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是认知变现,亏钱是认知缺陷。 宇宙本身就是一个程序,它有自己的运行秩序,生生不息,井然有序。 何为天道?宇宙规律就是天道,何为神?符合规律的人就是神! 下面这7大宇宙法则,我们需要参透并学会运用! 1:序位法则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孔子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这些都是在告诉我们万物皆有序列。 每个人都是各按其位,各按其时的。每个人最终都会回归到自己的位置,这也可以看成是价值回归原理。 无论是世界/国家,还是一个家庭/公司,每个人都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这就是这种“长幼有序”、“万物有归”。不管我们是否有意,当一个人违反了序位法则时,就会产生很多问题和矛盾,直到我们回归序位为止。 比如,在中国经济的上半场,大家都在野蛮生长,胆子大的淘汰胆小的,每个人都只顾埋头赚钱,不管定位,也不需要定位,只要蛮干就能赚到钱。然而最近这两年,经济势头开始回落了,钱没那么好做了,但是人反而回归了,这其实是好事,因为涨潮的时候,每个人都不顾自己的初心和定位,一旦潮落,大家都需要能低下头来找自己的位置。 中国经济即将开启下半场,下半场其实就是“众神归位”的过程,每个人都必须找回自己的位置,一旦重新调整好布局,中国经济必须迎来新的飞跃和增长。 2021年,就是均值回归之年。房子/股票/虚拟货币/估值/市值等等,都会经历这个过程。很多财富都只不过是一场黄粱美梦,一旦到了价值重塑期,一切资产都会价值回归。 世间万物一定会朝着价值最优的序列去排列组合。其实人生就是一场不断彻底认清自我的过程,无论你经历了多高的巅峰,最后总会回归最真实的自己。 2:平衡法则 平衡是宇宙最重要的规律之一,世界始终以它微妙又独特的方式维持自己的平衡。 比如物质越丰富,人的智商就会越蜕化;科技越发达,人的精神就会越空虚;营养越丰富,人的生理功能就会越衰弱。社交工具越发达,人与人的距离就会越疏远。知识越唾手可得,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就越差; 比如“喝牛奶”定律:一个天天喝牛奶的人,无论喝的奶有多好;他的身体永远都比不过天天给他送牛奶的工人。同样的道理:一个天天送牛奶的人,无论多么卖力的干活;他的收入永远都比不过天天在家里喝奶的客户,这就是神奇的平衡法则。 再比“苦难守恒定律”:苦难是人生的基本特征,每一个人一辈子吃苦的总量是恒定的,它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无故产生,它只会从一个阶段转移到另一个阶段,或者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外一种形式。所以,你越是选择现在逃避它,越不得不在未来牺牲更大代价对付它。 平衡法则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当某一个方面不足的时候,必然会与之相对应的方面出现多余。 比如“识不足则多虑”,当一个人见识不足的时候,就会过度担心很多事情,诚惶诚恐,没有安全感。就好像杨绛的那句话:你的问题在于想的太多,而书读的太少。所以人们的焦虑往往是自己见识的浅薄造成的。 再比如“智不足则多疑”,当一个人认知不足的时候,就会对很多没见过的东西半信半疑,总是在怀疑一切,徘徊不前,会错过很多重大的机会和人。 还有“度不足则多怨”,当一个人的度量/格局不够的时候,看到的都是不公平,20楼看到的风景,3楼看到的都是垃圾,时间一长会导致自己内心的偏激,充满愤恨和不满,整天抱怨和哀叹。 还有“爱不足则多情”,当一个人内心缺乏关爱/理解的时候,往往就需要在另一个地方寻求补偿,企图找到让另一个的爱承载自己的寄托,这不叫爱,这叫心理补偿,是很多悲剧的根源。 世界就是一个天平,你每拥有一件东西,就要为你的拥有它而付出代价。相应的是,你每失去一件东西,也会因你的失去而重新收获。 3:匹配法则 每个人只能得到和他相匹配的东西,一旦自己拥有的东西超过了自己的能力/贡献,就会给自己留下祸患。 比如:一个人的名声不能大于才华。一旦你的名声大于实力,就是名不副实,就是欺世盗名,就会有灾难。 一个人的财富不能大于功德,一旦你的财富大于自己的功德,就是在投机取巧,就是不劳而获,投机取巧必招灾。 一个人的地位不能大于贡献,一旦你的地位很高,但贡献却无法与之相匹配的时候,必然引起周围人的不服,妒忌,甚至被算计。 一个人的职位不能大于能力;一旦你的职位过高,而能力还不够的时候,意味着你在行使出能力之外的权力,必然给自己的坍塌埋下伏笔。 《周易·系辞下》里有几句话: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一个人,永远只能享受和他相匹配的东西。得到一件东西的最好方式,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配的上它。 4:整体法则 任何一个东西,都既是世界的缩影,又是世界的全部。 比如我们可以透过个体窥见整体,例如中医耳穴针灸、都是透过耳朵或手掌来诊断与治疗全身。 比如太阳系里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的运转,和人体内五脏六腑的协作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人的脊椎有24节,一年有24个节气。 所以人身上每一点都在宇宙之中有着其对应点。通过反观与内视,所有的星系都会在人体之中找到对应的位置。 我们要有一滴水而看到整个大海,就是整体法则的极致。世界上没有一件事物是独立的,世界就象一个大房间,有无数的门,从任何一个门都能进入这个房间,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法门。 比如易经有“象数义理”四大法门,这四个法门就是研究易经的四个途径,图象,数字,道义,理论等等,都是我们探究世界真相的途径。 任何一个角度/途径/切入点,都是通向世界奥秘的钥匙。我们只需要选择适合自己,能发挥自己所长的那条路即可。 5:80/20法则 80%的问题,往往是由其20%的主要矛盾带来的;事物最靠前的20%的部分,坐拥了事物80%的资源,这就是80/20法则。 这个法则极其广发的存在在各个角落。比如世界上排名靠前的20%的人,坐拥了世界上80%的财富;现实中80%的问题(困难),基本上是由20%的主要矛盾带来的。因此,我们必须集中自己80%的精力,去应对这20%的主要矛盾,才是性价比最高的做事原则。 我们经常说的选择比努力重要,其实就是指“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我们要把80%的经历放在“做正确的事”上。 切记面面俱到,大而全的做事方式。什么事都在干,往往什么都干不好。真正有价值的事情就那么一两件,大多数人的失败,是因为他们自始至终没有找到那个应该聚焦的点,无论任何事,一定要找到那个20%,也就是先牵住牛鼻子,再用力! 6:重复法则 历史总是惊人的形似,世界也在不断重复。 如果把古代和今天的很多事对比后,就会发现一个规律:历史从未过去,历史永远都在不断的轮回。