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金融监管局等多部门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新闻中心正式发布《北京市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2年)》《北京市关于打造数字贸易试验区的实施方案》《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设立工作实施方案》等促进数字经济、数字贸易发展的多项政策。 《北京市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2年)》提出,要体系化构建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和数字贸易发展”六大方向,实施基础设施保障建设工程、数字技术创新筑基工程、数字产业协同提升工程、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工程等九项重点工程。到2022年,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将持续提高,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达到55%,将北京打造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和示范区。 《北京市关于打造数字贸易试验区的实施方案》提出,以数字贸易试验区建设为抓手,以实现跨境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为着眼点,着力推进规则探索、创新政策举措、破解制度瓶颈。 《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设立工作实施方案》规划设计了北京大数据交易基础设施的建设内容,明确了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权威的数据信息登记平台、受到市场广泛认可的数据交易平台、覆盖全链条的数据运营管理服务平台、以数据为核心的金融创新服务平台、新技术驱动的数据金融科技平台”五大功能定位。 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发展数字经济具有先天优势。2019年,北京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在全国位居首位。北京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网络安全等相关技术支撑产业发展水平领先全国,在“软件百强”“互联网百强”“综合竞争力百强”等国内重要榜单中入选企业数量名列前茅。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将为北京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全国服务业在经济中占比去年达53%,北京达83%。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服务贸易仅占所有贸易的七分之一。”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认为,以北京为代表,数字贸易将成为“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我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开放的亮点。
昨日,北京证监局局长贾文勤在“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 助力企业留青山赢未来”政策宣传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北京证监局努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推动辖区各类市场主体用足用好资本市场政策工具,落实资本市场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的各项要求。具体举措包括:创新方法,大力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更好服务辖区各类企业;奋力推进资本市场重大改革在辖区落地见效;精准拆弹,稳妥保障辖区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贾文勤表示,为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北京证监局快速行动,主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采取云培训、云验收、云检查等方式,保障新三板精选层辅导、企业IPO辅导备案工作平稳、有效、有序推进。同时,北京证监局还积极向证监会争取,加快对辖区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的融资审核,有力保障了辖区市场主体的“金融供血”。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北京辖区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融资近6000亿元,居各辖区第一。其中,41家上市公司实现股权融资1066亿元,56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实现股权融资逾40亿元,139家企业发行公司债券融资逾4800亿元。 同时,北京证监局奋力推进资本市场重大改革在辖区落地见效。贾文勤表示,北京证监局大力支持新三板系列改革落地,更好发挥新三板支持首都企业创新发展的功能作用。数据显示,北京辖区累计有30家企业申报精选层辅导备案,6家公司成为精选层首批企业。 此外,北京证监局充分把握科创板发展机遇,助力北京硬科技企业做大做强。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北京辖区共有26家企业实现科创板上市,融资金额440亿元。北京证监局还积极配合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截至7月底,辖区有创业板IPO在审企业27家,其中3家公司已完成发行注册。 贾文勤表示,北京证监局开展了提升辖区上市公司质量的专项行动,切实化解相关领域的潜在风险,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稳妥保障辖区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9月7日晚间,证通电子公告称,公司拟设立北京分公司,其拟定名称为深圳市证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计算机软件、硬件、外围设备,电子产品,自助设备及配件,金融机具设备,通讯设备,金融支付终端设备,办公用品,耗材的开发、销售、租赁、维护、运营、营销推广及服务;电子计算机系统集成及技术服务。 证通电子表示,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拟通过成立北京分公司来满足经营发展的需要,提升公司产品在北京及周边市场的覆盖能力,增强公司持续增长的动力。
今天上午,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新闻中心,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金融监管局正式发布《北京市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2年)》《北京市关于打造数字贸易试验区的实施方案》《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设立工作实施方案》。 北京将成全国数字经济先导区、示范区 《北京市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2年)》提出,要体系化构建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和数字贸易发展”六大方向,实施基础设施保障建设工程、数字技术创新筑基工程、数字产业协同提升工程、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工程等九项重点工程。 详情请扫二维码↓
