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披露半年报临近收官。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猝不及防,国内外经济形势也比较复杂。作为中国经济压舱石的上市公司群体,会交出一份怎样的年中答卷,备受市场关注。记者注意到,这两天半年报披露愈发密集,个别公司也出现了业绩亏损金额较大的情况。可以说,这些亏损案例很多看似意料之外,实则基本都在大家的意料之中。 盘点沪市亏损程度比较大的公司,基本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公司风险早已暴露,市场对公司的业绩已有充分预期。拿西水股份来说,公司旗下核心资产天安财险认购大量新时代信托产品,而新时代信托和天安财险等6家“明天系”公司已于上个月被银保监会依法接管,公司前期也多次披露所持信托产品逾期的公告。如此来看,公司在半年报中大额计提信托产品减值准备而导致巨亏271亿元,也便在预料之中了。还有*ST力帆,公司此前也已暴露出经营停滞、债务累累、面临巨额诉讼等多重风险,公司日前已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公司股价表现也一路下行,相关风险正在逐步释放。公司今年上半年亏损近26亿元,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上述风险的另一种呈现。类似的,*ST康美也在此列。 还有一类是行业整体性调整,上市公司个体难以独善其身,市场对此也早有预判。例如,首旅酒店、广深铁路等公司业绩亏损较大,都是受疫情影响带来的暂时性下滑,市场前期已经充分消化。大家都很关心的中国石油,今年上半年亏损近300亿元,乍看可能有点惊人,但结合行业整体情况来看也能够给予理解:疫情影响下,今年上半年石油需求出现历史性下降,国际油价深度下跌,上半年北海布伦特原油现货平均价格同比下滑39.4%;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现货平均价格同比下降36.3%。除中国石油外,壳牌、英国石油等国际巨头也都面临大幅亏损,仅二季度便分别亏损181亿美元和168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业绩有较大波动,中国石油还是一如既往地在半年报中推出了160亿元的分红派现方案,与往年的分红水平基本一致,显现了公司的定力和实力,也是公司坚持回馈投资者相应责任感的体现。 其实,就沪市上市公司而言,亏损还是少数。记者梳理了截至8月27日已披露的半年报,依然有近九成公司实现了盈利。三一重工、隆基股份、韦尔股份等行业龙头均实现了营收、利润的显著增长。在今年疫情影响叠加国内外经济形势挑战严峻的背景下,沪市主板公司能够取得这样的业绩实属不易,也体现了沪市主板公司的蓝筹本色,顶得住压力、经得起考验。 进一步看,随着市场的变化和经济的调整,上市公司业绩有涨有跌、有盈有亏也属正常,需要市场多一分理解和包容。可以看到的是,绝大多数沪市公司正在主动调整、积极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努力实现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升级。当前,我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经济形势也在向好的方向转变。上市公司作为我国经济的基本盘和发展的转换器,无疑将在这个新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必将找到新的发力点,迈向新的高度。
北大荒8月27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粮食价格上涨对公司现在和未来的业绩都会产生的积极的作用。
王鸿8月26日,以“浪奔”为主题的2020(第三届)年度论坛在上海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指导、主办,结合“后疫情时代地产行业新机遇”和“新基建下中国地产经济发展”等时下热点,200余位业界精英齐聚一堂,共论企业战略和布局,共谋行业健康发展。直播》》 在“大浪淘沙--新锐上市公司CEO圆桌论坛”上,绿城管理副总裁戴俊凯表示,公司是在7月10号挂牌上市的,上市之后最大的改变可能在于三个方面。第一是对于客户还有合作方,可能会对公司信任度、认可度有所提高。第二是员工,在员工激励上有所鼓动起来。第三是媒体上更多的报道,曝光率增多,会有很多充满好奇的声音,当然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提到对新上市公司的建议,他认为上市取决于企业的目的是什么,可能是为了募集资金,也有可能是为了提高知名度和名声。 企业上市只是一个起点,只是一个工具,可以借助上市平台进入资本市场的领域。上市之后并不是结束,而是起点。第一要为业绩负责,对业绩有所要求。第二合规性方面,进入资本市场就可以进入更多的资本领域。对于绿城管理来说,进入资本市场可以增加对于代建领域资本赋能,也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在传统的代建业务之外,在金融领域也可以提供增值性的服务。
