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以票控税”、“以票控账”的税务管理体制下,发票管理是企业财务工作的重点。2019年下半年,李克强总理两次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搭建电子发票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2020年3月1日,国家税务总局启动专票电子化试点,争取在年底前实现专票电子化。 相较于服务型行业和消费场景的普通发票,增值税专票应用于企业间的采购和销售,与企业生产密切相关,涉及环节更多、金额更大。专票电子化能够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率、促进供应链上下游协同,是财税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 36氪近日接触到的中科迅联是一家基于数字发票数字的财税管理服务商,能够支持企业从采购到支付全流程的协同和管理。公司成立于2018年3月,今年初中科迅联获得盛宇投资旗下基金恒毓的独家A轮投资,金额达数千万元。 中科迅联的核心业务“迅联云”以发票数字化驱动数字化供应链协同云服务,形成3e产品布局(e票联,e企联,e荐联)。核心产品e票联的服务包括: 实现进项发票的数字化和发票合规,构造客户自有或公有的进项发票平台; 作为国税总局直属的国际税收研究会的理事单位,现阶段可以为客户开具纸票和电票,为专票电子化做准备; 做纳税申报的接口服务,客户可以通过平台一键申报。 据中科迅联联合创始人陈玉刚介绍,相较于传统的税控发票服务商,迅联云的差异化在于运用国密算法SM2、SM3、SM4加密数据,并与大型企业签署数据保密协议,做到“专注上层应用,不碰下层数据”。国家电网、国家能源等企业客户也是考虑到了数据安全问题,最终选择了迅联云方案。目前,国家电网的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由中科迅联全面承建。迅联云还为客户打造了“一级部署,二级应用”的混合部署模式,运用“内外网穿透”技术,使总部能够实时监测各分部的数据。 e企联聚焦财务供应链协同,在e票联的基础上实现企业应付、应收自动化,为客户提供与供应商、经销商之间对账、协同的完整方案,将供应商开票和链主企业收票两个不同场景在平台内部形成闭环。受限于财税制度,收票只能通过邮寄送达的方式,专票电子化铺开后,这一环节将更加灵活便捷。新冠疫情期间,中科迅联作为国家能源e购平台的信息化服务商,联合搭建结算协同平台,助力全国范围的上游供应商线上协同结算,使企业生产正常运营。 迅联云已围绕核心企业构建了95条供应链,覆盖大型供应商3万余家,受益用户达15万名,月处理业务突破一百万份。依托进驻企业和交易数据的体量,迅联云继续探索e荐联,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例如帮助企业进行供应商和经销商的风险监控和风险评估,完善一对多、多对多的供应链体系。 目前,中科迅联的客户包括国家电网、国家能源、西门子等央企和大型外企,分布于能源、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领域。陈玉刚表示,迅联云将国内的世界500强企业作为核心客户,将制造业客户作为主攻领域,主要是因为制造业发票具备清单长、SKU广的特点,比较复杂,有一定进入门槛;同时大型企业的供应商较稳定、供应链相对稳固,有利于长期深入合作。 迅联云的收费内容包括e票联和e企联两部分。前者在实施部署过程中,会有一笔首次平台建设费用,之后根据企业的税号数量及每个税号的评估金额,每年收取运营费用。这种收费方式代替了传统按发票数量收费的方式,为企业降低了成本。e企联面向链主企业也采取“建设费用+运营费用”的模式,同时面向供应商每年收取服务费。陈玉刚认为, 在企业盈利方面,e票联是入口,但存在客户数量和体量的天花板;而建立在e票联基础上的e企联能够形成网络效应,是公司未来的商业潜力所在。 中科迅联创始团队来自于用友网络、Tradeshift等国内外知名数字化企业服务公司。现设有研发和服务中心4个,以北京为中心,辐射上海、重庆、深圳三地,有在职员工200余名,大部分为研发人员。
近期,美云智数正式对外发布全价值链SaaS战略,首批推出SaaS产品阵容包括互联网大数据、采购云、工业仿真三大领域。其中采购云为中小企业供应链安全护航,对此企业网D1Net记者进行深入了解。 以下是系列报道: 全球贸易因疫情按下“暂停键”,联合国日前报告称,2020年全球经济预计萎缩3.2%;世贸组织预测今年全球商品贸易将下降13%~3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警示,2020年会出现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经济后果。 倾巢之下,岂能独善?尽管中国已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业体系,拥有全球最丰富的制造产业链条,但一旦贸易停摆,不可避免导致进口原材料、零配件存在困难,全球供应链中断风险不断上升。据IDC的3月中旬报告显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中国现有库存消耗殆尽。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疫情这面“镜子”照出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的短板:原材料及零部件短缺、劳动力及物流中断或效率降低、订单取消导致成品缺货或积压、因无法如期履行合同造成的违约……与世界制造业强国相比,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供应链体系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 供应链“反脆弱”之战 供应链好比企业“任督二脉”,拉通企业订单、采购、计划排程、销售等业务流程,企业要保障正常生产离不开上下游协同配合,一旦产业链条上关键节点的供应出现问题,就会导致终端交付无法完成,影响所有关联企业的效益。 然而,面对疫情“黑天鹅”,也有一批制造业“集大成者”顶住了压力“反脆弱”。今年上半年,工信部组织开展“产业链固链行动”:以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增强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其中有着52年制造基因的美的集团(000333)给人影响深刻:有媒体报道数据显示,3月份美的集团整体员工复工率实现87%,复产率达到84%,供应商整体复工率98%。 紧接着4月,美的发布了“智慧供应链”云平台――美云智数供应链云平台,帮助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方式打通上下游供应链,通过自动化订单、大数据风险预测和控制、智能化寻源以及协同溯源等各环节的精细化、数字化的管理,帮助企业降低供应链风险,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复工复产。 在美的集团从业近10年的资深供应链专家――美云智数协作云产品经理马艳波与企业网D1Net记者交流时表示,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处于供应链的中、后端,面对疫情这类突发事件时,供应链显得尤为脆弱。如何“反脆弱”?从美的经验中,我们再探一二。 数字化“云采购”价值 美的供应链究竟是怎样的?