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股市的火爆,让市场的投资情绪瞬间被点燃。上周一上证指数大涨近6%,甚至新闻联播也对此进行了专题播报,认为中国出色的疫情防控能力与防控成绩是中国经济复苏和股市上涨的最大动能。 回顾中国股票市场的历次牛市,我们会很明显的发现一个规律就是“牛短熊长”。不论是96-97年的“绩优股牛市”,到2006年的“股权分置”牛市,还是2015年的“创业板”牛市,数次大牛市都是在短短数月到1年之间走完牛市征途,随后开始股票市场的大起大落,最后踏上漫漫下跌之路。然后,被点燃“热情”的老百姓很容易出于“信心”在高点接盘股票,最后落得长期亏损。 7月7日晚,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在浦山讲坛上表示:党中央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资本市场。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结构优化的关键阶段中,中央确实需要资本市场的助力,股市上涨也被定位为实体经济服务。换句话说,中国股市需要“慢牛”,不需要“快牛”。果然,在市场经历几天的暴涨之后,8日传出证监会近日在各地打击场外配资平台及其运营机构,这被理解为监管提前防范股市上涨过快采取的措施之一。 但是当前的市场能否很容易地实现“慢牛”?或者说要实现“慢牛”的目标,市场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本文列举几点市场约束条件供思考。 1.个人投资者比例大 我们研究股票市场,总是言必对标美国。对比美国市场长达数十年的平稳慢牛,为何中国股票市场的牛市波动会如此巨大呢?中国股票市场与美国股票市场一个显著的差异,是市场参与者的成分完全相反,美国的市场是由大量的机构投资者主导,而中国的市场是由大量的个人投资者参与。有人认为散户缺乏定价的逻辑,不是根据基本面,而是根据各种各样的噪音进行投资,但他们是一盘散沙,交易相互抵消所以不会系统性地影响到股票价格。但散户在收到相同的信号,比如说“牛市的号角声”的时候很容易产生“羊群效应”,在相同的“贪婪”和“恐惧”情绪中“追涨杀跌”,散户的群体非理性行为所以增加股票的波动。 上图是世界银行数据对于中美两国股票市场平均换手率的统计数据,可以明显看到,在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散户在美国市场大批地被“消灭”,与此伴随的是美国股票市场的交易换手率迅速下降。但是中国市场目前的换手率依然高达200%以上,表明中国股票市场主要的交易力量依然是中小股民。特别是在2014-15年的牛市中,换手率达到了顶峰。这也说明在“牛市的号角”吹响之后,散户蜂拥入场的结果。今天,这样的市场参与结构还没有根本的改变,中国的牛市依然会面临大幅波动的风险,市场还是很难逃离“快牛”的宿命。 2. 做空机制的缺位 中美股票市场交易规则中,差异之一是目前中国股票交易市场缺乏做空机制。做空机制其实并不是扰乱市场交易的“洪水猛兽”。从对于美国证券市场做空机制的研究上来看,做空可以使得市场定价更加准确,而准确的定价则可以降低股票价格不合理的波动;其次,做空机制还能够发掘财务造假的股票,对上市公司产生一种无形的震慑作用,当这样的股票数目减少,也会降低股票价格的大起大落,从而对中小投资者产生保护的作用。 中国市场的做空机制并不完善,作为市场有效和投资者保护的“缓冲垫”,因此更加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产生大起大落的单边行情。但是我们无法预测明天股票的涨跌,一旦股票在高位开始下跌,在有限对冲工具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抛售股票的方式退出,而抛售造成的市场冲击会进一步导致股票价格下跌,从而导致股票价格大幅度波动。当然,做空机制在极端下跌行情中也会负面冲击市场,加速市场的崩盘,这也是监管密切关注并在市场急剧下跌行情中采取限制做空政策的依据。 3.市场观点分歧较大 对于最近火热的资本市场,市场存在很大的观点分歧。部分投资人士高呼“大国牛”,“周期天王观点应验”,也有部分投资人士认为“目前的股票价格上涨是由于低利率造成的资产配置在微观领域的切换”,认为“目前全球经济无法复苏的前提下,目前的市场是一个充斥流动性的结构性市场,无法用价值投资和基本面分析进行理解”。 