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4日讯 上周五早盘三大股指小幅高开,随后受科技股拖累,一路走弱,集体跌逾1%,午后继续下行,尾盘小幅反弹,整体呈现高开低走态势。盘面上,个股普跌,市场整体氛围较弱。 截止上周五收盘,沪指报3347.19点,跌0.77%;深成指报13555.14点,跌1.28%;创业板指报2687.78点,跌1.13%。 分析人士表示,A股仍处于跨年轮动慢涨期,基本面预期逐步改善抬升市场底线,增量资金缓慢入场,短期因市场波动被扰乱的预期预计会重聚共识,因此建议坚守顺周期主线跨年,以应对年末博弈心态和行为加剧的市场。 机构观点 海通证券指出,回顾过往牛市,宏观流动性收紧后股市继续上涨,直到基本面高点,这次宏观流动性拐点渐近,但牛市格局未变。这是因为:一是这次基本面回升要持续到明年Q3-4,二是牛市后期情绪高涨,目前情绪指标才位于牛市高点的60%。中短期关注后周期的大金融,中长期牛市主线是代表转型升级的科技和内需。 中金公司指出,临近年底市场风险偏好可能偏弱,建议投资者在市场的变化中稳守基本面与估值底线,注重低估值、有正面催化等因素,逢低吸纳符合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主线的优质成长个股。 招商证券表示,社融温和回落符合市场预期,经济持续改善,基本面驱动下A股有望继续上行。未来阶段建议继续关注顺周期板块的投资机会,布局出口链,并关注需求侧改革、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等带来的中长期投资机会。 市场重要新闻 · 两重因素叠加 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回升 · 退市新规出炉在即 全市场退市制度改革即将全面启动 · 退市制度改革逐渐步入深水区 专家称要做好投资者保护 · 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 年内已有9家公司面值退市 · 时隔11年CPI再现负增长:“二师兄”身价下跌为主因 · 今日视点: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应紧盯关键少数 · 深交所:推动公募REITs 配套规则制定发布 · 银行股上周五尾盘领衔跳水 分析师:可能与一些指数调整成分股有关 · 券商热议"需求侧改革":核心是扩大内需 这些行业将受益 · 注重需求侧改革 加紧补上产业链突出短板 外围市场 截至发稿时
为什么牛市初期上涨都比较慢?反应在市场形态上,大底都是多重底、圆弧底或收敛底,A股市场的牛熊转换不可能通过一个V型底就能完成的。 最主要的原因是,一轮熊市下来,套牢盘无数,层层叠叠的套牢盘,一旦有解套机会,都有卖出的欲望。所以,从最底部开始的上涨,抛压是比较大的,如果V型反转上冲,也必然会有二次探底。 原因之二是,市场在底部区域时,经济基本面虽然可能见底回升,但还很脆弱,企业盈利增长率比较低,流动性也不宽松。越是在底部,利空越多,你不会觉得基本面很好的。2008年10月28日前后,2019年1月4日前后,你会觉得经济很好吗?不会的。 原因之三是,市场在底部区域时,投资者心态比较谨慎,牛市预期没有形成,让散户拿大钱炒股,琢磨三天三夜还是下不了手。 现在就是在市场底部,从最低点2440.91点起来涨了近两年,才涨了30%多,涨得非常慢,这是大牛市的特征。大牛市筑底时间长,从底部起来慢,很少有人意识到是牛市。 目前市场离四年多来的最高点3587点只一步之遥,套牢盘已消磨殆尽,一旦突破3587点,后面一马平川,市场将会越涨越快,投资者会越来越乐观,资金将开始跑步入市。从成交量的角度看,市场最疯狂的时候大致在2021年第二季度。 磨尽套牢盘,市场笑开颜。