今年新冠疫情冲击下整个宏观环境承压,地产行业在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销售受挫,面临增速放缓的压力。在这一背景下,龙光集团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受良好业绩驱动,公司股价于业绩发布后快速拉升,最终收涨4.8%。展望后市,伴随牛市预期以及地产板块估值底部回升,预计其仍然还将有进一步表现。 1· 业绩增长韧性强劲,利润率行业持续领先 中期业绩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龙光集团实现归母净利润61.57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1%;归母核心净利润53.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3%。 上半年,公司毛利率35.2%,净利润率20.3%,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核心利润率17.6%,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不难看到,在疫情和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加的双重影响下,龙光集团核心利润指标持续向好,增速强劲,展现了突出的盈利能力。考虑到过去几年公司利润持续表现,连续八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超30%,这也进一步验证了公司穿越周期的经营实力。 龙光集团盈利能力持续领先行业,一方面得益于公司整体权益销售高,业绩含金量足,伴随规模的增长能够持续不断的释放出较高的利润。与此同时,公司近几年规模增长快步向上,持续高增长也带来利润的加速释放。 利润端的表现更重要的一点还在于,龙光集团在行业内有着极具优势的土储布局和拿地成本。尤其是在城市更新上面,公司拥有体量可观的项目储备,这些项目往往也代表着非常高的毛利率,由此也成为了公司业绩的重要助推器。对此,此前有多家券商观点就表示,城市更新已成为龙光穿越周期的盈利新引擎,预计未来三年每年将贡献集团核心净利润的20%,可确保集团未来盈利持续领先行业。 2·四轮驱动巩固核心优势 持续发力"城市综合服务商" 今年,对于龙光而言也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年份,公司正式更名为龙光集团,其同时提出了"责任筑城,臻心建家"新发展理念,实施住宅开发、城市更新、商业运营、产业运营四轮驱动,持续巩固"城市综合服务商"发展优势。 面对整个行业的转型浪潮,龙光集团在地产多业态协同发展上持续挺进,并形成了独具自身特色的发展定位和目标。公司持续扩大商业运营发展,以轨交上盖大型购物中心为主打产品,同时依托公司城市更新项目资源,为大量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产业运营服务,培育新的业绩增长点,持续提升经营性收入规模。 尤其是,公司在深圳大本营积累了丰富的"地铁+物业"的模式经验,这也不断为其在获取优质稀缺资源上的到助力。今年5月公司成功获得深圳前海地块,据了解,该地块为地铁5号线前湾公园站地铁上盖,规划总建筑面积18.36万平方米,而这也是龙光在深圳的第15个"轨道+地产"项目,项目价值之高不言而喻。 在行业处于快速转型的阶段,龙光集团围绕"城市综合服务商"定位,实施"四轮驱动",加快全国化布局,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考虑到未来公司在商业运营等多业态持续发力,其不仅将给公司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石,同时也将进一步强化其整体抗风险能力,驱动公司在行业中实现跨周期的增长。 3· 优质土储助力未来高增长,财务稳健凸显长期经营优势 从土储优势来看,龙光集团的业绩增长仍然还将保持长期稳定,按照公司年初计划,龙光2020年权益合约销售目标为1100亿元,较上年增长超过20%。截止1至7月公司实现权益合约销售额约574.3亿元,同比增长13.5%。 龙光管理层在当天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公司可售资源充裕,全年推货金额1800 亿元,其中下半年可售货值约1340亿元,62%位于需求强劲的粤港澳大湾区。考虑到当前疫情得到控制,经济恢复增长,房地产市场重现回到热络状态,下半年公司在销售端还将不断发力,公司有信心顺利达成全年目标。 此外,从长远来看,驱动龙光集团未来高增长的核心要素仍然还在土储端,尤其是在城市更新项目上。 