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的需求就像埋在地里的花生,需要深度挖掘,才能真正意义上解决客户的需求。只有消除客户的焦虑感,才能提高客户的粘度,才能真正意义上叫服务客户。对于客户一定要耐心,千万不能太过于急功近利。 李继斌-理财师 毕业于国际保险专业,有8年左右的从业经验,具有前瞻的互联网创业思维 人物介绍 资深财富管理师李继斌先生于1986年出生,甘肃平凉人,毕业于国际保险专业,有8年左右的从业经验,具有前瞻的互联网创业思维。早起服务于大型保险机构,后转型于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通过借助保险、基金、移民等综合服务,赢得大量客户认同,为了将更优质的服务传递给更多的客户朋友,李继斌先生于2016年7月开始肆谋求创业。今天,李继斌先生接受我们的专访,分享他一路以来的心路历程给大家。访谈箴言 精耕细作——坚定职业发展道路 剑走偏锋,出其不意,展翅高飞。当年高考填写志愿很多同学都在选择医生、教师时,李继斌却报考了及其冷门的专业——国际保险。这时家乡的父母、亲戚都很不理解,父辈只希望儿子以后有份稳定的工作,但他毅然决然坚持自己的初衷,觉得眼光需要长远,所以选择了报考了这个专业。唯一的理由是:未来的趋势一定需要冷门的专业人才,做别人没做过的,走别人不走的路才能赢得市场的信赖。2009年在长沙学业完成后,很多同学都选择回归自己的家乡,他选择了更大的挑战,坚信机遇与挑战并存,怀揣梦想来到了金融之都——上海。经过几层筛选进入了一家合资公司,开启了“财富”之路。因科班出身,所以对保险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对客户群体的精准定位后让他有更多的精力专注于为律师、医生、人事经理、设计师、财务等特定职业客户群体提供保障咨询服务,客户对他服务也是非常满意。前五年在个人营销路上冲锋陷阵,深谙财富管理细分的特征,所以他把自己的专长发挥到两块:一块是固收理财(债券、基金)的筛选,一块是保险产品的筛选。多年业务经营,资源积累经验,让他有了一套独到的见解。带着对理财师这一职业的执着与专注,李继斌迎来了职业生涯的转折点。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在2014年3月份,他开始转型做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起先做的是团队管理,涉及的的业务有:互联网金融、移民、海外房产等等,后来看到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市场蓬勃,为了能够把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带给更多优质的客户,因此于2016年7月开始自己谋求创业。 自己创立的公司名称为“上海盈徵商务咨询管理有限公司”,简称“盈徵咨询”,是一家专注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深入性、垂直化、多元化信息服务的亲民咨询服务机构。说到公司的名字由来,李继斌解释道:“秦朝第一个皇帝名为嬴政,是第一个真正意义统一中国的皇帝。借助谐音,取名“盈徵”是真切希望盈徵咨询成为行业内的标杆,成为NO1。“盈”让客户赢,真正的解决客户的需求,让客户满意。“徵:希望通过“真”诚的服务得到客户的信任。”专业与服务的结合,以客户所想为根本,一切站在客户的立场解决问题,这是理财师职业本质的定义。理财师提供给客户的不再只有单纯的销售理念,还有服务,得到客户的信任,行业才能有发展。李继斌熟谙此道,所以对他来说,客户与理财师是一同成长。通过专业的服务与良好的沟通能力,他从广泛的人脉资源中捕捉到精准客户,通过真诚的心和极致的服务,他们成为了长期合作伙伴。 靠自己一点点积累发展起来的的李继斌有着异于常人的前瞻思维。知道仅仅通过服务是不够的,要用“心”,用真心打动客户,才能让公司业绩长虹。那如何用心呢?谈到这个,李继斌举了一个例子:“当初手头上有个客户,她的丈夫身体不好,我注意到了这个细节,特意为客户的丈夫买了补品,包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仅得到了客户的信任,同时也因为我做事的稳重与心思的慎密,赢得客户的好评连连。”