷达、数据中心等,从而刺激功率半导体市场繁荣。 受益公司包括但不限于:GaN代工:三安光电;电源驱动芯片:圣邦股份(300661)、富满电子(300671);协议芯片:瑞芯微(603893)、全志科技(300458);平面变压器、共模电感:顺络电子(002138);TypeC连接器:立讯精密(002475)、长盈精密(300115)、电连技术(300679);充电器代工:领益智造(002600);射频芯片设计:卓胜微(300782);毫米波T/R芯片模组:和而泰(002402);功率半导体:捷捷微电(300623)、士兰微等;半导体设备:北方华创(002371);12英寸大硅片:中环股份(002129);硅片衍生设备:晶盛机电(300316)。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袁野 吴丹若
笔者昨晚最先到华为的上半年业绩是在朋友圈一位基层员工的转发,消息上还附加了一个“加油”的表情。 打开公告内容细看,可发现华为的上半年实在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第二季各项业绩数据环比第一季大为改善,忧的则是同比增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上半年华为销售收入为4540 亿元,同比增长13.1%,净利率为9.2%。分拆季度来看,第一季度华为销售收入为1822亿元人民币,同比仅增长1.4%;第二季度则录得销售收入2718亿元,同比增长22.65%,回暖明显。 然而整个上半年而言,华为13. 1%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速较去年上半年23.2%的同比增速已下滑近半。 华为第一季销售不佳自然有疫情的因素,但美国数番阻挠亦是无法忽略的原因。对于上半年(尤其是第二季),华为的业绩复苏值得欣慰,但下半年乃至以后形势仍然扑朔,真的还需要“加油”才行。 1 增速放缓的消费者业务 按业务划分,上半年华为消费者业务录得收入25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85%;运营商业务收入为15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94%;企业业务收入为3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87%。 就规模来看,华为消费者业务仍是重中之重,占总营收56.63%。该业务板块增速较去年全年同比34%的增速同样的大幅下滑。 了解或不了解华为的人都应该知道,公司消费者业务增速下滑离不开GMS的断供。而未来,华为还可能将面临台积电的芯片断供。两者共同影响下,华为的主要收入来源消费者前景并不太明朗。 实际上,自去年开始华为的海外扩张步伐便接近戛然而止。亚太市场(除中国外)销售额急跌13.9%;欧洲中东及非洲市场销售只小幅增长了0.7%。美洲市场(手机而言)本身就是苹果、三星的基本盘所在,即使华为在该市场录得增长,但占比亦不大。 过往华为以中国市场+海外市场两只脚大步向前,两个市场贡献的销售比例一度非常接近1:1。从去年开始,海外扩张的步伐却不得不慢下来,变成了国内市场单脚跳。 (图源:公司官网) 今年公司消费者业务仍录得双位数增长,很大程度要拜华为手机在国内市场的强势表现所赐。5月份华为系零售额在国内手机市场中占比高达48.87%,为五大品牌中唯一市场份额出现正增长的品牌。去年同期,华为系产品销售额市占率只有18.33%。 前五个月华为系手机零售额则占43.53%,同样为五大品牌中唯一市占率增长的手机品牌。去年同期为14.95%。 (图源:知乎) 而海外市场方面呢,据Canalys统计显示,第一季华为全球出货量大跌17%。若不计国内出货量的话,海外市场出货量更是暴跌35%。 (图源:Canalys) 换而言之,上半年华为系手机今年在国内市场的市占率劲增了近两倍,在补上了和海外市场缺口之余还带动了消费者业务同比录得双位数的增长。 背后的原因很难解释。笔者认为就上半年华为推出的几款新机型来看,还远未至于甩开其他品牌这么大身位的程度。其中可能有消费者出于“爱国”买华为手机的因素在。但这种“爱国性消费”本身很难持续。 另外,据Counter Point数据,今年4、5月华为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均超越三星,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品牌。 但这个“全球第一”同样是在除中国外的全球市场处于封锁之下取得的。华为手机产品当前主力中国市场,中国是疫情控制最好的市场,4、5月份手机供应、销售已基本恢复正常。 在三星等手机品牌在海外销售渠道不通畅的情况下,华为拿到行业第一, 亦并不意外。 但还是有个问题值得思考:随着海外市场开放,国内“爱国性消费”热潮褪去,即使假设华为未来仍销量不会减少,但已占中国市场半壁江山的华为手机还有多少的增量空间呢?面对不断萎缩的海外市场,国内的销售额有多少能拿出来填满国外市场留下来的坑,还不好说。 2 美国制裁——棘手难题 华为去年停下海外扩张步伐的最主要因素便是遭谷歌停供GMS。 这个GMS是什么来头呢?其实Google Mobile Service(谷歌移动服务)缩写。一般的海外安卓手机都预装谷歌三件套(Google服务框架、Google play商店和Google Play服务),该三件套是基于GMS运行的。之后就可以用Google play商店下载各种各样APP使用。 