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10月29日讯(记者 韩璐) 10月28日,记者跟随“2020·指尖城市”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了天津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和河西区谊城公寓社区,体验了天津市一体化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津治通”给基层治理带来的鲜明变化。 海河夜景 韩璐 摄 天津市委网信办、天津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建设的“津治通”于2019年9月建成应用。“津治通”移动应用主要用来辅助网格员、指挥长等进行日常工作。 大数据 汇聚基层治理的力量 河西区友谊路街道谊城公寓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靖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介绍到,该社区共6个自然小区,196个楼门,13个网格,3455户,一万余人。社区大,人口多,人员结构复杂。面对这种情况,“人房数据库”的建立,让查找住户信息变得方便,也便于进行高危人员等重点人员的识别。 “津治通”平台以全科网格事件协同处置为核心,汇聚了公安视频探头、8890市民热线等各类现有感知渠道以及卫健委、人社局、城管委等多部门的9.3亿余条社会治理领域业务数据。这些数据形成的力量是巨大的。通过大数据的运用,可实现对人员风险、事件风险研判预判等。 信息畅达 助基层网格员减压增效 谊城公寓社区网格长王靖表示,“津治通”投用以来,困扰网格员的最大问题得到了解决——发现问题后,再也不用为联系哪个部门来解决或联系不到部门而发愁了。问题上报功能,实现线上“吹哨”、线下“报到”,基层手里这根“针”也能牵动职能部门身上一条条“线”。通过手机就能实时掌握事件办理的进度和情况,大大提高了网格员为民服务效率和社区治理效能。 目前,“津治通”平台已在全市16个区、272个街道(乡镇)级战区和5607个社区(村)级战区实现全面贯通应用,全市共有专(兼)职网格员2.9万余人,各级指挥长、事件受理处置人员等各类工作人员1.6万余人,办结社会治理事件超过264万起。 五大功能 打造“社会治理一张图” “津治通”协同处置、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矛盾调解、重点群体服务等五大功能,能够实现社会治理领域感知模式、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多维提升,打造“社会治理一张图”。 目前,“津治通”依托四级网格工作体系,基于统一的用户体系和数据输出服务能力,在公共信息、医疗卫生、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城市管理、城市设施、公共安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等9大类230多项社会治理事项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治理后的重庆跳蹬河九龙坡段水清岸绿。吴陆牧摄 金秋时节,位于重庆九龙坡区的跳蹬河碧波荡漾,临河步道上不少市民在散步。这条发端于重庆歌乐山的河流是长江一级支流,在九龙坡区境内主河道长约14.15公里,流域面积44.48平方公里。 别看跳蹬河不长,流域面积也不大,但它流经之地却是重庆主城的工业企业聚集区。尤其是在九龙坡区境内河段,沿岸聚集了众多工业企业,居住着大量人口。 张承远老人是土生土长的九龙坡居民,他告诉记者,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大量小企业、小作坊开始向跳蹬河沿岸聚集,一大批小厂房密密麻麻占据了两岸的土地。这些小企业、小作坊的污水直排到河里,沿河还有人养鸡、养鸭、养猪……没几年,跳蹬河开始发黑、发臭,周边居民苦不堪言。 2017年,九龙坡区打响了跳蹬河治理攻坚战,从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循环、长治久清5个方面开展流域治理和保护。“坚持河流整治与公园绿地结合,配套设施与民生需求结合。”九龙坡区跳蹬河综合整治项目负责人谢照渝说,治理过程中,当地拆违建绿,融原有岸线生态、新建景观空间为一体,打造滨水休闲绿廊31万平方米,同时,充分利用河道两岸空地,建设了2万多平方米的便民广场、28公里的便民步道和12座桥梁。 据了解,九龙坡区跳蹬河整治工程累计投资16.5亿元,共完成干流、支流河道清淤21.7公里,新建和改造干流、支流管网33.4公里,完成河道生态修复6万平方米,新建干流护岸13公里,新增生态绿化面积44万平方米。目前,九龙坡区正在跳蹬河流域建设集生态、文化、康养、体验于一体的中梁山风景区项目,以期达到治理一条河,扮靓一座城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河道的生态修复过程中,九龙坡区在重庆市率先采用“食藻虫引导水体生态修复技术”,构建起“食藻虫—水下森林—水生动物—微生物”共生体系,实现了水体水质的改善和景观提升。如今,在清澈见底的跳蹬河里,“水下森林”已然成形,水草随着水流缓缓摇曳,鱼虾穿梭在水草间,一幅水清景美、鱼翔浅底的美丽画卷。 九龙坡区还在跳蹬河构建了智慧水务监测系统。记者在跳蹬河运营指挥中心大屏幕上看到,监测系统对浊度、水温、溶解氧等水体参数进行着实时在线监测。“通过参数的对照,一旦水质发生异样,系统立即自动通知对应河长和运维人员。”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跳蹬河九龙坡河段共安装了395套水环境监测智能化设备,实现了河水环境24小时动态监控。
