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消息,数字货币继续分化,截至发稿,亚联发展涨停三连板,金冠股份涨超6%,奥马电器涨超3%,信息发展、四方精创、飞天诚信等跌逾1%。 消息面: 9月24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召开首场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答记者问时指出,数字货币研究取得积极进展,但推出数字货币还没有时间表,后期还有一系列的研究、测试、试点、评估和风险防范,尤其是数字货币如果跨境使用,还有反洗钱、反避税天堂等一系列的监管要求。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省(区、市)系列新闻发布会。2019年9月16日(星期一)下午2时30分,请中共海南省委书记、海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赐贵,中共海南省委副书记、海南省人民政府省长沈晓明,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沈丹阳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人民日报记者: 海南历史上经历过多次因房地产炒作等投机问题引发的大起大落,在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新机遇面前,海南将采取怎样的办法避免历史重演,确保海南能够有效抓住历史机遇,推动发展行稳致远? 中共海南省委书记、海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赐贵: 刚才这位记者讲到海南历史上出现过大起大落,确实是这样。一是改革开放初期出现的偏差,即“汽车走私案”,这也是全国比较震动的。二是建省初期出现过“房地产泡沫”。海南当时人口也不过700来万人,但是有两万多家房地产商。国家调控后,占全国人口0.6%的海南,留下占全国10%的空置商品房,烂尾楼有600多栋、1600多万平方米,闲置土地1.88万公顷。出现这些现象,紧接着金融的风险也出现,国有四大银行当时坏账300亿左右,海南金融处于高风险期。三是2010年1月份,国际旅游岛宣布建设的时候也形成房价大涨,仅五天时间,海南商品房交易171亿元左右,是2008年全年的总和,房价涨幅是全国的5倍。房价上涨肯定给人民群众生活各方面带来很大影响。 刚才这位记者讲到严控房地产,这个问题的确很重要。海南不能因为全岛建设自贸区、建设自由港,再次出现这种大起大落。这位记者说如何避免历史重演,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摆在省委、省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我们倒过来想,如果海南这几年不严控房地产,它会带来什么后果?我想有几个方面: 第一,房价大涨是必然趋势,不可能是稳定在今天海南的房价,房价大涨会带来地价的大涨。 第二,这种大涨必然使一些人炒房、炒地的心态和行为更加剧烈,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的,我们面积就那么多,如果都用在房地产,其他建设用地就减少了。所以海南今后的高质量发展和持续发展是做不到的,也会对生态造成很大的影响。 第三,单一的产业结构不是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的方向。刚才晓明同志介绍了,海南50%甚至多一点的税收靠房地产,有的市县高达70%。所以不严控房地产,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无法改变。 第四,高价位的房产很难吸引人才。大家说,这么高的房价,买不起。 第五,对于干部队伍也很难在自贸试验区、自贸港当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过去长期以来有的地方就是靠卖地,其他产业没有什么发展,干部也得不到什么锻炼。在建设自贸试验区、自贸港的过程中,我们的干部队伍要解决本领恐慌、增长才干,去房地产也是一种锻炼。 我们在严控房地产、防止历史重演的时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议上,把海南确定为省域“多规合一”的改革试点,要求从规划源头上抓起。2016年,我们实行了“两个暂停”政策。2017年,我们对中部12个市县取消了GDP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考核,其中中部像五指山这样的4个市县,商品房只供应本市县的人,不准向外销售。2018年,我们实行全域限购,但对廉价房、人才房、改善性住房的建设还是推动的,对旅游房地产和商业房地产还是鼓励的。 总的讲,我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海南不能再错失这个机遇。我们践行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很重要和关键的发展理念。我们也践行了“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如果不控房地产,那今天的GDP、今天的财政收入可以好看很多,但是它的后果就是我前面分析的,非常严重。 我们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们正在培育比如旅游业、热带高效农业、信息产业、海洋产业的千亿产值的产业,会展业、健康旅游、健康医疗、教育、文化、体育产业、金融、航运等产业都在大力发展,我们很有信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资本市场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指明方向。今年以来,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进程加快,9月10日,证监会召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了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12个方面的重点任务;9月11日,易会满主席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努力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全面深刻地阐述了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意义和关键举措,奠定了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基础。 伴随资本市场的定位和重要性不断提升,深化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基金公司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专业机构,应站在政治经济全局的高度,不断优化发展定位、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助力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局。 一、积极优化资金配置,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目标,监管部门着力推进资本市场关键制度创新,努力优化增量、调整存量。