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旅游业日子并不好过。日前,桂林旅游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已审议通过子公司桂林资江丹霞旅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资江丹霞公司”)申请控股子公司桂林丹霞温泉旅游有限公司(下称“丹霞温泉公司”)破产清算的议案。 实际上,由于疫情冲击,桂林旅游在今年上半年已经亏损了1.12亿元。此外,记者统计发现,A股景区类上市公司不仅在上半年普遍亏损,更是旅游行业里经营最受影响的板块;但也有市场观点认为,不久后的“双节黄金周”或有望助其回暖。 持续推动资产整合 据公告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丹霞温泉公司已严重资不抵债,其中仅对资江丹霞公司就已负债2.15亿元;此外,因市场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原因的影响,该公司也长期处于严重亏损状态。为减轻上市公司运营负担,资江丹霞公司决定以债权人身份申请丹霞温泉公司破产。 桂林旅游方面表示,丹霞温泉公司破产清算完成后,将有效避免其持续的大额亏损对上市公司造成拖累,有利于公司优化资产结构,降低经营风险,维护公司股东权益。但鉴于此次破产清算申请还需法院受理并裁定,尚存在不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经初步测算,丹霞温泉公司的破产清算还将给桂林旅游2020年度的归母净利润额带来约-7845万元的影响。而今年上半年,桂林旅游实现营收9551.77万元,同比下滑68.21%;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1.12亿元,扣非净利润则亏损1.33亿元。 据桂林旅游2020年中报,面对疫情带来的较大负面影响,公司在报告期内已采取了重构营销渠道、借助线上“云旅游”模式实现引流、通过直播加大品牌形象宣传、加大产品曝光度和旅游产品预售等措施,并调整了《境SHOW•生动莲花》特色文旅演艺项目的投资额至1.1亿元。然而,这些举措尚没能扭转公司在上半年的亏损局势。 对此,华讯投资资深分析师彭鹏向记者分析称:“除了疫情影响外,公司以往的业绩波动,受到亏损的诸多子公司影响较大,而目前的资产整合有助于公司控制亏损源头,集中力量提升景区资源的利用效能,加快发展市场前景看好的演艺项目。” 资料显示,除了丹霞温泉公司外,桂林旅游也正在推动丰鱼岩公司、资江丹霞公司、桂圳公司、罗山湖旅游公司等不盈利或亏损资产的整合与盘活。其中,桂圳公司的部分资产已在近期被公司控股股东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拍得。 “去年以来,公司一直在推动资产整合,对长期不能形成规模收入的项目进行剥离,”彭鹏进一步补充道,“但公司作为桂林区域旅游的资源整合与融资平台,在未来还需依靠政府和大股东的支持,加大资源整合的力度,提升企业的盈利水平。” 景区类公司上半年多数亏损 事实上,桂林旅游并非唯一出现亏损的旅游景点企业。记者通过Wind数据统计发现,2020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包括桂林旅游在内的11家旅游景点企业均难逃疫情冲击,其在报告期内的营收皆同比下滑了50%至85%不等。此外,除了宋城演艺实现盈利3984.83万元外,其余10家公司均为亏损状态。 记者在采访易观智库旅游行业高级分析师韩梦莹表示,以景区运营为主的旅游企业营收结构相对单一,主要收入来自于门票经济,不仅住宿餐饮和文创周边等业务的收入占比落后,还高度依赖线下客流。 渤海证券研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申万休闲服务行业的全部子板块营收均同比下降,其中降幅最高的是景区板块,为-74.27%,超过了旅游综合、酒店与餐饮板块。此外,景区板块的毛利率同样为最低,仅6.1%。 对此,韩梦莹认为,于景区型企业而言,积极尝试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很有必要的:“在当下,景区需要接受防疫常态化的情况,做好相应准备,去充分利用线上售票、线上预订入园等‘云化’做法;也可以与产业链上的优势企业进行合作,借助其现有的线上渠道做到快速入园和分流措施,或是开拓线上其他多元化业务。” “企业也可以向文博类景点学习,在平日就做好景区独特文化的内容软实力建设,通过新媒体等渠道加深游客粘性,令线上粉丝得以被高效地转化为线下客源。”韩梦莹进一步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渤海证券研报中还提到“旅游行业在传统暑期旅游旺季期间,跨省团队旅游的恢复和景区游客限流上调等对行业复苏均有积极影响,随着国庆和中秋双节的临近,行业热度有望复苏。推荐对门票收入依赖较低,且具备异地复制能力的优质景区类公司。”
