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气(601727)已确定2021年旗下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员工持股改革计划。涉及企业包括:上海电气上重碾磨特装设备有限公司、上海电器陶瓷厂有限公司、上海电气自动化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电气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上海电气将继续承担好重型燃气轮机、光刻机、高端数控机床、快堆、船用曲轴、大型铸锻件、航空工业等国家“卡脖子”技术攻关任务。(新华财经)
美股互联网医药健康第一股111集团(简称“1药网”),开启了子公司科创板分拆上市之路。 1月6日,上海证监局官网披露了海通证券关于壹药网耀方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耀方上海”)辅导工作进展报告公示。报告显示,海通证券已经对1药网进行了上市前辅导,下一阶段将继续持续深入尽职调查等相关工作。公开资料显示,耀方上海是美股上市公司1药网在境内的实际运营主体,也是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在冲刺科创板IPO前夕,耀方上海迎来了回归A股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据耀方上海披露,此次pre-IPO轮融资规模为5.15亿元。此轮融资过后,1药网在科创板上市将更进一步。 完成pre-IPO轮融资 冲刺科创板上市 从1月6日披露的上市辅导进程来看,海通证券为1药网上市辅导券商,目前已经开展了为期40余天的辅导工作。 “海通证券将继续通过现场尽职调查并结合实地走访、函证、部门访谈以及同行业公司分析,对发行人1药网的公司治理、规范运作、财务信息以及经营模式等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全面梳理。”对于下一阶段的辅导计划,海通证券在上述工作进展报告中表示。 据海通证券1月6日披露的上市辅导进程报告,也将1药网最后一轮融资细节悉数披露。此次1药网pre-IPO轮融资规模为5.15亿元,本次融资完成后,1药网总股本由6.825亿股增加至7.17648785亿股,注册资本由6.825亿元增加至7.17648785亿元,本轮增资价格为14.65元/股。 事实上,耀方上海在去年8月已完成了4.2亿元的融资,加上pre-IPO轮融资,耀方上海融资总额已达到9.35亿元。 据测算,耀方上海本轮Pre-IPO投前估值高达100亿元,而在8月份1药网披露的融资信息中,耀方上海估值尚为83.3亿元,短短四个月,耀方上海整体估值增长了20%以上。 此轮融资完成后,截至1月6日,1药网第一大股东为耀网有限公司(全称为YaoWangCorporationLimited),持股数量为6.18亿股,占总股本的86.23%。天津岗岭商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宁波优凯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第二及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1.81%、1.55%。 强大的供应链支撑和未来强势的增长空间,让此轮1药网科创板上市前融资获得了诸多机构看好。 此次耀方上海Pre-IPO融资投资人星光熠熠,包括赛富基金、申力企管、华赛基金、浦东科创、至临资本、上海科创投、人民浦东基金、艾想投资、张江创投及华智资本,加上上轮投资机构优凯投资、上海国改基金、良机实业等,耀方上海集齐了涵盖国资、外资、民营资本的十多家机构。 Pre-IPO轮融资过后,1药网或将正式开启科创板上市征程。 “因为1药网已在美股上市,企业上市地点、海内外投资环境差异以及知名度会对估值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同市场的投资者对估值理解差异较大。此次1药网计划在科创板上市,有利于提高市场的关注度和知名度,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老虎证券投研团队何勇对记者评论道。 强大供应链 打造药品生态闭环 与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多聚焦于C端不同,1药网搭建业内少有的集B2C,B2P2C(BusinesstoPharmacytoCustomer),B2D2C(BusinesstoDoctortoCustomer)于一体的基础设施,打造了数字化的全渠道药品商业化平台,链接患者、医生、医院、药店、药企、医药流通商、保险,打造了药品生态闭环。 特别是B端领域,1药网已建立起与超过300多家药企的直采网络、链接起超过中国30万家药店的服务网络,外加自身在全国的6个大型仓储中心,从而组构起一个强大的药品集采供应链体系。 