一是推进科创板建设并试点注册制,促进科技资本的形成和转化,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推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通过切实把好入口和出口两道关,优化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制度,促进上市公司优胜劣汰;三是补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短板,推动创业板与新三板改革、债券市场创新,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多元、更适配的平台。 上述制度建设将有效提高资本市场的包容性、适应性,为科创企业发展提供有利的融资环境;同时通过优化市场运行机制,推动金融资源更有效地配置到优质企业。 基金行业需顺应资本市场改革趋势,积极把握资本市场供给优化的机遇。一是夯实主动管理能力,尤其是培育对新经济企业的风险识别和投研定价能力,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和专业估值,优化资金配置效率,促进经济转型发展。二是优化产品供给,布局与经济发展方向适配的产品,汇集社会资金,加强对优质企业的金融支持。 二、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助力资本市场走向成熟 资金结构是影响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重要指标。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优化投资者结构正是此次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一是提升机构资金的占比,打通基金、保险、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入市瓶颈,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吸引海外机构资金;二是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理性投资,要求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坚持长期业绩导向,推动公募基金纳入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金投资范围。 资金供给的变化将对资本市场产生深远影响。一是随着国内外中长期资金的流入,权益资产有望成为大类资产中的核心配置;二是机构投资者占比的提升将推动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成为主流,有助于降低市场波动。 基金公司作为专业投资机构,一直是长期投资与价值投资的追随者与践行者。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一系列举措为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也对基金公司践行和引导正确投资理念提出了更高要求。基金公司应积极对接国内外中长期资金入市,尤其是要为承接第三支柱养老金做好准备;同时应规范自身投资理念和行为,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发挥专业投资者的示范效应。 三、坚持合规稳健经营,助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为更好地应对国际国内复杂环境变化,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基础上,监管部门加大稽查执法力度,严肃市场纪律,净化市场生态,并进一步完善投资者保护的法律制度体系,积极倡导理性健康的投资文化。 基金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应坚持合规稳健的经营思路,共同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一是坚持底线思维,及时防范和化解风险,提高应对和处理风险事件的能力;二是积极保护投资者利益,加强投资者教育,引导理性投资,同时提升反欺诈手段和诉讼求偿水平,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 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举措的有序推进,将推动资本市场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基金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健康有序、丰富多元的市场生态;同时,新时代资本市场的发展要求基金公司积极担当作为,发挥好社会财富“管理者”、资本市场“稳定器”的作用。广发基金将继续恪守行业本源,强化专业能力,为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贡献力量。
金融委会议划重点!划在有发展潜力的地区和领域 8月3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会议,研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等问题,部署有关工作。 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金融委主任刘鹤主持,金融委成员单位及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此次会议是在中美贸易战升级,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召开的。 一个月前,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把握长期大势,抓住主要矛盾,善于化危为机,办好自己的事。 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需要抓住主要矛盾,善于化危为机,办好自己的事。此次召开的金融委会议就是具体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要求,作出安排。 首先,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主要在财政领域发力,货币金融政策提供支持。 会议强调了“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同时要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把财政政策与货币金融政策更好地结合起来。“金融部门继续做好支持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相关工作”。 其次,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方面,会议提出了鼓励银行利用更多创新型工具多渠道补充资本,真正落细落实尽职免责条款,有效调动金融机构业务人员积极性,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全面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其三,通过深化金融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会议提出重视金融体制改革的整体谋划,提高金融体系的适配性。 会议要求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以科创板改革为突破口,加强资本市场顶层设计,完善基础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扎实培育各类机构投资者,为更多长期资金持续入市创造良好条件,构建良好市场生态,增强资本市场的活力、韧性和服务能力,使其真正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会议强调,大力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健全资本市场法治体系,加快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法律责任追究,大幅提高违法成本,严厉查处近来出现的各种欺诈违法案件,为满足人民群众财富保值增值等多元诉求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 其四,在投资方面,会议提出为了充分挖掘投资需求潜力,探索建立投资项目激励机制,支持愿意干事创业、敢于担当、有较好发展潜力的地区和领域加快发展。 