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9月29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9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广东8例,福建5例,上海2例,陕西2例,河南1例,四川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 国家卫健委:9月29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9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广东8例,福建5例,上海2例,陕西2例,河南1例,四川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
据省财政厅消息,16日,福建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顺利发行第三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61亿元,至此,今年财政部下达福建省的新增政府债务限额1594亿元已全部发行完毕。加上已发行的再融资债券379.2亿元,福建省成为全国首个完成全年新增政府债券和再融资债券发行任务的省份。 为了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债券稳投资促发展作用,福建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快债券发行。通过倒排工期,加强环节衔接,做好额度分配、项目收益平衡测算,以及信用评级、信息披露、发行备案等前期工作,大大提高了债券的发行进度,整体债券发行时间比财政部要求提前了一个半月。
主要观点 一、9月FOMC会议主要内容 此次议息会议一方面在声明中落地了平均通胀目标制(委员会将维持0%-0.25%的目标区间,直到就业市场达到最大就业目标和通货膨胀已上升至2%,并有望在一段时间内略微超过2%),另一方面通过经济预测与点阵图明确了美联储将维持0利率直至2023年的长期宽松立场。但会议并未给出更为明确的前瞻指引,对平均通胀目标的具体细节未做进一步解释,也未推出进一步宽松的政策操作,会议整体符合预期,并无太大亮点,市场鸽派情绪稍纵即逝,决议公布后4小时区间看,美股、黄金先涨后跌,美债收益率、美元上行。 经济预测暗含实际利率下行,可规避零利率下限以实现进一步的经济刺激。美联储对未来3年的经济预测呈现通胀回升,名义利率不变的趋势,同时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框架后对一段时间内的通胀高于2%提高了容忍度。这将意味着美联储在维持名义利率不变的前提上,能够通过刺激通胀提升以降低实际利率,从而规避零利率下限对货币政策空间的限制,并对经济带来进一步的刺激。 二、美联储“印”的钱去哪了? (一)美联储货币投放的资金来源与流向 首先,从2020年3-8月的货币投放情况来看,疫情后美联储共投放了2.8万亿美元货币,其中2.46万亿美元(占比94%)通过证券购买(即QE)的形式增发,1189亿美元(占比5%)通过各项紧急贷款工具增发。从货币流向来看,46%的新增货币投放进入财政部在美联储的TGA账户以作为财政支出的储备;新增基础货币总投放额1.4万亿美元,带来商业银行总资产在这一期间增长2.05万亿美元,其中4000亿美元(约19%)为银行信贷,而银行信贷中4190亿美元流向工商业信贷,占新增信贷的绝大部分,另外579亿美元流入商业不动产贷款,而消费贷款在这一期间则呈现收缩。 其次,对比2020年与2008-2014年期间美联储在货币投放上的差异,可以看到此轮货币投放的特点:1)2020年美联储“印钱”的速度显著快于2008年;2)2020年“印钱”主要通过资产购买(即QE);3)2020年美联储投放的货币中46%进入财政部账户,而2008-2014年期间占比仅4%;4)金融危机后尽管准备金的膨胀幅度更大,可带来的新增贷款却仅略高于今年3月以来的新增贷款额,反映金融危机后美联储的扩表行为并未带来货币真实流入实体经济。 (二)疫情后M2为何高企?2020年5月起M1与M2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0%、20%以上,创历史新高,主要原因在于疫情后美联储增发的货币大量通过财政支出与银行信贷的渠道进入到居民与企业部门,数据上体现为疫情后M1中的支票存款项高企、同时新增M2/新增基础货币投放的比值也高于金融危机后。因此,进一步印证了我们在《缩or胀——美国通胀长短期双框架的找寻与展望》中所提出的观点,即疫情后美联储对美国经济的“兜底”已在实质上有了“直升机撒钱”的意味,这一次的放水或将带来美国新一轮通胀的到来。 三、美元指数:短期反弹,长期偏弱。短期:美欧经济修复格局进入稳态化;欧元区负通胀带来欧央行进一步宽松预期提升以及大选白热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均将推动美元反弹概率进一步增加。长期:美国经济实力的弱化、美元吸引力的弱化以及欧元中长期偏强的走势,均将压制美元长期走势。 四、美债:供给端虽有压力,但收益率仍难走高。三季度长期国债发行量的提升对国债市场带来供给端的冲击,不过,在美国政府债务滚续压力高企的背景下,美债收益率核心仍由央行的货币政策决定,预计美债收益率仍难走高。 五、人民币汇率:美元止跌反弹背景下人民币走强趋势或暂缓。一方面,短期美元止跌反弹的背景下人民币走强趋势或暂缓;另一方面,近期美元兑人民币掉期点大幅走高,央行或在稳定热钱涌入太快的问题。 风险提示:美国经济下滑幅度超预期,疫情控制不及预期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一 9月FOMC会议主要内容 整体来看,此次议息会议一方面在声明中落地了平均通胀目标制,另一方面通过经济预测与点阵图明确了美联储将维持0利率直至2023年的长期宽松立场。