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鸿12月8日,“ 2020中国房地产总评榜大会”在北京召开。 五矿地产董事长、党委书记何剑波认为房地产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的地位是不变的,房地产在产业里占的比重,拉动经济的作用,定位是没法动摇的,特别是在今年面临疫情,内需增长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十四五”规划提出来新的发展格局是以内循环为主体,内循环和外循环相互促进,最大的投资,最大的消费就是房地产行业,在这一点来说,行业发展的规模是不可能受到大的冲击。 就行业来说确实又面临着很多变化,行业应该是从一个高杠杆的行业向一个比较稳健的财务结构的行业去转变,由一个比较粗放的行业向比较精细化,提供更好产品为主的行业去转变,以过去比较常规的打法向更多创新的角度去转变。 今后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更多的是要在不变中去寻求变,在能够稳健发展的前提下要寻找新的发展模式,寻找新的发展方向,通过地产营造一种场景,给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更多的价值,这是要追求的。 对于未来行业发展,他表示房地产应该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
01 楼市,顶层设计来了 近期,领导人对房地产极其关注。12月3日,主管住建部的韩正副总理,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座谈会。 详细分析这次座谈会内容、释放出什么信号之前,这里先和大家交代一下。 这几年,韩总理基本上每年都要去住建部调研或召开座谈会,下面我就把几次调研会、座谈会的重点内容,总结介绍一下: 2019年3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到住建部调研,强调“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方案试点,做好实施过程中的评估和跟踪;夯实城市主体责任,落实好省级政府监控和指导责任,坚决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 2019年12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住建部召开座谈会,强调“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是对宏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贡献;完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做好重点区域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 2020年7月24日,“房地产工作座谈会”召开,韩正副总理强调,“要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严控增量,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要发挥财税政策作用,有效调节住房需求。” 02 首次强调,“地产金融调控” 12月3日的这次座谈会,有以下几个值得关注的动向: 首次提出“加强房地产金融调控”。韩总理强调“房地产长效机制实施以来,紧紧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调控目标,坚持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夯实城市主体责任,加强房地产金融调控,房地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可见,管理层对当前房地产调控的工作是满意的。 强调“加强房地产金融调控”,与“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一脉相承。其内涵是,“控规模、控占比”,逆周期调节、区别对待(比如“三条红线”),追求动态平稳。既满足地产对资金的合理需求,又不能让资金过度流入地产;短期内允许杠杆一定上升(比如疫情期间),但中期内保持杠杆水平稳定,长期内杠杆要逐渐下降。 地产与金融均衡发展的路径,就是建立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这是房地产金融的长效机制,即通过贷款LPR双轨制(降低针对实体经济融资的1年期LPR,针对楼市融资的5年期LPR要实时调节),从而建立实体和地产融资的“防火墙”,实现“脱虚入实”,控制资金流入地产。 这对保持楼市平稳意义重大。从过去经验看,凡是房价明显上涨的时期,就是货币高发的时期。而且,管理层已形成共识,资金过度投入楼市,不仅挤压实体经济,导致空心化问题,更关键的是,房地产已成为中国金融风险最大的灰犀牛,控制资金进入楼市,就是防范系统性风险。 2018年以来,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开始建立,也就是控规模、控占比、逆周期调节、追求动态平稳。房地产贷款增速明显下降,全国房价涨幅也开始走缓,70城新房价格同比自2019年4月以来连续18个月下跌,不受干预的二手房价,24个城市下跌,包括天津、济南、青岛等。 03 商品房和保障房,都要大发展 首次提出,加强“十四五”时期住房发展顶层设计。这一顶层设计的核心,就是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两个体系。这次座谈会上,韩总理讲的更多的是住房保障。 一是制度建设。以保障性租赁住房为着力点,完善基础性制度和支持政策,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这个体系包括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 二是增加供给。