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水皮:牛市割韭菜手起刀落 北上资金开始带节奏?】老股民就知道牛市里面亏了钱可能比熊市里面还要多。当然反过来讲,如果你节奏把握得好,牛市才是能挣钱的,熊市当然是挣不到钱的。 市场周三的调整对很多投资者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刺激,或者说是打击。因为开盘的时候,很多人就发现自己的账面资产还是增长的,但是很快就变成了负数。到了下午收盘的时候,负的比例还不小,看盘面跌幅也就是1.56%,但是很多个股的跌幅却是远远超过了大盘的跌幅。 从数据上来看也是证明了这一点。我们看到周三下跌的股票是3121家,跌幅在2%以内的只有600家。至少2500个以上的股票跌幅超过2%。周三能涨的股票就是非常幸运的,跌幅在2%以内的也算是比较强硬的,因为大量股票的跌幅已经超过了指数的跌幅。 周三跌停的个股居然有84家,涨停的也不过103家,很容易让大家产生这还是不是牛市的质疑。其实股市里的追涨杀跌是导致一切亏损的元凶,在牛市里,投资者恰恰特别容易追涨杀跌。如果是熊市的话,一方面,大家会相对保守;另外一方面死猪不怕开水烫,而且成交量也不会那么活跃,反而熊市时候的亏损倒不会那么大了。但是在牛市里因为大家胆子比较大,期望值比较高,所以往往会忽略了风险。买的时候虽然上瘾,但是调整起来也是非常残酷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牛市的亏损要比熊市厉害,而且一轮牛熊周期下来,老股民就知道牛市里面亏了钱可能比熊市里面还要多。当然反过来讲,如果你节奏把握得好,牛市才是能挣钱的,熊市当然是挣不到钱的。 讲到节奏,我们知道现在市场肯定是处在一个调整状态之中,周三本来要去碰一下十日线的。当然深成指要强的多一点,上证周三的十日线是在3337左右,还没碰到,水皮估计以现在的态势明天盘中很可能就会碰到。当然碰到10日线就说明不是一个短期的调整,不会马上下蹲就起跳,可能会在3400点到3500点之间做一个平台整理,需要一定的时间。 调整不会那么快结束,我们可以多关注一点北向资金这个指标。谁都知道北向资金是一个风向标,有真的北向资金和假的北向资金,现在客观的来看,穿马甲的北向资金实际上是会透露一些政策层面上的信息,有一种暗示作用。真的是北向资金是一种市场的选择。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北向资金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周二北向资金流出173.84亿元,沪股通流出49.95亿。深股通流出123.89亿,流出的量是近年来少见的,说明深证的获利盘的确挺厉害。这个时候大家就要注意了,别看指数调整幅度是比较大,北向资金流出的数字突然一下子萎缩了。从开盘的时候到下午2:30左右,最多流出也就是30多亿元,尤其是沪股通下午开盘之后,是持续的流出。上午一度还是红盘的,沪股通也是如此,仅仅是相对平稳一点。到了下午2:30以后,出现了峰回路转的情景,北向资金又重新的进场。最后的结果深股通不但没有流出,反而流入了0.39亿,沪股通流出缩小到了4.94亿元。 这个变化应该讲还是很巨大的,常规情况下周二那么大的流出量周三是会继续的,但是周三的实际情况是在下午快收盘的时候,出现了很明显的变化。是不是说明北向资金就已经开始杀回马枪了呢?我们后面几天持续关注,可以把它当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历史上的经验已经证明了,北向资金往往加仓在前,减仓也在前。等大家都意识到北向资金减仓的时候,北向资金就不减了。等大家都意识到北向资金在持续加仓的时候,就又不加了,所以要密切关注北向资金风向标的作用。 总地来讲由于沪深股市近期急剧上涨,从指数的角度来讲涨幅也不算小,获利盘也是不少。市场有清理获利盘的需要。一般来讲大家如果意识到牛市的话是不至于割肉的,但是获利盘,获利回吐是非常正常的。所以市场在十日线是否能够占住,还是需要更长时间等待资金的换手,恐怕还要再看一下。现在市场只是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恐高,需要时间来化解。 当然看看美股大家就会觉得,都是股市差别怎么就那么大呢?周三凌晨美股道琼斯指数又是大涨2%。这很多市场都是高开,包括港股市场的高开也是受了美股的刺激。但是没有想到,A股却是扶不起阿斗的样子。其实原因就在于获利盘过多,有变现的要求,总得允许别人在获利比较多的时候做一盘变现。 一句话点评:恐高
7月以来,A股各主要指数放量快速上涨后,近两个交易日有所调整(见图1),高涨的市场情绪开始摇摆:这是股市的正常调整(意味着上车),还是牛市结束的前奏(意味着下车)?下面,和大家分享我们的观点。从历史看,牛市的路都是曲折的我们来看最近的两轮牛市。第一轮是从2005年的7月至2007年的10月,上证综指从998点一路攀升到6124点,但从图2可以看出,在这一轮牛市中,上证指数至少经历了4次比较明显的阶段性回调。第二轮是从2014年的7月到2015年的6月,上证综指从1990多点上涨到5178点,期间也经历了程度不等的多次调整。综合历次牛市的数据,这两个交易日的小幅调整,更像是市场快速上冲后的正常回调。这一轮牛市的特点和根基当前的市场是不是牛市,答案是毫无疑问的,从各项技术指标看,当前市场至少是一个技术性牛市。从各个指数(图3)和行业(图4)的涨跌情况来看,这一轮牛市的结构分化特征非常明显,但7月以来先前表现较弱的指数和行业有较为明显的补涨。从图3可以看出,7月之前A股各主要指数的涨跌差异很大,表现最好的是创业板指,表现最差的是上证综指,7月以来表现较弱的指数有补涨,但综合今年以来的情况看,A股指数的分化还是比较明显,成长风格明显占优。