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钛精矿龙头企业安宁股份近日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目前公司产品供不应求,以保证核心客户需求为主。截至目前,国内钛精矿价格同比上涨已超50%。多家机构预计,随着下游钛白粉市场持续向好,明年钛精矿供应会继续处于偏紧状态,钛精矿价格仍有可能上涨。 今年四季度以来,下游钛白粉市场持续向好,钛白粉企业满负荷生产,对钛精矿需求旺盛,钛精矿价格继续上涨。据颜钛云商监测,作为国内钛精矿的主要产地,近期攀西地区钛精矿主流价格坚挺。12月,攀西大型钛精矿商上调指导价格100元/吨后,其他矿商报价也有试探性上调。由于价格一直处于高位,实单成交价整体保持高位。目前攀西地区38品位以上钛中矿价格在1320元/吨至1350元/吨之间,46品位10钛精矿价格在2000元/吨左右(不含税),47品位20钛精矿价格在2050元/吨左右。 对于未来钛精矿价格走势,安宁股份表示,受疫情及部分矿山枯竭影响,海外钛精矿生产量有所减少,国内主要钛精矿生产商预计近期内不会大幅扩产。因此,钛精矿供应紧张的局面在较长时间内难以解决,预计未来一年钛精矿价格仍有上涨空间。公司与核心客户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年初签订年度框架协议,每月签订具体的销售合同,以确定次月销售量及价格。大部分客户均采用先款后货的付款方式。公司客户包括龙蟒佰利、蓝星大华、添光钛业、方圆钛白、东方钛业等钛白粉龙头企业。公司招股书显示,公司钛精矿产能53万吨,产量占全国钛精矿总产量的10%以上。 卓创资讯钛白粉分析师田晓雨认为,目前钛精矿企业开工处于低位,下游钛白粉企业开工处于高位,钛精矿供应不能持续满足下游需求。同时,进口矿市场未能进一步打开,较国内矿优势不明显。只要供不应求的局面存在,钛精矿就会继续涨价。 钛精矿的涨价也推动了钛白粉价格的上涨。作为钛白粉生产的直接原材料,按照2.54(钛精矿)比1(钛白粉)的物料比测算,当前市场价格下钛精矿在钛白粉可变生产成本中占比达85.46%。钛白粉在终端高需求和上游成本上涨的双重作用下,多轮调涨也在情理之中。 一名业内人士介绍,国内钛精矿进口依赖度为40%,国内产量的90%集中在四川,钛白粉产能扩张受到明显的矿端约束,钛精矿自给率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目前,钛精矿供需面较钛白粉更为偏紧,议价更为强势,因此龙头企业纷纷布局上游。 国内最大的钛白粉企业龙蟒佰利通过龙蟒矿冶自备100万吨钛精矿年产能,满足自身70%以上需求,降低对进口和外购高品位钛精矿的依赖。2019年以来,公司资本运作频繁,接连收购云南新立、东方锆业、东方钪业、金川海绵钛资产,与攀国投、钢城集团等成立合资公司取得钒钛资源,一方面沿着钛矿原矿开采-钛原料精加工-四氯化钛-钛白粉领域垂直一体化布局,同时大力布局海绵钛向高端钛材领域延伸,另一方面向伴生小金属精加工领域拓展。 另一家钛白粉龙头企业中核钛白近期在哈密市及攀枝花市进行战略布局,积极完善钛白粉产业链上下游体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产能扩张,公司对钛精矿的需求量大增。公司在哈密市建设200万吨富钛料生产基地,在攀枝花市投资打造钒钛产业集群,可在原材料供给端为公司形成资源保障,使用富钛料作为钛白粉生产原材料;同时大大降低硫化物的废料产出,降低公司治理“三废”的费用,符合绿色环保要求。
玻璃期货近日创下2012年12月上市以来的新高。截至昨日下午收盘,玻璃主力合约收涨2.2%,报1998元/吨,日内最高触及2037元/吨,为上市以来首次触及2000元/吨。12月以来,玻璃主力合约累计上涨超8%。 现货玻璃价格创下近10年新高。Wind数据显示,12月9日国内主要城市浮法玻璃平均价为1935.88元/吨,为2010年12月中旬以来新高。 今年第三季度,由于供需错配,玻璃现货价格从约1500元/吨涨至约1900元/吨,累计上涨超25%。第四季度以来,玻璃价格在1900/吨附近维持震荡,进入12月后重拾涨势。 “此轮玻璃价格上涨,主要原因是北方赶工需求超预期。虽然已进入冬季,但今年气温偏高,北方赶工时间拉长,玻璃现货市场出现‘淡季不淡’现象。此外,南方玻璃市场下游需求保持良好,订单量较为稳定。”南华期货咨询服务部商品分析师薛娜表示。 需求表现良好,从库存数据可见一斑。Wind数据显示,截至上周(12月4日当周),国内企业浮法玻璃成品库存为2775万重量箱,较上月同期下降16%,创下近7年新低。 薛娜介绍,当前玻璃需求“成色”十足。4月以来,玻璃生产企业去库存速度较快。8月底至国庆假期约1个月的时间里,玻璃现货价格已涨至高位,贸易商大量抛售前期堆积的玻璃以兑现利润。贸易商库存大量消化后,玻璃企业库存仍进入快速流畅的去库存阶段,这表明下游旺盛需求真实存在。此时玻璃价格上涨并非如前期由需求预期主导,而是受下游真实需求推动。 此外,目前光伏玻璃存在需求缺口,导致浮法玻璃供应缩减的预期升温。2018年1月施行的《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明确限制新增玻璃产能,玻璃产业只能用存量产线开展生产,意味着在现行产能置换政策下,企业一旦增加光伏玻璃产能,就要压缩浮法玻璃产能。中信建投期货工业品首席分析师江露表示:“目前下游需求较为稳定,若新增产能无法实现,浮法玻璃价格有望维持在高位。” 展望后市,华泰期货研究院黑色及建材组认为,预计明年浮法玻璃在产产能增量十分有限,但利润仍然较高,因此开工率和产能利用率有望处于高位,产量小幅增长。需求方面,预计房地产行业将加快施工、竣工和销售,以推动资金周转,汽车行业维持强劲增长势头,玻璃需求有望得到提振,价格仍有阶段性向上动能。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经济逐步进入趋势性运行轨道,明年CPI走势大概率是下行后走稳,整体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国家统计局12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5%。这是2009年10月以来该数据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11月份,随着各地区各部门持续推进“六稳”“六保”工作,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继续回落。受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影响,11月份CPI同比下降0.5%。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转为下降,影响CPI下降约0.44个百分点,是带动CPI由涨转降的主因。