但会议并未给出更为明确的前瞻指引,对平均通胀目标的具体细节未做进一步解释,也未推出进一步宽松的政策操作,会议整体符合预期,并无太大亮点,市场鸽派情绪稍纵即逝,决议公布后4小时区间看,美股、黄金先涨后跌,美债收益率、美元上行。 (一)政策决议:未对货币政策作出调整 此次议息会议未作出任何政策调整:美联储维持联邦基金利率0%-0.25%不变,维持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0.1%不变,维持隔夜逆回购利率0%不变,维持当前资产购买速度,符合市场预期。但此次会议决议得到2位委员的反对,分别为达拉斯联储主席Kaplan,他希望委员会保持更大的政策利率灵活性;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Kashkari,他希望委员会能够表示将维持当前利率水平,直到通胀率持续达到2%,即给出更为明确的前瞻指引。 (二)会议声明:落地平均通胀目标制 会议声明主要调整了对通胀目标的表态,以落地平均通胀目标制。声明中表示,委员会力求在更长时期内实现最大就业率、并在一段时间内力争使通胀率适度高于2%,以便使长期平均通胀率达到2%,委员会将维持0%-0.25%的目标区间,直到就业市场达到最大就业目标和通货膨胀已上升至2%,并有望在一段时间内略微超过2%。这一声明落地了此前美联储对货币政策框架的调整,从而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较长时间不变。 (三)经济预测与点阵图 1、经济前瞻:上调年内GDP与通胀预测 经济增长方面,美联储在经济预测中上调了2020年GDP预测至-3.7%(6月预测值-6.5%),但下调了2021、2022年GDP预测值;失业率方面,美联储下调了2020-2022年的失业率预测;通胀率方面,美联储上调了2020-2022年的通胀率预测,但预测值仍持续低于2%。 中长期经济预测依然偏谨慎,货币政策宽松立场将维持较长时间不变。从经济预测的变化来看,随着经济公布的经济数据持续改善,美联储对年内的经济预测较前期有所改善。而对中长期的经济数据预测而言则依然谨慎,一方面下调了GDP增速预测值,另一方面失业率与通胀率预测虽较前期更为乐观,但预计到2022年仍将持续弱于长期均值,也反映了美联储仍将在较长时间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 经济预测暗含实际利率下行,可规避零利率下限以实现进一步的经济刺激。对未来3年的经济预测呈现通胀回升,名义利率不变的趋势,同时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框架后对一段时间内的通胀高于2%提高了容忍度。这将意味着美联储在维持名义利率不变的前提上,能够通过刺激通胀提升以降低实际利率,从而规避零利率下限对货币政策空间的限制,并对经济带来进一步的刺激。 2、点阵图:维持0利率直至2023年 此次发布的点阵图公布了2023年的利率预测,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将维持0利率直至2023年,其中所有委员均认为在2021年前不应加息;有1位委员认为2022年起应开始加息,4位委员认为2023年起应开始加息。 (四)市场即期影响:美股、黄金先涨后跌,美债收益率、美元上行 美股、黄金先涨后跌,美债收益率、美元上行,会议决议并无亮点,市场鸽派情绪稍纵即逝:降息决议公布之后四个小时窗口看,美元指数由93.0209上涨0.09%至93.1016,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标普500指数先涨后跌收盘分别-0.57%/-0.94%/-0.70%,美国10年期基准国债收益率由0.667%上行3.6bps至0.703%,COMEX黄金由1971.4美元/盎司下跌0.19%至1967.7美元/盎司。 二 美联储“印”的钱去哪了? (一)美联储货币投放的资金来源与流向 通过拆分美联储、美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我们可以找出美联储在危机期间货币投放的资金来源以及资金流向;同时对比疫情后2020年3-8月(6个月区间)、以及金融危机后2008年9月-2009年2月(6个月区间)、2008年9月-2014年10月(从启动扩表至停止扩表)三段时期的资金来源与流向结构,可以观察到这两轮经济衰退期间美联储货币投放的不同特点。 首先,从2020年3-8月的货币投放情况来看,疫情后美联储共投放了2.8万亿美元货币,其中2.46万亿美元(占比94%)是通过证券购买(即QE)的形式增发的,另外通过各项紧急贷款工具共发放1189亿美元(占比5%)。从货币流向来看,46%的新增货币投放进入财政部在美联储的TGA账户以作为财政支出的储备[1],新增基础货币总投放额1.4万亿美元,带来商业银行总资产在这一期间增长2.05万亿美元,其中4000亿美元(约19%)为银行信贷,而银行信贷中4190亿美元流向工商业信贷,占新增信贷的绝大部分,另外579亿美元流入商业不动产贷款,而消费贷款在这一期间则呈现收缩。 其次,对比2020年与2008-2014年期间美联储在货币投放上的差异,可以看到此轮货币投放流入实体(财政+工商业信贷)的比重更高,同时带来的“货币乘数”也更高。具体来看: 1、2020年美联储“印钱”的速度显著快于2008年。2020年3-8月的6个月时间内,美联储新增货币投放2.8万亿美元,而金融危机后美联储扩表的初期,即2008年9月-2009年2月,在同样6个月的时间内美联储新增货币投放仅1.01万亿美元,而在2008年9月-2014年10月美联储完整的扩表周期(74个月)中,美联储总计投放货币3.58亿美元,疫情后仅用6个月的时间就达到了其8成的规模。 2、2020年“印钱”主要通过资产购买(即QE),金融危机初期则主要依赖央行流动性互换和各类紧急贷款工具,后期才开始逐步启动QE。金融危机后美联储扩表的初期(即2008年9月-2009年2月),货币投放的主要工具是央行流动性互换(占比31%)以及各类紧急贷款工具(占比28%),主要因为当时美联储并未立即推出QE工具,随着后期逐步启动QE,在2008年9月-2014年的完整扩表周期中,美联储的新增货币投放则基本由QE带来。