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酒上市遭到了“黑天鹅”事件。 近日,证监会对广发证券在康美药业相关投行业务中的违规行为依法下发行政监管措施事先告知书,拟对广发证券采取暂停保荐机构资格6个月、暂不受理债券承销业务有关文件12个月的监管措施。 而广发证券正是郎酒的保荐机构。 因广发证券保荐机构资格拟被暂停6个月,郎酒需要面临抉择,另择保荐机构重新经历尽职调查、申报招股书的繁琐过程,或者等待广发证券处罚结束重启上市。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搜狐财经表示,更换保荐人不用重新排队,而等待处罚结束可能需要中止IPO已更新财务报表,所以更换保荐人是郎酒更理想的选择。 搜狐财经联系拨打郎酒董事会办公室电话并发送邮件询问IPO后续安排,截至发稿均未得到回应。 广发证券违规,郎酒IPO或将延期 7月10日,郎酒IPO更新进展,显示其已经收到证监会书面回复,这距离其递交IPO材料已过去约一个半月。 但就在同一天,广发证券被证监会处于暂停保荐机构资格6个月、暂不受理债券承销业务有关文件12个月的监管措施。 郎酒递交的招股书显示,广发证券正是其此次IPO的保荐机构及主承销商。 作为保荐机构,广发证券从去年郎酒接受上市辅导时便参与其中。 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8月20日,证监会四川监管局披露郎酒接受上市辅导,广发证券担任郎酒保荐机构,为其提供上市辅导服务。 2019年底,证监会四川监管局披露广发证券关于郎酒股份上市辅导的工作中期报告,广发证券在报告中披露,其在辅导过程中勤勉尽责,达到了预期的辅导效果。 今年6月,广发证券再在证监会四川监管局披露郎酒辅导工作总结报告,称郎酒符合发行上市的条件。 广发证券历次披露的信息显示,其自2019年8月20日向证监会四川监管局报送郎酒IPO辅导材料,至2020年5月结束辅导,为时约9个月。 今年6月,郎酒正式向证监会递交IPO招股书,作为辅导期保荐机构的广发证券,则成为IPO保荐机构及主承销商。 广发证券此次被证监会处罚,则因为其在康美药业相关投行业务中的违规行为。 据证监会通报,作为康美药业的投行保荐机构,广发证券及相关人员在康美药业投行项目执业过程中未能勤勉尽责,存在尽职调查环节基本程序缺失、缺乏应有的执业审慎、内部质量控制流于形式、未按规定履行持续督导义务等重大违规行为。 根据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康美药业通过财务不记账、虚假记账,伪造、变造大额定期存单或银行对账单,配合营收造假伪造销售回款等方式虚增货币资金逾886亿元。 据公开资料显示,康美药业IPO的主承销商、保荐人均为广发证券。据统计,康美药业上市后共进行了三次增发、一次配股、一次发行优先股,加上IPO融资,共计金额约166亿元。 2018年4月,广发证券更是在康美药业被质疑“财务造假”期间,为其出具督导报告书,称报告期内康美药业整体经营情况良好。 而广发证券参加郎酒上市辅导的人员中,组长胡金泉也是康美药业2007年、2008年增发的保代之一。 在广发证券被罚后,国信证券紧急公告称,董事会全票通过决议,不再聘请广发证券担任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联席主承销商,此举也宣告了广发证券投行项目流失的开始。 目前广发证券仅有梦百合的定增项目处于正常的发审阶段,另有神通科技、周六福珠宝等89个IPO申报项目,其中66个处于辅导备案登记状态,23个进入发审环节,郎酒为其中进展最快项目。 广发证券的违规,也让郎酒的上市之路再次面临变数。 郎酒、国台竞速IPO,争当“酱香第二股” 郎酒筹备上市已久。2018年6月,泸州市通过了《泸州市千亿白酒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文件要求,到2020年,泸州市白酒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其中,郎酒股份公司成功上市,主营业务突破200亿元。 郎酒董事长汪俊林曾提出郎酒2019年工作计划,其中之一就是“郎酒股份IPO工作顺利推进,力争2020年成功主板上市”。 同为酱香酒企业,国台于5月22日也发布了招股书,只比郎酒提前了15天。 招股书显示,国台酒业本次拟登陆上海交所主板,保荐机构为华西证券,拟发行不超过4282.10万股,募集资金中的20亿元用于6500 吨酱香型白酒技改扩建工程项目,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目前白酒上市企业共计19家,但仅有贵州茅台一家酱香白酒公司。谁率先登陆A股就将成为继贵州茅台之后的第二家酱香型白酒上市公司,同时也是第20家白酒上市公司。 业内人士表示,国台很可能将捷足先登,先于郎酒登陆资本市场,享受酱香第二股的红利。 除了上市时间可能延迟,郎酒在招股书中提示了资产负债率较高的风险 。 郎酒披露,2017 年至 2019 年,公司合并口径资产负债率为 67.06%、67.02%、66.06%,高于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郎酒表示,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原因是公司近几年通过负债方式大力拓展基酒产能与储能、增加营销投入等。