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债发行超2万亿元 国务院要求用好管好 7月15日电(记者申铖)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强资金和项目对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会议指出,截至7月中旬,经全国人大批准的3.75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已发行2.24万亿元、支出1.9万亿元,全部用于补短板重大建设。 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毛捷看来,今年专项债增加规模、加快发行使用,是积极财政政策发力的重要体现,有助于促投资、稳预期、增信心。 会议要求,各地要加快专项债发行和使用,支持“两新一重”、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可根据需要及时用于加强防灾减灾建设,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确保项目质量。对项目短期内难以建设实施、确需调整资金用途的,原则上要于9月底前完成并按程序报备。会议强调,要优化债券资金投向,严禁用于置换存量债务,决不允许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这些部署可进一步提高专项债资金使用效益,避免资金闲置或低效使用的情形,促进专项债发挥更大实际功效。”毛捷说。 此外,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草案细化预算法有关规定,将近年来财税体制改革和预算管理实践成果以法规形式固定下来,特别是为确保公共财政节用裕民,对财政支出向社会公开作出明确规定。 业内人士表示,新预算法实施已经五年有余,业内期待着预算法实施条例可以尽早出台,从而为深化财税体制改制、建立现代预算管理制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管窥专项债落地情况:专项债资金如“及时雨” 五大问题有待改善 在疫情影响之下,专项债被视为稳基建、稳投资的重要工具。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发行专项债2.23万亿,已超过去年全年。在专项债放量的情况下,其使用情况也备受市场关注。 记者独家获得了A省专项债资金使用情况调研报告,通过该报告可管窥专项债使用情况。该报告由A省政府办公室会同省发改委、财政厅、审计厅对辖区项目开展实地调研得出。 调研报告认为,在债务压力大、政府投资资金紧缺的背景下,专项债资金发挥了“及时雨”的作用,推动了大批项目顺利建设。但在项目申报、资金管理、债务履约等方面仍存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改善。如部分地方和项目单位把偿还债务作为专项债发行的目的,没有将专项债转化为实物投资量。 “我国还没有针对专项债券项目实行差别化的投资监管,仍沿用一般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模式,投资项目监管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投融资研究室主任祁玉清表示,“这样不但不能约束不合理的政府投资需求,影响了政府投资效益;也会通过项目投资建设引致不合理的专项债券需求,进而加大了专项债券可能面临的偿还风险。” “久旱逢甘霖” 专项债于2015年首度发行,当年发行1000亿。2016年、2017年,其发行量分别扩张到4000亿、8000亿,2018年首度超过1万亿,2019年扩张到2.15万亿,今年额度则扩张到3.75万亿。专项债的大规模发行、使用对稳投资、稳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虽然专项债大幅扩张,但仍未能满足地方的投融资需求。华南某地市财政局债务处人士介绍,过去两年该市获得的专项债额度由2018年的26亿增加到34亿,增幅达到30%,但该市辖18个行政区,平均每个地区额度不足两亿,专项债额度和当地公益性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有很大的差距。 A省调研报告亦指出类似问题。报告称,某轨交工程本想争取专项债资金20亿先把拆迁工作做完,但仅获得1亿资金。因资金缺口较大,导致拆迁工作无法推进,进而影响工程整体进度。 “前两年专项债分配额度采取因素分配法,与各地‘红、橙、黄、绿’债务风险挂钩。也就是债务风险高的地方分配额度少,低风险地区分配额度多。但今年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分配。”中部省份某地市发改委投资科人士称。换言之,今年债务风险高的地方,如果项目储备充分,专项债分配的额度也较为可观。 A省债务风险较高,前些年获得的专项债额度并不多。与此同时,隐性债务管控从严,A省基建投资增速走低。A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A省基建投资增速为-10%,相比上年下降26个百分点。今年在专项债额度大幅增加后,A省基建投资增速持续回升,1-5月回升至-11%,全年增速预计超过2019年。 A省调研报告认为,在债务压力大、政府投资资金紧缺的背景下,专项债资金发挥了“及时雨”的作用,推动了大批项目顺利建设。“专项债资金如‘久旱逢甘霖’,获支持项目‘枯木逢春’加快建设。”报告称。具体来看,该省专项债资金使用进度明显加快,项目建设提速推进。截至2020年5月15日,第一批专项债投向的70个项目已开工67个,预计39个项目年内投资建成投用。 同时,A省也充分利用了专项债作资本金的政策。去年9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以省为单位,专项债资金用于项目资本金的规模占该省份专项债规模的比例可为20%左右,今年这一比例提升至25%。 目前A省专项债作资本金的比例已超过20%,居各省前列。在今年财政收入下降的背景下,提高专项债作资本金比例一定程度上将缓解当地的资本金压力。 五项问题及改善 调研报告也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是部分地方认识跟不上。一是有的习惯于用财政下拨不需偿还的资金来搞公益性项目建设,对其他方式项目投资不积极。二是有的怕新增债务被追责问责,但凡举债项目都不敢上,即使专项债项目也是被动应付。 对此,调研报告指出,要进一步增强抢抓专项债项目建设机遇的责任紧迫感。“专项债是政府投资资金来源的主渠道,这也将是今后推动项目投资的常态化手段。