细节决定成败,这不无道理,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如何赢得人心,怎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李继斌坦言:“通过理财服务提高客户的幸福指数,尽我绵薄之力解决当今社会人的焦虑问题一直是我努力做的,只有好产品、好服务、好客户,才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 职业操守---浮躁与持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保险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公司现在的综合性业务也越来越多,秉承“专业诚信、尽心为民”的核心价值服务理念,盈徵咨询自创立以来,借助强有力的行业人脉资源整合,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高品质服务。谈及现在中国市场情况,李继斌坦言,现在是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仅仅靠单方面的服务,完全满足不了现在客户的需求,只有通过延伸服务,核心管理,增加业务多样化,才是发展的核心。中国人现在普遍存在焦虑感,对事物的浮躁导致很多行业不能做长,做精,这不仅是影响社会的发展前进的步伐,同时也影响到了金融行业的持久性。就目前市场来看,满足客户的多元化属性,需要全面服务,做人做事都不能浮躁。一般公司只以“理财(基金、债权)、保险(国内香港人寿保险、财产险)、项目直投(以实体企业投资为主)、健康体检、国内外旅游定制”其中一项业务为主,李继斌的公司却并非如此,而是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不仅在于理论,更在于实体操作过程。一个公司要做大,不仅在于单方面的发展,而在于面面俱到的核心思想。 “浮躁,现在的人过于浮躁!好名声胜过金钱,提供的服务越好,才会有长期客户!”李继斌不无感叹当前社会现象。平时他通过培训机构提升自己的专业,但是他更倾向于实物操作,只有在生活中的历练,才能知道客户所需。在自我知识成长的过程中,不仅是收入的提高,更多的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学习能力、业务能力。李继斌表示:“客户的需求就像埋在地里的花生,需要深度挖掘,才能真正意义上解决客户的需求。只有消除客户的焦虑感,才能提高客户的粘度,才能真正意义上叫服务客户。对于客户一定要耐心,千万不能太过于急功近利。“保持理性慎重的态度,去除浮躁心态,持重自我,拥有一个良好综合素质的理财师,通过弥补自身短板,才能把理财服务推向极致,实现更高的价值! 给年轻人的建议---学习是根本之心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很多年轻人都跃跃欲试,如何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才能更好的走下去,李继斌给了四点建议。 第一点:学习的心 。保持一颗努力学习的心,才能更好的发展事业。 第二点:不要浮躁。把自己心态归零,提高认知度,潜心学习,才会有收获 第三点:积累客户。再有能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人脉资源,才会让事业顺利。 第四点:独立思考。这是最难能可贵的。不要从众心理,通过自身思考,衡量事情。 别以“钱”为出发点,要以帮助客户赚钱的理念,通过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以浮躁为本,迟早会成功。
5月9日,深圳市税务局与腾讯集团、平安集团、中装建设、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税务-产业”联盟链。深圳市税务局还现场发布了通过联盟链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十项措施,企业在“链”上就可实现开票、验票,降低办税成本。 图为:现场签署仪式 据了解,“税务-产业”联盟链将通过使用跨链技术,打通税务链、金融链、产业链的数据通道,发挥联盟链各方在各自领域的辐射作用,使得企业、金融机构、税务机关共享联盟链上的信息,联盟链各方能够实现实质的、有力的协同,从而降低成本、提升协作效率,同时让链上企业享受到便捷、精准、可信、一站式的综合性服务,激发实体经济的活力。例如,企业在联盟链上申请融资贷款,可自主将税务数据和生产经营数据通过联盟链一键式提交给金融机构进行审核,既降低了多方协作成本,又大大缩短贷款审批时间,还降低了放贷风险,实现了多方共赢。 