再来看行业,从图4可以看出,今年以来表现最好的行业是医药生物、食品医疗、电子和计算机,7月以来补涨最为明显的是非银、有色和国防军工。回顾2017年至今的A股走势,有两个非常清晰的主线:一个是价值发现,另一个是科技走牛。两条主线带动消费股、科技股和医药股(综合了消费和科技两大元素)轮番上涨。消费股上涨的底层逻辑是非常坚实的,随着居民财富的累积,消费代替投资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2017年我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消费领域的龙头公司体量大、成长快,尽享市场的红利,但在彼时的A股,这类公司的价值并未被充分发现。随着A股的双向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开始配置A股,具有全球比较优势且价值被低估的消费股雀屏中选并带动内资跟投,消费股迎来估值和盈利的戴维斯双击,一路上涨。科技股的上涨是另一个故事,科技股上涨是政策红利(以科创企业为重点扶持对象的资本市场改革)和工程师红利共振的结果。7月A股快速上涨使得市场发展的主线有了一些变化。7月份A股快速上涨的驱动因素之一是宽货币,A股如舟,资本似水,水涨则船高,资金涌入导致A股估值提升、“水牛”成形;另一个因素我们认为是政策层面的,证据就是以券商为代表的非银金融的迅猛补涨和科创板、创业板的持续上涨。因此,本轮的牛市是一个政策市,也是一个资金市。后市展望:注意“点刹”效应市场当下最关心两个问题:一是后市如何走,是快牛、慢牛还是不牛了?二是市场的主线是什么?是否有风格上的转换?是消费股、科技股、医药股的风继续吹?还是金融股、周期股的春天到了?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我们认为无论从资金还是从政策方面看,都无法支持快牛,更可能是一个进二退一的慢牛格局。从资金方面看,10年期国债利率在二季度初期曾有短暂的快速回落,跌入2%-2.5%的区间,后又明显回升,我们预计三季度将在2.6%-3.1%这个区间震荡,显示央行在货币宽松方面非常谨慎。从复工复产以及经济复苏方面看,因为疫情的有效控制、医疗物资出口和报复性消费等诸多积极因素的影响,经济V型反弹,但三季度经济复苏会面临一些结构性因素的制约,复苏的势头可能会趋缓。最后是快牛并不利于资本市场改革的有序推进和改革目的的达成,一旦市场出现快牛的苗头和趋势,监管层将会通过“点刹”的方式给予有力的提醒,上周证监会对配资出手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当前的宏观环境可用“宽信用、低通胀、强改革”来形容,这种市场格局比较有利于成长股和券商等特定行业的金融股。与此同时,新冠疫情的发展仍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加上之前基金在消费股上抱团非常明显,业绩确定性比较强的消费股可能仍会受资本的追捧。特别提示:近日,苏宁金融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三季度大类资产配置报告》,读者可在“苏宁金融研究院”微信后台回复“资产配置”,一键获取网盘链接和提取码。
7月14日周二A股市场出现了一定的震荡回调,大盘符合我此前的预测,从单边上涨模式转向震荡模式,快牛后期会逐步转向慢牛长牛,会让更多的投资者分享到全面牛市的收益。之前市场的过快上涨确实累积了大量的获利盘,同时也累积了较大风险,单边上涨的走势难以持续,因此震荡回调的出现非常正常。此前建议大家重点关注的白酒、医药、食品饮料等消费白马股,行情风向标券商股,及新能源汽车、芯片、5G等科技龙头股,在近期轮番表现,涨幅很大。 为了让市场走得更健康、更理性,多方呼吁要控制风险,监管层公布了200多家场外非法配资平台的名单,防止一部分投资者过度加杠杆造成较大的投资风险,周末银保监会发出通知,严查违规资金入市。这些做法都是为了向大家提示风险,使得投资者在全面牛市中保持理性,不要过于狂热。急涨急跌的市场都不是健康的市场,机构获利了结进行减持及监管层出台相关措施都是为了让资本市场走得更加稳健,让牛市走得更长久,同时保护投资者利益,防止一部分投资者在利益驱动下忘记风险控制,盲目加杠杆。我一直反对在投资中加杠杆,股神巴菲特一直坚持价值投资,是唯一一个通过股票投资成为世界首富的人,但他一直反对在投资中加杠杆。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曾经说过,任何资产的价格都会回归理性,但你往往等不到回归理性的时间。这一点在2015年下半年发生股灾时大家都深有体会,很多投资者通过场外配资加了过多杠杆,虽然选的可能是好股票,但在流动性缺失导致的踩踏式下跌中,一旦加了杠杆就会发现时间再不是朋友,而是敌人,已经熬不到黎明的到来,后来这些股票的价格都创了新高,但账户已经被平仓了。 巴菲特说时间是价值投资的朋友,大家只要持有优质的股票,不用担心短期回调,即使持有的好股票在市场下跌中也出现大幅回落、出现被套的情况,但只要持有的时间长,这些好公司的股价总会创新高,但一旦加了杠杆,情况就变得不同,将会面临爆仓。2015年终盘点时,有人提出2015年最悲催的词是“赚过”,大家曾经都在2015年5月份市场高点时赚过,但赚到的人却很少,甚至有的人连本带利吐出来,教训非常惨痛。因此这一轮牛市刚启动监管层就公布了200多家场外非法配资平台的名单,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再发生2015年的悲剧。大家在这轮牛市中不仅要赚过,而且要赚到。 我早在5月份就第一个提出:上半年是局部牛市,下半年转向全面牛市,建议大家提前布局行情风向标券商股,现在市场的走势已经完全验证了我的看法。