2020年过半,安心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心财险”)上半年过的不太顺心。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其上半年亏损大幅扩大;且该公司二季度亿元保费投诉量位列整个财险行业第三名。 除此之外,偿付能力低迷,涉诉量大也是一直紧紧围绕安心财险的“迷雾”。 记者就上述情况联系到安心财险方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未获得相应回复。 上半年亏损扩大158% 据偿付能力报告统计,安心财险上半年累计净亏损3358.24万元,亏损同比大幅扩大158.17%。其中,一季度净亏损额为3641.73万元;二季度则实现净利润283.49万元。 安心财险2019年年报显示,该公司2019年保费收入排名前五的险种中,除排名第二的机动车险实现承保利润243.27万元,其余四个险种均为承保亏损;其中亏损额度最高的为该公司大力发展的健康险,2019年承保亏损1.12亿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向记者表示,健康险近年发展速度非常快,在大多数财险公司的非车险业务中占据第一位,但健康险在整个行业来看基本都处于亏损状态。由于健康险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很多公司为了获得业务规模,可能会损害一些业务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性。一些保险公司在做流量平台的合作中,博弈地位并不完全对等,投入费用越来越多,导致“越卖越亏”。 据记者梳理,安心财险2018年健康险手续费及佣金支出1.85亿;2019年则支出8.9亿元,大幅增长381.08%。 截至二季度末,安心财险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数值均为123.90%,较年初下降0.76个百分点。虽满足监管要求,但远低于财险行业平均水平。 8月10日,银保监会发布《2020年保险业偿付能力状况表》显示,财险公司一季度末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88.1%;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55.5%。 今年5月,安心财险曾向媒体透露,公司为支持业务平稳运行,保证偿付能力充足率满足监管要求,正全力推进融资工作,以促进增资尽快到位。有意思的是,近日业内传言,刚完成2.3亿美元D轮融资的水滴公司欲意通过入股安心财险,拿下保险牌照。 此外,截至二季度末,安心财险净资产为3.1亿元,较一季度末环比下降10.91%。 亿元保费投诉量位列财险公司第三 而安心财险在上半年间发生的糟心事不止亏损扩大、偿付能力低迷亟待资本补充等。在业务发展中,该公司的诚信问题以及流动性风险也在上半年凸显。 据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8月13日发布《关于2020年第二季度保险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显示,安心财险的亿元保费投诉量位居财险公司前列,销售纠纷投诉量也大幅飙升。 《通报》显示,安心财险二季度的亿元保费投诉量在财产保险公司中排名第三,投诉量与业务量对比为103.51件/亿元。 朱俊生对此认为,安心财险作为互联网保险公司,件均保费比较低,每亿元保费投诉量较之普通保险公司一般更大。但客观来看,安心财险投诉量较高,仍需警醒和反思,作出必要的调整,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 此外,在销售纠纷投诉量方面,《通报》指出,安心财险二季度因销售纠纷被投诉的数量同比大增616.67%,投诉量为43件。 值得注意的是,安心财险今年内已47次被多个法院列入被执行人名单,其中46个案件已执行完毕;剩余 1个案件暂未执行完毕。 