说起来,更像打造一种供应生态。美的集团供应链体系至今已经有51年历史,下个十年直奔“一甲子”,累积了丰富经验,由分散的采购科室,现已形成全球性的供应链体系,数字化在高效运营、拉通供方品质、产能实时在线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实现了从客户端到供应端整个大供应链的在线协作。 美的向供应商提供计划管理、物流管理、品质管理、采购管理等云端生产制造平台,当前已有4000家规模的供应商参与到这样的数字商业合作中。供应商通过平台数据即可获得美的订单、技术图纸、质量要求、计划排产信息、备货需求、送货指令、绩效评定、自动对账、金融贷款等服务信息,从接单到生产配送交货,全部数据驱动。 美的通过多年的供应链业务变革和信息化投入,逐步强化供应商协同,已形成采购生态链。基于最佳实践,立足工业场景,美的旗下新型软件企业――美云智数重磅推出采购供应链云平台,以“软件+知识+硬件”三位一体的云化策略,搭建SaaS+PaaS+IaaS云产品架构,引领企业数字采购新体验。 这一平台所形成的供应链精益管理方法论,全面数字化革新企业采购流程,对重点环节进行自动化、精细化管控,帮助中小企业提高采购效率,优化成本空间。 管理“四板斧”降本增效 自动化订单、智能寻源、采购风控、实时的数字协同四大环节,是采购数字化管理的核心内容。 自动下单:效率倍增 当前消费市场需求呈现个性化、多元化态势,企业面临多样化、小批量、多批次等诸多挑战,一旦订单零散,流程复杂,中小企业传统的手工方式难堪此任。故而在供应链管理中,根据供需进行自动化订单下达,显得极为紧迫。 供应链云平台通过订单系统自动分配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将采购配额、可供物料的状态与历史订单进行关联,通过数学模型与算法给出合理的建议,采购员一键下单,原来需要30-40人,现在仅10多人就能快速完成。 智能寻源:恰似“月老”撮合找最优供应商 在产品研发早期或量产后的辅配二供阶段进行供应商招标时,通过传统的评审专家打分评选,短则一个月,长则三、四个月,时间和人力耗损过大。这对中小企业而言,难免伤不起,信息技术解放劳动力,美云智数供应链云平台通过项目式招标管理分离招标的各阶段,然后根据业务要求配置节点进行招标,并严控流程、符合审计合规性。 此外平台还能像“月老”一样自动牵线搭桥,根据历史成交及相关的合同参数撮合企业找到最合适的供应商。同时内置的核价模型,还可以针对不同品类、物料工艺、材质给出相应的核价模型,实现物料价格的精细化管理。 采购风控:数据管理之“透视眼” 企业资质数据 、价格数据、历史订单数据、绩效数据,生产环节数据以及日常交付数据……这些数据孤立来看价值有限,但经过建立的数据模型进行分析,就能指导企业改善核心业务,并能实时监控订单的生产状况,避免供应商告知交不了货时,企业才“临时抱佛脚”想解决之法。 美云智数在供应链云上连接企业内外部数据,这对中小企业而言,等于助其建立一个数据中台,可视化展示生产、入库、发货、接收、检验等相关数据,让企业决策者和各环节责任人实时了解供应链安全状况,提高抗风险能力。 品质管控及溯源管理:”品检官”+企业授信“担保人” 就一般制造企业而言,70%的成本源于物料采购成本,也就是说,70%的品质受供应商产品品质的影响。如此关口,岂容有失?美云供应链云平台为此设立“品检官”。 马艳波表示:“供应链云平台里有一个专门的品质模块,主要解决企业产品品质管理不规范,品质数据失真,检验报告提供不出,或提供不及时,以及供方产品品质数据与客户对接产生断点等问题。”平台实时在线覆盖全部零部件,汇总从工艺过程、老化试验到OEM代工生产模式的品质管理等各环节的检验标准以及判断规则的数据,并最终形成检验报告,以便追溯产品品质。 此外,这个模块兼具“自学”能力,通过系统预制的模版借鉴客户或行业的经验,帮助中小企业了解物料应该检验哪些指标,同时为今后零部件的供需提供相互信任的证据。 据悉,除了应用于制造领域,未来美的供应链平台还采用区块链技术,为金融业提供企业品质信息等服务,作为信誉“担保人”为企业授信提供依据,实现供应链价值创新。 毫无疑问,随着信息技术的迭代发展,产业升级必将影响供应链的结构性调整,更快地洞察市场需求变化,更直接、高效地推进上下游供应链协同,才能主导成本优势,获得更多的弹性发展空间。新局势之下,企业供应链如何“危”中见“机”?值得深思。
投资界6月10日消息,中国汽配连锁供应链平台三头六臂宣布完成近4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华兴新经济基金领投,襄禾资本、新加坡商启元投资、老股东元禾辰坤等机构跟投,冲盈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三头六臂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公司二类易损件的开发、仓配前置和数据化升级三个方面。 三头六臂于2015年8月成立,目前已成为头部汽配易损件供应链平台。秉持“欧美同质,汽配小城”的经营理念,三头六臂通过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打造了以易损件为主的汽配供应链B2B平台。在渠道上游,三头六臂严选全球顶级品质汽配供应链代工,简化交易层级;在渠道下游,三头六臂则开创了社区化的服务模式,通过2200余家的加盟门店,服务周边几十万家各类汽车售后、维修企业,区域覆盖除台湾、香港、澳门之外的全国31个省行政区。 值得关注的是,三头六臂重视通过信息化技术提升产业效率,拥有自主研发的供应链系统、ERP系统、服务商系统、快修保系统等十六大智能化业务系统。致力于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商品线上化、交易在线化、管理智能化。 三头六臂创始人宋继斌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后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汽配生产基地,加上中国数字化经济与互联的运用,中国理应拥有全球最大的汽车后市场产品品牌或者渠道品牌。时代给了我们这个机会,我们也很幸运参与和引领这场伟大的变革,把相对无序的汽后市场变的更有序,为社会与行业进步做出贡献,这也是三头六臂成立的初衷。我们团队有决心,有能力,也有耐力完成这一使命。非常感谢本轮的投资者华兴新经济基金、襄禾资本、新加坡商启元投资与老股东元禾辰坤,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仍然快速决策完成本轮投资,以及我们的合作伙伴冲盈资本在本轮融资中的付出和努力。” 作为本轮领投机构,华兴资本集团董事长、基金创始合伙人包凡表示:“中国作为新兴崛起的汽车大国,拥有巨大的汽车后市场。传统汽配易损件产业链上游被欧美品牌垄断,销售层级复杂,流通环节的渠道商普遍生存环境差。而随着国产供应链工艺的不断提升,上游供给逐渐分散化、标准化,我们认为渠道整合的结构性机会已到。三头六臂坚持选用高品质供应商代工,以易损件为切入口,为几十万家修理厂提供快速服务和高性价比商品,已建立起全国最大的汽配供应链网络。三头六臂在建立自身品牌认知的同时也实质的带给了加盟商合理可观的利润,建立了健康的共赢生态。我们看好三头六臂在宋总及其团队的带领下继续成长,成为中国汽配领域的渠道品牌龙头。中国供应链升级是长期的市场机会,华兴新经济基金会坚定的支持供应链创新企业。“