我国沙地沙漠生态修复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 一片片樟子松、沙柳、柠条、花棒绿意盎然,牢牢拴住脚底黄沙; 一群群牛羊进了棚圈、舍饲圈养,富民产业既治沙又治穷; 一座座沙丘或止步不前,或变矮变小,或彻底消失…… 这是金秋时节记者在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采访时,看到的情景。 作为世界上受土地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长期以来非常重视沙地沙漠生态修复治理。政府主导与民众参与相结合,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法律约束与政策激励相结合,重点突破与面上推进相结合,讲求科学与艰苦奋斗相结合,治理生态与改善民生相结合——防沙治沙的中国方案、中国经验举世瞩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荒漠化防治取得显著成效。”从2004年以来,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3个监测期均保持缩减态势。“十三五”以来,全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880万公顷。昔日的“沙进人退”变成了如今的“绿进沙退”。国际社会纷纷点赞:“世界荒漠化防治看中国!” 毛乌素沙地 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困难面前绝不低头 “这棵树是1989年种下的。”指着一棵几十米高的杨树,殷玉珍对记者说。她伸出双臂搂这棵树,发现还差几十厘米才能环抱得过来。道路两侧,两行杨树整齐排列,绿树成荫。 杨树、旱柳、沙柳……“这片林子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殷玉珍说。她1985年嫁到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无定河镇萨拉乌苏村。这里地处毛乌素沙漠腹地,当时黄沙漫漫,一片荒凉。一个半掩在荒沙里、随时可能被沙子吞没的“地窨子”,就是殷玉珍和丈夫白万祥的新房。 “这辈子宁肯种树治沙累死,也不能让风沙给欺负死!”从1985年开始,殷玉珍和白万祥持之以恒在沙地种树治沙。寒来暑往,他们把6万多亩荒沙变成了生态庄园。 虽然早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全国劳模、治沙女杰,54岁的殷玉珍仍然在治沙一线劳作。今年春季,她带领50多名农民工,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种下了2000多亩樟子松。“戴上口罩,做好防护,我和大伙儿一起加班加点地干。种树可一点儿都耽误不得!”殷玉珍说。 殷玉珍的脖子上,有一大块贴过膏药的痕迹。“背树挑水压出了颈椎病,脖子这块儿僵硬着呢。”长期的劳累使她落下了不少病痛,不过她说,“不奋斗,哪能过上好日子?种树治沙,我还要坚持干下去!” 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毛乌素沙地绿色延展、沙丘退却的沧桑巨变,正是殷玉珍们锲而不舍、持续奋斗的结果。 毛乌素沙地南缘,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城东北30多公里处,有个地方名叫“狼窝沙”。如今年近古稀的定边县农民石光银,从小在这一带的沙窝里长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就开始尝试造林治沙。1984年,国家鼓励个人承包治沙的政策出台后,他带领妻儿,把家搬到沙区,和乡政府签订了承包治沙3000亩的合同。 “治沙是我唯一的事业,活着就要把治沙进行下去!”石光银说。经过几十年艰苦努力,石光银和乡亲们营造出一道绿色生态屏障。石光银成为“治沙英雄”,“狼窝沙”成了满目青翠的“金沙窝”。 毛乌素沙地横亘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陕西榆林市、宁夏盐池县。一代代治沙人扎根荒漠、造林绿化,一步步遏制住肆虐的风沙。 “1957年建园时,这里全是流动沙地,植被盖度仅为1.8%,只有20多种植物。”在地处榆林市榆阳区的红石峡沙地植物园里,陕西省林科院治沙研究所所长石长春说,“经过几代人60多年艰苦奋斗,这里现在已全部改造为固定沙地,这个园子成为我国沙旱生植物种质资源基因库,目前保存超过500种优良固沙植物,形成乔灌草结合的稳定林分,森林覆盖率达到67%。” 樟子松林茁壮生长,树下灌木和杂草生机勃发。用脚拨开林下黑色的腐殖层,只见几厘米厚的腐殖层下,就是黄沙。这片樟子松林,是陕西省治沙研究所1964年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红花尔基引进栽植的。经过不懈努力引种成功的樟子松,成为我国北方多个地区造林治沙的主要树种,仅榆林市樟子松成林面积就达150万亩。 这里向南3公里,就是榆林城区。“历史上,毛乌素沙地风沙南侵,榆林城曾3次南迁,风沙威胁着人民的生产生活。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持之以恒的防沙治沙,如今绿色不断往北面的沙地扩展。”石长春说。 库布其沙漠 尊重自然,科学治理,植被覆盖率达到53%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塔拉镇,库布其沙漠生态科技中心,一棵三角叶杨高大挺拔、枝繁叶茂,但在库布其治沙人看来,这是一棵“失败的树”。