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31日讯清科创业(01945.HK)今日冲高回落,开盘报11.800港元,最高价12.220港元,最低价11.120港元,截至12:08,清科创业报11.160港元,跌幅3.793%。清科创业上市仅两个交易已逼近破发线。 清科创业12月30日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根据港交所公告,清科创业公开发行定价为每股11.00港元,超额认购约1394倍。据悉,清科创业上市募集资金净额用于改善线下服务供应、升级线上平台及服务、拓展中国二线城市与海外新兴市场投资服务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清科创业旗下业务包括数据服务、营销服务、咨询服务及培训服务,并依托数据库资源及数据收集、分析及研究能力,将大数据与股权投资服务结合。清科创业二十年来构建的线上线下多平台矩阵式产品和服务,已成为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基础设施”。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股权结构显示,倪正东通过其全资持有的离岸控股公司,持有清科创业55.4096%的控股权。随着清科创业的上市,倪正东个人财富有望快速增值,众多清科创业的股东也能从上市盛宴中分一杯羹。清科创业执行董事为倪正东、符星华、张妍妍;非执行董事为龚虹嘉;独立非执行董事徐少春、ZHANGMIN和余滨。
天眼查APP显示,12月30日,北京蚂蚁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胡喜退出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新增蚂蚁金服CTO倪行军为法定代表人、董事长。 北京蚂蚁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月,注册资本3000万人民币,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金融信息服务;销售自行开发的产品;产品设计;经济贸易咨询;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金融信息技术外包;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金融业务流程外包等。该公司由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12月31日,国内领先的综合社区服务供应商弘阳服务(1971.HK)披露了一则交易公告。弘阳服务旗下全资附属公司弘生活物业管理计划收购而汇得行物业控股同意出售的目标公司80%股权,涉及总代价为人民币2.16亿元。 (1)新收购计划可让商业物业的在管面积维持较高增速,并提升整体利润率水平 据悉,目标公司主要于在湖北省提供物业管理服务。于本公告日期,其在管物业的总建筑面积约为177万平方米,目标公司在2019年度的毛利率及净利润率分别高达38%及22%,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从毛利率和净利率可得知,该物业管理公司或主要从事商业物业管理,由此增加的在管面积应该对应的是公司商业物业部分的在管面积。 据弘阳服务的中报显示,截至6月30日末,公司商业物业的在管面积35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3.4%;因此,若该收购可在2021年上半年顺利完成,预期会让公司商业物业的在管面积维持在较高的增速水平之上。 翻开弘阳服务的年报,可发现其2019年的毛利率及净利润率分别约为25%及11%,显然,该收购目标公司的计划是有利于提升弘阳服务整体的毛利率及净利润率水平。 (2)收购对价的估值处于合理水平 另外,根据股权转让协议,汇得行物业控股向弘阳服务旗下全资附属公司弘生活物业管理承诺,目标公司于业绩承诺期内各财政年度,即截至2021年、2022年、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将不低于人民币8625万元、9919万元、11407万元及2070万元、2381万元、2738万元。据此推算,两者对应的期间复合增速均为15%。 我们看到这次收购的总代价为2.16亿元,则可推导出目标公司100%权益所对应的估值约为2.70亿元,若以目标公司2021年承诺净利润2070万为基准,则可得出市盈率为13倍的收购对价的估值倍数;若以目标公司2023年承诺净利润2738万元为基准,则预期市盈率将降至10倍以下。 不难看出,这一估值倍数相对于业绩承诺15%的期间复合增速来说,是相对较为合理的。此外,我们亦观察到同业公司在2020年下半年进行的一些收购交易,以2021年13倍的收购估值基本上与同业收购案例保持一致,这将再次印证了该收购计划估值的合理性以及由此带来的裨益。 (3)全面分析公司收购和扩张的意义 结合公司上市之后的收购动作来看,这次收购汇得行物业控股旗下附属物管资产,无论从规模还是方向上,都较此前的向南京诚瑞收购目标公司滁州宇润物业管理51%股权事件更值得重视和探讨。接下来,我们想从不同的维度/角度/方面来谈谈本次重大收购事件背后带来的影响和意义。 首先,在战略方面。我们看到目标公司是汇得行物业控股的全资附属公司,汇得行物业控股是中国物业服务百强排名前三十物业企业集团,其主要在华中区域布局,多年深耕商写、公建、购物中心类物业,本次收购事项有利于本公司双轮驱动战略在华中地区落地,也有利于助推本集团毛利率和净利率提升,保持自身竞争优势。 而我们看到弘阳服务的项目版图已覆盖超过40个大中城市,是一家深耕长三角地区,特别是已在江苏省物业管理市场建立起区域领先优势的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2020年排名前25),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本次新收购目标公司,不但完全符合公司深耕长三角地区的战略,也对其以江苏省大本营为中心对外辐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和验证,正如上述,本次收购事项有利于本公司"住宅+商业"双轮驱动战略在华中地区落地,也成功反映了弘阳服务的全国化加速扩容策略成效卓着。 其次,在财务方面,于收购事项完成后,目标公司将成为集团的附属公司,且其财务资料将综合并入集团的财务报表。这意味着,公司的收入规模得到持续扩张,资产负债表质量同时也跟随改善,持续增强公司经营的正循环效应。 接着,在业绩表现方面。随着该收购交易事项的完成,将给公司带来并购利润,并为其收入和盈利带来新的增量,这可贡献整体增速,业绩进一步得到增厚,这将给公司估值带来支撑作用。 最后,在资本市场表现方面。相对低估值的并购或将驱动市值提升,而在估值预期上,一般来说,持续的收购活动的展开和深化,可加强投资者对公司加速推动"住宅+商业"双轮驱动战略落地的信心,巩固了公司保持较快增长的预期,为公司长期估值的定位带来支撑。 而另一个可显著维持公司长期估值在较高水平的原因是,我们认可公司提供服务和解决方案以及构建一体化生态圈平台的想法,这里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未来性。在积极外拓、对外收购整合的同时,我们还看到弘阳服务还在不断修炼内功,以科技赋能平台,用"智慧"改善和提升物业服务的质量,以引领者的角色持续探索行业未来。 弘阳服务在"社区模式"和"科技赋能"领域深入探索。依托弘阳服务在江苏省南京江北新区的规模优势以及国家新区的发展契机,其将传统物业服务从弘阳智慧社区内走向社区外,谋求区域效应、合作发展。区别于传统特色社区,弘阳智慧社区主张城市存量升级,通过整合运营,形成"自给自足、良性循环"的生态圈体系,利用物联网打造出"业务一体化+智慧物联"的弘阳小镇一体化平台,通过弘生活APP,为业主提供通知、报修、缴费、安保、邻里社交等基础服务,以及家政、装修、团购、电商、金融、社交等定制化智慧增值服务,构建居民美好生活。 综合来看,弘阳服务的"社区模式"和"科技赋能"已经在同业取得领先,随着后续的外拓或收购带来的规模扩张,其领先的"社区模式"和"科技赋能"模式有望继续获得复制,最后得以形成网络效应。从这个角度看,公司所拥有的未来性更强的互联网属性,实际上是与其外拓及全国扩张计划加速紧紧相连的,由此我们判断,公司收购战略的新征程才刚刚起步,毫无疑问,这次的收购计划成为了这一趋势的重要路标。