9月27日,“守稳待势”——中国银河证券2020年四季度投资策略报告会线上举行,为期3天。银河证券认为,国内经济上行动力延续,货币政策进入相机抉择阶段,各类资产表现逻辑由流动性驱动转为基本面预期差驱动。股市应守住胜利成果,远离过热品种。牛市下半场以波段操作为主,大跌后的优质热门公司和滞涨的周期性行业性价比相对更好。股市要等待安全边际,等待重启上涨趋势的大事件。 会上,银河证券研究院副院长解学成致辞。解学成曾出任过申万宏源研究所副所长,今年4月被聘为银河研究院副院长,全面主持研究院工作。 银河证券策略分析师曾万平认为,银河证券对市场的定位是“牛市下半场,创业板、中小板和科技股为代表的牛市已经走完至少70%”,应对策略是“守稳+待势”。守稳,就是要守住牛市上半场的胜利成果,远离过热的高估值赛道,远离有可能被证伪的细分行业,远离风险高的公司。 待势,就是等待安全边际,等待重启上涨趋势的大事件。这些事件可能包括五中全会和十四五规划、美国大选、新冠疫苗推广等。此外,还可以等待有价值的高估值公司回归到安全价格区间,等待高性价比时刻。短期利空因素是介入好公司的机会,包括未来美股大跌引发的资金短期流出等。 曾万平认为,牛市上半场是躺赢,下半场估值高,波段、事件驱动的交易都是有价值的,建议重视。目前牛市彻底结束的信号不充分,大类资产配置有利于股市,政策呵护股市等因素不变,股市流动性虽然不如上半年,依然强于2018年。 对于行业,曾万平阶段性推荐相对滞涨的周期股、周期成长股和大跌后的优质赛道,包括疫苗、光伏、工程机械、保险、有色、建材、化工、地产、汽车等。白酒、调味品、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估值较高的热门赛道,等待下跌后的机会。
从每个个体投资者而言,股市上涨是个好事,当然全身而退才重要。交易策略上,当然要上车。退出时机要看疯狂程度。对经济和金融稳定来说,这种国际价值洼地效应很难免,但也要清楚,资金推动型市场贻害无穷,2015股灾殷鉴不远。预测点位很难,也没有意义。不过,可以预见,这一波是外资割散户的韭菜。还有官方媒体鼓吹牛市,有过惨痛的教训。 牛市很有可能是一个更大的绞肉机,要坚持从微观上选择投资标的,更要注重基本面。三根阳性真的改变信仰,之前判断的基本面、流动性、估值、上市公司的质量等,在三根阳线之后统统都被抛诸脑后。牛市来了真的那么重要吗?从历史经验上看,就像那个段子说的,在熊市里凭专业能力赚到的钱,在牛市里都亏回去了,牛市很有可能是一个更大的绞肉机。所以,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流动性的变化,北上资金的增加,同时也一定要坚持原来的市场判断,投资标的的基本面要素,估值、价格、赛道等,有了这样的判断,无论牛市来还是没来,都应该是以不变应万变。而不是媒体一说牛市来了,很多人一怂恿,甚至很多人散布小道消息、所谓的内幕消息,就义无反顾、头脑发热地冲进去,所以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要保持头脑冷静、独立思考,仍然要坚持从微观上选择投资标的,注重投资标的基本面。 如果大牛市真的来了,也不建议新手贸然冲进去。有一个比较扎心的问题,如果大牛市真的来了,能保证保持定力不买股票吗?我想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这段时间股市连续上涨,很多人都按捺不住,跃跃欲试准备冲进去。对于成熟的投资者来讲,这无可厚非,从交易策略上来说,当然是该上车的时候要上车,但对于大部分对股市了解不多的新手,我建议还是按捺住自己的心情,按兵不动,因为你可能获得的收益比起风险来讲要小很多。其实包括股票市场投资者在内的各种投资,本质上还是对人性的修炼,也可以说是非常反人性的,如果说在这样一个市场火热的情况之下,能够静下心来,认认真真,从头学起,至少还有一个成功的开头,如果贸然冲进去,不明就里,甚至听信很多所谓的内幕消息、小道消息,亏钱的概率非常大。 普通投资者千万不要加杠杆炒股,风险极其巨大。普通投资者的投资策略绝对不能按照机构的打法去打,因为两者资产规模、风控能力、专业程度等都是不一样的,两者的投资策略一定不一样。股市仍需时间培育:制度建设、法律法规的修订、严格监管、打击造假、实行注册制、去行政化等。而且从国际经验来看,大部分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时,股票都不怎么赚钱;股市真正赚钱反倒是经济增速下降、经济质量提升的时候。建议普通投资者在明确宏观趋势后,花力气选择赛道,找好标的,不要一听说牛市来了就急于动手。