我一直建议大家关注消费白马股、券商和科技龙头股这三大方向,今年上半年主要是白酒、医药、食品饮料等消费白马股以及科技龙头股轮番上涨,其他大多数板块均下跌。下半年转向全面牛市后会有更多板块启动起来,首先启动的就是行情风向标券商股。券商作为牛市的最大受益者,会在牛市中享受戴维斯双击,一方面原因是市场的成交量放大两三倍,大大增加了券商的经纪业务收入,另一方面,两融的余额大幅增加,增加了券商的两融业务收入,同时在牛市中投资者的情绪偏乐观,给出的估值也会提升。可以说牛市买券商已经成为很多投资者的共识,这也是我在五六月份时就建议大家提前布局行情风向标券商股的原因,任何一轮牛市,券商股都不会缺席。 我将白酒、医药、食品饮料这三个行业总结为消费三剑客,它们是我国消费增长中最确定的消费白马股。现在龙头股的股价已不断创新高,过去几年走出了大牛市的走势。很多投资者问我,应该选择哪三个最好的三个行业作为科技三剑客?我认为可以选择新能源汽车、5G、芯片这三个方向,它们是未来增长最确定的科技方向。在此需要再次强调,全面牛市并不代表全部牛市,并非所有的股票都会鸡犬升天,市场的分化依然严重,大家还是要坚持价值投资,做好公司的股东,才能抓住A股市场的机会。 本周深交所已经开始审核第一批在创业板注册上市的公司的材料,预计本周就会公布第一批注册上市的公司名单,根据现在的流程安排,最快8月中旬可能就会有第一批在创业板注册上市的公司亮相,这是一个里程碑的时刻。过去十年创业板从产生到发展,诞生了一批十倍牛股,但大部分牛股在科技领域,未来十年在创业板推行注册制后,会有更多新经济、新技术的科技创新企业上市,这将可能带来更多的长期牛股甚至十倍牛股。过去十年,由于IPO审核条件非常严格,一些互联网、科技类的创新企业无法在A股上市,因为他们在初创期均属于烧钱阶段,无法实现盈利。现在科创板和创业板推行注册制后取消了持续盈利的要求,只要能证明未来的发展前景良好就可以上市。此外,在科创板和创业板推行注册制之后积累的经验将来也会推广到主板和中小板上,逐步与成熟市场接轨,让更多的好企业有机会上市。 根据业内人士的测算,创业板推行注册制后上市流程大大压缩,从申报上市到成功注册上市的时间最快可能是只需三周。以前如果排队审核上市可能要两三年,而那些急需资本的创新企业如果是排两三年的队,可能已经倒掉了。因此在创业板和科创板推行注册制后,资本市场更大程度上支持了这些新经济企业的发展,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本,同时也给A股投资者带来了分享新经济成果的机会。我们非常羡慕美国的投资者可以投资于纳斯达克那么多科技龙头股,例如苹果、亚马逊、微软等等,再如最近最火的特斯拉,这些都是科技创新企业成功的典范。将来科创板、创业板也要建成中国版的纳斯达克,让投资者分享科技的成果。 当然无论是投资于传统的消费白马股,还是投资于新经济板块,都要坚持价值投资理念。狭义的价值投资主要是指以较低的价格买入优质白马股,但广义的价值投资还包括买入一些未来有成长性的科技成长股,因此不能片面地认为投资于传统行业才是价值投资,投资新兴行业不是价值投资。我们要投资于好标的,这里的好既包括业绩好,也包括未来的成长空间大,这是要给大家反复强调的一点。无论投资于传统白龙马还是投资于新兴科技股、新兴白龙马,都要坚持价值投资,从基本面出发去选好的公司做股东,从而分享这些企业的成长价值。
贪婪与恐惧,如何把握投资的尺度,是每一个投资者进入股市每天都在经历的选择题。来新浪理财大学,听开年重磅专栏《交易日财经早报》。 这一次再让我们看到2015年杠杆牛彪悍上涨的影子和味道。反正股市爱打脸,不是每一次上涨都能预测,不是每一次回调都能捕捉。别说牛市——更爱打脸,当然打的是我们这些老股民和所谓砖家的脸——总是担心风险与回调。 A股疯狂,即便遭遇多维度降温干扰,昨日低开震荡后又强势上涨,上证指数即将逼近3500点整数关口。2646前期3月低点以来,A股已累计上涨逾30%;而7月以来不到半个月A股已经上涨逾15%。 中美竞争与对抗之下,中国的大国崛起,恰遇世界经济大衰退,既有前所未有,又有惊涛骇浪之,也让中国不得不有底线思维。反正,落后就要挨打!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需要强军、需要强科技、需要经济转型复苏,核心还是需要科技强国。所以中国驱动新一代科技革命背后,需要强大的股市来驱动,来形成资金蓄水池,吸引居民财富一起参与投身到科技创新之中。这也是这一轮牛市驱动的缘起和最大驱动力。 这就在监管与官媒喊话降温之下,即便市场短期走入震荡休整,依然不改牛市前进的轨迹。因为场外伺机等待上车资金,正在源源不断聚集,虎视眈眈市场的回调,并支撑着当下市场持续走牛。震荡回调对于牛市拉长将更加有利,调整也是为了更好的重新蓄势上涨。 但是,当牛市的呼声日渐高涨,也正因为一票难求的火爆景象,更挡不住新韭浪们冲进股市的步伐。摆地摊做生意,靠的就是人气。监管层清查场外配资等非法杠杆以及官媒喊话,自然灾害频发带来的干扰冲击,都难以带来市场的回调——继续强势迈进。 此刻3500点,A股今天能否继续顺利冲关吗?中国人对于整数关口的关注度,历来偏高。而股指15%的上涨,更是带来众多个股20%-30%甚至更高的获利盘。因此,A股在冲击3500点关口下市场形成的技术压力,会否成为本轮牛市调整的第一波值得高度关注。 但牛市说调整,是一件很容易被打脸的事情。所以我们在《 内参》中也不敢造次,在近期提示市场面临短期技术性回调风险的时候,更特别指出牛市的根基并不会在短期扰动因素下被动摇,恰恰会进一步夯实牛市尤其是长牛慢牛的根基。同时,操作上我们更是坚持,当下A股市场无需过度关心指数波动,而更应该是精选行业板块来追寻个股机会。并持续提示当下市场任何5-10%的调整,都是补仓加仓的机会。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当下的股市变成了“老股民很慌张,新韭菜很疯狂”。贪婪与恐惧,如何把握投资的尺度,是每一个投资者进入股市每天都在经历的选择题。