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经济逐步进入趋势性运行轨道,明年CPI走势大概率是下行后走稳,整体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两大因素致CPI负增长 数据显示,从环比看,11月CPI下降0.6%;从同比看,CPI下降0.5%。 在民生银行(行情600016,诊股)首席研究员温彬看来,两大因素致11月CPI同比负增长。一是与基数效应有关。去年下半年以来,CPI涨幅在食品价格上涨带动下持续走高,直到今年1月春节后才开始回落。二是食品价格同比增速由升转降,成为带动CPI涨幅超预期回落主因。 对下阶段物价走势,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短期内CPI涨幅仍面临下降压力,真正缓解可能要到明年二季度。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预计,明年CPI同比涨幅大概率呈U型走势。 11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继续保持稳定,同比上涨0.5%,涨幅已连续5个月相同。诸建芳表示,CPI负增长不意味着国内基本面走弱,短期货币政策料不会作出调整。 需求改善对PPI形成支撑 数据显示,11月,工业生产稳定恢复,市场需求持续回暖,工业品价格继续回升。从环比看,11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上涨0.5%,创年内最大环比涨幅。从同比看,PPI下降1.5%,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 “11月PPI改善符合市场预期,主要由生产资料价格降幅收窄带动。”温彬表示,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复苏,工业生产持续向好,企业利润改善信心增强,需求改善对PPI形成支撑。另一方面,国际油价于10月末见底回升,11月布伦特原油现货每桶价格同比上涨28.4%。相关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工业生产价格整体恢复。 诸建芳预计,12月PPI仍将稳步回升,明年一季度PPI将转正。他表示,12月以来,国际油价有所回升,煤炭价格出现上涨,预计12月国内工业需求不弱,因此,PPI降幅有望进一步收窄,明年一季度PPI将转正。工业企业盈利持续回升一定程度上帮助制造业企业投资内生增长动能恢复,明年制造业投资有望迎来内生性上行。
2020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5%。其中,城市下降0.4%,农村下降0.8%;食品价格下降2.0%,非食品价格下降0.1%;消费品价格下降1.0%,服务价格上涨0.3%。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5%。1—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7%。2020年11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5%。 2020年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5% 2020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5%。其中,城市下降0.4%,农村下降0.8%;食品价格下降2.0%,非食品价格下降0.1%;消费品价格下降1.0%,服务价格上涨0.3%。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5%。1—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7%。 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6%。其中,城市下降0.6%,农村下降0.6%;食品价格下降2.4%,非食品价格下降0.1%;消费品价格下降0.8%,服务价格下降0.4%。 一、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11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下降0.7%,影响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约0.24个百分点。食品中,蛋类价格下降17.1%,影响CPI下降约0.11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下降7.3%,影响CPI下降约0.53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12.5%,影响CPI下降约0.60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8.6%,影响CPI上涨约0.20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3.6%,影响CPI上涨约0.06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1.0%,影响CPI上涨约0.02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三涨一平三降。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务、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分别上涨2.5%、1.5%和1.0%;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持平;交通和通信、居住、衣着价格分别下降3.9%、0.6%和0.3%。 二、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11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下降1.6%,影响CPI下降约0.52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价格下降5.7%,影响CPI下降约0.15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下降4.7%,影响CPI下降约0.33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6.5%,影响CPI下降约0.29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下降1.9%,影响CPI下降约0.03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下降1.4%,影响CPI下降约0.01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环比一涨三平三降。