有效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三是处理好保障和非保障的关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和新市民住房问题。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强化政府保障作用,也要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 目前来看,新时期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即“三房两改”,即构建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结合城镇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 重视保障房,这是什么信号?简单来讲,就是商品房市场还会大发展,保障房也要大发展。 另外,新的住房政策体系还包括租赁住房。韩总理这次并未大笔墨讲租赁住房,但并不是不重要,而是之前国家“十四五”规划、五中全会,领导人讲话、发文等,都讲过了,比如大力发展租赁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小户型、低租金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 还包括,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等等。总结看,保障房搞好了,租赁搞好了,低收入人群也好、新市民也好,获得了体面的居住,商品房市场发展的空间就更大一些。 过去,商品房市场发展太快,住房保障和租赁没搞好,怨声载道。未来,当住房保障和租赁搞好了,收入低的住保障房、租公租房,新市民租住租赁住房,等收入上来了,积蓄够了,就去买商品房。这样,“先租后买”、“先小后大”、“先上车、后改善”,住房梯度消费的模式就建立起来了。 这不就是国家讲的,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嘛! 只有商品房发展好了,保障房才能搞好、租赁才能搞好。过去十几年,保障房基本上是政府投资建设、运营。当然,政府责无旁贷,但政府投资建设运营,效率不太好。未来,外来人口、新市民大规模向中心城市、都市圈集中,房价可能还会上涨,住房保障、租赁住房供应的压力很大。 政府继续主导建设、运营,一方面财力跟不上,另一方面难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而且,存量房足够大了,要盘活存量。总之,未来保障房供应更多要发挥市场的作用,比如配建的方式解决。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就得让商品房发展的好一些。所以,未来商品住房和非商住品房继续高举高打。 04 商品房还要支撑财政预案 十四五期间,打造内需增长引擎、构建“双循环”体系,需要各地政府在基建、社会保障、扶持中小微等方面有巨大的投入,但目前来看,各地财政都紧张。2014年之前,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基本大于支出增幅,2014年之后,趋势反过来了。所以,商品房市场还要支撑财政预案。 这就是为何?房地产长效机制设定的目标是“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根本目的就是,楼市不要再大涨的同时,在历史高位上能停留更长的时间。对于商品房市场,此次韩总理的讲话有两个新意: 一是要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对于楼市,中央最看重的是保民生、防风险,其次是稳增长;而地方则最看重稳增长、稳财政,然后是保民生,最后是防风险。处理好这个关系,就是要认可地产对地方的综合诉求,然后协调中央的诉求。所以,未来地方适当松绑调控、扶持楼市,这是合理的。 二是要处理好基本保障和非基本保障的关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政府财政能力有限,承担基本保障比如公租房,其他的,包括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租赁等,都要靠市场的力量来解决,政府提供用地、规划、配套支持,比如工商业用地转住宅、企业自用用地开发等。 这么看,不管是2021年,还是未来5年,商品住房市场还会呈现大发展的势头。
魏薇 发自山东 首次挂牌未果,山东钢铁集团房地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钢地产”)被二度转让。 11月9日,据山东产权交易中心消息,山东钢铁集团(以下简称“山钢集团”)拟转让山东地产100%股权,转让底价合计约20.7亿元。 据悉,山钢地产由山钢集团直接持有63.8452%的股份,山东莱钢建设持有剩余的36.1548%。而山东莱钢建设也是山钢集团旗下公司,由其通过子公司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控股80.5165%。 山钢集团剥离地产 9月底,这部分63.8452%的股权就被挂上了产权交易所,但当时并无确定底价,后因挂牌期满而车撤牌。 截至2020年9月30日,山东钢铁集团房地产有限公司营业收入1.09亿元,营业利润8648.34万元,净利润8648.34万元。开发项目主要集中在济南、青岛、上海等地,在泰安、滨州、温州、太原等地也有少量开发项目。截至去年底共有正在开发的项目19个,开发面积超280多万平方米。 对于意向受让方,山钢集团列出了几个条件,其需具有房地产开发企业一级资质证书,且在2018年、2019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金额和权益销售额排行榜(克而瑞和中指数据)前50名以内,意向受让方或其母公司能够提供金融机构60亿元以上资金证明材料。 不仅如此,山钢集团旗下子公司也开始剥离房地产业务。