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触及终止上市条件的*ST银鸽通过一场透露诸多“信号”的股东大会,向投资者传递了绝地求生之意。 6月29日下午,*ST银鸽的股东大会终于在延期后正式召开。公司董事长助理、前董秘邢之恒透露,公司已于6月10日向上交所递交了申诉申请,要求豁免退市。这个申请能否获得监管层认可,将在本周尘埃落定。 6月9日,*ST银鸽以0.92元收盘,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触发面值退市红线。 6月3日,*ST银鸽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日收到漯河发投的函告,漯河发投将择机增持公司股票,目前已增持金额尚不明确,且未告知具体增持计划。 次日,*ST银鸽在回复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公司股东增持相关媒体报道事项工作函的公告称,经向漯河发投核实,漯河发投已于2020年6月2日、6月3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分别增持银鸽投资股票3.1万股、20万股,涉及资金约20万元。 20万元对于“救市”或许只是杯水车薪。 此前,上证报曾在6月10日刊发的《触发面值退市 *ST银鸽已难起“飞”》一文中提到,从2019年4月起,*ST银鸽的前合伙人深圳前海惠誉天成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下称“惠誉租赁”)也不断地向公众举报*ST银鸽及其大股东的违规内幕,直指公司存在巨额违规担保、贸易空转等违法违规行为。 自被惠誉租赁公开举报后,*ST银鸽的股价一路下跌。 公司董事长顾琦表示,疫情冲击及面值退市制度影响了公司的救市进程,“为此,我们也在6 月10日向上交所递交了申诉申请,要求豁免退市。”顾琦说。 *ST银鸽为此给出了三个理由,其中一个理由是:公司股价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在判断股价是否持续低于面值时应当排除明显的外在影响。 根据此前公告,公司自6月10日开市起停牌,上交所将在此后的15个交易日内召开上市委员会进行审议,并根据上市委员会的审核意见,作出相应的终止上市决定。 在当天的股东大会现场,上证报注意到,有大手笔抄底的投资者,也有高价买入誓与公司“共生死”的追随者。其中,跨越1200多公里参加股东大会的老孙,持有*ST银鸽约160万股。 “2016年高价进入,如今我已赔进了半辈子的身家。”老孙坦言,他现在就想知道,下一步公司怎么办。老孙的发问也喊出了公司目前5万多股民的心声。 对于公司经营现状,邢之恒介绍,目前公司一共有4个生产基地,除了主要进行包装纸生产的基地两条生产线暂未复产,其余3个基地均已在正常运营。 “目前,公司厨房用纸以及即溶性厕纸已研发成功,下一步公司发展将分三步走。”邢之恒介绍,第一步,公司二类医用资质已经申请下来,将加码医用产品线,口罩、酒精湿巾、成人护理垫等可进一步实现批量化生产。第二步,公司计划将产能3.4万吨的卫材生产三基地搬迁到公司位于漯河市东城产业聚集区的第六基地,一方面节省开支,另一方面,占地多少亩的三基地或与相关单位进行商业地产项目开发。第三步,寻求外部的合作,通过并购的方式,实现主业的再度发展。 “公司接下来也会有重整动作,争取轻装上阵。”邢之恒说。
*ST梦舟(600255.SH)股价曾触低至0.84元/股,为了挽救上市公司,其股东提出了按照1.2元/股的价格向全市场发出部分要约,希望将股价维持在1元/股之上,能否消除危机? A股的注册制改革启动以来,壳公司的估值持续下滑,出现了大量市值在10亿左右的壳公司,而10亿市值的壳公司行情上一次出现还是08年的事。08年之后,壳公司行情一路走高,最高峰17年左右有壳公司卖出了百亿的天价。 不过这一次,情况不同了,注册制改革大大扩容了IPO的上市通道,上市资格不再稀缺,动辄几十亿的壳公司行情可能再也回不来了。一旦壳公司的市值被设定天花板,那些前几年玩高送转游戏导致股本较大的壳公司按照市价估值将导致股价低于1元/股的面值,从而触发面值退市条款。 相比较于因净利润、净资产等财务指标触发退市风险警示的情况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使相应财务指标满足条件从而达到保壳的目的,面值退市的压力在于要与整个市场做对手盘,且需要投入大量真金白银,显然难度要大得多。今年以来,已有天广中茂、神雾环保、*ST美都、ST锐电等多家上市公司因股价连续二十个交易日触发面值退市而被交易所强制终止上市。 *ST梦舟(600255.SH)股价曾触低至0.84元/股,为了挽救上市公司,其股东提出了按照1.2元/股的价格向全市场发出部分要约,希望将股价维持在1元/股之上,本文我们来看看要约收购是否是应对面值退市危机的有效措施。 