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带来康泰医学的新股评级。本评级主要围绕基本盘、实操盘两大维度,针对目标公司各项核心指标进行打分评级,满分为 10 分,各指标单独评分,按“(权重占比*分数)之和” 计算,最终结果按照四舍五入得到。 新股研究根据已公开数据及独家的内部评级体系,给予康泰医学的新股综合评估分数为6.9,满分为 10 分),如下图: 一、行业前景(10%) 8分 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赛道。全球医疗器械已进入了相对的成熟期,但由于老龄化得进程,仍能在巨大的规模基础上维持了较高的正增速,2017-2024年预计年均符合增长率高达5.4%。 由于我国渗透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因此行业增速远高于全球,2012年-2018年的复合增长率达高达20.9%。 二、市场地位(20%) 6分 我国厂商经过多年的发展,仍集中在中低端领域。医疗器械呈现两级分化的格局——高端产品技术壁垒高筑,市场由国际巨头垄断;中低端设备进入壁垒较低,我国厂商竞争白热化。我国的医疗器械企业以中小规模为主,90%的企业年平均收入 在3,000-4,000 万元,竞争力不强。 目前,医疗设备市场中,除迈瑞医疗外,其他国产设备如理邦仪器和宝莱特份等额较低。而康泰医学与理邦、宝莱特的收入体量相比,仅分别是前二者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的规模。公司的体量在国产设备中处于中等的水平。 三、成长潜力(30%) 7分 从过去三年的增速来看,2017年-2019年康泰医学营业收入分别是3.98亿元、3.62亿元和3.87亿元,业绩出现下滑后有所恢复;净利润与营收同趋势变动。康泰医学增速明显落后于龙头。但是公司的业绩下滑部分是受代工业务缩小的影响,公司的自主品牌呈现相对温和增长的趋势,体现出业务重心进一步向自主品牌切换。但值得注意的是,自主品牌业绩增长仍低于龙头平均水平。 另外,公司的主要品类属于抗疫产品,境外业务占比为A股标的中位居前列,因此随着境外疫情的发展业绩弹性较大。2020年H1,公司营收同期增长 421.17%,归母净利润是上年同期的18倍。短期来看,公司业绩爆发确定性强。 四、公司治理(10%) 7分 公司创始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胡坤除持有公司52.1593%的股权,公司员工联合外部投资者共同设立的持股平台——康泰投资持有公司 7.1075%的股权。公司股权架构稳定。 尽管目前胡坤不担任康泰医学的CEO,但是仍担任控股子公司的美国康泰董事长、CEO。另外,康泰医学的CEO杨志山进入康泰医学工作超过18年,并从2014年起即担任公司CEO。公司高管团队稳定。 五、财务质量(30%) 7分 2017年-2019年康泰医学营业收入分别是3.98亿元、3.62亿元和3.87亿元,业绩出现下滑后有所恢复,净利润与营收同趋势变动。公司增长波动明显,增速远低于龙头水平。另外,公司的毛利率存在下滑趋势,与行业以及龙头的趋势相一致。2020年H1,公司实现营收同比增长421.17%;归母利润是上年同期的18倍,增长爆发。 截至2019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14.13%,资本结构合理;公司经营净现金流为5千万,账上现金为1.8亿,资金面良好;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40天,存货周转率为1.7次,运营效率居中水平。由于2020年业绩的爆发,公司在资金面和运营效率上将有较高幅度的提升。
进入8月份,上市公司中报业绩披露已进入密集期,中报行情无疑成为市场普遍关注的一条投资主线。 记者根据同花顺统计发现,截至8月9日中午12点,沪深两市共有33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20年中报业绩。值得关注的是,有53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实现翻番,其中,牧原股份、欧菲光、好想你、东方生物、惠伦晶体、雷柏科技等6家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10倍,分别为7026.08%、2290.3%、1680.02%、1477.5%、1426.8%和1058.5%。 对此,民生证券认为,8月份在基本面和宏观流动性支撑下,市场依然处于向上的过程中,但或受制于中美关系的制约,应更关注中报业绩确定性高、估值不高的行业,如建材、机械、化工以及出口转内销的消费。