大部分人投资是赚不到钱的。坚持自己投资,就一定要分散投资,一部分交给机构,一部分买公募基金,一部分买私募基金等。对于可投资产规模不大,又确实按捺不住想去炒股,同时炒股的资金亏损也不会影响到自己生活的散户,千万不要加杠杆,加杠杆风险极其巨大。 全球格局变化必须关注,当前全球的产业分工可以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美国,消费市场、金融市场非常发达;第二类是中国、东南亚国家,成为全球的生产制造基地;第三类是俄罗斯、澳大利亚、中东产油国,提供能源、矿产、粮食、农作物。在新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之下,未来可能会发展成一种图景——国内区域大洗牌。举例来说,未来像黑龙江在国内经济格局中的角色可能会特别像国际格局中澳大利亚的角色,陕西会特别像沙特,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则会像美国。 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提法非常重要,标志着中国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变化。在过去的四十年中,中国基本遵循加入国际大循环发展的策略。新的提法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强调了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一变化的出现有两大原因:一是内部原因。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结构改变、优化,转变增长动能的攻坚期。尤其是受疫情冲击,目前经济下行的压力非常大。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疫情的冲击对我们来讲是长期的,整个投资方式、消费方式、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变化,我们不要掉以轻心,要跟疫情长期共存。二是国际层面的变化。当前世界处于前所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我们必须在一个不确定性的世界中谋求发展。这一转折可能会影响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 双循环有四大关键词:统一市场、启动内需、数字经济、产业重构。其中,统一市场是基础,启动内需是动力,数字经济是提升,产业重构和区域洗牌是结果。首先,统一市场。如果要启动内需,我们肯定是要来一轮比当年加入WTO前实现国内市场统一更大的举措。国内市场虽然具有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广度、深度都值得挖掘,但实际上存在很多区域之间的障碍,其中有法律法规、监管、交通、物流、社保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统一市场的建立是新经济格局形成的基础。其次,启动内需。启动内需核心是深入推进和落实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其中包含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以及大数据。启动内需核心是要释放生产要素的活力。只有生产要素的活力释放出来,内需才能起来。现在启动内需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无论是经济减速还是疫情的冲击,都导致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实际收入水平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这时启动内需显得非常紧迫。第三,数字经济。