作者 | 尼莫 来源 | 新股 提供IPO领域专业资讯,关注新股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加严重,养老问题受到了社会中更多人的关注,“互联网+“的出现为养老服务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青鸟软通作为”互联网+养老“的先锋,引领着这一细分领域不断向前开拓。据消息,青鸟软通与中德证券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已于2020年12月28日在青岛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登记。 政府助力公司养老板块不断增长 青鸟软通是一家以软件开发与和养老服务“双主业“模式运作的高新技术企业。养老服务是公司的业务增长点,今年来养老板块的收入比重不断提升,非养老板块的收入随着公司收入结构的调整在不断降低。公司养老板块的收入从2018年占主营业务收入的44.02%逐步提升至2020上半年的68.43%。 公司在2017-2019年不断盈利,且归母净利润连续提升。三年的营收分别为1.41亿元、1.56亿元、1.5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48.39万元、1822.03万元、1970.62万元,同比增长130.91%、35.13%、8.16%。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业绩有所下滑,但毛利率水平提高,为39.17%,高于软件信息服务业平均水平37.14%。 青鸟软通的养老服务分为线上与线下。线上通过互联网嵌入平台,提供一切养老服务的咨询与管理。线下通过与政府合作,打造微型养老院和日间照料中心。相比于传统养老院,微型养老院靠近社区,将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结合,以嵌入式的方式,解决了社区及附近老人群体的就餐与医疗,更加人性化。日间照料中心除了生活照料与医疗外,还会举行各种活动,丰富老人与儿童的精神生活,尤其是空巢老人。 养老服务在政府的带领下,可实现轻资产与低成本的优势。一有政府主导建设线上云平台;二有“公建民营“模式,政府提供全部或大部分的资金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或机构,由企业进行运营;三有政府提供服务费用,青鸟软通养老板块的收入中有一部分便是政府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购买服务所得。 其次,政府的补奖政策也能给予青鸟软通许多补助,比如建设补助与运营补助。可见,在养老服务方面与政府的合作使得青鸟软通在成本端有了很大的优势,大幅提高了公司收益。 人口老龄化加剧 即是挑战也是机遇 国内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给社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创造了许多机遇,这使得养老服务行业在未来十年,乃至三十年都将是一个不会衰落的行业,互联网与云平台的发展更是给了这一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潜力。 资料来源:国家社科基金、鲸准研究院 根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养老消费与养老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的测算,2050年中国老年市场和养老产业规模将会增至48.52万亿元和21.95万亿元,与2015年的1.87万亿元和4900亿元比较,年增长率分别达9.74%和11.48%。而养老服务行业是养老产业的重中之重。 老年市场约10%的增速说明了养老服务行业未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其中一方面也来自老年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快乐老年“或许会成为下一代老年人的新追求,这将会使老年人口消费能力发生重大转变,有可能成为一股强劲的消费力量。 目前,我国养老服务需求存在不足,许多地区仍停留在“在家养老“的阶段,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服务和适老化设施不足。在供给端,入住率的不断下降说明了有一部分人并不满意养老机构的配套设施与服务。 小结 面对老龄化,国家正加快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化养老服务市场的建设,青鸟软通走在建设队伍的最前列,创新与坚实服务质量仍是未来发展的难点。
据悉,吉林银行吉林分行被罚。银保监会网站公告,因提供服务质价不符,吉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吉林银行”)吉林分行被罚款50万元。 同日(30日),银保监会网站还公布了对责任人朱铁军的处罚决定:因对吉林银行吉林分行提供服务质价不符的违法违规行为承担直接责任,朱铁军被警告。 查阅银保监会网站发现,这并不是吉林银行吉林分行年内收到的首张罚单。2020年7月,因违规发放关联交易贷款,吉林银行吉林分行被罚款25万元。2020年1月,因违规涉企服务收费,吉林银行吉林分行被罚款30万元。 吉林银行网站信息显示,2007年10月,在原长春市商业银行基础上重组设立吉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吉林银行在吉林省内9个市州和大连、沈阳拥有11家分行,376个营业机构,发起设立10家村镇银行、一家贷款公司,参股一汽汽车金融公司。温馨提示:财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国新办昨天(29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民政部等部门解 读《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 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是我国养老服务领域监管领域第一份全国性指导意见,对于加快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养老服务统一市场具有重要作用。 