这样的市场观点背后实际上是对于股票价格未来波动加大的预判。一般来说,当市场观点比较一致的时候,资产价格的波动性会比较小,而且小的波动性背后是一个更小的波动性;当市场观点分歧较大的时候,资产价格的波动性会加大,同时大的波动性背后将继续迎接一个大的波动性。在缺乏有效的做空手段的基础上,单方向的市场机制放大市场观点的分歧:乐观者持续追高,悲观者缺乏方式将其观点反映到资产价格,只能“作壁上观”,导致资产价格更大的泡沫化,以及后续泡沫波灭后的急剧下跌。在这样的历史规律之下,市场分歧给我们的启示是需要考虑未来股票市场是否将产生一些大的波动性。 通过股票上涨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水平是每一个百姓进行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的美好初心。但是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由于各种市场条件的限制,股票交易的价格波动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目前居民“入市”热情高涨的时候,监管和行业机构应当适当的提示一下股票交易价格大起大落的风险,这也是资本市场长期稳健发展过程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投资者保护。
在《人生定位》一书中,艾·里斯给很多好莱坞演员泼了一盆冷水: “在好莱坞,梦想成为巨星的演员成千上万,然而只有极少数人梦想成真。大多数人都生活在这个巨大的美梦中,这个美梦滋养着他们,支撑着他们,并最终辜负了他们。” 把这段话用到股民身上,也是贴切的。 在牛市氛围里,大多数股民活在致富赚钱的美梦里,这个美梦滋养着他们,支撑着他们,但最终会辜负他们。 牛市过后,赚到钱的仍然只有少数人。他们之所以赚钱,因为他们骑着一匹快马。 让基金经理为你赶车 艾·里斯在《人生定位》中提出了赛马理论:如果人生是一场赛马,赢得比赛的,未必是最好的骑手,那些拥有最好赛马的骑手,更容易笑到最后。 什么是赛马呢?以人生的不同阶段为例,求学时期,学校就是你的赛马,重点中学胜率大于普通中学,清北复交胜过一般本科;工作阶段,行业和公司就是你的赛马,IT互联网的胜率大于建筑设计,BAT相比小公司更容易让你成才。 推而广之,相同的毕业学校,专业就是你的赛马,金融这匹马更容易让你赚到钱;在同一家公司,岗位就是你的赛马,营销岗位更容易让你赚到钱。 所以,在人生这条路上,每个人都骑着很多匹马。很多时候,个人的聪明才智所发挥的作用,远远比不上他骑着一匹怎样的马。 “不管你多么聪慧敏锐,把注压在一个输家身上是永远得不到回报的。泰坦尼克上最优秀的官员到最后也要与最没用的人待在同一条救生艇里,前提还是他要足够幸运,没有掉进水里。” 在股市里炒股,也是同样的道理。 很多散户所凭借的,不过是自身的经验、知识和小道消息,他们总是单打独斗,所以绝大多数都做了分母。自始至终,他们骑着的是他们自己,他们以自己为马。 在股市这个赛道中,散户自己显然不是跑得最快的马,他们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缺乏专业的后勤补给,情绪波动大,缺乏纪律约束,甚至也没有专业的装备。他们和机构同台竞技,通常是被碾压的一方,被割了韭菜,正如股市中那句俗语: “当有钱人遇到有经验的人,有经验的人最终会变得有钱,而有钱人最终会得到经验。” 眼馋牛市的收益,何必亲自下场呢?把钱交给有经验的人替你管理,不要以自己为马,挑一匹跑得更快的马,才是更好的选择。 基金,就是这样一匹马。买一只基金,基金经理会为你赶车,你在车上只要呼呼睡觉就好了。 买什么最好? 截止2020年一季度末,国内基金总数超过6800只,其中股票型基金1188只。面对1188只由专业人士打理的基金,普通投资者该如何挑选呢? 对小白投资者而言,最佳选择就是指数基金。 这个结论不是我下的,巴菲特、达利欧、约翰?博格等全球知名投资人都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如巴菲特就曾留下遗嘱,他去世之后,托管给妻子的资金必须投资于指数基金。巴菲特解释道: “我相信根据现行政策,该信托基金的长期业绩将优于大多数投资者的业绩——无论他们投资的是养老基金、机构基金还是个人基金,因为它们雇用的都是费用昂贵的基金经理。” 