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疫情及断崖式下跌的油价,令国内石油业老大也深受其累。 中国石油昨晚披露2020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90.4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降22.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亏损299.83亿元。 具体到各板块,公司勘探与生产板块上半年实现经营利润103.51亿元;炼油与化工板块经营亏损105.40亿元,其中炼油业务亏损136.44亿元,化工业务实现经营利润31.04亿元;销售板块经营亏损128.92亿元;天然气与管道板块实现经营利润143.72亿元。 “受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国内油气市场需求大幅下滑,但从二季度开始,随着复工复产,需求在稳步回升,到6月份就基本恢复到往年同期水平。”中国石油总裁段良伟昨天在业绩电话会上接受记者提问时说。 他进一步表示,今年3月下旬到4月份,伴随国际油价大跌,国内成品油价格也出现大幅下滑。因炼油企业的特点是需要有一定库存,这导致公司库存出现跌价损失。但公司通过灵活控制原油的采购节奏、采购时机,统筹库存销售的节奏和降幅,到二季度末基本消化了跌价损失。 从半年报也可看出,中国石油二季度亏损已较一季度环比收窄,经营趋势稳步向好。 但段良伟同时承认,自6月下旬以来,全国27个省区市出现洪涝灾害,对工矿、基建、物流运输方面的成品油需求影响较大,加上部分地区疫情反复,体现在柴油销量大幅下滑,“尤其6、7月份,公司柴油销量同比下降8.2%,导致柴油库存有所上升。” 面对疫情和低油价的不利局面,中国石油上半年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提质增效,严格控制成本费用和资本性支出,努力降低疫情和低油价造成的损失。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资本性支出为747.61亿元,同比下降11.0%;预计2020年全年资本性支出2285亿元,比2019年的2967.76亿元下降23.0%。 就外界关心的管网分离改革问题,中国石油财务总监柴守平昨天表示,此次管道重组,公司把管道、储气库、LNG接收站等资产注入国家管网公司,可获得现金对价1000亿元以上。随着国内天然气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提高抗风险能力,公司还要加大国产天然气的生产能力,同时增加天然气下游终端的投资力度。 柴守平表示,上半年原油供大于求非常明显,布伦特平均油价仅为39美元/桶,下降40%左右,预计下半年油价会略好于上半年,预计布伦特全年油价可达到41到43美元/桶。面对低油价形势,公司会一如既往坚持低成本战略,坚持提质增效,应对各种挑战。 “绿色低碳转型是公司既定发展战略,也是积极履行能源公司作为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段良伟向记者透露,公司正在编制新能源业务发展规划,初步确定了“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的战略,努力构建化石能源与清洁能源全面融合发展的低碳能源生态圈。“十四五”期间,公司还将大力开发地热、风能、太阳能,加快天然气与新能源电力融合发展,推动氢产业链示范工程等,力争到2050年实现近零排放的目标。
今年以来,疫情及断崖式下跌的油价,令国内石油业老大也深受其累。 中国石油昨晚披露2020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90.4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降22.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亏损299.83亿元。 具体到各板块,公司勘探与生产板块上半年实现经营利润103.51亿元;炼油与化工板块经营亏损105.40亿元,其中炼油业务亏损136.44亿元,化工业务实现经营利润31.04亿元;销售板块经营亏损128.92亿元;天然气与管道板块实现经营利润143.72亿元。 “受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国内油气市场需求大幅下滑,但从二季度开始,随着复工复产,需求在稳步回升,到6月份就基本恢复到往年同期水平。”中国石油总裁段良伟昨天在业绩电话会上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说。 