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期业绩稳健提升,长期高ROE 凸显优秀运营质量 房地产行业迈过高速增长阶段,开始进入到下半场,市场预计2020年房地产市场总量大概率保持在15万亿元的规模。伴随行业集中度提升、竞争加剧、结构分化等大趋势,未来房企的核心竞争力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绿地香港七年的高ROE、高质量发展历程给了笔者一个独特的观察视角。 随着港股踏入中报期,绿地香港也于近期公布其2020年中期业绩。财报数据显示,绿地香港总资产首次突破千亿规模,达到人民币约1,085.75亿元,上半年核心净利润达人民币6.46亿元,同比增加约24%;实现收入达人民币64亿元,同比增加约10%;毛利润达人民币20.91亿元,毛利润率为33%;归属于本公司拥有人的净利润达人民币6.5亿元。整体来看,即便面对疫情的压力,绿地香港仍然保持着稳中向好的盈利能力。除此以外,公司的债务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融资成本保持在行业低位,2020年中期的有效利息成本下降至5.5%,净有息负债率维持在38%的低位水平,境外有息负债占比降低至24%,进一步规避了外汇风险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财务运营的稳健性。同时,公司2020年中期回款率逾92%,现金余额维持在百亿元的水平,现金短债比接近2倍,流动性充裕。 一直以来,相比于过度追求规模的高杠杆房企,绿地香港更加注重长远的战略布局,高权益的优质土储,数字科技赋能大运营,以及审慎稳健的财务和现金流管理。作为盈利型房企的标杆,绿地香港更是资本市场典型的高成长、高收益、高分红标杆房企,据统计,自公司2013年成立七年之间,绿地香港已累计为股东创造近77亿人民币的利润,每股收益从2013年的0.02元增长至2019年的0.89元,增长近44倍。公司在持续、稳定地为股东带来高回报的同时,也实实在在地回馈给股东,分红金额保持逐年提升的态势,2016年每股分红0.10港元、2017年每股分红0.15港元、2018年每股分红0.20港元、2019年每股分红0.25港元,股利支付率也一路攀升至最高近30%,当前稳定在25%左右。逐年提升的股利分配,突显出绿地香港优秀的经营质量和强大的盈利能力。 数据来源: 公司财报 巴菲特曾说,如果只能用一个指标去选择投资标的,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ROE(净资产收益率)。因为ROE指标可以指引他快速找到那些可能具有某种经济商誉的企业,简而言之,ROE衡量了公司对股东投入资本的利用效率,是反映股东收益水平的核心指标。巴菲特将高ROE作为其寻找“商誉”的入口。 从绿地香港的表现来看,公司ROE从2013年的0.7%上升到2019年的22%,提升超20个百分点。尤其是自2016年来,该指标一直保持在14%以上,四年平均值约为16.6%。 数据来源: 公司财报 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中,回报率高的行业最终会吸引强烈的竞争,最终致使回报率回到社会平均利润之中,这也是我们看到迈过红利阶段的房地产行业近年来整体利润率呈现下滑的趋势,那么对于行业内的企业而言,如何保持高的回报率,则势必需要非常强的护城河,诸如品牌、产品力、运营能力、低成本竞争优势等。显然从ROE表现不难看到,绿地香港保持了在行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实现了自身盈利水平不断提升。那么它是怎么做到的呢?带着这一疑问,结合公司过往表现及2020年中期业绩成绩一同来寻找答案。 二、核心盈利指标不断提升,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 绿地香港持续保持规模快步增长的同时,不断强化运营,推动降本增效,借助机制创新,激发企业内核驱动力,公司当前已经全面进入到稳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从长期视角来看,绿地香港的经营表现可谓业内高质量增长的典范。 我们具体来分析以下几大关键指标: 1. 公司合约销售: 从2013年的34.86亿上升到2019年的484.58亿,年均复合增长率逾55%; 数据来源: 公司财报 2. 公司营收: 从2013年的54.48亿上升到2019年的176.62亿,年均复合增长率近22%; 3. 归属于本公司拥有人的净利润: 从2013年的约3,500万上升到2019年的24.74亿,年均复合增长率逾103%。 数据来源: 公司财报 4. 毛利率和净利率: 可以看到,不论是合约销售、营收、净利润这些指标都保持着非常高的增长姿态,而更为突出的还体现在盈利能力上,公司毛利率长期稳定在高位,近几年更是稳步提升,而净利率则从2015年开始呈现快速向上的趋势,提升势头强劲。2019年,公司整体毛利率达到31%,净利率达到17.22%,处在行业领先水平。2020年中期的毛利率达33%。 数据来源: 公司财报 5. 净负债率 规模快速扩大、盈利能力大幅提升的同时,绿地香港亦保持着整体财务状况的健康稳健。 