仪式上,深圳市税务局发布了《关于建设“税务-产业”联盟链支持实体经济、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十项措施》,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便捷、更加精准、更加安全的链上“非接触式”办税服务。内容包括开放“税务链”服务能力,链上企业可以通过联盟链方便地进行批量的发票查验;深化推广区块链电子发票,链上企业可通过联盟链直接开具区块链电子发票;拓展“智慧税务”场景,链上企业可以在链上完成一键申报;定向向链上企业推送税收优惠政策;链上开具税务证明,纳税人可以在链上开具各类税务证明,并在链上长期保存、查询、流转;推出链上税收数字钱包,纳税人可在链上归集、查询、展示和利用纳税数据;探索链上税银互动模式,为链上企业提供一站式的融资服务等。依据这些措施,联盟链将逐步推动税收服务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促进区块链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中小微企业。 作为“税务——产业”联盟链合作单位之一,中装建设董事长庄重在致辞中表示,智链平台目前已经开始提供线上服务,2020年3月首批上链的企业已经通过应收账款开立电子票据,进行融资,获得了资金放款。现在,中装建设与深圳市税务局等共建“税务-产业”联盟链,通过政策支持,发挥区块链技术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的优势作用,共同促进税收数据、产业数据的互联互通,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中小微企业。 签署仪式现场连线了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高培勇,他对联盟链的成立表示祝贺:“‘税务-企业’联盟链能够打通税务链、金融链、产业链的联通壁垒,实现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城市间离散信息更大规模的互联互通以及生产要素在区域内有序高效流动,最终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各行业供需有效对接提供服务,为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对于税务部门来说,‘税务-企业’联盟链为全国利用科学技术驱动税收管理质量提升贡献了一个方案。” 深圳市税务局局长张国钧表示,深圳税务将继续积极与各方合作,共建税收高质量发展高地、共促税收营商环境示范、共树税务现代文明典范、共立税收治理标杆、共创智慧税务样本,打造一个具有国际范的信息化“云工程”深圳样板,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
日前,国家网信办官网发布第三批共224个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名称及备案编号。至此,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达730个,相关服务遍布24个省市。全国大多数省市均有区块链信息服务,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 从地域分布来看,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主要聚集在“北上广浙”四地,占备案总数近80%。记者统计发现,北京、广东、上海、浙江备案区块链信息服务共计571个,占备案总数的78%。 整体来看,中西部地区正在迎头追赶,将区块链视为弯道超车的新赛道。从前三批备案数量来看,四川、湖南、重庆等地均跻身于前10位,逐步缩小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北京备案数量居首 第三批备案名单中,北京以83个备案数量的绝对优势占据首位,广东以44个备案数量次之,浙江、上海分别以27个、17个备案数量位居其后。 引人注意的是,第三批备案名单中区块链创业企业明显增多,尤以浙江最为突出。浙江不仅有阿里、网易等互联网巨头,还有趣链科技、复杂美等知名区块链创业企业。