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复苏在最新公布的工业数据中得到进一步印证。4月份工业企业利润状况明显改善,八成行业利润改善,半数以上行业利润实现增长。尤其是受益于相关扶持政策的汽车、专用设备等行业利润状况明显好转。 不过,分析人士表示,未来工业经济面临形势仍严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揽子财政、金融、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助力企业发展,随着系列政策落实,工业经济有望回升向好。 半数以上行业利润实现增长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781.4亿元,同比下降4.3%,降幅比3月份大幅收窄30.6个百分点。 “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逐步落实落地,经济社会秩序进一步恢复,工业企业产销加快,利润状况显著改善,4月份,工业企业利润降幅大幅收窄。”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解读称。 朱虹还表示,4月份利润明显改善一定程度上也与当月投资收益大幅增加、同期基数偏低有关。 从行业来看,4月份,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八成行业利润改善。其中,半数以上行业利润实现增长。 比如,仪器仪表、通用设备、食品制造、金属制品行业,4月份利润分别增长60.4%、39.4%、30.6%和17.8%,而前一月上述行业利润还都是负增长。 此外,汽车、专用设备、电气机械、电子等重点行业利润改善明显。 数据显示,4月份,汽车行业利润同比增长29.5%,3月份为下降80.4%;专用设备行业利润增长87.5%,3月份为下降20.5%;电气机械行业利润增长33.9%,3月份为下降28.6%;电子行业利润增长85.1%,增速比3月份加快65.6个百分点。 上述4个行业合计影响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比3月份回升19.7个百分点。 朱虹分析说,4月份,复工复产继续推进、相关扶持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汽车等行业市场需求明显好转,订单量逐步增加,利润明显回暖。 一揽子扶持企业政策将出 尽管4月数据明显改善,但从累计数据来看,1月至4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7.4%。 在朱虹看来,受市场需求尚未完全恢复、工业品价格持续回落、成本压力依然较大等多重因素影响,工业企业盈利形势仍不容乐观。 最近几个月,中央及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纾困企业的政策,涉及援企稳岗、减免税费、发放贴息贷款等。今年全国两会上再次释放重磅信号,一揽子政策将加码护航市场主体。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了一揽子的财政、金融政策以及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内需等措施。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对上证报记者说:“随着各项援企助企政策的贯彻落实,后续工业经济运行状况将回升向好。”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上周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随着更大力度的宏观政策出台和落地,复工复产持续的推进和各项扩内需政策的效果显现,二季度工业经济的运行有望延续回升的态势。如果全球疫情能够逐步得到控制,经济能够逐步恢复,预计下半年工业经济的运行状况或好于上半年。
[摘要]虽然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状况改善明显,但受市场需求尚未完全恢复、工业品价格持续回落、成本压力依然较大等多重因素影响,工业企业累计利润仍现较大降幅,盈利形势不容乐观。 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597.9亿元,同比下降27.4%(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二),降幅比1—3月份收窄9.3个百分点。 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046.3亿元,同比下降46.0%;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249.0亿元,下降26.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121.3亿元,下降28.8%;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920.1亿元,下降17.2%。 1—4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1110.1亿元,同比下降35.2%;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0269.5亿元,下降26.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1218.3亿元,下降24.3%。 1—4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5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36个行业减少。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烟草制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2.6%,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0.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5.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60.4%,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56.4%,汽车制造业下降52.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48.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40.3%,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27.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7.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22.9%,纺织业下降19.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9.7%,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17.6%,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3.1%,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由同期盈利转为亏损。 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31万亿元,同比下降9.9%;发生营业成本24.04万亿元,下降9.1%;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45%,同比降低1.07个百分点。 4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17.69万亿元,同比增长6.3%;负债合计66.80万亿元,增长6.2%;所有者权益合计50.89万亿元,增长6.4%;资产负债率为56.8%,同比持平。 