但所以,对于牛市,当我们犹豫纠结太多的时候,牛已经奔跑,车已经启动。 索性来个“捂股丰登”也许是上上之策。注册制大背景下,股票终究是不会缺的,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发不完股票,打不完的新。只要你拿的不是没有业绩和科研支撑的垃圾股即可,总有一波阳光雨露般的上涨会风水轮流转到你家。 在牛市,做T做飞,是常事。更形象地说,牛市如春运火车票,你下车之后想再上车,或者你退个票想继续买回来,就只能找黄牛党买个高价票,甚至还只是挤个硬座了。 客观而言,监管层清查场外配资、严查乱加杠杆和投机炒作行为、防止催生资产泡沫等这些措辞,更多是对快涨下的降温喊话,但对资金面实质性并没有多少抽离的负面影响。因此,清查归清查,场外杠杆驱动力在这一轮上涨中占比太少,清查也只是高压下的预防重蹈杠杆牛的覆辙。 从监管而言,牛市需不需要,肯定是需要的。从官媒基本集体唱多的角度来看,也是乐见于中国股市一轮牛市的呼之欲出。但这是一定不是衍生出杠杆股灾新的金融风险,更不是机构游资一通乱炒又来一轮疯牛、快牛。监管要的是一场长牛慢牛下的健康牛,而不是来得快去的也快的疯牛杠杆牛。 金融混业的背后,银行关于权益资产配置将从不足2%提高到5%的消息,也凸显出国家正在会给股市持续加杠杆的。新发基金、新股民入场,中国居民财富资产重配大趋势难以阻挡,钱没地方去,股市作为官方新的蓄水池,就是居民财富资产重配的主要进军方向。但官方需要的是可控可持续的股市杠杆,而不是难以控盘的场外非法杠杆。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场官方乐见的非杠杆推动牛市,最大的杠杆依然还是来自于政府,依然带有国家战略牛市色彩。但在监管底线思维之下,监管调控降温还会适时加码,核心就是挤压上涨中的杠杆水分,并不断提示市场短期风险。虽然有相似的配方相似的味道,但这一轮上涨一定不是快牛疯牛,也不是此前的全面牛市。国家队在场中央,调控能力和力度已经与5年之前有着天壤之别。 因此,即便是牛市爱打脸,如果我们以长牛慢牛来对待当下A股飙涨的时候,阶段性调整还是需要的。投资者更不要一跌就骂娘,一调就慌张。至于是阶段性落袋为安,还是“捂股丰登”,那就是短线高手与新股民的差别了。但不管如何,这一轮本轮牛市的驱动板块依然是科技成长、价值龙头、核心资产,领衔板块依然是科技、券商、军工,以及在疫情各种灾难特殊冲击背景下的大消费尤其是必选消费,龙头龙头还是龙头。
摘要 【水皮:千金难买牛回头 本着长线原则持股待涨】在一轮牛市中,对于投资者,特别是散户来讲最大的考验就是不要跑进跑出,频繁的换股,本着看长线的原则持股待涨,可能会是一个比较好的策略。(华夏时报) 现在中国股市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群众渴望一夜暴富的心态和管理层希望行情慢慢发展之间的矛盾。上周末方方面面都对市场有或明或暗,若隐若现的表态,基本上还是希望市场能够理性健康的发展。水皮以前也说过,像银保监会查处银行违规资金入市是规定动作。规定动作要看何时进行,实际上周末主要强调的还是清查银行资金违规参与配资的问题。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银保监会也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从证监会查配资算起,规定动作就已经开始常态化了,恐怕也是管理层吸取上次牛市最后踩踏的教训。如果大家都拿自有资金炒股,一轮牛市下来,无非就是挣多挣少的问题,或者赔多赔少的问题,但都不至于血本无归,也不至于发生踩踏。我们还是应该感谢管理层适时实施市场管制,包括金融委员会严厉打击,对财务造假零容忍的态度,水皮觉得这本身也是保证市场稳定运营的基础。 刘鹤副总理再三强调,基本上就三句话:建制度,注册制就是最明显的;不干预,指的是对市场个股的炒作行为只要合理合法,就不干预;零容忍,指的就是对财务造假严肃处理,水皮觉得就是要市场的归市场,管理层的归管理层,这样的定位各得其所。大家要知道这些因素对于市场来讲,其实都是今后稳定发展的有利因素,不能简单的理解成调温,调控或者打压。 周一市场情绪其实没有受到周末利空因素影响太多,我们看到虽然周一人气非常高亢,但是投资者也是非常有策略的。主要是集中在深证和创业板,周一创业板上涨3.99%,深成指涨幅的确也是相当大的。上证指数的涨幅是比较小,主要就是金融股出现了比较大的一个回落或者调整,包括地产股周一的表现也是偏弱的。 水皮一开始说的基本矛盾,如果管理层希望市场要压着一点走,主要调控的也就是金融指标股了。投资者是非常讲政治的,这个时候对于大金融的炒作,可能大家就会相对会谨慎一点,因为大金融对指数影响太大了。如果这一轮是大牛市,全面牛,当然就会有一个轮动的格局。前段时间大金融暴动了一下,现在又轮到创业板的题材股发挥,可能下一阶段又有一个轮动的格局。 所以在一轮牛市中,对于投资者,特别是散户来讲最大的考验就是不要跑进跑出,频繁的换股,本着看长线的原则持股待涨,可能会是一个比较好的策略。 一句话点评:千金难买牛回头。
