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2月13日分拆上市规则落地以来,至今已近一年。记者据上市公司公告梳理,截至12月9日,54家上市公司“A拆A”正在进行中,其中有14家公司的子公司IPO已获得证监会或沪深交易所受理。 市场人士认为,上市公司分拆上市尚属“新生事物”,前期推进需谨慎。待运行成熟后,可进一步优化分拆上市的硬性指标,提高包容性。 54家公司“A拆A”推进中 记者据上市公司公告梳理,截至12月9日,累计56家上市公司发布分拆计划,剔除延安必康、安正时尚2家终止分拆计划的公司,54家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上市正在推进中,其中40家发布正式的分拆预案,14家公告了分拆意向,尚未发布分拆预案。 从行业来看,上述54家公司中,电子、医药生物和计算机行业公司数量较多,分别有10家、8家和5家。 粤开证券研究院负责人康崇利对记者表示,首先,电子、医药生物类企业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较多。根据分拆上市规则,上市公司需要满足七项硬性指标才能分拆子公司上市,而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大多分布于医药、TMT等板块。其次,医药类上市公司旗下往往有很多子公司,且产业和业务模块比较独立,和母公司关联交易较少,资产独立、完整,能够独立对外开展业务,形成独立品牌。最后,近年来医药行业发展迅速,上市公司也需要通过分拆上市实现再融资、品牌推广、提高治理水平等一系列目标。 从公司性质来看,上述54家公司中,19家为国企,32家为民企,还有3家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将旗下盈利和成长能力较强的子公司分拆上市,可以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既有助于缓解母公司的融资压力,也有利于母公司和子公司获得更合理的估值,子公司也可以借此实施股权激励,优化公司治理。”康崇利表示,“对于有改革诉求的国企集团上市公司来说,子公司分拆上市可以为集团获得新的上市平台,也可以为集团提供混改平台。” 10月9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提出,完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收购和分拆上市等制度,丰富支付及融资工具,激发市场活力。 华泰联合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张雷对记者表示,未来进一步完善分拆上市制度,可以在运行成熟之后,提高硬性指标的包容性。 首单“A拆A”有望年内落地 从分拆上市目的地来看,选择将子公司分拆至创业板和科创板上市的较多,分别有23家和13家,合计36家,占比66.67%,超过六成。另外,计划分拆至上交所主板的有3家,截至12月9日,还有15家尚未明确分拆目的地。 从进度来看,记者据证监会和沪深交易所网站梳理,14家公司子公司IPO已获证监会或沪深交易所受理,预计IPO募资合计285.55亿元,其中拟登陆科创板、创业板和上交所主板的分别有7家、6家和1家。 上交所网站显示,11月25日,成大生物科创板IPO注册申请已经提交注册。按照《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规定,证监会需要在20个工作日内对发行人的注册申请作出同意注册或者不予注册的决定,即证监会需要在12月22日前做出决定。由此,分拆上市规则出台以来,首单“A拆A”有望在年内落地。 另外,据沪深交易所网站,生益电子和电气风电的科创板IPO注册申请分别于10月16日和11月19日通过科创板上市委会议,凯盛新材创业板IPO注册申请亦于11月18日通过创业板上市委会议。 截至12月9日记者发稿,科创板、创业板IPO注册生效企业共278家,据记者梳理,这278家企业从受理到过会平均用时约120天,从受理到注册生效平均用时约170天。成大生物从交易所受理到提交注册,用时201天,另外3家“A拆A”通过上市委会议的公司,从交易所受理到过会用时约140天,较一般IPO注册时间稍长。 张雷认为,整体来看,分拆上市公司的IPO注册用时在监管层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即“审核3个月,回复问询3个月,注册1个月”。另外,对于A股来说,分拆上市属于新生事物,一般来说,分拆的母公司规模较大,子公司信息披露的工作量也较大,监管层对其独立性审核的难度也较大,流程较普通IPO注册流程稍长,也是正常的。
