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A股市场并购重组表现活跃,年内A股市场共发起2405起公司并购事件。从类型来看,聚焦核心主业的并购与跨界并购兼而有之。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推进,未来并购重组数量、规模及规范化程度有望进一步提升。表现活跃 百亿并购重组项目频现2020年以来,证监会持续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一方面,监管层不断给并购重组“减负”。2月份再融资新规、7月份并购重组《监管规则适用指引》相继落地。另一方面,对“忽悠式”、“三高类”重组等乱象也实施精准监管,以改善并购重组市场环境。日前举行的中国资本市场建立30周年座谈会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提出,下一阶段将持续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持续优化再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制度安排。“并购对于资本市场意义重大,在促进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完善、增加企业外生增长机会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委员付立春表示。得益于制度优化进程的不断加快,2020年以来A股市场并购重组表现活跃。同花顺数据显示,以首次公告日为计算依据并剔除交易失败案例(下同)后,截至12月30日,A股市场年内共发起2405起公司并购事件。从项目进度上来看,813起已完成,1592起正在进行中。其中,处于进行中的项目相比去年同期的858个大幅增长85%。从行业来看,重资产的制造业及电子电气等科技行业发生的并购事件较多。根据申万一级行业分类,参与并购最多的前三个行业分别为机械设备、化工和医药生物,并购事件均在200起以上,机械设备行业并购事件最多,达到235起。就企业性质而言,有774起参与方为国有上市公司,占比为32.18%,其中196起为央企国资控股,占比25%;578起为地方国资控股,占比75%。民营上市公司参与并购事件的有1482起,占比61.62%。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内9个百亿以上的并购计划中,国资控股上市公司参与了8个。总价值最高的为7月24日国家管网向中国石化及其子公司收购股权和成品油管道等系列资产收购计划,总金额达1226.55亿元,这也是2020年唯一一个千亿级别的并购计划。此外,2020年共有83起上市公司并购宣告失败,部分并购事件引起监管关注。以证券行业为例,9月份,国联证券拟通过协议转让和换股的方式并购国金证券,又于10月12日晚间宣告终止。11月20日证监会发布警示函,指出国联证券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过程中未有效评估监管政策,对重组备选方案准备不足,且未审慎评估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分化明显 聚焦主业与跨界并购并存总体来看,A股市场并购事件呈现分化态势。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聚焦核心主业发展,通过并购的方式做优做强;另一方面,主业之外的跨界并购事件以及一些“忽悠式”并购也不在少数。聚焦主业方面,典型案例为2020年11月17日华为对荣耀的出售,不仅促使产业链上30多家企业努力实现产业链自救和市场化投资,也尽力实现产业互补。此外,还有蓝思科技99亿元收购可成泰州工厂、国大药房18.6亿元收购成大方圆等。另一方面,随着今年直播概念的火爆及新能源、白酒等行业利好的释放,跨界收购也频繁出现,但“结局”却有所不同。12月8日,大豪科技宣布收购红星二锅头,随后迎来12连板。11月份,电缆公司尚纬股份表示将以5.89亿元收购罗永浩直播公司星空野望,随后上交所发出问询函,要求说明高溢价跨界收购资产背后的具体情况。12月3日晚间,尚纬股份公告表示终止股份协议转让事项。业内人士指出,未来随着注册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或将迎来优化,规范性也随之提升。“全面注册制的推动对并购有积极意义。”申万宏源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表示,注册制条件下,对兼并收购的管制可能会更为宽松,容忍度提高,而企业估值等方面则更加市场化,使得并购操作在弹性增加的同时获得进一步规范,对于市场更有积极意义。付立春认为,随着全面注册制的推行,2021年资本市场有望沿着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向去推进。资本市场并购数量和规模可能会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准。与此同时,项目审批及执行相关规则也会跟进事实,从而提升并购事件的规范性和质量。(记者 罗逸姝 李静)