其中,衣着价格上涨0.3%;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价格均持平;教育文化和娱乐、其他用品和服务、交通和通信价格分别下降0.8%、0.6%和0.3%。 附注 1。指标解释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相对数,综合反映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2。统计范围 居民消费价格统计调查涵盖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等8大类、262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 3。调查方法 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抽选确定调查网点,按照“定人、定点、定时”的原则,直接派人到调查网点采集原始价格。数据来源于全国31个省(区、市)500个市县、8.8万余家价格调查点,包括商场(店)、超市、农贸市场、服务网点和互联网电商等。 4。数据说明 由于“四舍五入”原因,有时会出现合计数据与分类数据高值或低值相同的情况。 (文章来源:国家统计局)
2020年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5%,环比上涨0.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6%,环比上涨0.7%。1―11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2.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5%。 一、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8%,降幅比上月收窄0.9个百分点,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1.34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3.6%,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4.2%,加工工业价格下降0.8%。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8%,降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20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1%,衣着和耐用消费品价格均下降1.8%,一般日用品价格下降0.5%。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上涨4.0%,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上涨3.5%;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8.4%,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4.6%。 二、工业生产者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50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上涨0.8%,原材料工业价格上涨1.5%,加工工业价格上涨0.4%。生活资料价格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1%,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3%,衣着和一般日用品价格均持平,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0.2%。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化工原料类价格上涨1.7%,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1.2%,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上涨0.8%,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上涨0.3%。 2020年11月工业生产者价格主要数据 环比涨跌幅 (%) 同比涨跌幅 (%) 1-11月 同比涨跌幅(%) 一、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0.5 -1.5 -2.0 生产资料 0.7 -1.8 -2.9 采掘 0.8 -3.6 -5.7 原材料 1.5 -4.2 -5.9 加工 0.4 -0.8 -1.4 生活资料 0.1 -0.8 0.5 食品 0.3 0.1 3.1 衣着 0.0 -1.8 -1.0 一般日用品 0.0 -0.5 -0.3 耐用消费品 -0.2 -1.8 -1.8 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 0.7 -1.6 -2.5 燃料、动力类 1.2 -8.4 -8.6 黑色金属材料类 0.3 3.5 0.0 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 0.8 4.0 -0.9 化工原料类 1.7 -4.6 -7.7 木材及纸浆类 0.2 -0.7 -2.0 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 1.1 -0.8 0.6 其它工业原材料及半成品类 0.3 0.0 -0.1 农副产品类 0.7 1.7 5.5 纺织原料类 0.6 -2.1 -3.4 三、主要行业出厂价格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2.2 -2.9 -6.0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0.9 -29.8 -27.4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0.0 12.5 6.0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0.4 6.9 