他进一步表示,今年3月下旬到4月份,伴随国际油价大跌,国内成品油价格也出现大幅下滑。因炼油企业的特点是需要有一定库存,这导致公司库存出现跌价损失。但公司通过灵活控制原油的采购节奏、采购时机,统筹库存销售的节奏和降幅,到二季度末基本消化了跌价损失。 从半年报也可看出,中国石油二季度亏损已较一季度环比收窄,经营趋势稳步向好。 但段良伟同时承认,自6月下旬以来,全国27个省区市出现洪涝灾害,对工矿、基建、物流运输方面的成品油需求影响较大,加上部分地区疫情反复,体现在柴油销量大幅下滑,“尤其6、7月份,公司柴油销量同比下降8.2%,导致柴油库存有所上升。” 面对疫情和低油价的不利局面,中国石油上半年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提质增效,严格控制成本费用和资本性支出,努力降低疫情和低油价造成的损失。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资本性支出为747.61亿元,同比下降11.0%;预计2020年全年资本性支出2285亿元,比2019年的2967.76亿元下降23.0%。 就外界关心的管网分离改革问题,中国石油财务总监柴守平昨天表示,此次管道重组,公司把管道、储气库、LNG接收站等资产注入国家管网公司,可获得现金对价1000亿元以上。随着国内天然气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提高抗风险能力,公司还要加大国产天然气的生产能力,同时增加天然气下游终端的投资力度。 柴守平表示,上半年原油供大于求非常明显,布伦特平均油价仅为39美元/桶,下降40%左右,预计下半年油价会略好于上半年,预计布伦特全年油价可达到41到43美元/桶。面对低油价形势,公司会一如既往坚持低成本战略,坚持提质增效,应对各种挑战。 “绿色低碳转型是公司既定发展战略,也是积极履行能源公司作为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段良伟向记者透露,公司正在编制新能源业务发展规划,初步确定了“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的战略,努力构建化石能源与清洁能源全面融合发展的低碳能源生态圈。“十四五”期间,公司还将大力开发地热、风能、太阳能,加快天然气与新能源电力融合发展,推动氢产业链示范工程等,力争到2050年实现近零排放的目标。
上市公司披露半年报临近收官。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猝不及防,国内外经济形势也比较复杂。作为中国经济压舱石的上市公司群体,会交出一份怎样的年中答卷,备受市场关注。记者注意到,这两天半年报披露愈发密集,个别公司也出现了业绩亏损金额较大的情况。可以说,这些亏损案例很多看似意料之外,实则基本都在大家的意料之中。 盘点沪市亏损程度比较大的公司,基本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公司风险早已暴露,市场对公司的业绩已有充分预期。拿西水股份来说,公司旗下核心资产天安财险认购大量新时代信托产品,而新时代信托和天安财险等6家“明天系”公司已于上个月被银保监会依法接管,公司前期也多次披露所持信托产品逾期的公告。如此来看,公司在半年报中大额计提信托产品减值准备而导致巨亏271亿元,也便在预料之中了。还有*ST力帆,公司此前也已暴露出经营停滞、债务累累、面临巨额诉讼等多重风险,公司日前已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公司股价表现也一路下行,相关风险正在逐步释放。公司今年上半年亏损近26亿元,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上述风险的另一种呈现。类似的,*ST康美也在此列。 还有一类是行业整体性调整,上市公司个体难以独善其身,市场对此也早有预判。例如,首旅酒店、广深铁路等公司业绩亏损较大,都是受疫情影响带来的暂时性下滑,市场前期已经充分消化。大家都很关心的中国石油,今年上半年亏损近300亿元,乍看可能有点惊人,但结合行业整体情况来看也能够给予理解:疫情影响下,今年上半年石油需求出现历史性下降,国际油价深度下跌,上半年北海布伦特原油现货平均价格同比下滑39.4%;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现货平均价格同比下降36.3%。除中国石油外,壳牌、英国石油等国际巨头也都面临大幅亏损,仅二季度便分别亏损181亿美元和168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业绩有较大波动,中国石油还是一如既往地在半年报中推出了160亿元的分红派现方案,与往年的分红水平基本一致,显现了公司的定力和实力,也是公司坚持回馈投资者相应责任感的体现。 