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哒英语合约纠纷持续发酵。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如果搜索“口语精灵课”,投诉多达397条。这是少儿在线英语学习平台哒哒英语最新推出的一门课程,一周前才开始开放预约。 多位学员家长告诉记者,哒哒英语以课程升级为由,单方面修改用户系统内课程类型、时长,甚至将系统内的“奖学金”转化为只能购买“口语精灵课”的“钻石”。 记者联系了哒哒英语方面,对方始终未接听电话。随后,记者以家长身份咨询了哒哒英语售课顾问,对方承认公司确实作出了一系列调整,“如果不改革,可能撑不过6月份了。很多家长在一节课售价70元、80元左右时,屯了大量课时,而现在外教老师一节课成本约130元-140元,每上一节课公司都是赔钱的。考虑到现阶段公司的运营情况,因此对现有课程进行了调整”。 三大变动惹怒家长 “说好的规则,突然全变了。”哒哒英语用户学员夏婉(化名)告诉记者,此次哒哒英语单方面修改规则,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第一,强制修改一对一外教课程“赠课”为“口语精灵课”。 过去几年中,哒哒英语有多种促销手法,例如介绍朋友购买课程时,介绍人与被介绍人均能享受赠课。根据此前约定,赠课与普通课程可享受一样的待遇。夏婉表示,“我在2018年购买哒哒英语70余节课,至今账户中还有42节课,此次变动后,其中25节主课自动变成了‘口语精灵课’。” 第二,强制课程有效期。 “此前,哒哒英语的规定是课程不设有效期,可以一直用下去,如今突然添加了截止日期,而且时间安排非常紧张,原来孩子上课的频次是一周上1节课,但是由于现在规定了截止日期,有20节课是必须在8月份之前上完,一周要上3-4节课。”夏婉介绍。 第三,“奖学金”变成了“钻石”。 “此前,哒哒英语有优惠政策,成功拉新可以拿到‘奖学金’,是直接打到账户中可以提现的。这一次‘奖学金’被改成了‘钻石’,只能用于购买口语精灵课。”夏婉说。 据了解,哒哒英语一对一外教课程主修课时长为30分钟,孩子是跟着一个固定外教老师学习,而口语精灵课课时为25分钟,老师也不固定,是哒哒英语今年6月份最新推出的一项课程。 事实上,夏婉早就意识到哒哒的变化了。“哒哒英语一对一外教的卖点是固定老师,之前有很多贴心的小政策,比如课必达,如果你预约上课时,这位固定老师因故不能授课,那么系统会赠送一节课,如果该老师辞职,切换新的固定老师,系统也会赠送一节课。”她说,慢慢的很多小福利都没有了,我就觉得不对了。 但是夏婉联系不到哒哒英语方面,诸多投诉也石沉大海。6月21日,她最后一次打投诉电话,系统等待下听了20多分钟音乐后,她挂断了电话。 恐有大量用户流失 公开资料显示,哒哒英语成立于2013年4月,隶属于上海卓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4-16岁青少儿英语学习的1对1在线教育平台。成立至今共进行了6轮融资,最近一轮融资发生于2019年1月,哒哒英语获得2.55亿美元D轮融资,由华平投资领投,老股东好未来和涌铧投资跟投。 一位专注教育领域的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在过去几年厮杀中,哒哒英语始终保持不错的市场份额,跟其管理细节息息相关,最重要的还是低价政策。哒哒英语设置了许多优惠,比如赠课、奖学金等形式,吸引了大量的“羊毛党”,一节售价200元的主课优惠时价格低至70元左右。但股权多轮变动后,大股东可能也意识到,持续低价并非良方,于是痛下决心改革,但公司必须承担“言而无信”带来的后果,此次调整对品牌伤害是极大的,可能会严重影响老用户的留存率。 事实上,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几乎所有家长都表示“不会再用哒哒英语了”,甚至有人称“哒哒英语一生黑”。 夏婉告诉记者,家长们正在准备诉讼,但由于个体的合同不一,不确定是否能发起集体诉讼。 对此,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朱逸聪表示,购买哒哒英语课程的家长因课程调换及退费未达到要求而产生的纠纷属于同一种类,虽然合同具体内容不一样,但仍可以进行共同诉讼。共同诉讼可以防止法院因再度审理作出与前次相矛盾的判决,而法院也会因诉讼人数众多、影响较大而审慎处理,同时法院能根据不同的合同、全面知悉哒哒英语的运作模式以及纠纷的形成,有利于公证判决的作出。 他表示,民事诉讼其实最主要的是证据,首先(家长)要有可以证明哒哒英语修改规则行为的证据,包括但不限于纸质及电子档的合同、微信聊天记录、邮件、短信、照片等。其次阐明约定好的课程兑换规则及每人应被兑付的课程及种类,最后提供哒哒英语目前修改的合同。合同是双方合意的达成,任何一方在合同成立生效后均应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一方擅自修改合同的行为属于违约,另一方可以要求违约赔偿。 “因诉讼程序较为复杂,且耗时较长,朱律师建议,购买课程的多位家长可以以联名的方式先行向工商、消协等部门邮寄纸质投诉文书,看能否达成各方都满意的处理结果。如若不行再进行诉讼,依托司法部门进行调解或者判决。无论哪种方式,各位家长一定要理性维权,用合法、合理的方式和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利。”朱逸聪进一步表示。