深圳海关发布十条措施高质量帮扶供应链企业 本报讯 记者杨阳腾报道: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深圳一些供应链企业受到一定影响。日前,深圳海关对外发布精准帮扶供应链企业10条措施,从助力供应链企业减负增速、拓宽供应链企业发展空间,以及增强供应链企业竞争能力等多个方面,支持供应链行业发展、保障外贸供应链健康稳定。 在优化监管助力供应链企业减负增速方面,免除单证验估、税款担保,货物先放行后提交资料,为企业缩短通关时间、释放资金占用;帮助企业叠加应用“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两段准入”等更适用、更便捷的作业模式,提高通关效率;优化保税仓储货物变更、查验、日常巡查等监管模式,提升保税仓储物流便利化水平。 通过创新手段,不断拓宽供应链企业发展空间。支持企业开展特殊监管区域跨境电商出口退货业务,鼓励企业在与海关WMS联网对接的基础上,将海外仓的WMS数据向海关监管信息化系统共享,提升通关便利,带动更多中小微企业出口;鼓励企业ERP系统与海关对接,享用“互联网+网上稽核查”监管模式,降低实地稽核查频次。 深圳海关还将通过专业技术支持,增强供应链企业竞争能力。安排专人提供归类、价格、原产地预裁定关税技术指导,依法及时作出预裁定决定,提高企业通关可预见性;帮助企业及时了解供应链环节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动态,充分运用海关国际合作及交流机制加强磋商协调,降低企业“走出去”风险。 杨阳腾
意见领袖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 本文作者:屠光绍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理事、全国政协委员、中投公司原总经理 当前全球有两种疫情,一种是病毒的疫情,一种是保护主义的疫情。在这两种疫情下,要尤其重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用自己的行动来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成长壮大,有着很强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短板。未来,加快深化改革和继续扩大开放,是我国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两招。中国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既对中国有利,也是对全球的贡献。 产业链供应链形成和变动背后的因素 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性是由其在整个经济体系当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供应链体现的是产品和服务生产环节的连接,按照整个生产流程,把上游、中游、下游构成一个链条,一般来说是企业的协作生产方式。而产业链是不同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组合方式。总体来说,产业链供应链在整个经济体系里面,发挥着“脉络”和“骨骼”的作用,企业是经济体里的“细胞”,产业链供应链把这些“细胞”有机地组合起来,实现资源的有机配置。 在市场经济体系里,因为要素资源的分布和分工的细化,围绕着产品和服务生产形成供应链,产业和产业之间又相互依存,形成产业链供应链,在整个经济体系里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产业链供应链的形成和变动代表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和水平,既支撑着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转,又影响着无数个微观主体即企业的经营。从链条效应看,企业与企业之间,产业和产业之间,是通过供应链和产业链连接起来的,如果某一个生产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上下游的正常运转,整个链条就会出现中断,进而会影响整个链条的稳定,对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都会产生重大的冲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技术的进步及其它影响因素的变化,产业链供应链也会发生一些变动。那么,产业链供应链形成和变动背后的因素是什么?通过我们的总结,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形成和变动过程,有一些基本规律,当中有几个因素特别重要。第一个基本的影响因素就是市场。在市场中实现配置资源,特别是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里面,要讲究投入产出,要优化资源配置,要讲究提高效率,市场就发挥着引导产业链和供应链形成和变动的功能。在这个过程中,在供应链中的龙头企业特别重要,因为它处在整个供应链的上游,它对于供应链的形成和变动起着关键的作用。产业链中有些核心行业也是处在上游或核心环节,对整个产业链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当然参与供应链的其它众多企业和产业链的其它行业也起着支持作用,共同形成维护链条运转的合力。第二个基本影响因素是技术进步。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一些重大的技术进步,会改变整个生产的流程,改变生产和服务的形态,改变整个资源配置的方式,甚至会打破物理和空间的制约,使整个产业链供应链发生重组,从而引起产业链供应链的变动,提升整体的能力和效率。第三个基本影响因素是营商环境。法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开放程度等构成营商环境,营商环境的状态如何也会影响市场主体的选择,尤其是空间和区域资源配置,从而也会导致产业链供应链的变动。从历史过程观察,产业链供应链的形成和变动是这些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特别要指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全球经济合作深入推进,全球市场体系不断完善,资源的全球配置成为潮流,产业链供应链突破在某一个区域、某一个地方的布局,形成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趋势。所以,我们就看到,很多产业链供应链到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区域、一个地区的状态了,已是全球的状态了。 总之,产业链供应链一旦形成,在一定条件下会保持相对稳定,但在市场发展,科技进步,营商环境改变,再加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共同作用下,产业链供应链也处在不断变动的过程中。 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现状 随着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发展和成熟,市场不断扩大,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也在不断成长壮大,体系也在不断健全。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不断成熟壮大,对于支撑整个中国产业和经济体系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引领中国企业能够更好地通过产业链供应链不断提高竞争能力。 