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工商银行坚持客户至上、服务实体,以客户为中心加快数字化转型,全面增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便利性和可获得性。通过实施客户服务全流程的线上化、订单化改造,工商银行构建起了线上便捷办理、流程无缝衔接、信息实时交互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模式,有效增强了金融服务供给能力,提升了客户服务体验。 “让数据多跑腿,客户少跑腿乃至不跑腿”,这是工商银行推进“第一个人金融银行”战略,全面提升个人客户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目标。今年以来,工商银行紧紧围绕“六稳”“六保”要求,加大无接触服务供给,积极为广大群众实现美好生活提供安全、便捷、有温度的金融服务,全力服务民生保障。 这项业内首创的服务,正是工商银行基于智慧银行生态系统(ECOS)实现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建设成果之一。目前,工商银行已推出借记卡换卡不换号、资信证明、历史明细、主题存单、上门收款、询证函等一系列个人及对公业务场景,通过业务全流程的订单化管理,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让客户“一次都不用跑”。其中个人资信证明寄送、对公电子询证函等均属业内首创。 同时,工商银行还推出个人客户经理“云工作室”,运用数字化金融打造的全线上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零距离”在线金融服务。自2月份推出以来,已有近2.6万名客户经理开通服务,累计访问量近2000万人次。 近年来,银行业纷纷加快数字化转型。工商银行顺应“数字中国”和“信用中国”建设趋势,深化普惠金融发展战略,持续打造线上化产品体系,加快推进“数字普惠”高质量发展。截至12月上旬,工商银行线上小微融资余额突破5000亿元,占全部普惠贷款余额近七成,融资客户数超35万,进一步提升了小微企业融资的可得性,降低了融资成本。 围绕“数据驱动、场景获客”理念,工商银行打造了“小微e贷”线上品牌,借助“经营快贷”“网贷通”“数字供应链”三大主力产品,持续扩大客户边界,丰富服务内涵,全方位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其中,“经营快贷”依托丰富数据资源,拓展服务场景,运用“数据+模型”方式实现客户自动准入及主动授信,已累计为100多万家小微企业授信超8000亿元。目前,工商银行已与海关、国家电网、顺丰等合作,上线结算、税务、用工、跨境等12个全国性场景产品。同时,深入挖掘区域特色数据,与医保、专业市场、园区等合作推出300余个区域产品。 此外,长期以来,客户到银行取款需要带银行卡。但随着手机银行的快速普及,客户到银行但忘带银行卡的情况屡屡发生。为此,工商银行根据客户服务需求变化,试点推出无介质服务模式,较好地满足了客户“出门不带卡”的需求。
12月8日,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天津市分行成功为首家跨国央企办理了天津市首批全功能型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业务,标志着天津自贸区首批全功能型资金池成功落地。 全功能型跨境人民币资金池是基于自由贸易账户搭建,具有本外币合一、账户内资金可兑换、跨境资金收付便利等优势的高阶金融产品。通过搭建一个跨境资金池,可满足集团境内外成员单位资金的双向联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成本,实现全球资金集中管理。 通过全功能型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业务,集团客户可以实现本外币集合一体,海外资金在岸归集。集团客户可以通过在天津自贸区内注册的成员单位开立的FTE账户作为资金池主账户,搭建全功能型跨境人民币资金池。境外成员企业与区内的主办企业之间可自行选择货币进行资金归集,且不受额度限制。通过FT账户和全功能型跨境人民币资金池的有机结合,客户可就近运营境外资金,办理日常结算业务,尽量减小国际形势变化对集团整体运营的影响。 企业归集资金后,可利用“两个市场、两种价格”的金融服务架构,通过FT账户的多币种功能,实现池内资金的自由汇兑,即自由选择在岸、离岸结售汇价格,进一步减少企业财务成本。 