这一两个月来,微众银行一直处于“蛋壳事件”的风口浪尖上,这可能是它成立6年以来遇到的最引人关注的一次事件。在整个事件逐渐平息之际,见到了之前鲜有在公开场合露面的微众银行董事长顾敏。 在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中,他并没有为微众银行做过多的辩解,谈论更多的是“反思”。他称,这个业务的“初心”是不错的,解决了很多人的痛点问题,但从结果来看,当初的考量是不够的,“事实上,我们还有更深层次的义务,尤其是从消费者保护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甚至需要考虑更为极端的情况。” 86%租金贷已结清,最近做了很多“反思” (下称“CBN”):就“蛋壳事件”的处理,微众银行在12月4日给出了一个最终的解决方案,即蛋壳公寓“租金贷”客户退租后,蛋壳公寓所欠客户的预付租金用于抵偿客户在微众银行的贷款,之后再由银行来结清该笔贷款。那么,这个方案是如何诞生的?对于微众银行来说,意味着什么? 顾敏:这其实是一个抵债的方案。对于客户来说,是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我们所能找到的最大限度保护客户权益的方案。而对于微众银行来说,相当于放弃了个人债权,转为对蛋壳的应收款。 大家也都知道,从“对个人的债权”变到“对蛋壳的应收款”,其中的权利义务有着天壤之别,债权价值和清偿顺序上都相差很大。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已经尽最大努力揽下了所有的风险。 实际上,我们从事件一开始就做好了主动承担风险的心理准备、财务准备,也和事件各个相关方密切沟通、研究相应的解决方案,但其间因多种因素的出现,我们最初的设想在“最后一分钟”才得以实施,这其实也是我们挺感遗憾的地方。 CBN:目前,在该方案下已经结清的客户有多少? 顾敏:截至12月27日,已有13.61万人结清租金贷,已结清贷款金额13.14亿元,结清金额比例86%。 CBN:你刚才也提到,最近做了很多“反思”,能和我们说说,都有哪些方面吗? 顾敏:可以。如果回头来看,我认为,我们在这件事情上的“初心”是良好的,但确实在执行中存在一些问题。 当初设计“租金贷”这一产品时,本着响应国家“房住不炒、住有所居”的政策导向,认为大城市里的年轻人在面临押金和租金时会存在比较大的压力,所以想用这个产品来平滑年轻人的现金流。按道理来说,凡是银行贷款都是有利息的,但为了减轻年轻人的压力,我们设计的模型是,客户无需付利息,而由蛋壳去贴息。 “租金贷”累计有60万左右的客户,而到“蛋壳事件”爆发之前,尚处于贷款中的客户约16万。严格来说,有3/4的客户已享受过“租金贷”产品了,且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租金贷”作为场景金融的其中一款产品,我们也进行了相当充分的风控考量。当时考虑到蛋壳公寓是长租公寓行业中的头部公司,又是上市公司,股东背景雄厚,所以我们选择其作为合作方之一。 在业务模型上,我们认为,出租率、租金价格可以通过相互作用来托底的。比如,当出租率无法维持时,可以通过降低租金来提升出租率,但确实没有考虑到疫情因素带来的极端影响,即两者同时大幅下滑。按正常情况来说,是不会出现的,但疫情让这种情况出现了。 拨备足以覆盖损失,向“金融和场景相互配合”发展 CBN:“蛋壳事件”会给微众银行带来多大的业绩压力? 顾敏:从整个大盘子来说,蛋壳公寓的这部分风险资产占比并不大。即使全部损失都在今年内体现,微众银行2020年财报仍将非常稳健,我们依然拥有比较丰厚的拨备覆盖率、稳健增长的利润,以及较低的不良率。 一方面,在微众银行的业务盘子中,占据较大份额的依旧是成熟产品“微粒贷”“微业贷”;另一方面,我们有着一个“创新业务组合”,里面包含了20~30个并行的创新子项目,每个的规模在亿元级以上,“租金贷”是其中一个,规模位列中游。 我想,既然是创新业务,必然会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我们为这个创新组合计提了充分的拨备,用以覆盖部分创新不成功可能带来的损失。 在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内部找出了很多值得检讨的地方。比如,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场景来切入金融?