7月13日周一,A股市场继续高歌猛进,沪深两市均出现大幅上涨,特别是创业板在科技股大涨的带领之下,涨幅接近2%左右。主板的白龙马股继续上攻,我建议大家重点关注的白酒和食品饮料板块今天再次大涨,茅台、五粮液等白马股继续大幅上行。A股市场周一的表现非常强劲,并未受到周末消息的影响,这再次验证了我的看法,即A股市场已经形成了牛市的走势。虽然有一些利空因素,例如机构减持或严查违规资金入市等等,但这些都不足以改变A股市场上行的趋势。无论是严查场外非法配资平台,还是严查违规资金入市,都是为了A股市场能够走的更健康、更长久,A股市场将会从前期的快牛转向慢牛长牛。实际上也只有在慢牛长牛中,投资者才可以真正赚到收益,快牛往往只能造成大多数人的焦虑。无论是满仓还是空仓,在市场快牛时都会非常焦虑,满仓的担心市场可能随时会大调整,空仓更是担心踏空,后市市场可能有一定震荡,但全面牛市趋势已经形成,大的趋势不会改变,这也是周末我在报告中反复给大家强调的。 A股市场今年上半年走出了局部牛市。我建议大家重点关注的第一个方向即消费,尤其是白酒、医药、食品饮料这消费三剑客均大幅上行,第二个建议方向是提前布局券商股来博弈下半年的全面牛市,第三是关注科技龙头股,这三大方向截止到目前都已经轮番表现。上半年的局部牛市逐步转向下半年的全面牛市,我建议大家提前布局的券商股也已大幅上行,宣告了牛市的确立。 全面牛市启动有基本面的支撑,并不仅仅是资金的推动。从全球来看,我国经济是第一个复苏起来的,且复苏力度很大,二季度预计经济增速可能从一季度-6.8%的增长变为正增长,三四季度将会继续上行,GDP按季度算将回升到5-6%以上,这样的走势正是V型反转。经济面的V型反转必然会给A股市场带来V型反转,因此在脱离3000点以下的底部之后,A股市场开始加速,场外资金入场的意愿也更加强烈。 从资金面来看,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大转移的趋势正在加快,爆款基金频频出现,上半年基金销售就超过了1万亿份,其中70%都是权益类基金,即投资于股票类的基金。截止到目前权益类基金发行量已经突破了8000亿,从历史上来看,该销量可以和2015年大牛市相匹敌。下半年随着行情的启动及越来越多的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大转移,基金销量可能会再次上升,下半年再卖1万亿也是有可能的,这些会给A股市场带来源源不断的资金。过去十年是我国楼市的黄金十年,大量居民储蓄进入楼市寻找机会,楼市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现在随着房价高企及房地产调控,投资者投资楼市的限制越来越多,更多投资者开始寻找新的投资机会。通过买入基金来进入股市是很多投资者的选择,也已经形成趋势,今年1月3号银保监会发出通知要求银行保险公司多渠道引导居民储蓄进入资本市场,做价值投资、长期投资,也再次发出了重要的政策信号。 从货币政策来看,现在CPI已经回到了2时代,猪肉价格也已经开始有所回落,虽然近期猪肉价格又出现了抬头,但猪周期处于顶部是大的趋势。猪肉价格出现下降使得食品价格上涨对CPI上涨造成的压力大大减轻,这为央行实施偏宽松的货币政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根据央行相关负责人的表态,在应对疫情时,宏观经济的杠杆率阶段性出现上升是被允许的,这意味着货币政策的宽松态势还会延续一段时间,这会给A股市场的带来更多的流动性,使得A股全面牛市进一步推进。 当然近期我注意到一部分投资者在利益驱动下,受到行情火爆的吸引,开始出现一些加杠杆的行为。一部分投资者通过场内的两融来加杠杆,现在两融余额不断创新高,上一轮2015年大牛市时场内两融最高达到22,000多亿,这一次已经开始上升到15,000亿以上,后市可能还会继续上涨。另外一部分投资者甚至采取场外配资的方式加杠杆,还有一部分投资者通过按揭或其他手段从银行贷款入市,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行为。我一直反对投资者加杠杆,2015年上半年正是由于大量投资者加杠杆,A股市场从牛市变成了疯牛,5月份随着清查场外配资,牛市泡沫被刺破,出现了2015年下半年的三轮大跌。为了防止再次出现杠杆过高导致的风险事件,牛市刚启动监管层就公布了200多家场外非法配资平台的名单,向投资者提示风险,银保监会也要求严查违规资金入市。这些措施都有利于防止催生资产泡沫,让A股市场走出健康牛市。只有慢牛长牛,才能够更有利于金融市场支持实体经济,为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助力,也只有在慢牛长牛的环境下,才能够让更多的投资者分享牛市的收益,而不像2015年一样仅仅是赚过,并没有赚到。2015年年底有人做了全年总结,说当年最悲催的词就是“赚过”,希望这一轮牛市不要再出现类似的感慨。 坚持价值投资,做好公司的股东,才能真正抓住A股市场的机会。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价值投资圈,也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配置好公司,这就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变化。以前很多人说,好公司不一定是好股票,好股票不一定是好公司,那是在以往散户为主的市场里出现的现象,即差的股票在牛市中涨得更多,好股票则反而涨不动。未来投资者的观念一定要转变过来,好公司会涨的更多,好公司就是好股票。 总而言之,现在A股市场已经开启了这轮全面牛市,但全面牛市不等于全部牛市,并非所有的股票都会上涨,只有业绩好、能够持续增长的股票才会有持续上涨的机会。当然和上半年的局部牛市相比,下半年会有更多板块加入到上涨的行列。除了我建议大家重点配置的消费、券商和科技之外,银行、保险、地产等低估值的蓝筹股及有色煤炭、钢铁等周期股也会有阶段性的表现机会,此前被这些板块和个股套住的投资者可以趁这一轮上涨解套,获得一定的反弹收益。但从长期来看,我还是建议大家重点配置消费、券商和科技,我建议的配置比例是5/3/2,即至少一半配置到白酒、医药、食品饮料等消费股上,原因是消费代表中国的比较优势,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未来受益于消费升级和消费总量扩张的品牌消费品具有长远的投资价值。