这是本次金融委会议的重点,再次强调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具体的区域经济方针,要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对于已经出现的且有着较好发展潜力的经济中心地区和产业领域,要继续推动其发展。对于这些地区和领域的基础设施投资,高新技术融资,产业改造,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融资需求要重点考虑。 这意味着中央支持和鼓励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
获国务院发文鼓励 消费金融未来空间如何 消费金融再获政策利好。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推动专业化消费金融组织发展。”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简称“意见”)指出。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嘉宁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消费金融对于拉动消费被看重,特别是对于环保智能产品的消费,起着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稳定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消费金融小额分散,贴近居民生活的特点,也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居民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持,故消费金融成为监管部门近期鼓励发展的重点对象之一。” 事实上,这几年,消费金融市场已经迎来众多参与者,包括银行、电商、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等均在发力消费金融。 不过,多位分析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金融渗透率相比,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尚处在起步阶段,未来的发展空间依然广阔。 消费金融再获政策利好 未来发展空间依然广阔 投资、消费、净出口一直是拉动我国GDP增长的“三驾马车”。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贡献率的角度来看,上半年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60%,达到60.1%。 对此,马上消费金融方面表示,在处于经济新常态阶段,我国经济增长发展方式要实现由政府主导、投资密集、出口导向,向依靠消费驱动和实体企业支撑的经济转型。 不过,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意见》也指出,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当前流通消费领域仍面临一些瓶颈和短板,特别是传统流通企业创新转型有待加强,商品和生活服务有效供给不足,消费环境需进一步优化,城乡消费潜力尚需挖掘。 而为优化消费环境,促进商业繁荣,激发国内消费潜力等,上述《意见》提出了20条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的政策措施。其中一条为“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推动专业化消费金融组织发展。” 对此,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在当前中国经济供给侧改革、去杠杆及不确定的国际关系的情况下,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而消费金融有利于促进消费,满足消费需求,提升消费体验。 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也认为,《意⻅》专⻔指出发挥⾦融机构和消费金融的作⽤。联系到前段时间社会上对消费⾦融的一些质疑声⾳和部分地⽅对消费金融的排斥性做法,此次有望正本清源,利于保护正规消费金融合规展业的积极性,通过信贷⽀持消费增长。 陈嘉宁亦分析指出,消费金融成为监管部门近期鼓励发展的重点对象之一。一方面,是看重消费金融对于拉动消费,特别是对于环保智能产品的消费,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稳定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消费金融小额分散,贴近居民生活的特点,也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居民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持。 事实上,政策利好等背景之下,这几年来,银行、电商、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消费分期平台和其他消费金融平台等纷纷发力消费金融,我国消费金融增长迅猛。 不过,易观报告认为“目前我国消费金融行业尚处于市场启动期”。我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时间并不长,2018年我国消费信贷余额占GDP12.5%的比例相比美国19.6%的比例仍然有着一定的差距,这也侧面反映出我国消费信贷市场未来仍然拥有可观的增长空间。 陈嘉宁亦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对比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金融渗透率,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尚处在起步阶段,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消费金融挑战与突围 “近几年,随着消费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市场空间的打开,参与消费金融业务的机构也比较多元。”于百程坦言,不过,由于业务界限不清晰,规范程度不够,在业务开展过程中暴露了一些问题。 易观报告也分析指出,随着消费金融行业(尤其是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无场景放贷自建资金池,暴力催收等一系列行业问题也开始逐渐浮出水面。 而本报记者注意到,在消费产品及消费场景方面,上述《意见》明确,鼓励金融机构对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智能家居、节水器具等绿色智能产品提供信贷支持,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 “发展绿色产业一直是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举措,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努力方向,也是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殷切希望。