如果地方跟不上形势发展和政策调整步伐,将会在争取项目资金方面吃大亏。”报告提醒。 其次,部分地方谋划不深入,申报项目质量不高,一些项目很难实现融资收益平衡,如某污水处理工程实际处理量只有设计处理能力的八分之一,成本倒挂,运营效益不佳。 祁玉清表示,从目前实施的项目看,多数项目的融资平衡方案没有体现出项目应有的风险特征,偿债的风险标准不明确,各债券发行单位按自己理解操作,随意性大。融资平衡方案必要的附件、协议不完整,多数还仅是第三方咨询报告,缺乏与相关机构沟通,不具有实际市场约束性。 再次,部分地方资金管理有待改进,有的存在风险隐患。实践中,部分地方和项目单位把偿还债务作为专项债发行的目的,没有将专项债转化为实物投资量。如某县医院综合楼项目1亿多资金主要用于支付BT模式应付回购资金。少数项目由于和社会资本打捆,债券资金可能流向非公益性领域,如某县停车场项目由44个项目组成,其中包含了房地产开发类停车场项目。 第四,部分项目手续办理和施工进度滞后,影响资金拨付进程。按照规定,专项债资金主体工程进度款只能拨付取得施工许可的建设单位,但一些项目未获得施工许可,导致专项债资金趴在账上。 对于前述三个问题,调研报告建议,要完善项目遴选机制,从带动能力、成本收益等方面量化评选标准,对前期手续不完备的项目,应严格限制申报。同时,开发债券资金使用大数据平台,对债券资金使用进行全程跟踪监督。 第五,部分项目债务履约责任不清晰,收益未纳入预算管理。按照有关规定,项目主管部门和单位应将债券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和专项收入及时缴入国库,但部分项目未将前述收入上缴。如某县停车场项目投入运营后,每月产生收入40多万,但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对此,报告指出,力争项目建成之时就是获取项目收益之时。而对已取得收益的项目,要严格将对应的收入及时上缴国库,实现债券资金推动项目建设、项目收益偿还债券本息的良性循环。 作者:杨志锦
据媒体报道,财政部已向省级财政部门下达新一批地方新增专项债额度。此前在5月下旬,全国人大批准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为3.75万亿元。扣除提前下达的2.29万亿额度及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的2000亿额度,本次下达的额度为1.26万亿。 今年专项债额度已下达四个批次,共3.55万亿。其中,去年11月下达1万亿,今年1月下达2900亿,今年5月下达1万亿。这三批专项债也被市场称为“提前批”,额度合计2.29万亿。 从发行规模来看,专项债发行节奏加快,上半年发行规模已经超过2019年全年。截至6月末,各地已组织发行专项债券22313亿元,完成提前批额度的97.4%。其中,今年5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为9980亿,创出历史新高。分地区看,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32个地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全部完成提前下达债券发行任务。不过2000亿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的额度尚未下达,需要各省以具体方案单独争取。从资金投向来看,今年专项债投向基建的比例显著上升。 疫情影响经济,重启基建拉动GDP 因为今年疫情的影响造成国内经济承压,根据核算数据,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186亿元,下降3.2%;第二产业增加值73638亿元,下降9.6%;第三产业增加值122680亿元,下降5.2%。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一方面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同时拉动GDP增长,一般情况下,1元投入能产生5元的拉动作用。比如美国二十世纪的罗斯福新政,那个时候的美国经济危机非常严重,但是新政促进了基建项目的成功,明显对经济危机起到了缓解作用。 从以往来看,2009年的第一轮基建托底中,政府出台了“4万亿”的财政刺激政策,带动信贷增速在09年飙升至30%以上,社融增速上升至34%左右。而投向基建的领域的信贷全年增长46%,基建投资增速也在09年创下42%的历史高点。 最后一轮基建的发力是15-16年,基建投资增速从16年初的15.7%小幅回升至17年初的21.3%。这一阶段地方政府举债的方式更加多样化,非标、PPP、明股实债、政府购买等,加剧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扩张。之后随着17年金融去杠杆的开启,尤其是资管新规对非标的严格限制,基建增速开始大幅回落。 上述时间对应的是市场的基建周期,以同花顺基建300指数为例,两个大周期基本上都是出现在2008年以及2015年的时间。所以在2020年重启基建的前提之下,如此的投资机遇当然不能忽视。 专项债流向何处?投资机遇何处寻? 所以拉动基建成为今年以来国家重点的项目,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一个是传统的“铁公基”: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各地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券,全部用于铁路、轨道交通等交通基础设施,农林水利,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从分布来看,截至6月15日,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21936亿元,8成以上投向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基础设施、民生服务3个领域。 华创证券指出,今年以来基建政策催化剂不断,上游工程机械行业高景气确定性持续。相比上一轮工程机械行业崛起,本轮行业复苏存在更多内生动力,包括更新需求、施工需求增加、国产替代、机器替人加速等。 所以直接造就2020年基建上游景气,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挖掘机产量40420台,同比大幅增长82.3%;前5个月,全国挖掘机累计产量153289台,同比增14.7%。 从销量结构来看,小型挖掘机继续领跑市场。5月国内小型挖掘机销量达1.78万台,同比增速高达83.7%;中挖和大挖销量分别为7538台和4161台,同比增速分别为70.2%和60.8%。