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青山,赢得未来”已是各界共识。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昨日发布消息称,人民银行联合银保监会7日召开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座谈会,进一步强化对稳企业金融支持的决策部署。 记者注意到,6月下旬以来,各地已经先行“上发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针对稳企业出台诸多金融支持措施,且多为“一揽子”方案。 如上海的“18条”、陕西的“12条”、重庆的“40条”等,内容虽各有侧重,涉及货币信贷政策激励、监管考核机制优化、提高直接融资占比等诸多方面,但万变不离其宗,均是引导金融机构的“活水”灌溉向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 还有一些地方政策更为具体。广西推出的“稳企贷”,既注重解决短期的资金周转难题,又着力构建长期的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制,实现“到期延、存量续、总量增、利率降、产品好、覆盖广”的目的。 政策好不好,关键看落实。不少地方搭建了形式多样的平台或机制,撮合资金对接落地。如湖南于6月24日举办政银企对接活动,发布项目和企业融资需求6008亿元,16家企业与银行现场签约,3175家企业与银行线下签约,总金额达1382亿元。 在江西,千名商业银行行长被组织起来,深入万户企业,充分挖掘培育企业的有效融资需求。 在广东,截至6月29日,“粤信融稳企业保就业平台”已向开户行推送重点支持企业2223家,银行已对接698家,提供授信364家、授信总额591亿元。 回顾今年上半年,金融系统加大总量货币信贷支持,完善金融监管政策,引导贷款利率下行,优化信贷投向结构,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上半年的各项经济数据尚未出台,但是前5个月的数据足以证明趋势。前5个月,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10.3万亿元,同比多增2.3万亿元;5月份,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去年末下降42个基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速25.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2.2个百分点。 下半年,金融稳企业保就业将如何做?人民银行联合银保监会召开的工作座谈会已经指明了方向。 会议要求,要着力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能力,完善内部转移定价、分支行综合绩效考核权重等激励机制,加强金融科技运用,提高风险评估能力。要落实尽职免责要求,让基层行和业务人员真正敢贷、愿贷、能贷、会贷。要落实有扶有控的差异化信贷政策,重点支持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要落实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对普惠小微贷款要应延尽延。要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注重审核第一还款来源,丰富信用贷款产品体系,提高信用贷款发放效率。
图片来源:微摄 为进一步推进金融保市场主体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从今天起,人民银行网站、微信公众号将开设“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专栏,发布工作部署,解读政策内容,介绍金融系统在落实政策措施中的工作成效和典型经验做法。
图片来源:微摄 2020年7月7日,人民银行联合银保监会在北京召开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座谈会。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潘功胜,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周亮出席会议并讲话,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刘国强主持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强化对稳企业金融支持的决策部署,要求金融系统充分认识做好稳企业保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坚决落实好各项金融支持政策,加大对稳企业保就业的金融支持,为企业恢复生产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会议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金融委的直接领导下,金融系统把应对疫情冲击作为头等大事,积极采取多项政策措施,加大总量货币信贷支持,完善金融监管政策,引导贷款利率下行,优化信贷投向结构,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前5个月,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10.3万亿元,同比多增2.3万亿;5月份,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去年末下降42个基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速25.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2.2个百分点。 会议要求,各金融机构要把支持稳企业保就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与市场主体实际需求保持一致,确保信贷资金平稳投向实体经济。要着力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能力,完善内部转移定价、分支行综合绩效考核权重等激励机制,加强金融科技运用,提高风险评估能力。要落实尽职免责要求,让基层行和业务人员真正敢贷、愿贷、能贷、会贷。要落实有扶有控的差异化信贷政策,重点支持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要落实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对普惠小微贷款要应延尽延。要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注重审核第一还款来源,丰富信用贷款产品体系,提高信用贷款发放效率。 会议强调,各金融机构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金融与经济的共生共荣关系,切实做好稳企业保就业工作。要提高服务质效,合理让利,减少收费,确保直达实体经济的政策工具落地见效。