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世友地板在国内地板业率先推行“全健康地板”标准,“全健康”三个字引发行业探讨热潮。 所谓“全健康地板”标准,是世友地板践行“健康地板”的道路上扩大的更高企业环保标准,即除了甲醛以外,严格控制苯系物、重金属、TVOC等其他指标,让木质地板的健康指标全部达到绿色标准。根据权威机构检测报告(国家人造板与木竹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世友“全健康地板”的甲醛释放量<0.050mg/m3,苯释放量≤5μg/m3,甲苯和二甲苯释放量≤15μg/m3,重金属总含量≤20mg/kg,部分指标优于绿色标准2-5倍。 地板作为装修中铺装面积较大的建材,其是否环保健康一直是社会各界在选购时的重点关注指标。近年来,地板行业不少优秀的企业都在环保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可是,判断地板是否环保不能只包含甲醛一个指标。基于此,世友地板发布了“全健康地板”标准,重新定义了市场上环保地板标准的高度。同时对众多地板企业、木制品企业和家居建材企业起到了带头模范作用,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这一事业中来,势必能够快速推动全健康地板产业链的发展,加快定标立法的进程。
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你仍然可以有所为有所不为。降低高估值国家和个股的配置比率,增加低估值国家和个股的配置比率,把业绩评估的目光放长远,是很不错的选择。 8月10日,国外财经媒体集中报道了两个数据和一个比率,全球股市总市值经过最近四个月多的反弹,达到了87.83万亿美元,超过了全球2019年底的名义GDP之和87.85万亿美元,也就是全球股市总市值与全球GDP总市值的比率超过了100%。一些媒体就说,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分别是在2008年,2018年和2019年2月,之后股票市场都出现了大跌,言下之意就是接下来股票市场也可能回下跌,重复历史。一些财经媒体还说,2000年也出现了一样的情况。 我们发现,全球股市总市值这个数据由彭博公司编制,从2003年9月开始,全球GDP总和这个数据来自于世界银行。如果大家多思考一下这个比率,很快就会发现几个问题: 全球很多国家实际上没有股票市场,按照彭博2016年公布的情况,他们跟踪了68个国家的股票市场,但世界银行统计了189个国家的GDP,所以这样一个比率并不对等,并没有太多的经济含义,只是一个技术指标。 如果仔细观察数据就会发现,其实在2006年1月这个比率就超过100%了,但全球股市是在2007年10月才开始下跌的。 全球股市在2011年和2015年都出现了大幅下跌,但是这个比率在当时都远低于100%。 财经媒体提到这个比率时,都无一例外地强调,这个是巴菲特最喜欢的衡量泡沫的指标,来自于他在2001年12月发表在《福布斯》杂志上的一篇重磅文章。但今天我要告诉你,这些财经媒体其实都没有仔细去看巴菲特的原话,所谓巴菲特指标超过100%,股市就有泡沫,完全不是巴菲特的原话。这个错误“以讹传讹“已经存在了很多年,很有纠正的必要。 巴菲特在《福布斯》杂志上的这篇超长文章的核心是解释为什么美国国民生产总值GNP在1964年到1981年上涨了2.7倍,但同期道琼斯指数只涨了1点,而美国GNP在1981年到1988年只上涨了0.8倍,但同期道琼斯指数却上涨了9.5倍。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各国GNP和GDP的差距很小,各国主要公布GDP,所以用GDP取代GNP是普遍的做法。 大家想一想,中国GDP过去十年高增长,但是A股上证指数过去十年基本没涨,是不是有点类似。将来中国GDP增速肯定会放缓,但是A股也有比较大的可能迎来较大的涨幅,过去我曾经多次解释过背后可能的原因。 巴菲特认为,1964到1981年,美国的利率越来越高,而1981到1988年利率越来越低,是GNP和股市表现不同的主要原因。这一个判断其实放到今天也非常实用,低利率是支撑股市上涨的核心力量,哪怕GNP表现不好。 在这篇非常长的文章结尾,巴菲特展示了一张图,计算了从1924年开始美股市值与GNP之比,他说“这可能是衡量股市在任何特定时刻估值水平的最佳单一指标”:当指标低于70%至80%,那么股市估值处于一个较合理水平,买入股票非常划算,但是,一旦这个指标超过200%,那么买股票就是在玩火。 请注意,巴菲特完全没有提到当指标超过100%时,该不该买入股票,实际上,在这张图里,1924年到1995年,这一比率都低于100%。只有在1995年之后才超过。但是到2000年3月这个比率的最高点,也只有190%。 