今年前5月,国内小挖累计销量8.41万台,同比增长23.7%;中挖和大挖累计销量分别为3.35万台和1.66万台,分别同比增长14.6%和9.6%。 这类景气以及订单暴增反应的是企业业绩的增量空间的打开,市场上龙头三一重工以及中联重科在今年均是涨幅喜人。三一重工今年以来的涨幅达到22.23%。 行情来源:万得 国金证券预计6月、7月挖掘机销量同比增速均有望超60%,其中6月挖掘机销量增速大概率超70%以上, 将持续超市场预期。预计2020年全年挖掘机销量增速有望达25%左右,汽车起重机增速将保持15%以上增长,混凝土机械增速有望保持20%增长。而且行业估值还处于底部,万得建筑指数对比于其他板块估值,估值仍处于底部。 以中国铁建,中国建筑为代表的基建企业在2020年表现萎靡,主要原因一方面疫情原因拖累施工进度,另一块基建政策的展开,业绩释放在时间并没有那么快去体现出来,所以在这块来说,估值低,国家政策的扶持,大概率可以重现2008、2015年的基建行情,只不过时间,还没确定罢了。 另一个便是以5G、城市停车场、冷链物流,工业互联网、市政管网、为代表的“新基建”。根据规划,2020 年要实现 5.5%-6%左右的GDP 增速。这意味着固定资产投资要维持在 5%以上的增速。那么测算之下,具体到各个行业,预计 2020 年 5G 投资规模近 3000 亿、特高压投资规模超 600 亿、轨道交通投资规模在 5000 亿左右、充电桩投资规模约100 亿、数据中心投资规模约 1000 亿、人工智能投资规模约 350 亿、工业互联网投资规模达百亿级。 国盛证券认为通过政府投资计划和拆分政府专项债结构估算,新基建占比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计划投资约13%,若2020年落地5亿投资计划,加之撬动的民间资本,保守估计2020新基建投资规模总量会达2万亿元左右。而从新基建产业规划和配套设施建设综合测算,新基建2020年相关投资规模将约为1.5-2万亿元。 所以在国家大力推动新基建的情况下,预期给了资本市场强心针。万得5G指数来看,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达到20.61%。智慧医疗指数更是大涨41.99%。 行情来源:万得 行情来源:万得 今年以来新基建成为热词,各个概念板块股价也是兑现预期。但是要看到这仅仅只是个开始,尤其是5G通信领域,2020年是商用建设的元年,未来带来的投资机会还有很多。 综上,在昨日新一批万亿级专项债额度已下达的背景下,当前基建企业估值低、股价在底部的情况下是可以看一看的,同时新基建带来的投资机会众多,同样值得关注。
定了!地方专项债可注资中小银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着眼增强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 “地方银行资金链紧张,专项债注资有利于其补充资本、化解风险。”中国财政预算绩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政府向地方中小银行注资,可以利用市场化手段借道地方金融机构,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从而达到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的作用。同时,也能强化地方政府在风险管控方面的能力。 通过可转换债券等方式补充资本金 会议决定,在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中安排一定额度,允许地方政府依法依规通过认购可转换债券等方式,探索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的新途径。一是优先支持具备可持续市场化经营能力的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增强其服务中小微企业、支持保就业能力。二是以支持补充资本金促改革、换机制,将中小银行完善治理、健全内控机制等作为支持补充资本金的重要条件。三是压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银行及股东主体责任、金融管理部门监管责任,在全面清产核资、排查风险并依法依规严肃问责的前提下,一行一策稳妥推进补充资本金,地方也要充分挖掘其他资源潜力给予支持。四是加强监管和全过程审计监督。对专项债合理补充资本金建立市场化的到期及时退出机制,严防道德风险。 张依群表示,此次会议提到的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通过可转债等方式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属于间接注资,更偏向于市场化行为,是一种债务关系。“以前没有相关的操作,这是一种创新性的思路,为未来进一步改革留下伏笔。”他说。 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中小银行共4005家,资产规模近80万亿元,占整个银行业体量约25%。其中,有605家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低于10.5%的最低监管标准。这些银行由于绝大多数为非上市银行,资本补充渠道更为狭窄。 此前国务院金融委多次提及要重点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在今年开年首次会议上就提出,要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促进提高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能力。 金融委办公室5月27日还发布消息称,将出台《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工作方案》,进一步推动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加快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把补充资本与优化公司治理有机结合起来。 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中小银行总体运行稳健,虽然不良资产略有上升,但风险是可控的,主要经营指标和监管指标都处在合理区间。 等于扩大专项债项目使用范围 专项债于2015年首度发行,当年发行1000亿元。2018年首度超过1万亿元,2019年扩大到2.15万亿元,今年到目前为止则扩大到3.75万亿元。对于专项债支持中小企业补充资本金的额度,目前尚未公布,但市场普遍预测规模为2000亿元,在专项债中占比并不大。 