人工智能(AI)技术正在许多行业中产生变革,但只有在医疗领域,AI的影响才有望真正改变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而这样的改变也许正在发生……一疫情肆虐,AI助力防控截至目前,全球确诊人数已超过800万。这次疫情给全球带来了巨大挑战。近年来,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在医疗卫生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先进的计算和数据分析工具使信息共享和诊断实践成为可能,并加深了医疗行业对疾病和感染的理解。在遏制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迫切需求推动下,世界各地的政府机构和企业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基于人工智能的技术,以提供对病毒传播的分析,并寻求治疗药物和方法。我国在疫情刚开始传播的时候,就采用AI技术进行疫情防控,在春运期间,火车站、机场、地铁等公共场所的测温压力巨大,各大图像识别技术巨头们很快部署了AI测温解决方案,采用图像识别与红外等结合的方式,有效避免接触式测温带来的病毒传播风险;疫情开始有所缓解、准备复工之时,不少AI公司提供了大数据AI技术,对迁徙人员进行动态跟踪,结合疫情地图,有效及时地跟踪传染源、接触源,为复工保驾护航。国外疫情爆发的要晚一些,各个国家也采用了AI技术在多个环节助力疫情防控:(1)AI疫情辅助控制迪拜采用了图像识别技术来自动判断人们是否遵守了疫情防控规定,比如保持距离,从图像可以看出该AI程序可以自动识别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样的应用在公共场所可以对人群密集提出预警提示。(2)新冠治疗药物研发总部位于伦敦的药物研发公司Benevolent AI在1月底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冠状病毒问题。该公司用知识图谱技术来快速分析科学文献和生物医学研究资料,挖掘疾病的遗传和生物特性与药物的组成和作用之间的联系。该公司之前一直专注于慢性疾病,而不是传染病,但通过向其输入关于病毒的最新研究,能够重新调整系统,使其专注于新冠药物的研发。目前该公司已经进行潜在新冠治疗药物的临床试验。(3)新冠病毒结构分析DeepMind正在利用基因组的数据来预测生物体的蛋白质结构,揭示哪些药物有可能对COVID-19起作用。DeepMind是Google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人工智能公司,在2016年推出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AlphaGo,战胜了人类围棋选手之后一举成名,在当年将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直接推向高潮,其最新版本已无对手。DeepMind发布了一个名为AlphaFold的深度学习库,它使用神经网络来预测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如何根据其基因组变换形状,进而计算出哪些药物可以与新冠病毒生物体细胞结合,用来破坏病毒细胞,破坏它与人类细胞的结合方式,减缓病毒的繁殖速度。(4)COVID-Net加拿大初创公司Darwin AI开发了一个神经网络COVID-Net,可以通过X射线筛查COVID-19感染的迹象。DarwinAI已将COVID-Net作为一个开源系统发布,受到了AI研究人员的热烈追捧,该公司现在正致力于将COVID-Net从一个技术实现变成一个可以被医疗工作者使用的系统。它现在还在开发一种神经网络,用于对感染COVID-19的患者进行风险分层,以此来分离那些可能更适合在家中自我隔离恢复的病毒感染者,和那些最好进医院的病毒感染者。二医疗AI的大机遇这次疫情让各个国家的医疗体系翻了个底朝天,新冠病毒的流行让医疗系统的脆弱暴露在阳光之下。响应不及时、信息流通受阻、医务人员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诸多问题在多数国家都存在。因此,也让整个人类社会意识到医疗体系变革的紧迫性,是时候重新思考医疗体系的升级了,而人工智能技术在这次疫情中的积极表现,让炒了这么多年的医疗AI概念走入大众视野。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老年人口对于医疗的需求也将呈增长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2019年65岁及以上老人已经突破1.7亿人,占人口总数13%。这样的增长趋势对于医疗资源是一个现实而急迫的挑战。将AI应用在医疗中虽不能完全解决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但是却可以借助AI快速发展的红利,为医疗领域增添新的动力,刺激医疗事业的发展,拓宽医疗资源的使用范围,使全球各地患者更平等地受益于科学进步。医疗健康领域也切实存在很多需求需要AI来帮助实现,从防范疾病和减轻医护压力角度,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需求:(1)基于大数据的疾病或疫情预警;(2)智能读片,辅助医疗影像诊断输出,可以缓解医院的阅片压力;(3)智能诊疗系统,辅助医生做好疾病初步筛查,甚至辅助手术;(4)智能医护辅助系统,帮助护士做好入院评估以及护理监控等工作。从技术供给侧考虑,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步走向成熟,各种应用场景也日趋完善,加上软硬件的持续迭代,让AI技术的广泛落地近在眼前。