而本轮疫情后美联储则立即启动QE,直接通过大规模的资产购买投放货币。 3、2020年美联储投放的货币中46%进入财政部账户,而2008-2014年期间占比仅4%,说明此轮美联储的扩表很大一部分用于配合美国财政部的财政支出,而金融危机后的货币宽松并非为财政支出提供资金。 4、2020年美联储准备金的增量规模仅占美联储总负债增量规模的45%,而2008-2014年则高达82%。由于在疫情后的新增货币投放中,46%进入了财政部的TGA账户,因此挤占了准备金的比重(银行购买国债是用其准备金购买,因此准备金与财政部TGA账户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带来疫情后的扩表过程中准备金规模膨胀幅度小于金融危机后的扩表过程。 5、准备金作为基础货币,具有信用创造的作用,但金融危机后尽管准备金的膨胀幅度更大,可带来的新增贷款却仅略高于今年3月以来的新增贷款额,反映金融危机后美联储的扩表行为并未带来货币真实流入实体经济。2020年新增银行信贷占商业银行新增总资产规模的19%,共计4008亿美元,且新增信贷中绝大部分资金流入工商业贷款(4190亿美元)与商业不动产抵押贷款(579亿美元)。而2008-2014年区间新增银行信贷占商业银行新增总资产规模的比重仅12%,共计4917亿美元,且新增信贷中绝大部分资金流入住房和商业不动产抵押贷款(分别为1261亿美元、577亿美元),流入工商业贷款的比重仅9%(243亿美元),贷款更多是出于次贷危机后重振地产业的用途,对实体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大。 (二)疫情后M2为何高企? 疫情后美联储的扩表行为,同时带来了近几个月美国M2的高企,2020年3-8月M2新增2976亿美元,而2008年8-2014年10月完整的扩表周期中,M2新增额为3798亿美元,疫情后6个月的时候增量M2就达到了当时的78%;同时2020年5月起M1与M2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0%、20%以上,创历史新高。而M2一般会被看做是通胀的领先指标,因此明确M2高企背后的经济实质对判断通胀是否会回升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区分2020年扩表期间以及2008-2014年扩表期间新增货币来源与投向的差异,我们可以进一步对近期货币供给量M2高企的原因进行解释。 首先,从结构来看,M2的高企或与疫情期间美国财政支出对居民部门的补贴大幅扩张有关。先从M2的增量结构来看,2008-2014年新增M2中85%为商业银行储蓄存款,39%为M1;而2020年3-8月新增M2中50%为商业银行储蓄贷款,48%为M1,说明今年以来M2的高增速更主要由M1带来。再来看M1的结构,2008-2014年新增M1中,各类支票存款占比38%,活期存款占比68%;而2020年3-8月新增M1中,各类支票存款占比仅12%,31%为通货。因此从结构来看,近期M2高企主要来自于各类支票存款的规模提升迅速,而支票存款主要指存放在各类储蓄机构的、居民所持有的、生息的支票账户,这部分的快速增长或与疫情期间对居民部分发放的纾困支票与失业补贴大量转化为支票存款有关。 其次,疫情后M2的高企也与更高的货币创造速度相关。2020年美联储新增基础货币投放1.4万亿美元,新增M2规模2.98万亿,新增M2/新增基础货币投放为2.1;而2008年8月-2014年10月美联储新增基础货币投放3.1万亿美元,新增M2规模3.8亿美元,新增M2/新增基础货币投放为1.2。通过这一简单的估算可以看出,今年以来美联储新投放货币更多被用于信用创造,而不像金融危机期间以现金的形式“趴”在银行的账上,这一点也与上文提到的今年以来新增贷款规模较金融危机期间更大相契合。 最后,今年美联储货币增发速度本身就较金融危机后的增发速度更快,因此反映在货币供应量上自然也会出现更快的增速。 由于疫情后美联储增发的货币大量通过财政支出与银行信贷的渠道进入到居民与企业部门,数据上体现为疫情后M1中的支票存款项高企、同时新增M2/新增基础货币投放的比值也高于金融危机后。因此,进一步印证了我们在《缩or胀——美国通胀长短期双框架的找寻与展望&数论经济系列十一》中所提出的观点,即疫情后美联储对美国经济的“兜底”已在实质上有了“直升机撒钱”的意味,这一次的放水或将带来美国新一轮通胀的到来。 三 美元指数:短期反弹,长期偏弱 (一)短期:美元指数或将反弹 从美欧经济相对强弱的角度看,一方面欧美经济修复的格局开始进入稳态化。7月欧元兑美元快速升值,当时的经济背景在于美国因二轮疫情爆发,经济复苏的进度显著弱于欧洲,带来欧强美弱的复工格局。而目前美欧经济在经历了前期的快速修复后,修复的斜率开始放缓,前期欧强美弱的格局基本得到修复,从近期花旗美国与欧洲经济意外指数同步走低也可看出,目前美欧经济修复开始进入稳态化。另一方面,欧元区通胀跌入负值,欧央行或将进一步宽松。8月欧元区CPI同比-0.2%,预期+0.2%,进入到通货紧缩状态;同时近期欧元持续升值也引发了欧元区输入型通缩的担忧,尤其在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框架落地后美元进一步出现走弱。在欧元区通胀低迷、需求疲弱但汇率走强的背景下,欧央行进一步宽松的预期提升,或也将逆转欧元近期强势走势。 从美国自身角度看,总统大选即将进入总统辩论的白热化阶段,不确定性推动下的美元反弹概率也在进一步增加;并且从历史经验来看,美元指数在大选前2月强于非大选年。 (二)长期:美元进入新一轮贬值周期 从美元自身的角度看,三个层面反映美国经济实力走弱以及美元的吸引力下降。1)美国自身的经济实力走弱:美国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与美元指数成正比、美国GDP占全球GDP的比重与美元指数呈反比,这两项指标衡量了美国经济的健康度以及相较全球的经济实力,目前这两项指标均在走差。2)美德利差大幅收窄导致美元吸引力弱化:金融危机后由于欧日均实施负利率,大量资金投资美元资产以实现套利交易;而疫情后美联储迅速降息带来美德利差大幅收窄,叠加欧盟复兴基金落地后将发行7500亿欧元的欧盟主权债务,也增加了欧盟主权债务的投资范围,对美元资产的投资需求或减弱。