“新基建”和数字经济是提升和升维,即升维竞争、换道超车。数字经济也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即所谓的“新基建”,这是每个城市都避不开的。对每个城市来说,它的要义在于要抢抓机遇,走在前面,最好先人一步。京沪线、京广线可能比其他城市更有先机。身处一些中小城市的领导和企业家,可能要想办法避免虹吸效应。第四,产业重构。产业重构和区域布局会出现区域洗牌的结果,就像高铁导致的城市之间相对地位发生变化,产业链重新布局,两者是一个道理。未来会如何?说实话我也很难完整想象。就像在九十年代中后期,我们很难想象互联网会发展成为现在的状态。但今天我想特别强调一点,对于前二十年相对落后的一些地区来讲,这是升维竞争、换道超车的绝好机会。“新基建”、数字经济提供了一个换道超车的机会——既然开车追不上,那就改直升飞机。 “新基建”推进的四大有利因素。首先,从政策上来讲比较友好,产业扶持政策不断加码,上至中央下到各个部委都在不遗余力地支持。这是很好的一个背景。传统“铁公基”的债务推动型增长模式,增长的弹性越来越小,即获得一定GDP增长所需要的债务越来越多,因此我们急需转换增长的动力。因此在政策或国家支持层面,应该也是不遗余力的。第二,现实需求比较强劲。因为“新基建”不仅是短期通过投资拉动内需,实际上是一个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的重要举措。目前据很多机构测算,“新基建”的经济效应投资回报率很高,尤其是科技类的新基建对GDP的拉动非常明显。第三,补短板、惠民生的要求,特别是“新基建”中,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比较重要。疫情之后,完善公共卫生系统,提升应急能力,补充升级医疗器械设备和医疗信息化等都亟待提升。第四,目前我们国家正在进行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新基建”非常符合这一方向。 发展“新基建”有两大抓手。一是“通”,即信息的互联互通,这相当于传统基建的交通。我们看到很多投资机构已经开始布局5G基站、终端、工业互联网等。对于投资机构来讲,赛道没有问题,但是究竟谁能跑出来?这是投资机构要去考虑的。二是“数”,即大数据的存储、处理。在金融行业一些新型银行已经能够使用大数据做很多传统银行做不了的事情,大数据无处不在。这时一些原来相对落后的地方,反而是这一趋势的受益者。因为很多发达地区并不适合建设大数据中心或基站,一些相对落后地区则能够享受到这个趋势的红利。 改善营商环境应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切入。从宏观上看,主要涉及到治理问题,即建立现代经济体系。从中观上看,主要涉及到监管管理问题。管在涉及到部分行业的管理存在一种现象,就是“白纸黑字抵不过一个电话”。此外,窗口指导也非常普遍,有的窗口指导是不是有必要值得讨论。从微观上看,主要涉及到服务和成本的问题。以企业服务为例,很多地方招商引资来一些科技类企业,但由于这类企业投资周期比较长,科技转化成产品的周期比较长,时间一长,部分地方政府对此无法接受,会提出把原来承诺的地或其他给那些税收规模大,收税见效快的企业。这类问题也是提升改善营商环境需要面对的。
股市走势事关投资者切身利益,因此专家、媒体、投资者都在分析探讨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势,专家眼光看得更远,现在流行一个观点是未来十年是健康牛、黄金牛、慢牛,作为寻找真知派的专家管清友也认为A股“可能出现长达十年的大牛市 但一定非常缓慢”,但是附带了一个前提,我们的发行制度、交易制度有一个相对好的改革。 我不是专家,自然不是专业财经人员,是一个地道的投资者,还是一个千万小散的一员,观点一直谨慎,毕竟看错方向就等于是亏了钱,与专家的观点经常性分道扬镳,从一个小散的角度看对未来股市走势并不乐观。 何为牛市,缺少一个量化标准 未来十年,股市涨多少才算是牛市,市场没有一个量化标准,没有标准,何以奢谈牛市,没有标准,是不是十年股市涨20%就是健康牛慢牛呢?