特别要指出的是,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有很强的优势。第一个优势,就是中国的市场很大。产业链供应链首先要有巨大市场的支撑,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第二个优势,中国经过70年的发展,有着非常丰富的工业门类,完整和健全的产业体系。第三个优势,中国的基础设施条件也比较好,无论是传统的基础设施,还是现在的新基建,都不断地在完善。第四个优势,就是中国的人力资本优势。中国一直重视教育,重视人力资本,这为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壮大和成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对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进行分析的话,有不同的观察维度,但概括起来看,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观察。第一,从中国产业链供应链自身的发育程度来看,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自身有相当强的基础,也具备很强的能力,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在国际上有很强的优势。第二,从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与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融合程度来看,随着不断开放,外资不断进入中国,中国企业不断地走出去,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中国现在的产业链供应链已经跟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密切地融合在一起。中国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进入了WTO之后,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密切地融合,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在全球占据很高的比重,同时吸引外资的量也非常大。 为什么当前特别重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我们对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还是非常有信心的。那为什么在当前特别重视保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或者说是遇到什么不利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因素,才如此强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 我想,是不是从两个方面来认识这个问题。首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作为全球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国际经济社会造成巨大的冲击,比较集中体现在产业链供应链的中断上。为了控制疫情的传播,防止疫情进一步恶化,各个国家采取了非常严厉的措施,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流动,就使得很多企业没办法正常经营,贸易大幅下降,生产停顿,造成了产业链供应链的中断。尽管有的企业可以复工,但受供应链的上游下游不能复工复产的影响,这些企业即便能复工却不能复产。相对而言,中国比较早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中国的很多企业实现复工复产,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就能够恢复得更快一些。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中国有些企业和产业国际化程度比较高,跟国际的合作比较密切,即使中国的疫情已经控制住,但是全球其他国家疫情还没有得到控制,反过来也会影响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恢复和稳定的效果。疫情对产业链供应链造成大的冲击,而且疫情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说明产业链供应链在特殊情况下是有其脆弱性的,因此必须重视和提高在突发事件冲击下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能力。 我认为,还有另外一个方面的原因,比现在的疫情更值得我们关注和警惕。近年来,国际上一些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出现逆全球化的倾向,有可能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冲击和伤害。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威胁,主要体现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它会影响全球的贸易投资体系和全球市场秩序,比如贸易保护主义提高关税,投资保护主义对投资进行限制,多边规则包括WTO在内的国际机构的正常运转受到影响。全球市场运转的秩序和环境发生改变,会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形成威胁。第二个方面,某些国家的单边贸易投资政策变化不利于全球经济合作,经贸关系政治化,歧视性色彩和非经济因素明显上升,干预企业的非市场行为加大,企业按照市场原则配置资源的行为扭曲,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必然受到影响。 疫情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很大很严重,但相对来讲随着疫情逐步控制,产业链供应链会不断恢复,但保护主义、逆全球化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不利影响则是更深层次的,因为它是人为的,可能更会产生更基础性的破坏。特别是超级经济体的大国,其政策的外部性更强,因而一定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大。随着中国不断扩大开放,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地与全球融合,针对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趋势抬头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可能产生的影响尤其要引起我们高度关注和警惕。 我认为,当前全球有两种疫情,一种是病毒的疫情,一种是保护主义的疫情。