据记者统计,已执行完毕的46起案件共涉及执行标的768.59万元,其中最大一比标的金额高达151.24万元,最小一笔仅为858元;而暂未执行完毕的案件执行标的为8.13万元。 不难看出,无论是高达151.24万元,还是仅为858元的执行标的,安心财险都不能及时确认赔付与否,使其进入被执行程序。该公司正常运转是否出现问题,上述流动性风险问题频发耐人寻味。 天眼查信息显示,安心财险今年上半年内涉及法律诉讼案件高达614起。案由主要包括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各类保险合同纠纷、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纠纷等。 业内资深保险法律专家张宏雷向记者表示,产生大量如上述同类保单引发的诉讼,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保险合同条款约定含糊,导致保险公司和投保人、受益人对理赔与否、赔付金额分歧较大;二是保险公司理赔苛刻,习惯性拒赔、惜赔,“投保容易理赔难”。 而对于以上亏损加剧、偿付能力低迷、投诉量剧增、频繁被列入被执行人等问题情况,记者尝试联系安心财险进行采访,但电话被屡次挂断,邮件也并未获得采访回复。 至于安心财险接下来是否能让“慌慌的”心“稳”下来,将持续关注。
8月底了,到了半年报集中披露的日子,按照常识,越是在最后披露的公司,业绩越是堪忧,果不其然,昨天就炸响了两个大雷。 一个就是中石油,上半年营收9290亿,同比下降22.3%,乍一看营收还凑合,但是一看利润傻眼了,净亏损299亿,同比下降205%,要知道去年同期他还是盈利280亿,在他的所有业务中炼油和销售业务,分别亏掉了105亿和129亿,而中石油自己的解释就是,,受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国内油气需求严重萎缩的不利影响,公司生产经营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其实老实说,中石油巨亏,我并不意外,今年毕竟油价出现了一个大幅的波动,上半年甚至出现了负值交割的闹剧,富得流油这个比喻已经完全不存在了,变成了正负的负,所以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石油又是炼油为主的业务,所以大幅亏损很正常。而且全世界的石油公司今年全都在亏钱,壳牌亏损了181亿美元,BP亏了168亿美元,雪佛龙也亏了80多亿,沙特阿美石油,由于成本极低,暂时没有亏损,但是也净利润同比腰斩。 不过,这并不是为中石油说好话,这家公司,上市之后的表现,可谓是烂透了,当年可是号称全亚洲最赚钱的公司,16块钱发行,上市首日开盘就48元,之后就一直跌,跌的连亲妈都不认识了,现在只有4.43元,13年跌去了9成。而且几乎没给过任何的机会,两次反弹也就是15块钱左右。很多哭着喊着要抄底中石油的,估计全都阵亡在路上了。所以,散户千万别碰这种公司。盘子大,业绩差,不负责,就知道靠天吃饭,靠垄断资源吃饭,面对巨额亏损一点办法都没有。甚至也不想有办法。油价涨的时候,他也不怎么涨,油价跌的时候,比谁跌的都多,股市涨的时候,他的涨幅往往最小,股市跌的时候,他照样跟着跌。所以即便中石油业绩触底了,油价大概率会反弹,但这种公司,普通的投资者最好别碰,想在这个上面赚钱太难了。机会成本非常大。 如果说中石油亏个300亿还有资本,毕竟是一个近8000亿的公司,另一家公司就更奇葩了,叫西水股份(行情600291,诊股),市值一共才102亿,但是半年就亏掉了270亿,同比变动幅度,都没发算了,去年同期的时候还有15亿的净利润,股价现在是9块多,但是每股亏损高达24.78元。这股票要买了,妥妥的是负资产,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主要就是因为他旗下的天安财险踩雷了,投资了新时代信托的蓝海信托计划,后来还发公告,说天安财险到期且未收到投资本金和收益的新时代信托产品共有 15 笔、合计投资本金 171.50 亿元。按照股权关系,母公司西水股份将减少净利润149亿,然后为了真实反映情况,对资产进行信用减值577亿,利润减少207亿。这笔账都是西水股份自己算的,我们也没太整明白,甚至上交所也没整明白,还发了问询函,让他说明情况,是否存在虚假记载,误导陈述,虚调利润的情况。 西水股份这个确实有点过分,子公司天安财险投资信托踩雷,当然还有其他原因,然后被银保监会接管,所以他为这笔损失,开始做准备,然后就算出这么一个270亿的亏损。这笔亏损明显要远大于他的踩雷损失,就好比说,我把钱包搞丢了,于是我就当房子也丢了,这有点说不过去。所以上交所,让他说明具体情况,你到底是怎么算的,为啥要算那么多? 