3)美国对外政策的不确定性冲击美元信用,也在弱化美元的吸引力:可以看到2019年以来已经出现了美元占全球官方储备比重增速的回落。 从欧元的角度看,更团结的欧洲或在长期带来更强的欧元,对美元也将是压制因素。1)欧洲国家对民粹主义的警惕性较高,以德国为代表,贝塔斯曼基金会在2019年6月的民粹主义晴雨表调查中显示,德国选民中约20.9%为民粹主义者(2018年为32.8%),约为47.1%非民粹主义者(2018年为31.4%),民众中非民粹主义者比重显著提升。2)欧元区国家在2018年后更为团结。自从英国脱欧、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欧元区内部并未呈现分裂的格局,反而呈现出更为团结的趋势,通过加强合作的方式来提升欧元区整体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例如2019年德法签署《亚琛条约》,进一步加强两国合作并推动欧洲一体化建设。3)欧元区财政一体化迈出重要一步,意味着核心国开始为尾部国财政提供支持。7月21日欧盟就7500亿欧元复兴基金达成协议,此次复兴基金的直接拨款将重点向意大利、西班牙等南欧国家倾斜,这也体现了欧洲核心国开始为尾部国财政提供支持。(详见《【华创宏观】欧元短期或将走弱,长期依旧看好——海外周报第24期》) 四 美债:供给端虽有压力,但收益率仍难走高 三季度长期国债发行量的提升对国债市场带来供给端的冲击。8月5日美国财政部的融资计划显示,三季度国债发行结构将向长期国债倾斜,同时债务增量将较二季度放缓;从实际发行情况来看,7-8月美国3年期、10年期、30年期国债发行量显著提升带来国债平均期限大幅提升至3.35年,创下2000年以来最高值。目前美国新一轮财政刺激法案尚未落地,后续若达成协议,则将有新一轮政府融资需求,对供给端进一步带来压力。 实际GDP增速逐渐向美债三因素模型隐含的GDP增速靠拢。随着美国通胀与GDP增速逐步回升,Q3以来的十年期美债收益率隐含市场对实际GDP增速的定价为同比+0.37%,较此前+1.4%的GDP同比增速定价进一步向真实值靠拢。 不过,在美国政府债务滚续压力高企的背景下,美债收益率核心仍不由经济基本面定价,而由央行的货币政策决定。在目前美国财政压力依然较大的背景下,美联储与美国财政部均难以容忍利率的快速上行,因此美联储大概率会通过其政策工具维持长债收益率处于低位。报告第二章已指出,美联储准备金与TGA账户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后续若新一轮财政刺激法案落地,国债发行量进一步提升,TGA账户将对美联储准备金形成进一步的挤占。因此在未来若国债发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美联储大概率将继续提升其购债规模,或采取YCC操作以实现对长端收益率的控制。 五 人民币汇率:美元止跌反弹背景下人民币走强趋势或暂缓 近期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升值主要来自市场因素,并无货币当局干预。从逆周期因子数据可以看出,7月以来逆周期因子维持退出状态,说明人民币中间价的波动完全来自于市场因素。市场因素中,一方面近期汇率升值基本是跟着美元指数的下行对应正常波动,另一方面,近两周CFETS略有走高,带来中间价升值幅度被“放大”;根据内外盘联动的分析框架来看,即:中间价变动可拆分为外盘变动与CFETS变动,近期外盘偏弱,人民币中间价本就有升值的动力,同时CFETS也有所抬升,因而人民币中间价近期加速升值。 往后看,美元止跌反弹背景下人民币走强趋势或暂缓,秘密或在掉期点里。一方面,上文我们已分析过,后续美元指数大概率触底反弹,影响人民币中间价走强的基础。另一方面,从掉期点的角度看,目前央行或在稳定热钱涌入太快的问题。因此后续人民币持续快速升值的趋势或将放缓。 如何理解通过掉期点稳定资本流动,首先先记住一个公式:“中美息差-汇率套保成本=外资到手收益” 回顾2018年秋: 背景:中美息差一度窄到30-40bp,是历史极低位,有贬值压力; 现象:swap掉期点违背常识,出现了陡然降低。 结果:息差虽然下降,但套保成本下降的更快,于是出现外资到手收益率反而回升的情况,外资维持流入,并未发现极端的资本外流。 为什么?通过调控swap,来呵护资本流动,希望不要外流。 当下的复盘: 背景:中美息差一度高到270bp,是历史极高位,人民币升值背景 现象:swap掉期点违背常识,出现了陡然走高。 结果:息差虽然大幅走高,但套保成本上行的更快,于是出现外资到手收益率反而回落的情况。 为什么?调控swap,稳定资本流动,不要热钱涌入太快。同时为后续中美如有事件冲击,汇率反转到贬值情景,预留了再来一次压低的空间和子弹。 [1] TGA账户:U.S. Treasury General Account,即美国财政部在美联储的存款,记录美国财政部未支出的财政资金
截至北京时间9月14日16点,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29008497例(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数据)。上周(9月7日-9月13日)全球新增确诊病例1798908例,新增死亡病例39398例,均处于高位。 上周发达国家新增确诊484565例,连续两周增长,新增死亡病例6248例。美国疫情进一步缓和,新增病例降至12周最低,欧洲及其他地区发达国家疫情快速蔓延。上周欧洲发达国家新增病例206136例,较前一周增加39%,自4月12日以来再次突破20万例,其他发达国家新增确诊35221例也创新高。 上周发展中国家新增确诊1314343例,较前一周少增11万例,这与日均新增病例最多的印度周日数据滞后未更新有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9月13日全球新增确诊病例307931例创新高。 图1 美国、欧洲发达国家与其他发达国家周新增确诊病例 注:发达国家参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世界经济展望》中的分类。