如果读懂了历史,就读懂了未来。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现在正在发生的、将来还会发生的事情,在过去就都已经发生过。 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哪怕再匪夷所思,前人都遇见过。那么,从历史中去学习那些真正厉害的人所遇到的事,所做出的选择,会对我们有更多的启示。 比如各种庞氏骗局,在人间已经流行几百年了,无数前人已经上当,但庞氏骗局还是被后人不断的翻新和包装,而且每次人们依旧还是会上当。人类口口声声要吸收教训,其实人类从来不会吸取历史的教训。 人类为何不停的在重蹈覆辙?因为人性从未改变。 7:对冲法则 人类社会每产生一个不公平的现象,都会对应的产生另外一种反抗的形式,两者互相对冲,以保证结果的公正。 几个老同志这样语重心长地对90后说:“别玩那些区块链啊、比特币什么虚拟的玩意,人生应该做点实事,比如踏踏实实的上班,然后买个房子、娶个媳妇多好。” 一个90后这样回答说:“你们这些老同志就知道忽悠我们,这些年你们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把几千块成本的钢筋水泥,搞成了10万一平米的房子;如果我们不再另谋出路,把一堆堆数字和字母搞到10万一串卖给你们,我怎么买得起你们的房子?怎么对得起这个时代?” 看懂了吗?两代人的荒唐就这样对冲了。其实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机会,每一代人也都有自己的无奈,但是荒唐永远都是和合理并存的。 当一件产品的价格设置不够合理、严重偏离了其使用价值,它也是一种“假货”,比如昂贵的奢侈品。 再比如淘宝和拼多多的出现,让山寨产品横行,价格站越来越激烈,但世界上这也是和奢侈品的一种对冲。 奢侈品为了能够躺着赚钱,利用人性的虚荣,再加上文化植入、稀缺性等等,一直把价格设置的很高,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奢侈品的存在是合理的,因为很多人愿意为这种高价而买单,它们满足了人们虚弱的需求。但是,廉价产品的存在也是合理的,因为它们以更低的价格做出类似的产品,也是满足了底层人们消费的需求。 奢侈品可以把100元成本的东西卖到一万元,为什么就不能有人把10块钱成本的东西,卖到11块? 一切局部的恶,都是为了整体的善。一切局部的不和谐,都是为了整体的和谐;凡存在就合理,这是世界唯一的真理。 上述7大宇宙法则,它超越时空,放诸四海皆行,冥冥之中,操控着我们的时运,人类无论经过多少轮回都会延续下去。 一个人唯有参透这些规律和法则,才可以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一切财富和变化都是外物,你在过程种形成的格局和心境,才是自己的。 水木然
香港“民主活动人士”罗冠聪称他已经向英国政府申请庇护。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不管反中乱港分子如何乞求外部庇护,他们的结局只有一个,就是彻底失败。 有记者问:据报道,香港“民主活动人士”罗冠聪称他已经向英国政府申请庇护,并称其离开香港系因新国安法的实施。外交部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表示,中国是法治国家,香港是法治社会,香港居民享有的各项权益依法得到充分保障。但同时,任何违法犯罪行为也必然受到法律惩处。有关媒体提到的这个人是被香港警方通缉的犯罪嫌疑人。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国家、组织和个人以任何方式干预香港事务、干涉香港司法、出于政治目的包庇违法犯罪分子。不管反中乱港分子如何乞求外部庇护,他们的结局只有一个,就是彻底失败。
原标题:产品经理通识:互联网金融-第一期(下) 编辑导读:在上一篇文章中,作者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一些基础知识。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继续分析传统的金融产品的模式,并且帮助大家理解近几年的一些互联网产品。整理成文,与你分享。 我是小胡,帝都不知名社畜。产品经理通识系列是我即将重点做的一个系列,目的就是让我们跳脱日常产品工作中的狭小视野,能够像大学的通识课一样为大家“开天眼”,始终保持行业敏感度。 本篇为 互联网金融-第一期的最后一篇,本篇将继续分析传统的金融产品的模式,并且帮助大家理解近几年的一些互联网产品。由于自己的拖延症,距离上次更新已经快过去一个月了,我以后尽量好好学习,努力更新! 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大概率还会有第二期,第三期等等,争取让读者小伙伴们最终看到一款互联网产品就知道其背后的金融原理以及商业运作模式。 最近工作上有个感悟:产品工作的本质是用最小的资源达到现阶段最大的价值。要调动身边的资源,除了具备基本的产品能力外,职场沟通能力,上级管理能力,在工作中的口碑也非常重要,这些内容可能将来也会在这个公众号出现。 好了,废话不多说,我们继续上次的内容吧。 一、赌狗心理与营销产品 ppt31 接着上次聊,人类的本质是“赌狗”,因此类似抽奖,小额成本搏免单的产品经常会在营销类产品上出现。其中一个心理是:既然试错成本很低,而且收益是巨大的,为啥我不试一下? 我国著名“营销鬼才”——王思聪,就用过类似的招式,在微博上抽奖,直涨数千万粉丝。这种方式操作成本低,收益较大,一直以来被各种营销活动使用。生活中求神拜佛也是这种心理,求神拜佛的人一般的期望都是很高(因为只有神仙才能帮助自己了,比如希望考上一个好大学,希望自己的爱人回心转意,希望自己的亲人大病痊愈等等),他们认为如果自己不求神拜佛,自己的愿望的发生率就是0,但是只要自己求神拜佛了就存在实现愿望的可能。所以,自古以来,当一个人无能为力的时候,都会寄希望于神明,这个原理就是:当尝试成本较低,回报很大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尝试。 当然,在上面饿了么产品上并非真的完全是这个模型。王思聪抽奖是赔钱,为的是粉丝量;菩萨送你好运,完全是玄学。但是饿了么的这个活动,30个人参与,每人支付1块钱,最后只有一个人中奖20块的券,平台从中拿走10块钱,按照前几篇文章的理论,已经是非法集资了。但是,饿了么可能是为了规避法律风险,同时更可能为了完成OKR,把用户付出的1块钱抽奖成本,变成了外卖抵用券促成用户下次在平台消费。 这种手段就很巧妙了,规避了风险,促进了增长,但是是否合法,有待商榷,不过,现在(2021.1.17)饿了么的这个活动已经下架了。 二、基础证券、银行、信托、基金 ppt32 有了前几章的知识储备,现在应该很好理解一些传统的金融产品。上一章粗浅的介绍了PPT中的3种东西,在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想深入了解的小伙伴请前往b站认真学习这块的内容。(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441187a4?p=11) ppt33 生活中,有很多间接融资(了解该名词:产品经理通识:互联网金融-第一期(中))的金融产品。