通常上市公司都有小心思,当他的业绩增长达到极限,不可持续之后,就倾向于,来一次巨亏,特别是当盈利无望,肯定亏损的情况下,那就不如一把亏到底。这样就相当于把利润和资产都隐藏起来了,让大家极度失望之后,以后他还能慢慢的释放业绩,重新走上增长之路。这样对股价反而更好,也更有利于保壳,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就是每年都亏,那么就会形成非常差的市场预期,股价也就一直起不来了。 从西水股份来看,这次其实只是一个意外事件,他的整个经营都没受到太多影响,而且踩雷也只是预期,并不是说就一定收不回来了。他这就是在借力打力,趁机摆烂,然后把业绩打下来,所以跟中石油的亏损还是不一样的,中石油是真金白银的亏,被动的亏,而西水股份这是主动的亏,主动希望亏出一个天际来。 其实我们没必要被这两家公司的垃圾业绩干扰,整体看今年的半年报还是不错的,九成公司实现盈利,亏损的只是极少数,下半年市场业绩恢复的趋势会更加明显,市场在这次中期调整之后,有望从资金驱动,政策驱动,转变为业绩驱动。很多公司会出现越涨估值越低的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业绩改善,要比股价上涨的幅度更快。特别是周期和成长方面,会有更加确定的机会。所以我们对市场的判断依旧不变,1中期调整远未结束,还会有上上下下的折磨,2中期调整后,市场还有机会,3业绩驱动将逐渐成为市场的主要逻辑。
8月30日晚间,安信信托发布2020年半年报称,截至今年6月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8.56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16亿元净利润相比,下滑了24776.57%。 若算上2019年度安信信托净亏损的39.94亿元,2018年度发生净亏损18.34亿元,2年半时间里,安信信托净亏损已达86.84亿元。 《安信信托关于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的公告》显示,经初步测算,安信信托2020年上半年需计提金融资产资产减值损失约27.34亿元,其中主要包括:贷款类资产减值准备约3.50亿元,债权投资类资产减值准备约20.80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约0.41亿元,应收及其他应收款资产减值准备约-0.22亿元及预期资产减值损失约3.67亿元。 安信信托称,近年来,由于部分信托项目未能按期兑付引发诉讼事项,面临较大流动性风险,为避免触发系统金融风险,经申请批准停牌策划风险化解的重大事项。停牌期间,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推进风险化解重大事项的各项工作,重组工作组于今年4月份进驻公司,重组方有意在市场化、法制化的原则下对安信信托实施重组。 从兑付情况看,安信信托清收工作已有进展。截至6月底,安信信托信托业务兑付本益共186.97亿元,其中主动管理类信托兑付投资者本益74.21亿元,通道类业务兑付本益112.76亿元。同时,通过资产清收,安信信托2020年1~6月固有业务收取信托报酬1.53亿元(其中:当期确认手续费及佣金收入0.26亿元)。 不过,安信信托因被暂停资金信托业务,未来业绩难见起色。今年上半年,安信信托收到上海银保监局出具的《审慎监管强制措施决定书》,上海银保监局经调查认定安信信托在信托业务中存在五项违规行为,决定对安信信托采取以下审慎监管措施:暂停自主管理类资金信托业务;限制向股东上海国之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国之杰”)分配红利。同时,上海银保监局责令安信信托改正上述违规行为,并处罚款共计1400万元。 另外,截至上半年末,安信信托存在7笔已生效尚未履行的判决书或调解书;固有业务负债逾期金额为56.5亿元。控股股东未履行的法院判决2.98亿元,直接负债逾期金额约45.25亿元;安信信托因提供保底承诺等事项引发诉讼40宗(存续),涉诉金额178.05亿元,安信信托管理层无法判断被判令承担相应保底承诺义务或其他相关责任的可能性。 今年6月15日,上海银保监局公开了安信信托《行政处罚决定书》涉及的违规项目名称。其中,违规将信托财产挪用于非信托目的用途的项目共有17个,违规开展非标准化理财资金池等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业务有2个,违规承诺信托财产不受损失或保证最低收益的项目有8个等。 对此,有业内人士称,安信信托清收工作并非易事。