而且,国家对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前沿技术的发展从政策上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加入国家“新基建”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升其战略地位。医疗AI应用领域在这个浪潮之下,正可以踏上快速发展的新车道。三医疗AI有哪些细分场景医疗AI的应用范围比较广,可以细分为多个应用场景。(1)AI疾病预测主要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搜索引擎数据、航空数据、交通信息等人类活动数据进行分析,从中发现与传染病相关的蛛丝马迹。举个简单例子,可以通过人们使用搜索引擎搜索疾病相关的某些词项来预测与此相关的传染病在某地区爆发的可能性。当然,要想预测准确,还需结合更多数据进行多维度更广泛的分析,单个方面数据分析往往会高估预测结果。(2)AI医疗影像这是AI助力医疗最热门也是最具有挑战的应用场景之一。将图像识别技术应用在医疗影像的识别中意义重大,一方面医院每天需要应对海量的X光影像、CT影像处理需求,需耗费大量人工长时间读片,容易出现误诊、漏诊情况;另一方面是因为图像识别本身就是AI最热门最具魅力的一个技术方向,并且图像识别已经在多个应用中大规模使用,目前已广泛应用在移动支付和安全监控领域,如果AI能在医疗影像中得到发挥,那将大大减轻医务人员负担。美国IDx公司的IDx-DR就是这样一个AI系统,它是用于视网膜病变检测,不需要临床医生解读就能寻找特定病症的筛查设备。该设备的软件,利用人工智能分析眼睛的图像,判断是否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迹象。IDx的检测系统不仅可以为缺少眼科专家的医院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极大帮助,还可以将医生从一系列的测试中解放出来,而这些测试的结果大多是阴性的,可以让医生有更多的时间来治疗那些真正患有疾病的人。(3)AI新药研发由于新药研发过程极长,成本极高,而AI算法因为在数据挖掘方面以及计算能力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可以用在药物、疾病、基因之间关联关系挖掘以及药物的分子结构预测等方面,因此被寄予厚望,近年来该AI新药研发领域的资金投入突飞猛进。下图展示了美国的AI新药研发风投资金近年来大幅增长的趋势。本文开头提到的BenevolentAI公司便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4)AI医疗辅助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医生来执行一些重复性高或者具有传染性环境的工作。比如医院大堂的导诊机器人可以大大减轻导诊台的工作量,而查房机器人可以让医生不需要接触具有传染病例的患者,减少医务人员的感染。结合5G技术,医生甚至不需要离开办公室,就可以将自己的专业诊疗工作延伸到任何地方,不仅在自己医院内部可以高效地开展诊疗工作,还可以支撑偏远地区医务极度缺乏的地区,进行远程诊断、远程会诊等。有一些微型机器人可以帮助医师更好地进行手术,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部门开发了Heartlander,这是一个微型移动机器人,旨在方便对心脏进行治疗。在医生的控制下,这个微型机器人通过一个小切口进入胸部,自行导航到心脏的某些位置,附着在心脏表面并进行治疗。(5)AI健康管理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越来越多的健康相关产品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健康管理是一个范围比较广的概念,包括手机健康APP、可穿戴设备、移动医疗等诸多应用。而AI健康管理往往与互联网、医疗大数据相关,细分场景也很多。比如Apple Watch就提供一项“摔倒检测”功能,关键时刻可以救命,这是Apple Support上对该功能的描述:如果手表检测到您摔得很严重,它会轻触您的手腕、发出警报声并显示提醒。您可以选择联系紧急服务,也可以按下数码表冠并轻点左上角的“关闭”,或者轻点“我没事”来关闭提醒。如果 Apple Watch 检测到您在移动,它会等待您对提醒做出响应,而不会自动拨打紧急服务电话。如果手表检测到您在大约一分钟内没有做出任何动作,它会自动拨打紧急服务电话。智能问诊机器人是近年来比较火的一个智能医疗产品方向,它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搜索引擎以及医疗知识库等技术构建的智能对话机器人,可以为用户提供在线实时问诊服务,是互联网在线问诊平台的智能化延伸,可以解决逐日增加的医疗咨询需求,让一些轻症患者免去因小恙而不得不去挂号排队问医生的麻烦,也大大缓解医院的压力。四医疗AI面临的挑战前景是美好的,但是道路是曲折的。在医疗AI逐渐落地的过程中,有诸多困难需要去面对。(1)临床认证难用于临床医疗的产品,需要得到所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证才能合法临床使用。上文提到的IDx公司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测AI系统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授权认证的第一次AI医疗项目。然而,大部分医疗AI项目都没有这么幸运,医疗临床器械认证流程非常繁琐。