4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14.43万亿元,同比增长9.9%;产成品存货44277.2亿元,增长10.6%。 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91元,同比增加0.69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9.23元,同比增加0.36元。 4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为73.0元,同比减少13.1元;人均营业收入为119.8万元,同比减少7.4万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21.7天,同比增加3.8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59.8天,同比增加11.2天。 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781.4亿元,同比下降4.3%,降幅比3月份收窄30.6个百分点。 4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明显改善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解读工业企业利润数据 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逐步落实落地,经济社会秩序进一步恢复,工业企业产销加快,利润状况显著改善,4月份,工业企业利润降幅大幅收窄。但是1—4月份累计看,工业利润降幅依然明显,企业盈利形势仍不容乐观。 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781.4亿元,同比下降4.3%,降幅比3月份大幅收窄30.6个百分点。主要情况如下: 一是生产销售增速均由负转正。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9%,3月份为下降1.1%;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1%,3月份为下降11.1%。规模扩张效益有所显现。 二是八成行业利润改善,半数以上行业利润实现增长。4月份,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3个行业利润增速比3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其中23个行业利润实现增长,比3月份增加15个。如仪器仪表、通用设备、食品制造、金属制品行业,4月份利润分别增长60.4%、39.4%、30.6%和17.8%,3月份利润则分别下降15.1%、22.1%、16.4%和25.1%。 三是汽车、专用设备、电气机械、电子等重点行业改善明显。4月份,复工复产继续推进、相关扶持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汽车、专用设备、电气机械、电子等行业市场需求明显好转,订单量逐步增加,利润明显回暖。4月份,汽车行业利润同比增长29.5%,3月份为下降80.4%;专用设备行业利润增长87.5%,3月份为下降20.5%;电气机械行业利润增长33.9%,3月份为下降28.6%;电子行业利润增长85.1%,增速比3月份加快65.6个百分点。上述4个行业合计影响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比3月份回升19.7个百分点。 四是高技术制造业和工业战新产业利润大幅回升。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55.7%,增速比3月份大幅加快55.2个百分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利润由3月份下降9.1%转为4月份增长38.8%。 此外,4月份利润明显改善一定程度上也与当月投资收益大幅增加、同期基数偏低有关。 应该看到,虽然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状况改善明显,但受市场需求尚未完全恢复、工业品价格持续回落、成本压力依然较大等多重因素影响,工业企业累计利润仍现较大降幅,盈利形势不容乐观。下阶段,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贯彻落实各项援企助企政策,稳住经济基本盘,促进工业经济回升向好。
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597.9亿元,同比下降27.4%,降幅比1至3月份收窄9.3个百分点。 1至4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5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36个行业减少。其中,烟草制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2.6%,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0.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5.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60.4%,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56.4%,汽车制造业下降52.1%,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由同期盈利转为亏损。 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781.4亿元,同比下降4.3%,降幅比3月份收窄30.6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4月份,八成行业利润改善,半数以上行业利润实现增长。4月份,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3个行业利润增速比3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其中23个行业利润实现增长,比3月份增加15个。 汽车、专用设备、电气机械、电子等重点行业改善明显。4月份,汽车行业利润同比增长29.5%,3月份为下降80.4%。 高技术制造业和工业战新产业利润大幅回升。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55.7%,增速比3月份大幅加快55.2个百分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利润由3月份下降9.1%转为4月份增长38.8%。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表示,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逐步落实落地,经济社会秩序进一步恢复,工业企业产销加快,利润状况显著改善,4月份,工业企业利润降幅大幅收窄。但是1至4月份累计看,工业利润降幅依然明显,企业盈利形势仍不容乐观。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5月24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介绍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奋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在现场,有记者提问称,在一季度经济数据里,我们看到消费复苏总体比较缓慢,因此网络上有不少声音期待在疫情形势好转之后能够出现报复性消费。但与此同时,我们又看到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的住户存款增加,又有人说“报复性的存钱”来了,请问到底是报复性消费还是报复性存钱? 宁吉喆表示,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很大冲击,首当其冲,消费领域受到冲击,居民的一些聚集性、流动性、接触性消费和一些非必需的消费都受到了影响。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新型消费还在扩容发挥作用,网上消费、电子商务等,保障了14亿人民的基本生活,而且也助力了企业的复工复产。 宁吉喆进一步表示,4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7.5%,降幅比3月份收窄了8.3个百分点,这也说明随着经济持续恢复和复工复产的推进,我国消费规模扩大和结构升级的大趋势没有改变,相信5月份的消费数据还会更好一些。是不是报复性消费?这个评价不一定准确,恢复性的消费是肯定的。