对于此次备案的“面向企业的极速可编程底层区块链技术平台”,趣链科技副总裁匡立中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平台是国内首批通过工信部标准院与信通院区块链标准测试并符合国家战略安全规划的区块链核心技术平台,具备自主可控、高效易用、高可扩展、安全合规四大特征,并在2019年中国信通院区块链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中均名列第一。其技术现已应用于金融、政务、电力、司法、制造、农业、军事、社会治理等关键场景中。” 河北金融学院教授赵永新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北上广浙”等地的区块链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原因是,一方面,上述经济发达地区思想观念超前,对于区块链接受程度高;另一方面,区块链相关政策出台早且扶持力度大,同时人才和技术基础较为雄厚,具有产业协同作用。另外,从政府服务职能提升到企业转型升级,以上地区区块链的作用得到市场认可,并逐步落地。 商务部CECBC区块链专委会副主任、数字经济商学院院长吴桐对记者表示,“北上广浙”是国内区块链技术和产业的核心聚集区,具有较强的原创技术研发能力、较为健全的产业生态和良好的行业氛围,是将区块链纳入新基建定位落地的核心力量。 川湘渝闯进备案量前十 从前三批备案的整体情况来看,多个中西部省份正在加速布局。“中西部地区十分重视区块链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的重要效应,正在大力推广区块链应用,将区块链作为弯道超车和消除数字鸿沟的重要工具。”吴桐对记者说道。 虽然与“北上广浙”等地有不小的差距,然而四川(14个)、湖南(13个)、重庆(11个)三地的备案区块链服务的数量位居全国前十位。 在今年的地方发展规划中,区块链作为重要的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比如,重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四提“区块链”,不仅要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出台区块链相关专项政策,还要提档升级区块链产业创新基地,促进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更要建设以AI计算、区块链等为支撑的赋能平台。 值得关注的是,有着“区块链之城”之称的湖南娄底市在区块链探索上卓有成就。湖南省区块链产业园(娄底万宝)是湖南首个省级区块链产业园,娄底市编制了《娄底市区块链产业发展规划》,娄底市“不动产区块链信息共享平台”荣获第四届中国“互联网+政务”优秀实践案例50强。 “娄底市发展区块链具有鲜明特点,主要提出‘以应用场景换产业’模式,也是国内典型的带项目、带应用场景进行产业招商的城市。”娄底市区块链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执行副主任谢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们对引进的企业有明确的目标,这要求有很好的场景谋划能力和商业模式构建能力,能够说服技术研发企业接受我们提出场景和商业模式,企业入驻后,我们会帮助企业协调产品落地并快速迭代,形成商业模式的闭环,进而实现快速复制效应”。
本报记者 向炎涛 根据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的部署,受疫情影响暂停服务近100天的滴滴网约车将于4月30日零时在武汉恢复运营,滴滴顺风车、代驾业务也同时开启武汉市内服务。 据了解,随着滴滴网约车在武汉恢复正常运营,滴滴武汉医护车队也将于4月30日零时收官,结束为期两个多月的应急保障服务。根据相关部门要求,滴滴社区保障车队已于4月22日结束服务,完成接送使命。 据滴滴方面介绍,重启之后,滴滴网约车在武汉将实行淡季价格,滴滴将为武汉司机推出为期一个月的“战疫情,渡难关”专属补贴,包括高峰接单补贴、累积接单补贴等多种灵活补贴措施,帮助司机师傅恢复收入,降低运营成本。此外,给予合作租赁公司协调金融还贷展期、保险分期缴付、金融贷款贴息等纾困帮扶措施。 1月24日(除夕),滴滴连夜在武汉组建滴滴医护车队,开始为医护人员的出行提供免费服务,先后有300多位司机参加医护车队工作;大年初一,滴滴又紧急组建了由1336位司机组成的社区保障车队。 滴滴医护车队累计为16家医院,近2万名医护人员提供了近50万单服务;滴滴社区保障车队为武昌区、洪山区、东湖风景区、青山区,402个社区市民提供了近15万次的服务。在此期间,滴滴为司机提供防疫物资和相应的津贴补助。 从2月份开始,滴滴联合湖北多家合作租赁公司,为司机顺延租金。携手数十家保险公司对停运期间的车险顺延,并与数十家金融机构进行沟通并获得支持,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展期等多项金融扶持措施,缓解租赁公司经营压力。(编辑 田冬)