其实,就沪市上市公司而言,亏损还是少数。记者梳理了截至8月27日已披露的半年报,依然有近九成公司实现了盈利。三一重工、隆基股份、韦尔股份等行业龙头均实现了营收、利润的显著增长。在今年疫情影响叠加国内外经济形势挑战严峻的背景下,沪市主板公司能够取得这样的业绩实属不易,也体现了沪市主板公司的蓝筹本色,顶得住压力、经得起考验。 进一步看,随着市场的变化和经济的调整,上市公司业绩有涨有跌、有盈有亏也属正常,需要市场多一分理解和包容。可以看到的是,绝大多数沪市公司正在主动调整、积极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努力实现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升级。当前,我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经济形势也在向好的方向转变。上市公司作为我国经济的基本盘和发展的转换器,无疑将在这个新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必将找到新的发力点,迈向新的高度。
乐游科技控股(以下简称“乐游科技”)“卖身”一事有了新动向。8月24日,有消息称,腾讯私有化乐游科技的协议接近达成,乐游科技大股东郁国祥拟出售其持有的全部公司股权,此次交易总估值为13亿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90亿元。 据悉,该谈判已进入后期。 不过,乐游科技在今年上半年录得亏损578.8万美元,更面临着王牌游戏营收下滑、新项目研发不畅等困境,真的能获得腾讯13亿美元的巨额出价? 针对此事记者询问了腾讯方面,截至发稿,对方未予回复。记者试图拨打乐游科技方面公开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但某深耕游戏行业的分析师告诉记者,该动作非常符合腾讯的作风。 乐游科技连续亏损 支柱产品进入周期末端 在从事游戏行业之前,乐游科技曾是一家家禽养殖企业。2015年,公司从“森宝食品控股有限公司”更名为“乐游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并剥离了家禽业务。转型后,乐游科技便开始了积极的并购步伐,在2015年至2017年间相继收购或入股了多家海外知名游戏厂商,包括加拿大游戏开发商DigitalExtremes、英国游戏公司SplashDamage、美国游戏开发公司CertainAffinity。 过去几年间,DigitalExtremes旗下的知名网游作品Warframe(译名“星际战甲”)一直是乐游科技营收的主要来源。在该款游戏的热度加持下,2016年至2018年,乐游科技分别实现营收1.12亿美元、1.67亿美元、2.28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65.2%、49%、36.6%。 然而好景不长,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乐游科技转而分别亏损837.9万美元和578.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000万元)。公司将两度亏损皆归因为“旗舰产品《Warframe》期内营收的下滑”。 这是一款推出7年的游戏产品,产品周期进入下行空间。而游戏开发及发行业务是乐游科技的核心业务,该板块主要收入依然来自《Warframe》。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9年底,乐游科技做出了“卖身”的决定。最初的意向方是市值比其更低的游戏公司创梦天地,当时双方签署了《谅解备忘录》,郁国祥及其关联方拟向创梦天地出售合计21.33亿股的乐游科技股份。 这场“蛇吞象”的并购进行的并不顺利,在创梦天地连续多次延长排他期后,还是被A股“游戏一哥”世纪华通“截胡”。今年5月初,世纪华通宣布对乐游科技展开尽职调查,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并支付8000万美元诚意金。 然而两个月后,7月10日,世纪华通宣布终止合作意向。直至8月25日,市场传出腾讯接手的消息,乐游科技未来去向逐渐清晰起来。 腾讯“抄底”? 未来并不明朗 那么,乐游科技对腾讯的价值在哪? 采访多位分析人士后了解到,腾讯对乐游科技青睐有加的原因,或与公司旗下的旗舰游戏产品、国际化与主机游戏开发基因及其手上在研的知名IP游戏等因素有关。 “价格不是问题,”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文娱产业时评人张书乐向记者表示,“尽管乐游科技一直亏损,但也是一个主机研发型游戏公司,这恰恰是腾讯的短板。