“我们称它为‘教训树’。”亿利集团沙漠研究院院长张吉树对记者说。 这棵杨树种植于20年前。当时,为了在种树的同时发展产业,亿利人远赴美国西雅图,考察同纬度地区的树种,花费2700万元引进三角叶杨。结果,种下的大量三角叶杨由于用水量太大而“水土不服”。亿利人从中得到了深刻教训,改为种植以灌木为主的节水、抗旱植物,用这些先锋物种治理沙漠。 吃一堑,长一智。亿利人在此后的治沙过程中,注重因地制宜、科学治理,探索运用了许多新方法和技术。 在沙丘上种一株沙柳需要多长时间?亿利人给出的答案是10秒钟!植树工人将一根长长的硬水管插入沙丘,水压立刻在沙地上冲出一个深约1米的细小孔洞,拔出水管,沙柳随即被插入孔洞,栽植完毕。挖坑、栽树、浇水3个步骤一气呵成。张吉树说,采用这种微创气流植树法,减少了沙地扰动,可保证沙地墒情,一次最多消耗3升水,比传统的挖坑栽树法节水50%,成活率也由40%左右提升到90%以上。 亿利集团参与的“风沙灾害防治理论与关键技术应用”项目,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苦咸水治理与综合利用,飞播与无人机治沙,原位土壤修复,光伏提水灌溉,生物基可降解聚乳酸沙袋沙障……库布其治沙人尊重自然规律,依托科技创新,推广应用许多新模式、新成果,使沙漠得绿色,企业得利润,农牧民得实惠。 光伏板一块接着一块,以往连绵起伏的黄色沙丘,变成了“蓝色海洋”……这里是位于库布其沙漠中段、达拉特旗昭君镇柴磴嘎查的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沙漠集中连片光伏发电基地。 “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达拉特旗发改委主任李锐介绍,这个光伏基地已稳定发电16亿千瓦时,不光发电,还能固沙治沙。项目采用“林光互补”的模式,在主干道两侧打造防护绿化带,在光伏阵列之间种植红枣等经济林,稳固流沙、抵御风沙。 政府政策性支持、企业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技术持续化创新——在这四轮驱动下,库布其沙漠治理取得显著进展,沙丘披绿衣、沙土变良田。库布其沙漠治理率达到25%以上,植被覆盖率达到53%,降雨量和生物种类大幅增长,沙尘天气明显减少。 “茫茫万亩沙,从来无片瓦。”这是达拉特旗中和西镇官井村以前的真实写照。官井村被库布其沙漠包围,提起幼时的风沙天气,57岁的高二云至今心有余悸:“沙子有时甚至快把房子埋了,顺着沙丘一路走,能从后墙进院。” “老辈人都盼着这里能绿起来,我父亲名叫高林树,二叔叫高树林,三叔叫高有树。”高二云说,“现在全村有19万多亩林地,生态改善了,收入增加了。我家去年种了150亩玉米、养了120只羊,再加上卖沙柳种条,收入40多万元,在村里是个中等水平。大伙儿祖祖辈辈过上好日子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浑善达克沙地 系统治理,综合施治,土地退化沙化趋势总体遏制、局部好转 浑善达克沙地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恩克宝力格嘎查牧民阿毕日米德笑容灿烂。他家通过“减羊增牛”、调整结构,在减轻草原生态环境承载压力的同时,实现了增收致富。 1996年,面对草场退化、风沙逼近的窘况,阿毕日米德将养的300多只羊卖掉,购进20多头牛。“羊多、吃草多,草场撑不住,收入还不多。牛少、吃草少,肉多价还高。”今年65岁的阿毕日米德说,“国家还有草畜平衡补贴。如果超载过牧,要对我处罚哩,咱可不干这亏本买卖。” 去年,阿毕日米德家的牛犊销售收入加上草畜平衡补贴,有几十万元。如今,草场生态恢复如初,阿毕日米德和其他牧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美。 “我们采取‘生态优先、保护优先、林草水结合’的方式,探索推行符合锡林郭勒牧区沙区实际的治理模式,以草畜平衡为重点,推行禁牧、休牧、轮牧,减轻沙地生态压力,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保护生态的重要举措。”锡林郭勒盟林业和草原局总工程师巩和平介绍。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注重草畜平衡,这是浑善达克草场恢复的主要举措。而因地制宜、科学施策,则是提高浑善达克沙地治沙造林成效的“秘诀”。 “猪上房、羊上墙、小孩坐在房檐上,地不打粮、沙子埋房。”几十年前在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流传的一段民谣,描绘的正是当地面临的严重沙化问题。2000年,多伦县风蚀沙化面积达3365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87%。 近年来,多伦县实施了百万亩樟子松造林工程等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累计造林13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6.8%,提高到现在的37.9%。 穿行于樟子松林间,巩和平对记者说:“我们分类进行沙地综合修复治理,将自然恢复和工程治理相结合,遵循植被生长规律,考虑水资源、水生态容量,宜草则草、宜林则林,分类指导、分区施策。” 63岁的马春青是多伦县胜利村村民。在他记忆中,小时候浑善达克沙地也曾有过“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可后来由于气候干旱、过度放牧等,当地生态急剧恶化、沙化严重。 “为了子孙后代,咱必须得种树治沙!”1997年,马春青响应政府号召,承包了1500亩满是流动沙丘的荒山,带上一家老小上山种树。起初,由于土壤沙化严重,加上没有经验,马春青栽种的杨树、榆树等,成活率很低。