比如,银行的储蓄,信托,基金等。 这几种方式都属于我们把钱给到一些有眼光(能评估投资的风险与收益)的组织,然后让这些人拿着我们的钱去投资到生产活动,从而由于投资到正确的生产活动创造了价值,所以这些组织赚到了钱,于是我们也赚到了钱。 三、保险 ppt34 上一章有将保险分类到不产生社会价值的金融产品。这里是我自己的分类,当然不完全对。保险的定义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生活中常见的有两种保险模式: 如上图,一种是拿着投保人的钱最终投资到生产活动中,从而赚取投资回报的利差,并承诺到一定的时间会偿还本金的。这种保险的赔偿额也是从利差中出的。可以看出来,这种还是蛮良心的保险哈哈哈 另一种是投保人付出钱,对赌未来不确定性结果的一个补偿。典型的比如饿了么和美团的「准时宝」服务,你由于外卖超时获得的钱一定是来自于其他人的投保费。如果你的外卖准时送达,你的投保额也就被平台收走了。这种模式,没有从事生产活动,大家可以认为是没有产生社会价值么? 其实,社会中有很多这种保险,比如商业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事故险都是这样。这块内容,我调研的较少哈,私以为,在这里我们就不能用“是否从事生产活动”来评定他是否合法。和彩票一样,人性如此,如果所有人都愿意付出很小的成本(比如几毛钱的准时宝,几百块的商业保险,几十块的大病险)去获得未来的一个不可预知事故的补偿,我们为何不让它合法呢?国家对类似这种模式的规范应该很严格,社会价值的定义在这里不能简单的认为必须得是“从事生产活动创造的社会价值”。 ppt35 接下来到了黄金等贵金属类的产品。这些金融产品为啥有价值,我到现在都不是很明确,网上相关的资料也比较少。在经过大量的调研后,我对“黄金为什么有价值”产生了自己理解。 黄金这个东西真的很奇妙,你说不清它为啥值钱,它不能吃,不能造原子弹,不能直接买东西。放在代用货币时代前,由于特殊的物理性质,它是衡量万物的指标,因此有价值是肯定的。但是现在到了信用货币时代,它已经不和货币挂钩了,为啥还这么值钱… 经过一番调研后,我发现大家购买黄金,除去是作为装饰品外,更多的是一种对黄金自然属性的信任行为。 黄金由于在地球上的数量是定值的(不能造假,短时间内人类也不可能挖出来更多的黄金),整个地球也就那么一点点,因此是硬通货。就是无论到了哪个时代,哪种环境下(比如战乱,世界金融崩溃)黄金永远就是那么一点,只要信用货币这种基于人们信任的货币失效了,黄金就一定能补上来作为流通的货币,所以黄金是永远有价值的。这可能是人们相信黄金,购买黄金的一个底层原因。 自古以来也是这样,只要经济低迷或者通货膨胀,大家都会购买黄金把信用货币(如美元,rmb,欧元)换成黄金——这个地球上就那么一点点的物质来保值。 讲完了传统的金融产品,我们终于终于终于终于终于来到了互联网金融产品。 四、互联网金融 ppt37 大家应该都有体会,近几年互联网金融如雨后春笋一般疯狂涌出,我们先分析下那些精明的互联网人为什么都在搞互联网金融。看懂一个行业,最基础的就是想明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怎么想的。 1)互联网加快了信息传播的效率,能大大提高金融行业的业务流程效率 我们先从互联网的本质出发,众所周知,互联网行业的基础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什么?就是让信息更方便的传播。上个世纪,人们远距离沟通需要打电话,需要写信,获取新闻需要看电视,需要买报纸。 到了PC时代,电视节目,影视剧等视频内容都线上化了,人们在电脑前都能随时的看自己想看的内容,看新闻也只要登录门户网站就可以了。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真正的可以做到随时随地。互联网技术不仅可以呈现信息,更可以让用户一块玻璃面前与业务流程深入的互动,这也为商业活动提供线上化的基础。比如,在淘宝(电商类)之前,人们购买商品是信息很不对称的,只能在我们线下能活动的范围内货比三家。但是,只要把海量的商品信息放到网上,大家都在网上浏览大量信息,然后再决策下单,商家再用快递把商品送到你的面前。 美团(外卖类)差不多也是这样的基本原理,这就是13年前后马化腾提出的“互联网+”一切的思想,理论上只要传统行业的流程能线上化的行业都可以直接变成互联网化。 2)金融行业涉及到的线下业务流程较少,线上化难度较小 我们要知道的是,虽然美团和淘宝是传统行业线上化的一个体现,但是仍然是重线下运营的行业。由于送食物与送商品特殊的时效性,人们对“是否能及时拿到商品/食物”非常的care,而且对拿到的“商品的质量与食物的新鲜度”很care,就使得这两个行业对配送服务与供给的管理的运营非常重。 这两个行业在互联网上提供的核心价值也不是简单的供给需求信息匹配那么简单,从商品的供应链一直到用户怎么拿到商品这完完全全就是在现实中打通一个商品的制作到送达的全流程,是很重线下的两个行业。一般,线下很重的互联网行业壁垒都比较高哈。 相较之下,滴滴的线下业务流程就没前两种那么复杂,滴滴在前期真的是只撮合交易,只是把想拉人的司机和想出行的乘客撮合在一起,至于线下发生了什么,只要最终准时安全的送达乘客,滴滴不care。而,准时安全的送达乘客,其实对于大多数正常的人类来说,只要钱到位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还有一类产品,就只是信息撮合,完全没有对供给侧的线下运营把控。典型的比如探探,以及我的公司积目。这些公司只做线上的信息匹配(提供各种各样的异性让大家去滑去聊天),至于用户最终线下有没有约会成功,平台完全不care,有一种“找人在我,成事在天”的洒脱。由于不可复制的资产很少(线下提供的价值较少),这种平台的壁垒就较小了,如果一个巨头愿意入场,很容易就能快速用钱跑马圈地。 以上的互联网产品,线下业务流程参与的比重如果让我来排序的话: 淘宝>美团>滴滴>探探/积目 金融行业也是这样,大家原来在线下进行金融活动: 到一个地方,看下实体牌子上的金融商品介绍,选中一款金融商品,看一大堆打印出来协议,拿着一支笔在最后一页上签字就好了。 上面的流程完全可以快速的复制到线上,大多数的用户在银行购买完金融商品后拿着合同就回家了,然后好长时间最多在线上看下金融商品的走势而不会再到线下去。金融商品也不需要像淘宝的实体商品一样,你购买了之后还得费时费力的把商品精准的按时的运到你家门口。金融商品购买了之后,基本上很长一段时间平台都不需要深度的参与到你线下的业务流程中。 3)在线支付为金融线上化提供了基础建设 这个很好理解,如果你不能线上支付,你还得跑到银行里去购买基金,购买黄金。线上支付普及后,你在家里躺在床上动动手指,就能购买金融商品,赚取收益。 ppt38 P2P模式很好理解,在最开始的时候,P2P就是一个大型的借款人和被借款人的撮合平台。在那个国家监管混乱的时期,大量的这种平台出现,也爆了不少雷。暴雷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平台没有能力衡量一个借款人是否有能力偿还账款,所以那时候坏账率很高。 再者,那时候也有很多线上传销P2P,这个之后后文会讲到。 后来,渐渐的这种P2P就偏P2B了。因为相比于P(个人),B(商家,企业)的还款能力还是更高一些。 