公司在较高资产负债率的情况下,如果公司未来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不及预期,会对公司的还本付息造成不利影响。 而上市成为郎酒降低资产负债率的重要途径,郎酒提到,本次募集资金到位后,可大幅提升公司资产规模,有效解决公司发展资金瓶颈。 此外,郎酒改制过程中,还存在与部分员工存在纠纷诉讼情况。 作为保荐人的广发证券对于郎酒改制出具的结论为:郎酒集团职工安置方案除尚未领取安置金的 22 名改制职工外,宝光集团已向其余改制职工全额支付了安置金及其利息或资金占用费,未领取安置金的 22 名改制职工的安置责任主体明确,郎酒集团国有产权转让涉及的职工安置事项不存在发生重大纠纷的风险隐患。 广发证券承诺,因其为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制作、出具的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将先行赔偿投资者损失。
A股三大股指全天宽幅震荡,多次反转,尾盘集体翻红。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214.13点,涨0.13%;深证成指报13114.94点,涨0.91%;创业板指报2662.4点,涨0.61%。两市成交逾11160亿元,北上资金净流入10.43亿元。 盘面上,证券、保险等金融股领跌,环保工程、景点旅游、军工等稍强。整体上,两市个股涨跌互半,涨停68家,跌停59余家,炸板率高,市场情绪波动较大,两市成交额较前期明显萎缩。 具体板块异动方面,证券板块整体震荡走弱,太平洋、光大证券、中泰证券跌停,国海证券、中银证券、东方证券、西南证券等跟跌。 保险、期货等金融股集体下行,西水股份、越秀金控、南华期货等多股跌停。渤海租赁、瑞达租赁等个股跟跌。 景点旅游概念高开后高位震荡,岭南控股、中国中免、云南旅游涨停封板,宋城演艺涨逾8%。 国防军工板块活跃,航发控制、中航重机、亚光科技等多股涨停。 环保工程板块表现较好,天壕环境、惠城环保、德创环保、博天科技、津膜科技涨停。 板块主力资金流动表现分化,航天军工指数、餐饮旅游指数、酒类指数、建材指数分别净流入28.9亿元、26.74亿元、12.91亿元及12.57亿元。 券商指数、半导体指数及银行指数主力资金净流出最多,分别净流出88.48亿元、18.88亿元及14.44亿元。 科创板涨跌表现不一,N地纬大涨271.92%领涨板块,N孚能涨75.85%,泽璟制药-U、硕世生物、晶丰明源、奥福环保、赛诺医疗等均涨超8%。 汇辰资讯、 埃夫特-U、国盾量子等分别跌24.14%、23.75%及11.57%领跌板块。 北向资金全日净买入10.43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3.97亿元,深股通净买入6.46亿元。
截至收盘,上证指数跌4.50%,深证成指跌5.37%,创业板指跌5.93%。 指数全天单边下行,尾盘快速跳水,沪指跌逾4%,创业板、深成指跌逾5%,题材概念全线走弱,白酒概念股跌停潮,券商股尾盘杀跌,个股普跌,跌停股超110家,市场氛围极差。 盘面上看,白酒概念全线暴跌,整体跌幅超9%,老白干酒(600559)、泸州老窖(000568)、酒鬼酒(000799)、水井坊(600779)等约十股集体跌停,贵州茅台(600519)跌逾8%;中芯国际概念股、半导体等科技股集体下挫,天津普林(002134)、大唐电信(600198)、通富微电(002156)、南大光电(300346)等多股跌停;券商股尾盘杀跌,中泰证券(600918)、浙商证券(601878)双双跌停,东方财富(300059)、中信建投(601066)等跌逾9%;银行股午后一度拉升,张家港行(002839)触板。 异动回顾: 09:31 稀土永磁概念开盘走高,德宏股份(603701)涨停,章源钨业(002378)、焦作万方(000612)、英洛华(000795)等跟涨。 09:33 景点及旅游板块大跌,腾邦国际(300178)跌停,丽江股份(002033)跌超9%,长白山(603099)、曲江文旅(600706)、桂林旅游(000978)、西藏旅游(600749)等纷纷走弱。 09:34 白酒概念快速跳水,舍得酒业(600702)一度跌超9%,水井坊、古井贡酒(000596)、泸州老窖、洋河股份(002304)等集体下行。 09:44 证券板块走高,太平洋拉升涨停,光大证券、国海证券、中银证券(601696)、第一创业(002797)等跟涨。 13:00 影视传媒概念股午后拉涨,万达电影(002739)涨5.99%,横店影视(603103)、金逸影视(002905)、中国电影(600977)、上海电影(601595)等跟涨。 13:29 白酒概念持续大跌,水井坊、迎驾贡酒(603198)、舍得酒业纷纷跌停,老白干酒、口子窖(603589)、酒鬼酒、泸州老窖等跌超9%。 13:40 银行板块拉升,张家港行涨停,长沙银行涨超5%,江阴银行(002807)、青农商行(002958)、常熟银行(601128)、苏农银行(603323)等跟涨。 消息面: 1、国家统计局:中国二季度GDP同比增长3.2% 国家统计局:中国二季度GDP同比增长3.2%,前值为-6.8%。 2、下半年房地产投资是否会持续强势?统计局回应 下半年房地产投资是否会持续强势?统计局回应: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已经转正,但房屋新开工面积、土地购置面积、商品房销售指标目前还处于下降区间,所以对下半年房地产的走势应该持观察的态度。(中国网) 3、吴尊友:北京新发地疫情及相关联传播基本已终止 吴尊友:北京新发地疫情及相关联传播基本已终止,我国再次回到了零星输入病例的疫情特征。(新京报) 4、华为回应美国将限制特定员工赴美签证 华为回应称,华为独立于中国政府运作,是“私人的、员工所有”的公司。“限制我们不懈努力为美国和世界各地技术创新做出贡献的员工的签证,是不公正和武断的行动,我们对此感到失望。” 投资建议: 天风证券(601162)指出,近期A股市场上涨速度过快,对应风险偏好与情绪的指标都已处于高位水平,短期继续看好中报超预期品种,中长期看好高景气度行业:新能源汽车,电子,半导体设备,信创和大消费。