近日,量子生物发布了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告中表示,公司在二季度全面复工复产后,医药研发及生产外包服务、微生态营养与医疗业务两个板块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得到恢复,同比上年二季度有较大的增长。 “但2020年上半年经营成果仍受一季度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本报告期的经营业绩较上年同期仍有所下滑。”公司表示。今年上半年,量子生物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3692.3万元至4923.07万元。 据介绍,量子生物旗下全资子公司上海睿智在生物药发现、生物与药理药效学、药代动力学与早期毒理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在药物发现、临床前CRO领域规模行业前三。同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得益于国内在抗疫防疫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国外制药企业、生物技术公司在无法完成复工复产的情况下,提高了医药研发离岸外包,部分订单向中国CRO转移。 此外,2018年,量子生物开始在江苏启东投资扩建生物药CDMO产能,预计未来有望达到1.35-1.8万升。据介绍,启东项目建成后,公司的生物药CDMO业务将覆盖临床Ⅰ、Ⅱ、Ⅲ期及药品上市后的商业化生产阶段,从而实现生物药早期发现、工艺开发和生产的全周期服务,该项目计划在2020年下半年陆续投产,CDMO产能持续拓展,有望成为业绩新增长点。
>>逆风扬帆也要行稳致远 “四明”护航创业板注册制全速推进 创业板改革各项工作高效、平稳、有序推进的背后,是“四明”在护航。所谓“四明”,即开明、透明、廉明、严明,是深交所在中国证监会的部署下,稳中求进推进创业板改革的工作原则,也将继续成为深交所落实“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方针,奋力争取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加快恢复双胜利的重要抓手。 >>美媒:微软和TikTok正同白宫协商 避免全面封禁 根据美国福克斯电视台8月2日的报道,微软和TikTok正在同白宫协商,避免特朗普全面封禁TikTok。 >>新三板公开发行可“保荐+直投” 突破投资比例、时点限制 近日,证监会发布《监管规则适用指引——机构类第1号》(简称“指引”),明确在新三板公开发行中先行先试“保荐+直投”的制度创新,放开有关投资比例及投资时点的限制。 >>山西国企改革再提速 首批92个“腾笼换鸟”项目公布 7月31日,山西省国资运营公司在官网发布《2020年省属国有企业“腾笼换鸟”首批公开发布项目清单》,公开转让涉及企业全部或部分股权。据记者统计,此次拟转让的项目共涉及12个行业92个项目,资产总额达到2268亿元,净资产为543亿元。 >>淡季不淡 百强房企7月销售额同比增24.8% 经历了6月份的半年度销售业绩冲刺后,房企并未在7月的传统淡季有丝毫松懈。克而瑞研究中心8月1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百强房企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10870.2亿元,同比增长24.8%;从累计销售金额来看,今年前7个月百强房企整体销售业绩同比增长1.2%,自年初以来累计销售业绩增速首次转正,今年7月淡季不淡。
中金岭南31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根据公司2019年度报告,公司各矿山合计含银金属量3933吨。公司产品中有白银产品,白银价格的上涨对公司业绩影响正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 7月29日晚间,中信证券披露2020年上半年业绩快报。 据公告显示,中信证券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67.43亿元,同比增长22.72%;实现归母净利润89.26亿元,同比增长38.47%。 (图片来源:中信证券业绩快报) 截至目前,共6家上市券商披露了上半年业绩快报,中信证券的营收和净利润位于上述6家券商之首。 据中证协披露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行业134家证券公司共实现营收2134.04亿元,同比增19.26%;实现净利润831.47亿元,同比增24.73%。 由此来看,无论还是营收还是净利润,中信证券均占上市券商总业绩的一成以上。 与目前业绩排名第二的中信建投相比,今年上半年,中信证券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超过中信建投168.43亿元和43.48亿元。 (搜狐财经根据业绩快报整理) 7月23日晚间,中信建投同时披露业绩预增公告和业绩快报。2020年上半年,中信建投实现营业收入99亿元,同比增长67.63%;归母净利润45.78亿元,同比增长96.54%。 中信建投称,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为自营投资业务收入、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及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等主要业务收入相比上年同期均有较大幅度增长所致。 今年上半年,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合并的传闻屡次在市场上传播。 7月3日,中信证券再度发布澄清公告表示,本公司未获悉有关收购中信建投传闻的相关信息,也不存在未披露信息。 (图片来源:中信证券公告) 中信证券业绩快报内一并披露了子公司华夏基金的业绩情况。 今年上半年,华夏基金实现营业收入23.83亿元,实现净利润7.48亿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华夏基金母公司管理资产规模为12478.29亿元,华夏基金总资产119.32亿元,总负债27.03亿元。 据Wind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华夏基金的管理规模位于142家公募基金的第六位。