巴菲特所谓“昂贵的基金经理”,是指相比低费率的指数型基金,非指数型股票基金的管理费用太高,在时间的复利效应下会极大地侵蚀利润。况且,有研究表明,长期来看,95%以上的主动管理型基金都跑不赢指数基金。 巴菲特老爷子还用真金白银表达过自己对指数基金的支持。 2008年,巴菲特同某对冲基金公司打赌,赌该公司旗下5只最顶尖的对冲基金在10年内跑不赢标准普尔500指数,赌注100万美元。最后,巴菲特赢了赌注。 长期来看,指数基金之所以表现更好,除了较低的费率外,更重要的是指数基金属于被动管理,买入并持有构成指数的成分股,与“市场先生”保持一致。 而非指数基金强调跑赢市场、跑赢指数,需要基金经理主动操作。但问题恰恰在于,基金经理也是普通人,他们也会受情绪控制,犯各种散户会犯的错误。 从结果上看,他们也许比散户更专业,但通常打不赢“市场先生”。 与时间做朋友 很多老股民,都不愿意买指数,觉得不刺激。 市场中每天都有涨停的股票,少则几十只,多则几百只;而指数(如上证指数)涨个2%就算不错了,赚钱效应弱爆了。 但从结果上看,绝大多数股民,牛市中盈利跑不赢指数,熊市里亏损远远高于指数。 指数盈利的奥秘,藏在时间的长河中,藏在复利效应里。10万元本金,哪怕每年涨幅只有10%,只要拿的住,30年之后就能增值17.5倍,变成175万元。 你可能会说,到哪里去找年均收益10%的投资呢?上证指数就是。 都说A股牛短熊长,但上证指数从上市100点到现在3345点(2020年7月7日),30年涨了33.45倍,年均涨幅12.4%。 所以,看似不起眼的指数,在时间的长河里,跑赢了通胀,跑赢了存款,跑赢了银行理财。 话虽如此,买入时点也很重要。如果是2015年6月12日在5166点买入,现在还深套其中。对于普通投资者,很难去选择买入时点,可行的办法就是分散买入时点,即基金定投。 只需要每周或每月投入一定金额的资金,就能把买入时点的影响抹平,在时间的长河中尽情享受复利效应。 嘉信理财金融研究中心曾做过一个研究,假定5位投资者每年拿出2000美元购买指数,其中,有位投资者每年都选择了最佳买入点(最低点买入),有位投资者每次都是最糟糕买入点(最高点买入),20年之后,二者的盈利差距不到1.5万美元。见下图。 就普通投资者而言,不必追求最佳买点,也不可能总是最差买点,只要定期买入、长期持有,做时间的朋友就够了。 关键是仓位 这几天,股市大涨,很多发誓不再炒股的股民陆续回来了。 我有一个朋友,周一(7月6日)跑步入市,买入指数基金。周一股市涨得好,他很沮丧,因为拉高了他的成本;周二(7月7日)股市也还行,但他认为太疲软了,似乎指数不涨5个点,对不住他的热情支持。我评论说疲软正好加仓,他又不敢,说等周一这笔赚到钱再说。 这是很多股民的典型思维模式:着眼于一日两日的涨跌,不能站在牛熊大势的层面布局,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牛市初期,观望大概是所有错误中代价最大的一个。 很多投资者,在牛市初期不敢投资,看到身边人赚了钱才慢慢买入,越是谨慎的投资者越是如此。结果就是,他们总是在牛市的后半段大举加仓,把成本做得很高,然后在牛市接近尾声时走向另一个极端,变得无比激进,不惜贷款炒股,甚至卖房炒股。 结果,整个牛市里,轻仓介入,只赚到零花钱,却满仓迎接熊市,被熊市的第一个跌停焖在里面,跌幅20%时被套住了,跌幅30%时,割肉离场,然后发誓这辈子再也不碰股票。 等下一个牛市来临时,他们忍不住又来了,但谨慎依旧,还是在牛市的后半程进来,重复过去的故事,再次割肉离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正确的做法是反其道行之。 最好在熊市中坚持定投。如果三年前定投指数,现在的账面盈利至少在30%-40%了。如果不是,应该在牛市初期快速建仓,把仓位抬高。 之后,守住仓位,不因短期的调整离场;待牛市进入后半场,再逐步降低仓位。重仓参与牛市,轻仓迎接熊市,如此周而复始,自然对股市由恨生爱。 当然,没有人能够预判股市走势,也没人说得清何为前半场,何为后半程,何为牛熊转换的临界点。但只要保持定力,低点介入、高点离场,大方向上的仓位布局,还是可以做到的。 长期资金、长期投资 股市变幻莫测,以至于很多人把股市比作“赌场”。短期来看,的确与赌场无疑,因为谁也无法预知第二天的涨跌,买入卖出都像在下注。 但长期来看,股市却是能赚钱的,赚的是经济持续增长的钱,赚的是货币超发下资产升值的钱。 2008年10月,金融危机后市场最恐慌的时候,巴菲特在《纽约时报》发表一篇文章,题目为《买入美国,正当时》,里面有一段话,讲的就是长期投资的价值: “从长期来看,股市给投资者带来的一定是好消息。