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SOHO中国发布2020年中期业绩报告。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SOHO中国实现营业收入约人民币14.53亿元,同比上升63.5%;净利润约2.04亿元,同比下降64%。 此外上周四晚,SOHO中国公告称,终止早前要约私有化事项。 “卖不出去”的SOHO中国,未来何去何从? SOHO中国净资产373亿元,市值仅119亿元 根据早前曝出的交易方案,黑石集团对SOHO中国私有化的交易对价为4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76亿元。 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SOHO中国净资产为373亿元,净资产负债率约为42%。此外,平均借贷成本约4.8%,境外负债占全部负债约4.1%。 然而,截至8月21日收盘,SOHO中国市值仅133.6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119.2亿元。 SOHO中国多年未在土地市场竞拍新地块,最新一则项目是去年底开业的北京丽泽SOHO。 自2012年,SOHO中国提出从“销售”向“自持”物业转型开始,其主要收入来源由售楼转为租赁收入。 近年来,SOHO中国业绩持续下滑。根据此前数据,SOHO中国净利润已连续三年下滑,其中2017至2019年净利润分别为47.33亿元、19.25亿元、13.31亿元。 而今年上半年,SOHO中国净利润仅2.04亿元,同比下降64%。 此外,SOHO中国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由去年年末的12.06亿元,降至本期末的7.46亿元,降幅达38.14%。 租金收入7.82亿同比降12%,卖车位增收6.71亿 然而,在疫情影响下,SOHO中国上半年投资物业平均出租率仅约为78%,与2018年96%的出租率相比,下滑了18个百分点。 分城市来看,一线城市写字楼平均租金二季度集体下跌,北上深平均租金水平创三年最低。其中,北京写字楼出租市场环比降幅最大为4.5%,上海降幅3.7%,深圳降幅2.7%。 作为SOHO中国的主要经营项目,租金收入下降明显。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SOHO中国租金收入7.82亿元,同比下降12%。 在租金收入下降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录得营收正向增长,SOHO中国称,主要归功于车位销售。 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SOHO中国物业销售收入6.71亿元,而上年同期仅115万元,增幅超500倍。 SOHO中国“卖卖卖”并非首次。据不完全统计,SOHO中国从2014年至今已出售至少8笔资产,合计233.6亿元。 去年9月30日,SOHO发布公告称,出售北京建外SOHO、三里屯SOHO、SOHO尚都、朝外SOHO、银河SOHO等9个项目的停车位,合计约7.6亿元。 去年10月,市场再度曝出SOHO中国考虑以80亿美元的价格拟出售京沪八个商办物业。 营业成本增268%,财务费用4.69亿为净利润2倍 受益于车位出售,今年上半年,SOHO中国营业收入同比上升63.5%,然而净利润却同比下降64%。 对于增收为何没有实现增利,SOHO中国在财报中分析认为,主要系投资物业评估增值减少所致。 今年上半年,SOHO中国投资物业评估增值为零,相比之下,2019年同期投资物业的评估增值约为5.53亿元。 对此,SOHO中国表示,去年投资物业评估增值主要为古北SOHO和丽泽 SOHO两个在建项目的进度贡献,而本期无在建项目。 成本和费用的大幅增加,亦是增收不增利的原因之一。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SOHO中国营业成本6.5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营业成本1.77亿元,增幅达268.92%。 今年上半年,SOHO中国销售费用2431.5万元,同比增长34.5%;财务费用4.69亿元,同比增幅达40.84%。
8月19日晚间,我爱我家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 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爱我家实现营业收入39.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0.75%;实现营业利润7259.12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6.69%;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041.41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9.39%。 分季度来看,我爱我家一季度净亏损1.63亿元,二季度盈利2.04亿元。 2017年2月,我爱我家借壳昆百大上市,成为A股唯一一家地产中介上市公司。历史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及2019年上半年,我爱我家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29亿、3.81亿,同比增幅分别为1189.71%、15.88%。 