以长租公寓行业为例,这次事件敲响了一个警钟,全社会对于长租公寓中涉及的租客、业主及长租公寓平台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统一的共识,比如蛋壳公寓到底是二房东还是业主的代理人? 由于基础法律关系、监管框架没有明确的社会共识,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各方都有可能出现极端行为,即便我们的初心是好的,但结局不一定是完美的。所以,我们在选择场景金融时,一定要考虑相关场景的基础法律关系和监管框架是否健全。 还有一点很重要,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在具体业务中,除了满足合法合规的底线之外,尤其要从消费者保护的角度出发,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一头一尾”是我们最深刻的反思。这几年,微众银行的发展的确较快,但这次事件同时也深刻提醒我们有很多短板需要补全。 CBN:近一两年来,微众银行一直都在探索场景金融,通过场景带动金融需求,这次事件之后,你们的场景金融战略是否会有所变化? 顾敏:其实,大部分的日常金融需求都和场景相关,尤其是较大额的金融需求。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个别企业发生的风险,而“妖魔化”场景金融。 问题的关键在于,在过往,场景金融模式多为“通过场景主导金融”,而不是“金融和场景相互配合”,所以我认为,在未来,我们的模式更多的应该是用金融或银行服务去协助场景的有序发展。至少,“金融”和“场景”要处于相对平衡的位置,而不能是“一边倒”地由场景去主导整个业务的发展方向。 坦率地说,“蛋壳事件”之后,我们有反思,认为我们可能原来在一些地方对自己的要求还不够高。我们也在内部进行了很多宣导,希望同事们再接再厉,要提升对业务设计的各项要求,额外考虑更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因素,才能把客户服务得更好。 另外,可以肯定地说,我们的“创新业务组合”会持续发展。不断创新,这也是微众银行的基因,更是我们存在的理由。
2月9日晚间,每日互动发布系列公告。其中,每日互动公告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及与税务局沟通,此前因李某涉嫌虚增合同金额事件的影响,原已确认的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最大影响-3746.51万元、-2858.19万元范围内,厘定后该事件对公司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影响为-3301.41万元、-2281.26万元。 每日互动作为“数据智能第一股”,于2019年3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去年12月,每日互动公告,发现员工李某存在涉嫌虚增销售合同侵害公司利益并涉嫌违法犯罪的情形,该事件被市场称为每日互动的“黑天鹅”事件。 对此,深交所火速发来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此事件是否涉及公司及其现任董监高;浙江证监局则到现场做了检查。随后,每日互动回复深交所关注函,详细说明了涉事合同的完整流程,涉事人员为公司总监李某,并非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并表示“本公司及现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于李某涉嫌伪造印章、涉嫌虚增合同事项不知情”“内部控制整体有效”。 2月5日,每日互动公告,公司及相关人员收到浙江证监局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这也打消了此前市场对公司也参与假合同的担心。浙江证监局在监管函中明确表示,公司董事长、董事会秘书和财务总监仅对“财务数据不准确、内部控制不规范”等问题负有主要责任。另据公告,侵害公司利益的涉事人员李某,因涉嫌职务侵占罪,已被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依法执行逮捕。 黑天鹅事件发生后,投资者非常关心该事项对每日互动公司的整体影响。对此,每日互动曾多次回应,在第一次公告事件时就表示“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正常,上述事项未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其他影响”。