一位SAAS行业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B端服务可以说是最难啃的骨头,只有你真正拥有科技优势,给商家带来价值,才能获得认可。” 相对于消费者业务,ToB经营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其营收是依靠续费、增购和加购实现的持续性收入模型。ToC容易快速增长,但也很快能看到增长的天花板。 从增长来看,1药网B端的成绩不负众望。2020年第三季度,1药网B端在营业收入增长134%同时,毛利额增长了344.5%。这意味着在终端营销能力、向产业互联网的转型与赋能过程中,1药网在渐渐变现。 2020年被誉为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元年,此阶段1药网实现了T2B2C,即通过数字化把线上线下的需求打通,把长久以来在2C端所建立的线上的能力,通过所覆盖的30多万家药店和300多家药企,把“医+药+患者”全链路消费场打通,从而实现真正的线上和线下的一体化。 线上线下一体化,事实上离不开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在互联网企业里,京东有500万个SKU,其产品周转天数约为34天;全球零售巨头Costco的SKU为4000个,其产品周转天数为30天。 财报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1药网管理超过数十万个药品的SKU,但周转天数仅为30天,上游应付账期约40天。作为对比,2019年中国前5大线下药房的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则为88.2天。1药网的周转天数不到同行的一半,且目前正在向20天迈进。 不仅仅是如此,1药网持续打造自己的基础物流体系,夯实自己的产业互联网基础。 数据显示,1药网在全中国有6个大型的枢纽仓,分别是广州、武汉、重庆、昆山、天津和福州,可以保证绝大多数的订单在24小时或者是48小时之内就送到药店的手中。 “1药网相对于其他互联网医药健康平台而言,价值确实被低估,资金方更多看到的疫情期间是C端流量的爆发式增长,但是B端强大的1药网,其强大的供应链事实上被忽视了,从现有互联网医药健康平台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1药网目前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一位医疗行业投资人对记者评价道。
1月8日,国泰君安发布公告称,去年1月9日,公司实际控制人上海国际集团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港股通交易系统增持本公司8万股H股股份,并同时提出了后续增持计划,即“自本次增持发生之日起的12个月内,累计增持本公司无限售条件H股股份比例不超过本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2%(含本次增持股份)。” 自2020年1月9日上海国际集团首次增持之日起,截至到2021年1月8日,本次增持计划实施期限届满。在增持计划实施期间,上海国际集团已累计增持本公司1.24亿股H股股份,累计增持比例为本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1.3919%。 截至2021年1月8日,上海国际集团直接持有本公司6.82亿股A股及1.24亿股H股,通过其控股子公司间接持有本公司21.64亿股股份,合计持有本公司29.7亿股股份,约占本公司总股本的33.3428%。 在本次增持计划实施期间及法定期限内,上海国际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未减持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
1月8日晚间,上峰水泥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上海杰夏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杰夏”)共同出资成立浙江上峰杰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暂定名,具体以工商登记为准),该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上峰水泥和上海杰夏分别出资2550万元和2450万元,分别占注册资本的51%和49%。 对于此次投资成立合资公司的原因,上峰水泥表示,公司宁夏和铜陵基地环保项目陆续投产,水泥窑协同处置环保业务逐渐成为重要新业务板块,为建立相对独立专业化管控平台,规范环保业务运行管理体系,推进环保业务发展增长,因此与上海杰夏共同出资设立该公司作为环保业务投资管控的主体。 