去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称,允许将专项债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该通知还以举例的方式明确专项债可用于资本金的领域,比如铁路、高速公路、供电、供气等。此后,专项债用于资本金的领域虽有拓展,但并未包含向银行注资。 在张依群看来,此次探索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等于扩大了现有专项债项目使用范围,为地方更多更广泛储备项目提供创新方向,便于地方政府根据自身需求调整专项债使用投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推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具体方案来了!地方政府专项债成为当下增强金融服务中小微能力的重要抓手。 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着眼增强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通过《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草案)》,维护其合法权益;部署进一步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会议指出,保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生存发展,必须加大金融支持,发挥中小银行不可或缺的作用。 注资方式受关注 近期,对于专项债以何种方式注入中小银行,市场保持高度关注。 国常会决定,在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中安排一定额度,允许地方政府依法依规通过认购可转换债券等方式,探索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的新途径。 从目前来看,银行业资本补充渠道包括:内源性资本补充方式,比如依靠自身盈利;外源性资本补充方式,比如IPO、可转债、永续债、优先股等。 “原则上讲,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是众多资本补充渠道方式的一种。地方政府专项债的注入好处在于能够针对一些特定机构,推动其改革,化解和处置一些存量风险。”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表示。 具体而言,会议提出,一是优先支持具备可持续市场化经营能力的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增强其服务中小微企业、支持保就业能力;二是以支持补充资本金促改革、换机制,将中小银行完善治理、健全内控机制等作为支持补充资本金的重要条件。 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用专项债支持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目前看可能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国资平台或者直接注资的方式给中小银行补充资本;二是通过专项债资金购买中小银行发的资本补充债券。 5月27日,金融委办公室消息称,将出台《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工作方案》,进一步推动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加快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把补充资本与优化公司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实施意见》,保持县域法人地位总体稳定,强化正向激励,统筹做好改革和风险化解工作。 曾刚认为,通过专项债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与IPO、永续债、优先股等市场化再融资渠道的不同之处在于,把改革和资本补充融为一体,能够促进中小银行机制进一步完善。比如城商行层面上可有些合并重组、农商行层面上可以推动省联社的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释放农商行活力等。从长期看,能化解处置一些风险,帮助中小银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拓展已有的市场化融资渠道,让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机制更加完善。 一行一策、强化属地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前问题金融机构处置形式类似,此次专项债注资中小银行也采取了一行一策的方式。 国常会强调,要压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银行及股东主体责任、金融管理部门监管责任,在全面清产核资、排查风险并依法依规严肃问责的前提下,一行一策稳妥推进补充资本金,地方也要充分挖掘其他资源潜力给予支持。 董希淼表示,专项债由地方政府发放,责任在地方政府,这也是强化了地方政府对中小银行风险处置的作用,强化属地风险处置的责任。 目前,我国中小银行数量有4000多家。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65%和12.81%,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大型银行和股份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6.14%和13.44%。中小银行资本补充迫在眉睫。 “过去,我们看到每家问题银行的风险处置方案都有所不同,毕竟这几千家银行差距非常大,各自面临的情况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银行进行一行一策的选择。此外,原则上还要保证银行本身的可持续性、体制机制的改革、资金使用有效性以及退出机制等。”曾刚称。 国常会还指出,加强监管和全过程审计监督。对专项债合理补充资本金建立市场化的到期及时退出机制,严防道德风险。