从衡量房企真实负债压力和杠杆水平的净负债率指标来看,绿地香港的该项指标自2015年来至今总体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截至2019年底,净负债率已经由2015年的172%下降至2019年的18%。2020年中期也仅为38%,绿地香港具备强大的抗风险能力。 数据来源: 公司财报 实际上绿地香港能够有着长期优异的业绩表现,尤其是盈利能力上的优异成绩,更多的还在于公司不断踏准房地产行业发展周期的节奏,其一方面,善于借助杠杆的放大效应,在行业扩张周期适度提高杠杆,加速扩张,取得远优于行业平均的增长成绩;而另一方面,公司也高度注重风险管控,在行业低谷期,加强资金风险管控、降低企业财务成本扩展利润空间。 当前在“房住不炒”以及“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的主基调指引下,房地产行业正进入到平稳发展的新长周期。 在这一阶段,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仍然较高,监管机构也在持续推动房地产行业去杠杆。近期市场更是传闻,有关部门设置出“三道红线”: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 绿地香港未雨绸缪,5年前已主动进行降杠杆、减负债、优结构,并在强化现金流管控层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20年中期,绿地香港的净负债率仅为38%,继续保持在行业较低的水平;公司现金余额超人民币103亿元,现金短债比约为1.86,较低的净负债率和充足的现金大大增强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与高杠杆的房企相比,绿地香港更具竞争优势。 三、大力推进数字化运营管理,构建房地产下半场核心竞争力 地产存量时代,房企的竞争更在于效率的提升和经营模式的进化,用创新科技推动房地产科技化、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绿地香港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服务等新兴技术积极打造数字科技平台,对内,公司建设数据中台,高效辅助管理决策,快速提升管理效能,为企业管理降本、增效、赋能。对外,公司搭建互联网平台及物联网平台,以互联网运营思维为本,积极拓展客户来源渠道,全面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充分挖掘客户消费潜力,为公司主营业务运营及拓展提供强力支持。 公司在数字科技平台建设、科技创新赋能上取得的成绩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观察: 1· 合制电商云平台 2018年9月,绿地香港自主研发建设的互联网建筑电商采购云平台“合制电商平台”正式上线,平台瞄准线上建筑材料采购和产业链升级,去中介化,大大节省招标时间和人力投入。经测算,节省招标时间80%,节省人力投入90%,节省采购成本30%。 2019年合制电商平台交易金额达成功突破百亿大关,平台采购商达60+、平台供应商达1,000+、会员用户达1,000+、订单数量累计1,156笔、平台商品数117,711件。该平台上线以来功能不断进化、服务日益延伸,随着未来不断推进平台开放化、市场化,还将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2· 数字化成本管控 公司建立了成本大数据平台,智能成本管控辅助决策,运用“标准化、数字化、可视化”科学分析和优化公司项目成本结构。从基础数据到经济指标、技术指标、体量指标、盈利数据等,实现一键快速查询,多维度对比,公司累计超30万条成本SKU,每条成本SKU数据包含标准、施工、时间、地域四大情景维度标签,实现了成本科目与技术标准相打通,解决了拿地测算成本及时准确与快速决策间的矛盾。 3· BIM系统 绿地香港将BIM系统作为一种提升工程效率、降低建筑成本的有效手段,其通过企业级大数据的积累和深度应用,一方面可以让项目得到降本增效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企业实现精益化、集约化的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而在公司2020启动的项目中,常州新北、丹徒翠园等多个项目均有应用。 4· 履约评估体系 绿地香港自主开发了建筑业首创的供应商大众点评-履约评估平台。该平台旨在通过在线化、碎片化、常态化的履约评估,充分考察工程承包商、供应商的实际履约能力,帮助开发商搭建线上供应链生态系统,加强与供应商的连接,助力房企更方便地对供应商进行全周期管理、提高招标效率,同时提供智能数据服务。 该平台于2018年6月正式上线,现阶段累计供应商逾3,000家,评估项目达到百余个,累计评估合同逾9,000份,评估用户逾3,200名,累计评估记录已经超过了一百万条。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平台还可以实现舆情监控,所有舆情监控的数据,包括从天眼查得到的一些共享数据,还有对供应商在履约过程当中出现的风险会实现八大类的舆情监控,可以实时掌握供应商资质的情况。