券商年内发债融资超8600亿元 短融券占比超6成 7月13日,东方证券、长江证券均获准发行超百亿元面额公司债,将券商发债融资的热情进一步推向高潮。 《证券日报》记者百度相关数据梳理后发现,今年以来,券商通过发行证券公司债、证券公司次级债、短期融资券及可转债的形式,已累计募资8663.68亿元,同比大增86.32%。截至目前,发行证券公司债仍是各家券商主要的融资途径,但发行短期融资券的规模已形成反客为主态势。 公司债仍是主要融资途径 截至目前,发行证券公司债仍是券商最主要的融资途径之一。《证券日报》记者对同花顺iFinD数据梳理后发现,今年以来,券商共发行116只证券公司债,合计发行总额达2624.68亿元,同比增长46.66%。 其中,中信证券发行证券公司债的规模最大,达到255亿元。海通证券紧随其后,发行证券公司债215亿元。华泰证券排名第三,发行证券公司债200亿元。此外,中国银河、中金公司、申万宏源、广发证券、招商证券等多家券商发行证券公司债规模也均超过100亿元。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5月份以来,已有10家券商获准发行大额证券公司债,累计获准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1710亿元。 39只次级债融资744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最近3年,证券公司累计发行次级债4563亿元,占证券公司发行公司债总规模的34%,发行次级债已成为券商补充流动性的重要工具之一。 5月2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的决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修改后的内容主要包括:优化次级债发行方式,允许公开发行;支持证券公司发行减记债、应急可转债及其他创新类债券品种;将机构投资者概念统一至《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的表述和界定等等。 在《管理规定》发布前,券商只能非公开发行次级债券,发行减记债等其他品种也缺乏明确依据。修改后的《管理规定》进一步拓宽了券商发债渠道。 《证券日报》记者对同花顺iFinD数据梳理后发现,截至7月15日,今年以来券商已发行39只次级债,合计发行总额744亿元,同比下降32.25%。其中,申万宏源证券今年以来已分两次合计发行次级债120亿元。此外,国泰君安、中国银河、中信建投、国信证券发行证券公司次级债的规模也均达到50亿元。 对此,东方证券分析师唐子佩认为:“《管理规定》允许券商公开发行次级债,无疑将显著拓展券商次级债融资渠道,有效提升杠杆运用水平,充实资本,提升防风险能力,同时也为券商发行其他品种的公司债奠定了法律基础。” 国开证券分析师程凌也表示,“在当前宽松的市场环境下,如能补充长期的低成本资金,有利于券商做大资产规模,提升杠杆率和盈利能力。此外,《管理规定》为创新品种预留了制度空间,券商融资渠道有望进一步拓宽,未来券商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将成为竞争的重点,大型券商将更具优势。” 发行短期融资券异军突起 5月2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同期发布《关于开展公开发行短期公司债券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后,证监会于7月8日同意招商证券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的注册申请,包括公开发行1年期以上公司债券面值总额不超过250亿元以及公开发行短期公司债券面值余额不超过100亿元。 与发行证券公司债相比,发行短期融资券具备发行门槛低、周期短、能快速补充公司运营资金等特点,目前已成为券商补充流动性的另一主要渠道。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券商今年以来已发行188只短期融资券,合计发行总额达5267亿元,与去年同期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规模1729亿元相比,大增204.63%,占年内券商发行公司债券总额的60.79%。 与此同时,此前备受券商重视的可转债发行却意外“遇冷”,只有华安证券一家在今年3月份发行了28亿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华安转债”。