安踏体育CFO赖世贤曾表示,Amer Sports短时间不并表,有利于中长期发展 安踏体育近年来持续“开挂”。 在并购Amer Sports后,公司股价持续上升,估值一路水涨船高。截至8月28日收盘,安踏体育股价为82.05港元/股,总市值2218亿港元,居行业第一。 在业内和多数机构看来,疫情影响下,安踏体育的业绩表现可圈可点。据安踏体育2020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146.69亿元,略降1%,净利润16.58亿元,同比减少28.6%。 不过在众多机构评级中,花旗成为“少数派”,今年持续对安踏体育维持“沽售”评级,给出49.6港元/股目标价。花旗的“担忧”恰恰是来自安踏体育对Amer Sports的并购。 花旗开启负面观察 2018年底至2019年初,由安踏体育联合方源资本、Anamered Investments及腾讯组成投资者财团,并购了国际著名体育用品公司Amer Sports,成为中国服装行业及体育用品产业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收购,也是2018年至2019年度亚洲市场最大并购案。 在该并购案中,Amer Sports全部股份每股作价为40欧元,安踏体育在其中投资15.43亿欧元(相当于人民币117.06亿元),占57.95%的股份。 在2019年业绩会上,安踏体育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世忠表示,组团收购是因为安踏体育不是冒进的公司,短期之内Amer Sports不会给安踏体育带来大的利润贡献,但应该会带来增速的收益。一旦成功收购,最大的协同效应将会体现在中国,因为它旗下许多品牌在中国的规模非常小。 安踏体育的此次收购,也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强烈关注,获得众多机构青睐。 从股价表现来看,从2018年10月31日至今,安踏体育股价从最低31.25港元/股最高涨至88.15港元/股,截至2020年8月28日,收盘价为82.05港元/股,总市值2218亿港元,稳居行业第一,累计涨幅达162.56%;市盈率达到43.15倍。 在安踏体育发布2020年半年报之后,包括高盛、摩根等多家机构对安踏体育维持“买入”评级,并上调安踏体育目标价,最高调至103港元,认为安踏体育的前景可期。 对此,花旗却持有不同意见。从今年年初疫情暴发以来,花旗却持续对安踏体育维持“沽售”评级,甚至在8月初,对安踏体育开启了负面观察,维持下调安踏体育目标价49.6港元。 被“隐藏”的亏损 花旗对安踏体育维持“沽售”的主要原因正是安踏体育对Amer Sports的并购。 据花旗在今年3月份发布的研究报告,如果海外业务进一步恶化,该行不排除Amer Sports未来出现商誉减值的可能性。 8月7日,安踏体育宣布在境内发行120亿元中期票据及超短期融资券获得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接受注册通知书,主要用于偿还贷款及一般运营资金。消息一出引发了市场关注,花旗认为,此举或加剧安踏体育现金流压力及财务风险,随即开启负面催化剂观察。 根据安踏体育最新一期的财报披露,Amer Sports在2020年上半年实现收益71.64亿元,净亏损13.65亿元,全面亏损总额14.20亿元;资产总值575.79亿元,负债总额390.98亿元,资产负债率67.9%。 而在上一年度的2019年,从2019年3月26日至2019年12月31日,Amer Sport收益为174.99亿元,持续经营业务亏损为10.03亿元;截至2019年12月31日,Amer Sports资产总值为591.76亿元,负债总值为395.73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66.87%。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11月份,安踏体育一度以折价方式向包括安踏体育高管、红杉资本在内的投资人出售Amer Sports5.25%的股权,交易后安踏体育仍然持有Amer Sports57.7%的表决权,并且享受52.7%经济利益。 据此,安踏体育在2019年对Amer Sports的投资亏损是6.5亿元,在2020年上半年的投资亏损约7.2亿元。 不过上述较大金额的亏损却因为Amer Sports的财务与上市公司不并表处理,也减轻了对安踏体育的业绩造成冲击。 持股52.7%却“放弃”控制权 有报道称,安踏体育CFO赖世贤在此前曾解释为何安踏体育和Amer Sports不合并财务报表时表示,短时间不并表,有利于中长期发展。 