10月16日,旗下公司莱钢建设拟以3821.81万元的底价转让子公司咸阳丽莱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40%国有股权。 国企相继“退房” 今年以来,山东国企掀起了一阵“退房”潮,企业们相继退出房地产业务。 2018年9月,中国重汽集团开启改革,逐渐剥离客运、物业等非主营业务,将旗下重汽地产100%国有股权转让信息在山东产权交易中心预披露;12月,重汽地产100%国有产权及50.66亿元债权正式挂牌,转让底价为51.49亿元。今年3月,重汽地产继续降价挂牌。4月底,碧桂园以48亿元的底价接盘。 2020年5月29日,中国烟草旗下公司山东将军三名置业有限公司,拟挂牌转让山东将军名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00%股权及59907.51万元债权,转让底价约6.05亿元。 6月4日,山东高速资源开发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挂牌转让山东高速滨州置业有限公司100%国有产权及1.73亿元债权,转让底价1.77亿元,其中股权转让底价为379.65万元。 7月底,济南一家本土国企,济南城市建设万融置业有限公司(原济南西城置业有限公司)以83641万元的摘牌价,取得了济南鲁源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济南鲁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山东康桥置业有限公司两家房地产公司100%股权及债权。 另有山东高速、山东交工、山东黄金集团等转让房地产公司,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至少8家国企转让旗下地产业务。
由主办,新浪财经、中国企业家、中房网、中物研协联合主办的“行稳致远——2020(第四届)中国地产经理人评选”活动进入专家评审阶段。11月17日,2020中国地产、物业经理人100强评选大湾区广佛分场专家评审会顺利举行,来自房地产行业协会、学术界以及媒体界的12位专家评审为大湾区广佛区域75位地产和物业经理人进行打分。广州市房地产行业协会执行会长 陆毅 在评审会后的专访中,广州市房地产行业协会执行会长陆毅指出,优秀的地产经理人要能准确而且快速地完成企业对他的要求,特别是业绩、指标以及对产品的把控等。另外,在人品方面要非常好,要有上进心,这是很重要的。
由主办,新浪财经、中国企业家、中房网、中物研协联合主办的“行稳致远——2020(第四届)中国地产经理人评选”活动进入专家评审阶段。 11月17日,2020中国地产、物业经理人100强评选大湾区广佛分场专家评审会顺利举行,来自房地产行业协会、学术界以及媒体界的12位专家评审为大湾区广佛区域75位地产和物业经理人进行打分。信息时报社广告中心副总经理、房地产教育部总监 韩渊武 在评审会后的专访中,信息时报社广告中心副总经理、房地产教育部总监韩渊武表示,这一届的地产经理人不容易,但越是顶着巨大压力,就越要抓住购房者的需求,从中寻求机会,取得突破。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 1—10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6556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比1—9月份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86298亿元,增长7.0%,增速提高0.9个百分点。 1—10月份,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61714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比1—9月份提高0.6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23372亿元,增长2.4%,增速提高1.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26636亿元,增长8.3%,增速提高0.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投资4834亿元,增长5.6%,增速提高1.2个百分点。 1—10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8011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增速比1—9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施工面积621836万平方米,增长3.8%。房屋新开工面积180718万平方米,下降2.6%,降幅收窄0.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32481万平方米,下降3.3%。房屋竣工面积49240万平方米,下降9.2%,降幅收窄2.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5443万平方米,下降7.9%。 1—10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777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3%,降幅比1—9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11386亿元,增长14.8%,增速提高1.0个百分点。 二、商品房销售和待售情况 1—10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133294万平方米,同比持平,1—9月份为下降1.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0.8%,办公楼销售面积下降14.5%,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下降14.0%。