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迫在眉睫 当然,补充中小金融机构资本金也是为了着眼增强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稳住经济基本盘,要着力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银行服务实体经济不但要资金也要资本。在目前强监管严监管的形势下,资本充足率不够,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就要受到很大约束。”董希淼表示。 除了补充中小金融机构资本金外,此次国常会还提及两项重要事项:通过《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草案)》;部署进一步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出台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的法规、维护其合法权益,迫在眉睫。 上述相关条例草案对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合同订立、资金保障、支付方式等作出规定,规范付款期限,明确检验验收要求,规定不得以负责人变更、等待验收、决算审计等为由拒绝或迟延支付,并建立支付信息披露制度,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将逾期未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的合同数量、金额等信息向社会公开或公示,设定了违约拖欠投诉处理、失信惩戒、处分追责等条款。 会议要求,各级机关、事业单位要带头做落实法规、保障支付的表率,国有企业、大型平台企业也要严格执行法规规定。对拖欠中小企业款项典型案例要公开曝光,国务院办公厅及有关部门要加强督查,确保法规执行到位。 会议还指出,国家高新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对示范引领更大力度改革开放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利于促进“双创”和大学毕业生就业。要在国家高新区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相关改革试点政策,加强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放宽海外人才长期多次签证、居留许可等规定;要加大国家高新区开放力度,鼓励与国外园区开展多种形式合作,更好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要鼓励商业银行在国家高新区设立科技支行,支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高新区开发建设主体上市融资。
原标题:“暖企护航”专项工作方案发布 中行河北分行600亿元信贷服务我省重点企业 6月18日,河北省工信厅与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联合举行“暖企护航”专项工作方案发布暨战略合作签约会。 方案重点支持纳入省工信厅“专精特新”“小升规”“单项冠军”“小巨人”“千家领军”“千项技改”“百家龙头”“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示范基地”等名单内企业的各项金融服务需求。 根据方案,中行河北分行将推出600亿元专项信贷规模,在机制建设、政策支撑、产品支撑、审批绿色通道等多方面推出20条具体金融举措,为省工信厅重点名单企业提供专项金融服务。 会上,河北冀财产业基金负责人就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有关政策予以解读,全面助力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唐山市、沧州市工信局分别与中行唐山分行、中行沧州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行河北分行与现场参会的2家企业代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省工信厅与中行河北分行将深化政银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推进各地工信部门与中行河北分行辖内机构建立政银合作机制,强化信息共享和政策协同,快速满足企业融资需求。中行河北分行将通过贷款利率优惠、帮扶企业纾困、绿色审批通道等多方面支持措施,以大中型企业专项融资、中小企业专属成长快贷、巨人贷、技改贷等特色产品,全面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本次专项行动于6月至10月开展,针对网络版权保护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聚焦5个重点领域。 6月12日,国家版权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四部门联合启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20”专项行动。本次专项行动于6月至10月开展,针对网络版权保护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聚焦5个重点领域。 专项行动将开展视听作品版权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短视频领域存在的侵权盗版行为;开展电商平台版权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网店销售存储盗版作品的网盘账号密码等行为;开展社交平台版权专项整治,着力整治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百度等重点社交平台版权秩序,关闭一批多次侵权、恶意侵权的社交平台账号;深入开展新闻作品版权保护工作,着力整治通过非法转载、“标题党”、“洗稿”等方式侵犯主流媒体新闻作品著作权的行为,通过版权手段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深入开展图片市场版权整治工作,严厉打击未经授权传播他人图片的侵权盗版行为,着力整治图片机构、版权代理公司存在的假冒授权、虚假授权、恶意索赔等行为,进一步规范图片市场版权传播秩序;同时,巩固重点领域版权治理成果。 (来源:国家版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