本报记者 王丽新 互联网浪潮下,“衣食行”商业模式不断被颠覆,唯有“住”这个仍高度依赖线下的行业,传统得难以被互联网“+”上。在房地产行业进入存量时代的市场格局下,服务是连接C端、B端和经纪人的核心要素,这给中介经纪行业孕育出“居住届的滴滴和美团”这样的平台提供了可能性。 两年前,由黄轩代言的贝壳找房从央视走进小区电梯广告时,贝壳找房CEO彭永东曾在公司会议室里拿碳素笔在白板上画出了贝壳找房的愿景、商业模式和未来蓝图,解释C端(客户)、小b(经纪人)和大B(经纪公司)是如何在这个新居住服务平台上实现深度连接的。 彼时,贝壳找房想用一个真房源的门槛和一张“ACN经纪人合作网络”解决传统二手房交易的矛盾和痛点,建立一个打破信息孤岛和品牌界限的开放式平台,提升行业效率。两年后,这个行业确实改变了。4月23日,彭永东称:“两年前,我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做贝壳,这个问题到今天很少人再问了’,这可能就是大家看到的变化。” 基于“数据”提升交易效率 如果说消费互联网做的是面对C端的“云”上生意,那么拥有“云”数据的互联网企业正在将与B端的合作拉进互联网生态系统中,也就是产业互联网的概念,其特点从对C端的流量关注转向对B端的合作生态和效能改造。 在居住服务领域,基于房产交易的低频性,若能凭借楼盘字典、VR看房、线上签约等基于数据和技术开拓的服务提升交易效率,则是在居住服务互联网平台上完成B2B2C模式融合,这意味着可以提升整个行业的商机量、交易透明性和服务迭代速度。 事实上,从把链家升级为贝壳找房时的战战兢兢到如今的新居住战略方向清晰,两年间,贝壳找房对提升行业交易效率,对抗行业周期性波动风险的成长可以用以下一组数据来描绘:超过110个城市提供二手房交易服务、超过250个房产经纪品牌入驻贝壳平台、近4万家门店互联互通、约37万名经纪人提供服务、平均每天为6500个家庭找到理想居所。 回溯贝壳找房这两年的创新,皆是围绕“居住”交易领域衍生的服务做生意,其陆续上线了VR售楼部、租房及二手房在线签约、线上贷签和资金存管等功能。横向上,贝壳找房连接起了业内一众买卖、租赁、装修、社区等居住服务品牌和服务者;纵向上,打通了居住服务产业链上下游,构建了一个新居住服务生态闭环。在这个生态闭环中,C端支付费用获得相应的服务,B端借助服务C端升级品牌扩展规模,提高收入。 向门店低收入“宣战” “新居住有两条主轴:一个是科技;另一个是服务者。这是两条永远交错、相互迭代、相互定义的主轴。”彭永东认为,“一方面通过数字化将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实现连接和重塑,另一方面提供新居住服务者新供给,未来3年,贝壳希望有3万名店长和店东成为中国第一代职业经纪人。” 贝壳找房董事长左晖一直很关注经纪人的成长。贝壳找房诞生之初,“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一直让业内有所质疑,是否能一碗水端平,到底如何赋能入驻平台的经纪品牌及服务者是平台商业模式能否跑通的关键点。 正如左晖所说,行业应该从竞争型思维转变到合作型思维。门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开始成为整个产业链的基础核心和运营轴心。 左晖认为,门店年GMV(成交总额)达到5000万元是温饱线,年GMV1亿元以上为中产线,目前,平台上12%店面能够达到中产水平,而过温饱线的店面只有四分之一。不过,左晖称:“我们能确定的是只要店面连接到平台上,大家一起磨合且向前走,稳定提升是大概率事件。” 对于2020年的小目标,左晖透露,未来的核心关注点是经纪人的成长,希望贝壳帮助2万间门店达到中产线,到2025年90%以上门店越过温饱线。 至于3年至5年的小目标,彭永东表示,未来贝壳找房将连接100万服务者,服务3亿家庭买卖、租赁、装修家居、社区服务等品质需求,构筑线上线下两张网,打造新居住品质服务平台,推动行业正循环。