同时,腾讯在主机游戏市场的动作也将展开,而13亿美元得到一个成熟的主机游戏研发商,且在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上和腾讯相近,可以说是物超所值。” 艾德证券期货持牌代表陈刚向记者表示,腾讯收购乐游科技对双方来说皆有好处:“乐游科技超98%的收入来自海外,被腾讯收购或有助其打开国内市场;与此同时,也有助于腾讯增强在海外的游戏业务。” 不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向记者表示,乐游科技旗下的《Warframe》虽然营收下滑,但其制作及运营都非常成功,国际影响力也高,这对腾讯来说无疑是极有吸引力的:“腾讯手握巨大流量入口,可以让游戏公司专注于开发,并包揽其销售渠道。” 而在张书乐看来,乐游科技的接连亏损,也正好给腾讯带来了更大的议价权:“这让其名气够大、价格够低,反而让腾讯更有兴趣‘抄底’。此外,游戏运营和研发本身就需要不断的快速迭代,对腾讯来说,拿下公司的同时获得多个有前景的在研游戏,一旦出现爆款就是超值。” 据了解,当前乐游科技已参与多款基于《变形金刚》、《文明online》、《指环王》等知名经典IP的游戏开发项目。但今年上半年,公司公告称有一款在研产品已暂停开发。此外,公司还在7月6日向负责开发变形金刚项目的《CertainAffinity》(拥有20%股权)追加了3300万美元的提供贷款上限,令其能够开始批量生产该游戏的开放测试版。 盘和林认为:“由于新单品跟进不力,在《Warframe》热度减退之后,乐游有一定的困难。但游戏研发是有周期的,腾讯也会在未来推进游戏研发。”陈刚也对记者表示:“除了变形金刚和文明online等项目,乐游科技亦同时有多款规模相对较小的轻/中度游戏在研,这也有助于进一步丰富腾讯的游戏组合。” 但盘和林认为,腾讯于乐游科技是一个有力帮助,但并非其重焕活力的关键:“在游戏领域,关键是自身制作团队的创意。腾讯习惯左右手互搏和内部竞争,即使是自家游戏公司,若未来产品不卖座,也是会被否决的。”
“下半年,公司将继续开展业务清理整顿工作,预计全年保费将继续呈现负增长趋势。受特定项目仍在风险暴露过程中及存量业务风险出清的影响,下半年整体经营仍然难以扭转亏损的态势。”8月24日,人保集团相关负责人在集团半年报新闻发布会上指出。 近日,中国人保(601319.SH,01339.HK)发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报告,上半年,中国人保总保费收入3368.4亿元,同比增4.3%;归母净利润126.1亿元,同比下降18.6%。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上半年,中国人保信用保证险的保险业务收入为43.18亿元 ,同比下降58.6%,综合成本率为138.6,同比上升40.6个百分点,亏损达29.48亿元。 人保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亏损主要是保证险亏损,信用险是盈利的,保证险亏损主要是融资类的信保业务亏损,上半年逐步出清存量风险,同时公司也加强了理赔和追偿的管理。预计下半年整体业务亏损的幅度与上半年相比将明显收窄。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社会信用风险水平提高,业务逾期率上升,信用保证险赔付率上升较快。根据中国人保半年报数据,上半年,人保信用保证险赔付率同比上升252.3%。 对此,上述负责人表示,截至6月30日,融资类信保业务风险敞口明显下降,其中线上消金业务资产规模大幅下降,存量资产加速出清,结合业务模式和平台的支持,分类化解线上消金业务风险,全面停止高风险的线上消金项目。对于与头部互联网平台和持牌金融机构合作的、风险相对可控的线上消金项目,在确保有效益的前提下,对业务模式进行改造。 他还表示,公司按照监管要求,和合作银行、引流平台进行风险共担,对个别给公司带来重大亏损的线上消金项目,在去年底就已经全面停止合作,业务上不再出新单,但背后的催讨工作双方还在合作,对带来重大亏损的线上消金项目将在2022年8月31日前实现风险全部出清。 “重大亏损项目到今年底,之前风险的大部分可以出清,有少量的要延续到2022年,但占比较小。”上述负责人强调。