AmerSports新董事会制订了五年的发展战略,希望在未来五年管理层的发展目标能够按计划按步骤顺利实现。 不过在财务专家看来,Amer Sports作为安踏体育持股比例达到52.7%的绝对控股子公司,如果不做并表的会计处理是一种不太常规的做法,而如果按照实质大于形式原则,绝对控股股东若把控制权出让给其他小股东,必须有要合理充分的依据和解释。 安踏体育在其2019年年报中披露了具体的会计处理方式,使得Amer Sports变成安踏体育旗下的合营公司而无须并表。 据公告披露,在2019年3月26日,安踏体育通过与其余参股股东签订了一项股东协议,使之失去了对Amer Sports的控制权,随即将Amer Sports变为了合营公司。 匿名财务专家对记者表示,在会计处理上,对合营公司投资采用权益法,子公司亏损也是要反映到母公司的投资损益中去,但限于投资总额之内,这种处理法对企业的“好处”是,一旦子公司出现较大亏损,合营公司对母公司业绩的影响会远小于并表对业绩的影响;同时也会减轻子公司因持续较大亏损而致使商誉减值,造成的业绩大滑坡。 上述专家认为,如果企业子公司在“预计较大亏损”的前提下有意识地放弃控制权,明显有“美化”业绩的嫌疑。 针对上述问题,记者拟采访安踏,并将相关采访提纲发送至上市公司,不过截至记者发稿时,尚未获得回复。
28日晚间,三大航先后披露2020年半年报。航空运输业是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冲击最明显的行业之一,国内三大航上半年营收降幅均在五成左右,净利润均由盈转亏。 虽然上半年三大航主要业绩指标大幅下滑,但货运业务降幅明显低于综合指标。受疫情影响,业内普遍预计,航空运输业的市场结构、行业竞争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至于行业复苏进度,海外疫情的发展方向将成为主要变量。 货运业务表现“顽强” 从三大航披露的数据来看,中国国航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96.46亿元,同比降幅54.61%,期内亏损为94.4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31.4亿元。 东方航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51.29亿元,同比降幅57.25%,期内亏损为85.4亿元,去年同期盈利19.4亿元。南方航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89.64亿元,同比降幅46.58%,期内亏损81.7亿元,去年同期盈利16.9亿元。 除营收、净利遭遇重创以外,三大航的现金流情况也面临严峻挑战。数据显示,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76.3亿元、-67.2亿元和-44.4亿元。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预测显示,2020年全球航空公司或将亏损843亿美元,收入预计为4190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将亏损290亿美元,北美地区亏损231亿美元,欧洲地区亏损215亿美元。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中国民航二季度以来旅客运输量增速持续回升,6月份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速较2月份分别回升31.1、42.1个百分点,国内航线航班数量恢复至去年同期八成。 三大航半年报中也有亮点,虽然客运降幅显著,但货运表现出了较强的抗冲击能力。例如,南方航空上半年收费货运业务合计实现33.04亿吨公里,同比降幅仅为8.01%,其中,占比最大的国际航线货运业务降幅仅为2.66%。中国国航与东方航空也表现出了类似的趋势。 海外疫情决定行业走向 虽然三大航的国内业务已经迈上了复苏之路,但海外疫情的延续令国际航线的复苏仍无时间表。东方航空在行业现状中指出,海外疫情发展形势严峻,未来航空客运市场复苏将取决于海外疫情形势与各国政策措施,预计需要较长的复苏期。 东方航空还表示,疫情对民航业的发展影响深远,中短期内体现在客货运量、经济效益大幅下滑,中长期将会对市场结构、客源结构、旅客消费行为、服务模式、行业竞争格局等带来深刻的变化。 关于行业格局,中国国航也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航空公司大量停飞并面临现金流危机,美国、欧洲多家航空公司破产,该轮整合有望缓解运力过剩、推动民航业资源整合及后续发展利好。 