马春青不断探索、四处请教,最终发现种植樟子松成活率较高,于是改种樟子松,混种杨树、杏树等本土树种,成活率不断提升。1500亩荒山终于逐渐变为了绿洲。“种树得讲究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马春青说。 2000年以来,锡林郭勒盟沙地治理成效显著。浑善达克土地退化沙化趋势呈现“总体遏制、局部好转”的良好局面。 科尔沁沙地 发展产业,绿富同兴,昔日沙地变成“绿色银行” “咱这心血没有白费,值得!”站在治理过的沙地上,宝秀兰眼中满是喜悦。眼前,黄柳、杨树、榆树、柠条等竞相生长,难以想象,20多年前,这里只有孤零零的一棵榆树。 47岁的宝秀兰是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人。这里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旗有32个村庄因被沙漠围困,不得不整体搬迁。27年前,宝秀兰嫁到奈曼旗南包头嘎查时,四周尽是沙子,夜里一阵大风,风沙就会堆上墙。 “再也不能这么活!”宝秀兰和丈夫下定决心种树治沙,解决生计问题。1997年,宝秀兰和丈夫承包了2500亩沙地。夫妻俩骑着骆驼到50里外,砍下黄柳枝条运回来,一枝一枝栽进沙窝里……到2010年,2500亩沙地全部得到治理。 生态好了,日子越过越红火。宝秀兰家的牛如今已达100多头,全部舍饲圈养。“风沙少了,地里一年能收青贮30万公斤,柠条平茬后作饲料,省下不少钱。”她说,现在一年收入有30多万元。在宝秀兰的影响带动下,嘎查治理沙地6万多亩,植被覆盖率达50%以上,风沙危害得到有效控制。 为发展沙漠旅游,嘎查专门留下2万亩沙地,骑骆驼、牧家乐、民俗美食等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如今,嘎查人均年收入达9500元,16户贫困户去年全部脱贫。 近年来,通辽市组织实施了一大批生态建设项目,致力于绿与富双赢,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努古斯台镇,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区。曾经寸草不生的50万亩沙地综合治理区,如今已长满了樟子松、五角枫、榆树和蒙桑,植被覆盖度由原先的不足5%,增加到现在的80%以上。 这片沙地的治理,使努古斯台嘎查村民春梅一家摆脱了贫困。春梅家有530亩地,以前沙化严重,77亩玉米地收成很少,一家6口年收入不足1万元,成了贫困户。 前些年,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工程启动,春梅将沙化严重的土地流转给国有林场栽树,拿5万元流转费买了4头基础母牛,发展养殖。丈夫成为生态护林员、护草员,一年收入两三万元。“现在沙地绿了,青贮收成也好,牛有12头了。一年纯收入十几万元。”春梅一家实现了稳定脱贫。 “我们实施退耕还林等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发展黄牛养殖等产业,使沙地变宝地,广大农牧民离土不离乡,生态更绿、腰包更鼓。”科左后旗旗长何志伟说。 在科尔沁左翼中旗希伯花镇锦绣海棠示范基地,果实挂满枝头。3000亩沙地变成如今的果园。林农滕大勇说:“锦绣海棠能够生长25年左右,在防风固沙的同时,一年每亩收入近万元。” “科尔沁沙地生态状况恶化趋势整体被稳定遏制,重点治理区域生态状况全面好转。”通辽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吕国华说,“全市2000多万亩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化土地面积逐年缩减,沙区植被盖度明显增加,粮食和饲草产量增长,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 本报记者 刘 毅 张 枨 【编辑:于晓】
原天津农药厂地块土壤污染、异味扰民问题,是中央环保督察组转办的群众信访举报重点问题。近日,市委书记李鸿忠一行来到该地块治理与修复现场,实地了解整改工作进展情况。 原天津农药厂于2000年停产、2010年退出。该地块占地面积达691.6亩,污染修复工艺复杂。目前,在完成环境调查及风险评估工作基础上,已于2019年10月正式启动原位化学氧化、原位热脱附工艺修复治理,累计完成总修复量的71.7%,修复地下水完成计划量78.3%。针对施工中的异味气体问题,现场采取了经活性炭、焚烧工艺处理和雨幕喷淋、雾炮、一布一膜覆盖等措施。在工地集控中心,李鸿忠详细听取污染治理监测情况汇报,深入询问项目对周边群众的影响。 李鸿忠指出,环境污染问题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施工单位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技术工艺标准和工程管理,保证土壤治理修复质量效果和进度,绝不留下遗留问题。要高度重视异味气体等问题,加强数据监测,切实做好废气处理,持续加大整治力度。北辰区要压实属地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日常监管,保持执法高压态势,强化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对于修复治理过程中的问题,要耐心细致做好群众工作,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争取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本报讯记者钟夏报道:记者从横琴新区综合执法局获悉,横琴“物业城市”APP上线运营两年多来,应用功能不断完善,市民参与度越发活跃。