众筹的模式也类似,其实极致的P2B业务就可以认为是众筹。常见的众筹模式: 股权众筹:就是线上大家一起花钱帮助别人建立公司,然后自己拿到这个公司的股票。 公益众筹:就是线上大家一起捐款给别人,帮助别人看病,或者救小猫小狗花花草草等。类似的,pyq经常看到的水滴筹就是这种模式。 奖励众筹:这个我不是很了解的。大体上就是大家把钱给一个人,让他生产商品,最终交付给投资人的不是股票或者钱,而是产品。 ppt39 上图的钱宝网新闻就是因为P2P传销才被抓的,还是2020年内的新闻哦,这说明我们国家对线上金融的监管力度不够,共和国在这块得赶快发力啊~ 先讲讲传销是什么,其实传销的这种知识真的很容易学到,但是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还是会用错,传销反倒成为了洗脑的代名词。 发明传销的鬼才是上世纪在华尔街搞事的“查尔斯.庞兹”,因此传销又被叫做旁氏骗局。传销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即老的投资人赚到的收益是新的投资人的本金。一般的模式就是杜撰一个产品(大概率根本就没有,有时候也会装模作样搞几个样例唬人)然后说这个产品卖得很好,如果你投资了这个项目,你就会有很高的回报。 现在,我是传销老大,我拿出一个洗发露(真的洗发露),说我是这个洗发露的老板,我想要说服小红给这个洗发露投资。我拿出一个2020年销售订单(假的订单),告诉小红“你看,我们年售100w的洗发露,你不投资下么?稳赚不赔”,小红就信任了,投了1w给我。我很开心,用同样的套路花了1周的时间骗了小军,拿着小军入股的1w中的2k给了小红。小红很开心,因为用了一周我就帮她赚了2k。以此,我再用同样的招式反复骗人,就可以持续让老的投资人获利,老的投资人的钱永远都是从新的投资人那里拿来的,只要持续不断有新的人上当,这个盘子就不会败露。但是大家都看出来,整个过程没有产生任何社会价值,这就是传销。 钱宝网就是这样,只不过他们唬人的不是洗发露,而是某个虚构的金融产品。 ppt40 互联网金融一大块内容其实金融产品的网络销售,即金融网销。就是把贵金属,股票,基金这些东西放在网上卖。 《支付战争》这本书有讲到,埃隆马斯克在最初创建X.com的时候并不是为了做线上支付工具,而是做线上的金融超市(就是金融网销),现在大家打开京东金融,支付宝看看会发现一大块的内容都是金融网销。 ppt41 08年的时候,某网友中本聪(真人是谁现在还是世界未解之谜)提出了比特币的概念。与Q币这种直接写在数据库中的一个存储数据相比(就是可以根据企业的意愿自行控制数量的虚拟币),比特币通过神奇的技术使得其数量在整个互联网上只能在约2100w个。 这玩意是啥,这tm就是互联网世界的黄金啊!所以,按照前文的推理,比特币形如黄金一样,它的价值是值得肯定的。 比特币最近几年暴涨后,引来了一大波用“虚拟货币”来割韭菜的鬼才。其中,孙宇晨最为著名。 (害,话说在2010年,在我上初一的时候比特币还几十块一个,我的好基友当时想要从周零花钱仅20元的我们手中众筹购币。但是被我们当成是Q币,直接否认,从而错失了暴富的机会。) ppt42 孙宇晨的波场币就是一个披着区块链外壳的数据库货币,他可以根据孙宇晨的意愿自行的变多或者变少。这种玩意本身上就是没有价值的,你说韭菜们买一个数据库里的数字有啥意思?你买Q币最起码能在QQ飞车里驰骋潇洒一番对吧。 孙宇晨通过对自己的人设包装以及对公司的营销炒作,成功让一票韭菜们相信波场币是有价值,于是韭菜们才不管这玩意是啥,疯狂购买,认为这个比特币一样是个暴富的风口绝对不能错过。 此时波场币的价格波动就是韭菜们疯狂的投机行为赋予的,这时候孙宇晨跑到国外,一波割走蓬勃的韭菜。被割的韭菜这才回过神来在孙宇晨微博下的评论区疯狂骂娘,然后宇晨老师就是宇晨老师,直接无视韭菜们的评论,开始蹭巴菲特午餐的热点,疯狂营销自己。用老韭菜的钱营销自己骗下一波韭菜,这波啊,这波是割韭菜闭环。 巴菲特最好笑了,巴菲特很早就就说“虚拟货币是一种投机行为”,(巴菲特也不相信比特币,可能他并不认为比特币未来最多只有2100w个吧)但是最后和宇晨愉快的吃了顿饭。 ppt43 现在,请大家打开支付宝,你会惊喜的发现,上面的大多数产品,我过去的文章都有讲到。支付宝的金融产品,我在这里简单的分成3大类: 第三方支付:这个就是信用货币时期的货币线上化,做了交易媒介的线上替代符号。 金融网销:略。 消费金融:后文讲。 ppt44 中国是线上支付的大国,我在思考第三方支付的时候在想为什么日本的货币没有线上化却生活的好好的? 在2021年,日本的人民还在使用纸币与硬币,甚至最小面额的1日元也有很小硬币。依稀记得,自己在日本的时候,每次支付的时候从书包里找硬币真的很繁琐。 这不由的让我思考是不是有些产品并不一定真的创造的多大的价值,只要能通过营销行为让用户相信它创造了价值就行。 ppt的左半边简单的介绍了下,中国的电子货币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大家看下ppt就好,本页ppt重头戏是消费金融。 花呗就是典型的消费金融,消费金融对经济是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的。 平常企业生产一件好的商品,是期望它能卖出去,而且每卖出去一件好的产品都是在创造社会价值。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钱去购买这些商品,于是消费金融应运而生,消费者借钱买不就行了,只要在最后还给本金和利息即可。这种操作,从消费者的角度上讲,能更快拿到自己想要的商品,从企业的角度,能更快的兜售掉自己的商品,从而进入下一阶段的经营活动,加快企业经营进程。 但是前提是,必须把钱借给那些真正有能力在未来偿还债务的人。否则就又是坏账,得让全社会买单,对社会造成危害。 资本家的洗脑广告 前一段时间,支付宝花呗系列广告中,让父亲用花呗给女儿过生日受到了大家的疯狂吐槽。 这时候的花呗已经不是金融行为,而是资本无底线的逐利的行为,尽管这位父亲最后可能有能力偿还花呗的本金和利息。但是支付宝却根本不考虑用户有这种消费行为是否合理,一味的逐利,企图用营销广告给公众洗脑简直不把韭菜们的尊严放在眼里。 到此,互联网金融-第一期已经更完了!!!!这是我有史以来写过的最长的文章,我也太厉害了吧哈哈哈哈哈! 完结撒花~~~~~ 下图是所有的ref: 作者:Tony,微信TonyHu7777777;公众号:不会减法的Tony 本文由 @Tony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1 2021年的元旦刚过,就发生了几个令人惋惜的新闻! 先是25岁的美女演员猝死,后是23岁的拼多多女员工猝死! 就在刚刚,又一个噩耗传来! 1月3日凌晨,一个外卖员竟然被保安打死了! 这个憧憬着能月挣万元的人,人生却戛然而止。 还记得去年发生的一个新闻吗? 北京一个男外卖小哥和女店员发生了口角,当场疯狂互殴! 女店员欲脱鞋打人,反被外卖小哥反制在地上,然后双拳挥舞打脸: 下面这个也是在前不久发生一起凶杀案: 一名外卖员持刀将一男子捅倒在地,等警方赶到后,男子已无生命体征: 不可思议的是:外卖小哥杀完人后,大方的坐着,从容地掏出一根香烟,抽了起来: …… 以上这类事件这,折射了一个非常可怕的社会现象,那就是:底层社会的人们开始互相吞噬,互相为难。 