20 世纪,美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还在许多其他军事冲突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美国经历了大萧条,还经历了其他十几次小小的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美国经历过石油危机、经历过流感疫情、经历过总统因丑闻而辞职。然而,道指还是从 66 点上涨到 11,497 点。” 所以,只要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长期前景有信心,对股市就可以有信心。站在长期投资的视角,买入A股,也就是买入中国。 既然是长期投资,自然要长期持有;既然是长期持有,自然要求长期资金。 所以,最好用三五年内都用不到的闲钱来投资,或者从工资里每月拿出一定的比例来投资,切忌使用有压力的资金。 之后,保持耐心即可,毕竟,“股市是一种将财富从没有耐心的人手中转移到有耐心的人手中的工具。” 牛市来了吗? 写到这里。很多读者可能会问,最根本的前提没有解决啊,现在究竟算不算牛市? 其实,写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你,无论是不是牛市,都不影响你当下的投资:如果还在熊市,正好建仓;如果是牛市初显,更要加快建仓。 无论如何都要建仓,不是吗?
今年7月份的A股市场,表现非常亮眼。步入7月份以来,仅有短短数个交易日的时间,A股市场累计涨幅已经超过10%。其中,截至目前,上证指数累计最大涨幅超过13%,深证成指累计最大涨幅略有逊色,但仍然达到10%左右的涨幅。 市场常有“五穷六绝七翻身”的说法,但对今年来说,五六月份的A股市场并未展现出悲观的一面,到了今年七月份,市场却实现了“七翻身”的走势。以上证指数为例,从今年最低点2646.80点上涨以来,市场累计涨幅已经超过了20%,最高涨幅接近30%,已经可以称得上技术性牛市。 一般而言,一般技术性牛市的判定标准,是某只股票价格已经从目前的最低点向上涨到20%左右,即具备了技术性牛市的特征。如今看来,无论是上证指数,还是深证成指、创业板等主要市场指数,已经具备了技术性牛市的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在A股市场创出反弹新高的同时,股市日均成交量能也迭创新高。其中,在今年7月6日,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量能达到1.56万亿。在7月7日上午开盘前一小时的时间内,沪深市场的一小时成交量就达到了8000亿元以上,7月7日全天成交量更是超过了1.73万亿,实现了近年来的天量水平。 在高度活跃的市场环境下,实际上更有利于提升整个市场的投资吸引力以及投资信心。与此同时,在科创板以及创业板试点注册制的背景下,持续活跃的市场环境则更有利于注册制改革的顺利推进,为IPO提速创造出有利的市场环境。 面对庞大的市场资金,投资者难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即这些资金都从哪里跑来?实际上,对A股市场来说,本身并不缺乏资金,缺乏的还是投资的信心以及持续性的赚钱效应。回顾前一轮杠杆牛市行情,当市场赚钱效应得到确立之际,资金却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在强大的资金推动效应下,也促使当年的杠杆牛市行情发挥到极致。 此外,在银行理财刚性兑付逐渐打破的背景下,结合债券基金以及货币基金等主要投资渠道的整体收益率持续下行因素,却从一定程度上促使资金加快跑向了股票市场。归根到底,还是离不开市场资金的逐利性。与此同时,随着新三板精选层现金申购模式的开启,批量新三板企业的打新,却冻结了庞大的资金,当这批资金陆续解冻之后,却存在不少资金回流至股票市场,成为了近期A股市场的增量资金补充。 这一轮股市上涨行情,主要由大金融板块积极推动,以钢铁、煤炭、有色金属为代表的传统周期行业,也随之活跃,带动了市场投资信心的快速恢复。不过,纵观这些行业,基本上具备了低估值的特征。以银行、保险板块为例,即使近期出现了明显的上涨走势,但整体估值水平并不高,对这一轮上涨行情,更适合定义为传统周期行业的估值修复行情。 