此后,每日互动在回复深交所的关注函中,也特别强调:“经公司自查,除上述已披露事项外,公司其他收入对应的合同不存在伪造情形”。 在互动易平台上,每日互动回复投资者的提问表示:公司在发现这件事情后第一时间就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向有关部门提交了相关的所有资料。目前,每日互动公告,经厘定后对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影响为-2281.26万元。 回归于主营业务来看,每日互动一直在深耕数据智能在各领域的应用,抢占各垂直行业的赛道。在2020年,每日互动先后与坚果手机、酷开网络、比亚迪Dilink、海信通信等达成战略合作,加速了数据智能在IoT领域的应用落地。今年1月份,每日互动宣布并购杭州微禾迅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微禾迅的控股股东,深度布局视觉智能领域。2月9日晚,每日互动公告其全资子公司杭州独角兽科技有限公司出资人民币1500万元增资成都市美幻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多灾种预警平台。 每日互动的数据智能生态版图不断扩大,为公司业绩发展奠定了基石。每日互动在十多年期间累积的大数据能力,或在不久的未来会进一步激发主业的业绩能力,从而助力公司的长远发展。
最近看到一篇有趣的文章,分析OKEx相关详情的,抱着吃瓜的心态,进行了持续关注。对于整个事件的始末,相信OKEx的用户会用更加切身的体验。 2020年10月16日11时,OKEx决定暂停用户提币。这一度引发了业内一波不大不小的恐慌。对于OKEx用户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直到11月26日,OKEx交易所恢复提币,虽未发生大面积挤兑现象,但是,其比特币净流出量依然可观。相关数据显示,这些流出大部分导向了币安交易所和火币交易所。其中,币安占据了大头,可以说,币安或成OKEx黑天鹅事件最大受益者。 图片来源:@北京链安 据统计,OKEx恢复提币的一个小时,有5258.4923枚BTC被提走,24小时,有更多用户跟进,其中31.84%流入币安交易所,26.65%流入火币交易所。一周后,OKEx总流出67352.64枚BTC,一周后BTC数据处于大幅净流出状态。无论是一小时、24小时,还是一周,可以说,币安交易所承接了OKEx的大部分BTC流量。 那么,为什么在此次事件中币安交易所能成为用户选择的主要目标之一? 全球交易所综合排行榜,来源非小号 2020年12月10日 第一,从现有市场格局来分析,全球交易所虽多,但业务主要集中在头部有实力的交易所,币安、火币、OKEx、Coinbase、Bitmex等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而用户对这些头部交易所更加信任。以币安为例,其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头部数字货交易所之一,并实现多生态在全球的积极布局。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广度方面,币安在生态内的产业布局都是遥遥领先,虽然它也遭受了很多的非议,但瑕不掩瑜,常在币圈的人都知道,不同的监管环境让币安更能承担起避险的角色。 第二,此次OKEx事件中,币安和火币承担了其大部分提币流量,而火币却没有币安占据的份额多,归根到底和11月份火币的相关市场传言有关,这本身就导致了火币用户一定程度的恐慌性提币现象的出现。虽然市场相信火币能妥善处置,但当时后续如何发展,还不甚明朗。虽然,近期OKEx事件为其带来了新的资产注入,为11月份资产流失补充了一部分血液,但压力依然不小,想要恢复到以前的水平,也需要下一番不小的苦功夫。 图片来源:币安官网 第三,币安在平台包容度和便捷化程度上也做的比较好。其多语言和多平台覆盖,让不同地域和不同使用习惯的用户,使用起来更加高效一些。目前,币安支持汉语、英语、日语、韩语、法语等七种语言,是市场上支持语音更多的交易所之一。在多平台覆盖方面,币安在PC和移动端都有入口。这些都给了用户更多选择和更好的体验。 综上所述,虽然OKEx黑天鹅事件已经告一段落,三大平台流出和流入趋于正常,但客观来说,币安确实成为主要受益者之一。此时也给予我们更多警醒和启示,在黑天鹅较多的时候,用户自然会选择更加安全的平台。而对交易所而言,相信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各家交易所将会更加成熟,在新一轮竞争中发挥各自长处,给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抗疫英雄”,这是艾芬女士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 但谁成想,她的一只眼睛很有可能无法去寻找光明! 