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表2 全球累计确诊前十国家确诊病例及相关指标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表3 全球累计确诊前十国家死亡病例数及相关指标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美国疫情进一步缓和。上周美国新增确诊病例243208例,为12周来最低,新增死亡病例5130例,已连续6周下降。截至9月13日,美国累计确诊病例为6519573例。 上周欧洲发达国家疫情加速蔓延,新增确诊206136例,较前一周增加39%。西班牙与法国疫情形势严峻,上周两国新增病例分别为67337与55625例,均创新高;英国疫情也有加速蔓延的趋势,上周新增病例21430例,较前一周增加67%;意大利与德国新增病例也再次突破1万例。面对再次蔓延的疫情,法、德等国政府正考虑延长就业保障计划。另一方面,政府也强化了限制措施,法国在42个疫情严峻的地区限制人群聚会,并要求人们严格遵守戴口罩的规定。 巴西疫情蔓延有放缓的趋势。上周巴西新增病例192934例,13周来首次低于20万例。截至9月13日,巴西累计确诊病例为4330455例,累计确诊病例环比增速已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阿根廷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上周新增病例76745例创新高。其他拉丁美洲主要国家(哥伦比亚、秘鲁与墨西哥)新增病例有所下降,与前一周相比降幅均在10%以上。 伊拉克依然是中东新增病例最多的国家,上周新增病例29939例创新高。以色列疫情局面开始恶化,上周新增病例24960例,较前一周增加50%;伊朗新增确诊15371例,较前一周多增2283例,结束了连续5周的下降。 印度疫情局面依然严峻,上周新增病例549743例,较前一周少增33625例,但这主要是由于周日数据滞后未更新所致。从日均新增病例来看,上周6天日均新增破9万例(91623例),较前一周增加了10%。截至9月13日,印度累计确诊病例为4754356例。印尼疫情仍在快速蔓延,上周新增病例24273例创新高。韩国疫情有所缓和,上周新增病例989例,已连续两周下降。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副本部长权埈郁12日表示,目前感染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遏制,虽然新增确诊病例数量降速较慢,但保持了持续减少的趋势。 摩洛哥是目前非洲周新增病例最多的国家,上周新增病例14292例创新高。南非疫情趋于缓和,上周新增病例11276例,较前一周少增2185例,已连续8周下降。鉴于疫情尚未完全得到控制,南非内阁于10日宣布,继续延长国家灾难状态1个月至10月15日。 根据中国国家卫健委数据,上周31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60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75例,均无本土病例。 7月中旬以来,欧洲发达国家周新增病例快速增加,主要国家强化了防疫措施,但并未施行大规模封锁应对疫情蔓延。8月英国、欧元区国家制造业与服务业PMI指数仍处于扩张区间,尽管欧洲主要国家经济活动仍在恢复,但疫情蔓延与强化的防疫措施已经开始拖累消费者信心的恢复,8月上述国家与经济体消费者信心指数基本与7月持平。 图2 英国与欧元区消费者信心指数 来源:Wind 高频数据也印证了上述趋势。根据谷歌地图的数据,自8月中旬以来西、法、英三国出现在零售与娱乐场所人数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截至9月8日,西班牙与英国仍未超过基准水平。 图3 欧盟主要国家零售与娱乐场所出现人数(过去14日均值,%) 注:基准水平(0值)代表疫情爆发前1月3日-2月6日到零售与娱乐场所地点人数的中位数,纵轴代表过去7日均值与基准水平的差异(%)。 来源:Google、研究院 疫情数据图表 全景 图4 确诊病例到达100例后主要国家累计确诊病例变化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图5 新增确诊病例达到100例后主要疫情国家新增确诊病例增长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图6 新增确诊病例达到100例后主要疫情国家新增确诊病例增长14日均值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图7 死亡病例到达10例后各主要疫情国家死亡病例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图8 死亡病例到达10例后各主要疫情国家死亡病例增长3日均值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图9 国际确诊与新增确诊人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数据)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图10 国际确诊与新增确诊人数(世界卫生组织数据) 数据来源:世界卫生组织、研究院计算 图11 新冠确诊死亡率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图12 新冠死亡与治愈人数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欧洲 图13 申根区确诊与新增确诊人数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图14 欧洲主要疫情国家累计确诊病例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图15 