在发展绿色产业的过程中,服务于产业发展的绿色金融体系也成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而消费金融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绿色金融方面的探索必不可少。”马上消费金融方面指出。 沈建光也表示,⼀方⾯仍要加强监管,避免假借“消费⾦金融”之名将资金违规流向房地产、民间借贷等⻛险领域;另⼀方⾯也要通过“技术 驱动+金融创新”的模式推动消费⾦金融⾏业的供给侧改⾰,尤其要借助⾦融科技头部企业的⼒量,⼤力发展侧重于绿⾊、普惠⽅向的消费金融。 除此之外,监管的趋严、各方面成本的提高等诸多因素也使得消费金融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不同的市场参与者自身也面临着挑战。 比如据易观不完全统计,虽然披露增长率的持续消费金融公司(2018年)全部实现营收正增长,但受到业绩基数增大,监管趋严、成本上升、资本金约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大部分披露业绩的消费金融公司营收增长率相比2017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这种情况,布局消费金融业务的参与者如何突围? “从未来看,客群的下沉,业务的开放,以及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降本增效,提升智能水平,将是消费金融业务突围的关键。”于百程表示。 陈嘉宁亦向本报记者分析指出,突围之道应该是如何利用好各家的优势和资源,顺应市场和监管的态势,差异化经营,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消费金融服务。
消费金融处于拐点期 大变局或即将到来 一家净利润同比增长17.5%,另一家净利润同比增长82.38%!这是近期两家消费金融公司公布的2019年上半年业绩。不难看出,消费金融行业的潜力依然巨大。 但在监管收紧、不良率攀升挤压盈利空间、经济走弱带来消费疲软的情况下,整个行业也面临重新洗牌的压力。 2019年8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表示,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当前流通消费领域仍面临一些瓶颈和短板,特别是传统流通企业创新转型有待加强,商品和生活服务有效供给不足,消费环境需进一步优化,城乡消费潜力尚需挖掘。 其中,《意见》第十九条指出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推动专业化消费金融组织发展,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并由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消费金融行业竞争加剧、分化加速、增长停滞,出现相对明显的顶部徘徊迹象,叠加特定群体的杠杆率高企,市场预期混乱,悲观乐观间杂,整个行业正处于敏感的拐点期,任何或正或负的政策导向都将左右行业走势。此时,政策层面发声鼓励消费信贷创新,可以极大地提升市场信心,引导市场共识的形成,为消费金融行业持续向前高速发展提供坚定的基础。 行业持续出清 如果回溯国内消费金融行业近20年的发展历程,关乎行业转折的发展节点至少还有三个:一是2007年信用卡业务的小规模爆发;二是2014年在线借贷的繁荣;三是2017年粗放发展时代的终结。 尤其是后者,进一步“出清”了消费金融市场,致使各大互金平台纷纷谋求转型,要么是利用大数据优势围绕用户场景,精准推送金融服务,或者从服务C端往服务B端转移,走轻资产路线。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7月31日,全国在运营平台数量为920家,环比下降1.18%;而在2016年10月,全国在运营互金数量为2383家,同比减少了一半多。早在2017年底,网络借贷行业总体贷款余额就已达12245.87亿元,但截至今年7月31日这一数据却为9502.51亿元,下降了逾20%。 有业内人士认为,消费金融增速放缓的首要原因是监管收紧。西南某消费金融公司一内部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随着“141号文”影响的持续发酵、“29号文”、“175号文”的接连落地,高速运转了多年的消费金融进入了新的变局当中。 但在薛洪言看来,互金行业经历的大变局,是科技驱动、周期演变、经济下行、监管趋紧等多方因素共振的结果,本质上,这种大调整也是行业由内而外优化资源配置的必经阶段。 “行业发展早期,监管篱笆宽松、准入门槛低下,在风口效应驱动下,各方资源加速涌入,鱼龙混杂,高增长中乱象高发,发展模式粗放,只有经历一次深刻的优胜劣汰,促进资源重新流动配置,行业才能迎来新的增长阶段。”薛洪言说。 互金夹缝求生 对于目前24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而言,他们并不缺少资金来源,也不缺乏场景支持。但对于大多数互金平台来说,则恐怕没有那么洒脱,“活下去”是它们始终绕不开的话题。尤其自2019年初下发“175号文”后,互金平台的备案也遥遥无期,随之而来的声音则要求它们向网络小贷公司、助贷或为持牌资产管理机构导流转型。 事实上,从近日多家上市互金平台陆续披露的2019年中期财报可以看出,获取持牌金融机构资金做助贷业务已经成为了行业内最明显的趋势。 而根据已发布中报的几家互金平台数据来看,截至2019年二季度,360金融助贷规模为411.2亿元,机构资金占比为85%;拍拍贷助贷规模为95.04亿元,机构资金占比为44.8%;小赢科技助贷规模为27.2亿元,机构资金占比26.7%。 此外,上述几家机构也都在财报中表示,此后会继续扩大金融机构合作伙伴的数量,并在此基础上将资金结构进一步多元化。助贷业务规模和助贷资金来源成了互金平台之间的助贷业务竞争的重头戏。 业界依然认为,在这个仍然在高速增长的消费金融市场上,传统金融机构如银行、小贷、担保公司等等,以及一些互联网流量平台们,对于金融科技服务始终有着旺盛的需求。不过,也有人提醒到,随着越来越多的平台抢滩助贷市场,能从助贷业务中获得的高额利润也越来越不可持续。 薛洪言表示,从行业整体看,局部问题和结构性问题是比较突出的;另外,行业还面临暴力催收、高利贷等问题。同时,还有资金流向问题,很多消费金融产品的资金可能没有流向消费金融领域,这些因素的存在,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增大行业面临的不确定性。 变局即将到来 《意见》表示,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当前流通消费领域仍面临一些瓶颈和短板,特别是传统流通企业创新转型有待加强,商品和生活服务有效供给不足,消费环境需进一步优化,城乡消费潜力尚需挖掘。 其中,《意见》第十九条指出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推动专业化消费金融组织发展,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并由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有投资者认为,这是监管层为当前的消费金融行业指明了方向。但同时也有观望的声音存在。 “《意见》旨在倡导消费金融大力发展,但也可能会因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阻碍这个政策的落地执行,最后结果是依然不敢放贷不敢催收不敢上规模不敢创新,而没有实质效果。”某消费金融资深评论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但终究来看,行业大变局之中,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清理、规范,淘汰不合规企业并非是对行业发展的否定和制止,而是对行业存在的肯定和规范,从而促进消费金融行业的良性循环。 薛洪言表示,此时,政策层面发声鼓励消费信贷创新,可以极大地提升市场信心,引导市场共识的形成,为消费金融行业持续向前高速发展提供坚定的基础。