近日,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右眼视网膜脱离事件,将爱尔眼科推上了风口浪尖! 而爱尔眼科1月4日对艾芬右眼事件的回复,更是推动了舆论对这一事件的关注。爱尔眼科称:艾芬右眼视网膜脱离与本次白内障手术无直接关联,希望与艾芬一起申请医学会和相关部门的鉴定和检查,给出更客观公正的答复。 爱尔眼科是一家上市公司,对于爱尔眼科的回复,市场显然是不予认可的。作为阳历新年后的第一个交易日,1月4日,爱尔眼科开盘就呈下跌之势,最大跌幅超过9%,跌去了超过百亿元的市值。 是艾芬的影响力太大吗?这是肯定的。但这个问题我们暂且不谈。 其实,即便不是艾芬,哪怕是一个普通的患者,遇到这种“医疗之后事故”,爱尔眼科也是应该认真对待、谨慎对待的。 但是,从事情发生以来,爱尔眼科所持言论给我的感觉就是一种“高高在上”。 比如,爱尔眼科在1月2日的通告中称:“集团对艾芬女士所述病痛表示关心和同情,愿意为艾芬女士后续治疗提供帮助。” 这种表述,好像爱尔只是一个同情者,而不是一个涉事者、参与者。这种定位,并不妥当。 而在1月4日,爱尔眼科又称“艾芬右眼视网膜脱离与本次白内障手术无直接关联。”即便有数据证据支撑,可这种结论依然让人狐疑。更何况,艾芬对此也提出了强有力的质疑。 其实,没有百分之百完美的手术,眼科手术出现医疗事故是可以接受的,医疗纠纷也不少见。根据报道,在2012年,爱尔眼科高层就表示过,当时“近两年的医疗纠纷事故率控制在千分之二以内,但医疗风险仍不可避免。” 时过境迁,医疗纠纷事故率应该更低。退一万步说,艾芬可以成为那个更低的事故率中的一员。但是,医疗机构的态度很重要。 艾芬,应该也不想成为医疗纠纷事件中的主角,正如她所言:“我是个医生,从没想过当医闹。我只是希望能够以亲身经历来曝光爱尔医院在诊疗过程之中的不规范行为,同时希望我的眼睛以后还能正常地从事医疗工作。” 只是,艾芬女士的眼睛与爱尔有没有关系应该由谁来认定,这才是主要问题。还有,爱尔眼科的态度,本不应该这样。 目前看,二者的分歧依然不小。未来结果,很难预料。那么,艾芬事件会让爱尔眼科前途黯淡吗?很有可能如此。 首先,2020年上半年,爱尔眼科业绩受疫情影响较大。 疫情的影响,让爱尔眼科业绩下降不少。 根据爱尔眼科2020年半年报,报告期内,由于疫情对其主营业务的冲击,导致爱尔门诊量264.11万人次,同比减少16.53%;手术量23.63万例,同比减少21.13%;实现营业收入416,396.21万元,同比下降12.32%;实现营业利润91,993.70万元,同比下降11.07%;实现净利润70,498.90万元,同比下降3.5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67,613.04万元,同比下降2.7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57,901.01万元,同比下降16.69%。 爱尔眼科,急需业绩恢复。 第二,2020年第三季度,爱尔眼科业绩有显著提升。 根据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报告期与上年同期相比,营业收入增加47.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加62.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增加85.49%。 而在2020年上半年业绩减退的情况下,三季度的业绩直接推动了1-9月业绩的增长。 这种态势,很不错。 第三,艾芬事件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医疗机构的口碑形象,很重要。 在业绩向好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妥当解决艾芬右眼近乎失明的问题,那么一个不太好的形象会对爱尔眼科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资本市场的表现,已经很说明问题。 艾芬事件涉及的白内障手术业务,在爱尔眼科业务总板块中所占比例,从2019年年报看,该项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7.62%;但白内障业务毛利率目前不是很高,由2019年年报中的40.10%,降低到2020半年报中的31.06%,在各业务中已经处于后几位。 不能妥当处理这次事件,或者拖得很久的话,那直接影响到白内障业务的可能性很大。至于对其他业务的影响,尚有待观察。 从以上三点看,艾芬事件会让爱尔眼科前途黯淡吗?至少,业绩正在恢复期的爱尔眼科,其恢复之路很可能戛然而止。 不过,还是希望这件事情有一个较为妥当的结果。希望,艾芬女士无恙!