面值退市的相关规定 目前,沪深两市交易所上市规则中都规定了若上市公司连续二十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价格低于面值,将触发强制终止上市,而且是没有暂停上市的过程,直接终止上市。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在强制终止上市相关章节即14.3.1条规定:“(五)在本所仅发行A股股票的上市公司,通过本所交易系统连续120个交易日(不包含公司股票停牌日)实现的累计股票成交量低于500万股,或者连续20个交易日(不包含公司股票停牌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在强制终止上市相关章节即14.4.1条规定:“(十八)在本所仅发行A股股票的上市公司,通过本所交易系统连续二十个交易日(不含公司股票全天停牌的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 面临面值退市危机的上市公司 截止目前,有21家在交易中的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低于1.2元/股,距离触发面值退市并不远。这21家上市公司除了包钢股份(600010.SH)外均属于壳公司,大都在19年发生巨额亏损、今年一季度继续亏损且短期内基本面难以改善。 除了包钢股份以外的这20家上市公司,由于壳公司市值天花板的存在,市值越大,下跌空间也越大。 要约收购虚幻的股价提振能力 *ST梦舟(600255.SH)原主业为铜加工,2015年收购西安梦舟后增加了影视剧制作业务。2017年,西安梦舟再次收购了影视剧制作公司梦幻工厂,当时梦幻工厂的股东对赌2017-2019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亿、1.3亿及1.69亿。近几年由于影视行业不景气,不仅西安梦舟影视业务举步维艰,梦幻工厂也未完成2018和2019年的业绩对赌。*ST梦舟在2018年和2019年相继对西安梦舟和梦幻工厂计提了大额商誉减值,导致2018年和2019年分别亏损12.63亿和11.32亿,市值也从高峰期超过100亿下跌到目前不到20亿。 但即使是目前不到20亿的市值,单纯以壳公司的估值而言也是大大高估了,加之这些年的增发和送转导致总股本从上市初期的6亿股左右膨胀到目前的18亿股左右,*ST梦舟的股价要维持在1元/股的面值之上并不容易,在今年4月24日股价一度下跌到近期低点0.84元/股。 在这种情况下,*ST梦舟所在地安徽芜湖联合地方AMC出手救助。先是以楚恒投资的名义在4月底在二级市场增持,帮助上市公司股价回到1元/股之上,但好景不长,5月以来股价再次跌破1元/股的面值。在这种情况下,楚恒投资索性于5月28日提出以1.2元/股向*ST梦舟全体股东发出部分要约,收购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2.7%,要约预计最高需要资金总额2.7亿。 一般来说,如果要约价格高于发出时上市公司的市价,要约发出后上市公司股价很快会一步到位涨到要约价格左右,不然就会有套利空间。因此,楚恒投资这次提出的部分要约应该也是基于纾困性质,寄希望于通过要约,提振*ST梦舟的股价。 但从历史经验来看,市场的力量是强大的,要约虽然有一定的股价提振作用,但往往要约完成后,股价又会迅速回落到“该有”的水平。 我们统计了17年以来市场上发生的共计30单部分要约收购。扣除所在板块涨跌幅因素后,只有6家上市公司在要约结束后30天的股价高于要约价格。30天后股价相比要约价格的平均跌幅(剔除涨跌幅超过100%的极值,下同)达到13.31%,中位数跌幅14.56%;而要约开始时,要约价格相比前一天股价收盘价平均溢价率为13.48%,中位数溢价率为15.21%。这意味着要约结束30天后,股价基本回到了要约前的水平。 因此,楚恒投资的要约方案可能最终并不能实现维持*ST梦舟股价在面值以上的作用。就实际的结果而言,楚恒投资很可能只是以高于市价的成本成为*ST梦舟的股东,随后与其他股东共同继续去承受面值退市的压力。 要约方案提出后,除5月29日公告当天*ST梦舟股价涨幅达到4.63%外,6月1日和6月2日,股价跌幅分别达到4.42%和1.85%。截止6月2日收盘,*ST梦舟股价又回到1.06元/股,看来市场也并不看好要约收购的作用。