北京9月5日讯 为助力银企对接,营造良好融资环境,为文创企业提供担保贷款支持和债权融资解决方案的“金文三宝”产品今天在第九届中国文化金融创新大会上首次亮相。 记者现场获悉,“金文三宝”产品具体包括金片宝、金创宝与金园宝三个金融产品。其中,金创宝是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江苏银行(600919)北京分行、中关村科技担保、北京丰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倡议下推出的,重点服务于近年来北京文化(000802)创意大赛的百强企业和获选北京市最具投资价值文化创意企业的融资产品。该产品遵循“一企一策、个性评审”,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文创大赛百强企业原则上提供不超过500万元的担保授信;对最具投资价值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的担保授信。 金园宝产品则是针对北京市百家专业文化产业园区专门推出的定制化产品,意在通过为优质入园企业提供租金贷款帮助园区增加和稳定收入、锁定优质客户,帮助客户降低租金成本、缓解资金压力;同时,为拥有园区购房需求的企业,在办理银行贷款时提供阶段性担保,满足企业阶段性购房融资需求;最后,针对园区运营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授信,以满足园区升级改造等其他方面的资金需求。 金片宝是北京国华文科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江苏银行北京分行、北京丰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小土科技、中国平安保险、中国人民保险共同合作推出的一款金融产品,致力于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影视文化企业进行产品细分,形成 “应收账款贴现”、“票房宝”、“宣发贷”、“完片担保贷”等产品系列,在降低文化企业和金融机构共同风险前提下,有效解决当下影视企业的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
9月6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主市场铁路以北区域开放营业,标志着新发地批发市场全面复市,目前每日市场总交易量上升至约2.3万吨,预计在中秋节、国庆节双节来临之前,将恢复历史供应水平。图为首批大货车准备进场。中新社记者 赵隽 摄 9月6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主市场铁路以北区域开放营业,标志着新发地批发市场全面复市,目前每日市场总交易量上升至约2.3万吨,预计在中秋节、国庆节双节来临之前,将恢复历史供应水平。图为大货车排队进场。中新社记者 赵隽 摄 9月6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主市场铁路以北区域开放营业,标志着新发地批发市场全面复市,目前每日市场总交易量上升至约2.3万吨,预计在中秋节、国庆节双节来临之前,将恢复历史供应水平。图为首批大货车进场。中新社记者 赵隽 摄 9月6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主市场铁路以北区域开放营业,标志着新发地批发市场全面复市,目前每日市场总交易量上升至约2.3万吨,预计在中秋节、国庆节双节来临之前,将恢复历史供应水平。图为大货车准备进场,商户们喜笑颜开。中新社记者 赵隽 摄 9月6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主市场铁路以北区域开放营业,标志着新发地批发市场全面复市,目前每日市场总交易量上升至约2.3万吨,预计在中秋节、国庆节双节来临之前,将恢复历史供应水平。图为在场外设置的新发地便民菜市场二期投入使用。中新社记者 赵隽 摄 9月6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主市场铁路以北区域开放营业,标志着新发地批发市场全面复市,目前每日市场总交易量上升至约2.3万吨,预计在中秋节、国庆节双节来临之前,将恢复历史供应水平。图为防疫人员在运输车辆上采集样本。中新社记者 赵隽 摄 9月6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主市场铁路以北区域开放营业,标志着新发地批发市场全面复市,目前每日市场总交易量上升至约2.3万吨,预计在中秋节、国庆节双节来临之前,将恢复历史供应水平。图为行人通过移动测温通道。中新社记者 赵隽 摄 9月6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主市场铁路以北区域开放营业,标志着新发地批发市场全面复市,目前每日市场总交易量上升至约2.3万吨,预计在中秋节、国庆节双节来临之前,将恢复历史供应水平。图为工作人员在公共区域进行日常消杀。中新社记者 赵隽 摄 9月6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主市场铁路以北区域开放营业,标志着新发地批发市场全面复市,目前每日市场总交易量上升至约2.3万吨,预计在中秋节、国庆节双节来临之前,将恢复历史供应水平。图为商户在国际果品交易区内搬运成箱的水果。中新社记者 赵隽 摄 9月6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主市场铁路以北区域开放营业,标志着新发地批发市场全面复市,目前每日市场总交易量上升至约2.3万吨,预计在中秋节、国庆节双节来临之前,将恢复历史供应水平。图为蔬菜交易区内商户在搬运成箱的西红柿。中新社记者 赵隽 摄 9月6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主市场铁路以北区域开放营业,标志着新发地批发市场全面复市,目前每日市场总交易量上升至约2.3万吨,预计在中秋节、国庆节双节来临之前,将恢复历史供应水平。图为商户在蔬菜交易区搬运货物。中新社记者 赵隽 摄
近日,北京市发改委介绍,今年初发布的69个有融资需求的市级重点项目中,目前已有52个项目明确融资来源安排,占比超七成。 52个项目中,28个项目拟由银行提供贷款支持且已处于报审、签订合同、提款阶段,占比超40%;24个项目已(拟)通过政府专项债或其他渠道满足资金需求,占比约35%。 哪些重点项目将注入资金“活水”?记者注意到,获得融资的就有菜市口西片老城保护及城市更新项目,该项目是北京市政府确定的首个“历史文化街区老城保护和城市更新试点项目”,也是西城区直管公房申请式腾退首个试点项目。项目对于保护及恢复老城传统风貌,提升及优化老城功能和改善民生都具有示范意义。 菜市口项目实施过程中,金融机构积极对接,提供助力。其中,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向总行申请产品创新,专设城市更新贷款产品,为项目提供13亿元贷款。北京银行则为该项目实施主体申请融资贷款13亿元,用于支付菜市口项目政府拨款之外申请式退租、房屋恢复性修建及修缮、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申请式改善及各项费用等支出。 另一个获得融资的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是强化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功能的重要设施,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主新闻中心,该项目连续两年被列为北京市重点工程。2019年,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作为牵头行、代理行为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审批了175亿元银团贷款,期限15年,用于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开发建设。此外,截至2020年7月末,北京银行已为项目发放贷款2.5亿元。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继续跟踪监测项目进展,全面发挥金融机构专业优势,继续针对重点问题、重点领域加强协调推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重大项目中长期资金支持,充分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推动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