由此可见,财经媒体把巴菲特衡量泡沫的指标定在100%其实并不符合他本人的原意。从表述来看,巴菲特其实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一旦股市估值比率超过70%-80%时,股市被高估,但是泡沫完全可能持续不破,一直冲到接近200%。 1995年到2000年这一段股市泡沫时期,巴菲特的做法并非远离股市,他只是不买科技股,但仍然继续买入价值股。虽然那几年巴菲特持续跑输市场,但2000年泡沫破灭后,他又实现了王者归来。直到2007年,价值股的表现都好过成长股。 如果大家都按照财经媒体的建议,把巴菲特指标达到100%作为卖出的时机,那么很可能会错过投资的好机会。假如我们回到5年前,也就是2015年8月,美股市值除以美国GDP就达到了101%。这里特别告诉大家,美股市值选用的是范围最广的Wilshire 5000股票指数的总市值。三年前这一指标为109%,而现在则是169%。远远超过100%,但是还不到巴菲特说的200%的玩火比率。 在彭博公布的计算里,目前巴菲特比率最高的是中国台湾股市,达到414%,五年前是91%,一年前是104%,如果一年前就离场,恐怕现在感觉会很糟糕。 中国A股市值与GDP的比率,在一年前是117%,但现在反而只有67%。坦率讲,看到这两个数字,我有些怀疑彭博的计算有误。 如果对比巴菲特指标和其他一些常用的估值指标,可能会让大家更加不知所措。比如拿现在主要经济体大盘指数的每股价格除以未来一年预期的每股盈利,也就是前瞻市盈率,来看,现在除了A股和港股的比值低于过去15年的平均值,日本股市略高于平均值以外,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度的股市市盈率都已经处在过去15年的最高水平,都可能估值过高。但如果用巴菲特指标来衡量,德国、印度都显着低于100%,英国、澳大利亚接近100%。 原本这篇文章并不打算对外发表,但是8月28日,我又看到很多微信圈在传被误读的“巴菲特指标”,提醒投资者留意市场泡沫。虽然是好意,但“以讹传讹”不应该鼓励。 请大家记住,在投资上,没有单一指标是完美的,不要过多依赖听上去似乎最简单的估值指标,要重点关注利率走势和其他基本面指标。要记住巴菲特的智慧,在低利率环境下,即使GDP表现不佳,但股市有可能持续增长,泡沫可能维持的时间超过你的想象。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你仍然可以有所为有所不为。降低高估值国家和个股的配置比率,增加低估值国家和个股的配置比率,把业绩评估的目光放长远,是很不错的选择。
一个良性循环的资本市场,需要有进有出、优胜劣汰。借鉴科创板经验,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在畅通“入口关”的同时,也进一步理顺退市指标和程序,严把“出口关”,让资本市场既有源头活水,又能精准从快出清,实现良性循环。 畅通“入口关” “改革后的发行上市条件更加多元包容,能够支持不同成长阶段和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有投行人士表示。 增强包容性和适应性是近年来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充分借鉴科创板的成熟改革经验,创业板在本次改革中综合考虑预计市值、收入、净利润等指标,制定多元化上市条件,大幅提高创业板包容性。 比如,创业板改革取消了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的要求,支持企业实现盈利后尽快上市;同时支持具有一定规模且实现盈利的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红筹企业上市;此外还明确了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等。 这些举措扩大了创业板的市场覆盖面和包容性,使得“三创四新”(创新、创意、创造,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企业上市融资需求可以得到更好满足,受到市场人士的广泛好评。 创业板还适度提高了盈利上市标准,从原来的“最近两年盈利且累计净利润1000万元”或“最近一年盈利且营业收入5000万元”,提高至“最近两年净利润为正且累计不低于5000万元”或“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这与创业板存量公司实际情况相符,有利于明确市场预期,提高注册制发行审核的透明度。而盈利规模较小的创新创业企业可以采用第二套盈利上市标准上市,并不会对中小创新创业企业在创业板上市造成太大障碍。 