如今社会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我们有时发泄自己的情绪,都习惯了去为难别人,这种情况在底层社会更甚,因为底层社会的人们本来生存空间九就小,更容易被压迫的无路可走,然后就开始互相吞噬。 外卖员和女店员/保安等等,都是社会的底层人员,但是只是因为一个口角问题,或者一个很小的问题,就开始拔刀相向。 强者的爆发,会去压迫弱者。而弱者的爆发,寻不到更弱的人,只能忍气吞声,当他们忍无可忍,就会选择和强者同归于尽! 这就是当今社会很多悲剧的根源! 2 我前几天在肯德基,看到一个手持电影票的妇女正在冲着一名女服务员发火,原因是他要等三分钟才能拿到自己想要的汉堡,而她的电影马上就要开始了,她发火的气势就像要把人吃掉一样,声音非常大,响彻整个餐厅,说的每一句话都咄咄逼人,就好像对方犯了大错一样,而服务员则不断的低声下气的给她道歉…… 服务员/外卖员等,都是弱者的代表,他们在社会的夹缝中求生存,既不能得罪顾客,也更不敢得罪平台,甚至已被压迫的得喘不过气,当这种压力到达临界点之后,最后一根稻草就随时可能压垮一头骆驼,于是就会在某个时刻爆发了! 越是被压迫的人,爆发起来的威力就越大。 中国人早就习惯了人与人之间互相为难,那些喜欢刁难别人的人,往往是因为被别人刁难的太多,所以他想补偿回来。 举个例子:很多业主对保安态度不好,不给他们留一点尊严,于是保安转身就会就会那些对送外卖的态度不好,甚至故意为难他们。 生活中这种现象很常见: 比如在外边受了气的男人,因为没有能力去报复那些让他受气的人,回到家的时候就打骂老婆孩子、踢猫骂狗,东摔西砸,这就是典型的懦夫! 再比如某人忽然挨了一顿领导的骂,回到办公室就会把自己的手下继续骂一顿,这就是没有气量的表现,然而很多所谓的领导都是这样做的。 再比如再广告行业里,某个甲方的负责人如果遇到不公平的事,就会使劲的折磨服务自己的乙方,好像看到他们被折磨的死去活来,自己就会好受很多… 这种现象背后,其实折射的是“权力至上”的思维,稍微手里有点权力的人,都会利用仅有的那点权力去欺压别人,才能有存在感。 人人都喜欢俯首面对强者,横眉冷对弱者,这真的是一个死循环,弱者往往被欺负,然后转向欺负更弱者。 鲁迅说过一句话:勇者愤怒,抽刀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刀向更弱者。当一个弱者被欺压,往往会把怒气撒向更弱者。 而当最弱的那个人无可欺负的时候,往往会冒出念头去报复那些最强者,想和他们同归于尽,这也叫弱者的对强者反噬。之前社会发生的很多恶性事件,都遵循这个逻辑。 如果我们不善待弱者,总是把怒气撒向他们,把最阴暗的东西留给他们,最终受害的一定是所有人,无论你的地位多么强势。 只有懦夫才享受欺凌弱者的快感。他们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用一种情绪转移的方式,试图化解自己身上的缺陷,这是无能的表现。 3 其实,比强者欺压弱者更惨的,是弱者之间的互相压迫。 上层社会人捧人,底层社会人踩人。为什么底层的人总是互相踩挤呢? 因为他们在夹缝里求生存,他们封闭、狭隘、短视,睚疵必报、斤斤计较、最后往往就会互相踩踏。 当一个人活着就是为了混口饭吃,整日疲于奔命时候,往往也会衍生出各种卑劣的行为,以及各种阴暗的心理,比如他们总是生怕别人比自己过的好,互相踩挤。甚至他们会在暗地里算计你。 这就是底层社会里很多人的心态:如果我过的不开心,那么我就想看到别人也不开心;如果我爬不上去,我也拉住别人,让别人也爬不上去。 其实生在底层不是可耻的,可耻的是这种“互相为难”的弱者思维。 所以他们个个焦躁不安,又互相提防,生怕别人捷足先登,这种心态也加剧他们的平凡、庸俗,最后沦为平庸。 这就是绝大部分人的宿命,这也是为何大部分人总是满脸愁苦的根本原因。 人生已经很难,我们又为何苦苦相逼? 有时放别一马,就是放自己一马。 当然,也有很多底层出身的人,他们的思维却是开明的,积极的,善于去成全别人,这种人总有一天会破土而出,成为佼佼者。 有一种鸟儿是关不住的,因为她的每一片羽毛都闪烁着积极向上的光芒。 什么叫英雄?那些能够冲破环境和出身对自己的束缚,面对强者的欺压不卑不亢,一心寻找解决方案同时又不对弱者撒气的人,就是英雄! 水木然
今天, 我的耳边充满了凡尔赛: “哎,气死了,我今天都是七八个点的,就是没有涨停板的” “哎,我的洋河只涨了5个点,人家酒鬼酒都涨停了” “哎,我的宁德今天都没涨停,垃圾” “你们让重仓茅台的我情何以堪,我买了几十手茅台呢,茅台是绿的啊,收盘1997,都没进入21世纪,茅台真垃圾” 不得不说,今天行情非常好,给2021开了一个好头。 上证指数涨了0.86%,明显突破了一个箱体平台。 创业板指涨了3.77%,突破平台继续向上。 咱们的创业板指数啊,也是个奇葩,2020年上半年是个疫苗指数,2020年下半年是个新能源指数,今天基本上宁德和亿纬就贡献了绝大多数涨幅。 在板块上面,以宁德亿纬为龙头为代表的电新指数涨的最多,涨了7.12%,3字头的宁德涨了15.09%,亿纬涨了14.71%,剩下一堆涨停的。在消息上则是周末特斯拉ModelY大降价,但其实这个消息也仅仅是给12月末的趋势行情加把柴而已。另外电新里面的光伏板块,也是一如既往,龙头通威隆基,阳光电源等都是8个点以上。接下去是农业和军工,也是一片涨停潮,市场整体成交额再度突破万亿。 1一季度,从历史看,都是躁动的一个季度 从历史看,每年的一季度,都是一个躁动的季节,这个躁动有长有短,躁动板块各有不同,但无一例外都是有一波行情的。从数据来说,过去20年几乎每年A股都会有“春季躁动”,发生概率高达100%,其中1月期间开启“春季躁动”的概率亦达到70%。从持续期来看,短则1月内结束,长者一般持续至3~4月,甚至最长可到达5月完结。 今年从第一天的行情看,似乎这个规律会继续下去。 今年从宏观层面上看,一季度会是一个高增长的季度。因为去年疫情低基数的原因,今年一季度GDP预估增长可能高达12%-15%。 另外在信贷层面,一月份往往是信贷投放的高峰。 同时2021年一季度又有其特殊性,因为海外疫情更加严重,国内疫情也是多地区零星有案例出现,ZF也呼吁大家春节期间尽量减少人员流动。所以目前风险偏好有所回落,长端利率亦有回落。这样的情况下,货币政策退出节奏可能放缓,尤其在春节前,可能央行还有呵护流动性的举措。 在机构操作层面,一季度往往是机构甩开膀子做选择的一个季度,选择对了,那么今年收益无忧,即使选择错了,后面也有时间来做调整。也就是说,一季度是机构互相博弈的时间。 另外往细了说,一季度的行情,基本面不重要,重要的是预期。举个例子,2020年初,大家认为2020年是5G开支大年,那么首先受益的就是中兴通讯这些设备龙头,然后中兴通讯就是一波大涨,短短时间接近翻倍。但是后来发现5G设备并没有上量,所以又跌了回去。所以在春季躁动时期,对于未来的预期很重要,对于个股流动盘很重要,至于能不能实现这些预期,完全不重要。 所以,朋友们,躁动起来吧! 2一季度哪些板块值得关注? 首先大家比较关注的就是军工了,军工板块过去两周短短时间涨了30%。过去20年,我国军工基本上是自主研发的阶段,目前研发已接近尾声,下面就是上量的阶段。“十四五”期间,我国军工方向往深度聚焦面向现代战争的跨越式武器装备建设、迎来国防装备四十年一遇的大换装期,装备信息化、智能化、精确化将增强,采购费用亦将进一步增长。目前来说,涨幅大的主要就是集中在龙头。因为目前阶段,大家对个股研究不足,很多人会选择板块配置,比如买军工ETF,那么显而易见的就是按照市值大小去配置。 