近日,JW Therapeutics(下称药明巨诺)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 药明巨诺是临床阶段细胞治疗平台公司。今年6月,国家药监局已受理审查其将主打候选产品relma-cel用作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三线疗法的新药申请。其表示,若该产品能按预计时间获批上市,预期将成为中国首个获批一类生物制品CAR-T疗法。 由于并无产品获批商业销售,其在2018年、2019年及今年上半年均未取得产品销售的收入,且分别录得归母净亏损2.73亿元、6.33亿元及6.5亿元。药明巨诺称,其亏损绝大部分来自优先股及认股权证公允价值亏损、研发开支、一般及行政开支。 此次上市,药明巨诺计划募集资金用于relma-cel的研发活动、成立推广relma-cel的销售与营销团队、研发其他临床前候选产品、收购及引进潜在管线产品、补充营运资金及用作一般公司用途等。 已拥有7款细胞免疫疗法候选产品,估值约39亿 2016年2月,美国肿瘤细胞免疫疗法公司Juno Therapeutics与药明康德共同创办药明巨诺的主要营运实体上海药明巨诺。 2017年12月及2019年4月,药明巨诺分别与Juno签订许可及战略联盟协议、BCMA许可协议。根据两项协议,药明巨诺已获得Juno就relma-cel及JWCAR129的CAR构建体的许可,并为此支付了两笔预付款,未来还可能继续支付预付款、里程碑付款和授权费。 药明巨诺称,relma-cel是同类最佳的潜在DLBCL的三线疗法,与全球其他目前获批的抗CD19 CAR-T的产品相比,安全性可能更高且药效相当。目前,其正在为多种血液适应症及作为DLBCL二线疗法开发relma-cel。 与此同时,药明巨诺还在研发其他管线产品,用于治疗更多血液癌症适应症。例如,JWCAR129是以BCMA为靶点的CAR-T产品,而BCMA是多发性骨髓瘤中有表达的有效靶点。 此外,基于与优瑞科及Lyell的合作,药明巨诺正在开发T细胞候选疗法,借此可增强T细胞的疗效、持久性及向实体瘤的渗透。其治疗实体瘤的管线候选产品主要为JWATM203及JWATM204。 截至今年8月5日,其产品管线及潜在产品管线分别拥有7款治疗血液癌症和实体瘤的细胞免疫疗法候选产品。 开发上述管线产品,离不开药明巨诺持续的研发开支。2018年、2019年及今年上半年,其研发开支分别为7598.9万元、1.36亿元及8226.6万元。 一般及行政开支也是主要的成本来源。2018年、2019年及今年上半年,其一般及行政开支分别为4125.9万元、7289.2万元及8100.7万元。计入外汇收益、政府补助等其他收入后,其经营亏损分别为1.12亿元、2.05亿元及1.58亿元。 从账面上看,由优先股及认股权证公允价值亏损造成的非经营亏损更多。 2018年,药明巨诺共向淡马锡旗下公司TLS Beta、Juno、红杉资本中国旗下公司SCC Venture等发行A1系列优先股5333.33万美元,发行价格为13.85美元/股。 2019年,其先向TLS Beta、TLS、SCC Venture等发行A2系列优先股1.15亿美元,后又向Juno发行X系列优先股1000万美元,两次发行的价格分别为17.86美元/股、21.43美元/股。 今年5月,药明巨诺向中信产业基金旗下公司CJW Therapeutics、韩国未来资产集团旗下基金Asia Growth Fund等发行B系列优先股1亿美元,发行价格为20.46美元/股。 今年6月,其通过发行普通股的方式,购买并承接Syracuse Cayman的绝大部分资产及负债,其中包括优瑞科的产品权利及平台技术权利。招股书显示,药明巨诺此时的股份成本仍为20.46美元/股,估值则达到了5.4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76亿元)。 由于优先股与普通股的转换比率为1:1,随着估值一路走高,2018年、2019年及今年上半年,药明巨诺分别录得优先股及认股权证公允价值亏损1.59亿元、4.29亿元及4.92亿元。 不过,此类亏损是由于优先股为介于普通股和债券之间的证券,在资产负债表中被列为负债。因为优先股发行价与普通股估值价格之间的差额扩大,优先股公允价值增加,进而导致其在损益表中表现为亏损。上市后优先股将转换为普通股,其造成的负债及亏损也将随之消失。 药明康德持股14.2%,投资收益3.51亿 在招股书中,药明巨诺将募资用途分为四类,包括用于核心候选产品relma-cel、其他候选产品、潜在管线产品、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其中,针对relma-cel,部分募资用于将其发展作DLBCL的二线治疗,或将其用于其他血液癌症的进一步临床试验;部分募资用于建立将relma-cel推广至中国各地的内部销售与营销团队。 针对其他候选产品,部分募资将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JWCAR129的研发活动;部分募资将用于包括JWATM203、JWATM204及Nex-G在内的临床前候选产品的研发活动。 针对潜在管线产品,部分募资将用于向Acepodia获取开发及商业化靶向HER2的同种异体自然杀伤细胞治疗产品的权利的选择权;部分募资将用于与现有平台互补的潜在收购及引进授权机会。 