还有专家强调,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并不意味着上市难度降低,信息披露和违规追责较以往更加严格,更具包容性的上市门槛将使更多类型的创新创业企业有机会受到资本市场润泽,但并不会降低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含金量”。 严把“出口关” 创业板试点注册制,不仅要“宽进”,还强调“速退”。在投行人士看来,本次退市制度修订,在前期科创板退市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退市指标。 首先,空壳公司通过卖房卖地等规避亏损进行保壳,将不再管用。本次改革中,将净利润连续亏损指标调整为“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净利润为负+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的复合指标,精准出清无持续经营能力的空壳公司。 其次,本次改革后,公司因任一财务类指标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下一年度再触及任一类型财务类指标或被出具保留意见的,将终止上市,避免上市公司通过操纵财务指标或审计意见规避退市,打击“亏损两年、盈利一年”的操纵行为,根治业绩恶化公司的“长期不退”顽疾。 此外,本次改革充分考虑创业板存量企业和后续增量企业市值规模特征、市场交易情况,进一步丰富完善交易类退市指标。在现有的面值退市基础上,新增“连续20个交易日股票市值低于3亿元”的市值退市指标。 分析人士认为,“宽进速退”机制将充当均衡器的作用,保障上市和退市股票数量的健康稳定,促进市场形成优胜劣汰的格局,保证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同时,随着“宽进”的推行,上市公司数量增多,如何获得市场认可将成为一大挑战。创业板上市企业需要提升公司治理能力,切实重视信息披露合法合规,才不会被市场淘汰。创业板投资者也要更加关注公司基本面,更多从价值投资角度挖掘投资机会。
文|潘永堂 房企现在 不是要不要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而是如何做到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老潘走访和调研30强,发现千亿房企2020年工作报告都在提“高质量发展”导向! 其实高质量发展命题,本就是一个企业的基本义务和修炼,但房地产过去风口太强、周期性强,导致胆大、投机、粗放式发展,一则也能活得很好,二则专心搞经营、管理,还真不如搞战略,赌周期,赌黑马城市,因为后者是“势”! 势比人大,是常识! 所以以前风口的时候大多房企识时务为俊杰,迅速做大了。 但今天不一样了。 形势变了,强风口没了,外部红利少了,所以高质量发展快速成为房企普遍追求和经营目标,这也是“势”,这个时候房企看内功,看企业底裤了,一些内部管理差的企业就“裸泳”了! 如何做到高质量发展?现在是关键之关键! 因为外部环境和同行竞争都不允许低水平、低质量发展,这是当下的生死问题。比如今年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大中型房企,业绩能够增长5%到10%都是很厉害的。有的20强房企还下调了业绩目标。 对于高质量,不同房企有不同侧重点,有共性也有个性,当然,在不同阶段也在不断调整。整体而言,高质量发展,更多体现出一个安全性、稳健性、可持续性、内生性。 在老潘看来,打造内生式的增长,是房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关键。 关于如何定义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又该如何做? 就在最近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中,吴建斌总给出了3大目标,6大行动,可作为一个借鉴与启发。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吴建斌: 我是一个财务工作者。 所以这么多年一直从事财务工作,从中海到碧桂园然后到阳光城。一路走来对财务、对金融这方面认识更多一些。所以我更愿意用财务的视角或者金融的视角回答今天我们怎么样高质量增长,推动房地产业务方面的问题。 当然最主要还是结合我们阳光城的案例,因为阳光城在房地产行业来讲应该是算中间的房地产公司,可以列为中小房地产企业的解决方案。 三大红利正在消失中 我过去讲过房地产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或者30年的发展,最主要还是红利在推动。 