没有了GMS,很多谷歌商店上的应用即使安装成功应用,也无法运行。甚至是谷歌商店本身,也需要GMS支持。 一部没有GMS的手机,在海外就是名副其实“移动电话”,大部分APP都无法使用,只能打电话、接收短信,变相“变砖”。 因此,华为被断供GMS之后,它的手机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就大幅下跌,迅速失去市场份额。 那有什么方法可以破局呢?让谷歌恢复供应显然不可能,唯一的办法就是打造自己Mobile Service。但这样一来,就相当于再造一个软件应用生态——这事儿微软也做过(推出Windows Mobile系统),但失败了。 华为在今年就推出自家的HMS。为吸引开发者入驻,华为将分成策略调成1:9,自己只“象征性”拿十分一的分成。谷歌现分成比例安排一般是3:7。另外,华为还推出10亿美元奖励计划,就等着有才华的developer入驻了。 应用生态的护城河是用户流量,只有用户足够多,才可以吸引开发者,这就要求海外使用华为手机的用户足够多才行。这方面其实也是有成功例子的,苹果当年横空出世的爱轰就是用足够出色的产品力让你不得不爱上它的手机,随着苹果用户增多,硬生生再建了一个只服务苹果用户的IOS应用生态。 爱轰推出初期用户还没有那么分化,现在手机用户不是(谷歌)安卓便是苹果IOS站队。而且有些应用,如谷歌旗下的Youtube,是万万不可能迁移到HMS生态的,让用户选择目前还一片贫瘠HMS也是还个棘手问题。 类似的瓶颈还有今年沸沸扬扬的台积电断供。现在比较乐观的说法是,华为有足够应付两年生产的备货。但即便是如此,两年之后又会如何? 有一种说法是华为会用海外市场份额换取三星的芯片。但上文已讨论过了,没有GMS的华为手机本身就竞争力大打折扣,三星交换市场份额一说并不能站得住脚跟。 也就是说,除去不可控的因素(如大国博弈),其实“台积电”问题也是一步难解的僵局。GMS华为还可以自己做个替代品出来,但是芯片华为却实在是无能为力。 近日,华为在海外业务再生波折。英国正讨论在2至4年内将华为5G参与度削减至零。该计划主要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事出最近南方滨海某城市的ZZ问题(在这就不展开讨论了……)。 从去年开始,外国总有某人将华为与中国联在一起,给出的制裁方案一个比一个狠。 但就事论事,笔者认为,华为遇到的某些难题的确很难解,对其现有业务造成的负面影响甚至很难在未来一两年消除。 第二季华为业绩打了鸡血般的回勇,计入疫情得到控制后消费回暖/顺延/爱国性消费等因素后,也许真不能说明什么。 3 鸿蒙系统:掌握下个时代主动权的关键落子 华为可以活下去吗?可以,这当然是毋庸置疑的。 一家光是手机业务就占据了中国近50%市场份额的公司如果还不能活下去的话,那也太看不起中国14亿人的消费力了。 但华为从不志在只做中国的NO. 1,它要成为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生产商,这就注定它终将会和美国在山巅相遇(任正非语)。这注定了它会遇到比其他公司更大的逆风。 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会停下前进登山的脚步。 12日晚上,比亚迪与与华为合作的首款产品智能新能源轿车汉正式亮相。该车型搭载了华为新推出的HiCar系统。 而华为HiCar系统则是基于鸿蒙OS提供服务。因此,鸿蒙OS的应用领域也从智慧屏延伸到电动车(比亚迪汉)。 笔者认为,这是华为一步很聪明的布局。 移动互联网时代,华为错过了智能手机系统的布局,但在下一个物联网的时代,华为的鸿蒙OS已慢慢渗透各种的应用场所。 另外,在华为近日新增专利中,已出现有关自动驾驶有关的专利。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表示,公司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彻底无人驾驶。 这同样是华为在软件领域的布局。在吃过去年GMS的一堑之后,华为已经认识到应该向软件领域渗透,以防再被他人扣住咽喉。 鉴于华为在5G应用还有众多布局,笔者认为短期内华为既有业务会是仍旧有重重艰难的,“单脚走路”的华为甚至会在一段时间内增速放缓。 但在更远期,鸿蒙系统会是“转软”的华为破局,重回高速增长的关键。
炣燃科技7月13日讯(方锐)日前,因为“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的宣传语,OPPO被消费者起诉了。 原因是消费者发现,经过他试验,根本达不到OPPO宣传的效果。 面对消费者的指控,OPPO予以否认。 OPPO的解释是:在温度20℃-30℃,相对湿度45%-75%,气压86kPa-106kPa环境下,在手机电量为1%的情况下,关闭除通话以外的其他手机服务和功能(包括VoLTE语音通话功能),使用标配电源适配器充电5分钟。 充电后,可用手机在信号满格,黑屏,通话音量为50%状态下,使用音筒(非外放状态)接听电话2小时。 也即是说,只有太特定的环境下,充电5分钟,才可以实现通话2小时。最终,消费者没能获得这场诉讼的胜利。 达不到效果,消费者要求OPPO公开道歉 起诉OPPO的消费者叫李小亮。 据悉,李小亮欲探究OPPO公司生产的OPPO手机闪充功能是否能达到其广告所宣称的“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于2019年3月6日,在苏宁易购(002024)南京淮海路的OPPO专卖店购买了OPPOR17型手机一部。 