商品房销售额131665亿元,增长5.8%,增速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8.2%,办公楼销售额下降12.8%,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下降15.8%。 1—10月份,东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5453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增速比1—9月份提高1.8个百分点;销售额73165亿元,增长11.1%,增速提高2.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36053万平方米,下降5.0%,降幅收窄2.0个百分点;销售额26325亿元,下降2.9%,降幅收窄2.8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37155万平方米,增长1.0%,1—9月份为下降1.0%;销售额27565亿元,增长3.6%,增速提高1.5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5554万平方米,下降8.8%,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销售额4611亿元,下降4.8%,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 10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49492万平方米,比9月末减少8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少148万平方米,办公楼待售面积增加31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减少36万平方米。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情况 1—10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53070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比1—9月份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22378亿元,增长5.1%;利用外资111亿元,下降15.2%;自筹资金50045亿元,增长6.5%;定金及预收款51287亿元,增长4.3%;个人按揭贷款24312亿元,增长9.8%。 四、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 10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100.50,比9月份提高0.08点。 表1 2020年1—10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 指标 绝对量 同比增长(%) 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 116556 6.3 其中:住宅 86298 7.0 办公楼 5160 3.5 商业营业用房 10683 -2.8 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 880117 3.0 其中:住宅 621836 3.8 办公楼 35693 -1.3 商业营业用房 89626 -8.4 房屋新开工面积(万平方米) 180718 -2.6 其中:住宅 132481 -3.3 办公楼 5396 -7.2 商业营业用房 14567 -6.1 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 49240 -9.2 其中:住宅 35443 -7.9 办公楼 1632 -19.8 商业营业用房 4901 -22.7 土地购置面积(万平方米) 17775 -3.3 土地成交价款(亿元) 11386 14.8 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 133294 0.0 其中:住宅 118092 0.8 办公楼 2449 -14.5 商业营业用房 6689 -14.0 商品房销售额(亿元) 131665 5.8 其中:住宅 117923 8.2 办公楼 3582 -12.8 商业营业用房 7208 -15.8 商品房待售面积(万平方米) 49492 0.3 其中:住宅 22268 -0.5 办公楼 3797 3.2 商业营业用房 12933 -2.0 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亿元) 153070 5.5 其中:国内贷款 22378 5.1 利用外资 111 -15.2 自筹资金 50045 6.5 定金及预收款 51287 4.3 个人按揭贷款 24312 9.8 表2 2020年1—10月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 地 区 投资额 (亿元) 同比增长 (%) 住 宅 住 宅 全国总计 116556 86298 6.3 7.0 东部地区 61714 44624 7.1 7.1 中部地区 23372 18354 2.4 3.9 西部地区 26636 19648 8.3 9.9 东北地区 4834 3672 5.6 5.8 表3 2020年1—10月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房地产销售情况 地 区 商品房销售面积 商品房销售额 绝对数 (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 (%) 绝对数 (亿元) 同比增长 (%) 全国总计 133294 0.0 131665 5.8 东部地区 54532 4.0 73165 11.1 中部地区 36053 -5.0 26325 -2.9 西部地区 37155 1.0 27565 3.6 东北地区 5554 -8.8 4611 -4.8 附注 1.