要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服务方式,加大对“两新一重”,特别是制造业、国际产业链企业,以及科技、绿色、养老家政等民生服务业的金融支持。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注重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守住风险底线。要加强组织领导,转变作风,制定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压实工作责任,完成工作任务。 座谈会上,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行长分别介绍了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的主要做法。在京全国性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主要负责同志,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了会议。部分总部在外地的全国性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负责同志,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相关分支机构负责同志,通过视频方式在分会场参加会议。(完)
十年前提起金融科技,人们多半在谈金融信息化建设,世界还没有互联网金融和人工智能应用的姓名。如今,我们立在2020这个山头前后张望,会惊觉变革无时无刻不在各个维度发起,林海翻涛,遍地生辉。为技术创新冲在最前线者有之,为规模化应用落地奋斗者亦有之;传统的金融业务场景和流程被拆解成更细的颗粒,逐步数字化、智能化翻新;解决方案的整体化、平台化特性也逐渐彰显。我们试图从这些维度出发,找出金融科技下一个十年的「先锋阵列」。还有人在争辩谁是前浪后浪,而最敏锐的航海者已经分清潮水的方向。互金巨头的科技赋能「脚本」互金企业集体转型升级,改造传统信贷流程,告别粗放式经营,选择强调自己的科技赋能角色,是过去数年里最受关注的金融科技趋势之一。在今年企业们披露的年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见,这样的转型之举已经初有成效。首次将科技收入独立出来的360金融,可以说是行业代表之一。在2019年报里,360金融将收入调整为传统收入和科技收入两部分,以反映公司加码科技的战略决心,以及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公司科技转型的业务形态。2019年,360金融传统收入为人民币80.13亿元,科技收入则为12.06亿元,增速高达336%,这一数字在2018年为228%。科技服务占比稳步上升,由年初的0.8%跃升到年底的22%。在电话会议上,CEO吴海生宣布,预计到2020年底,在新增业务中,科技驱动业务量占比将提高到30-50%。360金融对科技业务的总结陈词,某种程度上也概括了互金企业们的转型意图:当金融周期真正到来,传统业务将面临利润大幅缩水的风险;相比之下,科技业务赚取的是智能获客、智能风控这样的技术服务费,虽然在短期牺牲了一定的利润,但由于不承担金融风险,业务稳健性将会加强。具体到业务环节,几组数据或许更能说明这家企业的科技投入效果:截至2019年12月31日,360金融累计注册用户1.35亿,较2018年底增长71.3%;授信用户2472万,同比增长97.1%;在360金融的帮助下获得贷款的用户达到1591万,较2018年增长92.1%。摩根士丹利在报告中指出,运营效率应当兼顾借款用户的数量及质量。在2018年2季度至2019年3季度之间,360金融每季获取新客户超过150万人,远高于同业上市公司。中金公司的报告则表示,2019年,360金融拳头产品360借条的月均MAU达1511万人,月均DAU为165万人,两项排名都位列同类公司之首。逾期率方面,截至2019年12月31日,360金融的M3+逾期率为1.5%。从用户增速和质量不难看出,360金融在获客运营方面颇有心得。该公司表示,这得益于贯穿业务全流程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例如借助全自动化算法智能投放,利用实时数据和用户全生命周期标签实现智能运营。另外,贷后环节中,智能机器人自动完成+AI机器人的大量应用,极大提高了面向海量用户的服务效率和质量,提升了客户黏性。360金融透露称,其78%的催收工作、77%的电话营销工作、91%的客户服务工作都由相应的机器人完成,即便由人工完成的部分也实现了AI质检机器人的100%覆盖检查。运营的多个环节自主研发了近百款机器人,申请了近四百项发明专利。值得一提的是,360金融在2019年12月上线智信引擎业务,通过数据智能技术构筑生态圈。该业务一方面连接优质和分散的互联网流量场景平台,拓展多元流量变现通道。拍拍贷母公司信也科技,同样是值得注意的典型案例。在科技领域更上一层楼的决心,不只体现在名字的更改上。根据最新财报数据,2020年一季度,信也科技的研发费用为8760万元,这一数字在上一季度(2019Q4)为9310万元。截至2020年5月20日,信也科技共登记软件著作权139项,另有已授权及申请中的专利130项。信也科技称,对业务全流程的精细化运营以及技术微创新是后续科技投入的重点。针对日常流量投放存在的数据分离、批量投放困难、无法实时监控和预警等痛点,信也科技也自主研发了章鱼流量管理平台,其能够通过定位实时数据链路、效果评估、决策优化引擎、智能投放平台,实现媒体渠道精准触达目标客户群体,挖掘潜在用户。解决方案的平台化「历练」在金融科技的下一个十年里,可以预见的是,技术服务商们的产品会更注重整体化、平台化,不再是普通的单点输出。生物识别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进程,就是由点到线及面,如今正在形成覆盖多渠道、多场景、多模态识别融合的平台解决方案。随着金融业务线上化的蓬勃发展,用户授权环节身份确认的方式日益多样化,涉及的业务场景也不仅是开户、支付。每个业务系统“各自为政”建立独立的身份识别方式,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为后期数据管理、同步维护等方面增加了难度。将多种不同生物识别认证方式集成到一个统一平台中,实现系统间数据整合、资源共享,对于认证效率和系统安全性来说至关重要。身份认证作为金融业务的第一道风控关卡,对技术服务商的综合素质要求不亚于「特种兵」:既要有对不同生物特征的优秀识别能力,又要对金融不同场景逻辑和痛点理解透彻,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分析能力,以及服务本身足够灵活高效。作为最早一批将生物识别技术引入到银行内部强安全认证业务中的企业,眼神科技是业内率先推动多模态融合,并将多模态融合识别做到平台级的排头兵,拿下了金融行业超过80%的客户。眼神科技打造的ABIS多模态生物识别统一平台,建立在其人脸、虹膜、指纹、指静脉及多模态生物识别融合算法基础上,通过轻量化、高效扩展的微服务架构和丰富标准的服务接口,实现一站式的识别认证服务、统一的数据管理服务及智慧化的运维服务,可以做到按需灵活组合、快速扩展。对金融机构而言,KYC不会只是“认识你的客户”这样简单,要将金融服务上升到“懂得你的客户”层面,而金融科技公司正是这关键一跃的「主演」。眼神科技的这一平台也通过与银行大数据平台的融合,高效、稳定地为客户提供数据分析与识别能力,帮助各大银行为客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体验,增强海量客户数据的风险防控能力,助力银行步入生物识别大数据客户营销时代。