欧洲主要疫情国家新增确诊病例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图16 欧洲主要疫情国家确诊死亡率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美洲 图17 美洲主要疫情国家累计确诊病例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图18 美洲主要疫情国家新增确诊病例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图19 美洲主要疫情国家确诊死亡率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亚太 图20 亚太主要疫情国家累计确诊病例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图21 亚太主要疫情国家新增确诊病例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图22 亚太主要疫情国家确诊死亡率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非洲 图23 非洲主要疫情国家累计确诊病例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图24 非洲主要疫情国家新增确诊病例 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计算 中国 图25 中国累计确诊病例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图26 中国新增确诊及疑似病例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研究院计算 图27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无症状感染者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央行公布数据显示:8月新增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1.28万亿,环比多增2873亿,同比多增700亿;月末各项贷款余额增速13.0%,与上月持平,较上年同期高出0.6个百分点。 8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3.58万亿,环比多增约1.89万亿,同比多增约1.39万亿;8月末存量社会融资规模276.7万亿,同比增长13.3%,增速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6个百分点。8月末,M2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2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8.0%,增速比上月末高1.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4.6个百分点。 主要观点: 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环比季节性回升,同比多增则受企业中长期贷款和居民贷款拉动——前者体现政策引导效果和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改善,后者则归因于商品房销售的稳定增长和居民消费需求的回暖。另一方面,由于票据融资利率持续走高,进一步抑制企业票据贴现需求,8月票据融资延续负增,且环比、同比均现较大幅度多减。 社融方面,8月社融环比、同比均大幅多增。各分项中,政府债券、投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和表外票据融资多增幅度较大,尤其是政府债券在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放量拉动下,成为8月带动社融扩张的主要力量,带动存量社融增速创下近30个月来的新高。 8月末M2增速延续回落,直接原因是本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大规模发行,财政存款同比大幅多增。8月末M1增速创30个月以来新高,体现经济修复进程正在较快推进,各类市场主体经营活动趋于活跃,当月房地产市场继续回暖,也对M1增速起到直接推动作用。 展望9月,在年内新增信贷总量20万亿目标引领下,新增人民币贷款有望达到1.8-1.9万亿,企业中长期贷款多增势头不会减弱;9月地方政府专项债仍处在大规模发行期,这将对新增社融形成支撑;季末财政资金投放力度加大,M2增速有望低位小幅反弹。 具体分析如下: 一、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环比季节性回升,同比多增则受企业中长期贷款和居民贷款拉动——前者体现政策引导效果和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改善,后者则归因于商品房销售的稳定增长和居民消费需求的回暖。另一方面,由于票据融资利率持续走高,进一步抑制企业票据贴现需求,8月票据融资延续负增,且环比、同比均现较大幅度多减。 8月新增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1.28万亿,环比多增2873亿,符合季节性规律;同比仅多增700亿,故月末贷款余额增速持平于13.0%。可以看到,1-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累计13.1万亿,距离易纲行长提到的全年新增近20万亿的目标尚余6.9万亿,这也意味着,8-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月均值需在1.38万亿左右。