目前,中国银行依托全球广泛分布的分支机构,利用先进的核心银行系统和现金管理平台,为企业集团客户提供全球范围内7*24小时多时区、多币种、多语言、多业务的一体化现金管理服务,既可支持企业集团客户亲临银行柜台办理业务,又可通过网上银行、银企直连或SWIFT直连交互等多种渠道实现自助式服务,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下企业集团客户对全球资金管理的综合化需求。 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在坚守金融风险底线的同时,努力在金融政策改革的制度创新、金融市场开放的业务创新、投融资汇兑便利的操作创新等方面寻求新突破,积极发挥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核心作用。(经济日报 记者 商瑞)
12月28日,微博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微博季度营收达31.96亿元,超过华尔街分析师平均预期,其中广告营收达28.58亿元,环比增长18%。 微博CEO王高飞表示,微博品牌业务实现全面复苏,品牌营销客户数创下了历史新高,品牌客户也日益认可微博在触达年轻受众、整合KOL的影响力和满足客户品效合一需求方面的独特价值。 品牌广告收入同比环比皆有增长 第三季度,微博品牌客户数量提升明显,达历史新高。品牌广告收入同比增长8%,环比增长29%。针对品牌客户多元营销诉求,微博不断扩容服务能力,为品牌客户重点提供“品牌+效果”整体营销方案,来自汽车、快消等领域的品牌广告收入实现显著提升。 在效果广告领域,游戏和教育成为微博收入增长的核心驱动,连续三个季度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0%。微博计划继续升级产品和服务,在优化客户结构的同时扩大客户规模,帮助客户提升营销质量。 Socialbakers《2020年Q3社交媒体趋势报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全球社交媒体广告支出呈现大幅增长趋势,相比第二季度环比增长高达56.4%,尽管疫情带给世界很多变化,但社交媒体数字营销依然奏效。秒针联合其他机构发布的《2021中国数字营销趋势报告》预计,2021年中国数字营销预期增长率为20%,分资源类型的投放中,短视频媒体和社交媒体位列第一阵营,加大短视频和社交媒体投放的广告主比例高达78%和75%。 微博视频号开通量超75万个 在竞争激烈的视频领域,微博视频号计划于今年7月正式上线,截至11月份,开通规模已超75万个,其中百万粉视频号规模超过1.3万个,提前实现年内目标。视频号作者在微博收获显著流量扶持,11月日均视频发布量和日均播放量同比提升均超过30%。今年以来,视频号作者的整体粉丝增长量超过140亿。 微博视频号为视频创作者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空间,呈现两大趋势:一是微博头部作者开始“视频化”转型;二是外站的大量优质作者入驻微博进行视频创作,构建全网影响力、实现出圈,过去一年大量外站视频作者入驻微博,平台新增大V用户中接近一半为视频大V。视频号既给予了创作者在微博积累粉丝、打破圈层的机会,又拉动了微博KOL规模的增长,为微博生态注入了更多活力。 整体来看,随着“V创作中心”、“V光计划”、垂直领域内容扶持、MCN扶持等多项政策的持续推动,优质内容作者在微博获得有效激励,头部作者规模持续增长。数据显示,微博头部作者规模已突破100万,其中大V用户规模接近8万。 与此同时,微博形成了基于内容流量的完整分成体系,预计2020年将有11万内容作者获得2.1亿广告分成,同比翻番。
11月26日,由金融数字化发展联盟发起主办的“2020年金融数字化发展金榜奖”盛大揭晓,中原银行荣获“年度最佳数字化转型实践奖”及“年度最受用户喜爱信用卡奖”。 本次评选汇集了17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数十家全国性大行,经过专家组的调研和评审,最终颁发”年度最受用户喜爱信用卡奖”、“年度信用卡业务发展奖”等9个奖项。中原银行荣获两个重磅奖项,体现了客户及行业对其数字化转型成就及信用卡产品实力的认可。 中原银行成立于2014年底,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提出“传统业务作特色,创新业务求突破,未来银行求领先”的发展理念,基于自身区位、传统优势,并通过对行业趋势的精准预判,确立了“上网下乡”、“移动优先”的发展模式。经过六年的深耕,中原银行形成了“稳健、创新、高效、进取”的企业文化,市场认可度和影响力快速提升。 