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在日前举办的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海峰会上表示,目前以银行理财子公司为重点的制度体系正在加速形成,而当前,银保监会正在制定银行理财的销售管理规定。 开启独立运作一年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如何“卖好”自家产品成为市场关注重点。记者从市场了解到,实际上,已开业的理财子公司借助数字化运营,其产品已精准嵌入母行零售金融场景,并在加速拓展他行渠道、自主打造理财节等方面努力探索。 精准营销:嵌入母行零售场景 事实上,现在用户能在银行App界面上买到的每一款代销理财子公司产品,背后都需要这家银行的个人部、网金部、资管部和子公司的密切联动,对产品进行数字化运营。 具体看,理财子公司是如何嵌入母行零售场景的? 首先,这类运营要以两处重构为前提:一是现金管理类产品的起购点被调低至1元;二是首次购买的风险测评由临柜迁徙至线上。这两处重构,赋予了银行理财产品“普惠”、 “线上”的特点,奠定了相关产品批量拓新的基本条件。 而“数字化运营”更深度的体现,是精准营销。目前多家银行都在充分利用多维度客户商机信息等数据,通过模型和标签,向差异化客群推送相关产品,提升存量客户的活跃度。 以建信理财的现金管理类产品“龙宝”为例,它正被搭载在建行“智富盈”自动理财服务里,有效触达增量客群。 据悉,“智富盈”自动理财是建行专为有商业住房贷款(不含住房公积金贷款)、信用卡两类客户提供的理财服务。该服务具有“自动理财+智能还贷”的功能。客户签约后,资金自动申购银行理财产品,日常处于理财状态;需要还款时,根据个贷系统的信息自动赎回理财并还款。即,这两类客户的闲置资金,均自动申购“龙宝”而产生收益。 记者从该行获悉,“智富盈”每新增万户签约,能为该行实现数十亿元的零售AUM提升。经此,建信理财相关理财产品的产品规模、签约客户数、交易量等制表大幅增长,而建行自身手机银行客户活跃度和零售AUM亦有所提升。 加快他行布放,自主打造理财节 理财子公司在加强母行代销渠道布放的同时,也积极扩展行外代销渠道。一批成立以来收益表现良好、运作稳定的理财产品(以现金管理和固收类产品为主),正被财富管理意识领先的银行首先纳入自身货架。 打开招商银行App理财频道,建信理财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建信宝”、交银理财的稳享现金添利产品赫然在列。据记者了解,“建信宝”是在本月25日刚刚登陆招行渠道的建信理财产品,首期将募集百亿规模。而就在其之前,建信理财的封闭式理财产品“嘉鑫”系列,共计有7只产品也在招行APP渠道发起募集,触达其1.29亿APP用户,从募集到成立用时均只有短短几天。 招行财富管理部人士告诉记者:招行秉承“客户体验优先”,并不局限于为自家产品导流,而是坚持放眼在全市场择优,哪怕代销的竞品对自家理财子公司的产品构成客户分流。 此外,记者了解到: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也在灰度测试代销理财子产品,兴银理财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兴银添利宝”已经进入其产品列表。 除了加大在他行渠道布放,理财子公司也开始承接母行传统,打造具有自身标志性的理财销售节。 近几年来,每逢“8.18”、“6.18”、“8.28”、“10.8”等寓意“发财”的时点,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都会推出专属活动“蹭热点”,大都是通过减免手续费、贴息让利、限时新品、转介客户有礼等方式进行集中营销产品。 现在理财子也加入“混战“。据悉,建信理财正基于建行整体部署,将在10月1日启动维期一个季度的“理享季”营销活动,推出一批收益率具竞争力的理财产品。 观察以往情况,银行通常会在营销旺季着力布放两类产品:一类是“T+0”现金管理类产品,重点满足资金高流动性的客群理财需求;第二类是1年以上的中长期限产品,重点满足寻求高收益、稳定回报的喜财客群需求。 而事实上,公募基金也会在自身理财节和传统佳节营销时点上,重点对T+0产品的进行布放。但基于投资范围(现金类资产、货币市场工具、标准化固收资产)和资产久期的制约不同,货币基金的收益远不及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后者要比前者高出数十个BP甚至近百个BP不等。
莱美药业卖资产有点“难”。自2月末挂出资产转让的公告后,期间公开挂牌7次未果,莱美药业第八次尝试挂牌能否寻得“接盘手”? 第八次挂牌转让子公司股权 近日,莱美药业公告,将结合市场情况继续在重庆产权交易网转让公司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四家子公司股权,这已是莱美药业公开挂牌转让的第八次。 具体来看,转让的子公司标的包括湖南康源制药有限公司(简称:湖南康源)100%股权、四川禾正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四川禾正)100%股权、重庆莱美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简称:莱美健康)60%股权及重庆莱美金鼠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简称:莱美金鼠)70%股权。 公告显示,公司通过公开挂牌转让的首次挂牌价格不低于交易标的股权评估值的70%,并授权董事会根据实际情况下调挂牌价格,下调幅度不超过首次挂牌价格的50%。 此次挂牌条件与首次挂牌条件保持一致,挂牌底价为33049.72万元。谈及挂牌底价,知名财经评论员谭浩俊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根据市场评估的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盈利状况,可以在评估价的基础上,对标的转让价格进行上浮或者下浮调整。莱美药业转让的股权价格相当于市场评估价的70%,不算太低。” 