本文据12月29日“2020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上,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进行《不确定环境里的企业竞争》主题发言整理,有删减。以下为周其仁演讲: 这个题目是我自己选的。重点讲讲在企业工作要高度重视竞争。 过去这一年,恍若隔世,我们都很难相信再回到冠状病毒发作之前,很难再回到中美贸易战之前的生活。那么看未来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病毒到底会怎么样,免疫针到底有多大效果,美国新总统是否会比特朗普对全球化走向有不同影响,严格来说这些都不知道。现在有一个词很生僻,科学上很少数人讨论的词叫不确定性原理,现在变成了天下无人不识君,都在谈不确定性。 那么在企业角度谈不确定性,它有特别的含义。因为企业要组织人财物,要面向未来,做筹划。如果未来不确定,这个企业怎么打仗呢?怎么组织人财物去应对市场的竞争呢?所以要把不确定的概念稍作讨论。 我理解的经济上的不确定性,它是站在现在看未来,哪些事件会发生,哪些事件不会发生。大概是三类事件: 一类事件,它一定会发生,它是确定性事件。比如现在是冬季,过了春季一定会来。到七九,结冰的河会开裂,八九燕子会回来。很确定,过去如此现在也如此。 第二类事件呢是这个事件会不会发生,可以根据过去发生的概率做一个推断。它不一定会发生,但在一定概率上会发生。比如说像我这个年龄去买健康保险,它就要给你评估身体基础情况,然后给你一个精准的估值。多大可能会发生问题,多大可能会脑梗,多大可能会心梗,不同的基础条件买保险的价钱是不同的。概率会发生的事件,它是可以通过保险机制来应对的。 第三类事件是不确定事件。所谓不确定事件是未来这个事情是否会发生过去的事情没法推断,不仅不能推断,而且从概率上来说也不能推断。你看很多新技术,什么时候科学原理会变成技术,什么时候技术,什么时候技术会变成产品,什么时候产品会受到市场的追捧,变成经济流量。这个事情过去没法推,你不能说我们多少时间发明了飞机,就能用多少时间发明飞船。你不能说我们有多少时间发明了电报电话,我们就有多少时间发明互联网。不知道!这类事件叫不确定事件。 现在不确定性讲得很普遍,但有个问题没有好好问,人类对付不了不确定吗?不确定性能不能对付?确定性事件容易对付,照经验,照老法子,以老为尊。你看传统农业社会尊敬老人就是这个道理,他经验丰富,知道什么事情会发生,听老人言不会吃亏的。概率性事件呢就要用保险机制了。一类是保险公司的业务,精估各种各样事件发生的概率,然后你付一个钱,第二类概率性事件,是我们的商业银行。它为什么要让你资产抵押才借给你钱,万一在一个概率上还不了,那好我把你资产拍卖掉。 现在要讨论不确定性事件。经验没法推断的事件怎么对付?其实对付不确定事件的人类的经验,已经建立了很长时间了。其中对付市场不确定性最主要的一个工具、一个机制就是我们在座各位非常熟悉的企业。 企业组织就是用来对付市场不确定性的。大家看一个企业有哪些要件呢?第一个要件,要有资本金。为什么要有资本金,搞企业要有钱这个好理解,不然怎么买设备,怎么请人啊,怎么买原料啊?但这个钱为什么是一定是本金呢,为什么不能借钱呢?过去我们曾经走过一个时代叫“拨改贷”,财政的拨款利用效率不高,统统改成贷款。改了一段之后发现不行,一个企业如果全部都有贷款组成,他没法搞的。为什么没法搞?你看拨改贷一段时间后再转股。 任何企业所有叫公司的一定要有自有资本,自有资本就是用来对付不确定性的。这个钱放进去未必有回报,有回报就分回报,没有回报就零。赔了就赔了,这叫资本金。人类发明资本金就是对付市场不确定性的。还有一点重要,不确定性不一定就是坏事情,它是中性的,只是说过去无法推断未来,但未来有可能意外的好。 你看现在新技术带来的企业增长,传统时代难以相信。刚才李稻葵不是讲了吗?未来汽车的估值对不对?特斯拉的估值传统时代难以相信,怎么会有这么好的未来,这也是不确定性。所以不确定性它两面的,资本金也是两面的。好就增值,好就估值到你不能相信,好就让当初的投资人简直觉得喜笑颜开。坏,血本无归。 有了这块东西你才可以借钱。借钱的时候看你有多大资本金,我才根据风险估计。所以风险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其实人类是找到办法来对付的。有了资本金企业就能对付不确定性了吗?你找块资本去放台子上,你看它能增值吗?他要跟人结合起来。跟什么人结合呢?首先要跟能做决策性判断的人结合,这是我今天听到维迎发言的主题。 要有企业家。什么叫企业家?企业家就是对稀缺性资源的配置,做出决策性判断的人。什么叫决策性判断?有很多种可能,不一定哪个可能会发生。但是你今天现在就要拍,投还是不投?放还是不放?可能放对,可能放错。所以资本金加上企业家,加上其他的元素,就构成了市场里头对付不确定性的整个这一套机制。 中国走市场经济的路,就是要把这套机制在中国的土地上让它扎根,无论叫国企叫民企,你看殊途同归,要有清楚的财产权,要有很好的合约,这个合约要让参与的各方有预期,上哪找这个人?