新三板企业奔向精选层的“脚步”停不下来,第二批四家申报精选层公司来袭。截至4月28日截稿时止,日内新增国源科技、艾融软件、晨越建管和流金岁月4家公司申报精选层,且都已公告停牌,目前申报企业累计已达7家。 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继首日3家申报精选层的企业因递交材料而正式停牌后,4月28日又有4家企业申报,这表明拟申请企业前期的精选层准备工作很充分,也显示了新三板企业对精选层的信心和渴望。预计在五一假期前的两个交易日还会有超过5家以上的企业递交申请,4月29日或产生第一家精选层正式受理企业,新三板巿场对此充满期待。 “这4家公司完成验收辅导的时间也比较靠前,相对第一批营收和规模体量较大的细分行业龙头公司,第二批获批公司也有相应的特点。”安信证券新三板研究负责人、研究中心总经理助理诸海滨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流金岁月是从IPO排队后变换到精选层申报的公司,艾融软件属金融IT行业的代表,长期服务工商银行、上海银行、交通银行这类金融行业巨头。另外,晨越建管虽然是从建筑工程领域的咨询服务公司,但近几年增长非常稳定,每年复合增长30%,2019年净利润达到7100万;国源科技专注于地理信息和农业大数据领域,在国土和农业确权领域领先。 本报记者梳理后发现,这四家企业各具不同的盈利模式和行业特点。流金岁月是电视频道综合运营服务商,该公司已累计获得30余家省级卫视频道、10家购物频道、3家卡通频道对公司提供覆盖服务的授权,为10余家电视频道提供电视剧、电视栏目营销推广服务,在二轮独播、省级地面电视台发行中有一定优势。公司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6.98亿元,同比增长12.79%,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5117万元。 主营业务为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晨越建管,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三年研发投入营收占比集中在5%左右,通过提供工程咨询服务获取相关业务收入。公司现已具备覆盖工程咨询全产业链的专业资质,涉军、涉核、涉密,业务领域广泛,具有较强的业务承接能力,是国内一流、全产业链运营的工程咨询企业。该公司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2.67亿元,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7064万元。 另外,艾融软件专注于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金融IT解决方案供应商,金融科技核心领域产品全覆盖,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2.13亿元,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343万元。该公司与主要客户的业务合作期限均已连续超过5年,包括工商银行、上海银行和交通银行等。 始创于1998年的国源科技在国土和农业确权行业领先,专注于地理信息和农业大数据领域,2019年营收3.22亿元,归母净利润4570万元。该公司自主研发了五项核心技术,取得多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近年加大研发投入,拟建立农业地理大数据平台。另外,同行业挂牌公司有68家,其中创新层企业有7家,而从营业收入、净利润、研发费用角度看,公司排名均在前三。 本报记者还注意到,截至目前,又新增2家企业通过辅导验收,分别是佳先股份、亿童文教,因此累计已有15家企业通过了辅导验收。另外,至少有30家中小券商和投行积极参与到精选层公开发行业务,这也利好券商投行业务的发展。 “精选层公开发行业务与IPO的较大差异性,为中小投行提供更多机会,特别是有特色的投行服务能够使其获得一定竞争优势,相信未来一定会有中小投行通过新三板业务实现突破。”国都证券投行总部董事副总经理许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谈及精选层公开发行业务与IPO业务的区别,许达认为,从服务企业类型上看,精选层企业普遍规模偏小,IPO企业普遍规模较大;从收费上看,精选层企业融资规模少,相应保荐承销收费也低,而IPO业务融资规模大,相应保荐承销费也多。 许达进一步表示,如果仅从投入产出比看,精选层“小IPO”业务需要保荐机构提供更多的服务,面临更多的风险,收取更少的费用。不过,“小IPO”业务只是投行业务的开始,保荐机构为一个成长性企业提供精选层服务后,还可以持续为其提供再融资、转板保荐、上市后再融资等一系列资本市场服务,与客户共同成长。