指标解释 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完成投资:指报告期内完成的全部用于房屋建设工程、土地开发工程的投资额以及公益性建筑和土地购置费等的投资。该指标是累计数据。 商品房销售面积:指报告期内出售新建商品房屋的合同总面积(即双方签署的正式买卖合同中所确认的建筑面积)。该指标是累计数据。 商品房销售额:指报告期内出售新建商品房屋的合同总价款(即双方签署的正式买卖合同中所确认的合同总价)。该指标与商品房销售面积同口径,也是累计数据。 商品房待售面积:指报告期末已竣工的可供销售或出租的商品房屋建筑面积中,尚未销售或出租的商品房屋建筑面积,包括以前年度竣工和本期竣工的房屋面积,但不包括报告期已竣工的拆迁还建、统建代建、公共配套建筑、房地产公司自用及周转房等不可销售或出租的房屋面积。 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到位资金: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报告期内实际可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各种货币资金及来源渠道。具体细分为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和其他资金。该指标是累计数据。 房屋施工面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报告期内施工的全部房屋建筑面积。包括本期新开工的面积、上期跨入本期继续施工的房屋面积、上期停缓建在本期恢复施工的房屋面积、本期竣工的房屋面积以及本期施工后又停缓建的房屋面积。多层建筑物的施工面积指各层建筑面积之和。 房屋新开工面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报告期内新开工建设的房屋面积,以单位工程为核算对象。不包括在上期开工跨入报告期继续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和上期停缓建而在本期复工的建筑面积。房屋的开工以房屋正式开始破土刨槽(地基处理或打永久桩)的日期为准。房屋新开工面积指整栋房屋的全部建筑面积,不能分割计算。 房屋竣工面积:指报告期内房屋建筑按照设计要求已全部完工,达到住人和使用条件,经验收鉴定合格或达到竣工验收标准,可正式移交使用的各栋房屋建筑面积的总和。 土地购置面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本年内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面积。 土地成交价款:指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土地使用权交易活动的最终金额。在土地一级市场,是指土地最后的划拨款、“招拍挂”价格和出让价;在土地二级市场是指土地转让、出租、抵押等最后确定的合同价格。土地成交价款与土地购置面积同口径,可以计算土地的平均购置价格。 2.统计范围 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法人单位。 3.调查方式 按月(1月份除外)进行全面调查。 4.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要说明 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遵循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以景气循环理论与景气循环分析方法为依据,运用时间序列、多元统计、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以房地产开发投资为基准指标,选取了房地产投资、资金、面积、销售有关指标,剔除季节因素的影响,包含了随机因素,采用增长率循环方法编制而成,每月根据新加入的数据对历史数据进行修订。国房景气指数选择2012年为基年,将其增长水平定为100。通常情况下,国房景气指数100点是最合适的景气水平,95至105点之间为适度景气水平,95以下为较低景气水平,105以上为偏高景气水平。 5.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撰文|林振兴 10月14日,前海国际会议中心被装点成红色海洋,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于这里隆重举行。会场共设置了826把座椅,意在同贺特区生日。 观众席上,许家印、郁亮、许荣茂和林龙安等房企大佬佩戴着口罩,身着正装出席,回顾着深圳40年弹指一挥间的巨变,聆听着主席台上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地喊出,“这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这些拿到大会入场券的房企代表,都与深圳的建设发展息息相关。他们身上涌现出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深圳才能书写“春天的故事”。 01 40年前,中国南海之滨,一个327.5平方千米的“小渔村”,人口总量不足3万,汽车寥寥无几,科技资源几乎为零,更没有高楼林立之景。 1978年,王石还是广州铁路局一名普通工程师,因为项目原因来到这个边陲小镇,开启与深圳40年的故事。当时,深圳还十分落后,他甚至觉得这个地方比东北农村还要贫穷。半年后,王石又匆匆回到了广州。 但谁也没有料想到,王石回去的两年后,深圳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重要拐点。 