目前,眼神科技的ABIS多模态生物识别统一平台在金融行业多场景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包含互联网渠道、柜面业务、自助银行、智慧网点等,在确保客户信息和账户安全的同时,打造优越的客户体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渤海银行和数家省级农信社等众多金融机构均已引入。此外,眼神科技也将多模态生物识别融合技术赋能金融以外的更多场景,如学校、社区、政府、公安等,实现了行业合作的深度融合。谁能率先实现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最高目标?去年下半年的大数据行业震荡,和本月《数据安全法》的正式出台,无一不指向同一个技术趋势: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保证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在监管更严格、业务更敏感的金融行业,数据的安全有序使用自然被调到了更高的优先级。能够在这一方面上率先获得实质性进展的金融科技企业,自然也有望引领行业趋势。重新审视数据的获取、共享,到使用和加工,链条的每一环都有不小的漏洞,学术界相继出现了安全多方计算、可信执行环境、隐私计算、联邦学习、共享智能等解决路线,在数据控制、处理或实现方式上各有不同。联邦学习这一研究分支,正是在微众银行首席人工智能官杨强教授团队和其领导的IEEE联邦学习标准制定委员会的推动下,成为当今全球人工智能产学两界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从简单定义来讲,联邦学习是在本地,把本地数据建模,模型的关键参数加密,数据加密传到云端也无法解密。云端用算法将数据包们加以聚合,来更新现有模型,模型更新后下传。重要的是,整个过程中,云端服务器不知道每个数据包里的内容。这种多个参与方(如移动设备或整个组织)协作式地训练模型的机器学习方法,将不再需要将分散的训练数据搜集到一起,数据不出本地的特性让数据使用全过程都变得更为安全可靠。在杨强教授带领下开展联邦学习研究的微众银行,内部已投入百余人,打造了一个覆盖技术上下游的联邦学习团队,包含研究、学术、研发、商业、行业应用等多个细分队伍。他们已申请100+项相关专利,牵头推进IEEE联邦学习国际标准与联邦学习国家标准制定。2019年2月,微众银行开源了联邦学习框架FATE,这也是全球首个工业级联邦学习开源框架,能够解决包括计算架构可并行、信息交互可审计、接口清晰可扩展在内的三个工业应用常见问题。它给开发者提供了实现联邦学习算法和系统的范本,大部分传统算法都可以经过一定改造适配到联邦学习框架中来,用户体验上和传统建模差异较小。微众AI团队也发起了「联邦学习生态」(FedAI Ecosystem),在确保数据安全及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建立基于联邦学习的 AI 技术生态,使得各行业更充分发挥数据价值,推动垂直领域案例落地。目前微众已将联邦学习用于金融领域,通过合法合规的多维度联邦数据建模,小微企业风控模型效果约可提升12%,相关企业机构有效节约了信贷审核成本,整体成本预计下降5%-10%,并因数据样本量的提升和丰富,风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微众看来,联邦学习不仅具有加速AI创新发展、保障隐私信息和数据安全的公共价值;从商业层面上看,联邦系统更是一个“共同富裕”的策略,能带动跨领域的企业级数据合作,催生基于联合建模的新业态和模式。
据央行网站8日消息,7月7日,央行联合银保监会在北京召开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座谈会。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潘功胜,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周亮出席会议并讲话,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刘国强主持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强化对稳企业金融支持的决策部署,要求金融系统充分认识做好稳企业保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坚决落实好各项金融支持政策,加大对稳企业保就业的金融支持,为企业恢复生产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会议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金融委的直接领导下,金融系统把应对疫情冲击作为头等大事,积极采取多项政策措施,加大总量货币信贷支持,完善金融监管政策,引导贷款利率下行,优化信贷投向结构,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前5个月,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10.3万亿元,同比多增2.3万亿;5月份,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去年末下降42个基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速25.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2.2个百分点。 会议要求,各金融机构要把支持稳企业保就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与市场主体实际需求保持一致,确保信贷资金平稳投向实体经济。要着力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能力,完善内部转移定价、分支行综合绩效考核权重等激励机制,加强金融科技运用,提高风险评估能力。要落实尽职免责要求,让基层行和业务人员真正敢贷、愿贷、能贷、会贷。要落实有扶有控的差异化信贷政策,重点支持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要落实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对普惠小微贷款要应延尽延。要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注重审核第一还款来源,丰富信用贷款产品体系,提高信用贷款发放效率。 会议强调,各金融机构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金融与经济的共生共荣关系,切实做好稳企业保就业工作。要提高服务质效,合理让利,减少收费,确保直达实体经济的政策工具落地见效。要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服务方式,加大对“两新一重”,特别是制造业、国际产业链企业,以及科技、绿色、养老家政等民生服务业的金融支持。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注重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守住风险底线。要加强组织领导,转变作风,制定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压实工作责任,完成工作任务。