坚持轻型化发展 着力线上渠道 2017年,以“具备金融属性的科技公司”为愿景,中原银行启动了数字化转型。通过理念转变、顶层设计,提高线上化经营能力,推动科技转型,提升数字治理能力,引进和培养了一批与数字化经营相匹配的人才,传统组织架构向敏捷化组织转型。 同年,中原银行信用卡中心成立,明确“六化”经营模式,即获客线上化场景化、营销渠道化、审批自动化、风控智能化、运营轻量化。实现全线上申卡,依托大数据和决策系统建立智能风控体系,卡产品自动审批率达到80%;创新场景获客模式,搭建“线上+线下”客户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近年来,“移动优先”成为中原银行重要发展战略之一。目前已建成依托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小程序、企业微信、客服系统等载体的全线上服务渠道,并拓展了吃货地图、聚商、智慧社区、智慧校园、乡村在线等场景金融线上服务渠道。其中,信用卡业务更是全行移动化和线上化程度最高的业务单元,目前已完成了产品、业务和客户服务线上化闭环的建设。 零售业务转型 推出多样卡产品 近年来,银行零售业务的价值不断凸显,中原银行把握行业风向,零售业务基本实现从传统“人+网点+关系”的营销模式向“场景+线上+生命周期”的服务模式转型。借助金融科技,中原银行在客户体验、业务流程、产品设计、服务方式等方面逐步落实和贯彻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在产品方面,中原银行信用卡依据客户类别、区域、场景等发行了种类丰富的卡产品。依托区域特色先后发行了城市印象系列卡片,依托场景先后发行了ETC联名卡、民油通联名卡、京东联名卡、携程联名卡、爱奇艺联名卡、银基联名卡等卡片。其中,城市印象卡品牌受到市场的广泛好评,成为中原银行首款发卡量突破百万的卡产品。 2018年及2019年,中原银行信用卡连续两年发卡量超过百万张,截至2020年11月底,发卡量达240万张,应收帐款余额超过125亿元,成绩瞩目。 创新营销形式 连接人与场景 在“数字化”和“以客户为中心”两大关键理念的驱动下,中原银行信用卡中心不断创新营销形式,为客户提供更丰富的消费场景,与客户形成更深刻的连接。 今年年初以来,新冠疫情等多种不确定因素,对社会经济造成了一定冲击。面对此形势,中原银行信用卡中心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启动应急活动方案,积极协调和统筹资源,联合各方,开展线上购物配送到家服务,为客户带去更优惠和优质的全线上购物体验。 同时,顺应促进消费、恢复经济的大趋势,中原银行信用卡中心通过“爱生活”、“爱旅游”两大营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年轻化的线上线下营销活动。例如,在中秋国庆长假期间,推出“六六大集—6元观影”、“全省商超满减”等生活类活动,以及“旅游年票免费领”、“12306铁路购票满减”等旅游出行类活动。活动期间新增信用卡线上绑卡客户20万,线上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均提升。 此外,中原银行信用卡中心还积极尝试各类创新营销形式:线上,试水电商直播,开展“中原好物节”直播购活动,获取更多流量机会;线下,在年轻客群为主的商圈开展“原气好生活幸运大市集”大型户外活动,巩固营销阵地。 未来,中原银行信用卡将持续深耕客群,巩固线上线下营销渠道,围绕餐饮、出行、购物、观影等消费场景,以数字化精准营销为获客支撑,不断开展具有品牌特性的特色活动,秉承“原你,好生活”的愿景,“刷”出美好未来。
银行数字化转型加上疫情影响,银行网点加速收缩。 根据银保监会数据统计,截至12月14日,今年以来,全国已有超过2800家银行网点终止营业。若算上去年,两年来全国已有6000多家银行网点终止营业。其中,国有大行退出的网点较多,农商行网点退出的较少。 “早些年,银行处于跑马圈地的时代,很多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并没有完全考虑需求,设立的一些网点超过实际需求。随着数字金融的发展,尤其是今年疫情以来,很多企业和个人在网上可以直接用手机办理金融业务,对网点柜台的依赖度大大降低。一些银行网点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一位银行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 一位国有大行西南地区二级分行行长称,一台多功能超级柜台就要十多万元,加上房租、电费、人工等费用,每年的开销不在少数。