哪怕都是北大清华名校毕业,没法知道他们能不能成为企业家,只有一个办法放到实践当中去打,放到实践当中去练。 所以出来的就跟战争年代军事那些将领是打出来的一样,打剩下的,你不管学历多高,背景多好,资历、方方面面看,放上去练就知道了。交给一队资源,一些人手里资本金就能不断变大。在竞争当中它的主动性越来越强,还有一些人各种原因,主观客观的原因,资源量就越变越小,资不抵债就越变越小,资不抵债出局,不抵债出不一定事件诱导,所以能把很多企业拖垮,是平时功夫不够,是平常功夫不够,才使得突发事件来的时候你稀里哗啦溃不成军。 企业最重要的是日常功夫,是在你手里的时候你把它做足了,发生不确定性冲击的时候,你至少比行业内其他公司做得好,这是已经检验了它的哲理。 就像这家公司(指着PPT展示画面),好多小厂全停了,订单反而向他这种倾斜,要求他加大供应。所以今年的业务同样在2020,同样在疫情搞得人仰马翻的情况下,他的公司的业绩,我们去学习以后真是受教育。 所以对付不确定性,很多时候就在你的手里,就在你平时你抓不抓,抓得紧不紧,我们的企业的管理,企业的流程再造,企业的数据化,企业的自动化,现成技术已经很多了,但是很多公司就是说说,墙上挂挂,不当真。人家说学日本就认真学好几年,车间炉膛面前扫地就扫了三年才过关,否则就叫不合格。这种功夫现在看来没有白费。这个经验是值得中国很多公司学习。他有自己的总结。 第二家公司我再讲讲,也是一家很小不大的公司已经上市,做什么东西的?特种气体,自然界有很多气体其实是有用的,矿产底下附带的很多气体是有用的。两个难点,第一分离不出来,第二纯度不够。这家是公司阴差阳错,当年创业老总是曾经可以到清华学习,后来各种因素没有去成,人生有点遗憾,但是关注科技。所以他最早就关注到很多气体,有商业应用价值,有工业价值,但是供不应求。当年最刺激他的是美国人拿了一罐气体就做近视眼开刀手术,手术要用那个气体,一小罐气体十几万人民币。很多母亲领着女儿走到医院门口,交不起大几万钱,上大学不行,参军不行,什么这个不行,那个不行。说干这个事情,冲这个事情来,就这么走上特种气体的路,最后走到哪?一直走到做芯片的特种气体。芯片的加工不是靠物理,芯片的加工是靠不同的气体。他对硅的表面做处理,最后他的气体最后攻到什么程度?光道阿斯麦尔认可全球可以用它的气体,你是要买阿斯麦尔光刻机一定配他认可的那些特殊气体,其中一家就包括我们华特特种气体公司,不大,但是很有意义,很有竞争力。 这家公司在清华门口。人的眼底有丰富的血血管状态,医学专家认为眼底是无创可以知道你血管状态的一个最好的窗口,但是全中国能读眼底照片的好医生人数非常之少,千把个。 可是据这个信息对理解人的健康作用是非常大的,成本是非常低的。这伙年轻人一伙是学软件的,一伙学医的组合到一起,把全世界3万个最好的读眼底血管照片的医生的经验,用AR来训练机器做,人工智能做。你现在就要拍一个一分钟,你的体检报告就出来了,血管状态报告就出来了。现在要我们的医药监管局批准了它其中一项已经可以上市,就是测糖尿病,你可以通过这么一张照片可以筛查糖尿病。 在座各位知道筛查对未来多重要,我们要从事后的治疗变成事前的预防,首先要知道人的健康状况,这是一个重大的技术发展方向的转变。 如果可以很便宜地进社区进家庭,可以很快地做测试,人就会提醒自己要注意什么事,防止什么事儿,这也是中国现在冒出来的企业,还在初创,还在第几轮融资。重要的不在大小,重要的是在整个竞争格局当中,他开始往独到性去走了,增加了独到性,就有很远大的前途。 这家公司是美国公司,但是已经在顺义我们北京的医药板块的产业园落地,因为他的发明发现要量产化,要到中国来,跟特斯拉做的决策是一样的。他做了什么判断,这个是科学家,很多人认为眼睛瞎了就眼睛不行了,我们怎么帮盲人呢?给他一个棍、给他一个导盲犬嘛,街上给它修很多带楞的盲道专让他好走路,这个科学家认为错了,他不是眼科专家,他是脑科专家,他认为人看见世界是沉下去的,脑子眼睛是通道,眼睛瞎了,成像区没有坏,另找一个通道,他可以重见光明,这是一套原理。然后企业家干嘛?把这个原理变成技术,把这个技术变成产品。然后一代两代,我们现在看的是在北京顺义看到的是第三代产品。头上戴这么个箍,实际上就是摄像头,然后有一个电子的版放在舌头底下,舌头据说最敏感,可以把这个信息进入到成像区去。 北京的盲人学校做过测试。第一次可以看见拿个篮球筐能扔进筐里了,第一次能看文艺演出了。你想想看,中国是500万盲人,500万盲人啊!它不光是商业价值,它对人道主义贡献,它对人类整个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的贡献,他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门生意。 现在结合也非常有意思,所以不要听美国总统怎么着,在商言商,美国公司有很多还就在这个时候愿意到中国来的,不要就一说贸易战好像就不来往了,就脱钩了,没有这个事情,企业的全球化和国家本位的全球化是两个层面。我是习惯于从企业角度看问题的,特朗普是很厉害,但是它要制裁华为,它现在制裁美国公司,不准他卖东西给华为。