举一个极极端的例子 ,委内瑞拉股市半年上涨70倍,可是投资者却依然是血本无归,就在于委内瑞拉通胀太高涨70倍,股市涨幅与通胀相比简直就是毛毛雨,就在于该国过去一年通货膨胀率飙升13779%。 既然股市是要让投资者分享祖国经济蓬勃发展 成果,要称得上牛市,那么起码需要跑赢GDP增速,另外我国通胀水平并不低,也就是还要跑赢通胀,那么股市年化收益至少是GDP增速+CPI值,达不到这个上涨水平,很难说是牛市,只能说是平平过,未来经济增速我们假定5%左右,CPI是3%,也就是年化上涨需要在8%左右,才能称得上是牛市,达不到这个水平,牛市是名不副实的。 按照这个观点,目前上证综指是3400点,10年以后要达到6800点左右才称得上牛市,达不到6800点是称不上牛市 的。 那些预测牛市的专家,是不是可以拍胸脯保证未来股市会达到6800点或者是涨幅超过GDP+CPI 呢?如果不敢保证,那么就不能轻易预测牛市。 万亿元难退牛市,未来资金面紧张。 现在市场有一个共同的认知,那就是部分消费股、科技股、医药股包括生物疫苗有泡沫成分,但是无风险利率下行下泡沫成分并不离谱,也就是说泡沫是存在,只不过泡沫没有大到马上就会破裂。 从整个市场走势看,上半年股市走高,既有业绩增长预期但更有央行流动性宽松带来的市场资金利率下行,无风险收益率下降,整个市场估值得到提升,央行上半年降准释放了1.75万亿元资金,加上结构性宽松,央行向市场注入庞大流动性,地产调控升级地产没有能力成为资金蓄水池吸收庞大流动性,庞大流动性无处可去,水满则溢出,部分资金只能被动进入股市,表现为基金发行爆棚,投资者踊跃进场,尤其是7月份以后投资者进场更是上升了一个台阶,7月新增投资者数为242.63万,环比增加56.64%,同比增加123.63%,7月份金融地产等低估值板块出现了井喷上涨,成交量再度破万亿元,可是尽管成交量维持万亿元水平,股指反弹也不是很顺畅,最终在3458点一线受阻回落。其次是央行通过两次下调MLF资金利率30个基点,引导LPR利率下行,一年期LPR跟随下跌30个基点,市场资金利率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最低下跌到2.5%左右,推升了股市估值水平,带来股市上涨,导致债券基金出现大面积亏钱,部分债券基金资金出逃,也流向了股市和权益基金,增加了股市流动性。 上面简单的叙述,有几个问题我们需要理清,一个是央行会不会继续保持流动性的宽松,也就是流动性牛市可以维持多久,流动性泡沫会不会破裂。从下半年央行投放流动性看,央行趋于谨慎,不再降准,而是通过逆回购投放短期流动性,一个是期限短了,另一个是资金成本高了,央行操作与有关方面的表态是不可分割的。 重要会议再度指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不搞大水漫灌,有效发挥结构性直达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发改委也有类似的说法:“严防地方政府隐形债务风险、严防“大水漫灌””,易纲表示,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同时注意把握好节奏、优化结构,有关人士也表态,市场资金利率也不是越低越好,会催生资产泡沫,虽然没有说明何种资产泡沫,我个人一直认为过低利率会带来楼市价格上涨,推升整个社会综合成本,抵消金融让利实体经济和减税降费效果,不利于经济转型和科技创新。从十年期国债走势看,最近利率明显上涨,已经突破了3%,无风险收益率升高,意味着股市高估值泡沫很难维持。确实最近医药医疗器械生物疫苗和部分强势科技股出现了明显调整,部分个股下跌超过30%,很多个股调整20%。 其次,高估值泡沫存在的理由是资源稀缺,对应股市就是投资标的稀缺,可目前科创板和创业板已经实施注册制,主板实施IPO 常态化,每周IPO新股维持10家以上,存量公司已经接近4000家,市场最不缺少的就是上市公司,最缺少的就是增量资金,随着IPO 超速发展和股东减持不断,流通市值快速增长,目前流通市值接近40万亿元,随着限售股不断解禁,流通市值将继续增长,推动股市 上涨的资金要求越来越多。 