上峰水泥表示,此次对外投资合作设立合资公司,将充分发挥环保产业优势,有助于公司统一管理环保项目,完善环保项目的管理体系,未来有利于公司的整体经营规划,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中新网上海12月16日电 (记者 陈静)来自浙江的44岁李女士近年来自觉腹围增大,原本以为是中年发福。谁知,竟是罕见巨大的子宫肌瘤作祟。记者16日获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祝捷团队联合血管外科等专家成功为同时罹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切除了巨大的子宫肌瘤。这个肌瘤直径22厘米、重达近10斤,堪比一个排球。据悉,仁济医院副院长、妇产科主任狄文教授当日对记者介绍,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80%的女性绝经前都会罹患子宫肌瘤。他指出,通过经济、无创的妇科超声检查可以很方便地筛查出来,像李女士这样长达到22厘米才就诊发现的巨大肌瘤极其罕见。祝捷告诉记者,检查中,医生发现李女士盆腔中有巨大肿块,判断必有粗大血管与盆腹腔粘连,稍有不慎可能引起术中大出血。在即将手术前,患者又出现左下肢浮肿,血管外科主任医师薛冠华介绍,这是肿块压迫盆腔静脉,形成血栓所致。这位专家表示,如果血栓脱落形成肺栓塞,后果不堪设想。在一个半小时的手术时间里,祝捷将肿块从周围组织中完整地剥离出来,周围粘连的脏器都得到了保护。术中,患者出血仅200毫升。据悉,肿瘤对血管的压迫解除后,下肢静脉回流改善,同时,在抗凝治疗下,静脉血栓逐渐溶解,在医生放置的滤网保护下,没有发生栓塞事件。据悉,患者已顺利出院,回到当地医院门诊随访。狄文教授强调,平时定期规律的体检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非常重要。(完)
□ 12月15日,全国首单境外投资者通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RQFII)认购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WFOEPFM)基金产品在上海落地。 此次通过QFII/RQFII认购的产品为霸菱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发行的霸菱中国综合债券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该模式落地为外资资管机构募资开辟了新路径,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有益探索,是配合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成功实践。 今年9月,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管理办法》,允许QFII/RQFII投资境内私募投资基金。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关注到新政对在沪WFOEPFM机构的积极影响,机构海外母体可通过QFII/RQFII提供种子资金,有效帮助其拓展境内私募基金业务。 公开资料显示,霸菱海外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是上海第五批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机构,于2019年1月发行QDLP产品。2019年6月,霸菱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登记成为WFOEPFM,同年11月发行境内私募基金产品。
近年来发力零售业务的上海农商行,准备成立消费金融公司扩张零售业务,但传闻中的合作对象屡陷"丑闻",个人消费贷规模在2019年的激增也引发监管层重视 刚通过IPO审核,上海农商行就欲扩张零售业务,追赶重庆农商行。 2020年12月,有媒体报道上海农商行将与杉德支付合资申请筹建消费金融公司(以下简称"消金公司")。此前1个月,上海农商行刚通过发审委IPO审核。在扩张资产的道路上,上海农商行丝毫没有停下脚步。 不过,传闻的合作对象杉德支付,曾屡次被央行的属地支行处以罚款。上海农商行的个人消费贷激增,在IPO审核时也被发审委重点关注。 1 传闻合作对象曾被央行处罚 心心念想,必有动作。 2020年7月,证监会公告上海农商行更新后的招股书。招股书中,上海农商行把零售发展作为优先战略。其中,消费金融、财富管理、小微金融是重点突破领域,计划争取成立消费金融、理财等两家子公司。 消金公司是银行零售业务的新战场,作为全国农商行的龙头、上海农商行的追赶目标,重庆农商行早已踏入其中。