在我国要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的认证,需要同国家的三甲医院合作进行临床测试,需要与接受临床测试的病人签订合同,还需要在国家专业机构做检测和报备,通过一系列测试和评估才能获得CFDA认证,很多医疗AI初创公司往往扛不住这样的时间成本。(2)数据问题数据是AI算法必不可少的“燃料”,很多做AI的公司头脑风暴出好些AI产品原型,大部分都由于无法获取足够多足够好的数据而不得不放弃。数据问题在医疗AI中尤为突出,一方面是数据来源问题,医院内的数据有相当一部分依赖于不同的系统,医院之间的数据也很难共享;另一方面是数据质量问题,医疗过程中产生各种临床数据,这样的数据缺少标准化和结构化处理,而且获取高质量的标注医疗数据也不那么容易。(3)隐私风险隐私是AI技术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随着AI技术的爆炸式发展,对隐私的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欧盟的最严格隐私保护条例GDPR的出台,各国纷纷推出自己的隐私保护规范。AI技术对隐私的侵犯甚至还会成为某些社会问题背后的帮凶,比如种族歧视。就在不久前,一些AI巨头已经开始对这样的应用技术输出进行限制。6月9日,IBM宣布停止提供通用的人脸识别软件,随后不久亚马逊也宣布暂停向警方提供人脸识别监控软件,微软也紧跟其后表示在政府出台相关规定前不会再向警方出售人脸识别技术。虽然这些巨头们可能是迫于舆论压力不得不停止输出人脸识别技术,从侧面也反映出民众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隐私正受到来自AI技术的侵害。在医疗领域,隐私数据尤其敏感,无论是基因测序数据,还是医疗健康数据,大部分人都不会愿意分享自己的敏感信息。如何在治病救人与保护隐私之间保持平衡,这是医疗AI发展之路无法绕开的问题,是技术与伦理的博弈。(4)AI诊断容易问责难医疗AI还存在一个困境,那就是如果让AI诊断代替医生诊断的话,将无法对诊断失误问责,无法定位责任主体,因为AI技术无法作为民事主体来承担民事责任义务,也不太可能让其背后的AI科学家承担责任。在医学伦理中,医生必须完全对患者负责,而如果让AI技术的锅给医生来背,也不太现实。(5)人才缺乏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和医学人才是大学阶段培养周期最长的两拨人,也是最稀缺的人才。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爆炸式发展,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根据某招聘网站做的统计分析,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已经超过500万,高校每年培养的AI人才不到一万,杯水车薪。而医药AI需要从业人员不仅精通AI,还要懂医学相关细分领域的知识,能满足条件的凤毛麟角,更遑论建一个医疗AI团队,可想而知其难度之大。五我国医疗AI现状人工智能在我国各项政策的扶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医疗AI也不例外。从下图医疗AI融资轮次的分布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医疗AI技术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大部分融资还集中在公司比较早期的阶段,也体现了发展潜力巨大。六结语一百多年前的西班牙大流感造成了当时世界人口三分之一被感染,导致至少2000万人的死亡,是历史上最致命的一次全球大流行病。一个世纪后的今天,疫情再次席卷全球,不过今天人类已经有了更多的手段和方法来应对疫情的肆虐。希望人类克服层层困难,让医疗AI早日服务人类健康事业,尽早战胜新冠病毒。
T+0一直都是A股市场非常敏感的一个话题。在日前召开的“两会”上,这个话题再次被多位委员、代表们所提起,这其中就包括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贺强。 对于贺强委员,A股市场其实并不陌生。多年前,因为力主单边收取印花税,贺强委员因此赢得了“印花税委员”的美誉。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贺强委员该改称为“T+0委员”了。因为自2012年以来,贺强委员一直都坚持提交在股市试点T+0交易的提案,到现在已坚持8年了,而在今年的“两会”上,贺强委员再一次提交了“建议在科创板率先试行T+0”的提案。贺强委员的执着令人敬佩。 要不要在A股市场实行T+0,这个争论在A股市场由来已久。从中国股市的长远发展来说,实行T+0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毕竟在世界上一些主要的市场里,都是实行的T+0交易机制,A股市场要与国际市场接轨,实行T+0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现阶段A股市场能不能实行T+0。 实行T+0交易,意味着投资者当天买入的股票当天可以卖出,而卖出后又可以买进股票,买进股票后又可以继续卖出,一天可以重复操作N次。正是基于T+0交易的这种属性,这就给了一些人不支持T+0的理由。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T+0助长市场的投机炒作。毕竟A股市场投机炒作的气氛本来就深厚,再推出T+0,市场的投机炒作更加如鱼得水了。