由此可见,上交所基本上承认了A股“面值退市”名称表述的错误与矛盾,但遗憾的是,它尚未全面改正“面值退市”名称的错误表述,也未明确将A股“面值退市”统一改称为“一元退市”,我相信,这只是暂时的遗憾,沪深交易所最终仍会采纳我的建议将“面值退市”统一改称为“一元退市”。 2012年4月20日晚,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12年修订),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A股退市制度的第一次重大改革,它首次设计了多通道、市场化退市标准,并首次增设了“面值退市标准”。后来这一退市制度改革很快在整个A股市场得以全面推行,尤其在近两年“面值退市”规则开始发挥出巨大的制度实效,并极大地提高了退市制度的效率和威慑力。不过,“面值退市”的名称表述却存在明显缺陷,亟待解决,以便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在沪深交易所现行退市制度中,关于“面值退市”的原文表述是:“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的,其股票应终止上市”。这一表述与国际惯例不符,并与A股市场发展存在现实冲突。 (一)“面值退市”应改称为“一元退市” 事实上,早在2011年12月5日,在应邀去深交所参加创业板退市制度(征求意见稿)咨询会议时,在会议上我对“面值退市”的表述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根据国际惯例,“面值退市”应改称“一元退市”,在美国,“一美元退市”也称“股价退市”,没有“面值退市”的说法;第二,与一元退市标准相匹配,A股应引入“拆股”与“缩股”机制。只可惜,我的建议并未被采纳,进而导致“面值退市”规则目前正在面临着表述上的尴尬与矛盾。 但在深交所后来发布的新退市制度中,仍采用了“面值退市”的表述,于是,在2012年8月6日,我发表了一篇题为《面值退市表述有两处错误》的文章。文章主要观点如下: 根据国外成熟股市的通行做法,“面值退市”应改称“一元退市”,其正确内容表述应该更正为:“连续20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低于1元的,其股票应终止上市”。 沪深交易所“面值退市标准”表述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应分别纠正如下: 第一,“每日股票收盘价”应更改为“平均收盘价”。因为某个交易日收盘价是可以人为操纵的,但多个交易日的平均收盘价是不容易操纵的。 第二,“股票面值”应更正为货币基本单位“一元”。因为在国外采用“股价退市标准”时,都是采用本币基本单位(比方,美国为1美元,中国为1元人民币等),作为可持续挂牌的最低股价限制,它与“股票面值”无关。也就是说,当一只股票的股价低于本币单位时,表明该股已经丧失“持续挂牌最低标准”。 虽然A股曾一度将股票面值统一为1元,但后来这一“潜规则”被紫金矿业率先打破。2008年4月25日,紫金矿业(601899)正式在上交所挂牌交易,其股票面值为0.10元,它是A股市场至今为止唯一股票面值不是一元的股票。 如果按照现行“面值退市”规则,那么,紫金矿业将来无论如何垃圾,要想达到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0.10元,这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这就是“面值退市”的现实悖论。这就是反证法,一个例外就可以否定“面值退市”表述名称的正确性。 更尴尬的是,随着中概股回归,A股“面值退市”将遭遇更大现实矛盾。比方,腾讯控股的股票面值为0.00002港元,阿里巴巴的股票面值为0.00000313美元,小米集团的股票面值为0.0000025美元,美团点评的股票面值为0.00001美元,网易的股票面值为0.0001美元,京东的股票面值为0.00002美元,百度的股票面值为0.00005美元。 试问:如果将来这些中概股回归,那么,A股“面值退市”规则还有效吗?岂不是再次面临更大的制度尴尬? 正因如此,2020年6月5日晚,上交所发布《关于红筹企业申报科创板发行上市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作了“补救性”规定:红筹企业发行股票的,适用《上市规则》第12.3.1条第一款第二项(也就是所谓的“面值退市”)时,调整为“连续20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人民币”。 由此可见,上交所基本上承认了A股“面值退市”名称表述的错误与矛盾,但遗憾的是,它尚未全面改正“面值退市”名称的错误表述,也未明确将A股“面值退市”统一改称为“一元退市”,我相信,这只是暂时的遗憾,沪深交易所最终仍会采纳我的建议将“面值退市”统一改称为“一元退市”。 (二)A股应配套引入拆股与缩股机制 实际上,在我国香港股市或美国股市,股票面值是不统一的,而且我们经常看到其上市公司拆股或缩股的现象,比方,每1股分拆为10股,或是反过来进行缩股,比方,每10股缩为1股。事实上,缩股或拆股只是影响“每股”财务指标及股价形象,但它并不改变公司股票总市值,也不改变其作为投资判断标准的市盈率和市净率。 在美国股市,缩股机制的应用主要有两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股价太低,与公司地位身份不符。尤其是在推行股价退市标准的股票市场,低价股就是垃圾股的代名词。