如果网点附近人流量较少,或者金融机构竞争较强而当地无特色产业,网点每年的收益是覆盖不了成本的。 持续收缩但不会完全消失 近年来银行网点数减少的原因之一是,银行数字化转型趋势日益明显,银行业提高了以技术、数据、场景为依托的线上服务能力,推动“线上+线下”“人工+智能”的融合一体服务模式。客户不需要到网点,大部分金融服务就能得到满足。 今年3月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去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网上银行交易笔数达1637.84亿笔,同比增长7.42%,交易金额达1657.75万亿元;手机银行交易笔数达1214.51亿笔,交易金额达335.63万亿元,同比增长38.88%;电商平台交易笔数达0.83亿笔,交易金额达1.64万亿元;全行业离柜率为89.77%。 同时,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对记者称,此前,银行网点的布局并不科学,不少银行为了抢夺市场,利用其“大本营”注册所在地的资源,设立了大量网点,出现了资源浪费。目前正准备大幅合并或撤销一些网点。 “有些网点每天来不了多少顾客,以前都是多个窗口办公,现在一般开两三个,上午就完成大部分业务,下午的人很少。另外,柜台员工工资较低,对年轻人又没太大吸引力。早些年,我们在招聘的时候,还会挑应聘者的学校,现在能招到愿意到基层工作的年轻人就不错了。”一位国有大行办公室人员称。 但并不是所有申请网点终止营业的银行都能获得批复。例如,11月21日,新疆自治区克拉玛依银保监分局在《关于工商银行克拉玛依阳光支行终止营业的批复》中称,不予核准该支行终止营业。原因为,因毗邻农贸市场,小区人口密集,老年及高龄人员较多,支行终止营业将无法满足周边居民及商户的金融服务需求。 另外,记者也注意到,一些银行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也开始下沉经营,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县域或者乡镇开设网点。“这是监管的要求,也是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市场竞争比较激烈,我们必须触及此前不敢做的业务,扩大服务对象。”一位国有大行人士称。 “可以预计,银行网点收缩的态势还将持续,但不会完全消失,因为网点的部分功能无法替代。金融科技很容易替代网点的交易功能,但是网点的销售功能很难全部被取代,特别是个性化金融服务,比如一些非标准化的、根据客户量身打造的金融产品需要专业人员面对面交流。另外,部分群体对网点的需求客观存在。老年客户习惯接受实体网点服务,对于电子银行和金融科技的信任度比较低。高净值客户对银行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多样化、定制化,面对面服务效率更高。”北京大学金融学博士后骆振心称。 银行如何迎接数字化? 今年疫情促成了“非接触”数字服务的试水与应用,对银行是机遇也是挑战。银行应该如何迎接? 中金公司分析师张帅帅称,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机构竞争不在于单一产品或业务,而是场景、生态的竞争,本质是数据资产作为生产要素的竞争。未来金融机构市场份额有望集中,尤其是表外业务(资本消耗较低),这类机构能够快速适应客户结构/需求变化,能够有效触达和服务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金融需求最旺盛的客群。头部银行机构应以开放银行视角输出金融产品服务,从而切入供应链与核心企业或政府机构共建非金融类场景,以股权注入或战略合作模式获取股票交易、财经资讯等高频金融类场景,从而提升场景、数据获取能力。另外,重构商业模式的基础在于生产关系,组织架构、薪酬激励等变革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在数字化前台上,需要根据生物识别确定客户信息后,根据积累的客户大数据信息建立每个客户的画像,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将千人千面的个性化金融服务和营销内容呈现在客户的手机客户端以及客户迈入智能网点后的营销广告屏上,并使用智能客服迅速响应客户需求,解决客户问题。在数字化中台上,需要从组织结构和业务结构两方面入手,形成敏捷化组织和模块化业务开发流程。数字化后台上,注重分布式架构和数据湖建设等。”中信建投分析师杨荣表示。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对记者表示,银行应该加大对数字化系统的投入,尤其是离线化的应用。目前,不少业务不需要到银行办理,下一步银行要扩大线上服务范围,推进全流程智能化。接入数字证书,利用新技术,研发电子签名等系统,兼顾顾客使用便利化和保障金融交易信息安全等。