据此计算,我爱我家今年上半年净利润的同比降幅为上市以来之最。 二手房收入同比降34%,相寓收入同比降15% “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因社区封闭等原因导致部分客户选择延后交易,疫情对房屋交易造成巨大冲击,售楼中心和房产经纪门店的线下业务一度基本停滞,公司一季度的经营受到了明显冲击”我爱我家在半年报中表示。 具体来看,受到疫情波及,经纪行业从业者一度难以复工,收入显著减少与门店租金和人工成本的刚性支出的矛盾激化,经纪公司现金流承压,经营困难。 我爱我家称,自二季度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需求快速释放,市场出现反弹。 数据显示,我爱我家一季度房源新增量、客户新增量同比下降51.7%、52.2%,3月底全国陆续复工,二季度房客新增量同比增加12.7%、1.3%,市场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 我爱我家主营业务包含房地产经纪、住宅资产管理、商业资产管理及房后衍生业务等。 房地产经纪业务中,二手房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4.15%至20.9亿元;新房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4.58%至6.4亿元。 “报告期内,需求延后释放,公司二手房业务毛利率为19.95%,同比下降7.03个百分点,疫情带来了部分企业复工延后和外来人员返城率低等现象,使得二手租赁业务的恢复不及二手买卖业务。”我爱我家表示。 新房业务方面,我爱我家上半年实现收入6.42亿元,同比下降14.58%。对此,我爱我家称,一季度由于疫情的影响,新房业务放缓,二季度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开发商全面复工,前期挤压的购房需求被释放,业务成交量逐步恢复。 房屋资产管理业务方面,相寓实现收入7.3亿元,同比下降15.05%。商业资产管理业务方面,收入为1.15亿元,同比增长8.64%。 另外,我爱我家财报还显示,上半年营业外收入共录得939万元,其中罚款收入314.24万元,违约金收入271.93万元,二者合计占营业外收入的62.42%。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我爱我家违约金收入大幅增长,同比增幅达338.1%,上年同期违约金收入仅62.07万元。 资产与负债方面,截至6月30日,我爱我家总资产191.68亿元,较期初下降1.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00.57亿元,较期初下降1.19%。资产有息负债率为13.24%,同比下降1.16%。 此外,我爱我家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共有保证金及押金3.89亿元,较年初增长1.3%。 遭58同城减持,大股东质押股份9千万股 日前,我爱我家发布公告称, 58同城拟以竞价交易、大宗交易或两种方式相结合减持公司3.29%的股份。减持之后,58同城的持股比例将减至4.99%。 对于58同城减持的原因,我爱我家表示,58集团于今年7月完成私有化,正式从美股退市。在其私有化进程中,基于资本运作的需要,调整了对我爱我家的持股比例,这是58集团根据自身战略规划做出的正常商业行为。 58同城对我爱我家的投资始于2018年。当年6月22日,我爱我家宣布引入58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58集团以支付现金人民币10.68亿元的方式,获得我爱我家约8.3%的股权。 双方合作的背景是,2018年4月份,链家推出贝壳找房。 仅仅两年过去,根据贝壳最新数据显示,贝壳上半年GTV同比增长49.4%,达到1.33万亿元,营收则同比增长39%,达到272.6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88.6%至16.1亿元。 事实上,入股我爱我家,并未给58同城带来多少好处。资料显示,8月20日,我爱我家开盘后高开低走,截至收盘,报4.2元/股,而2018年58同城入股时的价格为7.12元/股。 按照对赌协议,2017年-2019年,我爱我家需完成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及募资影响后归母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亿元、11亿元及18亿元。 2020年5月19日,我爱我家表示,上述对赌已经完成。但即便如此,我爱我家近年来在规模上并未有太大增长。 收并购或是我爱我家规模增长的希望所在。近年来,我爱我家收购标的先后涉及包括中环互联、野鸭湖以及蓝海购等多家企业,然而这些收购均以失败告终。 截至2019年底,我爱我家业务拓展至19个城市,门店数量3400余家,同比增加6%,拥有员工近5万人。而据贝壳招股书披露,截至2020年6月30日,贝壳进驻了全国103个城市,连接超过45.6万经纪人和4.2万家经纪门店。 不过,我爱我家更趋同于贝壳旗下子公司链家,仍然属于自营房产中介,并未成为贝壳式房屋交易平台。 近年来,我爱我家亦决心在数字化方面进行变革。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我爱我家扩大IT团队规模和技术投入,IT团队新增82人,至486人,占总部人数的73%。 此外,8月19日,我爱我家控股股东谢勇还向东北证券质押股份9043.59万股,用于股权类投资。 公告显示,控股股东谢勇本次质押股份9043.59万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69.57%,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3.84%。