据半年报披露,莱美药业此次转让的4家子公司中,仅四川禾正一家盈利(上半年净利润264万元),其余三家皆处于亏损状态(上半年湖南康源亏损1742万元、莱美健康亏损148万元、莱美金鼠亏损195万)。 “如果转让的子公司多数亏损的话,将价格下调一定幅度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不存在资产损失或资产贱卖的情况。”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史立臣分析道。 不过,多次转让未果也着实让市场为莱美药业捏一把汗。史立臣坦言,“如果“买家”属于行业外,在不太了解标的的情况下,可能较容易将标的转让出去,若是属于行业内,又很了解企业情况,就不太好转让出去。 对此,莱美药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鉴于资产处置尚未征集到意向受让方,公司后续将根据实际情况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对相关资产进行处置,处置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公开挂牌转让、引入战略投资者、出售部分资产相结合等方式,以进一步优化公司资产结构。” 缘何“易主”? 据公司解释,本次继续公开处置标的股权是为加速聚焦主业发展、避免与控股股东产生同业竞争的需要。 要知道,今年年初中恒集团新“入主”莱美药业,成为单一拥有表决权份额最大的股东。 对比两家企业的经营业务,莱美药业主要业务为医药制造,产品涵盖抗感染类、特色专科类(包括抗肿瘤药、消化系统药、肠外营养药)、大输液类、中成药及饮片类等;中恒集团以制药为核心业务,同时拥有医疗防护用品、食品、种植等延伸板块,其中核心产品血栓通系列常年贡献近九成的营收。 本次公开挂牌转让的4家子公司,主营业务涵盖注射剂、中成药、中药饮片及大健康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除去以上4家子公司,莱美药业参股投资的其他7家子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也不甚理想。 据半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其他7家子公司中仍有5家处于亏损,仅莱美隆宇、莱美德济2家盈利,分别主营生产、销售原料药及药品批发、医疗器械销售。 投资子公司效果不佳外,莱美药业自身盈利也尽显疲态。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5.99亿元,同比下降24.74%;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10.34万元,同比下降115.04%,由盈转亏。 此外,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上半年莱美药业的总资产为34.75亿元,总负债为18.88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4.34%。 “莱美药业的负债率在企业中不算太高,但公司由盈转亏说明其整个经营状况在走下坡路,因而转让下属子公司不排除是在应对资金链紧绷的问题。”谭浩俊告诉。
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密集开业,一种全新的银行“互相代销”模式突然兴起,告别了过去银行只代理非银产品的历史。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折射出银行理财子公司正在尝试打造多元化销售渠道,而非完全依赖母行。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向记者表示,理财子公司将成为一个开放性的资管平台,通过其他行代销或者相互代销,将会成为一种趋势。 在金融行业,“渠道为王”是硬道理。有着强大客户资源和渠道优势的银行,一向都是非银类金融机构抱大腿的对象,但银行相互之间来往甚少。 如今,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密集开业,这种局面开始被打破。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已有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百信银行及互联网银行等,开始代销其他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 比如,今年8月,招行手机APP就开卖建设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一款固收理财产品。在此之前,中信银行也代销了一款兴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固收净值型理财产品。互联网银行网商银行也代销了交通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固收产品。 对于这种新现象,业内并不感到意外。某城商行资管部门总经理助理向记者解释说,这是因为母行在引入多资产、多渠道的理财产品,与本行理财子公司形成一种良性竞争。 从趋势上看,中小银行很可能会成为银行互相代销的主力。“毕竟银行理财子公司只有几十家,而银行母行有数千家。