药明巨诺认为,其业务风险主要来源于上述候选产品。若无法成功完成临床开发、取得监管批准及实现候选产品商业化,其业务将严重受损。此外,这类风险还包括其他公司更早或更低成本地开发出竞争产品,CAR-T制备技术及CAR-T候选产品面临重大挑战和障碍等。 在政府监管、产品生产、产品商业化、知识产权等方面,药明巨诺也将遭遇监管审批程序漫长、耗时且不可预测,细胞治疗产品生产流程复杂,市场机会限于小部分先前不合资格或治疗失败的患者,知识产权许可终止等风险。 至于财务风险,药明巨诺称,其自成立以来已产生大额亏损,预计于可预见未来会继续亏损,且可能始终无法实现或维持盈利。另外,其可能需要获得大量额外融资以满足经营现金及资本开支需求。 2018年、2019年及今年上半年,药明巨诺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分别为1.06亿元、1.89亿元及1.07亿元,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分别为4414.8万元、1.18亿元及4169.4万元,但持续的大额股权融资确保其在此期间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均为正值。 截至今年6月末,药明巨诺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6亿元,无形资产为8.36亿元,物业、厂房设备为2.48亿元;剔除认股权证的即期债务为6192.8万元,剔除优先股的非即期债务为1.12亿元;总资产为20.25亿元,剔除优先股及认股权证的总负债为2.85亿元。 截至今年8月5日,Juno持有药明巨诺27.83%的股份,为第一大股东;Syracuse Cayman持股18.02%;药明康德间接持股14.2%;淡马锡间接持股8.42%;药明巨诺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李怡平持股8.1%。 药明康德称,由于今年5月B系列融资后,其失去对药明巨诺的重大影响,将持有的药明巨诺股份从权益法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转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因此确认了未实现的投资收益3.51亿元。
最近一段时间,全世界共享经济巨头uber可谓是压力巨大,面对着席卷着全球的黑天鹅,uber虽然没有像另外一家共享经济巨头Airbnb一样几乎全军覆没但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然而,在这压力的背后uber的副业外卖却送的风生水起,uber不学滴滴学美团真的能实现逆市超越吗? 一、做外卖做的异常红火的网约车巨头 根据澎湃新闻的报道,近日,美国打车服务公司Uber(优步)发布了2020财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报告。财报显示,公司第二季度营收22.41亿美元,同比(较上年同期)下降29%,归属于Uber的净亏损为17.75亿美元,相较去年同期的净亏损52.36亿美元,同比收窄66%。 其中,出行业务在本季度受到重创,收入同比下降67%至7.9亿美元;外卖业务收入则同比增长103%至12.11亿美元;货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7%至2.11亿美元。路透社援引Uber声明称,虽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由于严格的成本削减措施和稳健的资产负债表,公司仍然认为能够在2021年底前实现盈利。 Uber首席执行官达拉·科斯罗萨西(Dara Khosrowshahi)在周四的电话会议上对分析师称,出行业务的恢复能力取决于各个国家对疫情的控制能力,截至目前出行业务的恢复主要由亚洲市场(印度除外)主导。按地区划分,Uber第二季度来自美国和加拿大地区的营收为12.50亿美元,同比下滑36%;来自拉丁美洲地区的营收为2.32亿美元,同比下滑44%;来自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营收为4.01亿美元,同比下滑21%;来自亚太地区的营收为3.58亿美元,同比增长30%。 外卖业务Uber Eats收入同比翻番达到12亿美元,从订单量来看,打车订单同比减少了73%,外卖订单增加了113%。这也是Uber外卖收入首次超过其主营的打车业务。财报公布当天,Uber收盘股价大涨4.55%,但财报公布后,Uber盘后股价大跌近3%。 7月6日,Uber宣布以26.5亿美元收购外卖平台Postmates。Uber有望借助这项收购扩大在美国全国的外卖服务,从而增加盈利的机会。