本文逻辑: 一、中国的牛市为何总是不能善终? 二、资本市场牛市能否取代房地产牛市,成为后疫情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 三、脆弱的实体经济能否承受新一轮“疯牛” 以中国经济当前的元气和结构,还能不能“承受”一次“疯牛”式的蹦极体验,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严重问题。 一切只因为四个字:游资凶猛。 联想一下春节过后的一系列事件:从疫情爆发,到货币大宽松,到2月的疫情牛,到3月、4月深圳房价大涨,监管部门查小微信贷资金违规炒房,再到5月资金收紧、债市大跌,6月底7月初开始的牛市,最后到最近银保监会又开始查信贷资金进入股市...... 从这个监管和游资猫追老鼠的游戏里,嗅到了什么?而让人深思的则是,这次游资盘的发源地,是中国经济最有希望,最有活力的深圳。而又让人担心的是,深圳会是下一个温州吗?后者通过商业资本完成原始积累后,异化为炒作资本、套利资本,从炒房团到炒股团,全国乃至全球遍布温州游资的身影。深圳的创新资本、科技资本,在当前的经济和政策环境里,也不可避免的向套利资本、炒作游资演化? 如果继续以疯牛开始,崩溃结束,那么无论是企业还是家庭,都无疑都是雪上加霜。本就在疫情冲击下元气大伤的中国经济,已经承受不了新的一轮疯牛。 一、中国的牛市为何总是不能善终? 牛市当然是好事。人民需要一场牛市。但牛市的关键之处不是如何开始,而是如何结束,如何收场。如果继续重复以前的“疯涨开始”继而“崩溃结束”的故事,那么已经元气大伤的中国经济和脆弱的家庭资产负债表,恐怕无法受得了这么一场蹦极式的大波动。 我们需要的是一场健康牛,而不是对赌指数、零和博弈、配资all in、庄家坐庄(美其名曰市值管理)的赌博牛。 如朱格拉所说,萧条的唯一原因就是繁荣。或许可以说,熊市的唯一原因是牛市。因为牛市的大涨然后崩溃,伤害了无数投资者的心。牛市和熊市,本身是信心的涨落,是人心的得失。以至于很多人伤心的说:像远离毒品一样远离中国股市。 在一个游戏规则不利于中小投资者,信息披露和法制体系迟迟无法完善的资本市场上制造泡沫,无疑是一场不道德的游戏。一次几百亿的造假,只罚款几十万了事,这看上去是在为违规行为合理洗脱合法定价。而这样的泡沫,又是在为谁的利益资本化变现?看看每一次所谓的牛市,是谁最先开始套利变现? 更主要的是,中国上市公司没有分红派息的习惯(与美国十一年大牛市相比),导致散户只能靠存量博弈的资本利得获益。在残酷的存量博杀中,这样的市场,更多的是一个财富再分配市场,而不是鼓励生产性活动和企业家创新的市场。有多少散户家庭的财富在此陨落。 当然,这并不妨碍某一部分机构和牛散赚钱暴富。那些看透了游戏本质,专心钻研个股股性到极致的投资者,应该可以赚的盆满钵满。中国股市的这种特征,对某些聪明人来说充满了梦想、激情和机会。它跟美国股市不一样。在风平浪静的理性市场里,不会有畸高的风险和投机溢价。 只有在中国股市里,才会有巨大的波段收益。也为敢于下筹码,有一定的运气,能从制度漏洞中寻找套利机会的人创造了一夜暴富的机会。但是同样,一将功成万骨枯。大部分散户的命运是注定的。 曾记否,2015年的那场疯牛,影响了多少中产,摧毁了多少梦想。二级市场崩溃后,一级市场原本如火如荼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也随之戛然而止。全民炒股,游资凶猛的资本市场,起心动念不正,结局也注定如此。 游资盘是怎么形成的呢?从技术层面说是宏观资产负债结构的不对称:资产萎缩,但信贷凶猛,货币大超发。经济持续下行,所谓康波的末端,资产收益率不断走低,一线城市房产的年化收益率都不足同期理财收益的一半,社会普遍缺乏真正的优质资产。于是投资收益和资产配置结构大变迁,从原本应该依靠股息和房租的经济价值创造,转到依靠价格涨落的资本利得套利。从产业资本,到金融投资,最后异化为交易资本、投机资本。 康波衰退、经济危机与战争 再加上最近几年,大量流入的外资盘,虽然绝对数量不多,但是在交易边际上足以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外资盘不是结合管理和技术投资于实体经济的fdi,而是为了获取资本利得的投机头寸。来时凶猛,撤退外流时则会制造危机(比如东南亚金融危机)。 2017-2019年陆股通流入规模逐年上升 来源:招商证券 在游资凶猛的金融狂热环境里,中国的牛市当然是急促而又剧烈的。因为它的宏观资金来源,并不是实际的财富积累,而是快速做大的短期债务。也就是所谓的债务型资本,或者古典经济学所称的“借贷资本”(但并不完全一样)。债务型资金是短期内需要还本付息的,它必须急促而且凶猛。这是这种资金的性格。 来源:西泽研究院 从国家层面,在信用体系下,债务可以快速做大资产负债表(会计账面数字),但依托于实体经济却没有办法创造与负债久期和成本相匹配的资产。于是就只能,用新债偿还旧债及其利息,以防止陷入“债务通缩”的困境。债务大爆发,但资产又没有新的创造,债务形成的货币资金就像游资一样,在各个大类资产间炒来炒去。 想一下这样的国家资产负债表结构:负债端,三部门不断加杠杆,债务不断扩张;资产端,却没有持续创造经济价值的优质资产,收益率不断降低,资产荒之下只好靠价格涨落的博弈,即资本利得来获取收益。无论是股票,还是债券,基本都是在博资本利得。要不负利率下金融资产靠什么获取收益率? 资产泡沫当然并不是一无是处全是问题。在这种债务过度膨胀+流动性过剩的市场里,也会对真正的创新资本提供溢价奖励,也会产生财富效应、涓滴效应,带动总量的增长。 然而根本的问题在于,这种牛市总是以疯狂上涨继而崩溃为终局。这种剧烈波动伤害的不仅是游资本身,还对资本市场上的产业资本、创新资本,优质的上市企业造成致命打击(比如2018年股市大跌,上市公司股东股权质押爆仓)。最为严重的是,还会伤害一批又一批无辜的散户投资者。 二、资本市场牛市能否取代房地产牛市,成为后疫情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 现实的情况是,全球都处于上一轮周期的清算时间,现在就看谁的韧性大、结构好,将既有的债务和赤字维持和存续在一个高水位的均衡水平。