雪峰科技于8月19日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年报显示,公司1-6月份实现营业收入6.60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3亿元,降幅达25.87%。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1021.1万元,同比增加34.6%。 根据半年报分析,报告期内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板块收入均有所下降。其中,工业主营收入同比减少2317.52万元,降幅为12.9%;商业主营收入同比减少1.4亿元,降幅为64.77%;爆破服务主营收入同比减少6839.11万元,降幅为15.51%。而实现扣非净利润同比增加34.6%,主要受益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保优惠减免政策的影响,累计减免1624万元。 上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雪峰科技主动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建设,积极协调推进全系统复产复工,顺应市场化变革,全力保障市场供应。从而在二季度实现公司主营业务收入降幅收窄31个百分点,工业炸药销量降幅收窄34个百分点,工业雷管销量增速由负转正。 在抓好生产经营的同时,雪峰科技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实施精准扶贫工作,2020年上半年共投入扶贫资金73.9万元,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32人实现脱贫。为最终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雪峰科技计划在于田县科克亚乡博斯坦热克村持续投入扶贫资金。
8月20日晚间,红塔证券披露2020年中期业绩报告,上半年,红塔证券实现营业收入24.56亿元,同比增长226.2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8亿元,同比增长167.1%。 从各主营业务来看,2020年上半年,红塔证券证券经纪业务实现收入9998.75万元,同比增长3.79%;证券投资业务实现收入127347.63万元,同比增长147.1%;资产管理业务实现收入4446.27万元,同比增长400.77%;投资银行业务实现收入3401.93万元,同比增长430.38%;信用交易业务实现收入26403.31万元,同比增长25.95%;期货业务实现收入91179.91万元,同比增长2916.34%;私募投资基金业务实现收入2612.86万元,同比增长60.58%。基金管理业务实现收入9506.02万元,同比增长59.55%。
8月20日晚间,红塔证券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红塔证券实现营业收入24.56亿元,同比增226.21%;净利润7.8亿元,同比增167.10%。 分业务看,报告期内,红塔证券的证券投资业务、投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增幅较大。其中,证券投资业务实现收入12.73亿元,同比增147.10%;投资银行业务实现收入3401.93万元,同比增430.38%;资产管理业务实现收入4446.27万元,同比增400.77%。 此外,红塔证券期货业务表现亮眼。报告期内,红塔期货大力拓展期货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和风险管理业务。期货经纪业务收入为期货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资产管理业务方面,报告期内新增2只产品,共计存续3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红塔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上半年开展了基差交易、仓单服务等与风险管理服务相关的试点业务。红塔证券期货业务上半年实现收入9.12亿元,同比增2916.34%。