科斯罗萨西表示,Uber将采取收购及扩张的策略,进一步渗透到外卖市场。此外,Uber还与一些餐饮连锁店合作推动外卖业务,比如Chipotle和Shake Shack,希望借此吸引更多用户。 很多人看到这里相信都会是一脸蒙圈,著名的网约车创始公司uber越来越不像一家网约车公司了,倒是像足了中国另一家巨头美团,那么不做滴滴做美团的uber能够实现自己的逆市超越吗? 二、uber做美团真的能做赢吗? 说实在uber去做美团既是自己有意为之,很大程度上又是一种无奈之举,不过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不一定是坏事,根据分析公司Second Measure的数据,截至今年第二季度,Postmates在美国送餐市场的份额为8%,Uber Eats的市场份额超过20%。两家公司的体量相加,将能够与另一家美国外卖巨头Grubhub不相上下。Grubhub目前的市场份额约30%。但这些公司均落后于外卖巨头DoorDash,DoorDash市场份额已经超过40%。 估计中国两大巨头美团和饿了么看到这个数据都会有些想笑,毕竟这样的竞争似乎还是在当年外卖的三国争霸时代,中国已经完全进入双雄并立的状态之中了,不论美国是不是还在之前的竞争时代之中,uber越来越像美团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不过uber做美团似乎真的没毛病,我们不妨好好分析一下: 首先,网约车商业模式不赚钱几乎成为了一个公认的事实。我们姑且不说最新的第二季度财报uber又亏了18亿美元,就说美国在受到黑天鹅影响之前的十年uber似乎也都没怎么赚到钱,2019财年,Uber总营收为141.47亿美元,同比增长26%;但全年净亏损达到了85.06亿美元,相比2018财年净亏损18.47亿美元出现了大幅增长,而在uber的招股书中更是显示,uber2017年的净亏损为40.3亿美元,营收为79亿美元。可以说,从2009年uber成立开始,其亏损似乎就没有停过,无独有偶,世界第一家上市的网约车巨头Lyft也是亏损不断,其在2018年产生的净亏损为9.11亿美元,2017年亏损6.87美元,2016年则亏损6.83美元。 其实,纵观整个网约车市场,虽然我们承认网约车绿色出行的逻辑是所有人的刚需,网约车的出现成功地推动了城市交通的发展,在很多地方缓解了传统扬招出租车“打车难、打车贵”的难题,但是网约车的模式依然没能走出盈利难的困局,毕竟除非是真正的顺风车搭你一程似乎成本很低就是额外的收入,网约车的模式中这种跨流量趋势的调度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这种压力随着网约车巨头们的网络不断扩大似乎并没有有效地降低,在整个市场上除了个别以高价小规模赚钱的企业之外,凡是主打平民化的网约车不赚钱似乎就是一个怪圈,在自动驾驶网约车彻底替代真人之前亏损的压力似乎总会是网约车巨头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其次,虽然不赚钱但是流量实在是太多了。Uber在招股书中拿出了漂亮的数据:日订单1400万,自2009年以来累计完成100亿次订单,并已向司机支付了780亿美元。截至2018年12月31日,平台拥有9100万用户,拥有390万名司机。在国内各大网约车巨头也拥有海量的数据,在这个数字经济的时代,数据是最核心的资产,特别是uber所拥有的数据实在是太完美的真实数据了,这让uber可以清清楚楚地知道是什么人用了自己的产品,更是从什么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这其中的数据价值巨大,而数据的另外一面则是巨大的流量,在这个流量经济的时代,流量就意味着金钱,我们看到中国人在家里蹲的时候,外卖小哥成为了大家最容易得到的职业,更成为了吸纳暂时无法工作的人口最好的职业,从健身教练到夜店DJ都成为了外卖小哥,同样uber的逻辑也是如此,而且在美国人力成本如此高企的状态下,uber 的外卖事业完全可以更赚钱。我们就以中国的美团为例,根据美团2020年的财报显示,2019年,外卖业务收入548亿(其中496亿为佣金),占营收的56.2%,2019年美团首次实现年度盈利,2019年净利润为22.36亿元人民币。其实这都在刺激这uber,对于uber这样的企业来说,既然网约车不赚钱,而外卖又早已布局,外卖赚钱无疑成为了最好的方式。 如今的黑天鹅对于uber来说无疑是一次良好的机遇,虽然有巨大的亏损危险,但是却可以帮助企业由一个单纯的网约车平台向生活服务平台转移,如今的uber不仅有网约车,有外卖还有送快递等等,这样的业务模式帮助uber更好地赚钱无疑才是最正确的事情,所以uber做美团也许是一个不错的流量变现机会,只是能否做的长远就看uber自己的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