4月份,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宁波舟山港积极拓展业务寻找全新增长点,运输生产态势企稳向好。据交通运输部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9565万吨,同比增长2.98%,环比增长9.8%;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4万标准箱,同比下降4.8%,环比增长2.4%。 4月份以来,宁波舟山港多措并举优化集疏运网络,海陆双向持续发力,努力克服疫情给港口运输生产带来的影响。 海向方面,宁波舟山港主动加强与大型船公司合作,集装箱航线总数增至245条;稳步提升主力港区作业能力,穿山港区新增4台可作业全球最大集装箱船的新型桥吊。截至4月底,宁波舟山港已累计接卸超2万标准箱集装箱船69艘次,同比增长26.1%。 陆向方面,宁波舟山港抓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海铁联运作业能力,于4月15日正式启用宁波舟山港铁路穿山港站,打通了穿山港区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同时,宁波舟山港主动拓展国内腹地客户,推介“火车专线+海铁联运”新模式,当月完成海铁联运业务量7.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4.8%,其中省外及浙北海铁联运业务量占比进一步提升。 此外,宁波舟山港铁矿石、原油、煤炭、液化品等散杂货业务保持平稳。(编辑 田冬)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合肥5月22日讯 据安徽省统计局消息,4月份,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形势不断向好、各类促消费措施接连出台的助推下,安徽省各大商超、购物中心、商业街区消费气氛快速回暖,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成长,前期受疫情抑制的消费潜力逐步释放。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由1-2月下降21.2%、3月份增长0.2%提升到4月份增长10%。 政策效应显现 消费市场快速回升 为促进消费,安徽省各地推出各种政策,如合肥市开展“魅力合肥·大家购”亿元消费券大派送活动;阜阳市启动“春暖阜城惠民消费”活动,发放300万张消费券;合肥市包河、蜀山、瑶海三区,对于新购置车辆发放1000-2000元购车补贴等,取得明显成效,4月份安徽省限上消费品零售额422.5亿元,增长10%,分别比3月份和去年同期加快9.8个和5个百分点。 复商复市成效明显 城镇市场由降转升 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安徽省各地各部门做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工作,人口加快向城镇流动,带动城镇消费市场回暖。限额以上城镇市场零售额由3月的下降0.2%转为增长10.1%,乡村市场零售额增长8.9%,回落3.4个百分点。 多数商品止跌回升 汽车电器拉动明显 23个商品类别中,有19类商品4月份当月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82.6%,比3月份提高30.4个百分点。受疫情期间被压抑的汽车消费回补及各种消费刺激政策影响,交通电器设备类商品零售额由上月的下降4.7%转为增长12.4%,上拉全省当月增速6.5个百分点。其中,汽车类商品由下降4%转为增长12.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由下降8.1%转为增长12.5%。 线上销售快速增长 互联网餐费收入猛涨 疫情冲击使得线上业务得到新发展。4月份,限上网上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9.9%,占当月限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由去年同期的8.2%提高至11.5%。通过互联网实现餐费收入增长98.6%,比3月份加快10.8个百分点。
经济日报北京5月19日讯记者冯其予报道: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表示,随着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企业复商复市不断加快,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4月份消费市场呈加速复苏态势。 4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万亿元,同比下降7.5%,降幅比上月收窄8.3个百分点。1月份至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8万亿元,同比下降16.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8个百分点。 其中,线上增幅进一步提高。1月份至4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56万亿元,同比增长8.6%,增幅比一季度加快2.7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24.1%,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提高0.5个和5.5个百分点。全国网上零售额2.59万亿元,同比增长1.7%,比一季度回升2.5个百分点。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强调,重点商品销售进一步回升。食品、药品等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快速增长,4月份粮油食品类、中西药品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18.2%和8.6%。汽车、通信等前期需求受抑制的升级型耐用消费品销售明显回升,同比分别持平、增长12.2%,比上月分别回升18.1个和5.7个百分点。家电类、家具类商品销售同比分别下降8.5%和5.4%,比上月分别回升21.2个和17.3个百分点。 同时,服务消费进一步回暖。4月份,全国餐饮收入2307亿元,同比下降31.1%,降幅比上月收窄15.7个百分点。餐饮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60.0%以上,比上月回升超过10个百分点,明显回暖。 此外,价格涨幅进一步回落。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涨幅比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服务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7%和0.9%,涨幅比上月分别回落1.5个和0.2个百分点。猪肉价格连续12周下降,同比上涨96.9%,涨幅回落19.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