8月20日,飞科电器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2020年上半年,飞科电器营收14.87亿元,同比下滑13.77%;归母净利润2.86亿元,同比下滑14.97%。 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47亿元,同比增长141.23%。 飞科电器的主营业务主要包括个护电器、生活电器和电工电器。2020年上半年,个护电器的营收达14亿元,占比九成以上,生活电器、电工电器的营收分别为0.48亿元、0.17亿元。 飞科电器2020年半年度报告 受疫情影响,上述三大品类的营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个护电器下滑12.57%,生活电器下滑38.44%,电工电器下滑26.81%。飞科称主要系线下渠道的营业收入减少所致。 虽然营收下滑,但各业务的毛利率有所抬升。2020年上半年,个护电器、生活电器、电工电器的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加2.40、0.50、8.68个百分点,合计增加2.90个百分点。 长期以来,个护电器中的电动剃须刀、电吹风都是飞科电器的销售主力。此次半年报中虽未披露具体数据,但从上市以来的营收数据看,电动剃须刀和电吹风两大产品,始终霸占产品收入排行榜的前两名。 2019年,电动剃须刀收入24.30亿元,占比65%;电吹风收入6.62亿元,占比18%。2015年至2018年,电动剃须刀的收入占比也始终维持在67%左右。 去年开始,主营业务电动剃须刀的收入结束此前连年上涨的态势,首现下滑,收入同比减少11%。 销售品类较为集中的特点给飞科电器的经营带来了风险,近年来飞科开始尝试拓展更多新品类,将研产品计划从个人护理电器向生活电器、电工电器、厨房电器产品延伸。 但从数据来看,新品类拓展的进度仍较缓慢。2020年上半年,生活电器、电工电器的营收分别为0.48亿元、0.17亿元,占比分别为3.28%、1.14%。而去年全年,上述两项业务的营收占比分别为6%、1.3%。 报告期内,飞科电器的研发费用为2874.90万元,同比下降6.65%,主要为模具开发费用减少。 截至2020年6月30日,飞科电器拥有货币资金2.46亿元,较上年同期期末数减少38.35%,主要系报告期内支付在建工程货款所致。
8月20日,莎普爱思披露2020年上半年业绩。今年1-6月,莎普爱思实现营业收入1.38亿元,同比下降47.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1456.11万元,同比止盈转亏,上年同期净利润为2569.75万元,降幅达156.66%。 莎普爱思称,2020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大幅下滑,主要系受疫情的影响,滴眼液、大输液等产品销售收入下降所致;此外,受子公司强身药业2019 年下半年在建工程转固影响,本期固定资产折旧较上年同期增加。半年报显示,莎普爱思在报告期内计提固定资产折旧3109.14万元,期末累计折旧为2.63亿。 莎普爱思主营眼科用药、大输液用药和抗微生物药等,其主要产品包括苄达赖氨酸滴眼液(莎普爱思滴眼液)、大输液和头孢克肟产品等,其中莎普爱思滴眼液一直是公司的核心产品。 莎普爱思滴眼液曾以白内障“神药”自居,却在2017年底因一篇《一年狂卖7.5亿的洗脑神药,请放过中国老人!》的文章引发虚假宣传质疑,品牌神话破灭。 当年12月7日,国家药监总局要求莎普爱思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有关规定,尽快启动临床有效性试验,并于三年内将评价结果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 如今三年之期将至。莎普爱思在此次半年报中表示,公司正全力以赴做好苄达赖氨酸滴眼液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截至本报告披露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等7 家单位已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 但事件爆发至今,莎普爱思滴眼液早已从神坛跌落,销量一年不如一年,其在莎普爱思总营收中的比重也由2017年时占7成左右至2019年下降至4成。 今年上半年在疫情的双重打击下,莎普爱思的滴眼液产品仅实现收入3707.29万元,同比减少68.4%,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已不到3成。同时,大输液产品收入也同比下降49%至3457.58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莎普爱思曾发公告表示,公司控股股东及实控人陈德康与谊和医疗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将其所持2336.56万股(占总股本7.24%)转让给谊和医疗。与此同时,陈德康放弃剩余7010万股(占总股本21.73%)表决权,并承诺后续还将转让5.43%公司股份。 谊和医疗为莎普爱思二股东上海养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养和投资”)的全资子公司。半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养和投资持有莎普爱思9.66%的股权。 据莎普爱思半年报披露,今年5月28日,协议转让股份完成过户登记。即日起,莎普爱思的控股股东由陈德康变更为养和投资,公司实际控制人则由陈德康变更为林弘立、林弘远兄弟,二人系莆田系林春光之子。 8月12日,莎普爱思发布公告称,陈德康将正式卸任莎普爱思药业董事长一职,此外原董事会三位董事、三位独董以及两位监事也同时辞职;接任者则由陈德康及控股股东养和投资推荐。 此次大换血重振市场对莎普爱思的信心,自公告以来,莎普爱思股价逐日攀升。受业绩公布利空影响,今日莎普爱思股价下跌1.6%,报收于9.2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