截至今年8月,已有超过15万市民注册使用,平台参与企业168家,依托该APP“一键服务”功能,已受理各类事件逾2.5万宗。 “物业城市”模式由横琴新区于2018年首次提出并实施,以“线上+线下”理念对城市公共空间、公共资源、公共项目实行全流程专业化、精细化、智慧化的“管理+服务+运营”,构建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型城市治理生态圈,从而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强化城市管理质量。 “应该说,‘物业城市’模式实施两年来,横琴新区在城市面貌、城市环境、城市治安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横琴新区综合执法局局长赵振武表示。 依靠“物业城市”APP,市民可通过一键上报、一键咨询等“五个一”功能,上报所有城市治理问题,如市政、市容、交通、警情等,证据可通过手机端以拍照、录像、语音等形式上传,后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分类8大类18小类城市治理问题,居民还可以抢单参与问题的处理和化解。 借助智慧化手段,人人参与社会治理的新生态圈正在横琴逐步成型,居民出行、办事也更顺畅、更便利了。据介绍,“物业城市”APP4.0版本即将上线,将形成“管理+办事+服务”三大板块,对接众多便民利民系统,为市民百姓提供更多“一键式”便民服务。 如今,“物业城市”模式已在雄安新区、广州、深圳、成都、武汉、青岛、厦门、郑州等全国多个区域成功复制。 赵振武表示,横琴将通过发布物业城市白皮书,组建战略研究院,研究制定物业城市的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推进“物业城市”APP平台市场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继续发挥横琴模式在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着眼服务实体经济明确金融控股公司准入规范;听取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成果汇报,部署加强大气污染科学防治、促进绿色发展;核准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和浙江三澳核电一期工程。 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今年以来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实施一系列精准适度的金融政策,对保市场主体、促进经济恢复性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政策力度和可持续性,不搞大水漫灌,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以促进经济金融平稳运行。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会议通过《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明确非金融企业、自然人等控股或实际控制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并且控股或实际控制的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符合要求的,应申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会议要求,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要依法依规、稳妥有序推进实施,防范化解风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会议指出,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是群众所盼、民生所系。近年来,大气污染防治取得积极成效。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问题,有关部门组织专家集中开展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为推进科学治理提供重要支撑。会议听取了相关情况汇报,要求:一要在已有成果基础上,根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成因加强精准治理。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突出抓好工业污染整治、散煤清洁替代和柴油车污染防治,加强农牧业生产中的氨排放治理。针对当前臭氧污染逐渐凸显的情况,进一步深入开展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科研攻关,促进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加强重点地区联防联控。二要促进区域内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等结构调整。加强煤炭清洁利用。加快钢铁、焦化、石化、建材等产业转型升级。大幅提高大宗货物集疏港铁路运输、城市配送领域新能源货车使用比例。三要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加快提高环保技术装备、新型节能产品和节能减排专业化服务水平,加强国际合作,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推动实现生态环保与经济增长双赢。 