最后生成多维度的供应商的体检报告。 由上不难看到,得益于在科技层面的深度布局,绿地香港不仅提升了成本管控能力和企业运营效率,同时还展现了强大的创新能力也为未来的业绩增长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四、持续聚焦和优化核心城市群布局,“8+X 产品系列”构建美好生活方式 绿地香港能够不断在行业中持续高速增长并为股东创造高额利润离不开公司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以及对产品力的极致追求。 从布局来看,公司长期致力于提升土地储备实力,打造集省会城市、强二线城市及高铁新城兼具均衡与纵深特点的布局,其土储战略布局涵盖长三角区域、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和一带一路门户区四大核心区域,其中在长三角与泛珠三角区域的核心城市群更是形成了深耕优势。 截至业绩发布,绿地香港共进入26个城市,拥有70个项目,总建筑面积达2,200万平方米,总货值近2,500亿。其中逾70%分布在新一线和省会重点城市。平均楼板价约3,092元/平方米,权益比约为85%。从长期视角来看,绿地香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持续保持着克制的姿态,不为盲目追求规模而下沉到风险较大的三四线,其高度注重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低成本的拿地策略,也为其带来了业绩的不断释放。 其次再从产品力层面来看,面对消费升级的大趋势,服务体验升级和产品力提升也愈发成为竞争的重要筹码。而绿地香港在产品力方面持续精雕细琢,深挖产品价值,结合各个产品的自身特色,匠心打造精工品质。 此次半年度业绩发布上,绿地香港公布了其全面升级后的产品系列,在原有的“超高层、文旅、康养、TOD、体验型商业、科技健康宅”的基础上扩充了“酒店”、“花园办公”、“贸易港”、“城市更新”等系列,形成更为完善细致的“8+X”产品系列,以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消费者。绿地香港在上半年共斩获行业内16项大奖。 优质的产品力提升了公司的品牌效应,也为公司带来了产品溢价。公司今年开盘的多个新项目均在市场上取得巨大反响,引爆销售热潮。位于南通金沙湾的绿地江海图项目,两开两罄,劲销逾16亿。位于扬州的网红盘绿地也今东南和位于江阴的绿地敔山天地首次推盘去化率即超过80%,热销均逾11亿。位于苏州的太湖朗峯项目作为苏州湾半岛板块的第一个纯新盘人气爆棚,首开劲销超8.5亿。 五、机制与模式创新,挖掘和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伴随整个行业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效益,房企的利润更大的释放空间必然来自于机制创新。 一方面在于管理创新,如何实现内部革命,优化体系结构、设置激励计划等都将是各大房企重要的发力点。 从体系变革来看,最核心的还是在团队的管理和人员的培养上,绿地香港极其重视人才的培养,提倡“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理念,搭建“有温度、有深度、有效度”的人才培养体系,公司建立了《干部考核竞聘制度》,有效打通了员工晋升通道,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8年初,绿地香港就提出了“三个一百”人才战略,该战略目标是为了补充新鲜血液、夯实队伍建设、发掘高潜人才。对此,公司还成功打造绿动力”管培生项目,透过提供全方位培养体系,为公司输送未来中高层管理者和业务专家。截至2019年末,公司拥有本科及硕士以上比例员工达79%,员工队伍素质不断得到提升。 得益于在体制机制的革新以及地产科技等方面的创新升级、赋能增效,公司2013年以来人均销售额持续稳步提升,从2013年的500万人民币每人上升到2019年的3,237万元人民币每人。 此外,再从激励机制来看,“跟投”制度是近年来整个行业持续热议的话题,据了解,目前绿地香港已在大力推行“项目跟投制度”,透过这一同股同权同责同利的激励机制,其实现了公司股东、管理层和一线项目团队“凝心聚力”共促发展。可以预见的是,借助这一机制不仅将有利地调动企业管理层和一线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凝聚力,也有利于稳定核心队伍,驱动企业经营效益迈上更高的台阶。 作为一家具有国有成分的房地产企业,绿地香港采取跟投机制,展现了其在企业混改、深化机制改革所作出的积极探索,公司在体制机制创新中谋突破,在改革中谋发展,不断打造更高效更灵活的经营体系,未来不排除还将在混改背景下引入战略投资者,进一步激发企业内生动力。而透过一系列的改革,公司也将以更加优异的经营业绩回馈社会,成为央地国企混改的引领性、标杆性企业。 最后再关注到涉及整个行业的模式创新上,就绿地香港而言,其巩固房地产开发主业的同时,也正在不断积极推进"房地产+"战略,打造产业协同效应,其构建了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同时涉足大健康、教育产业等多个产业业务板块。