在这两种疫情下,我们尤其要重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风险已经出现,我们要做好风险的防范。 中国保产业链供应链,究竟该如何做? 概括起来,根本的应对之策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深化改革,改革我们的体制机制,特别是改革科技体制机制,要更好地来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来促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有很强的优势,有很好的基础,在不断地成长和壮大。但是,总体来看,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里面的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关键产品和服务方面的企业,还处在中游下游,还没有起到引领作用,还没有取得制高点。这就要通过科技的进步、科技的创新来解决这个问题。我国科技创新最大的制约,就是体制机制的制约。我们在科技上可以投入很多,但是实际效率怎么样?这和体制机制是有关系的。只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才能激发更多的科技创新活力,有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到科技创新里边来,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从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往上游走,使我们的产业链供应链在全球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是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支持。 另一方面,是扩大开放。从全球来看,产业链供应链是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也和全球的互动合作越来越深入。在目前逆全球化抬头的形势下,中国不断扩大开放,表明了中国坚持全球化方向的坚定决心。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如果能够扩大开放,本身就是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一个重要支持。中国坚持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高质量的外资,也使得中国越来越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配置中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这有利于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地强化,同时也有利于全球的资源配置。中国坚持开放,更多地支持我国的企业高质量地走出去。只有高质量地走出,才能真正的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才能够真正跟国际深化合作,从而巩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 中国要用我们自己的行动来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是对全球的贡献,反过来讲,国际的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也会对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形成有效支撑。从这个意义来讲,中国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既对中国有利,也是对全球的贡献。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于2012年9月16日成立,是一个非官方、非营利性质的学术智库组织。论坛致力于为关心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个高端交流平台,推动理论、思想、创新和经验交流,为相关决策与研究机构提供理论与实务经验参考,进而为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最终对中国金融体系的优化产生积极影响。)
战役才刚刚开始。 5月26日,某知名VC投资人在朋友圈这样写道。 时隔一天,电商新闻版块的首页上,白橙两色的吉祥物开始频繁的并排出现在同一张桌前,这张桌子的背后,同一时刻,借助于双方供应链端和流量端的优势互补,京东的兄弟们和数亿快手老铁的双手,就此紧紧相握。 不知不觉间,京东618,这一京东的生日party、源自电商“战国时代”的盛事,已然跨越了漫长的时间周期,成为全民购物的盛宴,并在这个全民直播的时代里,激起了浓郁的硝烟。 短视频和电商之间的森严壁垒轰然倒塌,战火将燃之际,连躁动不安的行业也出现了片刻的宁静。 身处这片宁静之中,局内人正忙着厉兵秣马,合纵连横;而旁观者的思绪,却已纷飞到了十年之前。 跨越十年的“供应链”之思 不让我投3亿美元,要不我一分钱都不投。 说出这句话的人,是时任高瓴资本CEO的张磊,他的对面,日后那个在B2C电商领域叱诧风云的京东总裁,似乎还没有从这个出人意料的喜讯中缓过神来。 经历了线上和线下业务的艰难求索之后,彼时的刘强东,带来的融资需求只有7500万美元。 对于那一刻的京东来说,这笔钱意味着未来全新物流和供应链体系的萌芽,尽管对梭哈的决定已经深信不疑,但能否顺利完成融资,集团高层或多或少仍有一些忐忑。 他们的身后,奔涌而过的2010里,电商领域的战事正愈发趋近白热化,老牌零售巨头苏宁、国美纷纷寻壳入场,新生代力量唯品会、聚划算也在虎视眈眈。 另一边,遍地的机遇背后,市场整体的态度仍然呈现出惊人的谨慎和保守。 恐惧于图书市场频繁的价格补贴,相关部门一度下令限制当当“打折”,同一时间,清华毕业、创业数载的王兴向人们解释美团商业模式时,还需要拉上凡客做为参照。 而正是在那一年,走出国美和苏宁夹击的刘强东深刻领悟到了一点: 电商的本质不是轻资产,而是供应链。 尽管这与当时“进军线上”的主流声浪,几乎是格格不入。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写道,所谓想象的现实,指的是某件事被人们所深深相信,只要这一信念存在,它的力量就足以影响世界。 高瓴资本随之成为了第一个被京东影响的关键角色。 许多年后,回忆起那场投资的细节,张磊仍然难掩兴奋:“我们真的相信京东做的这件事在改变中国。”他把京东比作亚洲市场的亚马逊,“我有朋友问贝索斯一生里最遗憾的是什么,他回答说亚马逊成立的时候UPS已经很大了,他没有机会再重新整合供应链。” 而京东不一样,它在这方面没有对手。 后续的故事也验证了这一判断,2016年的时候,京东包括大件送货仓、生鲜仓配一体化网络、仓配一体化B2C网络在内的三大供应链网络已经基本构建完毕,并在此基础上延展出了智能化、数字化、和供应链金融等诸多玩法。 此前的疫情之中,京东就曾借助数字化供应链的强劲实力,为企业快速、安全、高效复工复产提供了保障。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京东在供应链端同时运营着超过730个仓库,有530万+个SKU,日库存金额500亿元。 