《意见》要求从质量安全、从业人员、涉及资金、运营秩序、突发事件应对等五个方面加强监管,打破条块分割,实现对养老服务机构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用制度管人、管事、管资金、管设施,牢牢守住质量和安全底线。 民政部副部长 高晓兵:《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具体的监管举措,比如在养老机构的公共场所,例如出入口、接待大厅、楼道、食堂、活动区域等要求安装视频监控;对养老服务机构存在安全隐患的,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监管方面,《意见》要求落实监管责任,明确各方职责任务,构建政府主导、机构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大监管格局。在监管方式上,要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行业监管、综合监管的协调配合机制。 在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方面,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进一步健全养老机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探索实施养老机构食堂“明厨亮灶”,逐步实现养老机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在居家上门服务、社区养老设施等领域将出台一批国家标准,同时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相互兼容。 另外针对个别养老服务人员身上存在的欺老虐老行为,民政部表示,下一步将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对养老护理员的职业教育和法治教育,提升养老护理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同时加强监督惩戒力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发现问题,依法予以打击。 除了养老问题,方便老年人出行七部门出手了。日前,交通运输部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便利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领域便利老年人出行服务的政策措施,确保“智能时代”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便利。 《通知》要求,在新冠肺炎疫情低风险地区,除汽车客运站、客运码头、民用运输机场和出入境口岸等特殊场所外,老年人一般不用查验“健康码”。确需查验“健康码”的,应优化亲友代办、工作人员代查等服务;具备条件的地区,在客运场站和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立无“健康码”通道。 为了便利老年人乘坐公共交通,各地客运场站推进移动支付、电子客票、扫码乘车的同时,保留现金、纸质票据、凭证和证件的使用;加快推进地级及以上城市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和便捷应用,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社会保障卡增加交通出行功能;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进老年人凭身份证、老年卡、社保卡等证件乘坐城市公共交通。 各地客运场站及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等要保留人工服务窗口;在人流密集的客运场站,具备条件的要为老年人设立优先购票窗口、专用等候区域或绿色通道。 (编辑 赵汗青)
相对于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更加重视人机交互体验,用户和机器人之间的互动频繁,要求机器人具备高效的反馈速度,也对包括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视觉感知、云计算等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机器人管家正走向生活,但服务机器人急需行业技术规范。 12月17日,在2021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系列高峰论坛上,《机器人自主定位导航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发布。该标准规定了移动机器人的定位、导航、避障、脱困、地图构建、多机器人协同避障和协同交通等项目的性能测试要求和评估方法,对服务机器人的技术规范提出了更加细化的技术要求。 服务机器人需要应对动态环境 目前,业界普遍将机器人划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三大类。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核心零部件成本的下降,加速了服务机器人在各领域的渗透。近5年来,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增速高于全球平均增速,市场规模占全球比例超25%,同时在产业链、产业环境等方面都具备全球竞争优势,未来有望成为全球服务机器人领域的领导者。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催化之下以及数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基础上,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未来仍将迅速扩张且潜力巨大。 那么与工业机器人相比,服务机器人具备哪些特点? “与工业机器人相比,服务机器人最大的特点是工作环境上的差异,工业机器人的工作环境可以认为是结构化的,而服务机器人是非结构化的环境。”北京云迹科技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兼CPO应甫臣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业机器人中,大家最熟悉的工业机械臂,它的最主流应用场景是固定在一个地方,机械臂工作空间的布局,都会按照最适合机械臂工作的方式来布置,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展会上看到展示的工业机械臂,往往会圈在一个区域内,甚至用罩子完全罩起来,以免碰伤周围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