未来随着公司在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上不断发力,公司也将迎来房地产转型背景之下的全新蜕变,其价值更有望实现全面释放。 六、结语 回顾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各地项目停工停建,多个售楼处关闭,但绿地香港扛住了压力,在2月初即开展了全面复工,多个项目作为各省市内的首批复工项目被政府评为防疫典范。疫情作为企业经营状况的一面放大镜,绿地香港展现了强大的实力和成长韧性。当前伴随我国房地产业步入到行业发展的下半场阶段,市场竞争的加剧将带来行业集约化程度不断提升,企业需要在精细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品牌塑造等多方面下功夫,才能不断提升对股东的回报水平。就绿地香港而言,其依托精准的战略布局,数字化的大运营体系,大品牌低成本的优势,优秀的产品力,以及低杠杆、低净负债率带来的抗风险能力等种种优势,也将有望在一众房企之中脱颖而出,实现不断做大做强,为股东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回归到资本市场,随着近期地产板块走强,市场对于地产股的偏好有望提升,根据华创证券的观点,目前房地产行业利润率、周转率、杠杆率三大基本面已经逐步改善,尤其随着地价/房价比的改善,融资成本下行,利润率已经阶段性见底,甚至部分优质房企的利润率或将见底回升。 从土地储备看,绿地香港在2020年上半年新增项目的可售货值同比增加逾86%,新增13幅地块,多数分布在长三角及云南的新一线及省会城市,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2020年下半年可售货源优质充足。考虑到当前疫情得到控制,经济复苏态势良好,同时下半年又将是房地产行业的传统销售高峰期,因此公司下半年的业绩增长也将得到较为坚实的支撑。公司的盈利表现长期优秀,相信后续伴随整个行业业绩回暖利润率回升,公司也将有望得到资本更多的关注。 当前公司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并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动态市盈率仅在2.6倍,而行业均值在7倍左右,同体量的行业内公司估值也多在4倍以上,可见公司的股价当下已经处在黄金坑之中。此外公司还兼具高成长、高股息特征,近年来每股股利和每股盈利稳步提升,分红指标持续向好,这也进一步夯实了投资安全边际,结合当前股价测算的股息率已经达到9.54%,大幅优于行业内一众公司,较高的股息率也意味着,即便不考虑股价上涨因素,其收益也将大幅超过当前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 数据来源: wind 伴随市场对房地产偏好抬升叠加基本面改善的不断验证,相信绿地香港后续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也将看点十足。 数据来源: wind
8月27日晚间,圆通速递披露2020年上半年经营业绩,数据显示公司业务发展稳健向好,市场占有率继续稳步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完成量49.36亿件,同比增长29.79%;实现营业收入145.81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4.5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9.71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2.55%。随着我国各行各业复工复产的加速推进以及部分消费从线下转向线上,二季度公司盈利改善明显,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增7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40.63%。 业务增速领先行业 圆通速递是我国领先的综合性快递物流运营商,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快递服务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地级以上城市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县级以上城市覆盖率达97.33%。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加盟商数量4395家,末端网点33088个。 作为登陆A股资本市场的“快递第一股”,圆通速递近年来保持着较快的发展,业务增速一直领先行业平均水平。国家邮政局公布的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338.8亿件,同比增长22.1%,而同期圆通速递的业务量同比增长29.79%,高于行业平均水平7.69个百分点。