步入今年下半年,随着防控工作的逐渐成熟,对经济的冲击影响也逐渐降低,对今年下半年的经济复苏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股票市场作为经济的晴雨表,也是率先作出反应,作为与经济周期息息相关的周期行业,相应的股票价格出现明显走强的走势,也是预期之内的事情。 当A股市场确立了技术性牛市之后,市场不会在短时间内轻易结束行情。考虑到3400点以及3500点上方的沉重抛售压力,市场很难立即冲破上方重压区域。但是,只要市场保持高度活跃的交易状态,政策监管态度稍显宽松,那么后市继续冲高的概率还是很高的。 对A股市场来说,虽然中长期的走势值得看好,估值修复的行情仍将延续,但指数过快上涨并不利于行情的持续发展。在市场持续加速上涨的背后,投资者仍需要保持适度的理性,避免加杠杆的高风险投资行为。
股市牛气冲天,而市场上的一些言论也同样牛气逼人。比如,有人称,牛市来了,不要和老股民交流太多。这一棍子狠狠地抽打在了老股民的身上。不知道这老股民得罪谁了?难道是老股民得罪牛市了?所以,在“牛市”声中,老股民就要挨上这样一棍子么? 笔者也是一位老股民,对于“牛市,不要和老股民交流太多”这话的意思,自己还是能够理解得到的。毕竟在不少人看来,老股民有着熊市生存的经验,而这种经验在牛市时就成了一种束缚,让老股民放不开手脚。所以,投资者不要和老股民交流太多,以免受到老股民的影响,错失在牛市里赚钱的良机。应该说,这种观点,或多或少有一定的道理,但总体而言未免以偏概全。 实际上,就目前的市场行情来说,虽然是牛气冲天,但算不算得上是牛市还得另当别论。如2018年1月,上证指数站上3500点的时候,那时市场也很牛气,但却一头栽了下来。又比如,2019年,上证指数站上3200点的时候,市场也很牛气,但最终还是跌了下来。如今指数再次很牛气地站在了3400点,甚至还没有3500点高呢!就这样断定牛市来了,是不是有些早了一点呢? 其实,即便是牛市来了,也不妨多与老股民交流交流,听听老股民怎么说。对于股市来说,老股民本身就是一种财富。作为老股民来说,是在牛市与熊市中摔打出来的,他们既经历过熊市,也经历过牛市,甚至是经历过多轮的牛熊转换,一个没有经历过牛市与熊市转换的股民,是不能真正称为老股民的。 所以,对于一个老股民来说,他们确实拥有熊市生存的经验,有的老股民甚至更加希望熊市。毕竟熊市的股票更便宜,更有投资价值。但作为一个真正的老股民来说,他们同样有着牛市搏击的经验。尤其是A股市场的牛市,往往都很短暂,往往都很疯狂,市场通常都会丧失理性,而一旦牛市结束,股价暴跌,市场一地鸡毛。所以,在一些老股民的心目中,牛市是充满了风险的,投资者更需要有风险意识。 之所以有人主张牛市不要和老股民交流太多,究其原因在于:投资者在牛市里赚钱确实需要勇气,甚至要敢于博傻。就像近期券商股疯狂上涨,掀起涨停潮。投资者如果畏手畏脚的话,就不可能从券商股中赚到钱。相反,如果是新股民无知无畏的话,博傻一样地杀进券商股,那么,这些股民就可以从券商股中分得一杯羹了。 但硬币总是两面的。这些新股民疯狂博傻的结果,也是投资风险的大幅增加。赚钱固然令人振奋,但接最后一棒的,通常也就是这些博傻的、无知无畏的新股民。因为作为老股民来说,有着更多的风险意识,因此即便是在牛市里出没,他们也会做好风险防范工作。比如,在高位减磅,而不是在高位博傻。因此,对于老股民来说,也许他们在牛市中的收益不如新股民,但一轮牛市过后,老股民肯定是可以笑到最后的人。可以说,老股民的这种风险意识正是新股民欠缺的。 因此,对于新股民来说,如果你的身边拥有着这样的老股民,而且老股民又愿意与你交流,甚至愿意对你的投资提出指导意见,这将是新股民的福音,他将会让新股民更好地回避牛市中的投资风险,更快地成长起来。所以,请珍惜你身边的老股民,哪怕是在牛市,还请与老股民多作沟通交流。
进入7月,牛市来了,这是市场谈论得最多的话题之一。7月1日、2日、3日,上证指数连续三天大涨,而经过周末的休息之后,7月6日的上证指数更是暴涨180余点,涨幅高达5.71%,指数更是站在了3332.88点,牛市的气氛确实甚浓。 股市牛气冲天,而市场上的一些言论也同样牛气逼人。比如,有人称,牛市来了,不要和老股民交流太多。这一棍子狠狠地抽打在了老股民的身上。不知道这老股民得罪谁了?难道是老股民得罪牛市了?所以,在“牛市”声中,老股民就要挨上这样一棍子么? 我自己也是一位老股民,对于“牛市,不要和老股民交流太多”这话的意思,自己还是能够理解得到的。毕竟在不少人看来,老股民有着熊市生存的经验,而这种经验在牛市时就成了一种束缚,让老股民放不开手脚。