4.5 非金属矿采选业 0.3 1.6 1.4 农副食品加工业 0.8 0.8 5.1 食品制造业 0.4 0.6 0.6 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 0.3 0.7 0.6 烟草制品业 0.0 0.8 1.4 纺织业 0.5 -4.7 -4.8 纺织服装、服饰业 0.0 -1.6 -1.1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0.0 -1.1 -0.7 造纸和纸制品业 0.5 -1.3 -3.0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0.3 -2.1 -1.2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1.7 -16.3 -14.5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2 -3.0 -6.4 医药制造业 0.1 0.5 0.7 化学纤维制造业 1.9 -10.4 -14.0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0.3 -1.9 -2.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0.7 -2.5 -1.5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5 2.0 -2.7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1 4.1 0.1 金属制品业 0.1 -0.1 -0.1 通用设备制造业 0.0 -0.7 -0.3 汽车制造业 -0.1 -0.4 -0.4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0.2 -0.1 0.5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0.4 -1.9 -1.4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0.3 -1.8 -1.9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2.8 -3.9 -4.5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0.0 -0.2 0.1 附注 1.指标解释 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包括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for Industrial Products, 简称PPI)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反映工业企业产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反映工业企业作为中间投入产品的购进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 2.统计范围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统计调查涵盖1638个基本分类的20000多种工业产品的价格;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统计调查涵盖900多个基本分类的10000多种工业产品的价格。 3.调查方法 工业生产者价格调查采取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采用重点调查方法,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企业采用典型调查方法。工业生产者价格调查涉及全国5万余家工业企业。 4.统计标准 工业行业划分标准的依据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 5.数据说明 由于“四舍五入”原因,有时会出现合计数据与分类数据高值或低值相同的情况。
2020年11月份CPI同比下降 PPI同比降幅收窄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解读2020年11月份CPI和PPI数据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了2020年11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进行了解读。 一、CPI环比和同比均下降 11月份,随着各地区各部门持续推进“六稳”“六保”工作,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继续回落。从环比看,CPI下降0.6%。其中,食品价格下降2.4%,影响CPI下降约0.53个百分点。食品中,随着生猪生产不断恢复,猪肉价格继续下降6.5%,降幅收窄0.5个百分点;鲜菜和鸡蛋供应充足,价格分别下降5.7%和1.6%。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0.1%转为下降0.1%,影响CPI下降约0.09个百分点。非食品中,旅游淡季出行减少,飞机票、旅游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下降15.6%、4.4%和3.4%;冬装新品上市,服装价格上涨0.4%。 从同比看,受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影响,CPI下降0.5%。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2.2%转为下降2.0%,影响CPI下降约0.44个百分点,是带动CPI由涨转降的主要原因。食品中,猪肉价格下降12.5%,降幅比上月扩大9.7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60个百分点;鸡蛋、鸡肉和鸭肉价格分别下降19.1%、17.8%和10.8%,降幅均有扩大;鲜菜价格上涨8.6%,涨幅回落8.1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3.6%,涨幅扩大3.2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1%,影响CPI下降约0.06个百分点。