在购买手机时,他一再向销售人员询问该手机是否充电5分钟,能通话2小时。销售人员回复,R系列都有这样的技术,是核心卖点,申请了多项国家专利。 之后,李小亮委托朋友对该手机进行了两次实验并全程摄像。实验视频(一)显示:室温25度左右,在手机关机状态,从电池电量1%开始计时充电5分钟,电池电量达到9%,然后用另一部手机与该R17手机通话,通话过程保持黑屏状态,通话时长1小时45分48秒时该R17手机电量耗尽自动关机。 实验视频(二)显示:室温24度左右,从电池电量30%开始计时充电5分钟,电池电量达到38%,然后用另一部手机与该R17手机通话,通话时长1小时38分时该R17手机电量消耗掉8%。 为此,李小亮专门电话询问销售人员,销售人员解释,需具备一定的测试条件才能达到“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 李小亮认为oppo已经涉嫌欺诈了。 在李小亮看来,他在购买案涉手机时,反复追问案涉手机能否做到“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而工作人员并没有主动告知:只有在各种苛刻的条件下案涉手机才能达到“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 一直到2019年3月11日,李小亮发现问题后进行交涉时,OPPO的工作人员才告知他实情。 李小亮认为,首先OPPO的工作人员违反了消法的相关规定,是虚假宣传、误导宣传、夸大宣传。而工作人员故意告知李小亮的是虚假信息,属于故意隐瞒真实情况,已经构成了消费欺诈。 即使退一步说,OPPO在各种广告中,也没有主动显著地告知了消费者有关苛刻条件,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仍应认定为欺诈。此外,李小亮还表示,正常生活环境、正常条件下充电,根本达不到OPPO所说的实验室的苛刻条件。也即是说,正常的情况下,“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是实现不了的。 OPPO提交检测报告:特定环境可以实现 据此,李小亮要求判令OPPO公司立即停止涉嫌虚假宣传、误导宣传、夸大宣传的“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的广告语,并作出道歉,此外,退赔他购买手机的三倍赔偿。 面对消费者的索赔,OPPO提供了两份检测报告,第一份是中国赛宝实验室检验报告。而“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的数据正是来自这份报告。 报告显示,检验环境:温度20℃-30℃,相对湿度45%-75%,气压86kPa-106kPa;测试条件:在手机电量为1%的情况下,关闭除通话以外的其他手机服务和功能(包括VoLTE语音通话功能),使用标配电源适配器充电5分钟。充电后,可用手机在信号满格,黑屏,通话音量为50%状态下,使用音筒(非外放状态)接听电话2小时。实际通话时间可能因手机使用具体条件而发生变化。” 第二份检验报告也是来自中国赛宝实验室。报告显示于2018年8月3日在上述测试条件下对检验样品为PBEMOO型号的TDLTE数字移动电话机所做的“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的检验,结论为“合格”。 OPPO出具的第三份证据是2016年4月21日,有关部门下发的中广咨法1604180号广告咨询意见书。咨询意见显示:OPPOR9手机(巴萨篇)平面广告内容不违背《广告法》及有关规定,可以刊登。 法院审理后认为,销售人员没有对李小亮作出虚假宣传、误导宣传、夸大宣传、亦未有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的情形,但不构成欺诈。 消费者败诉:自己检测没有说服力 此外,李小亮提交了三位明星代言的OPPOR9广告,以证明其虚假宣传。 但广告结尾处画面显示“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字样的下方有一行小字:“该数据基于特定环境下通过实验检测所得,实际效果因手机使用状态和使用环境有所差异”。 法院认为,这一行小字的内容足以排除了李小亮得出只要充电5分钟就肯定能通话2小时的结论,亦证明OPPO公司履行了明确告知义务,不存在虚假宣传、误导宣传、夸大宣传的行为,更不构成欺诈。 但李小亮并不认可。他表示称,文字较小,十分模糊,未重点提示、划线、加粗等,有故意隐瞒之嫌。李小亮还认为OPPO公司在做广告时没有依法对涉及消费者重大利益的内容进行“重点提示”,提示语离广告语十万八千里。 最终,李小亮的说法没有获得法院支持。此外,法院还认为,李小亮单方做的两次实验,非在限定条件下测试,没有考虑到手机后台程序是否开启、通话音量的大小、是否使用免提功能等耗电因素,该测试数据不具有说服力,与具有相关检测资质的中国赛宝实验室出具的检验报告不具有可比性。 最终,李小亮认为OPPO公司涉嫌虚假宣传、误导宣传、夸大宣传,构成欺诈依据不足,对于李小亮提出的判令OPPO公司立即停止涉嫌虚假宣传、误导宣传、夸大宣传的“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的广告语并作出道歉的诉讼请求,被法院驳回。 7月10日,南京市中院终审驳回了李小亮的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