所以,投资者不要和老股民交流太多,以免投资者会受到老股民的影响,错失在牛市里赚钱的良机。应该说,这种观点,或多或少有一定的道理,但总体而言未免以偏概全。 实际上,就目前的市场行情来说,虽然是牛气冲天,但算不算得上是牛市还得另当别论。如2018年1月,上证指数站上3500点的时候,那时市场也很牛气,但却一头栽了下来。又比如,2019年,上证指数站上3200点的时候,市场也很牛气,但最终还是跌了下来。如今指数再次很牛气地站在了3300点,甚至还没有3500点高呢!就这样断定牛市来了,是不是有些早了一点呢? 其实,即便是牛市来了,也不妨多与老股民交流交流,听听老股民怎么说。对于股市来说,老股民本身就是一种财富。作为老股民来说,是在牛市与熊市中摔打出来的,他们既经历过熊市,也经历过牛市,甚至是经历过多轮的牛熊转换,一个没有经历过牛市与熊市转换的股民,是不能真正称为老股民的。 所以,对于一个老股民来说,他们确实拥有熊市生存的经验,有的老股民甚至更加希望熊市。毕竟熊市的股票更便宜,更有投资价值。但作为一个真正的老股民来说,他们同样有着牛市搏击的经验。尤其是A股市场的牛市,往往都很短暂,往往都很疯狂,市场通常都会丧失理性,而一旦牛市结束,股价暴跌,市场一地鸡毛。所以在一些老股民的心目中,牛市是充满了风险的,投资者更需要有风险意识。 之所以有人主张牛市不要和老股民交流太多,究其原因在于,投资者在牛市里赚钱确实需要勇气,甚至要敢于博傻。就像近期券商股疯狂上涨,掀起涨停潮。投资者如果畏手畏脚的话,就不可能从券商股中赚到钱。相反,如果是新股民无知无畏的话,博傻一样地杀进券商股,那么,这些股民就可以从券商股中分得一杯羹了。 但硬币总是两面的。这些新股民疯狂博傻的结果,也是投资风险的大幅增加。虽然赚钱固然令人振奋,但接最后一棒的,通常也就是这些博傻的、无知无畏的新股民。因为作为老股民来说,有着更多的风险意识,因此即便是在牛市里出没,他们也会做好风险防范工作,比如,在高位减磅,而不是在高位博傻。因此,对于老股民来说,也许他们在牛市中的收益不如新股民,但一轮牛市过后,老股民肯定是可以笑到最后的人。可以说,老股民的这种风险意识正是新股民欠缺的。 因此,对于新股民来说,如果你的身边拥有着这样的老股民,而且老股民又愿意与你交流,甚至愿意对你的投资提出指导意见,这将是新股民的福音,他将会让新股民更好地回避牛市中的投资风险,更快地成长起来。所以,请珍惜你身边的老股民,哪怕是在牛市,还请与老股民多作沟通交流。
摘要 【黄湘源:牛市也需要多点沉稳少点浮躁】成交连续破万亿,指数马不停蹄冲过3400点,与牛市相违已久的A 股,市场思涨、人心向牛。但此时却有人异乎寻常地发出了当心疯牛的警示,虽然此话出自一直在预测市场的李大霄之口,且他之前的预言频频落空,但对市场的启迪还是有的,牛市中投资者也要多一点沉稳,少一点浮躁。(证券市场红周刊) 成交连续破万亿,指数马不停蹄冲过3400点,与牛市相违已久的A 股,市场思涨、人心向牛。但此时却有人异乎寻常地发出了当心疯牛的警示,虽然此话出自一直在预测市场的李大霄之口,且他之前的预言频频落空,但对市场的启迪还是有的,牛市中投资者也要多一点沉稳,少一点浮躁。 市场火爆资金面充裕功不可没 当前的A股市场,好像一堆存放已久的干柴,一点火星就能燃起熊熊烈火。点燃这堆干柴的,也并非某些媒体所说的疫情、资金、业绩等动因,而是政策决策上的某种倾向。不久前,银行也可申请券商牌照的传言一度对券商股的走势无异于当头一棒,但证监会随即表示有关问题尚在研究之中,虽然声称目前并无可发布的信息,可对于心有灵犀的市场来说,无异于一点就通的暗示,而其后券商股立刻掉头向上,由此引领了此轮行情的冲关。 近期市场交投火爆,资金面充裕功不可没。7月份平均每天的成交额比6月份增长了近80%,资金进场速度明显加快。除前期基金加仓、新基金建仓、外资流入外,个人投资者向资本市场转移的趋势也非常明显,证券公司日均开户数环比增加近30%,线上开户数较日常提升约80%,保证金规模也明显增加,更为突出的是,融资余额在市场暴涨过程中连续增长,这在近5年的行情中都是极为少见的。目前,两融规模虽仅约为2015年高峰时的一半,但未来仍有5%~20%的上升空间。如果场外配资又有兴起势头,非正规渠道的灰色资金以高杠杆的形式进入到市场,或者银行贷款以打擦边球的方式腾挪进入股市,那在迅速抬高股指的同时,也将意味着2015年的股灾有可能会卷土重来。 资金为王的技术性牛市只能牛一时 一定条件下,资金操纵市场形成牛市气氛并非不可能。比如,尽管美国疫情形势严峻,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但美国股市依然表现得极为强势。