伴随着水井坊、天原集团在7月28日披露半年报,川股公司正式开启了2020年中报披露季。2020年以来,川股公司在应对疫情影响的过程中积极推进生产和发展,但与此同时,企业业绩分化的迹象进一步加剧。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目前,133家四川A股上市公司当中已有42家对上半年的成绩进行了预告,其中23家预喜,在已披露中报业绩预告的川股中占比近55%,同时,也有19家公司预计上半年业绩将出现同比负增长。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社会与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玉荣向记者表示,全球经济因疫情正经历1929年-1933年以来的低谷,中国经济也受到了巨大冲击,但相对全球经济来说已经表现得比较好,从上半年业绩预告来看,四川上巿公司们在此大环境下“表现还是不错”。四川省社科院原副院长、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盛毅告诉记者,接下来上市公司业绩预计会进一步分化,受疫情冲击较小的行业和“机遇抓得好”的企业或将有出色表现。 11家川股预计上半年有望实现倍增 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业绩预喜或报喜的的23家川股中,7家公司为“略增”,2家“减亏”,3家“扭亏”,还有11家公司为“预增”。记者注意到,包括东材科技、新易盛、高新发展、四川金顶、康华生物、新希望、天味食品在内的11家公司,预计上半年有望实现净利润倍增。 新易盛、新希望、天味食品等无疑都是凭借产业优势、经营优势在疫情影响下实现逆势增长的典型代表。资料显示,新易盛主营光通信设备相关业务,今年上半年,受益于数据中心市场的高速发展及5G网络建设的加速,公司400G产品及5G相关产品出货量持续增长,有望带动销售额和净利润大幅增加,新易盛预计,上半年有望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亿至2亿元,同比增长123.15%至147.95%。 新希望的生猪养殖业务近年来备受市场关注和看好,受益于生猪价格上涨叠加公司生猪出栏量增长,同时公司积极推进饲料业务持续发展,2020年上半年,新希望预计将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5亿元至32亿元,同比增幅预计将达到101.68%至104.88%。 天味食品被称为是“川味火锅第一股”,主打火锅底料、川菜调料等产品业务,2020年初的疫情虽然导致不少餐馆经营惨淡,但家庭餐饮等场景并未受到太多波及,天味食品预计,今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有望同比增加8500万元到10380万元,同比增幅为82.85%至101.18%,主营业务收入增加及毛利率提高是公司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成都路桥、爱乐达、德恩精工、运达科技、国光股份等公司也预计上半年将实现业绩同比正增长。 下半年宏观经济回暖有望带动企业恢复发展 与此同时,有19家四川上市公司预计上半年将出现业绩下滑。其中,“首亏”公司8家,“增亏”公司2家,还有8家公司为“预减”,1家公司“略减”。 披星戴帽的*ST长动上半年预计亏损3700万元至4700万元,预计业绩变动幅度目前在川股中排名垫底。此外,攀钢钒钛、卫士通等公司也因为各种原因,预计上半年业绩出现同比下滑。 盛毅认为,今年的疫情对企业影响很大,尽管四川宏观经济相关数据指标在上半年有所回暖,但这只是相较一季度而言,无论区域经济还是大部分企业的经营状况,都还没有恢复到往年的正常水平。“从企业的销售收入来看,增速下降对企业利润的影响非常大,如果过了企业的盈亏平衡点,再往下走,利润情况就会比较糟糕。我认为,国内疫情在当前精准防控的模式下,只要不再出大的问题,下半年经济形势会比一、二季度好,部分领域的消费、生产需求累计到了第四季度,我们甚至不排除第四季度有超过去年同期的可能。而在这种情况下,相信部分上市公司业务也会有较好恢复,利润情况得到改善。”他向记者表示道。 展望未来,哪些因素会影响上市公司们疫情后的恢复和进一步的经营发展呢?王玉荣认为,疫情究竟何时真正结束,将是影响四川上市公司经营发展的晴雨表;中美关系的走向在宏观层面是影响上市公司发展的压舱石;科技创新是上市公司高速发展的试金石;人才为王的战略决定上市公司的未来;公司治理的改变是打造百年老店的不二法宝。 在盛毅看来,上市公司们在疫情后的恢复状况已经呈现出差异,受到疫情冲击较小的行业和一些机遇抓得好的企业,可能业绩表现会相对好一些,比如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涉及线上业务的相关领域企业,而涉及高速公路、影院、文化娱乐、旅游产业相关的企业受影响明显,它们的恢复状况还待观察。“目前来看,工程基建恢复和增长比较快,旅游板块上半年受到冲击较大,但是行业的客观需求存在,也许下半年恢复会比上半年快,一些新兴产业甚至包括汽车,我认为接下来都有望出现明显反弹。”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