1980年,深圳特区成立。福田黄冈村书记来看望王石,亲口告知他深圳的政策环境已经发生了大改变,现在深圳人可以到香港做生意,也可以把香港人请到村里建厂。整个深圳如同是填海移山改地,一股改革春风再次吹到王石的心田。 在成立特区的第二年,深圳诞生了一家房企,名为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公司,也就是如今的深深房,这不仅是深圳最早的房地产公司,同时拉开了中国房地产开发的序幕。 同一年,蛇口工业区建设指挥部房地产科成立,即招商地产的前身。彼时,一块写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巨型标语牌,竖立在蛇口工业区最显眼的地方,响彻全国。 1983年,32岁的王石正式辞职,再次回到深圳。一下火车站,他便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巨大变化,整个深圳如同大工地,铺满了各式各样的推土机和运土车,一股腾腾向上的朝气迎面扑来,一首未来可期的交响乐在他耳边响起。 次年,王石靠倒卖玉米赚了300万,创办万科前身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 与万科一样,在商机遍地的80年代中期,不少房企开始崭露头角,包括华发股份、天鸿集团、宋都集团等,于是声势浩大的建房造城运动遍满原本荒芜的土地之上。 到了1987年,深圳设立特区的第七个年头,中国地产界迎来首次土拍。这一次,敢为天下先的仍然是深圳。 当年冬天,12月1日,容纳1000多人的深圳会堂座无虚席,过道站满了人,44家开发商举牌竞投、北深港澳几十家媒体蜂拥围观。起拍价200万元,现场竞拍开始后,“举牌现象如雨后春笋,刚开始非常快,大家非常踊跃和积极。”原深圳房管局局长、中国土地第一拍拍卖官廖永鉴回忆道。 经过17分钟的角逐,面积8558㎡的地块落锤成交,最终由原深房公司总经理骆锦星代表公司手举11号牌、以525万天价竞得。 就这样,第一家房企拍走了第一块土地,敲响了新中国历史上土地拍卖的“第一槌”,并且直接促成了宪法的修改,建立起房地产市场化制度。 02 上世纪90年代,随着邓小平再次南下,发表著名的南方谈话,深圳放开了思想包袱,坚定地深入改革,大胆去闯大胆去试。 此后,深圳掀起了一股房地产热潮,在那个阶段诞生了批量的房地产企业,包括华润置地、金地、华侨城、卓越、龙光、鸿荣源、星河、花样年、宝能等,为紧接而来的“招保万金”(招商地产、保利地产、万科、金地集团)时代奠定基础。 “黄金十年”引领中国房地产发展的“招保万金”四大房企中,三家初创于深圳,它们创建的客户体系、产品体系、营销体系、服务体系等,至今仍是行业样板。 在业内看来,这是因为深圳毗邻香港,内地的很多制度、模式、经验是从香港借鉴过来的,通常是率先进入深圳,由深圳房企先行示范,再推向全国。 “招保万金”中,地产一哥当属万科,它率先与资本市场接轨。1991年1月29日,万科A以14.58元的价格挂牌深交所,代码0002,成为中国首个上市的房地产公司。 1992年,许家印第一次踏上深圳。刚到深圳一年,他在一家叫"中达"的贸易公司当办公室主任。邓小平的南巡为举棋不定的改革再次指明方向,许家印深谙 地产会有第二春,并在四年后(1996年)成立恒大。 转眼至1998年,被视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化的元年,这一年“福利分房”寿终正寝,“商品房”成为主旋律。抓住90年代的尾巴和最后的时机,海伦堡、时代、佳兆业相继创办。 03 跨入千禧之年,中国登上了世界舞台,加入WTO、申奥成功、城市化加快发展。 站在时代舞台中央的,还有一路高歌的房地产企业。2003年国家明确提出,将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七年后,万科成为首家销售额破千亿的房企,“招金”与万科的差距则在不断拉大。 变化的不仅仅是两三家头部房企,还有整个地产江湖。2010年之后,“碧万恒融”(碧桂园、万科、恒大、融创)时代取代了“招保万金”时代,但深圳房企仍扮演着领头羊角色,走在行业前沿。 深圳房企最明显特征是敢想敢干、敢于创新,这与深圳整个城市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深圳房企是房地产行业资本化之路的先行者,全国第一家上市的房企是深圳的万科,第一家物业上市公司也是深圳的彩生活,在不动产资产证券化转型方面,万科前海公馆是全国第一个探索公募REITs的项目。 深圳房企还是全国房企转型创新的引领者,诸如万科是长租公寓的创新者、佳兆业是城市更新业务模式的引领者。此外,招商在产业地产方面、华侨城在文旅地产方面,都走出了独一无二的发展路径。 此外,慈善事业、体育事业、环保产业、高科技行业不断出现深圳房企的身影,这或许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04 40年后的今天,深圳发展滚滚向前、洪流不息,经济体量超越了与之毗邻的发达地区香港,生产总值达2.69万亿元,地标高度也从160米跃升到600米。 眼下,深圳都市圈内集聚了将近3300万的人口,占全省人口数28.5%。2019年度中国城市活力研究报告中,深圳蝉联全国第一,其人口吸引力可见一斑。 深圳不仅仅吸引了年轻人的到来,还有品牌房企的注意力。近几年,全国主流房企纷纷强势南下,群雄逐鹿、弄潮湾区,2017年恒大集团总部正式从广州搬迁至深圳;三年后,禹洲和世茂海峡也纷纷将总部搬迁至深圳。 8月26日,深圳迎来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生日,而今年,同时也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第1个周年。 40年后的今天,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深圳踏上了“二次创业”的新征程。 未来,作为深圳特区蓬勃发展的见证者和城市发展幕后的推动者,这些房企也将继续与深圳这座城市在时代巨轮的转动中相互影响着、交融着、成就着,陪伴着彼此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