所谓资金为王,正是技术性牛市最基本的特征。但资金为王的技术性牛市,也许不难在一定时间内让有能力左右股市走势的大资金、大机构实现一定的阶段性利益,可早晚还是有人会去为之买单。当前的市场气氛越牛,就越是需要警惕大资金和大机构指鹿为马,误导散户去跟风。 为什么越是还没有证据证明其有可能在技术创新上实现重大的突破或获得较为丰厚的利润,某些处在舆论关注中心的科技股,尤其是新股的发行市盈率和交易市盈率却越是能够高得离谱?为什么股价刚刚一上去,某些控股股东和投资机构就迫不及待地要减持套现?为什么并购重组松绑的消息总是能够给某些并购重组八字还没有一撇的股票以拉一把就走人的机会?为什么退市的风声那么紧,某些濒临退市的股票还会有那么多的投机炒作风口?除了说明中国股市依然还有着积习难改的投机性之外,与政策上对大资金、大机构利益倾向性的过于看重也是分不开的。注册制改革已势在必行的条件下,更多抢在与注册制相关改革方案落地前所出台的不正是那些美其名曰市场化改革的所谓交易性政策的松绑和宽松吗?与其说这是大资金、大机构看政策的眼色行事,不如说是政策当局更习惯于时不时地看一看大资金、大机构的脸色。这也正是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之所以还没有来得及正式启动,其涨幅却已经远远地将同期其他板块甩在了后头的道理所在。不过,缺乏制度改革基础和业绩保障的资金市未必有可能真的稳固可靠,一旦资金有获利套现和挪移的需要,就难免地动山摇甚至顷刻瓦解。与技术性牛市真正拥抱在一起的显然只有某些大资金、大机构,而未必会包含更多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更不用说市场的整体利益了。 资金为王的技术性牛市可以牛一时,但如果缺乏整体市场环境的改善和真实的业绩支撑,则很难长期走牛。投资者再怎么迫切期盼牛市的到来,罗马也不可能一天就建成。对于当前的中国股市来说,比牛市更重要的其实还是改革。离开了新形势下注册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退市制度的落实到位;离开了上市公司质量的不断改善和业绩的切实提升;离开了对外对内双向开放条件下市场活跃度的进一步提高;离开了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下数字资本市场所引领的未来发展方向;离开了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的加强和监管水平的提高,未改先牛,不要说不合逻辑,更未必切合实际。在这种情况下,牛市的鼓噪再怎么甚嚣尘上,再怎么具有诱惑力,投资者也不能不多一点沉稳,少一点浮躁。
1 7月以来,A股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前8个交易日,上证、深证、创业板大盘被狂拉14%左右。 今日,来了一个回探,让人提心吊胆。其中,上证跌2%,沪深300跌1.8%,上证50跌2.6%,深证小跌0.61%。然而,创业板仍然高昂,逆势小涨0.75%。 当下,全部A股市盈率已经上升至21.84倍。万得全A(除金融、石油石化)的市盈率已经来到40.7倍的水平,要知道3月底,该估值倍数还不足26倍。这相当于3个多月时间提升了56%。 此外,截止上周五,创业板市盈率已经高达146.19倍,市净率已经飙升至5.21,已经达到了2015年牛市的水平。 大盘暴涨数日,整体估值上升较快,市场迅速形成疯牛的预期。当然,这不是上层想看到的,要的是慢牛,毕竟2015年的教训历历在目。 所以,一套组合拳来了——查配资、大基金、社保基金减持,甚至市场传言窗口指导单只基金首募规模不超过300亿,但后被澄清否认。 几次出手之后,市场确实降了温,沪深主板出现回调。但是前期蹭火热行情被拉高的一批公司却一点没闲着,套现跑路的可不少。 2 7月以来,沪深两市已经有116家企业发布减持计划。尤其是6日大涨之后,7日升高至19家,8日仍有15家,9日还有19家,比此前的减持节奏要快得多。 再看减持金额,触目惊心。7月区区8个交易日,共计宣布拟减持金额高达400亿元左右。 这是一个什么水平? 今年上半年,A股累计减持1341亿元。这相当于短短8个交易日,占到上半年减持总金额的30%。如果扣除上半年增持的341亿元,相当于净减持的40%。 这一波减持潮中,有券商、保险、银行、还有数量众多的科技股。 