市场行情火热,为各类投资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一方面,有人怀揣巨资想进来;另一方面,有人打算逢高套现、落袋为安。 6月份以来,券商股备受市场追捧,证券板块累计上涨超过50%。与此同时,很多持股5%以上的重要股东的减持也比以往更频繁。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38家上市券商中,近期至少有6家券商预计将被大股东减持,减持数量合计3.55亿股。 另外,上市券商的再融资热情再度高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2家上市券商发布定增、配股等再融资方案,拟募集资金达1072.5亿元。 重要股东频繁减持券商股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38家上市券商中,目前已有华安证券(600909)、南京证券(601990)、红塔证券(601236)、第一创业(002797)、中原证券(601375)、西部证券(002673)等6家券商预计将被大股东减持,合计减持数量达3.55亿股。 从6家券商的股价表现来看,自6月份以来,华安证券股价上涨22.35%(后复权、下同),红塔证券涨幅为27.86%,南京证券涨幅为29.89%,中原证券涨幅为31.58%,西部证券涨幅为32.65%,第一创业涨幅最高,为55.64%。同期证券板块整体平均涨幅为52%,6只计划被大股东减持的券商股中仅第一创业的股价涨幅超过板块平均值。 华安证券遭遇两家持股5%以上股东的计划减持。6月17日该公司公告显示,东方创业(600278)拟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华安证券不超过7242万股,计划减持比例不超过2%。7月14日,华安证券发布公告称,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安徽出版集团”)拟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2000万股,减持比例不超过0.55%。这两家公司计划减持华安证券的原因均为自身资金需要。实际上,安徽出版集团在2019年10月11日-2020年4月8日期间,就已减持华安证券5355万股,减持总金额为3.71亿元。 南京证券则遭到同一股东的多次减持。7月10日,南京证券发布公告称,江苏凤凰置业有限公司(简称“凤凰置业”)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3298.82万股公司A股。凤凰置业为南京证券持股5%以上股东,持股数量1.74亿股,持股比例为5.28%。在2020年2月10日至7月8日期间,凤凰置业已合计减持南京证券3298.8013万股,减持比例为0.999993%,每股减持价格区间为14元-19.24元,减持总额为5.67亿元。凤凰置业减持南京证券的原因为经营计划需要。 7月5日,红塔证券发布公告称,云南白药(000538)因自身资金需求,拟自2020年7月28日至2021年1月23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方式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股份不超过4711.3683万股。如果本次计划全部实施完毕,云南白药将不再持有红塔证券股份。本次云南白药计划减持红塔证券主体存在一致行动人,红塔证券的第一大股东云南合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红塔证券10.95亿股,持股比例为30.13%,而云南合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双友担任云南白药董事。 7月7日,第一创业发布公告称,持有第一创业2.09亿股的股东浙江航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航民集团”)计划自7月7日起15个交易日之后的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3502.4万股。若航民集团按减持计划实施完毕,其持有第一创业的股份比例将降至5%以下,不再是第一创业持股5%以上的股东。航民集团减持原因为主业升级、产业布局调整等。实际上,在此之前航民集团已进行多次减持。2月25日,以8.06元/股的价格减持430万股;2月26日,以8.46元/股的价格减持370万股。此外,第一创业的另一家重要股东华熙昕宇投资有限公司于7月2日减持第一创业2735.7627万股,减持后仍持有4.05亿股,占第一创业总股本比例为11.56%。 中原证券在6月11日发布公告称,其5%以上股东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渤海公司”)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数量不超过7738.14万股,减持原因为自身资金安排需要。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渤海公司就已两次减持中原证券。 