非食品中,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3.9%,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17.9%和19.6%;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5%;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1.0%。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继续保持稳定,同比上涨0.5%,涨幅已连续5个月相同。据测算,在11月份0.5%的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新涨价影响约为-0.5个百分点。 二、PPI环比由平转涨,同比降幅有所收窄 11月份,工业生产稳定恢复,市场需求持续回暖,工业品价格继续回升。从环比看,PPI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5%。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1%。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上涨的有24个,比上月增加12个,上涨面达六成。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2.2%,化学纤维制造业价格上涨1.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1.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0.9%。供暖需求季节性增加,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分别上涨2.8%和2.2%。金属相关行业价格由降转涨,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1.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1.1%。此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造纸和纸制品业、纺织业价格分别上涨0.7%、0.5%和0.5%,涨幅均有所扩大。 从同比看,PPI下降1.5%,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8%,降幅收窄0.9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8%,降幅扩大0.3个百分点。主要行业中,价格涨幅扩大的有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4.1%,扩大1.2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2.0%,扩大1.7个百分点。价格降幅收窄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29.8%,收窄0.6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16.3%,收窄2.2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3.0%,收窄3.0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2.9%,收窄2.6个百分点。 据测算,在11月份1.5%的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新涨价影响约为-1.5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12月9日公布11月数据显示,CPI同比下降0.5%,为十一年来首次出现负值;PPI同比下降1.5%,业内将此称为“双通缩”。 同一天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06亿元。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3万亿元,同比多增456亿元,为同期新高;M2同比增长10.7%,比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 上述数据意味着什么,货币政策会因此变化吗?对股市、期市、债市,究竟有何影响? 金融数据超预期 根据央行数据,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3万亿元,预期14250亿元,前值6898亿元,反映市场贷款意愿上升,好于预期。 11月,反映企业活期存款的M1同比录得10%,较上月继续上行0.9个百分点,企业生产积极性继续提升;广义货币M2同比回升0.2个百分点至10.7%,显示企业购销活动旺盛、资金活化意愿强。 此外,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06亿元,较上月明显回落。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回落的原因,是受信用债违约影响,企业债券净融资大幅减少。 CPI时隔11年首现负值 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CPI、PPI数据显示,2020年11月份,CPI同比下降0.5%,环比下降0.6%;PPI同比下降1.5%,环比上涨0.5%。 11月CPI同比降0.5%,这是近11年来首次落入负值区间,环比则更低,为降0.6%,降幅扩大0.3个百分点。 对于CPI的罕见负值,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CPI下降0.5%是受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影响,其中,食品价格是带动CPI由涨转降的主要原因。 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主要原因在于生猪供给增加导致价格下跌。 根据统计局数据,11月,PPI同比降1.5%、降幅收窄0.6个百分点,环比由平转为0.5%。 值得注意的是,PPI环比上涨透露复苏信号。全球经济逐步企稳,以原油、化工为代表的大宗商品走强,促使PPI环比提升。 通缩要来吗? 市场担心通缩要来,但多位业内认为不必担心。 诸建芳12月10日发布发布报告指出,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和服务业CPI同比仍保持稳定,因此CPI掉入负值区间并不意味着国内基本面的走弱。 民生银行(行情600016,诊股)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本月核心CPI同比增长0.5%,已经连续5个月持平于这一增速,说明疫情冲击后的有效需求仍然较为平稳。