即使是在全球的电商品牌里,这样复杂且精密的“血管神经系统”也是绝无仅有,依托于供应链端的高效协同,京东库存平均周转天数一度被压缩至35天,现货率更是达到95%以上。 日益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之下,京东也随之开始了崛起之旅。 而在这一过程中,尽管中途难免磕碰,但借助于此前苦功夫打造的坚实“基础设施”,短暂迷茫之后,京东仍然可以借助于同头部风口的联合,重新展示身处第一赛道的出色竞争力。 直播时代,流量补全“内功” 回过头来,也就不难理解此次战略合作协议之中,快手为何独独青睐京东。 这背后,正如现代供应链之父、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李效良教授所阐述的那样: 对于任何渴望成为走向世界的企业来说,最好的供应链都应当成为标配。 岁月更迭之下,属于这个时代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企业和企业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而对于直播带货来说,经历了长达数月的风口,这一游戏的规则已经被各大平台所熟练掌握,模式的护城河已然不复存在。与此同时,伴随着玩法的逐渐深入,直播电商在供应链端的弱势也开始逐步暴露。 短视频平台不是零售企业,普遍以流量起家,而在销售端扎根不深,对于品控和售后的规范缺乏经验,即使是诸如罗永浩、李佳琦之类的头部KOL,翻车事故仍然难以避免。 反观京东,起步于3C,后来强势切入家电市场,据此前的数字,基于C2M模式开发的京品家电产品数量已经超过1000款,丰富的产品资源,对于此前筹划“超级品牌日”,打造“好物”品牌的快手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其次,京东供应链的优势,还体现在其已构筑了强大的数字化供应链体系,或者说京东数字化供应链具备深厚的“内功”。 618巨幅的优惠之下,直播的庞大流量,势必将使订单总体数量呈现出峰谷态势。陡增的多线压力下,短视频平台孱弱的宏观调配能力往往难以承受。 从这个角度来说,快手同样需要借助于同京东这一综合电商平台的海量销售行为分析和智能供应链网络的协同,来保障整体流程的顺利进行。 最后,京东供应链的优势,更在物流方面体现的淋漓尽致,目前京东在全国拥有7个一级物流中心,29个二级物流中心,730多个仓库,领先的物流网络也保障了服务的质量。 而借助于同京东的这一场合作,快手也得以从繁琐的零售环节之中解脱出来,专注于流量的扩展。 各取所需之下,零售正在逐渐回归本质,并在供应链这一“内功”的加持之下,创造更多的可能。 重构之下的零售新“边界” 与此同时,借由快手与京东的这一次合作,零售领域的边界,也将不断被重新定义。 两年前,当京东振臂高呼:“第四次革命已经在零售降临,而‘无界’正是它的实质”的时候,没有多少人相信,各行业森严的壁垒之间,能够擦出如此夺目的火花。 事实胜于雄辩,短视频平台与电商供应链结合之下的革命,改变的并不是零售这一业态,而是其背后亟待专业化升级的基础设施。 而在这一过程中,与其说是“线下”的供应链和“线上”直播的有机结合,不如说是零售活动借助于直播这一场景,直接融入了生活本身。 伴随着这一融入的进行,零售场景中,时间和空间的边界将会被最大限度的消除,购物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逛街、乘车、浏览信息……任何碎片化的时间里,只要一部手机,零售就无处不在。 一年前的文章里,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曾经这样阐释“无界零售”的“境界”:“所谓无界零售之‘境’,不仅仅是交易场景的碎片化,更是重新定义产业的边界、重新定义人和企业的关系,并更进一步,对零售业态的跃迁与生态重构。” 在此基础上,如果说过去的的京东是以相对封闭的一体化模式来留存用户,那么未来,京东的战略重点将进一步向开放靠拢,在继续为消费者带来极致体验的同时,不断开放自身的能力,赋能伙伴,降低行业成本,提升社会效率。 可以说,面对电商领域“闭环战略”下的内卷博弈,这一次,选择开放、合作、多元的京东,再一次得以站在历史正确的维度,重新审视属于这一行业的未来。 5月19日的那封内部信里,刘强东梳理了企业17年的风雨历程,并对“京东是谁”这一哲学和商业领域的终极思考做出了回答: 京东是逐梦者,是坚守者,是众行者。无论外部的环境、我们自己的业务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都是在我们骨子里不变的底色。” 而纵观市场,此次“握手”快手,或许同样也是上述不变底色的彰显。 拥抱风口,是为逐梦;执着零售,是为坚守;破壁变革,是为众行。
意见领袖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 本文作者:屠光绍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理事、全国政协委员、中投公司原总经理 当前全球有两种疫情,一种是病毒的疫情,一种是保护主义的疫情。在这两种疫情下,要尤其重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用自己的行动来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成长壮大,有着很强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短板。未来,加快深化改革和继续扩大开放,是我国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两招。中国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既对中国有利,也是对全球的贡献。 产业链供应链形成和变动背后的因素 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性是由其在整个经济体系当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供应链体现的是产品和服务生产环节的连接,按照整个生产流程,把上游、中游、下游构成一个链条,一般来说是企业的协作生产方式。而产业链是不同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组合方式。总体来说,产业链供应链在整个经济体系里面,发挥着“脉络”和“骨骼”的作用,企业是经济体里的“细胞”,产业链供应链把这些“细胞”有机地组合起来,实现资源的有机配置。 在市场经济体系里,因为要素资源的分布和分工的细化,围绕着产品和服务生产形成供应链,产业和产业之间又相互依存,形成产业链供应链,在整个经济体系里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产业链供应链的形成和变动代表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和水平,既支撑着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转,又影响着无数个微观主体即企业的经营。从链条效应看,企业与企业之间,产业和产业之间,是通过供应链和产业链连接起来的,如果某一个生产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上下游的正常运转,整个链条就会出现中断,进而会影响整个链条的稳定,对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都会产生重大的冲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技术的进步及其它影响因素的变化,产业链供应链也会发生一些变动。