曾经我们也提到我们的红利有 刚需的红利 土地化的红利 金融的红利 这些红利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很多红利逐渐在消失! 虽然没有消失完,但是还在消失中。 这些消失,也要求我们房企在战略经营上做一些改变。 高质量发展的三个目标? 2020年全球的经济受到疫情影响的冲击,对房地产市场的冲击是非常大的,无论是全球的经济还是中国的经济都面临着非常相似的特性,这些特性 波动性比较大,不确定性也比较大,复杂性也比较大,模糊性也比较大。 这也是当前房地产市场可能面临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波动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或者模糊性的特点情况下房地产公司怎么办呢? 我自己认为虽然作为房地产公司自己要给自己设定几个目标,我自己设定的高质量增长大概有三类目标: 1 第一类目标:业绩是否保持一定的增速? 增速是多少看情况而定 有的时候增速高一些,有些时候增速低一些。 近年来我跟很多房地产公司沟通的过程中,大家认为今年的房地产市场受到各方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增速不会太高。 很多公司的增速设定在5%或者10%。 这个增速在今年上半年压力也是非常大的。 一般我会观察四个方面的指标: 销售方面指标、 结算的指标、 新增土地储备指标 销售回款指标。 如果房地产市场每年保持一定的增长,我最关心的可能就是这几个指标增长的幅度。 前几年这几个指标增长幅度是非常高的,今年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今年保持5%—10%的增长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2 第二类目标:安全性指标 安全类指标一般我们会关心 金融负债指标 短期借款的占比 现金的占比 尤其负债的总额以及信用评级的情况。 这几个指标都反映在房地产公司里边为安全指标,非常突出。 房地产波动性是非常大的,受到各方面的影响。 过去房地产公司的负债率总体上比其他行业或者境外房地产公司负债率高。 房企高负债率 这个问题在经济上行的情况下问题不大 但是在房地产市场横盘或者下行的情况下负债率很高就会面临很大的风险和很大的压力。 最近也有很多房地产公司在兑付方面也出现了很多的压力,不得不做一些重组,这就是这方面的例证。 3 第三类指标:ROE、ROIE和Value结果类指标 作为公司来讲肯定会追求很多指标,财务方面过去很多年我们更多追求的是ROE(股东资金回报率),这个指标是非常直观的。 最近这一两年来由于各个方面的需要,更多看重的是ROIE指标! 这个指标也是股东资金回报,但是更多强调的是金融现金流所带来的回报,股东是从这个角度观察的。 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中国总体经济蓬勃向上,而且有很多风口不断地出现。现在更多出现的是企业的价值增长指标。正常的结算收入,还有企业未来长期的价值在哪里。 这一块作为房地产公司要引起更多的重视,这也是我比较重视的方面。 高质量发展的6大行动方案 有这三个指标提出来之后,就有6个行动方案 前面几个公司的负责人或者优秀的房企讲的是产品,产品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个企业发展产品是首先的。但是从财务的角度来讲我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这个企业能不能做到现金流保持良好的状态,这是我最关心的。 第一行动:要做到“以收定支” 为了解决现金流的问题,我更多强调的是以收定支! 这个事情说起来很简单,因为公司每年都会做年度的预算,但是执行的过程中是非常难的。 所以以收定支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 也就是说这个企业预测一下当年在什么阶段的收入会有多少,有了多少收入之后才能确定你的支出,你把所有的收入全部用于支出,还是把收入一部分用于支出,还是说这个收入不够,我通过增加融资能量来完成整个年度的现金平衡。这个很重要。 很多房企都做预算,阳光城每年年初的时候会做全方位的计划,不仅是房地产,还有物业等等。有更多的土地储备之后这个企业才有长期发展的动力。 作为阳光城来讲虽然买地也是我们非常强的动力,但是我们首先考虑到预算现金流的回流是不是回来,回来之后大约拿出回流现金的50%用于买地,基本上比例是不变的。 过去几年的执行情况也是非常好的。 第二行动:狠抓销售 当前经济处于不明朗的情况下,而且房企处于横盘的情况下销售是第一要务,买了这么多地,建了这么多房子,怎么样卖出去。 但是实际上要卖有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 或者利润率达不到原来的目标 会受到很多的限制。 