12月9日,由证券时报券商中国主办的“2020中国金融科技先锋榜”榜单隆重揭晓,华夏财富旗下智能投顾品牌华夏查理智投实现连续三年荣登中国金融科技先锋榜,并连续两年荣登中国智能投顾(理财)先锋榜。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主办的“2020中国金融科技先锋榜”自10月20日启动后便引发业界极大关注,经过公司报名、微信投票、专家评选、数据梳理等层层严选后,最终榜单终于揭晓。华夏查理智投凭借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先进的财富管理理念、强大的投研实力等优势,受到了专业的肯定,继2019年后再次荣登榜单中的“中国智能投顾(理财)先锋榜”。 专业造就基金投顾领军者 华夏财富是首批获得证监会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资格的机构,也是市场上首个基于养老、教育、资产增值三大生活目标的场景化投顾平台,提供包括理财需求判定、基金组合推荐、自动调仓、资产分析以及售后服务等一站式专业投顾服务,通过金融科技打造智能化财富管理服务的实践持续获得市场认可。 华夏财富是华夏基金全资子公司,依托于华夏基金强大的投研实力和自身积累的丰富投顾经验,华夏财富可以为客户提供基金投顾定制化服务。华夏基金拥有逾22年投资管理经验,实力雄厚。投研人员超200人,投研团队实力强大,投资经理和基金经理平均从业年限超过11年。通过充分发挥资深投资专家的丰富经验,最大限度调动公司的研究资源以求资产配置层面为投资组合提供清晰明确的配置建议。此外,华夏财富具有丰富的线下服务经验。目前华夏财富服务个人客户超过10万人,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南京、杭州、广州7座城市设有财富管理中心,拥有超百位专业的投资顾问团队。 智能投顾助力投资者达成财富目标 华夏财富借助大数据手段,结合华夏基金在金融领域服务22年的投顾经验,利用算法和模型为投资者制定理财方案,提供个性化的智能投顾服务,满足每个投资者在不同人生阶段、不同风险收益偏好下的需求。首先,基于对投资者的深度调研,初步了解客户的风险偏好程度;其次,利用数据和算法确认客户画像,并转化为投资语言,形成投资目标;最后,更新算法,不断完善客户画像,及时调整客户投资目标。通过这样的流程使得华夏查理智投能够直观、深刻地了解客户的风险偏好情况,进而提供合适的风险水平的基金组合,帮助客户实现财富保值增值,达成生活目标。 华夏查理智投帮助投资人实现一键买入、自动调仓的功能,结合客户风险偏好匹配定制投资组合,由专业团队层层严选优质基,并根据资产配置模型、投资策略、市场变化等不定期动态调仓,使得客户投资的基金组合并不是固定的组合,而是能够随市场风格而动,保持风格的一致性。 华夏财富基金投顾业务周年报告数据显示,客均盈利达3350元,其中单客最高获利达171.36万元,客户留存率和复投金额占比均超80%,展现了客户对华夏财富基金投顾产品和服务的高度认可。(数据来源:华夏财富,天天基金;数据截至2020.10.23;客均盈利=总盈利/交易客户数,盈利=期末持仓+累积赎回-累积申购;客户留存率(不含货币组合)按截至统计期末客户持仓金额/所有客户申购金额计算;复投金额占比=复投交易金额/复投客户总投资金额) 为投资者实现资产筛选、资产配置和资产升值是华夏财富始终如一的使命与目标,在未来,华夏财富将通过先进的财富管理理念,母子公司一体化的投研平台,致力用金融科技为投资者提供更优、更智能化的财富管理服务。 温馨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2020年12月1日,科达利非公开发行的A股股票正式在深交所上市交易。据公告显示,此次定增,科达利以60.47元/股的价格,共计发行约2292万股,募集资金总额达13.86亿元,共有包括银华基金、南方基金、易方达基金等14家知名机构参与其中。 作为国内精密结构件的龙头企业,科达利在锂电池精密结构件产业中深耕多年,与下游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公司方面表示,本次定增募投将帮助公司增产以满足不断提升的市场增量,并持续提升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动力锂电池进入高增轨道,公司核心产品锂电池结构件需求快速增长 近年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全球动力锂电池销量呈现出高增态势。