一方面,公司持续加快扩张,即便在疫情影响下也未停止纳储的脚步,逆周期扩充优质土储资源,不断为未来蓄力。 上半年,公司继续围绕两大都市圈、两大城市群进行布局,通过公开市场招拍挂新获取17个项目,总建筑面积295.6万方。其中,公司获取上海杨浦地块,首进上海,标志着公司长三角都市圈布局进入新阶段。而从新增货值来看,上半年公司合计新增货值1292亿元,其中城市更新渠道货值680亿元,占比53%,招拍挂渠道新增货值612亿,占比47%。 另一方面,公司当前拥有庞大的土地储备,尤其是在项目更新上优势显著,积蓄了巨大的业绩增长动能。 据了解,公司截至2020年中期土储总货值9340亿元,储备十分丰厚,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占比82%,近期可开发土储货值4791亿元,足以保障未来三年权益合约销售的增长。 此外,城市更新方面,公司目前可转化项目共87个,土地储备2481万平方米,货值达4549亿元,其中约94%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大都市圈。公司目标未来三年每年贡献约20%的核心利润。 除了土储端的发力支撑长期业绩外,稳健的财务表现同时也是保障公司不断扩张和健康成长的重要根基。 一方面,公司严格控制负债率,手握充裕现金,不断夯实财务安全。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净负债率保持在68.3%的稳健水平,,低于行业平均值,利息覆盖率达4倍。公司保持充裕的流动性,截止中期期末,龙光持有的现金及银行结余为419.04亿元,现金短债比达2倍,流动性充裕,无债务到期的资金压力。 另一方面,公司在融资端不断发力,降低融资成本,释放利润空间。上半年公司新增融资平均利率约为5.45%,加权平均融资成本5.93%,较2019年下降0.2个百分点。 4·结语 今年上半年对于整个房地产行业来说,并不算太容易,但这之中龙光仍然算是不可多得的能够持续发光的"金子"。纵观公司自上市至今,规模和业绩不断增长,公司持续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在股价上表现也获得了稳定的走势和良好的投资回报率。 今年上半年公司宣告派发中期股息每股43港仙,派息总额占核心净利润约40%,继续维持高位。作为少数派息率近5年维持在40%的房企,龙光集团展现了其对股东回报的高度重视。 目前龙光集团的动态市盈率在6.2x,考虑到公司的业绩释放能力和未来的成长性,当前的估值颇具吸引力。 财报公布后,包括花旗、瑞银、美银美林、中金等一众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纷纷发布研究报告看好公司投资机会,得益于优异的业绩表现和估值潜力,多数机构调升公司目标价,其中海通证券最高看到25.09港元,较当前有近70%的升幅。此外美银美林观点特别指出,由于深圳的支持性经济政策,将成为公司短期的上行催化剂,因此目前公司的估值对市场有吸引力。美银美林相信公司今年合同销售同比增长20%的目标可以达成,表现在行业中属于上乘。此外,公司正加快城市业务更新的转换速度,因此公司有信心达成销售额及核心盈利在2019至2022年度的年复合增长率达20%的目标。
今年年初以来(截至8月18日收盘),根据WIND资讯显示,港股手机游戏指数的累计涨幅已超过了38%,明显跑赢恒生指数-10%的水平。这主要是由于疫情期间,用户娱乐需求被明显放大,手游成为最多的应用场景之一。近期,《2020年1月至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也悄然发布,显示全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22.34%,游戏板块继续保持高增速,看来游戏行业的中报潜力非常值得深入挖掘。今年以来动作频频的IP游戏“大佬”中手游(0302.HK),正是行业景气周期下的领头羊。 据了解,中手游在2019年累计已上线了33款新品游戏,2020年预计会发布38款新品,首先在数量上确保了收入增幅,再考虑疫情期间对精品游戏流水的催化,中手游今年业绩增长的确定性极高。根据WIND综合多家机构后给出的一致性预测,中手游2020年全年度的净利润增速有望超过200%。放眼行业(具体参考下图),中手游2020全年度的业绩增速将大幅甩开同业竞争对手,但是对应的市盈率却不到10倍。当前业绩增速与估值的高度背离,使得中手游有望在业绩公布后,率先展开估值修复至行业平均水平,再乃至能够匹配公司业绩的更高估值。 一. 聚焦IP游戏生态建设,游戏热度及流水有保证 不同于业内其他的以开发商、发行商亦或分发平台为单一定位的发展方向,中手游围绕着IP游戏生态建设,采取了“研发+发行”双轮驱动的战略方向,并持续聚焦游戏精品化,近年来的业绩增势喜人。2019年,中手游共实现收入30.3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大幅提升90.2%,其中来自游戏发行和游戏开发的收入分别为25.53亿元和4.21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82.3%及136.8%;月均活跃用户(MAU)增长至1,593万人;月付费用户(MPU)达120万人,同比增长55%;平均付费用户转化率为7.5%,行业领先。 