上半年,公司业务完成量49.36亿件,占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的14.57%,较2019年同期提升0.87个百分点,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受春节假期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方面影响,今年2月份,各快递企业的业务量都比较低。公开披露的经营数据显示,自3月份以来,圆通速递的快递业务快速恢复并大幅增长,3月份单月快递收入突破20亿元,5月份公司的单月快递业务量已经突破10亿票,远超去年同期水平。 “快递是重要的基础性行业,作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重要的‘民生通道’,一直保持运营,在保障物资流通、供应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圆通速递一位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各行各业复工复产的加速,网购渗透率进一步提升,社会消费逐渐恢复增长,上半年快递业务量增长明显。 国际化战略加速推进 国内市场份额稳步提升的同时,国际化也是圆通速递近年来着力发展的一个重点。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积极践行国际化战略,我国港澳台及海外业务收入规模快速增长,其中,公司在港澳台地区实现业务收入10.1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8.80%,在海外地区实现收入5.7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44%。 “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国际空运航班大幅减少,部分海外国家和地区的医疗用品采购运输需求大幅提升,公司下属子公司圆通速递国际充分发挥其网络和资源优势,为客户提供包机、运输等服务,积极保障客户需求,货物运输代理业务稳定发展。”圆通速递前述高管告诉记者,2020年上半年,圆通速递国际实现空运业务量5万吨,海运业务量3.5万标准箱,归母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700%。 记者从圆通速递了解到,报告期内,公司在国家进一步提升国际航空货运能力等鼓励性政策的指引下,发挥自有航空优势,加快海外航线网络覆盖,与位于17个国家或地区的18家邮政或快递公司达成战略或业务合作,拓展当地快递市场,快递服务网络日益完善,服务能力也得到了逐步提升。 单票成本降至2.13元/单 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我国快递行业快递与包裹服务品牌集中度指数CR8为84.1,较2019年末再度提升1.6个百分点。随着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各头部品牌的成本控制能力也成为竞争中比拼的重点。 公开披露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圆通速递单票快递成本已经连续三年下降。其中2017年是3.29元/单,2018年是3.03元/单,2019年时已经下降到2.60元/单,圆通速递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在总部、省管理区、转运中心全链路、全流程成本管控方面继续精耕细作,单票快递成本再降四角七分,已降至2.13元/单。 得益于良好的成本控制,上半年,在公司业务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情况下,业务成本较去年同期却有所下降。半年报披露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快递行业成本为108.0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0.29%。其中,快递行业运输成本24.98亿元,较上年同期净减少3.02亿元,同比下降10.79%。 对于业务量增长运输成本却大幅下降,新热点财富创使人李鹏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除了公司管控方面所起的积极成效,上半年国家通行费减免的相关支持政策,也是重要因素。 圆通速递在公告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推行创新的车辆管理模式,提升自有运输车辆占比,增强干线运输议价能力和管控能力,利用数字化平台,优化中转路由,加强返程空载管理,多维度提升车辆装载票数和装载率。报告期内,公司单票运输成本0.51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1.26%;人均效能同比提升超20%,单票中心操作成本0.33元,较去年同期降低15.02%。 