代销理财产品,可能会成为大量中小银行未来理财业务的主要方向。中小银行可以借此打造理财产品综合超市,创造更多元化的收入来源。”董希淼认为。 据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7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开业,另有4家正等待监管部门批准开业。 已开业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已经开始发力:一方面积极压降老产品,发行符合资管新规的产品;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团队、构建投研体系等,搭建资管新赛道。在此过程中,打造多元化的销售渠道是关键环节。 这也得到了监管部门的积极鼓励。陆续出台的资管新规及配套办法,从政策层面为银行理财子公司放开了外部销售渠道的口子。 比如,《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银行理财子公司可以通过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者银行业监管机构认可的其他机构代理销售理财产品。 在银行资管业人士看来,更多元化的销售渠道背后,其本质是资产提供方与渠道方之间的博弈。 上述城商行资管部门人士向记者透露说,虽然还没有获批成立理财子公司,但他所在部门也找了其他银行来代销理财产品,目的是引入竞争机制。“如果每次产品发行,本行销售渠道的收费标准比外面还要高,那作为资产方,我们就不一定只绑定一个渠道销售。同样的,对渠道部门而言,他们也可以引入多种产品。” 7月,浦发银行资产管理部人士表示,如果未来自己理财子公司的投资能力明显弱于其他外部资管机构,那么母行的销售部门将会面临客户“用脚投票”的压力,因此,母行引入外部优秀的资管机构也将是大势所趋。
在收益率持续走低之下,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速度也明显放缓。尤其是近几个月,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出现大“跳水”,环比接近“腰斩”。 Wind统计数据显示,今年7月,银行理财产品共发行3864只,与6月发行量相比,环比下滑21.46%;8月,下滑趋势进一步延续,当月银行理财产品共发行2141只,较7月环比下滑44.58%。 观察周期进一步拉长后发现,截至9月7日,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共计发行41320只,同比下滑47.50%。 在分析原因时,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与资管新规格局下净值化转型持续推进、压降存量理财产品不无关系。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保本型理财产品加速退场。据了解,目前不少银行及银行理财子公司已经停止续售保本类理财产品。 另一方面,银行理财产品整体发行量萎缩,也与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客户投资不振有关。今年以来,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银行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也随之“跌跌不休”。根据零售金融监测数据显示,8月银行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3.7%,创下2016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银行理财产品“量价齐跌”问题如何解决?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开业数量增多,日益完善的产品线体系被寄予厚望。Wind数据显示,目前,银行理财子公司开业数量已增至17家,从发行产品的类型、发行对象、产品期限、运作模式、投资资产类型等来看,均与其银行母行理财产品有着明显差异。 为平衡理财产品收益率、留存老客户,在资产配置策略方面,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固收、混合等产品中,增大了中高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以提高整体组合收益。比如,不少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混合类产品,配置的权益类资产比例在20%至60%区间。 以工银理财发行的固收增强型产品“鑫添益”为例,该产品正是在纯债策略基础上,利用国债期货、利率互换等衍生工具和权益资产,增强整体收益。其中一款混合类产品配置的权益类资产最高占比可达40%。 除了资产配置外,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在其他方面也体现出相较于银行母行的多元与灵活。