那么,产业链供应链形成和变动背后的因素是什么?通过我们的总结,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形成和变动过程,有一些基本规律,当中有几个因素特别重要。第一个基本的影响因素就是市场。在市场中实现配置资源,特别是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里面,要讲究投入产出,要优化资源配置,要讲究提高效率,市场就发挥着引导产业链和供应链形成和变动的功能。在这个过程中,在供应链中的龙头企业特别重要,因为它处在整个供应链的上游,它对于供应链的形成和变动起着关键的作用。产业链中有些核心行业也是处在上游或核心环节,对整个产业链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当然参与供应链的其它众多企业和产业链的其它行业也起着支持作用,共同形成维护链条运转的合力。第二个基本影响因素是技术进步。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一些重大的技术进步,会改变整个生产的流程,改变生产和服务的形态,改变整个资源配置的方式,甚至会打破物理和空间的制约,使整个产业链供应链发生重组,从而引起产业链供应链的变动,提升整体的能力和效率。第三个基本影响因素是营商环境。法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开放程度等构成营商环境,营商环境的状态如何也会影响市场主体的选择,尤其是空间和区域资源配置,从而也会导致产业链供应链的变动。从历史过程观察,产业链供应链的形成和变动是这些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特别要指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全球经济合作深入推进,全球市场体系不断完善,资源的全球配置成为潮流,产业链供应链突破在某一个区域、某一个地方的布局,形成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趋势。所以,我们就看到,很多产业链供应链到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区域、一个地区的状态了,已是全球的状态了。 总之,产业链供应链一旦形成,在一定条件下会保持相对稳定,但在市场发展,科技进步,营商环境改变,再加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共同作用下,产业链供应链也处在不断变动的过程中。 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现状 随着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发展和成熟,市场不断扩大,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也在不断成长壮大,体系也在不断健全。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不断成熟壮大,对于支撑整个中国产业和经济体系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引领中国企业能够更好地通过产业链供应链不断提高竞争能力。 特别要指出的是,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有很强的优势。第一个优势,就是中国的市场很大。产业链供应链首先要有巨大市场的支撑,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第二个优势,中国经过70年的发展,有着非常丰富的工业门类,完整和健全的产业体系。第三个优势,中国的基础设施条件也比较好,无论是传统的基础设施,还是现在的新基建,都不断地在完善。第四个优势,就是中国的人力资本优势。中国一直重视教育,重视人力资本,这为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壮大和成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对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进行分析的话,有不同的观察维度,但概括起来看,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观察。第一,从中国产业链供应链自身的发育程度来看,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自身有相当强的基础,也具备很强的能力,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在国际上有很强的优势。第二,从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与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融合程度来看,随着不断开放,外资不断进入中国,中国企业不断地走出去,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中国现在的产业链供应链已经跟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密切地融合在一起。中国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进入了WTO之后,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密切地融合,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在全球占据很高的比重,同时吸引外资的量也非常大。 为什么当前特别重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我们对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还是非常有信心的。那为什么在当前特别重视保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或者说是遇到什么不利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因素,才如此强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 我想,是不是从两个方面来认识这个问题。首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作为全球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国际经济社会造成巨大的冲击,比较集中体现在产业链供应链的中断上。为了控制疫情的传播,防止疫情进一步恶化,各个国家采取了非常严厉的措施,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流动,就使得很多企业没办法正常经营,贸易大幅下降,生产停顿,造成了产业链供应链的中断。尽管有的企业可以复工,但受供应链的上游下游不能复工复产的影响,这些企业即便能复工却不能复产。