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为116.7GWh,机构预计在2025年该数值将达到707.7GWh,期间年均复合增速将超过35%。而伴随着下游行业的高速增长,动力锂电池结构件作为直接影响到电池密封性及能量密度的重要组件,也将随之进入高增轨道。根据机构测算显示,2020年至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结构件市场空间将由45亿元上升至177亿元,年均复合增速将达到31.51%。 作为国内最大的锂电池精密结构件制造商,科达利凭借拥有的高精密度和一致性的生产工艺、先进的冲压加工、拉伸加工等制造技术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品的安全防爆、防渗漏等核心技术,在领域内形成较大的生产和销售规模,并吸引了包括CATL、LG、松下、三星、比亚迪、中航锂电等下游众多高端优质客户。通过与下游高端客户深度合作,科达利逐渐树立了较高的国际知名度和较强的品牌影响力。据机构研究测算,目前科达利的市场占有率预计已超过50%,是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领域的绝对龙头。 受益于技术的领先优势和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公司近年业绩实现了高速增长。研究显示,2015年至2019年科达利营业收入和盈利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18.45%和11.38%。其中,公司的核心产品锂电池结构件增速明显,2015年至2019年该产品营收的年均复合增速达30.69%,占总营收的比重由62.56%上升至92.73%。 “技术领先”+“大客户”战略持续发力 定增扩产助力企业进一步打开海外市场 长期以来,科达利始终以“技术领先战略”和“大客户的集中化战略”为主要发展方向。在“技术领先”上,科达利长期针对锂电池结构件的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保持着大量的研发投入。《红周刊》通过数据整理发现,2017年至2019年,科达利研发支出分别为0.64亿元、1.07亿元和1.30亿元,研发支出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4.4%、5.4%和5.8%,研发投入金额和费用占比均呈逐年递增趋势。此外,在研发形式上,公司建立了与下游高端领先客户全程对接的交互式研发模式。在该模式下,企业以下游客户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为导向,通过融入下游高端领先客户的研发过程和研发体系,和与领先客户共同开展合作研发,一方面形成了与高端大客户共生关系,另一方面也实现了与行业尖端技术的共振。 而在“大客户集中化”上,科达利通过为大客户就近配套生产基地的战略,有效的提高服务质量和响应速度。目前,动力锂电池的市场份额主要集中于头部企业,研究显示,2019年科达利的主要客户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家公司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合计已接近80%。根据现有的行业特性,公司一方面通过提升现有大型客户对本公司的采购规模,实现优质资源循环聚集;另一方面通过自身优势推动国内外行业领先客户数量持续增加。 近期,科达利凭借自身的战略优势又获取了大量订单。据天风证券研究显示,目前,公司已拥有包括为Northvolt独供40Gwh订单在内的大量欧洲项目订单。且研究显示,目前科达利已经进入包括松下、三星、LG等海外动力电池龙头企业的供应链体系。可以看到,在国内市场稳步增量的同时,公司的海外市场规模正在逐渐打开。 而本次定增募资,公司将主要应用于惠州动力锂电池精密结构件新建项目和流动资金的补充。研究显示,公司目前产能规划达42亿元,而定增扩产新建的24亿产能,预计将在今后1~2年的海外项目中实现释放。且据公告显示,通过实施本次募投项目,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客户拓展等方面投入,从而把握市场契机,以实现跨越式发展,来满足全球市场日益高速增长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