堰塞湖越来越大,要看哪个国家的控制能力强,能把大坝稳住,实现MMT理论鼓吹的稳态均衡。 这本质上拼的也是一种国家能力。 我在以前文章提到的“国家金融能力”,一是国家维护金融稳定的能力,另一个是货币政策的传导能力,即央行释放的流动性,能多大程度的渗透到实体经济,流入真正需要的经济个体手中。 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机理图 来源:西泽研究院 在后疫情和后危机时代,货币政策的传导能力,成为国家金融能力的核心竞争力。政策层一直想做到定向传导、精准滴灌,但现实却是资金依然按照逐利的本性,主要流向了房地产和平台。 对比一下美国和中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就可以看出国家金融能力的大小。 中国依靠的是国有银行体系,近乎计划命令式的定价格、下指标,体现了强大的集中式国家财政动员能力,比如2009年的四万亿,今年的监管考核,让利1.5万亿。然而最后,货币之水还是流到了房地产领域。同时房地产也在创造新的货币——通过信用加杠杆,信贷创造货币。可以说,中国发现的广义货币,主要是“土地券”或“房产券”。 美国依靠的则是强大的资本市场,美联储像一个交易员或做市商,与中国的计划命令不一样,美联储主要是靠市场交易。于是,源源不断的货币之水流入资本市场。其货币传导的管道不是信用体系,而是上市公司加杠杆回购和一系列资本市场创新产品,如ETF和平价基金等。 最终,导致了史诗级的两个伟大的资产泡沫。从这个意义上,中国的房VS美国的股,对应的是有形之手VS无形之手之间的竞争,大财政VS大金融之间的竞争。实际上这是两个模式,两种路线,两种价值体系的竞争。 双失衡导致的次贷危机最终让中美两国陷入债务型经济 来源:西泽研究院 事实证明,投资银行+资本市场,对支持创新型经济和助推新周期具有显著的作用。商业银行+信用市场,更有利于重资产型工业和房地产市场,其共同的特征是都有抵押。 在十几年的货币大宽松实验中,美国通过资本市场作为主要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方面解决了新兴科技企业的融资问题,另一方面股市十一年长牛激发了财富效应,刺激了消费,推动了经济的强劲复苏和失业率的历史新低。虽然同时也把贫富分化结构拉到了历史新高。 美国的贫富分化已经创百年记录 而中国,十年多的货币政策,主要依靠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制造了大量的债务和历史性的房价泡沫。当然,也完成了史无前例的大基建。高楼大厦,城市街道路网,商业广场,占世界70%的高铁,都市圈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资产。从表面看上去,盛世如斯。 摆在当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是,面对巨大的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和财政支出,能不能像美国那样,将资本市场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渠道——即使不是主要渠道。这样或许一箭多雕,既可以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又能通过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同时又可以在股市上涨中更快的推进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 只有二级市场牛起来,一级股权市场,为新兴科技企业提供资金的风投、创投才能重新活跃,这些代表新动能的中小企业才能获得货币政策宽松的好处,才能实现央行所追求的精准滴灌。更重要的是,这些融资资金是权益资金,能改善资产负债表。 这也是动员金融资源能力的体现。是依靠中心权威的央行、财政部,来一场充满争议的财政赤字货币化,还是通过资本市场动员全社会的资金?这的确是个问题,各有利弊。前者是中央政府集中操作,实施力度和后果相对可控;后者面对的是无形的市场,市场一旦失去理性也很难控制。2015年的股灾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股票暴跌趋势下,多少国家队的资金当时也如杯水车薪。在浩如大海的市场面前,有形之手有时力量很渺小。 这两个机制的传导渠道也不一样。一个是货币市场,负责创造流动性,注入国家现金流量表;另一个是资本市场,负责创造权益类资产,改善国家资产负债表。一般的国家金融能力(注意不是政府的金融能力),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 如前所述,中国还有一个市场——土地市场,本质上也是从属于资本品或者要素市场。最近几十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土地从生产要素向金融要素转变,成为财政融资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广义货币发行的锚。土地市场衍生出整个政府债务和资产的扩张。 实际上,几乎每个国家工业化周期的末端,都伴随着房地产的热潮和泡沫。房地产除了居住属性,还代表着身份政治,市民权利,如今已经进化为金融属性。政府、企业和个人依靠房地产获得信用价值,优质的国家抵押品,扩张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和实现财富仓储,以对抗看上去没有节制的货币投放。 但也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从1990s的日本,到2009年的美国。