自AWS掀起“云革命”以来,云服务在过去十余年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在全球蓬勃扩张,撑起了千亿美元级别的市场规模。2020年,站在启蒙期末尾的全球云服务市场,在疫情爆发、经济波动、巨头加速布局等系列宏观环境的剧烈震荡下,正在面临更多的变数。 不过,像婴儿总会长大一样,企业上云大潮不可逆,云计算的大好未来不容置疑。Gartner曾给出预测,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在2022年有望突破5400亿美元,并依然保持15%以上的规模增速。 这场由大洋彼岸发起的“云革命”,在中国引发了更强的共鸣,狂奔成为市场的主旋律。沙利文报告曾给出预测,中国垂直云服务行业2018年到2023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6.7%。 但基于差异的企业文化和技术进化速度,两个最大市场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据沙利文报告,2018年中国云服务占整体IT的支出渗透率只有4.5%,而同期的美国云服务市场,则达到了13.8%。 中国的云计算巨头正意图快速弥补这种差距。近日,阿里云公开宣布要在未来3年投入2000亿用于云服务的全面建设;独立云服务供应商金山云向SEC提交了首份招股书,向海外资本市场发起首次冲击。 巨头在明面上的博弈加码,会形成更针锋相对的竞争格局,更会驱动整个云服务市场的疾速增长。 阶段性胜利 云服务过去被认为是互联网和科技企业的专属,但今天传统企业对上云的热衷度,已经完全打破这种陈规,云服务成为普遍被认可的企业服务工具。 《2019年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18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行业结构中,除互联网行业外,交通物流、能源、制造、医疗、政府等传统产业分别已经占据3%到8%的比重。 云服务已经跨过了第一道最难的教育坎,开始走向普及阶段,成为传统产业的核心数字化工具。 启蒙之后,中国云服务市场规模迎来了全新的里程碑。Canalys在今年3月份的一份报告中指出,2019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7亿美元,增速为63.7%。 中国云计算市场的竞争格局,在漫长的价格战和基建战之后,基本稳定。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坐镇第一梯队,在各自圈定的优势领域内继续扩张。 全球云服务市场如出一辙。目前,AWS、Azure、阿里云、IBM、谷歌云等组成第一梯队,在全球市场凶猛扩张。来自Synergy Research的报告显示,在公有云市场,前五大服务商控制了超过75%的全球市场。 从区域化到全球化,从互联网企业到传统企业,从0到千亿规模,云服务今天取得的阶段性胜利果实可以说极为丰硕。 不同的突围法则 阶段性胜利背后,是不同巨头演示的突围法则。 阿里云是典型的技术驱动型云服务商。一方面,阿里云选择的是自研路线,没有采用已有架构,其飞天系统最早与2008年便开始萌芽,而后更是在集团内部全面“去IOE化”;另一方面,阿里云早期便笃定了高投入的发展战略,当时马云更是承诺“每年投10个亿”,有数据显示,阿里云从2009年到2018年,共计投入超400亿元。 高投入和对自研技术的信仰,让阿里云打造出了丰富的云服务产品生态,而起步时间较早也成为阿里云获客的一个先发优势,目前阿里云已经成为38%的全球500强企业和80%的中国科技企业的选择。 与阿里云不同的是,腾讯云入场较晚,但因为业务生态优势明显,收割了很多与社交相关的企业客户,比如电商领域的微店、贝贝网、每日优鲜。显然,电商和微信生态契合度高,且微信庞大的社交生态为电商引流明显,所以在微信内生存的电商,选择腾讯云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 金山云的成长路径更为特殊。在招股书中,金山云将自己定位于“独立云服务商”,从企业基因上看,阿里云和腾讯云目前都是阿里和腾讯各自的一个业务,而非独立于集团之外,而金山云则是垂直的云服务商。 金山云脱胎于金山软件,这为其奠定了浓厚的企业服务基因。早期小米和金山云存在战略协同关系,所以小米成为金山云最早的一批云服务客户。