相对而言,中国比较早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中国的很多企业实现复工复产,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就能够恢复得更快一些。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中国有些企业和产业国际化程度比较高,跟国际的合作比较密切,即使中国的疫情已经控制住,但是全球其他国家疫情还没有得到控制,反过来也会影响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恢复和稳定的效果。疫情对产业链供应链造成大的冲击,而且疫情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说明产业链供应链在特殊情况下是有其脆弱性的,因此必须重视和提高在突发事件冲击下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能力。 我认为,还有另外一个方面的原因,比现在的疫情更值得我们关注和警惕。近年来,国际上一些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出现逆全球化的倾向,有可能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冲击和伤害。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威胁,主要体现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它会影响全球的贸易投资体系和全球市场秩序,比如贸易保护主义提高关税,投资保护主义对投资进行限制,多边规则包括WTO在内的国际机构的正常运转受到影响。全球市场运转的秩序和环境发生改变,会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形成威胁。第二个方面,某些国家的单边贸易投资政策变化不利于全球经济合作,经贸关系政治化,歧视性色彩和非经济因素明显上升,干预企业的非市场行为加大,企业按照市场原则配置资源的行为扭曲,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必然受到影响。 疫情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很大很严重,但相对来讲随着疫情逐步控制,产业链供应链会不断恢复,但保护主义、逆全球化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不利影响则是更深层次的,因为它是人为的,可能更会产生更基础性的破坏。特别是超级经济体的大国,其政策的外部性更强,因而一定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大。随着中国不断扩大开放,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地与全球融合,针对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趋势抬头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可能产生的影响尤其要引起我们高度关注和警惕。 我认为,当前全球有两种疫情,一种是病毒的疫情,一种是保护主义的疫情。在这两种疫情下,我们尤其要重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风险已经出现,我们要做好风险的防范。 中国保产业链供应链,究竟该如何做? 概括起来,根本的应对之策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深化改革,改革我们的体制机制,特别是改革科技体制机制,要更好地来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来促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有很强的优势,有很好的基础,在不断地成长和壮大。但是,总体来看,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里面的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关键产品和服务方面的企业,还处在中游下游,还没有起到引领作用,还没有取得制高点。这就要通过科技的进步、科技的创新来解决这个问题。我国科技创新最大的制约,就是体制机制的制约。我们在科技上可以投入很多,但是实际效率怎么样?这和体制机制是有关系的。只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才能激发更多的科技创新活力,有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到科技创新里边来,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从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往上游走,使我们的产业链供应链在全球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是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支持。 另一方面,是扩大开放。从全球来看,产业链供应链是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也和全球的互动合作越来越深入。在目前逆全球化抬头的形势下,中国不断扩大开放,表明了中国坚持全球化方向的坚定决心。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如果能够扩大开放,本身就是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一个重要支持。中国坚持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高质量的外资,也使得中国越来越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配置中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这有利于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地强化,同时也有利于全球的资源配置。中国坚持开放,更多地支持我国的企业高质量地走出去。只有高质量地走出,才能真正的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才能够真正跟国际深化合作,从而巩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 中国要用我们自己的行动来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是对全球的贡献,反过来讲,国际的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也会对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形成有效支撑。从这个意义来讲,中国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既对中国有利,也是对全球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