作为全球领先的IP游戏“大佬”,IP资产自为中手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手游共拥有39项获授权IP及68项自有IP储备,包括《火影忍者》、《航海王》、《龙珠》、《仙剑奇侠传》及《大富翁》等多款风靡全球的爆款,储备量居行业头部梯队,龙头地位稳固。 凭借着丰富的IP资源储备,今年上半年中手游陆续有《家庭教师》、《烈焰皇城》、《轩辕剑:剑之源》、《魔域觉醒》等精品游戏上线。其中,《轩辕剑:剑之源》首发仅8小时即登上App Store免费榜第二位。据第三方估算数据,截至6月底流水已超过1.8亿元,显示了“轩辕剑”经久不衰的IP影响力。 今年下半年,继《雷霆霸业》在2019年成为年度游戏爆款后,中手游旗下全资子公司北京文脉研发的《龙城传奇》(雷霆霸业2)也有望上线接力成为月流水过亿的产品,根据dataeye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龙城传奇》已进入买量榜单前三名。另外还有根据经典IP金庸系列小说开发的游戏《新射雕群侠传:铁血丹心》即将在本月上线,看点十足。考虑到《轩辕剑:剑之源》在4月末才正式上线,下半年仍将贡献强劲流水,以及《雷霆霸业2》、《新射雕群侠传之铁血丹心》两部大作的陆续上线,我们认为中手游不但全年度的业绩具备高度确定性,且下半年业绩弹性或强于上半年。 游戏研发方面,中手游已与超过100家优质开发商展开定制合作,投资参股了超过20家优质开发商,并全资并购了北京文脉和控股了软星科技,持续整合上游资源,巩固IP游戏生态建设。目前,公司共计拥有400多人的自主研发团队,由姚壮宪、张孝全、樊英杰以及程良奇等优秀制作人领衔,游戏开发能力优渥。而上半年,公司还投资了金牌制作人张福茂团队的寰宇九州,目前双方就国漫IP改编游戏力作《妖怪名单之前世今生》达成合作(腾讯独家代理),未来公司将开展更多细分品类的探索。 鉴于“版号时代”导致的行业优胜劣汰,游戏版号更多地聚集在大型上市企业中,在这个内容为王的互联网时代下,游戏精品化早已是大势所趋,具备规模及品牌效益的头部上市游戏公司优势明显。据第三方数据显示,2020年1-6月,在国内流水TOP100移动产品中,上市公司的游戏产品数量占比已经高达七成。手握雄厚IP资源的中手游,在这样的行业趋势下无疑优势明显。同时,中手游积极整合上游的研发资源,囊括各路金牌制作人,稳固了自身的产业链壁垒,保证了游戏的质量,使得游戏的热度及流水都具备确定性质,这也是为什么腾讯、字节跳动会选择与公司紧密合作的核心原因。 二. 强强联合腾讯、字节跳动打造爆款游戏,IP衍生业务有望成为业绩新亮点 值得注意的是,围绕着雄厚的IP资源,中手游目前也正在积极外延开展IP衍生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未来新的业绩爆发点。 2019年,公司来自知识产权授权的收入为6,190万元,虽然体量不大,但同比增速高达247.8%,证明公司该业务所蕴含的潜力。在ChinaJoy期间,公司推出的仙剑二十五周年纪念版周边就引起广泛热议,在众筹平台首周即达成200万金额。同时,公司已与腾讯、优酷等平台展开影视IP合作,动作频频可见公司对新业务的“野心”并不小。 通过构建IP游戏的生态化,中手游不但手握雄厚的IP资源,且开发能力日益强大,能够深耕游戏的精品化战略,因此新老游戏都能够贡献不俗的流水。截至2019年底,公司共运营73款游戏,其中有11款游戏的运营时间都超过三年,证明公司业务极好的延续性。 同时,中手游的业务实力也因此不断得到国内顶流平台的认可。目前,中手游已与腾讯合作了《全民枪神:边境王者》、《妖怪名单之前世今生》、《真三国无双霸》(后两款于6月份的腾讯游戏年度发布会首次亮相,即将正式上线)等,与字节跳动合作了《全明星激斗》和《航海王热血航线》,借助腾讯及字节跳动的流量池,强强联手下中手游新游戏中出现爆款的可能性无疑也增加了。 所以综合来看,在IP游戏生态化闭环逐渐跑通后,中手游大量聚合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头部资源,自身的业务“护城河”得到强化,未来无论是对现有游戏的持续培育、新游戏的爆款趋势,乃至衍生业务的异军突起,都意味着公司今年的业绩并非“昙花一现”,而具备长期的高成长空间,目前的低估值存在快速修复的需求。