然后是电新板块,电新板块从行业层面确定性很高,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将达到1200万辆,2020-2025年CAGR为38.2%。2025年预计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突破350GWh,2020-2025年CAGR约为40%;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突破800GWh,2020-2025年CAGR约为44%。但是到了个股上面就是一个估值的问题。本来大家以为宁德够贵了吧,结果宁德涨的比谁都好。所以又再次说明了目前行情是一个行业配置模式,配完一线配二线。所以对于电新,没龙头的也别羡慕,一线涨完资金总能找到二线的,比如现在就可以多往上游材料或辅料那边去关注下。随着上游资源端出清持续推进,叠加产业链低库存背景,随着国内及海外新能源汽车产销复苏,锂价有望底部反弹。另外海外疫情仍在冲击钴矿供应,且叠加钴投机属性,在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钴价也有可能逐步走出低谷。 其次白酒板块,向来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板块。今天酒鬼酒涨停,老白干涨停,水井坊涨停,其他的也都能有个五个点左右的涨幅,唯独龙头茅台,居然是绿的。可见资金在春季就是希望往小票上面怼,茅台这种大家伙,某种程度就是股市里的现金等价物和现金储蓄池,现在是留现金的时候么?所以只要茅五泸这些龙头不崩盘,那么小白酒就可以继续疯狂。 至于其他食品饮料,外资反正是非常喜欢。与内资不同,外资现在对股市普遍的期望收益率只有个位数,也就是每年能涨个7-8个点,对于外资来说就已经很开心了。所以现在看DCF估值,海天之类的折现率用现在的价格看也有7-8个点,那么在外资看来,百倍估值食品一点也不贵。那么还存在一些涨价预期的伊利可能会有机会。 最后今天的成交量在2020年8月之后再度突破万亿,券商也小躁动了一把。而作为每次行情的大Beta板块,券商肯定是不会缺席的,没有上车电新板块的,说不定可以看看券商。 3总结 一季度是机构每年博收益率的一个季度,大家都会主动出击,再叠加今年经济的复苏与货币政策退出的放缓,一季度可能有一波行情。那么对于大家来说,多少还是值得参与一把。如果实在不知道可以参考什么,那么我觉得两个“十大”就非常不错。进可攻,退可守。
12月11日,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与苏宁金融研究院联合举办的“2020江苏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发展研讨会暨苏宁金融研究院五周年论坛”在南京举行。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江苏苏宁银行首席科学家郭毅可教授在会上作了《铸就人工智能重器 赋能金融产业升级》的视频演讲。以下为演讲节选: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主办方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与苏宁金融研究院的邀请,在今天和大家共同探讨江苏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的发展大计。数字经济与数据资产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大数据是我们时代的自然资源,在人类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像现在这样用非常简便的方法、用非常短的时间获得大量的数据,通过不同的传感器,通过各种的数据采集,通过互联网上自己的生活痕迹采集大量的数据,成为新的自然资源。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我们有了一个基本的技术生态,我们有云计算,同时又有无线网、有5G,可以使每个人随时随地访问到数据服务。这个时代把数据变成资源,有了这个以后数据就变成了资产。今天又开始过渡到一个对它资本化的过程,把数据作为一种产品,作为一种可以交换的资产,就是资本,它作为新的社会发展的动力。今天数据资产的特点,它具有个性化,每个人都是数据的生产者,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们才有了数据市场的概念,才有了像GDPR这样对于个人资产的保护这样的一种协议,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未来前景,在数据构成的环节中,每个人都是数据生产者,也是数据资产的拥有者,怎么界定它,怎么保护它,是我们经济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特点。从数据资产到数据资本有两个重大的瓶颈,第一点是要解决数据资产的交易性和数据使用的特征,要保证我们所形成的数据资产的产品,是可以用来交换的,这个时候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特点,那就是所谓的使用的非排他性,数据可以随意拷贝。解决这个问题有区块链的技术,区块链构成数据中间,每一块的数据资产都是不可复制的,这就是形成交易性的一个重要条件。第二点,对于个人数据接近无限的量级,我们无法用脑力来处理我们的数据,这个时候就需要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数据形成数据产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数据经济和社会具有整体性,这个整体性从数据资源到数据资产,我们运用了区块链这样一种新的数据互联的结构,还有一个从数据资产到数据生产力,我们采用的是人工智能这样的一个生产工具。这两个组合起来就是一个数据社会。那么基于这个社会的一个基础,对其经济学的研究就是数字经济学。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数据经济生态系统的演变,可以看到,从过去数据是零散的,每个人不规则地管理它,到了2010年之后出现了云计算,就出现了数据管理者的概念。我们可以托管数据,就像银行管理着我们的金钱,我们有一个数据中心或者云计算中心管理着我们的数据。那么有了管理数据以后,数据的拥有者跟管理者之间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这个关系是什么?这个关系就是资产管理。数据管理者必须保证其管理的数据在使用时,能够保证数据拥有者的私密性、数据的拥有权、数据的控制权,这就引出了数据资产管理的概念,这在2010年以后到今天,都是一个最热门的题目。那么,形成了这样的资产管理以后,交换交易怎么样形成数据产品,这就是区块链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另一个重要的认识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大数据,即数据科学,就是通过数据来认识世界的科学。