全面参与全力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作者:浙江省委书记 车俊 来源:学习时报 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牵挂在心,在不同场合、不同地点多次就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部署、提出要求。正是由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才得以更快推进,才有了今天的好局面好势头。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我们的责任。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期望,切实肩负起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论述,既是一脉相承,也是不断深化的。我们务必深入学习、深刻领会。要深刻领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战略方位,把握新阶段的战略机遇,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通过抢抓战略机遇来应对现实挑战。深刻领会“两个最有条件”的战略判断,全面把握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最有条件率先实现现代化、最有条件实现区域一体化的基础条件,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加速一体化和现代化。深刻领会“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围绕建设能够带动全国发展的强劲活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落实各方面工作、促进高质量发展,为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大局多作贡献。深刻领会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画好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工笔画”,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深刻领会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的内在要求,处理好大我和小我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让城乡区域要素自由流动。深刻领会龙头带动和各扬所长的推进格局,确立全省域都是主角、没有旁观者的姿态和担当,支持上海发挥龙头作用,主动接轨融入上海,全方位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各领域互动合作,扬长补短,使优势更优、长板更长、短板补长。 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系列重要指示,不仅是对长三角发展的明确要求,也是立足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新使命、新要求、新期望。我们一定要领会好、领悟好、领办好,真正站在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的政治高度,自觉践行“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新期望,创造性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做更多工作,挑更大担子,以跨越关口的挺进勇气和全面发力的突破局面,来诠释初心和使命。 全力实施《规划纲要》 及浙江 《行动方案》,全面落实推进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各项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上海要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要各扬所长。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作出的“八八战略”一脉相通。我们要在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进程中,聚焦新发展理念,紧扣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实施浙江省《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集成优势、创新优势、放大优势,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落实创新共建,下好转型升级先手棋。长三角打造“一极三区一高地”,勇当创新排头兵和突击队,就要在创新驱动上杀出一条血路。这有赖于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上加强协同创新,深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推进更多突破,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有赖于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加大政府投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联合开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技术创新链;有赖于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势,为创新提供澎湃动力和强大生力军。一方面,要借力合作创新,抓住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机遇,携手共建跨区域多层次产业创新合作平台,提升G60科创走廊、各类科技园区合作水平。另一方面,要凸显特色创新,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抓住5G应用、物联网发展机遇,打造数字长三角,促进企业上云和政府数字化转型,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数字经济引领创新;发挥浙江市场化程度高和浙商创业创新能力强的优势,把这段时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氛围保持下去,千方百计把各类主体的创新积极性激发出来;全面落实科技和人才新政,力争通过几年努力,使浙江在长三角创新版图中更有作为、更有高度。 落实协调共进,推进区域间的协同发展。围绕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展开高质量一体化建设,建好示范区,带动中心区,辐射全域发展。主动服务上海并承接上海辐射,支持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做到中央有要求、上海有需求、浙江有行动。