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9日讯梦网集团(002123.SZ)今日跌停,截至收盘报16.79元,跌幅10.02%。 梦网集团10月28日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营收达到6.92亿元,同比下降4.39%;归母净利润1347.34万元,同比下降76.62%;扣非净利润1620.37万元,同比下降65.0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587.37万元,同比增长221.91%。 2020年1-9月,公司营收实现18.99亿元,同比下降7.08%;归母净利润4363.57万元,同比下降76.02%;扣非净利润-685.75万元,同比下降104.6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71亿元,同比下降28.28%。 公司称,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为加速面向5G时代的云通信业务转型升级,期间研发费用及人员成本增加,云通信业务研发费用同比增加;自2019年四季度起,上游供应商大幅提价,2020年前三季度云短信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较多,期间叠加新冠疫情影响,公司向下游客户提价进度受到影响;去年同期电力电子业务有部分利润贡献,今年电力电子业务已全部完成剥离,无利润贡献,而公司并购带来的无形资产摊销及IDC机房资产摊销均对利润造成减损;公司持有的高澜股份(300499.SZ)股票价格第三季度末较第二季度末下跌了1.71元/股,因此第三季度较第二季度投资收益减少522.36万元等原因。 截至2020年9月30日,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睿远成长价值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为公司第二大流通股股东,持股4053.23万股,持股比例6.107%;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为第六大流通股股东,持股1188.59万股,持股比例1.791%;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夏中证5G通信主题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为第七大流通股股东,持股1182.17万股,持股比例1.781%。
初步统计,1-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2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43万亿元。1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7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05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同比多增1331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249亿元,同比少减538亿元;委托贷款减少959亿元,同比少减351亿元;信托贷款减少673亿元,同比多减218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571亿元,同比多增698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696亿元,同比少1222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融资净减少1亿元,同比少减331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524亿元,同比多324亿元。 注1: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 注2:2019年9月起,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社会融资规模”中的“企业债券”统计,将“交易所企业资产支持证券”纳入“企业债券”指标,2017年以来可比口径数据见表1。 注3:2018年7月起,人民银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方法,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在“其他融资”项下单独列示,2017年以来时序数据见表2。 注4:2018年9月起,人民银行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按照债权债务在托管机构登记日统计。 注5:文内同比数据为可比口径。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初步统计,2019年三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312.46万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为284.67万亿元,同比增长7.7%;证券业机构总资产为7.83万亿元,同比增长13.6%;保险业机构总资产为19.96万亿元,同比增长11.7%。 金融业机构总负债为283.94万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负债为260.79万亿元,同比增长7.2%;证券业机构总负债为5.57万亿元,同比增长16.9%;保险业机构总负债为17.58万亿元,同比增长10.7%。 注1:金融业机构总资产、总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机构相应指标的汇总数。其中,银行业机构指法人金融机构(含境外分行),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包括中央银行;证券业机构包括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总资产均包括自身及客户资产;保险业机构包括财产保险公司、人身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保险集团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注2: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注3:同比增速为可比口径数据。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2020年1-4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5个国家和地区的3084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投资235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7%。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458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8.2万人,4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78.7万人。
一、广义货币增长10.7%,狭义货币增长10% 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2.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1.86万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9个和6.5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16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当月净投放现金557亿元。 二、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43万亿元,外币贷款减少183亿美元 11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77.44万亿元,同比增长12.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71.49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 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43万亿元,同比多增456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753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48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049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781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3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887亿元,票据融资增加80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042亿元。 11月末,外币贷款余额9048亿美元,同比增长13.9%。当月外币贷款减少183亿美元,同比多减144亿美元。 三、1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2.1万亿元,外币存款增加133亿美元 11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18.64万亿元,同比增长10.7%。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12.78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4个和2.3个百分点。 