这中间可能就有一个选择,到底你在追求什么? 你在追求企业的安全还是追求更高的利润或者追求别的东西? 我想在当前这个情况希望大家更多追求现金的回流,有了现金的回流这个企业才会保持很好、很健康的状态。 如果现金流方面的不到很好的解决方案,作为企业来讲压力是蛮大的。 所以今年疫情以来上半年销售我认为是一般般,虽然很多房企公布了很多销售指标,但是我认为整个上半年还是一般的。 七八月份房地产销售基本上恢复正常 目前为止我觉得基本上正常了 下半年我相信很多房企都会在市场销售很多的房子,也许供大于求。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抓销售对于房企来说是重大的挑战。 第三行动:做强大运营体系 我们原来讲的大运营体系是要重构! 目前我比较推崇——以财务经营为导向,以现金流与利润为核心,以计划管理为主线,以货值管理为基础,实现全项目、全周期、全专业的通透经营。 价值链是全系统,整个过程都是一个大运营,是一个有机的联合体,这里边核心是财务指标的完成。 如果财务指标完成不了,大运营做得是不到位的。 所以我在很多地方,包括我也在阳光城内部推行这个概念,效果很不错。 第四行动:抓产品品质革命 前面几位房地产公司大佬都提到品质革命,阳光城也是这样的,2018年我们宣布了品质宣言,宣布推行绿色智慧+的概念。 阳光城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一直到今年,我们全部的项目都是用绿城智慧+的概念推动我们的品质革命。 我们的绿色智慧+是三个内涵,主要是讲环保,而且这方面大概细分了7个子项目,比如水的质量怎么控制,空气怎么控制,噪音怎么控制。所以绿色方面我们有7个项目落在将来的产品上。 智能方面,特别是这次疫情之后我们觉得智能太重要了,到小区一进门,一刷脸直接到家里边,无接触智能化的要求太高了,远程对自己房间有些控制,灯光的控制,湿度的控制也很重要。 进入小区停车都是智能化的管理,这个太重要了。 我们讲的绿色智慧+的家元素更多的是在社区里边我们要成立我们社区活动小组,以人文情怀来关怀每个家庭住户的情况。 这个概念阳光城47个项目已经全部落地,我们计划全部的项目进行落地。 一个企业要革命,一个企业要长期发展品质一定要革命的。品质很重要,关系到公司的生命力,关系到客户对我们的认知。 第五行动:打造先进且符合人性的高激励机制 一个房企能不能高质量的发展激励机制非常重要。 在碧桂园的时候推行的激励机制和阳光城推行的激励机制都希望在不同的时间推出行业最先进的,符合人性的激励机制。 这方面阳光城是很下工夫的。 我们的激励机制都是为了解决员工的需要,为了解决企业的需要,这个机制一定要先进,要符合人性,解决人性的需求。 在这个方面阳光城是很下工夫的,效果也不错。 前段时间很多人在问这个机制阳光城执行的怎么样?我说执行的非常好,这个已经变成了重要的管理机制,大家离不开。这是行动之五。 第六行动:提前培育新产业,寻求资本扩张 这两年来物业管理公司遇到了很好的风口,这次疫情之后物业管理公司的风口继续升温,非常好。 物业管理上市之后可以进行专业化管理,另外一方面可以从资本的改善,价值的创造都有很大的空间。 除了物业公司别的产业将来也有可能遇到风口。 作为房地产公司要高质量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就要不断地瞄准风口,现在可能就要培育,要花很多钱,花很多人力在管理上,在资金上做很好的配合。 这样的话有可能在下一个风口到来的时候,我们通过我们的主业把我们原来不太重视的产业分出去。 这件事情从财务的角度来讲我认为是必做的,但是是需要花时间的。 这是我对公司高质量发展提出六个方面的行动和想法。 高质量发展:也要以变应变 所以作为房企来讲高质量发展是永久的话题! 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重点,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思考。 阳光城有6个方面的行动计划,也正是我们推动阳光城朝高质量发展的发展逻辑,期待我们阳光城在这6个方面的行动逻辑之下把公司做得更好。谢谢大家!(发言实录来源与)
2017年12月19日,米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列为战略竞争对手。这一对竞争者,到底综合经济实力对比如何?全球经济实力最强的三大经济体中、米、欧,经济实力对比如何? 2019年中米欧综合经济实力指标对比 比较项目 中国 米国 欧盟 购买力平价GDP(亿美元) 272538.4 210244.2 207900.0 汇率GDP(万亿美元) 14.36 21.43 18.41 发电量(万亿千瓦时) 7.14 4.12 3.2 出口(亿美元) 24994.57 25282.62 22991.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59672.25 62375.57 35501.38 如果以上五个指标项目等权重(各占20%),以中国为基准1.0000,则可加权计算得出米国为0.9795,欧盟为0.8016。大致结论是,中米经济实力相当,皆强于欧盟经济实力。 五大综合指标,彰显经济实力。