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总结一下,我们认为数据是世界新的市场资源,我们不断利用和创造这样的资源,这种资产或者资本化是数据科学一个重要的研究。数据科学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通过数据来认识世界,怎么认识?它的认识是从观察来总结观察到的事实,总结的过程是基于统计的推演,推演的结果就是我们所说的模型,推演的过程不是人来做而是自动化,那就是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我们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数据,越来越强的推理,越来越自动的学习,越来越深的理解,这就是我们的未来。以上就引出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所谓的人工智能是数据科学的一个基本技术,我们可以这样来简单的看一下人工智能的特征。我们有世界,有一个认知体,这个认知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机器,总的来说是一个认知。我们人在做认知或者机器做认知的时候要做总结,总结出来就是模型,模型存在我们的思维体中,在脑中的存储的模型不断地对这个世界做出判断,或者叫预测,这样的预测和观察就一定会形成对比,一个是主观的认识,一个是客观的观察。这个时候如果说我们把观察和自己主观的意识做一个比较,这中间会有一些差异,如果没有差异就很好,因为我们的认识得到了实际的检验,这使我们的认识更加有信心;如果观察和认识有不同的话,那么这时候就会出现两个结果,一个是我们相信自己的观察,相信世界的客观性,这个时候怎么办?就改变我脑中的模型,这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还有一种人比较自信,相信自己的认知,认为自己是对的,这个世界是错的,那就会出现改变世界,出现一个行为。人类整个的认识过程基本上就这两类。在过去,当数据量比较少,计算率比较差的时候,机器人的知识获得,是通过人把自己的知识总结出一条一条的规律,来告诉机器人,这是硬的输入。后来随着数据量的增长,计算能力的提高,我们才有了基于统计的学习,最后到今天的深度学习。总而言之,我们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计算能力越来越强,导致了我们知识获取能力、自动获取能力发生了变化。人工智能有很多的研究,下面讲一讲它的应用。今天很多所谓的智能,智能银行也好,智慧城市也好,智慧车也好,讲的都是给今天所生活的每一个社会体赋予一种人工智能推理的能力。这里有很多的例子,中间一个比较重要的例子就是智慧金融,这里面有很多很多的应用,根据我自己的一些实践,再稍微举一些例子。人工智能与金融产业升级一个是金融服务的精细化,很大的一个改变,通过数据可以感知整个金融界,跟你的金融产品的性能和市场表现,还有客户的洞察,这些都可以使得金融机构构造一个以客户为导向的,有精确营销的高性能服务,这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很重要的应用。现在讲的普惠金融,很大程度上就是细分,什么叫普惠?就是把金融落实到个人身上,未来的状态就是这样的,精细化的金融服务,强调用户体验,强调用户的个性需求。在金融服务链方面,整体上来说它有一个很重要的数据驱动的数据链,我们从产品竞争力到员工激励,到营销系统、管理,一直到客户的管理系统,这些都是通过数据来服务的,来看顾客的忠诚度,来看产品的易化程度,这里面都离不开大数据。讲到这个问题,产品怎么设计?产品设计的未来总是一个特点,就是长尾效应,更多的个性化,更多的照顾每一个人,这个时候我们要研究产品的分布,要研究区域的竞争力,还有就是它的时效和整个生命周期中间不同的社会情况,不同的经济情况对它的影响,它的抗灾性等等,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据驱动的做法。把握资金流动的特征,特别是在信用打分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前面讲的很多的消费信贷产品,面向个人的系统,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个人偿还能力的评分,这个评分里面有各种对你资金流动的理财爱好、风险偏好等等的特殊描述,这也就决定了个人的信用。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揭示金融世界中的内在关系,一个股票的增长和它的变化以及其他的金融产品的变化,跟一些因素相关,把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揭示出来,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这一句话怎么解释我们所能看到的一些数据,就是一些持续数据,比方说股票的波动,那么我们怎么样通过这些波动来推导这些系统中间各元素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果分析的关系,也是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中间的一个难点。金融监管与人工智能产品化最近谈到最多的话题之一是大数据风控和监管。大数据风控,它的特点是将风险控制落实到微观个体,而监管的特点是通过政策来宏观控制风险,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实际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我们将要讨论的重点,它们两个是没有矛盾的,相辅相成,但是现在看来更多好像是一种矛盾。长远看来,监管需要更多的精细化,大数据风控必须要有一定的宏观政策保证,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体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领域,银行在最近的风波中间应该得到一个启示,要真正认真地研究数据风控与监管之间的关系。最后,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现在要做的是把它赋能工业化,产品化。这个所谓的工业化是什么?它是标准化、组件化、流程化、社会化,我们要把人工智能很重要的各种功能作为达成人工智能的组件,这方面我们有很多的经验,我自己也做过这方面很多的工作。工业化应用开发平台的构造,这里面不仅有模型的构造,有模拟分析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模型管理,我们会生产出越来越多的知识分析模型,这些模型我们必须把它管理好,管理是我们对于一个企业知识的管理,这将会是人工智能发展工业化最重要的一个瓶颈,将来我们有很多的工作要去做。最后总结一下,今天人工智能给金融的智能化提供了非常好的技术,现在要做的是踏踏实实把这个技术用好。我们对于人工智能很多的研究,没有必要去做太多的哲学问题上的考虑,比如AI会不会超过人的智能等等,更重要的是要考虑怎么样在今天各种社会生活中间把该技术用好,使得它为我们服务。那么,金融产业当中人工智能大有用处,希望江苏在这方面能够走得早,走得好,走得踏实。也希望我在和苏宁银行的合作期间,能够为江苏省金融产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谢谢大家!