这里就需要提到一个观点,那就是管清友的观点“我们的发行制度、交易制度有一个相对好的改革”,我们IPO制度改革是朝着有利于IPO方向进行的,正面作用是可以更好的支持实体经济,但反过来就是市场扩容太快,流通市值增加太快,对增量资金有更高的要求,没有足够增量资金进场,股市走势就很难乐观。 15年万亿元成交,股指最终涨到5178点,同样的万亿元成交,股指反弹越来越难,19年万亿元成交股指达到3288点,20年7月份开始,股市成交连续破万亿元,是维持万亿元成交最长的一段时期,可是股指最高也只达到3458点,而且盘面显示板块经常性出现了跷跷板走势,低估值板块上涨,科技题材股医药生物下跌,反过来,低估值板块调整,科技题材股医药股相对容易上涨,就是科技股和医药医疗生物疫苗也出现跷跷板走势,背后反应的是存量资金不足,无法推动整个市场所有板块上涨,只能是热点轮番上演,这就是专家眼中的结构性行情。 可是有一个问题,万亿元成交可以长期保持吗?我是不认为可以保持的,按照千分之一单边印花税和万分之三的交易佣金计算,10000元成交每天消耗资金是8个亿左右,一年250个交易日,需要2000亿元资金,如果加上IPO ,今年IPO 融资已经是3000亿元,减持大约是4000亿元,加上再融资,今年市场抽离资金起码万亿元,没有万亿元增量资金,就无法满足市场资金抽离,股市就可能下跌。但是市场也会有分红,19年是1.36万亿元,按照公众持股30%计算,可以获得4000亿元,扣除分红,市场也需要至少补充6000亿元资金,才能保证指数稳定。 现在万亿元成交都很难推动股市上涨,未来IPO依然保持高速,减持不会太少,再融资保持快节奏,流通市值将继续增加,牛市需要更大成交量,牛市越来越难。不仅仅牛市越来越难,一旦泡沫破裂,信心不再高涨,市场调整随时展开,而A股历来是乐观过头悲观过头,调整空间很难进行预估。 注册制是高估值的天敌 实行注册制只是借鉴美国成熟经验,可是监管不成熟,机构不成熟,投资者更不成熟,加上市场定位偏重融资功能发挥,包括放宽IPO 标准和降低再融资门槛、带来的新股估值高得离谱,IPO 估值已经是比同行业公司只高不低,上市以后又遭遇投资者疯狂炒作,估值更是再进一步,截至目前,科创板市盈率是94倍,创业板是70倍,不管放在哪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这样的估值都是挺高的,泡沫不可以忽视,上证综指市盈率是很低,但是只是一种假象,主要是银行保险建筑证券等低估值大盘股拉低所致,可是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大环境下,银行等金融股虽然有估值修复的可能,但空间很少,从最近公布的 银行股中报看,不少上市银行中报业绩下滑10%、资产质量进一步恶化,预计不良贷款没有触底,银行业绩下半年可能有更多的下滑,明年也不会乐观,上证综指金融股权重很大,金融股低迷,牛市也就十分困难。 高估值存在的基础是IPO 进口端得到严格控制,上市公司是稀缺资源,注册制的和IPO 常态化进口端已经是彻底放开了,而且目前IPO 速度远超注册制发源地美国,上市公司稀缺性永远不会再有,更多的是上市公司出现过剩,市场资金无法全部炒作,很多高估值、业绩平平、行业地位不高的公司将可能被市场大资金抛弃,股价成交低迷不振,股价出现长期的价值回归,直到泡沫被彻底挤干净,很多股票价格会跌得面目全非,只剩下渣渣。这个过程会是非常残酷的,承受泡沫破裂损失更多的是散户这一群体,所以未来缓慢去散户化可能很难避免。 散户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缺少定价能力,但是热衷追涨杀跌,是高估值存在的基础,一旦散户逐渐流失,高估值基础更加荡然无存,一些小公司的高估值泡沫势必破裂。香港也是注册制,可是很多上市公司接近零成交,有一段时间我国股市也有部分公司与港股类似,换手率非常低,在0.1%左右,这是一个信号,投资者不可以轻易忽视。 抱团股高估值同样值得警惕 目前市场是机构主导的市场,主要是持有核心资产,可是黄金最贵也有价,核心资产也是如此,目前部分机构管理人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秉承有钱就可以任性的原则,通过抱团持股,这包括不同机构之间的抱团,也可以是同一基金公司旗下不同基金抱团,还可以是同一基金经理管理下的多家基金持股,主要持有部分高价科技股、医药医疗器械和生物疫苗、白酒和食品饮料,不可否认部分抱团持股业绩增长优良,反映机构选股能力,但是也有部分个股业绩增长是差强人意的,不管是业绩增长良好还是业绩增长差强人意,股价涨幅都是令人瞠目结舌的,翻几倍牛股遍地皆是,市盈率百倍并不算高,几百倍为数不少,估值贵的要死,现在机构凭借抱团可以维持股价甚至可以推升股价,可是部分个股机构抱团已经出现松动的迹象,股价调整是很难避免的。 