因此,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8万亿,与全年新增20万亿的目标节奏大致匹配。我们认为,在政策基调转向“总量适度”、监管打击资金空转套利、房企融资政策趋紧背景下,年内后续新增贷款规模料难现上半年的同比大幅多增,贷款余额增速或将稳定在13.0%左右。 图1 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及增速 数据来源:WIND 8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主要受企业中长期贷款和居民贷款拉动。当月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7252亿,环比多增1284亿,同比多增2967亿,企业信贷期限结构继续改善,实体经济宽信用持续推进。主要原因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国内经济好转对信贷需求产生支撑,尤其是随着制造业投资渐进修复、基建发力、房地产投资保持韧性,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回升。其次,银行为满足MPA考核要求,也有意愿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力度。8月新增企业短贷规模只有47亿,环比虽季节性多增2468亿,但同比仅多增402亿;同时,由于资金利率上行带动票据融资利率持续走高,进一步抑制企业票据贴现需求,当月票据融资延续负增(-1676亿),且环比多减655亿,同比多减4102亿。 图2 企业新增中长期贷款规模与增速 数据来源:WIND,东方金诚整理 居民贷款方面,8月高频数据显示商品房销售继续稳定增长,支撑居民按揭贷款需求,当月居民中长期贷款环比少增496亿,同比多增1031亿;另外,当前房贷利率已高于企业一般贷款利率,银行投资意愿较强。居民短贷方面,伴随消费活动恢复,居民短贷需求回升,8月居民短贷环比多增1334亿,同比多增846亿。整体上看,由于新增企业贷款季节性回升,8月新增居民贷款在新增人民币贷款中的占比从上月的76%下降至66%。 图3 新增居民贷款规模及占比 数据来源:WIND,东方金诚整理 二、8月社融环比、同比均大幅多增。各分项中,政府债券、投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和表外票据融资多增幅度较大,尤其是政府债券在地方债发行放量拉动下,成为8月带动社融扩张的主要力量。 8月新增社融规模为3.58万亿,环比多增1.89万亿,同比多增1.39万亿。月末社融存量同比增速较上月末加快0.4个百分点至13.3%,已为连续第7个月上升,且上行速度较前两个月加快。从分项来看,除委托贷款压降规模较上月有所扩大外,当月社融各分项新增规模环比、同比均表现为多增或少减。其中,政府债券、投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和表外票据融资多增幅度较大,尤其是政府债券成为8月带动社融扩张的主要力量。 图4 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状况 数据来源:WIND 具体来看,7月特别国债发行收官后,此前为特别国债“让道”的地方专项债发行在8月大幅放量,拉动当月新增政府债券规模达到1.38万亿,环比多增8341亿,同比多增8741亿。8月信用债发行利率上行放缓、发行人利率预期趋稳,利好企业债券净融资需求回暖,当月企业债券融资环比多增1250亿,同比多增249亿。受股市上涨、科创板开启注册制影响,8月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再度突破千亿规模,达到1282亿,环比多增67亿,同比多增1026亿。 表外融资方面,8月表外票据融资转为正增,环比多增2571亿,同比多增1284亿,表明企业虽愿意开票,但票据贴现利率走高影响其贴现积极性;8月信托贷款负增316亿,环比少减1051亿,同比少减342亿,压降速度放缓或因房企融资监管政策频出但尚未真正落地,企业抓住政策空窗期积极融资,带动当月房产类信托逆势增长;7月委托贷款延续稳定压降,环比多减263亿,同比少减98亿。 图5 表外融资增量变化 数据来源:WIND 三、8月末M2增速延续回落,直接原因是本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大规模发行,财政存款同比大幅多增。8月M1增速创30个月以来新高,体现经济修复进程正在较快推进,各类市场主体经营活动趋于活跃,当月房地产市场回暖也对M1增速起到直接推动作用。 8月末M2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上月末回落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2.2个百分点。本月M2增速回落,直接原因在于本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大规模发行,财政存款同比大幅多增5244亿。其他存款方面,本月居民存款环比季节性由负转正,同比也多增约1200亿,或与8月非银存款下降约2600亿有关——8月股市进入盘整期,流入股市资金形成的保证金存款有所减少。本月企业存款同比也多增近1700亿,延续疫情以来的多增势头,主要受宽信用背景下金融加大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推动。整体来看,8月M2增速已连续两个月走低,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监管层强调下半年“总量适度”的政策取向,货币政策从上半年疫情冲击最严重时期的偏宽松状态退出后,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也在逐步恢复常态化。 8月末M1同比增速较上月末加快1.1个百分点至8.0%,创近30个月以来新高,比上年同期大幅加快4.6个百分点。