核心竞争力来自哪里? 快递业务量高速增长,快递成本逆向下降,各项管理运营效率稳步提升,圆通速递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是什么?公司持续深耕主业,推进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大核心资源投入,优化网络服务能力或许是答案。 记者从圆通速递了解到,公司秉承“数字化、移动化、实时化、可视化”原则,加大研发资金支持,加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的广泛推广和运用,并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加速业务运营产品和工具的迭代更新,推进全面数字化转型。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公司共拥有自营枢纽转运中心73个,累计完成安装近4700台自动分配器(含摆臂、摆轮),在转运中心、城配中心及建包中心共布局完成自动化分拣设备92套,极大地提升了公司的运营效率。 此外,圆通速递运营的航空机队,也将是公司未来竞争的又一利器。截至2020年6月末,公司自有机队数量12架,机队规模保持稳定。报告期内,公司加大国内外航线的开通力度,已开通定期、不定期航线38条,自有航空运行能力和日利用效率明显提升。 “随着我国快递行业市场集中度的持续提升,优势资源也将加速向头部企业集聚,拥有市场和品牌的各大公司也更具成本控制能力,在竞争中也更具优势。未来行业巨头间的竞争,将更向数字化能力、自有航空机队等战略性资源能力方面去较量。”李鹏岩认为,“自有航空网络不仅可以提升产品的时效性,为部分高附加值产品提供及时的寄递服务,差异化地服务高质量客户,也有助于产品结构的进一步升级,在国际市场的拓展中占据优势。随着国内快递行业逐步由价格竞争转向服务质量竞争,由国内市场逐步拓展至国际市场,拥有自有航空运输网络的企业将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先机。”
8月27日晚间,深交所发布创业板上市委2020年第20次审议会议结果公告,火星人厨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火星人”)首发顺利过会。 招股书显示,火星人本次发行股数不超过4050万股,占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将投向智能集成灶产业园项目、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建设技改项目和集成灶生产线升级扩产项目,预计投资金额8.79亿元。 其中,智能集成灶产业园项目预计总投资为5.27亿元,通过新建生产车间,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扩大火星人集成灶产能,解决产能瓶颈问题,进而形成规模优势,满足广阔的市场需要,推动公司业务规模不断扩展。 据悉,火星人专业从事新型厨房电器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业务,主要产品包括集成灶、集成水槽、集成洗碗机等系列产品,凭借产品品质、整体性能、外观设计等多个方面的优势,公司主要产品的销量和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业务规模、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 从业绩表现来看,2017年至2019年,火星人分别实现营收7.00亿元、9.56亿元和13.26亿元,业绩稳步提升;净利润分别为1.63亿元、0.92亿元和2.40亿元,呈向好趋势。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集成灶、集成水槽和集成洗碗机为代表的厨房电器产品,其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在99%左右,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7.64%。 从研发创新来看,2017年至2019年,火星人研发投入分别为2455.56万元、3973.37万元、4511.73万元,技术研发主要集中在集成灶产品的燃烧、吸油烟、消毒、蒸箱等方面以及集成洗碗机的果蔬清洗、超声波清洗等方面,相关技术均来自于原始创新。 提及未来发展规划,火星人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将根据现有资源和市场发展状况,在未来三至五年内仍将继续坚持和强化现有的经营思路,扩大生产规模,实施扩产计划,增加集成灶、集成水槽、集成洗碗机和整体厨柜等产品的生产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新技术的储备和应用,完善公司产品体系来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提升产品工艺水平和新产品开发效率,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保持并提升公司产品的质量品质,实现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