比如,从产品风险等级来看,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产品整体风险等级更高,风险偏好提升;从产品期限来看,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产品投资久期显著拉长;从投资资产类型来看,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产品衍生金融工具使用比例更高;从业绩比较基准来看,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产品中,收益率5%以上的产品占比更高。 除此之外,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接下来银行理财子公司在推动净值化转型中,产品体系的运营能力将是扭转目前银行理财产品“量价齐跌”局面的关键。 “银行理财子公司仍处于展业初期,业务模式尚在探索中。”兴业研究分析师孔祥认为,长期看,拉长负债久期、提升风险偏好,进一步成为全能型资产管理机构,将是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发展的基调。
“围绕资管业务的规律特点,统筹好机构监管、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建设,银保监会已经先后制定了理财新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及《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等配套细则。目前正在制定《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理财产品流动性管理办法》。”银保监会创新业务监管部副主任蒋则沈在9月5日的“2020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表示。 蒋则沈称,目前还在进一步关注研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内部控制和交易行为监控、产品信息披露、治理体系建设等专项内容,未来将持续完善相关的制度规则体系建设。同时,在日常中推进针对资管业务的专业化监管体系建设。 银行理财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蒋则沈表示,银行理财需要把握好投资者利益优先原则,守信于行、取信于民、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注重受托资产的安全性和收益的可持续性。同时,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是资管业务的生命线,也是合规展业的基础。无论是银行理财公司,还是从事产品代理销售的商业银行,都是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关键主体。 “理财产品投资不同于一般商品买卖,销售理财产品仅仅是起点,理财产品的核心价值兑现体现在未来的产品存续期内。”蒋则沈称,理财产品销售服务需要贯穿理财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始终,不能将理财产品面向投资者的推介展示、风险评估、投资建议、适当性匹配、风险提示和信息披露等程序,简化为单一时点的孤立的销售行为,甚至当作一锤子买卖。与此同时,银行理财子公司作为新型的资管机构,需要积极主动地把银行理财子公司、银行理财新产品这些基础概念,向老百姓讲清楚、讲好、讲生动,提升公众的认知,帮助投资者准确有效识别和防伪,防范线上线下的欺诈。 截至目前,已有21家商业银行获批设立银行理财子公司,其中17家已经获批开业,另外还有2家外资控股的理财公司获批筹建。
2018年4月以来, “资管新规”及配套细则相继落地实施,大资管行业逐渐统一。而银行理财在资管行业中规模占比居首,其专业化运作成为监管部门重点鼓励的方向。 从2019年6月首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以来,截至目前,已有20多家商业银行获批设立银行理财子公司,其中17家已经获批开业。理财子公司产品尚处在发行初期,共性明显,但也不乏特色化产品,正在逐渐形成“固收为主,权益为辅”的产品模式。 不过,银行理财及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进一步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摸索。“银行理财的投资逻辑正发生变化,我们思考更多的是如何使投资者和融资者更密切地结合,使资产管理在资金端与财富管理更好地融合。银行理财子公司不单要从市场波动中赚钱,更要从企业成长中获得收益,这需要我们覆盖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加强对企业的熟知度。”9月5日,光大理财董事长张旭阳在“2020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称。 转型难在文化和IT系统 银行理财子公司在过去一年里进行了哪些变革?在业务定位及公司经营管理方面有哪些难点? 农银理财总裁段兵在论坛上表示,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转型存在两个难点。首先,文化的转型。理财子公司的人员大都是从商业银行资管部门出来的,资管部门又是从投行、金融资管演化而来,商业银行文化是信贷文化,是以看现金流为主的文化,而理财子公司则需要在资本市场上运作,“目前理财子公司的文化正在培育过程中,还需要一定时间,文化转型是比银行理财产品转型更困难的事情。”