15年科技成长股暴涨,也是机构抱团持股的杰作,可是一旦形势急转直下,抱团持股就成为股价下跌的最大元凶,泡沫破裂,大家争先恐后的出逃,造成出货困难,流动性断裂,科技成长股经历了三年左右的调整,出现了股权质押危机,很多明星基金成为了收益率倒数的基金,真的是应验了一句话福兮祸所依,直到证监会出台“减少行政干预提高股市活跃度”才止跌,开启新的一轮上涨。现在的核心资产会不会重蹈15年科技成长股的覆辙,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但不会出现15年的螺旋式下跌,而是一个很长时间的调整。 医药医疗器械和生物疫苗,上半年业绩大增,与新冠状病毒肺炎爆发有关,一旦疫情缓解,业绩增长是不可持续的,类似于非经常损益不可持续,基于今年高基数不排除明年部分个股业绩出现较大的跌幅,而食品饮料在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和社会零售总额增长疲软下,业绩要想取得持续高增长是较为困难的,现在就有部分知名食品饮料个股出现中报下滑,盲目乐观只会落一个乐极生悲的下场。 现在核心资产价格上涨是马太效应的结果,那就是明星基金赚钱良好回报很好,可以凭借明星基金的光环,发行更多的爆款基金带来源源不断的资金增量,可是投资习惯使然,明星基金获得增量资金,不会进行新的开仓,而是加仓老股推高股价。就像张三基金公司,上半年重仓医药食品饮料,收益惊人,获得投资者追捧,发行了一款百亿元新基金,不会去加仓银行证券,而是继续加仓医药生物疫苗食品饮料,结果就是股价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估值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可是一旦行情转向,基民选择赎回基金份额,基金就只能被动抛售持股,带来股价下跌,股价下跌会催生更多的市场分额赎回,引发更大股价下跌,倒逼基民更多赎回,股价上涨逻辑全部破坏,这就是恶性循环。 经济增长处于下行周期 我国经济经历了几十年的高增长,已经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低速增长期,今年受到疫情冲击,经济增长出现滑坡,虽然经济开始恢复性增长,显示经济韧性,可是未来经济增速,还是不可能维持6%以上的经济增速,经济增长下一个台阶很正常,股市是经济晴雨表,反应的是经济增速预期,经济转型时期,上市公司业绩分化也会比较大,尤其是周期性公司业绩增速恢复更难,股市很难出现牛市。 经济下滑,可是地产泡沫高涨,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受到地产价格影响,很难保持宽松,只能说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这与美联储货币政策不同,美国股市可以享受美联储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雨露滋润而不断新高,我国股市很难持续享受货币宽松政策的利好。
2020年8月31日周一,又将是开门红。 一、万得全A指数2020年8月28日五日均量上行,8月31日五日均量将继续上行,量价配合良好,为中大阳线。 二、牛市中,周一是三天(周六、周日、周一)并作一天涨,单边牛市周一(或长假后第一天)大多是上涨的。例如,2014年3月12日至2015年6月12日单边牛市中,63个周一(长假后第一日),上涨的有47个,占74.60%。 三、牛市中跌短涨长,8月18日至8月27日下跌了7日,上涨至少7日,短线至9月7日无忧,实际上短线到9月8日都以涨为主。 如果确定8月31日是大涨,则8月28日买的认购期权可一日赚百分之几十。股票市场是个好地方,理论上只要你能看准一天,就能将几年的利息都赚到手(实际上,为了风险控制需要,在期权上投入的资金量占比是极少的)。 满仓不用动,周一开门红。