因此,一些上市公司为了改变低价股的“不光彩”形象,可以采用缩股的方式提高股价。 比方,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知名品牌花旗银行(Citigroup)的股价从此前50美元以上跌至2009年3月的最低0.97美元,后来经过政府注资,股价回归并稳定在4美元左右,为了改变“世界大银行”的低价股形象,2011年5月,花旗银行决定缩股:每10股缩为1股,通过缩股处理,花旗银行的股价一夜之间从4元变成了40元,其总股本当然也会缩小10倍,每股财务指标也进行相应调整,缩股后其股价很快又站上了50美元,截止2020年6月10日收盘,花旗银行股价为55.86美元。 第二种情形:垃圾股为了规避一美元退市标准,也可以采用缩股方式。以美国股市为例,上市公司为了规避一美元退市规则风险,当股价接近1美元时,缩股可以暂时性地规避1美元退市标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它同时也能逃避其他退市标准的风险,因为美国的退市标准是一个多元化、市场化的体系。也就是说,即便它暂时规避了一美元退市标准,但它可能跑不掉其他退市标准的约束。 2012年7月18日,我还发表了题为《一元退市标准需要缩股机制》的文章,建议作为一元退市标准的配套制度,A股应同时引入拆股与缩股机制。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允许缩股,垃圾股岂不是很容易就规避了“一元退市”规则的约束?其实不然。因为缩股并不能改变其连续亏损的现状,也不会改变净资产为负数的事实,更不会影响市值退市标准、交易量退市标准、营收退市标准的有效实施。 当然,拆股与缩股不仅只是与一元退市标准配套,而且也是股价与市值管理的工具。比方,有些高价股“高处不胜寒”,公司可以通过拆股方式降低股价,吸引投资者更广泛地参与投资。 比方,微软(MSFT)在NASDAQ挂牌期间,曾9次拆股以摊薄股价。19879月21日每股拆分为2股;1990年4月16日再次每股拆分为2股;1991年6月27日每2股拆分为3股;1992年6月15日再次每2股拆分为3股;1994年5月23日每股拆分为2股;1996年12月9日每股拆分为2股;1998年2月23日每股拆分为2股;1999年3月29日每股拆分为2股;微软最后一次拆股是2003年2月18日,每股拆分为2股。从此以后,微软开始有规律的现金分红。尽管如此,微软最新股价仍逼近200美元。 实际上,A股贵州茅台也可以按1:10分拆股份,这样,就可以将贵州茅台1400元的超高股价摊薄为140元的中高股价,更能接地气,平易见人,而不是大机构、大庄家的专利和独宠。 因此,最后建议,A股应尽早取消统一的股票面值规定,像港股和美股一样,应允许A股上市公司有不同的股票面值,这是大势所趋。
“过去1元股被投资者关注,是对其重组和卖壳有炒作预期,而面值退市让这种炒作迅速降温。可以预见,随着A股退市制度的完善,面值退市的比例将来还会不断提高。”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根据有关规定,当上市公司的股价连续出现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每股面值时,其股票将终止上市。因为股票的面值一般为1元,所以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就会造成上市公司退市,这种面值制度也被称为1元退市。 董登新说:“与一般退市相比,面值退市没有风险警示期,也没有暂停上市阶段,所以面值退市的速度要比一般退市更快,不过目前政策也是允许上市公司在股价连续10个交易日跌破面值之后,主动申请停牌来实施自救,但能够挽回的可能很低,所以当上市公司股价低于2元后,投资者就要敬而远之了。” 董登新认为,面值退市对上市公司重组和壳资源交易带来很大影响,过去炒作垃圾股的行为,将会因为面值退市的实施,而逐渐失去生存空间,这也是从制度上鼓励投资者理性投资,主动远离垃圾股。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19年A股上市公司退市家数达到18家,成为近年来退市家数最多的一年,这18家退市公司中有6家为面值退市。今年以来,已有9家公司发布终止上市公告,其中5家是面值退市。截至5月29日收盘,沪深两市共有121家上市公司股价低于2元,其中73家已被实施ST处理。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胡继晔告诉《证券日报》记者,面值退市的上市公司,很多都存在经营困境或者重大违规行为,因此才被投资者用脚投票把他们赶出市场,虽然在符合相关的规定后,面值退市的公司也可重新上市,但很难像借壳重组上市那样,再度获得投资者的认可。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建议,投资者不要去赌面值退市公司的“复活”,因为A股未来更多的机会在结构性的行情,好公司会不断创新高,而差公司则会被不断边缘化甚至退市,炒概念、炒题材的方式已难以为继。 杨德龙说:“近阶段面值退市的情况明显增多,投资者要探究公司股价低的原因何在,尤其不要过分期望那些业绩较差的公司能够通过转型或重组扭转局面,因为业绩优良、管理规范的好公司股价会越走越高,而经营不善的公司会遭到投资者的抛弃,在资本市场的优胜劣汰中出局。” 上海汉联律师事务所律师宋一欣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提醒投资者,面值退市不同于强制退市,除非上市公司存在违法犯罪行为,否则投资者难以向上市公司进行索赔,特别是因为经营问题导致面值退市的公司,投资者只能风险自担。