5月27日,西部证券发布公告称,持有西部证券5.28亿股(占总股本比例15.09%)的股东上海城投控股(600649)根据业务发展需求,计划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700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不超过2%),减持价格不低于9元/股。 对于近期频繁出现的券商重要股东的减持计划,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员赵亚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中国经济在世界较大经济体中目前是相对最好的,但企业还是非常困难的,在疫情期间,很多上市公司资金匮乏。同时,随着经济回暖,企业需要加大投资、扩大市场份额,导致企业再融资需求较大。另外,世界经济短期前景不明朗,增强了重要股东减持的意愿。” 券商计划再融资1073亿元 一方面,原有重要股东在大举减持券商股;另一方面,很多机构在积极参与上市券商的再融资。 《证券日报》记者对相关数据梳理后发现,今年已有海通证券(600837)、南京证券、中原证券、西南证券(600369)、浙商证券(601878)、第一创业、国信证券(002736)、西部证券、中信建投(601066)等9家券商拟通过定增募资总额不超过897.5亿元,其中拟募资额超过百亿元的券商有4家,分别是:海通证券(200亿元)、国信证券(150亿元)、中信建投(130亿元)、浙商证券(100亿元)。 记者发现,海通证券、南京证券、中原证券、西南证券、第一创业、国信证券、中信建投等7家的定增方案最新进展均为证监会批准,浙商证券、西部证券的最新进展为股东大会批准以及董事会批准。 另外,今年以来,已有东吴证券(601555)、天风证券(601162)、山西证券(002500)、国海证券(000750)等4家券商实施了合计191.36亿元的配股方案。近期,招商证券(600999)A股配股即将发行,预计募资总额不超过128.05亿元。此外,还有国元证券(000728)(拟募资不超过55亿元)、红塔证券(拟募资不超过80亿元)、华安证券(拟募资不超过40亿元)的配股计划“在路上”,3家券商拟配股募资规模合计不超过175亿元。 至此,目前已有12家券商通过定增和配股进行的合计1072.5亿元的再融资计划在路上。 对于上市券商现有的“减持、融资两头热”现象,赵亚赟分析认为,“目前实体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各地对疫情还处于严防阶段,投资机会不太多。定增是个不错的投资选择,但不排除有些大股东利用高位减持、参与定增的方式来赚取差价的可能。”
四川信托脱手宏信证券 有意接盘者纷纷登门 证券时报记者 谭楚丹 又有一家券商待价而沽。 四川信托6月爆雷以后,该公司不得不变现自有资产以填窟窿。在处置方案中,四川信托计划转让宏信证券股权。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从接近宏信证券人士处获悉,宏信证券目前经营正常,股东风险并未传导过来。有意接盘宏信证券的资金方并不少,更有机构入场开展尽调。 公开资料显示,四川信托目前持有宏信证券60.376%的股权。宏信证券2019年净利润排行业68名,总资产及净资本在业内排名靠后。 登门者众 6月中旬,四川信托多只产品爆雷,逾期无法兑付。四川信托向投资者解释时称,主要因为受全球经济下行、新冠疫情及停发TOT(信托中的信托)信托产品的影响。截至6月末,四川信托TOT项目的存续规模逾250亿元。 在此次TOT项目风险事件处置时,四川信托给出的方案中,承诺处置变现自有资产,《关于出售川信大厦房产的议案》及《关于转让宏信证券的议案》已经获得该公司全体董事表决通过。 据了解,川信大厦及宏信证券股权的资产评估工作进展顺利,评估公司已完成现场工作。而券商中国记者从一名接近宏信证券的人士了解到,宏信证券目前经营一切正常,大股东的风险并未传导到券商。 谈及接盘方情况时,上述接近宏信证券的人士称,还在接洽当中,而且最终肯定要进场挂牌交易。由于证券资产风险隔离较好,宏信证券并未受到大股东影响,目前包括经纪、投行等业务展业正常。 也正因如此,宏信证券该部分股权资产也受到青睐。上述人士透露,目前已有比较多的企业对宏信证券感兴趣,从四川地方企业到外地企业,从国企到央企都有,甚至有的已经入场开展尽职调查。 公开资料显示,四川信托目前持有宏信证券60.376%的股权。宏信证券前身为和兴证券,由四川省信托投资公司、四川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四川省建设信托资公司、阿坝州信托投资公司、凉山州信托投资公司、四川省南充市信托投资公司等六家公司所属22家证券营业部于2001年8月合并组建而成。 一名四川本地券商高管向记者表示,四川信托风险事件由四川省政府牵头处置,所以宏信证券股权转让也在政府引导下开展。 深耕四川 亟需增加资本金 国内券商目前以净资本为重点考核指标,一切业务开展都挂钩净资本。从全行业来看,宏信证券是一家小型券商,亟需资本金的注入。 根据7月10日中证协发布的2019年98家券商经营业绩排名,宏信证券营业收入804亿,排第76名;净利润1.86亿元,排名第68位;总资产103.96亿元,排81名;净资产22.57亿元,排89名;净资本18.69亿元,同样位居全行业89名。 在上述指标中,宏信证券在全行业98家参与排名的券商中均处于较靠后位置。上述接近宏信证券的人士表示,“宏信证券也希望能引入资本实力雄厚的大股东,带领公司做大做强。” 在业务收入构成上,经纪业务是宏信证券主要收入来源,2019年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在营收中的占比为26.55%。