券商板块中,哈投股份减持3.4亿,第一创业减持4亿,国泰君安和华安证券套现5亿,红塔证券套现超10亿。最狠的还是东方财富,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减持43亿元。 保险板块中,全国社保基金减持3000亿大盘的中国人保2%的股份,减持金额最高达73亿元。这是今日上证重挫的导火索,当然保险板块跌的稀里哗啦。 科技板块中,国家队大基金宣布减持汇顶科技、太极实业、北斗星通,减持金额为12.3亿元、4.4亿元、3.8亿元,合计20亿元。 此外,集友股份减持33亿元、卓胜微24亿元、奥美医疗17亿元、蓝帆医疗11.5亿元。还有,石大胜华、沪宁股份、强力新材实控人分别减持不超过4%、2%、5%。 尤其是实控人大手笔减持的,其本质只有一个:企业当前的高估值,让大股东认为直接减持所获得收益,远大于未来几年内从企业发展分红中所获得的收益。 除了减持这台市场超级抽水机以外,IPO融资近来也呈现明显的加速趋势。 上半年,沪深一共有118只新股上市,同比增长84%,融资总额为1393亿元,同比增长131%,更是创下近5年以来的新高,仅次于2015年的大牛市。 科创板为A股IPO市场贡献了46个项目,位居首位,占首发企业总数的38.6%,合计募资规模达507.6亿元,而同期中小板、创业板分别仅有116.7亿元、159.3亿元。 下半年,科创板还有诸如中芯国际最高525亿元的IPO大融资,可以直接冲进A股历史融资榜第5名,甩开中国建筑、工行、平安、邮储等业界大佬。 当然,创业板也没闲着,已经开启了注册制的大幕。截止7月8日,创业板注册制12天已经受理256家企业,超过了审核制下最后一次披露的排队家数——196家。 这批IPO企业预计融资规模高达1700亿元。等不了多久,第一批创业板注册制挂牌的企业就要来了。 想想看,这可是一个小小的创业板喔!不要忘记,科创板、沪深主板IPO仍在继续,还有新开启的新三板精选层。 IPO大加速,又一台疯狂抽水机。加上减持提速,给股市的持续上涨蒙上一层阴影和压力。 3 风风火火的牛市,突遭刹车!是凶兆已现?还是另有一波呢? 答案是,还有一波,不会少。我们不妨从基本面、流动性、市场情绪三个方面简单再来展开讲一讲。 中国宏观基本面,仍在持续修复。 6月30日上午9点,国家统计局公布制造业PMI。6月份该数据高达50.9%,环比提升0.3%。这是连续2两个月环比下滑后首度回升,大超市场预期。 PMI是环比指标,环比提升意味着中国经济基本面还在继续修复,继续向好。这是7月股市走强的基本面支撑! 再看流动性。 6月18日陆家嘴论坛上,央行行长易刚明确给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定了调: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不过,在大的资金宽松背景下,流动性仍有边际收缩的迹象。我们先看债券市场,10年期国债期货价格从4月底的103.485一路下杀至昨日的98.58,最深跌幅高达4.7%。该跌幅非常明显,导致债市已经逼近牛熊分界线了! 债券价格持续走低,收益率反之持续飙升。10年期国债利率已经从4月底的2.503%左右攀升至当前的3.14%,上升了63.7bp,幅度非常之夸张。 从债券市场交易的角度看,一方面由于经济基本面边际向好,股市向好,债券受到抛压。另一方面,也侧面反应出央行下半年虽然仍然保持整体宽松,但会有一些边际收紧货币的趋势。 最后,来看看非常亢奋、甚至有点极端化的市场情绪。先看交易额,连续7个交易日破万亿元。其中,7日和9日甚至突破1.7万亿。今日,大盘下跌,成交额仍然超过1.6万亿。 再看融资余额,6月底1.13万亿,9日已经飙升至1.28万亿,几天时间飙升1500亿元杠杆资金。以上两个数据,均能证明市场情绪非常高涨,是一场实实在在的牛市行情资金量。 综合以上3个维度来看,牛市的基础还在。因为新冠疫情早早被控制,中国经济基本面强势修复,加之货币整体宽松的环境,以及被吊起来的高亢市场情绪。 4 减持、IPO提速均会给行情带来压制。对了,7月份解禁市值已经逼近6000亿元,也成为短期市场回调的一股压力。 当然,牛市行情肯定会有波折,不可能天天涨,亦需要时间去积淀。并且上层也想要的是慢牛,近期疯牛缓一缓也是好事,会给后来者一些及时上车的机会。 牛市才刚刚开始,有仓位的坐稳了别轻易被震荡下了车。但最好别边涨边猛加杠杆,毕竟牛市才是不少散户亏钱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