二是为操纵市场者提供了便利,在能够进行T+0操作的情况下,操纵市场者只需要用更少的资金就可以达到操纵市场的目的。正是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以至管理层在面对T+0的提案时也都变得谨慎起来。 但T+0交易有着天然的优越性。一方面是T+0可以方便投资者交易,可以活跃市场,因此,它对投资者以及市场有着与生俱来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是T+0具有纠错功能,投资者买进股票后发现自己的操作错了,因为T+0的缘故,可以马上卖出股票,纠正错误。而如果是T+1,那投资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错误继续下去,看着自己账面投资损失的扩大,而不能及时止损。 由于在投资的过程中,投资者难免都会出现这种投资上的错误,因此投资者都有纠错的需求。作为机构投资者以及一些大户来说,在出现这种错误的时候,或许可以通过股指期货、融券、ETF的方式来对冲风险,但作为最广大的散户来说,则很难通过这些方式来对冲风险,只有T+0才能减少他们的损失。也正因如此,25年来,市场对T+0的呼声也一直都不曾停止过。包括贺强委员最近九年,也一直都在为股市恢复T+0交易而呼吁。 而今年贺强委员提出的T+0建议显然更具可行性。因为贺强委员是“建议在科创板率先试行T+0”。这一点对于T+0的试行非常关键。如果在整个A股市场实行的话,管理层或许会担心T+0会给整个市场带来较大的波动。但在科创板率先试行的话,那么T+0带来的波动只是局部的,因而也是可控的。而且科创板的定位本身就是A股市场制度改革的试验田,因此,T+0在科创板率先试行,这也是科创板应尽的义务。 对于某些投资者担心的T+0会助长市场投机炒作的问题,贺强委员在建议中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贺强委员认为,可以在推出T+0的时候,限制每天回转交易次数,比如买卖同一只股票,当天只能买卖一次,以后根据经验和情况逐渐放开。这样T+0可以很好地发挥其纠错功能,而对其助长投机炒作的功能则会受到一定的制约。 至于市场担心的T+0会给操纵市场的行为提供便利,这一点其实是大可不必顾虑的。或许这个问题在25年前确实是一个大问题,但如今这个问题已经不复存在。因为现在大数据已经在监管中被广泛运用,而在大数据面前,各种操纵市场的行为是很容易被发现的。所以市场对这个问题的担心完全是多余,是对监管手段不知情的表现。 正是基于这样一些原因,贺强委员今年在“两会”上提出的“在科创板率先试行T+0”的建议是具有可行性的,希望这个建议可以尽快地被管理层采纳。
礼品卡才是最赚你钱没商量的商场赚钱方式。 相信作为一个中国人,大家都有去各大商场购物的习惯,即使淘宝、京东再发达也不可能剥夺了大家买东西的习惯,更何况对于很多姑娘来说,去商场逛街并不一定真的就是为了纯粹的购物,逛街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在购物结账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除了我们经常使用的现金、银行卡、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传统支付方式之外,还有一种很常见的购物方式,这就是礼品卡。那么问题来了,请问什么东西才是商场最赚钱的商品?是金银珠宝吗?是化妆品吗?其实,都不是,对于很多商场来说,这些不起眼的礼品卡才是商场的赚钱神器。 一、礼品卡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近日,根据外媒的报道,据外媒报道,美国每年约有价值30亿美元的礼品卡没有被使用。据墨卡托咨询集团的数据,美国消费者2019年从星巴克等品牌获得总计约980亿美元的礼品卡,但约有2%-4%的礼品卡资金未被使用,价值20亿至40亿美元。 无独有偶,中国其实也同样如此,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大家商场购物基本上使用的都是现金,之后随着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卡普及了之后开始有了银行卡,银行卡和现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商场消费支付的主要支付方式。随着大家购买能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采用代金券的方式进行促销,于是就开始仿照我们现金的面额发放代金券,比较常见的有100元、200元、500元这样的代金券。 但是,代金券在出现之初主要是用于商场的消费促销,所以一般都不设找零,使用起来并不是那么方便。于是,就有商场开始学习,仿照我们已有的银行卡发行自己的礼品卡了,商场开始将代金券的价值储值到礼品卡之中,这种卡和代金券类似也是有着一定的面额,刚刚出现时的好处仅仅是不需要密码,直接刷卡,不用找零,可以多次使用,凭条可以看到余额等等,是代金券的一种有益的替代。 然而,事情只要在中国开始出现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原先这张国外商场也普遍使用的方式,却被我们”智慧“的中国人民发现了门道: 首先,在礼品卡的卖卡领域可以看作是个人或者单位向商场预先购买商品,不少公司和单位就发现了购买礼品卡可以作为费用,进入公司的成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抵税,而真正使用的话,又可以把礼品卡作为公司福利发放给职工,拥有礼品卡的职工可以在合作商户或者发卡商户直接选购商品,购物的选择权完全交给了员工,而对于单位来说既发放了福利,又抵扣了税费。 