1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2.1万亿元,同比多增7933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334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8483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185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8516亿元。 11月末,外币存款余额8909亿美元,同比增长18.8%。当月外币存款增加133亿美元,同比多增132亿美元。 四、11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98%,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05% 11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97.23万亿元,日均成交4.63万亿元,日均成交同比下降6.8%。其中,同业拆借日均成交同比下降12.2%,现券日均成交同比下降33.7%,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同比增长3%。 11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1.98%,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15个和0.31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05%,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17个和0.24个百分点。 五、11月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6338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3131亿元 11月份,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发生4458亿元、1880亿元、880亿元、2251亿元。 注1:当期数据为初步数。 注2:自2015年起,人民币、外币和本外币存款含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放款项,人民币、外币和本外币贷款含拆放给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款项。 注3:报告中的企(事)业单位贷款是指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
车险综合改革自9月19日施行已经两月余,银保监会近日表示,改革实施以来,指向的“降价、增保”目标效果显著,出现保费价格下降、手续费率下降“双降”和保险责任限额上升、商车险投保率上升“双升”的新局面,市场乱象得到明显治理。据统计数据显示,约90%的客户年缴保费下降,车均保费由3700元/辆下降至2700元/辆,其中保费下降幅度超过30%的客户达69%。另据车车科技车险交易平台测算,车险综合改革后,车险的价格总体来说平均降费25%。车险在财险公司占比下降银保监会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车险10月单月保费收入618.77亿元,同比下降6.43%;截至10月末,车险占财产险份额降至59.33%,同比下降4.04个百分点。10月份单月,人保财险车险保费收入194.17亿元,环比下降18.76%,同比下降7.2%;平安产险车险保费收入151.57亿元,环比下降17.63%,同比下降4.3%。面对车险保费规模的缩水,财险公司早已经开始在非车险业务上发力,进一步拉高了非车险业务在整个财险中的占比。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健康险、农险、工程险和责任险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比增速都在18%以上,其中健康险增速最高,达35.8%。截至10月末,这四类险种市场份额同比提升了2.67个百分点。保费由3700元/辆降至2700元/辆统计数据显示,约90%的客户年缴保费下降,车均保费由3700元/辆下降至2700元/辆,其中保费下降幅度超过30%的客户达69%。在主题为“车险综合改革下的车险创新及行业未来发展”的圆桌讨论环节上,车车科技创始人兼CEO张磊表示,车险综合改革以后,从数据分析上按照银保监会这次改革的目的,“降费、增保”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也就是说全行业这两个月的车险保费让利于民,整个便宜了25%以上。这是第一大变化。光博咨询创始人兼董事长祝光建表示,车险综合改革后,广大车主的最大感受是普遍价格降低。今后,保险公司需要更好地降低保险公司的成本。各家公司定价“差异化”车险能像机票一样被比价了。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车险综改后,险企的定价出现差异化。过去,几乎三大保险公司对同一辆车的车险报价,没有什么差异,费用率也几乎没有变化。祝光建介绍说,这次允许保险公司自由定价以后,同一客户在不同保险公司之间,报价的差异性加大。以前市场上90%的报价基本上差不多,现在是90%以上的业务,不同的公司去报,价格都不一样,并且差别特别大。泰康在线副总裁左卫东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家险企的定价能力不同,也造成了报价的不同,对保险公司和中介公司来说,更多的是更好地识别风险,这才是未来能够立于市场不败之地的方法。(记者 蔺丽爽)
记者邹平 10日,光伏概念走势强劲,珈伟新能(300317)、中来股份(300393)先后封板,涨幅20%,金辰股份(603396)涨停,易成新能(300080)、阳光电源(300274)、锦浪科技(300763)涨逾10%。 消息面上,10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如期在义乌举办“2020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任育之在会上表示,初步预计今年新增装机可能达到3500万千瓦,持续8年成为全球第一。光伏利用率也保持高水平,1到10月份的光伏发电利用率达到98.3%,同比增长0.12%。光伏发电成本也进一步下降。可以说,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行业经受住了疫情和全球经济衰退的考验。 同时,任育之表示,预计到今年底,光伏发电从规模上将超过风电,成为全国第三大电源。 国盛证券表示,假设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到20%,“十四五”期间,光伏所需年均装机为96GW至116GW,风电所需年均装机在38GW至48GW,“十四五”期间风光发展均有望加速。 逾七成公司前三季报净利同比增长 根据数据,A股光伏概念板块57家上市公司三季报多数靓丽。其中,42家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逾七成,光伏行业基本面依然良好,行业持续高景气。 今年上半年,光伏行业不同程度受到疫情影响。下半年以来,伴随疫情缓解下游光伏电站企业加紧开工,中游电池组件企业需求旺盛,传导至上游的玻璃、原材料环节产品销量显著提高,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大幅提升。 组件类企业中,天合光能前三季实现归母净利润8.32亿元,同比增长118.94%。组件龙头晶澳科技(002459)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2.91亿元,同比增长85.29%,其中,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5.9亿元,同比增长95.12%。晶澳科技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光伏电池组件产品出货量同比增加;新技术的应用普及,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另外,晶澳科技远期外汇实际交割收益和浮动盈利及收到的政府补助增加。 上游的光伏玻璃行业里,福莱特(601865)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8.12亿元,同比增长59.94%。其中,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51亿元,同比增长42.59%。 另外,方正证券首席电新分析师申建国表示,2021年光伏玻璃需求将达1115.7万吨,同比增长37.7%。预计2021年全年光伏玻璃原片有效产能2.91吨/日,光伏玻璃需求大于供应,看好2021年光伏玻璃价格。同时,原材料环节的回天新材(300041)、三超新材(300554)业绩表现靓丽。 光伏逆变器企业中组串式逆变器企业锦浪科技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1亿元,同比增长188.84%。其中,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9187万元,同比增长119.86%。此外,科华恒盛(002335)、禾望电气(603063)等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均同比上升。 重点关注龙头企业 中银证券(601696)认为,产业链各环节当前处于产能周期的不同阶段,在需求高景气的预期下呈现出不同的供需格局。硅料受新增产能扩张幅度影响,整体呈现较为紧张的供需格局,预计价格有望维持相对坚挺;硅片环节新产能继续投放,供需渐宽的整体态势仍将保持,价格仍有下降空间;182mm与210mm规格之争短期难有定论;单晶PERC电池价格出现分化,大尺寸具备溢价空间,有望提升电池企业盈利能力;组件环节一线企业品牌、渠道价值开始显现,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占率,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平安证券指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生产国,硅料、电池片和组件生产企业也在积极推动高效电池产能扩张,建议关注国内单晶炉龙头晶盛机电(300316)、电池片设备龙头捷佳伟创(300724)、PERC激光设备龙头帝尔激光(300776)、丝网印刷设备龙头迈为股份(300751),以及组件设备优秀代表奥特维(科创板拟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