由于房地产疯牛造成的伤害,资产负债表的衰退,到现在都没有完全恢复如初(投资者心理创伤)。这是需要我们引以为戒的。 资本市场的繁荣则不一样,可以为产业资本提供资金支持,可以为一级股权提供退出机制,可以通过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同时,作为一种直接融资,市场波动造成的系统性风险,与房地产相比相对可控。 可以说,资本市场的金融资源动员能力,才是核心的国家金融能力。但这里的前提是,不是疯牛,而是一个制度理性、交易理性和投资理性的健康牛! 三、脆弱的实体经济能否承受新一轮“疯牛” 疫情冲击之后,中国经济就像是一个大病初愈正在康复但依然身体羸弱的病人。在这种情况下,修身养性、强基固本、培养元气,是主要的政策思路。 然而由于前期政策下猛药积累的抗生素依然残留在体内:信贷宽松形成的货币购买力,需要配置资产来获取利润。这或许可以看作是一种政策成本,市场和资本本身就是逐利的。 这些货币抗生素已经演化成了游资或炒作资本,它们的目的并不是服务实体经济与中小企业,它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赚钱,而且是赚大钱、赚快钱。游资盘的发源地这次是深圳,一个科技资本、创新资本令人引以为豪的地方,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集中地,一个街道就可以在科技战中与美国抗衡的地方,如今也充满着游资盘、投机盘。 这也没什么好稀奇,金融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工业化、服务化、虚拟化、金融化,一个通常的演变过程。如今的深圳,已经不是工程师、创业者人数最多,而是金融从业人员人数最多的地方。 事情的变化也不是最近才发生的,这一两年都有悄悄的变化。以前去深圳,无论是论坛还是聚会,朋友们聊的都是科技创业。最近两年,聊得主题改成了房产项目、旧改、市值管理(美其名曰)等。同时,越来越多从事科技创新的企业家朋友,转到了炒作资本领域。 如果深圳都是这样的资本环境,全国的资本资金在做什么。实体经济越来越薄的利润率,在滞涨环境中挣扎,以及对民营企业看似友好,实际上不断收紧的环境,都降低了社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信心和预期。 还记得三年前,民营经济退场论发出的时候,一个民企老板说三年以上的投资项目全部停掉和撤出,只做一年以内的。去年又跟我说,一年以内的都感觉有风险,如今是按月计算。按月计算的项目除了二级股市的炒作,还能有什么?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叠加今年疫情爆发后经济下行和货币大宽松,信贷投放后通过各种渠道形成的游资更加凶猛。联想一下春节过后的一系列事件:从疫情爆发,到货币大宽松,到2月的疫情牛,结构性存款套利,到3月、4月深圳房价大涨,监管部门查小微信贷资金违规炒房,再到5月资金收紧、债市大跌,6月底7月初开始的牛市,最后到最近银保监会又开始查信贷资金进入股市...... 从监管和游资的猫和老鼠游戏里,就可以看到政府对炒作资本的警惕。如果大量的游资不约而同的拥挤进入股市,形成一段疯狂上涨的牛市然后崩溃,那么在当前的环境里,很多问题是根本承受不了的。 第一,可能引发企业信用危机。企业的炒股资金主要是借贷资金,如果股市剧烈波动,市场风险很可能传染形成信用风险,引发以企业违约潮为特征的债务危机。本来今年的企业违约已经创历史新高。 第二,可能引发个人信用危机,财富蒸发后进一步造成需求收缩。中国股市以散户为主,股市波动对个人伤害很大。加上最近一轮债务周期,主要是家庭在加杠杆,个人资产负债表已经很脆弱。疫情冲击下,很多人的工资收入锐减,在股市大涨的诱惑下将不多的个人储蓄投入股市,甚至是配资加杠杆,希望提高一下财产性收入。加上当前很多理财产品与股市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股市剧烈波动,对个人和家庭伤害可能会非常大。这会进一步加剧经济的紧缩效应。 第三,如果注意到最近几年,地方政府资金介入股市越来越多,就需要警惕股市大波动引发的向政府债务问题的传染。因为无论是城投还是政府产业基金,资金来源都是借贷,而不是自身的财政盈余留存。当前地方政府债务本身就是大问题,它的资产负债表本身就是脆弱的,更加承受不了剧烈的市值变动。 第四,对国家金融能力的损害。资本市场的动员能力是最核心的国家金融竞争力,一次大型的股市波动,好几年才会恢复过来。在当前的经济疗伤时期,承受能力可能更差。 第五,伤害一级股权市场,尤其是伤害靠股权融资的创新型科技企业...... 总而言之,中国当前可能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一场牛市。但是,这个牛市不是大起大落、以游资为主的疯牛,而是能够持续改善企业资产负债表、带来持续财富效应的健康牛。另外,对牛市的定义,也有必要梳理清楚。真正的牛市并不是股价的持续上涨(虽然通常表现如此),而是有效的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最终形成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良性循环。而像2015年那样的疯牛、水牛、口号牛,以疯涨开始以崩溃结局,浪费了大量的财政资源,不仅不会带来好处,还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巨大伤害。而对当前原本元气大伤的中国经济,很可能也承受不了再一次这样的资本市场大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