记者注意到,在三大航空公司半年报中,基本上都对下半年的经营计划或是行业形势判断进行了阐述。中国国航表示,鉴于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及其对民航运输业的严重冲击,预计公司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末业绩将受到重大影响。 东方航空表示,将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努力降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公司的下半年经营计划,生产经营方面将密切关注疫情和市场的变化,加强市场的分析研究和科学预判,动态优化运力投放。同时,聚焦国内高收益市场,加大宽体机投放力度;科学编排航班计划,提升飞机利用率。 虽然航空运输业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但南方航空认为,当前也面临不少有利条件。例如,我国航空市场在全球率先触底反弹,恢复发展态势总体向好。同时,若国内疫情继续得到有效控制,由于旅客出行潜在需求量,届时消费需求有望得以释放。再有就是政策支持力度大。 值得一提的是,油价中枢走低是今年航空公司的主要利好,根据中国国航的判断,下半年油价将维持在当前相对稳定的区间内,原油价格的上涨空间有限。以中国国航的情况为例,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若平均航油价格下降5%,公司航油成本将下降约3.41亿元。 天风证券近日指出,伴随着疫苗研发及投产的时间渐行渐近,旅客出行信心在逐步恢复,航空公司也在积极通过随心飞等营销手段重塑居民出行习惯,即便短期内国际线运力回流仍将导致民航运价低迷,但复苏是大势所趋。一旦疫苗全面应用,国际线全面复苏,航空运输业有望迎来中期景气。
很多人都是进入股市容易,但真正离开股市却没那么容易了。即使进入股市后亏损惨重,多数人也不愿意金盆洗手,退出江湖,股市就像一块磁铁一样,牢牢的吸引着股民。甚至于很多人都是“生命不息,炒股不止”。但即便是如此,中国股市还是呈现一种“一赢,二平,七亏损”的格局,不像美国股市早已走出十年牛市了。 其实,股市有那么多人亏损,却还牢牢的吸引着股民,主要还是心态上的原因,让我们分析给大家听: 第一,很多股民热衷于炒短线,通常短线就是在二级市场上博弈了,有赢也有输,炒得天昏地暗,不亦乐乎。资料显示,散户炒股持股时间不超过一周。股市的魅力在于,运气好的时候天天赚钱。不过,我们觉得做短线从长期来看胜算并不大,操作越频繁,输钱的概率是越高。更何况,你频繁炒股结果是向国家交个调税、向交易所交佣金而已。不过,由于做短线很刺激,所以很多人都沉湎于短线投机之中。 第二、还有一些新的股民,把自己职业放到了A股上面,他们觉得A股只要上几个小时班,还有休息日,节假日还不开市,如果有这样的工作,真的是太爽了,要比去做快递、外卖强多了。所以,一些股民把股市当作一份职业来做。不过,我奉劝大家,摆地摊是一份工作,做外卖也是一份职业。唯独炒股不能算是一份职业,因为你每个月的收入不稳定,经常与亏损为伴,不足以养家糊口,故炒股不能算是职业。 第三,还有一些股民,在股市疯狂上涨时进入到股市,刚开始是赚钱了的,后来股市下跌逐步出现了亏损,这些股民却喜欢硬扛着,即使亏损也不愿意割肉出局,更不可能离开股市。他们说着这么一句话,只要把我亏损的钱,还给我,我就永远离开股市了。但是要想在股市中扭亏为盈,又谈何容易,这些人即使遇到了大牛市,自己手中的股票也解套了,也不舍得离开股市,希望牛市中赚得更多,最终熊市来了继续把他套在里面。 第四,一些人有着自己一份正当的工作,但是这份工作,即使再努力也只是拿着死工资,这辈子没有财务自由的希望了,同时平时工作还要看领导的脸色,而只有在股市操作过程中,才能自我放飞自己,所以,一些工薪阶层把自己实现财务自由,发财致富的梦想都寄托在股市当中。所以,他们往往能做到“屡亏屡战,屡战屡亏”的境界,他们认为只要遇到一次大牛市,他们的命运就此改变,又何在意这小小的亏损呢? 第五,有些老股民炒股几十年了,从股市成立起就开始炒股票,他们把时间和一切都奉献给了中国股市。虽然他们一直在亏损,几十年来也没发什么财,但是股市已经作为老股民人生的一部分,哪天不看大盘走势 、不听股评分析,不进行实际操作一下,都觉得生活太没趣了。 这些老股民把股市当作一种人生爱好来炒,输赢已不再重要,通过股市来打发晚年生活,交几个老股友,炒上几只股票,这才是老股民的心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