其次,在使用的过程中,礼品卡是不记名、不挂失、没有密码的,这样就导致了使用礼品卡的可以是买卡的人本人,也可以是其他任何人。在中国这个人情往来的社会中,送礼就是一个大问题,如果是送礼品,收礼者喜不喜欢,是不是人家需要的都很难把握,而如果是直接送现金的话,在大多数人的感觉中,又太过于俗气,于是送礼品卡就成为了送礼最好的方式之一。 这些便利,让礼品卡在国内快速发展了起来,除了商场、超市自己发行的仅在自己企业内部使用的礼品卡之外,像斯玛特、资和信、中银通等等公司也推出了可以在大量合作商户使用的礼品卡。这些礼品卡在支付产业内部,又有另外一个名字“预付费卡”,根据《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7)》显示,160家预付卡发卡机构合计发卡2.21亿张,金额820.23亿元,发卡数量同比下降14.67%,发卡金额同比增长7.72%。124家预付卡机构共发生预付卡受理业务117.70亿笔,受理金额737.61亿元,可见就是这张小小的礼品卡已经形成了多么庞大的市场? 二、礼品卡到底是怎么赚钱的? 既然礼品卡在国内已经有了如此庞大的市场和体量,那么我们就来看看那些商场究竟是如何依靠礼品卡赚钱的?这一张小小的礼品卡里面蕴藏着让人瞠目结舌的赚钱门道,今天大家就一起来看看,礼品卡纠结是如何赚钱的? 一是发卡手续费,雁过拔毛第一道。在不少的商场,你如果要买一张礼品卡的话,往往并不是足额发放,比如说一张500元的礼品卡往往里面只有490元或者480元,这些钱去哪了呢?这些钱一般的解释往往是商场的押金,好一点的商场会承诺押金可退,如果是差一点的商场甚至会说这个就是手续费,都没有可退这么一说了。所以,押金成为了赚钱的第一道,假设押金可退,那么这10元钱将会长时间在商场的财务体系中,商场可以把它任意挪作他用,无论是用于生产经营,还是用于金融投资这个都没人可管。一张卡10元钱不算什么,但是一旦乘以前面2.21亿张的总量,这个数字就恐怖了。 二是礼品卡存续期的利息收入。一张礼品卡从发行出去到被使用的这段时间内,购物所花费的费用都是存在在商场的财务当中的,正如同前面说的手续费一样,指望商场像保险柜一样就帮你完完整整的存着这笔钱吗?可能并不现实,那么只要在你使用之前,这笔钱都是归商场使用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做的比较好的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大概有3%-4%左右,折算到一万块钱每天可以拿到1元钱左右的收益,如果一个商场卖出了5000万的礼品卡的话,那么它每天把这个钱存到余额宝里面,就能够稳赚不赔的获利5000元。一般在支付产业内部,一张预付费卡的存活期多久呢?大部分时候都有6-12个月,也就是说在这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产生的这些收益可是全部归商场所有的。 三是余额损耗或者不被使用。由于礼品卡在大多数时候都是固定金额的,并且是非实名制的,所以一般的消费者在消费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碰到丢失或者没有用完的情况。虽然我们看到媒体的数据是美国每年是30亿礼品卡没被兑换,但是我们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曾经做过一份统计:在全美国,由于忘记、丢失、余额不足等原因,美国每年有将近10%的礼品卡价值没有被兑现,每年美元被兑现的礼品卡价值超过了80亿美元。照此同比例计算,前面说的820亿元的中国礼品卡市场,商场可以凭空就得到82亿元的直接收入。 四是跑路收益。前面说的三种收益至少还是合法的收益,第四种嘛,则是比较常见却也是比较奇葩的收益类型了,比如说前几天我们家旁边新开了一家理发店,我的一个朋友跑去理发,被理发店的Tony总监一阵忽悠就办了理发店的充值卡,这也是一种礼品卡,但是这种礼品卡本事就代表着严重不靠谱。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对于大部分的理发店而言,你的礼品卡根本用不完理发店应该就已经关门大吉了,所以在中国还有很多的礼品卡根本都是用不到用完的时候店就没了。如今碰到黑天鹅,这种跑路事件就显得更加明显了。 所以说,相比于商场卖东西来说,礼品卡才是最赚你钱没商量的商场赚钱方式。
作者丨徐佳雯 6月4日开盘,地摊经济概念股持续火爆,五菱汽车、迪马股份等多只个股强势霸榜。截至今日收盘,地摊经济板块涨停;个股方面,小商品城、广百股份、茂业商业领涨。 政策放宽后,“摆地摊”也成为了时下最流行的话题,不少网友纷纷表示想要辞职回家摆地摊。昔日与地摊商贩“水火不容”的城管们,现在纷纷出动主动邀请摊主回来上岗。 此外,A股市场也受到地摊概念暴涨的刺激,近日以来,多家上市公司以及投资者们“跃跃欲试”,希望可以把握“上车”时机。 业内人士表示,地摊经济概念股的火热存在市场炒作,目前投资者一定要谨慎,建议关注业绩股,在疫情期间还是不要跟风投资。 搜狐财经同时联系了多家公募基金经理,目前基金经理们均未对爆火的地摊经济概念发表意见。 地摊经济爆火上市公司“踊跃参与” 近日,受地摊经济概念大火的影响,多只地摊概念股涨停。其中,曾推出“地摊经济的正规主力军”的五菱汽车备受追捧,股价暴涨市值连续飙升。 6月2日,五菱汽车在其微信公众号宣布,推出“翼开启”售货车,并将其命名为“地摊经济的正规主力军”。五菱汽车凭借“摆摊神车”,股价两日内涨幅惊人。 (图片来源:五菱汽车公众号) 截至今日收盘,港股五菱汽车报收5.000港元/股,暴涨63.93%,总市值达15.38亿港元,市值较较昨日收盘再涨6亿港元。 (图片来源:Wind数据端) 短短几日,摆地摊从被城管追着打的小众职业,摇身一变成为了“全民热捧”的概念,不仅带火了五菱汽车,相关衍生产业链同样受到了市场的关注。 对于如此“接地气”的概念股,当被投资者问到可以如何参与到“地摊经济”之中时,遮阳伞、零售、市集、汽车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纷纷踊跃发言,力挺地摊经济,想要趁机“蹭一波热度”。 6月3日,原本是以百货零售为主要业务的友阿股份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尽管百货商场、购物中心等场地不适合用于摆地摊,但门店的外广场或临街通道在政府部门的规范管理下,可以用于发展夜市经济。言外之意,你们出摊我给你们安排位置。 而遮阳用具大户浙江永强也“不甘示弱”,表示在大家摆摊的时候,可以考虑选择他们公司的直杆伞、掉伞、折叠棚、遮阳棚等系列产品,包括金属材质的桌椅,均适合用于户外场所。 从上述几家公司今日收盘的股价来看,友阿股份、浙江永强、锦和商业等地摊概念股均涨停。 除了上述”蹭热度”成功的上市公司外,还有一些上市公司正使出浑身解数思考如何参与其中。 当被投资者问到摩托车是否也可以出摊时,钱江摩托表示,如果您使用我们的大排量摩托车前去摆摊,那您一定是摆摊界最靓的仔! (图片源于网络) 速冻企业海欣食品也自信的表示,公司的部分产品可以用于制作地摊王牌麻辣烫、关东煮等,适宜“地摊经济”的消费场景。 此外,得利斯与投资者互动表示,公司生产的大部分食品适宜目前推行的“地摊经济”,并且,公司也具备生产“地摊经济”食品加工相关设备的能力。 不过也有不那么幸运的“倒霉蛋”,本可以借助地摊经济快速“回血”的ST斯太股价刚涨停,便收到了监管部门的停牌通知。 6月3日,受地摊经济的带动,汽车板块大涨,ST斯太涨停,收盘价格为1.47元/股,总市值达11.35亿元。 然而,还来不及庆祝的ST斯太,当晚就收到了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公司股票将于6月4日起停牌。 某证券分析师表示,地摊经济成为热门概念,主要是由于疫情期间失业率和企业困境明显加剧,地摊经济也是目前疫情期间的特许措施,为了更好的缓解失业人群的生活困境,也是拉动内需的举措。 该分析师表示,地摊经济概念股的火热存在市场炒作,目前投资者一定要谨慎,每个概念的热炒都会产生风险,建议关注业绩股,在疫情期间还是不要跟风投资。 地摊经济将催生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需求 对于近日引发强烈热议的“地摊经济”,东北证券研报表示,地摊经济的相关政策放开之后,消费行业的市场表现会有一定提升,在市场走势较弱的环境下提升更为明显。具体到行业层面而言,食品饮料、休闲服务、商业贸易表象更好,低端消费品如啤酒、调味品的市场表现也会有所提升。 首创证券研究所所长王剑辉向搜狐财经表示,地摊经济概念的快速兴起,主要由于它具有简单的商业模式,并有相对成熟的配套设施;地摊销售价格亲民,物美价廉的商品,可以快速吸引消费者,拉动需求。 针对地摊经济对地方经济的影响,王剑辉表示,地摊经济可以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不仅成本低、入行门槛低,并且可操作性强;另一方面,一些本职工作收入不足以支撑生活的人群,可以通过摆地摊争取到更多的收入。 王剑辉预计,通过地摊经济的带动,中短期内就业率会提升3-5个百分点;从中长期来看,若考虑到地摊经济对整体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影响,就业率会提升6-9个百分点。 王剑辉认为,其实也不应该小看地摊经济可以创造出来的价值,不要小看一个小小的摊位,他甚至可以创造出相当客观的利润空间。 对于地摊经济或将为资本市场带来哪些新的投资机会,王剑辉补充表示,地摊经济将为消费领域和制造业催生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就像推出“摆摊神车”的五菱汽车,为当下的摆摊热潮提供了优质的交通和设备支持,从而得到热捧。 此外,王剑辉认为,对于一部分经济条件较差的低收入群体来说,地摊经济的出现是一个草根型贴近民生的大众化消费理念,不仅符合各个阶层的消费需求,也会对国家的经济恢复起到关键的促进作用。 对于投资者是否应该趁机跟投地摊经济概念股,搜狐财经询问多家公募基金投资经理。不过基金经理们纷纷表示,关于目前的地摊经济概念股不便发表观点。
文/新浪财经首席评论员 艾堂明[微博] 微信公众号:老艾股学堂(laoaigxt) 大家好!新的一周又要开始了,这也是六月第一个交易周,五穷六绝,五月说穷也穷,因为股指几乎原地踏步,六月还会绝吗? 五月的穷主要因为成交量,创下今年以来成交量最小的一个月,所以如果想六月不绝,放量是首要任务,量为价之母,没有量能的支撑,是涨不上去的。 想要六不绝,那就先在首周来个开门红吧!先看看周末的消息面如何。 最担心是特没谱搞事情,也确实搞了,威胁将取消给予香港的特别待遇政策豁免,指示金融工作小组研究中国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的上市行为。 但讽刺的是,美股在尾盘先跌后涨,各大指数都收在了全天的高位,特别是一些中概股,表现得比美股还要更好一些,包括和A股密切相关的富时A50指数尾盘也强劲翻红,可以说是化险为夷! 近期金毛恐怕是无暇他顾了,全美已有20多个州、共30多座城市爆发了示威活动,这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已经够让他好好欣赏的了! 