为保护和合理开发优势矿产资源,我国继续对稀土矿、钨矿实行开采总量控制。自然资源部、工业和信息化部15日公布2020年度全国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140000吨,全国钨精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105000吨。 全文如下: 为保护和合理开发优势矿产资源,按照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管理相关规定,2020年继续对稀土矿、钨矿实行开采总量控制。经研究,确定了2020年度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20年度全国稀土矿(稀土氧化物REO,下同)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140000吨,其中岩矿型稀土矿(以轻稀土为主)指标120850吨,离子型稀土矿(以中重稀土为主)指标19150吨。全国钨精矿(三氧化钨含量65%,下同)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105000吨,其中主采指标78150吨,综合利用指标26850吨。上述指标均含《自然资源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下达2020年度稀土矿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第一批)的通知》(自然资发〔2020〕33号)下达的第一批指标。分省(自治区)稀土矿、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具体分配见附件。 二、有关省级自然资源、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认真做好指标分解和下达工作,在通知下发后的20个工作日内将指标分解下达到市、县或企业。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应集中下达给6家稀土集团下属矿山企业。在分解下达稀土矿、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后,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组织矿山所在市、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与矿山企业签订责任书,明确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 三、地方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采矿权人认真执行稀土矿月报和钨矿季报制度,及时、准确、规范开展网上直报。要采取措施,切实加强稀土矿、钨矿指标执行情况的核查与检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应及时上报。 四、地方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与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共享信息,共同做好稀土矿、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监督管理工作。
摘要 【水皮:上证指数“荡秋千” 一浪更比一浪高】我们对现在的行情,既要谨慎,也要乐观。谨慎是对的,但是也可以乐观地看长期一点,不用过早地给现在的行情来下结论。 盘面消息 A股三大指数周一延续向上猛攻态势,其中沪指收盘大涨近6%,创5年最大单日涨幅,连续收复3200点与3300点两道整数关口,创2018年3月以来新高。市场成交量继续放大,两市合计成交突破1.5万亿元,达到1.56万亿元,成交额创5年新高。行业板块全线上扬,银行、保险、券商等金融板块掀涨停潮,领涨各大行业板块。北向资金周一净流入164.36亿元。 具体来看,沪指收盘上涨5.71%,收报3332.88点;深成指上涨4.09%,收报12941.72点;创业板指上涨2.72%,收报2529.49点。 