今年以来,面值退市节奏明显加快,引起了市场各方的广泛关注。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提高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要求,也加强了违法违规处罚力度。一些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被曝光并受到处罚,进而被市场抛弃,面临面值退市。随着注册制的推行,公司上市更加灵活,上市公司“壳”价值减弱,一些低盈利公司投资价值降低,股价持续下跌。 “注册制的推行将使上市公司壳价值优势逐渐弱化,很多壳公司逐渐贬值。”格上财富高级宏观分析师张婷对《证券日报》记者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张婷还表示,个股分化非常明显,市场更加青睐有业绩支撑以及成长性较好的消费、科技以及医药医疗板块,龙头公司受到热捧,而很多面值股质地存在各种问题,投资风险增加,逐步被市场淘汰。 潘向东从行业和公司经营的角度分析认为,一些上市公司虽然财务指标尚可,但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比如调整财务净利润、虚增收入,这些信息被监管部门披露出来之后,往往会被市场抛弃,股价大跌,面临面值退市风险。 张婷分析认为,面值退市的公司一般呈现几方面特征:首先是公司没有很好地进行发展规划,导致跟不上市场发展节奏,落伍了;其次是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没有做好现金流管理,从而遭遇财务困境;再有就是,公司治理或者人员管理混乱,导致效益下行。 “未来A股市场的面值退市会逐渐常态化。”张婷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壳价值逐渐消失。好的公司会越来越受到青睐,而差的公司在失去壳价值之后,只能面临退市的风险。 潘向东表示,新证券法明确提出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上市公司退市制度,从而优化上市公司质量,同时,新证券法加大对上市公司的违法违规的处罚力度,可以实现资本市场优胜劣汰和良性循环,未来A股上市公司面值退市将会常态化,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可以遏制炒壳之风,倡导价值投资,实现淘汰劣质公司、吸收优质公司,为资本市场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根据交易所规定,上市公司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1元,即触发股票终止上市情形。东方财富Choice终端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29日收盘,除38只停牌个股以外,共有10只个股的收盘价报收在1元以下,面临A股市场中的“一元退市”风险,同时,股价在1元至2元之间的个股约有近百只。 私募排排网未来星基金经理胡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值退市很有可能成为未来上市公司退市的一种常态。 据胡泊介绍,股价在2元以下的个股,都有可能导致投资者产生对上市公司退市的担忧,降低对该股票的投资热情,从而导致公司股票流动性变差,造成股价进一步下跌,诱发甚至锁定“面值退市”的局面。 从2019年A股市场上市公司退市情况来看,雏鹰退、华信退、印纪退、退市大控、神城A退、退市华业等6只个股属于面值退市,而2020年以来截至5月29日,已经面值退市5家上市公司。 对此,胡泊认为,随着上市公司“壳股”的价值降低,“炒壳炒差”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那些业绩不好,大股东实力又偏弱的上市公司价值被进一步削弱,最后被市场慢慢边缘化,最终惨遭淘汰退市。 淳石资本执行董事杨如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A股上市公司面值退市股越来越多,主要原因在于随着投资者教育和保护力度的不断增强,投资者的投资逻辑日渐成熟,不再盲目跟风炒作。 “同时,随着注册制的进一步推开,企业上市更加便捷,大量好公司可以上市,不需要通过借壳的手段登陆A股市场,壳资源不值钱了,股东也就失去了保壳的动力。”杨如意说。 在谈及如何避免买到有面值退市风险个股的问题时,胡泊分析认为,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投资价值观,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坚守基本面选股原则,寻找业绩确定的行业和个股,或者在成长空间大、符合国家经济发展方向的行业当中,选择有核心竞争力和“护城河”的龙头企业进行投资,可以大大降低遭遇面值退市个股的可能性。
□本报记者 孙翔峰 今年以来,多家上市公司因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不足1元/股而触发面值退市标准,投资者纷纷离开低价股,相关上市公司则频频发起自救。市场人士认为,随着注册制逐步推进,A股市场化退市机制逐渐成型。 投资者“退避三舍” “股价再跌几天就有退市风险了。”投资者李东(化名)最近感到很郁闷,2019年3月以来他持有的*ST梦舟股价持续下跌,期间下跌60%,近日在1元/股附近徘徊。 李东的担忧并不是毫无来由,“面值退市”渐渐成为A股的常态。今年以来,已有ST锐电、中广天茂、*ST美都、神雾环保(维权)、盛运环保(维权)、ST天宝(维权)6家A股公司触发面值退市标准。 A股以往经常出现“炒新炒烂”的情况。“我这样的老股民喜欢买一些低价‘破烂股’。”李东坦言,频频不断的资本运作预期,成为吸引“李东们”大胆买入的原因。 随着注册制逐步推进,高悬在低价股头顶的退市风险之剑让不少投资者退避三舍,其中的一个现象就是相关个股股价持续走低。Wind统计数据显示,包括退市保千等个股在内,截至5月26日收盘,65只个股股价低于1.5元/股,63只个股今年以来发生了交易。其中,仅*ST中南股价上涨3.65%,其他62只个股全面下跌,28只个股跌幅超过50%。 同时,此类个股成交量低迷。以李东持有的*ST梦舟为例,5月26日成交额为2148万元。 “面值退市案例增多,使得投资者将注意力更多放到具备内在价值的个股上,引导价值投资和理性投资理念。未来绩优龙头将获得更多资金关注,缺乏投资价值的公司边缘化情况会越来越明显。”上海海能证券投资顾问分析师庄博表示。 相关公司设法自救 退市风险近在眼前,投资者紧张不已,上市公司也在想方设法自救。 “如果股价跌破1元/股,管理层有什么对策?”有投资者近日在互动易平台向*ST华映提问。股价同样在1元/股附近徘徊的刚泰能源、*ST飞马(维权)等都在面对投资者类似的提问。 部分公司公布了自救计划。*ST华映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明确了发展目标,将进一步抓好生产经营,努力提升产品产量和销量,改善经营业绩。同时,着力盘活存量资产,增加企业收入,全力避免公司退市。 5月20日晚,ST银河(维权)与北京中房签署《土地合作开发项目框架协议》,公司拟与北京中房展开合作,就相关开发地块成立合作开发公司。项目全部开发资金和公司开发地块遗留问题均由北京中房负责解决。公告发布后,ST银河连续涨停,截至5月26日报收1.31元/股。此前,包钢股份的大手笔回购同样引发市场关注。 市场人士坦言,部分公司基本面恶化,自救措施恐难以奏效。比如,退市锐电之前多次酝酿回购、重组等事项,但最终仍难逃退市命运。 市场化机制逐步确立 随着注册制的不断推进,“面值退市”等制度逐步发挥作用。 联储证券董事兼首席经济学家李全表示,“面值退市”制度意义重大,彰显了监管部门改革的决心,让劣质公司尽快出清,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同时,市场日趋成熟,各类投资者“用脚投票”,决定了这些公司在公开交易市场的表现。这将深刻影响上市公司的后续发展。 “‘面值退市’案例增多,意味着市场化退市机制建设前进了重要一步,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和主动退市制度预计也会完善。”庄博表示。 李全坦言,市场化退市机制是一个完整体系,“面值退市”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成熟资本市场除了对财务指标的规定外,还在股票流动性、公众持股量、公众持股市值等交易性指标上作出了相关退市规定。这些市场化指标可以优化上市公司群体。 “国内资本市场的独特性决定既要借鉴发达资本市场的经验,也要遵循自身特点。《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强制退市和主动退市制度。在此大背景下,退市制度市场化会继续加快,推动中国资本市场日趋成熟。”李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