怎么能叫不让一个公司卖东西给别人?那不是要他命,哪那么容易善罢甘休的。 从企业层面看,全球化会有波折,但是不会什么逆全球化倒退回去,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企业家怎么行动。你看这是美国董事会都来了,讨论来讨论去,最后放这里。因为只有中国的制造能力量产能力强。特斯拉原来在美国最大的堵点就是供不上,到了上海你看三个月给它搞定,一年给它量产,特斯拉的估值上去,中国是做了贡献的,这个是全球比较优势的一个组合,它不会因为一个特朗普就中断。 我再讲个故事,互联网叫的我们很多企业心都毛了,做吧不懂不做要死。这家公司就是把互联网技术做到了建筑工地上去。 中国一年有100万个建筑工地,那个管理水平啊……这家公司设置的程序是先做财务,财务做完以后做整个工程流程,全部把它这个流程清理完了以后,用软件设计好,搞不了名堂了。过去我们建筑工地跑冒滴漏黑钱,全进入了房价了,全进入了我们的建设成本了。这家公司就用互联网技术做下去,最后在云里提供一个服务,交一点钱给一个密码,你就可以填一个数自动往前走,把很多建筑工地的project管井井有条。我们跟他讨论说全球有多少个基建工程,全球900万个,中国占了1/9,好大的市场。 这家公司也是佛山的一家公司。 两个循环怎么循环法?到底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你看今年考验对不对?国内一出问题,国际市场可以,等到国际市场单子还没发出去,国外的疫情比国内严重,然后再过一段又是国外的订单哗哗哗飞过来,因为国外的产能停了,这么个折腾性的不确定性,作为一个企业怎么对付? 这家公司老总姓罗,做的产业是高分子材料,主要是包装材料。全球市场。全球市场国内市场怎么摆?我们在北京开会讲什么都行,到企业这个层面人怎么对付?他的办法就一套,找出一个在国内卖的最火的产品,消防用的一个材料,拿它做基准物。国际市场如果好,产能要给国际做,把这款产品提价,让国内需求收缩,国际市场一下去这款产品降价,国内是需求长大。 这个真是绝了。这个东西是都江堰,水大了走外江,水小了走内江灌溉,这个哲理、这个调控企业的办法。所以我们现在都说国内市场国外市场现在都有高度的不确定性。 这股力量会让人类社会朝着造福人类的方向发展。这些都是企业家创造出来的。 当然我们也不要忘记一些反面的教训,这些企业家我差不多都接触过,都访问过。也不因为他们后来所谓身败名裂,就认为他们历史上什么好事也没做过,都做过了不得的贡献。 仰融没做过贡献吗?造国产汽车。赵新先三九药业是一个中药的成药,做那么大的市场,一个三九胃泰做到这么大的市场,没有贡献吗?解放军后勤的一个教员,借钱起家。铁本的代国方没有贡献?民营炼钢。然后你看健力宝的老总李经纬,1984年洛杉矶的奥林匹克会报道震惊全球东方。魔女喝东方魔水,中国女排就是一休息就喝健力宝,然后打赢了。这个饮料当年是可以跟可口可乐是百事可乐拼一短长的。 各种原因,我先把这几条东西总结下来。企业、企业家是对付市场不确定性的一种重要的发明,重要的人类经验。企业第一个立足点就是要可靠的财产权和可靠的股权的合约,这是所有打仗的基础。这个东西晃了,预期不稳定,所有努力如果将来的后果不知道,我们没有办法把中国潜在的企业家才能发挥到最大。 第二条,我们永远要认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超过国家间竞争。这里的学问比国家间竞争的学问要大,要复杂,需要更多人去身体力行去体验、去总结去提炼,才能把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真正的搞上去。企业家的判断性决策至关紧要,其他元素投资、资本、银行、土地、元器件、工人、工匠、工程师都重要,但是没有判断性决策,资源往哪个方向用,生产什么?开发出一个什么样的市场,他就没有灵魂。 所以环境越不确定,最后一条企业竞争到底争什么?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我要打我要我要high。企业竞争是争取用户的欢心,是争取用户的青睐。所以任正非华为的纲领叫客户为中心,永远以客户为中心,因为这个客户不断在变化,你一定要比客户还懂客户,才能够服务好客户。有无数潜在的要求还没有提上日程,还远远没有被满足好。无论数量、质量、品种、功能、体验,这里头有无穷的仗可以打。所以我最后概括一句话,未来不确定,但是不意味着不确定面前我们可以无所作为。企业和企业家就是对付为对付市场不确定性而生的。 中国从已有的经验看,中国人群当中可以产生非常优秀的企业家,产生非常优秀的企业。我们走这条路时间还短,所以现在马上要叫板美国的企业和企业家,叫板欧洲,叫板日本,还有一点距离,但是不是不可为的。在竞争的过程当中,不确定性,它是一个中性的,驾驭得了他就造福于人类,驾驭不了它就会变成灾难和惩罚。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