8月21日晚间,香飘飘(603711.SH)发布了2020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尽管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严重,但公司在复工复产以及疫情逐步缓解后,业绩有所改善。公司2020年上半年累计实现收入9.91亿元,同比下降28%。但第二季度业绩表现亮眼,实现主营销售收入5.54亿元,同比增长3.58%;实现净利润2168.63万元,同比增加5012.08万元(去年同期亏损2843.45万元),二季度收入及利润情况环比均明显改善。 固体冲泡奶茶业务方面,尽管受春节礼品市场及疫情因素的影响,香飘飘固体冲泡奶茶一季度同比下降,但自3月开始,随着公司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公司二季度实现冲泡产品销售收入2.40亿元,同比增长169.90%,其中,经典系和好料系产品,在第二季度营收增幅均超过100%,带动了第二季度整体业绩。 即饮类业务方面,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26亿元,同比有所下降。果汁茶作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在2020年第二季度业绩贡献度高,总营收占比达到48.43%。香飘飘负责人表示,随着下半年进一步的业务复苏,果汁茶将焕发更大活力,有力支撑即饮板块全年的业绩实现。 在液体奶茶方面,由于市场及渠道更为聚焦,受疫情影响较小,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6866.87万元,同比增长9.72%;其中,二季度实现销售收入4217.29万元,同比增长50.24%。 此外,香飘飘电商和海外渠道潜能释放,业务板块业绩上涨显著:其中,电商渠道2020年上半年营收8236.02万元,实现43.32%的增幅;海外市场实现营收1543.26万元,增幅达59.13%。 在疫情影响,终端消费需求减弱的背景下,香飘飘在2020年第一季度业绩短期承压,但二季度业绩经营得到改善,“宅经济”背景下公司韧性凸显。 香飘飘负责人表示,未来,公司在坚持“冲泡+即饮”双轮驱动战略基础上,加强产品创新,冲泡板块将积极向泛冲泡领域拓展,即饮板块将在果汁茶单一主品类基础上向多品类转变,推出更多热销新品。同时不断深耕和优化渠道布局,强化营销创新,优拓市场份额,公司“固体+即饮”矩阵竞争优势将有望进一步凸显,有望保障全年业绩实现。
半年报披露渐入高潮,做为备受市场和投资者关注的板块,生物医药公司们的“成绩单”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截至8月20日,山东共有5家生物医药相关企业发布中报,从财报披露的数据来看,大部分公司在上半年业绩可观。 对于生物医药板块获得的高关注度,青桐资本投资总监薄奥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使得绝大多数医药股估值走高,但未来还是会出现分化,那些在细分领域具有技术、市场优势的个股,才会赢得资本青睐。 梳理已发布中报的生物医药股“成绩单”可知,上半年多数公司成绩优异。 沃华医药是山东上市公司中首个披露2020年半年报的企业。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84亿元,同比增长15.7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73万元,同比猛增190.14%。 东诚药业在中报里表示,公司上半年的“原料、制剂、核药”三大业务板块均已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经营状况逐步恢复,实现营业收入16.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08%。 山大华特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33亿元,同比增长2.6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51.99%。 头孢侧链中间体全球龙头金城医药上半年业绩虽然同比有所下降,但其生物制药及特色原料药和其它医药化工产品仍呈稳健增长趋势。天风证券分析称,公司与医院渠道需求关联紧密的制剂板块上半年虽受疫情影响较大,但业绩有望于下半年奋起直追,或不影响全年整体业绩上行趋势。 对于未来,薄奥克分析,“目前本土药企业绩的主要来源还是国内市场,未来将已获批产品(新药、仿制药)售向国外,并有能力放量的话,对业绩都将是极大的提升;对于创业中的创新药企,能够拿到全球范围内的专利新药,也能够更容易得到资本的认可,估值也更有优势。” 对于当下的生物医药市场,薄奥克认为,有三个细分领域受到投资人的关注,“基因治疗及相关CDMO、ADC药物和AI药研。” 薄奥克介绍,基因治疗及相关CDMO是目前生物医药最前沿的技术之一,从研发、生产到未来质控,基本每个环节都有极高的技术壁垒。从ADC药物领域来看,作为靶向消灭肿瘤的前沿药物开发技术,技术难点很高。现在的核心疑虑就是毒性仍然偏高,若能解决这一问题,预期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AI药研领域则是革新底层药物发现技术,大幅提升新药开发效率,近几年行业进入发展期,各公司开始与大药企进行技术与管线的合作,预期随着数据量和在研产品的不断丰富,仍有足够大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