善借上海之力,接轨创新、接轨国际化和治理现代化,“陆海空”联动、全省域全方位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发挥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长三角有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和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浙江也有各类示范区、试验区、新区,这些“区”都应走高起点改革、高水平开放新路,依靠制度创新促进开放,依靠开放倒逼改革、提升发展水平。加强与苏皖闽赣毗邻区域合作,推进宁杭生态带、杭黄全域旅游、浙皖闽赣生态旅游协作区、苏浙皖产业区等合作发展。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框架下加速省域一体化,推进杭绍、杭嘉、甬绍、甬舟、嘉湖一体化,整合产业集聚区、开发区、高新区及各类园区,加快建设杭州钱塘新区、宁波前湾新区、湖州南太湖新区和绍兴滨海新区,助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落实绿色共保,开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境界。高质量一体化的长三角,必然是绿色美丽的长三角。共同保护好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生命线,贯彻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原则,加强江河湖海山协同治理,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共筑长三角绿色生态屏障。共同打好跨区域污染防治攻坚战,对照落实中央环保督查、海洋督察整改要求,深化创新生态合作补偿等机制,联合开展治水、治气、治土、治废行动,打好污染防治大兵团攻坚战。共同捧好绿色发展金饭碗,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因地制宜推进美丽城镇建设,建设城市群都市圈美丽后花园,依托长三角大市场,合作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落实开放共赢,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外开放的门要越开越大。长三角就是其中一扇大门,我们要围绕打造更高水平开放之门做好工作。提升营商环境,把“最多跑一次”改革进行到底,更好发挥撬动作用,对照世界银行等标准,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支持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并承接其溢出效应,发挥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油商大会、中东欧博览会等展会和活动品牌效应,做到越办越好、越用越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推进高水平引进来和走出去,实行引进来负面清单制度,确保高质量进来,走出去也要有条件,保障出去有序安全,确保留下高端产能和总部环节。 落实民生共享,增强人民幸福感获得感。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最终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一体化高质量的美好生活。在交通便民上,重点打通省际断头路,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加强公路、机场、港航协同发展,加快构建长三角省际省会城市、省域和大都市区1小时交通圈。在教育利民上,共同制定长三角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规划,重点打造长三角高水平大学联盟。在医疗惠民上,重点推进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推动跨区域医疗联合体发展,协同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在文化育民上,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弘扬、共同培育,着力打造江南文化,共筑文化高地。 树立一盘棋思想,汇聚起推进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磅礴力量 加强组织领导,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把握发展规律,创新推进方法,弘扬奋斗精神,激发创造活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形成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的好势头。 以好的方法确保好的效果。事必有法,然后可成。要改革推动,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加快改革举措集中落实、率先突破、系统集成,建立健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指标、政策、标准、统计和评价体系。要法治理念,加快建立长三角地方立法和执法工作协同常态化机制,以生态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监管等为重点,推动联合立法,为一体化发展提供法治保障。要市场思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及“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多听企业意见,精准服务企业,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引导动员更多企业有所作为、积极作为。要重点突破,进一步发挥浙江海洋经济、世界大港、民营经济等优势,找准切入点、突破口,谋划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浙江特色的标志性工程、标志性项目、标志性改革事项。要主动对接,既对照《规划纲要》,又对接各专项规划,还要对标整个政策体系。主动与长三角及周边省市、京津冀、粤港澳等对接沟通,虚心学习,汲取经验,协同推进。 夯实行稳致远抓推进的根基。时刻保持坚定清醒的头脑,增强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要保平安,把平安稳定作为办好自己事情的前提,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做好防范风险攻坚战、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和防灾减灾等各项工作。要守清廉,守住廉洁自律底线、不碰纪律红线、不越法律高压线,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真心实意与企业打交道,为企业排忧解难。要浓氛围,把握相关宣传和舆论引导时度效,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好氛围。 用富有时代气息的精神凝聚力量。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勇于担当,开拓创新,务求实效。大力弘扬新时代优秀企业家精神、浙商精神,优化综合发展环境,把企业家信心鼓起来、聪明才智激发出来,激励海内外浙商创业创新、勇攀高峰。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和专业精神,激励各类人才在长三角大舞台建功立业、成就价值。进一步动员各级各部门各行各业讲科学、讲专业,积极开动脑筋,创造性贯彻落实,确保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始终在高质量轨道上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