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向好,供需逐渐改善,PPI修复趋势日渐明朗,有助于改善企业利润,提振市场信心,从而进一步提升有效需求。因此,我国不存在通货紧缩基础,CPI负增长主要是基数效应叠加食品价格回落所致,不宜过度解读。 核心通胀指标有望回升 诸建芳认为,未来短期内CPI或仍将面临通缩压力,真正缓解可能要到明年2季度。 浙商证券(行情601878,诊股)李超团队认为,生猪供给确定性回暖推动猪价下行,平价猪肉带动CPI下探,预计2021年一季度CPI位于零值附近。但随着猪肉价格影响因素趋弱,二季度起,猪肉基数效应弱化,CPI翘尾因素由负转正。 华泰证券(行情601688,诊股)指出,11月以来,国际油价已开始低位反弹,国内制造业投资需求有望逐步回暖,而地产和基建投资仍保有韧性,对国内工业品价格形成支撑。历史上来看,非食品CPI和PPI走势较为一致。尽管食品价格可能会继续拖累整体CPI,但预计核心通胀指标将有望明显回升。 长江证券(行情000783,诊股)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认为,未来寒冷天气或将拉动食品价格企稳上行,节日需求也将对冲猪肉产能增加的压力,交通等服务价格延续修复。考虑基数等因素,明年春节后通胀有望步入温和上行通道。 货币政策会变变吗? 中信诸建芳预测,未来核心CPI和非食品CPI仍将如同11月的表现,反映出基本面持续向好的趋势。他认为,即使整体通胀水平较低,但其对于货币政策的影响而言,认为通胀走低背后的逻辑与2019年通胀走高基本一致,即由于食品端供给的影响,并非需求疲弱,因此货币政策对此作出调整的可能性较低。 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非食品价格的低迷反映出近期内需改善对价格指标的传导仍不明显,国内通缩压力比预想的更为明显。预计CPI、PPI负增长的态势或延续至明年一季度,此后PPI有望率先走出通缩区间、回归正增长。对于当前货币政策而言,物价仍非主要考量因素。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临近年末,跨年资金需求旺盛,预计央行将继续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通过“逆回购+MLF”政策工具组合,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市场利率与经济基本面相适应。 央行此前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亦指出,初步估计全年CPI涨幅均值将处于合理区间。中长期看,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总供求基本平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市场机制作用得到更好发挥,货币政策保持稳健,货币条件合理适度,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大宗商品价格仍有上涨空间 中信诸建芳表示,PPI环比增长0.5%,近两年以来的环比最高值。从目前的态势来看,未来大宗商品价格仍有上涨空间,特别是考虑到美国可能明年会出现一轮补库周期,或集中在中上游行业中,一定程度上拉动相关产品的需求。看好大宗商品的持续涨价。预计12月PPI仍将稳步回升,明年1季度将突破至0%以上。 中金固收在12月9日的报告中指出,今年工业品价格提升既有国内外需求恢复,也有海外的产能不足,包括海外主要矿山(铁矿、铜矿)的减产,而且海外的冶炼产能也没跟上。明年我们认为供需关系的错配可能没有今年那么极端。而且从结构上看,PPI主要是油气相关的上下游行业带动,比如煤炭开采、化工品等,这些都属于后周期的品种,指向目前经济类似2017年中的位置,预示着工业品上涨进入中后期。 浙商证券李超团队同样认为,11月份工业原材料价格普遍上升,上游价格普涨叠加下游需求旺盛,11月中游工业品价格表现强势,螺纹钢、线材、热轧板价格大幅上涨,玻璃、水泥、化工品等价格也有良好表现。未来一段时间,大宗商品将迎来重要的机遇期。目前中国已逐渐开启新一轮补库周期,未来的一至两个季度工业生产有望加速。 对股市、期市有何影响 11月CPI十一年来首次出现负值,通缩预期升温,打压了市场风险偏好,推动A股12月9日走弱。当天,主要股指跌幅均超过1%,上证指数跌破3400点,中小板指、创业板指分别失守9200点和2700点整数关口。 不过,随着PPI环比反弹,经济复苏叠加冬季采暖,煤炭需求不断抬升,动力煤现货和期货价格持续拉涨。 资本市场方面,股票和期货市场走势往往形成价格联动。受到煤炭期货大涨刺激,周三煤炭股走强,大有能源(行情600403,诊股)、云煤能源(行情600792,诊股)、郑州煤电(行情600121,诊股)、山煤国际(行情600546,诊股)、陕西黑猫(行情601015,诊股)涨停,宝泰隆(行情601011,诊股)、恒源煤电(行情600971,诊股)、山西焦化(行情600740,诊股)等跟涨。 债市未来走势会如何 通胀及金融数据影响不大,9日当天,现券期货震荡走弱。国债期货小幅收跌,10年期主力合约跌0.07%;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上行1-2bp;银行间月内资金供给极为充裕,隔夜回购加权利率续跌并向1%靠拢,同业存单利率延续下行;信用债行情整体稳定,不少网红债波动较大,“PR苍南债”跌逾19%,“18永煤MTN001”涨逾28%。 交易员表示,尽管通胀数据11年来首次跌入负值,但主因受高基数等拖累,对债市影响不大,鉴于年底机构交投意愿有限,收益率变化甚微;傍晚公布的金融数据好于预期,现券收益率上行幅度略扩大,但是整体影响不大。 国债期货小幅收跌,10年期主力合约跌0.07%,5年期主力合约跌0.05%,2年期主力合约跌0.02%。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上行1-2bp,截至17:00,10年期国开活跃券200215收益率上行1bp报3.7025%,10年期国债活跃券200016收益率上行1.75bp报3.2725%。 中金固收在最新报告中表示,虽然工业品价格同比和环比还会回升一段时间,但鉴于债券利率已经先于基本面和工业品价格的回升先回升,因此风险已经释放较多,预计债券利率继续上升的空间有限,尤其是货币市场利率已经背离基准利率较多的情况下,货币市场利率可能已经提前触顶。 华创固收认为,CPI转负、PPI回升对债市共同影响下,通胀对债市影响或相对有限,当前经济数据继续改善仍较为确定,短期货币政策相对稳定。 中金固收指出,从目前比价效应来看,债券相对于贷款、股票的吸引力仍在,左侧来看,中短期利率品种已经进入配置区间;而交易型的10年期债券,可以观察工业生产和PMI何时开始减弱,即意味着进入右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