2020年,重庆农商行与小米通讯共同设立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双方合作的模式,由重庆农商行提供资金,小米通讯接入应用场景。 刚IPO过会的上海农商行,要复制重庆农商行的模式,杉德支付成了传闻的合作对象。 企查查显示,杉德支付2011年成立于上海,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2016年,杉德支付通过续展,将支付业务许可证的有效期,续期至今年5月。 不过,看似理想的合作伙伴,却早已陷入多起纠纷、处罚。 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杉德支付涉及到多起民事纠纷。2017年开始,杉德支付的分公司,还屡次被中国人民银行的属地支行处以罚款,包括大连、福州、武汉、上海、太原等地。 以最近的处罚为例,202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公告,杉德支付的山西分公司,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未严格审核特约商户的真实性、跨省开展收单业务、未落实收单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制度等5个违规行为,被处以罚款226.5万元。 对此,《》就是否选择与杉德支付合作,向上海农商行求证,但对方一直未予置评。 2 个人消费贷激增 在此之前,上海农商行的消费金融业务,一直围绕消费贷展开。 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上海农商行的个人消费贷款的余额分别为23.69亿元、39.98亿元、168.59亿元。2019年,成为上海农商行消费贷的爆发年。 此前的2017年、2018年,上海农商行曾因个人消费贷款流入股市,被上海银保监局处以50万元罚款、通知整改等措施。尽管上海农商行沉淀相当规模的客户资金,但资金投向何处,或者什么样的资产池能承接庞大的资金,一直困扰着上海农商行。 因此,2019年上海农商行的消费贷激增,引起各方关注。招股书中,上海农商行将这一业务暴增的结果,归因于"提升消费贷款服务的线上化程度,扩大普惠范围"。 不过,监管层显然需要更明确的解释。IPO审核会议上,发审委要求上海农商行就2019年消费贷大幅增长说明原因,以及解释是否存在平台贷款。 所谓平台贷款,指的是银行把资金投向第三方平台资产,贷款规模得以迅速扩增。过程中,资产由第三方提供,因此银行无法完全掌握所有信息,也无法对资产的风险进行全方位控制。 截至目前,上海农商行尚未更新招股书,外界也无法知晓当时的回复。不过,从当年的合作看,上海农商行消费贷的暴增已有端倪。 2019年,上海农商行先后与新网银行、苏宁集团展开合作发力普惠金融。新网银行是新希望集团旗下的民营银行,拥有丰富的小微资产,合作方除了上海农商行,还有天津滨海农商行;苏宁集团与上海农商行的合作,重点在供应链金融,而苏宁集团拥有庞大的线上零售门店资产。 对此,《》就个人消费贷激增是否与苏宁集团、新网银行合作有关,以及如何有效进行风控等问题向上海农商行求证,对方一直未予置评。 3 491.76亿元表外业务遭问询 偿愿上市的上海农商行,靠着扩张表外业务,在追赶农商行龙头。 截至2019年,农商行第一梯队的重庆农商行、北京农商行、上海农商行的总资产分别为10297.9亿元、9585.9亿元、9303亿元。到目前为止,重庆农商行已实现A+H股上市,北京农商行还未过会。 2020年11月,上海农商行IPO审核过会。根据招股书,上海农商行拟发行不超过28.93亿股,募集资金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 不过,发审委在审核上海农商行的会议上,除要求说明个人消费贷激增,还重点关注表外业务,包括底层项目是否兜底、新产品是否承接老产品、结构化理财产品安排是否满足监管要求等。 招股书显示,上海农商行的表外业务包括信贷承诺、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等,2019年合计总规模491.76亿元。同期的重庆农商行,表外项目与上海农商行高度相似,合计总规模354.54亿元。 对此,更新后的招股书中,上海农商行对2019年表外预期信用损失,做出4.03亿元准备,此前2017年、2018年未做计提。 另一方面,上海农商行也在朝着成为金控平台发力。 上海国资系统有三家主要银行,包括浦发银行、上海银行(601229)、上海农商行。浦发银行最早上市并拥有全牌照,上海银行设有基金公司并在2016年上市,上海农商行至今没有控股的信托、基金等公司。 今年5月,安信信托公告,称正与上海电气(601727)集团协商重组方案。之后市场传闻,上海农商行也是参与方之一。若真有意收购,对上海农商行甚至上海金融系统而言,将多添一块信托牌照,但安信信托庞大的资金窟窿,又让不少有意的机构望而却步。 就是否参与收购安信信托,《》向上海农商行求证,但对方一直未予置评。(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