小水看盘 股市真的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延续去年的风格,说你有你就有,没有也可以有。在上市公司和大股东辟谣之后,中信证券跟中信建投依然是双双涨停,直接带动所有的券商板块几乎都出现了涨停的态势,更加强化了大家对于牛市突然来临的感觉和印象。既然券商板块涨停了,接下来就是保险。保险涨完之后是银行,银行涨完之后就是地产。地产涨完之后就是煤炭。煤炭涨完之后就是有色。有色之后就是钢铁,这是一个资金链,跟货币政策的导向也有很大的关系。 确切地讲这波行情的爆发点其实是在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0年7月1日起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后,意味着银行贷款利率变相的下调,也就是降息。就在那一天开启了市场上大金融上涨的行情,我们以前在股评里说过大金融的上涨,其实相对于深成指和创业板来讲,仅仅是个补涨。 上周一其实是受到银行可以领取券商牌照消息的冲击,券商整个板块是大跌3%的,而变化是出现在星期二以后。大金融现在涨势的凶猛是跟前期的蛰伏有很大的关系,在底部沉积的时间太久才出现普涨的格局。 水皮以前说过,现在主战场在上海,因为这一波行情的性质由蓝筹指标股的补涨从而推升大家认为牛市到了的想法。怎么判断行情的目标?水皮认为是比价效应,还是看大盘蓝筹指标股的估值修复到什么程度。因为现在的行情就是估值修复行情。 第一个目标是指标股能不能回复年前的位置和2018年2440点上冲之后到2019年4、5月份的高点3288点。看对应的券商股、银行股、保险股,地产股的位置是不是也到了区间。在估值补涨行情中,不碰到区间的指标股在很难讲可以修复到位。所以衡量指数会涨到哪里不重要,关键是看指标股的估值修复水平什么时候能够到那些相应对称的点位。其实指标股如果能够估值修复到前期位置的话,指数肯定不会局限在现在的水准。 水皮以前也说过,上证指数3000点的位置就是个中枢,现在突破中枢之后,向上看500点是很正常的事情,也就是说指数到3500点是非常正常的。如果冲破3500点,那就相对乐观一点。所以我们现在判断行情什么时候结束,时间还太早了。 老股民都很担心,觉得都涨成这样了真是活久见,行情是不是差不多了,心情开始忐忑不安。今天打电话问水皮的老朋友很多,水皮觉得其实这个问题不要急于寻找答案。因为现在的成交量,已经放大到了15000亿元,突破了春节后的天量。但是在结构上却不一样,上证指数当时是5000亿的量,深成指有9000亿的量。而今天的深成指只不过是8400亿的量,深成指是缺量的,补的主要是上证。上证的成交量已经超过了春节后最高的成交量,所以主战场在上海是对的,补量也主要在上海。 从量能的角度来讲,就像荡秋千,势能是越来越大,一时半会停不下来。资金不可能刚进来就赶紧走,资金的进出会有一个惯性。现在还处在一个放量的过程中,融资盘也在扩大,场外的增量资金也在扩大,包括今天北向资金也有164.36亿元,也在扩大。 之前水皮也讲过全世界的量化宽松资金有一部分会外溢到中国市场上来,因为中国市场的机会实际上是最多的。国内因为疫情蒸发的20万亿元左右的资金早晚也会有一部分能流入到市场上来。现在市场应该讲是一个估值抬升的行情,跟业绩没有关系。可能今年的业绩半年报是史上最糟糕的,但是估值在修复。换句话来讲,大家的乐观情绪在回升,所以目前依然是估值回归的过程。 接下来我们可能要多问自己的首先是:行情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2018年年底的2440点开始的呢?还是2019年11月份的科技股行情开始的?或者说是今年2646点开始的?因为起始点不一样,会影响到我们对后期行情时间长度的判断。其次是这波行情是以老股民为主?还是以新的增量资金,新股民为主?这也导致风格上不一样的重要原因。第三个究竟是什么逻辑推动现在的行情?究竟是估值还是业绩?总要有个逻辑,或者说现在是估值,未来会不会是估值跟业绩并重,最后过渡到业绩?这些问题我们在以后的股评里再跟大家讨论,现在不急。 现在有人觉得上证指数的涨势有点疯狂,但是跟历史上指数曾经有过接近9%的涨停相比,其实也不算疯狂。另外一个可以明显做比较的就是2017、2018年,茅台酒创新高的时候有三个支撑,或者说有伙伴。一个是中国平安,一个是招商银行,还有一个是万科。当初贵州茅台股价刚刚上1000块钱的时候,这几个伙伴也是同步创新高的。现在茅台股价已经到了1500元/股以上,但是另外三个主要的人气指标股现在跟当初的高点比还是有一段的距离的。市场上现在给这三个指标股送了个绰号,叫三傻。三傻现在还没有跟茅台大哥同步走出自己的行情。 所以我们对现在的行情,既要谨慎,也要乐观。谨慎是对的,但是也可以乐观地看长期一点,不用过早地给现在的行情来下结论。 一句话点评:大珠小珠落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