从国内来看,周末公布了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6%,虽然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但仍处于扩张区间,影响不大。 另外还有一个重磅消息,上交所称适时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单次T+0交易,保证市场的流动性,从而保证价格发现功能的正常实现。 虽然没有时间表,也不可能马上实施,甚至不一定能成功实施,但还是有很大的想像空间,特别是对于券商股以及和证券相关的金融科技股构成直接利好。 老艾已多次呼吁过恢复T+0交易制度,不管咱们用不用,至少是一项自由交易的权利,在关键时刻,及时止盈止损,有效保护资产安全,遇到极端行情甚至能派上大用场。 对于下周行情,可以偏向乐观一些,从外部来看,消息面和外盘已经没有太大不利影响,从内部来看,上周五A股能顶住外部不确定性的压力逆势收红,说明内部已有反弹需求。 而且上周也分析了,两会已经结束,休息观望的借口也没有了,那些基金经理们也该开始干活了,周五的飘红,已经说明有资金开始进场了。 而从六月份来看,能否实现“六不绝”,主要看成交量,而成交量主要看资金。那些基金们其实是不缺钱的,关键是愿不愿好好干活,把资金派进场。 数据显示,今年前五月公募基金发行持续火热,新基金募资额逼近800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上一次,类似体量的基金首发规模发生在2015年的大牛市行情中。 所以资金是不缺的,重要的是有没有信心,而内资的一大特点就是经常犯怂,远不如外资勇猛。 近期外资持续流入,特别是周五尾盘,由于是MSCI季度调整生效日,一批个股出现异动,尾盘获得大额资金扫货,比如长春高新、中国人保、伊利股份、中国国旅、海尔智家、工业富联、古井贡酒、世纪华通等。 而在6月底的19日,同样是周五,又将迎来富时罗素扩容生效,而且当天仅是被动资金流入,主动资金一般都会提前流入。 所以如果内资仍不争气,筹码又要落入外资手中了,到时候内资又得高位接盘,给外资抬轿,重复一再重复的戏路。 所以手握重金的基金经理们,六月能否实现“六不绝”,主要靠你们了!希望你们能让大家感受到夏日的阳光,让股市热起来! 震荡行情怎么办?期权期指是应对震荡的利器,可以涨时做多,跌时做空,双向操作,再加上T+0交易机制,盘中可以多次波段操作,及时落袋为安,避免股票T+1的尴尬。 想学习期权期指知识以及实战技巧,可以点击收看新浪理财大学的《老艾聊期权期指》视频课程,有全套方法讲解。(点击试看,99元特惠仍在进行中!)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老艾股学堂(laoaigxt),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微博:老艾观察) (本文作者介绍:新浪财经首席评论员、资深投资人。)
文/新浪财经首席评论员 艾堂明[微博] 微信公众号:老艾股学堂(laoaigxt) 十字星,不管大涨还是大跌,次日收个十字星比较好交差,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了…… 但还好今天是个带长尾巴的十字星,说明是探底回升的走势,按照技术派的说法,这叫底部希望之星。 跌不下去是因为成交量萎缩得太厉害了,今天两市成交仅仅4906亿元,低于5000亿的成交在近期是非常罕见的,创下了春节之后的最低纪录。 按照技术派的说法,这又可以叫“地量见地价”,那自然是好事,因为是底部形态。 其实简单来说,为啥跌不下去了?因为量缩到这种程度,很多人已经倒地装死了,死猪不怕开水烫,你再怎么跌我也不走了。 除非再遇到重大利空冲击,还能再吓出一些筹码,否则很多人会选择死扛,那自然也就跌不下去了,自然就见底了。 这两天拖累A股的罪魁祸首是港股,今天也探底回升,恒生指数、国企指数尾盘顽强翻涨。连港股都跌不下去了,A股还有啥可跌的? 但人气的复苏还需要时间,看看板块表现就知道了,领涨的清一色的是吃吃喝喝的传统行业,这和市场的避险心态明显有关。 如果市场很进取,那就去买科技股小盘股了,但看看领跌的板块,清一色是这种股票,说明市场胆怯了。 固然有万恶的美帝打压的影响,但事件的主争之一东方网力还一字涨停呢,居然有金毛帮忙打广告的因素,真是对美帝的最大讽刺! 但不管是哪家公司,打铁还得自身硬,只要你自己掌握核心技术,你就不怕任何人的打压制裁。所以对科技股来说,发愤图强壮大自己才是硬道理,这样就不愁万千股民来抱你的大腿! 但目前都在抱消费的大腿,谁让人家稳呢!纵观各大板块,一季报业绩最稳定的非消费莫属,虽然一些科技龙头的业绩碾压消费,但风口已经转向,白酒酱油香芬四溢,醉倒万千投资客,更有后来者前赴后继…… 这就是市场,只要业绩好,最终还是能走出来,在股价上得到体现,但市场风口也很重要,吹向哪里,哪里的猪就更容易飞起来,业绩反倒是辅助的了。 所以什么是投资?什么是投机?跟着业绩走是投资,跟着风口跟着主力资金走就是投机,二者并没有完全的界限,只不过是择时择势而已,对于股民来说,能挣到钱就是好方法! 震荡行情怎么办?期权期指是应对震荡的利器,可以涨时做多,跌时做空,双向操作,再加上T+0交易机制,盘中可以多次波段操作,及时落袋为安,避免股票T+1的尴尬。 想学习期权期指知识以及实战技巧,可以点击收看新浪理财大学的《老艾聊期权期指》视频课程,有全套方法讲解。(点击试看,99元特惠仍在进行中!)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老艾股学堂(laoaigxt),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微博:老艾观察) (本文作者介绍:新浪财经首席评论员、资深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