他称。 “银行理财子公司转型另外一个比较大的困难是IT业务系统的构建,资管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系统。如何利用系统将不同期限新产品的规模做大是保持资管竞争力的根源,银行理财有现阶段的困难。”段兵称。 “全球资管行业商业模式在发生变化,过去10年被动投资比例不断增加,但是管理费的收入没有变。银行理财一定要发挥投资顾问的作用,从简单的卖产品,向定投服务转型,拥有自己的商业价值和管理模式。”张旭阳表示。 行业的进步是由公司治理和制度建设共同推动的,对此,张旭阳称,一方面应呼吁与监管机构共同探讨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相关的制度完善;另一方面,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希望进一步设立专业子公司这样的组织架构,既可以保持投资的稳定性,又可以通过设立的PE专业子公司、投顾专业子公司等更深层次地参与市场竞争。 净值型产品波动实属正常 今年5~6月,国内债券市场经历了比较剧烈的调整,采用市值法估值且主要投资债券的银行理财产品和公募债券基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净值回撤,市场上部分理财产品受到了冲击。 论坛上,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副总裁管圣义称,市场上有波动是正常现象。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除了要做好“了解你的客户”以外,还要做好“熟知你的产品”,不是仅向投资者提供一个产品说明书就完了,要把交易的每一个环节向投资者讲明白,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 一家股份制银行相关负责人称:“对于刚成立或即将发行的产品,拉长建仓周期,优先补充其他资产,等待债市情绪稳定和回调机会。同时,培育投资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观念,传导适当承担波动风险以获取长期收益的理念。” “‘刚兑型产品’就像双刃剑,虽有市场空间,但这些产品风险成本高,若不能有效压退,净值型产品的发展也会受到制约,存在一定障碍。目前,国内的理财产品还是以固收类产品比例偏高,随着老产品的退出,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一些净值型新产品分布在权益类、ETF、ETS委托类的产品会更多元化,增长速度也会更为迅速。”管圣义称。 明明债券研究团队认为,打破刚兑后,银行理财失去了吸引客户的一大亮点,同时在净值化转型过程中,还将迎来基金、券商资管等有力竞争者。银行继续依靠资产端存量高收益资产和信用下沉、加杠杆等策略的支撑难以长久发展,激烈的竞争环境对银行的渠道销售能力、客户服务能力、资产配置能力,以及投资研究能力等理财服务都提出了更高的专业化要求。银行应搜集客户信息与理财需求,构建客户画像,进行产品创新设计。另外,银行擅长的传统的资产配置都是固收为主,在权益类投资方面相较于基金公司与证券公司有较大差距,银行应扬长补短,加强“固收为主,权益为辅”的布局。 如何看待“资管新规”延期 今年8月,央行称,考虑到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金融带来的冲击,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规范转型面临较大压力,将“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 管圣义表示,“资管新规”延期有以下突出特点:首先,虽然延期,但是不改变资管转型的标准,转型方向不变;其次,“资管新规”对理财转型中出现的存量问题给出了具体的措施,比如,健全存量资产处置的配套支持措施,鼓励采取新产品承接、市场化转让、合同变更、回表等多种方式有序处置存量资产,稳妥处置银行理财投资的存量股票资产等,“这些政策是外松内紧,银行绝不能掉以轻心。”他称。 “首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开业已有一周年,但基础设施和制度设置等还需完善。银行和银行理财子公司应该苦炼内功,作为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有生力量,在‘六稳六保’方面发挥作用。”管圣义表示。 一位股份制银行高管称:“该政策并没有超出市场的预期。此前业界各方都有呼吁,建议将过渡期延长1~2年不等,最终监管作出了延期一年的决策。总体来说,各资管行业对资管新规的延期非常支持,正按照既定的目标和规划来实现顺利转型。” “银行理财转型开弓没有回头箭。原有的一些类存款类信贷产品的风险掩盖和业务模式不可持续,也难以为继,因此主动处置化解存量包袱是商业银行回归主业、理财业务回归本源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也有利于银行理财提早谋划布局,加快改革转型,优化资源空间,轻装上阵发展。”银保监会创新业务监管部副主任蒋则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