沪市3500点附近的位置,属于A股市场比较敏感的运行区域,从2009年的3478点到2018年的3587点,再到近期的3458点,A股市场似乎在3500点关口附近徘徊不前,这一区域已经成为了市场的一道强阻力位置。 当前的A股市场,究竟属于真牛市阶段还是属于假牛市的状态呢?牛市的争论声音,似乎一直未有停止。 一般而言,当市场指数从低点上涨以来,出现了20%的累计涨幅之后,将会确立技术性牛市的行情,在此位置之上,市场可以称得上技术性牛市。从今年的市场行情表现分析,年内沪市见底2646点,最高点位触及到3458点,市场指数累计涨幅接近30%,远高于20%的累计涨幅空间,按照技术性牛市的定义,目前的市场仍然处于技术性牛市的阶段,3176点附近将会成为A股市场的牛熊分界线。 与沪市市场相比,最近一两年的时间内,深市的走势明显强势于沪市市场,牛市的意味更显浓厚。不过,细心的投资者会发现,与深市市场相比,沪市市场在权重设置上还是过多偏向于部分传统周期行业,而这类行业的周期性较强,且更容易受到大资金的控盘影响,甚至成为了市场指数的调控工具,由此也容易导致市场指数的失真表现。 但是,从今年7月22日起,上证综指已经实施了指数编制改革的调整,未来将逐渐降低传统周期股或权重股的影响比重,且次新股对市场指数的拖累影响也将会逐渐下降,这一改革初衷,还是在于降低市场指数的失真风险,促使上证综指的指数表现更具活力,甚至有效打破以往沪市3000点天花板的魔咒。 如今,沪市已经摆脱了3000点的点位束缚,但至今仍未有效破解3500点的重压魔咒。虽然指数编制改革已经在上演,但多年来沪市3500点对市场的心理包袱沉重,且这一区域聚集了大量的套牢筹码,一旦释放这一沉重的抛售压力,将会引发市场指数的剧烈波动。不过,换一种角度思考,当沪市从真正意义上突破3500点之际,实际上意味着A股市场将会进入新的空间运行,A股市场的牛市基础将会更显牢固。 面对如今的A股市场,一方面需要看货币政策的宽松预期,未来市场流动性的充裕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未来A股市场的上涨高度,而下半年经济复苏程度,仍与未来的货币宽松空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性;另一方面则需要看资本市场政策改革的决心,在当前积极推进注册制改革的大环境下,显然不是短暂性的工作,而是长远性的改革方向,在资本市场积极引进新经济企业乃至巨头企业的同时,将会直接影响到资本市场投融资功能的均衡发展状况,未来市场的融资功能与投资功能可否得到匹配发挥,将直接影响到未来国内资本市场开展注册制改革的成果。 从时间周期分析,自2015年6月以来,A股市场已经走过了长达五年时间的熊市行情,在历年来的A股熊市中,基本上最长的熊市运行周期在四五年时间,甚少超出五年的时间。当熊市周期告一段落之后,市场将会步入牛市初期的阶段,即使按照牛市两年的运行周期计算,A股市场距离牛市结束仍有一段不短的日子。 面对当前的A股市场,自2019年1月市场触底回升以来,目前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上涨趋势。与沪市相比,深市市场的上行趋势更显好看,与政策面、基本面等因素相比,一旦市场趋势得以形成,那么短时间内也很难扭转艰难形成的单边运行趋势,这也是市场趋势的力量。 3458点久攻不下,但市场却在下方区域有着较强的承接能力,在市场仍处于上行趋势的背景下,A股市场的走势更像是空中加油、蓄势待发。但是,近期A股市场的IPO发行节奏确实过快了,且超出了市场的心理承受范围,似乎用很短的时间透支掉股票市场的融资能力,这可能会影响到未来A股牛市的延续时间。时下的A股市场,最具不确定的因素,还是在于政策环境的变化预期,若市场融资力度继续高歌猛进,那么在市场阶段性休整,且缺乏持续赚钱效应的背景下,可能会加速A股市场由增量资金主导的环境转变为存量资金博弈的环境,届时对艰难形成的牛市运行趋势构成不少的冲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