宏信证券表示,全年经纪业务净佣金收入1.94亿元,同比增长22.57%;两融手续费及佣金收入3242.73万元,同比增长27.19%。 自营业务是宏信证券另一大收入板块,2019年贡献占比27.45%。值得注意的是,宏信证券没有开展股票自营。宏信证券表示,2019年公司对市场的判断仍较为准确,股票自营投资策略继续得到市场验证。但由于受限于公司净资本状况,投资规模和风控指标一直未确定,无法执行原定的投资策略和投资计划,出于审慎考虑,2019年公司未开展股票自营业务。 债券自营方面,宏信证券表示,公司围绕经济基本面、中美贸易战和猪肉价格走势等主线开展自营投资业务,配置利率债及高评级信用债,减持低评级信用债券,把握震荡行情。进一步加大可转债、国债期货等债券衍生品投研投入,提升大类资产研究与配置能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7月15日午间,东北证券公布了今年上半年业绩快报。据东北证券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6.90亿元,较上年同比下滑4.8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6.67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2.98%。 (图片来源:东北证券业绩快报) 东北证券公告解释称,公司上半年营收下滑主要是由于期货子公司现货业务收入、投行业务收入减少所致。 截至2020年6月30日,东北证券总资产为684.41亿元,较年初增加0.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60.02亿元,较年初增加2.69%。 今日,国海证券同样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国海证券称,今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6.05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56%。 (图片来源:国海证券业绩预告) 国海证券表示,2020 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金融、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公司加快新业务布局、拓展服务新方式、建设运营管理新模式,公司上半年销售交易与投资、企业金融服务、资产管理等业务收入同比均实现增长。 7月14日晚间,国海证券和东北证券曾相继发布了上半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公告。 据两家券商的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国海证券和东北证券分别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88亿元和7799.65万元;分别减少公司本期净利润1.41亿元和5849.74万元。 其中,东北证券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发生信用资产减值损失7799.65万元。其中计提信用资产减值损失1.17亿元,转回3935.11万元。 (图片来源:东北证券公告) 搜狐财经发现,股票质押业务“踩雷”为上述两家券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主因。 据国海证券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国海证券分别因“踩雷”4名融资人的股票质押业务,共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72亿元,占上半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总金额的91.49%。 公告内,国海证券并未公开上述融资人的具体名称。但一年来,国海证券“踩雷”股票质押业务事件频发。 今年6月9日,国海证券发布累计诉讼情况公告表示,公司连续十二个月累计发生的诉讼事项合计金额14.03亿元,超过公司2019年末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的10%。 据公告显示,国海证券连续十二个月发生的7起诉讼案件均为股票质押业务踩雷。目前上述案件均在审理过程中。 (图片来源:国海证券公告) 除国海证券外,据东北证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共计提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1.02亿元,主要涉及*ST利源、*ST恒康等质押股票,占总计提金额的87.18%。 东北证券称,上半年转回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共计1886.43万元,主要是前期项目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