曾树佳 8月26日13时,以“浪奔”为主题的2020(第三届)年度论坛在上海国际会展中心洲际酒店举办,200余位地产业界精英齐聚一堂,共论后疫情时代的企业战略和布局。 上海新碧园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继滨出席论坛,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可能很多人认为疫情是一个坎,但要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可能也是个机会。以专业运营能力持续提升经营品质,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而全面提升我们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据刘继滨披露,在后疫情期间,新碧园商业与时俱进、调整思路,以专业运营管理能力,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举措,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 营造一个安全购物环境的同时,与商户共进退,包括跟租户沟通疏导、减租、扶持等许多工作。积极探索线上拉动消费,包括线上购物节、网红带货、社群营销等方式,激活并提高会员粘性,为各品牌商家的销售提升创造了良好的业绩。 同时加强与政府、异业等资源的合作,比如“姑苏8点半”“盛泽SHOW未央”“仲夏星光夜”等夜经济活动,以及暑期档的“海洋嘉年华”彻底引爆了市场。除了活动之外,还利用一些外场的资源,把内场的商户拉到外场去,拉动他们的销售,激活商业全新增长点,提振市场全面向荣。 目前,新碧园商业苏州、南通的项目已经恢复正常良好的运营状态。在刘继滨眼中,通过专业的管理能力,公司的经营品质正在持续的提升。 新碧园商业接下来将继续通过专业化管理,提升覆盖全产业链的商业运营能力,包括提供商业地产选址、策划定位、设计咨询、运营管理、市场推广、调改提升、退出咨询等全产业链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化管理、统一招商布局,统一营销推广,统一服务保障,和众多知名品牌携手打造城市商业新地标,持续提升物业价值。 未来,该公司的购物中心、街区商业两种商业业态并驱前行,在拓展过程中,可能3到5万方的购物中心会多一点。碧桂园致力于三四线城市的开发和改善美好人居环境,作为碧桂园旗下的企业,新碧园商业的主要阵地还是在三四线城市。 谈到如何保障商业地产的持续保值增值,刘继滨觉得,一般把它分为开业前和开业后两个阶段,开业前要研判、设计对接、准确定位,开业以后主要则是运营能力、租金收益的提升。
面对波澜起伏的上半年,哪些公司实现逆境成长?公司主营毛利率是一个较好的观察窗口。 上海证券报资讯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已披露2020年半年报的1900余家A股公司中,有103家公司上半年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提升超过10个百分点,其中ST凯瑞、牧原股份等9家公司提升超过30个百分点。这折射这些公司盈利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看行业:医药生物、化工等表现强劲 从行业来看,医药生物、化工、农林牧渔、电子行业的部分公司,上半年毛利率表现良好,分别有多家公司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提升超过10个百分点。 上半年毛利率同比提升超10个百分点的公司中,医药生物公司表现抢眼,有13家公司上榜。以东方生物为例,公司上半年毛利率高达82.77%,较去年同期的46.80%,提升超过35个百分点。 化工行业同样表现不俗,以江南高纤为代表的12家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超10个百分点。江南高纤上半年实现营收6.65亿元,同比增长23.72%;实现归母净利润1.68亿元,同比增长544.43%;毛利率创下历史纪录,达到35.96%,较去年同期提升26.59个百分点。 农林牧渔行业有6家公司上半年毛利率同比提升超10个百分点。例如,牧原股份交出的成绩单十分亮眼,上半年实现营收210.33亿元,同比增长193.76%;实现归母净利润107.84亿元,同比增长7026.08%;毛利率高达62.4%,较上年同期提升58.31个百分点。 电子行业有9家公司上半年毛利率同比提升超10个百分点。以晶方科技为例,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4.55亿元,同比增长126.96%;实现归母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623.97%;当期毛利率高达48.88%,较上年同期提升15.80个百分点。 