日前,河北省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电视电话会议在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召开,对全省银行机构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要求强化对稳企业保就业的支持,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首贷、无还本续贷要大幅增加;合理安排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做到“应延尽延”,持续增强对制造业、新兴产业的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 人行石家庄中心支行近期也印发了《河北省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方案》,引导银行机构多措并举,全力推动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取得成效。 今年以来,人行石家庄中心支行一直在建机制、定方案、准施策,全省金融系统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总量上发力,金融机构贷款多增。截至5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3604.7亿元,同比多增1333.9亿元。其中,前期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578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269亿元。全省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407.9亿元,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8.4个百分点。 结构上优化,薄弱环节支持增强。截至目前,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指导9家全国性银行分支机构发放符合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的优惠利率贷款62.1亿元,累计支持89家全国性重点防疫保供企业;引导地方法人银行发放符合1.5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的优惠利率贷款188.4亿元,累计支持企业(含个体工商户)8218家。金融机构积极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截至5月末,企业信用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731亿元,其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125.9亿元。 《河北省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方案》提出,人行将指导推动辖内银行机构,把更多的“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市场实体。人行河北省各分支机构将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相关政策的宣传,提高政策覆盖面和渗透度,不断提升工作效果。 组织政银企对接。人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加强与河北省工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等部门沟通联系,搭建了“河北省政银企分层对接推动合作机制”,深化在银企对接工作中的交流合作。目前已从省级政府相关部门获得名单企业1412家,按照同级对接、精准服务的原则,深入摸排企业融资需求,实现名单企业对接全覆盖,最大限度满足名单企业金融诉求。 发挥好各项货币政策工具作用。进一步推动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在河北精准投放,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涉农、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积极运用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贷款“应延尽延”。大力推动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支持小微企业获得免抵押担保的信用贷款支持。 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推动运用信用增进工具等支持低评级企业和民营企业扩展融资渠道,促进融资接续。鼓励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促进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优化负债结构,扩大资金来源,提升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能力。推动更多核心企业、财政部门接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推进更多有需求的中小微企业实现应收账款融资。
近日,在国家外汇管理局黑龙江省分局(简称省外汇局)的指导下,兴业银行哈尔滨分行依托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为一家公司办理了4笔出口融资放款业务,融资金额共计7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29.25万元。此举标志着黑龙江省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首单融资业务顺利落地。借助区块链平台不仅大大缩短客户融资审批时间,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也切实为该行提升了单据风险甄别能力。 为更好服务黑龙江省实体经济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省外汇局积极主动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申请,批准黑龙江省作为“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地区。近日,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工作在全省范围正式启动,截至6日,该局已为兴业银行哈尔滨分行、省建设银行、中信银行哈尔滨分行、广发银行哈尔滨分行首批23家分支机构开通区块链平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