我们认为,近期M1升势加快,体现经济修复进程正在较快推进,包括服务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业务活动增强,企业活期存款多增。此外,高频数据显示,8月全国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销量同比增速较上月加快4.4个百分点,至15.4%。这意味着当月房企等相关企业活期存款继续处于较高水平,历史数据显示,我国M1增速与房地产市场活跃程度相关性很强。 图6 M2与M1增速 数据来源:WIND 四、展望9月,在年内新增信贷总量20万亿目标引领下,新增人民币贷款有望达到1.8-1.9万亿,企业中长期贷款多增势头不会减弱;9月地方政府专项债仍处在大规模发行期,这将对新增社融形成支撑;季末财政资金投放力度加大,M2增速有望低位小幅反弹。 9月人民币贷款有季末冲量因素,再考虑年内新增信贷总量20万亿的目标,预计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将在1.8至1.9万亿之间,贷款存量增速有望保持在13.0%上下。结构方面在,金融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导向下,企业中长期贷款将保持较大幅度的同比多增势头,房地产市场维持强势也将对居民房贷起到拉动作用。进入9月以来,6个月国股银转贴现利率仍在持续走高,10日已达到2.95%,创近1年以来新高。受此影响,9月票据融资仍将承压。社融方面,9月地方政府专项债仍处在大规模发行期,国债净融资也将同比大幅多增,这将对新增社融形成支撑,预计社融存量增速仍将处于13%以上的高位。季末财政资金投放力度将显著加大,M2增速有望小幅反弹。 总体上看,8月信贷走势平稳、结构优化,社融高增与M2增速下沉都受政府债券发行影响较大——若剔除政府债券发行因素,8月存量社融及M2增速也将保持在平稳略降状态。这表明在当前“总量适度、精准导向”的政策指引下,从7月开始的金融总量收敛过程实际上仍在延续,未来在货币政策回归常态过程中,以直达工具为代表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将成为主要发力点。
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消息:9月12日0时至24时,云南省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例(缅甸籍、缅甸输入)。 女,32岁,缅甸籍,常住缅甸曼德勒省。自缅甸入境瑞丽。9月12日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即用负压救护车送瑞丽市人民医院隔离观察,经专家诊断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缅甸输入)。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均已按要求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9月12日,据瑞丽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通报,该市一小区因发现1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进行封闭排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PPP项目信息监测服务平台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各地新增PPP项目439个,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新增项目147个。 大岳咨询公司董事长金永祥向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宁夏、广西、江苏、山东等地动作频频,意在加快推进PPP模式及项目落地,反映出地方政府对发展PPP有强烈的意愿。“从今年二季度有关各项指标看,PPP项目迎来了明显回升,或将于下半年再次进入高速发展期。”金永祥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各地新增PPP项目373个,其中各地新增已签约项目144个,态势向好。 “分行业来看,城市基础设施新增项目最多,农林水利、社会事业、交通运输、环保等行业新增项目数较多。”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人士透露,从前期工作情况看,新增项目中已通过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以及可行性论证、实施方案审查的重点推进项目227个。从落地实施情况看,新增项目中已签约项目171个。 另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该平台已签约项目中,民间投资项目共1684个,占全部已签约项目的43%。其中,民营企业单独中标项目835个,联合体中标项目中民营企业控股项目849个。今年1至8月,各地新增已签约项目171个,其中民间投资项目32个。民营企业参与PPP的热情和实际数量均向好。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稳投资政策不断发力显效,投资也呈逐月回升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至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1.6%,降幅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收窄1.5和14.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