不过今天的金山云破圈非常成功,据公开数据,2019年金山云优质客户(年收入贡献70万以上)数量达到243个,公有云优质客户的收入净留存率高达155%。 金山云走上发展快车道一是凭借其对趋势的有效判断及准时入场,比如在2014年,金山云预测手游爆发期即将到来并开始布局游戏行业的云服务,2016年金山云再看中移动视频,并集中进行投入,也因此收获了字节跳动、B站这样稳定合作多年的行业头部用户。 二是金山云的“标杆打法”。在金山软件时代累积的企业服务经验,让金山云下定了树立云服务企业标杆的发展思维,这让金山云在早期的游戏、视频,以及后期的金融、政务等领域都拥有了引流式示范案例。 云服务市场的成长与云服务巨头的成长相辅相成,云服务巨头们不同的突围法则,其实就是云服务市场可塑性和成长性的最好证明。 云服务的新增长点 谁也不会料到,全球云服务市场的爆发竟是被突发的疫情所驱动的。Zoom、钉钉、金山文档等云办公软件在过去几个月见证了活跃用户的爆发式增长。 2020年的全球云服务市场,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增长开头。对于中国云服务市场而言,低渗透率的产业,比如金融、政务、制造等,会为云服务市场未来增长作出主要贡献。一方面,产业互联网、物联网、金融科技等新兴概念,有政策红利的加持;另一方面,云服务巨头正在加速布局互联网产业以外的领域。 金融领域目前处于金融科技的初级阶段,用户需求升级和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下,大型金融机构会寻求更全面的转型升级,以系统化提升整个机构的办事效率,中小型金融机构的生存需求更迫切,所以更需要一站式的快速上云方案。因此,大机构深度上云、中小机构规模上云会成为金融领域未来几年的核心增长点。 至于制造领域,目前在光伏、化工、家居等产业领域,其实已经有巨头建立起行业性的解决方案和平台,而工业企业往往呈现区域化、集群式的分布特征,未来,这些已经有解决方案的制造领域,会率先迎来企业的规模化上云潮。 在政务领域,目前政务云对省级行政单位的覆盖范围非常高,但是政务云的开发和使用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政务功能并未迁移到云端,因此后期服务生态的整合,以及政务云平台数据中心的进化,会成为云服务规模增长的有力驱动点。 除了金融、制造、政务等传统领域外,出行、家居等传统领域企业对上云同样有着非常明显的需求,比如传统汽车厂商与互联网企业正在共建车联网、传统家居企业与云服务厂商共建智能物联家居等等。这些领域内企业的规模化上云,都会成为云服务市场未来的可观增长点。 云服务下个十年的关键词:稳定增长 在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巨头的市场份额变化证明马太效应越发明显,时间越往后推,云服务市场的门槛就越高。但巨头间博弈的激烈程度不会下降,甚至博弈的战线还在越拉越长,腾讯云正在加速出海,直面AWS、阿里云等劲敌的海外战线,金山云开启IPO,也会刺激到其他云服务商的融资节奏。 不过,所有云服务商都有一个明确的共识:快速增长。阿里云2000亿的大手笔,是在投资未来,寻求在全球市场把脚跟站得更稳;金山云用IPO加速发展节奏,融资后的扩张战略或许会更加野蛮,而资本市场的监督也会逼出金山云更大的增长潜力。 因此,云服务市场,将会迎来头部厂商集体发力、集中发力的增长时代。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等头部云服务厂商,会按照各自的战略节奏,一方面去巩固优势领域,另一方面去开垦新兴领域。巩固既定优势和寻找新的增长赛道,依然是云服务厂商们未来增长方法论的核心。 可以确定的是,厂商们的竞争焦点会转向传统领域企业的云服务需求。政策重点关注、上云条件不断成熟、行业上云方案不断完善的传统产业领域,短时间可能会大规模复刻启蒙期的增长规则,领域内的头部企业率先实现全面上云,起到示范作用。 不过变数依然存在。 虽然云服务今天在中国的声量已经很大,但是中小传统企业大规模上云还未发生,因而对这一片公认蓝海的开发,也将给一些云服务厂商带来弯道超车的机会。金山云冲击IPO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分拆上市可能会成为其他头部厂商未来的选择,云服务市场此起彼伏的竞争将会进一步刺激市场规模的扩大。 无论市场内的竞争激烈程度如何,中国云服务市场未来十年仍然会整体处于快跑阶段,诸多传统领域的数字化升级,则会让这个市场迎来更多的突破性发展高潮。 刘旷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