会议指出,积极稳妥推进核电项目建设,是扩大有效投资、增强能源支撑、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举措。会议核准了已列入国家规划、具备建设条件、采用“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的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和民营资本首次参股投资的浙江三澳核电一期工程。两个项目有效总投资超过700亿元,将带动大量就业。会议要求加强核能短板领域攻关,坚持安全第一、质量至上,压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工程建设和运行监管,确保万无一失。 文章来源:中国政府网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着眼服务实体经济明确金融控股公司准入规范;听取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成果汇报,部署加强大气污染科学防治、促进绿色发展;核准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和浙江三澳核电一期工程。 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今年以来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实施一系列精准适度的金融政策,对保市场主体、促进经济恢复性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政策力度和可持续性,不搞大水漫灌,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以促进经济金融平稳运行。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会议通过《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明确非金融企业、自然人等控股或实际控制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并且控股或实际控制的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符合要求的,应申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会议要求,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要依法依规、稳妥有序推进实施,防范化解风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会议指出,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是群众所盼、民生所系。近年来,大气污染防治取得积极成效。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问题,有关部门组织专家集中开展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为推进科学治理提供重要支撑。会议听取了相关情况汇报,要求:一要在已有成果基础上,根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成因加强精准治理。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突出抓好工业污染整治、散煤清洁替代和柴油车污染防治,加强农牧业生产中的氨排放治理。针对当前臭氧污染逐渐凸显的情况,进一步深入开展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科研攻关,促进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加强重点地区联防联控。二要促进区域内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等结构调整。加强煤炭清洁利用。加快钢铁、焦化、石化、建材等产业转型升级。大幅提高大宗货物集疏港铁路运输、城市配送领域新能源货车使用比例。三要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加快提高环保技术装备、新型节能产品和节能减排专业化服务水平,加强国际合作,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推动实现生态环保与经济增长双赢。 会议指出,积极稳妥推进核电项目建设,是扩大有效投资、增强能源支撑、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举措。会议核准了已列入国家规划、具备建设条件、采用“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的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和民营资本首次参股投资的浙江三澳核电一期工程。两个项目有效总投资超过700亿元,将带动大量就业。会议要求加强核能短板领域攻关,坚持安全第一、质量至上,压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工程建设和运行监管,确保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