究原因:存在供求缺口和规模效应 梳理上半年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的公司,背后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市场供不应求带来的产品价格上涨;二是企业规模优势带来的生产成本降低。 有代表性的当属防疫、抗疫领域。例如,东方生物上半年新增新冠病毒检测试剂销售收入,使得毛利率快速上升。振德医疗、南卫股份等生产口罩、隔离衣等防疫类防护用品,宝莱特、鱼跃医疗等生产无创呼吸机、红外额温枪、血氧仪等产品,均使得上半年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 跨界加入抗疫阵营的公司也因此受益。上半年,纺织服装行业的欣龙控股通过调整产品结构,生产熔纺无纺布,该业务的毛利率高达78.99%,使得公司整体毛利率明显提升,达到51.04%,较上年同期提升高达38.38个百分点。 规模效应也是部分公司毛利率提升的原因之一。通过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延长产业链等方式降本增效,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得以提升。 以招商南油为例,上半年,公司依托“油化气协同、内外贸兼营、江海洋直达”的规模优势,灵活调整内外贸航次、长短线航次和修船计划,抢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高点机遇,毛利率达到39.45%,同比提升11.74个百分点。 而牧原股份毛利率暴增,是得益于双重因素:一方面是猪价上涨增厚了毛利率;另一方面,公司养殖规模扩大,成本优势体现,也增厚了毛利率。由此,公司毛利率从去年半年报的约4%,猛增到今年半年报62.4%。 现异常:毛利率净利率反向变化 毛利率抬升,并不意味着净利率一定同步增长。目前已披露半年报的公司中,有些公司出现了毛利率同比提升超过10个百分点,可净利率却下降的局面。 上半年,天虹股份毛利率为39.03%,同比提升10.65个百分点,可同期净利率却只有0.63%,同比下降了4.57个百分点。对此公司解释称,这是营业收入下降,销售费用和研发投入大幅增加所致。 无独有偶,城建发展上半年毛利率为32.88%,同比提升了13.41个百分点,净利率为6%,却同比下降了15.28个百分点。公司解释称,原因是营业收入下降了45.12%,财务费用增长了134.70%。 行业因素也影响着公司的净利率、毛利率变化。以传媒行业为例,受到疫情影响,不少传媒类公司营业收入、成本下降,导致毛利率提升,可费用下降幅度较低,导致净利率下降。光线传媒上半年毛利率为33.01%,同比提升30.99个百分点,净利率为7.57%,同比下降1.42个百分点。 在分析人士看来,毛利率与净利率反向变动的异常下,每家公司都各有“隐情”,不过总体而言,无外乎公司营业收入下降、自身各项费用支出扩大或投资亏损较多。
8月25日晚,澄天伟业发布半年度业绩报告。公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78亿元,同比增长14.83%;扣非净利润1303.35万元,同比增长24.81%。 据悉,上半年澄天伟业灵活应对疫情影响,落实“延伸产业链、拓展新领域”的发展战略,营收不减反增。公司表示,业绩驱动主要得益于优化产品结构,同时海外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加之生产中心技术改造,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 作为国内领先的智能卡专用芯片提供商,近年来,澄天伟业以传统优势的智能卡生产为发展基础,在持续提升智能卡硬件业务市场份额的同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发展金融IC卡、智能卡专用芯片和物联网产品业务,加大投资物联网应用等领域。 公告显示,上半年宁波澄天智能卡专用芯片项目已经实现批量投产,营业收入达2106.89万元。澄天伟业表示,该项目的投产将进一步延伸公司产业链,丰富公司产品线。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宁波澄天已经取得了ICCR集成电路卡注册证书,智能卡专用芯片SOGIS CC EAL5+认证正在申请过程中。 澄天伟业表示,目前公司产能规模居于行业前列,近几年智能卡产销量均超过10亿张,规模优势为公司积累了优质及需求多元化的客户。 在生产端,澄天伟业持续加大智能卡生产能力的投入,对现有产线技术进行改造,提升生产工艺自动化水平,提高生产能力与良品率,进一步实现智慧工厂主要生产线的搭建。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澄天伟业毛利率得到显著提升。 此外,澄天伟业上半年持续加大对研发创新的投入,加强研发创新人才的团队建设,新增专利授权18项,复审取得VISA、MasterCard和中国银联等全球范围广泛使用的银行卡组织的资质认证,以及GASM的SAS认证。(张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