这篇报告是根据本人在2020年年末上海财经大学校友群里的演讲内容修改整理。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政策不会急转弯,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政策究竟是不转弯或者缓慢转弯?诸多的改革、开放和创新举措,将对2021年中国经济带来怎样影响,资本市场在持续繁荣两年之后,会有怎样的格局变化和投资机会? 我认为,2021年资本市场将依然保持繁荣,在经济增速大幅回升、开放力度加大和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国内机构投资者的长线资金会进一步增加,外资将继续流入,A股与港股市场的互联互通更加紧密。因此,在港股的估值水平相对低的情况下,2021年或存在估值提升机会。而A股的结构性牛市始于2017年,起初主要靠估值驱动,因为机构投资者比重提升,尤其是外资给了头部企业“确定性”溢价,给了尾部企业“不确定性”折价。2019年之后,新经济带来“成长驱动”,当然,估值驱动和新经济驱动下的这轮结构牛市,也已隐现结构性泡沫。2021年,面临从“抱团”到“散伙”的风险。不过,大消费和高科技始终是未来中国经济的两大驱动力,真金不怕火炼,存真去伪之后,资本市场的结构性牛市仍将延续。 由于本次演讲时间是2020年的12月27日,故文中出现的“今年”是指2020年,“明年”是指2021年。 各位校友、各位领导大家好!很高兴为大家做关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1年政策和投资机会的分享。上周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了,与上上周的政治局会议相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预判更加谨慎,政策的指向也更加积极和明朗,任务的部署也更加全面和细致。进一步明确了将扩大内需和强化科技这两大战略作为稳增长的支撑点,扩大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 我简单归纳一下,大概有八个方面我觉得是值得大家关注的。 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 (一)政策慢转弯还是不转弯? 第一,会议强调了政策不会急转弯。明年稳增长应该是有保障了,因为明年其实也是非常不平常的一年,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这几年其实都是不平常的,今年是实现2020全面奔小康之年,明年是建党100周年,2022年要迎接党的20大。故这几年中国经济求稳、求安全和求发展应该是主基调,为此,我们对中国经济可以充满信心。 但如果明年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的话,政策会不会就要收回去了?以往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本上是前者为后者来定调的,一旦定调之后,后面就不会发生特别大的变化。但这次经济工作会议跟上一周的政治会议之间还是有个细微的变化,就是更加明确、更加明朗,尤其是这句政策不会急转弯,消除了大家的疑虑。 从今年来看,中国经济还是能够保持正增长,GDP增速估计是在2%左右。按照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的提法,在GDP 1万亿美元以上的国家中,也就是主要经济体中,中国是唯一一个能够保持正增长的国家,说明中国在这场抗疫中非常了不起。主要还是要归结于我们这次疫情控制的非常好,所以在这次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面有一个同样的表述就是:交出了一份令人民满意、令世人瞩目,可以载入载入史册的答卷。对于我们这次疫情的管控评价还是非常高的。 从今年稳增长的贡献来看,主要靠两个:出口和房地产。(1)出口:今年的出口量非常大,外贸顺差达到了新高,中国外贸出口量在全球的占比也达到了历史新高,这是事先没想到的,这对于GDP的贡献也是比较大的,我估计这个贡献大概是在三个百分点左右; (2)房地产:过去房地产在固定资产投资的占比基本上在20%左右。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超预期,而且,二、三季度对GDP增长贡献都是超过50%以上、接近60%,这是前所未有的。但是现在政策上明确了三条红线,估计明年房地产对GDP的贡献肯定会下降。今年消费比较差,消费是三驾马车里面唯一负增长的,投资能够保持正增长,主要就是房地产;出口超预期,那明年靠什么?这点是值得关注的。 政策出台往往具有滞后性,与股市恰好相反,股市总是超前反应。明年不会因为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政策就立刻收回去了。因为经济走势还存在不确定性,比如说欧美经济会怎么样,到目前为止欧美的疫情还在延续当中,虽然有所好转,但是还是带来不确定性,疫苗的效果到底怎么样也都还是不确定,“六稳”和“六保”仍是目前政策的着力点。建议大家记住政策的两个大前提,一个是稳中求进,一个是底线思维。这是非常明显明确、非常有特色的两点。 对于宏观政策,我研究的立足点其实就是两条:一个叫稳中求进,这是一个治国理政的总原则;第二条就是底线思维,就是任何情况下底线不能突破。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底线思维下的政策保障,每次由于各种情绪因素、外部因素导致市场出现大幅下跌的时候,其实就是买入机会所在。这条底线思维在今后几年依然还是会守住,即不管出现什么情况,我们一定要有守住底线的信念。 (二)货币政策先稳,财政政策观望 明年的政策从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来看还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点我觉得这些年来都没有发生变化。 1.货币政策:不会急于加息 中文的词汇很丰富,往往一词多义,比如稳健,可以非常稳健,也可以适度稳健,还有一个就是保守型的稳健,所以政策的跨度还是会比较大的。总体看,明年的货币政策在执行的时候,就是常态化管理。这一点前段时间易纲行长也反复强调,货币政策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回归常态。 由此,我的判断就是明年年初应该不会加息,当然更不会降息,也不大会降准,就是尽可能的维持货币政策稳定。因为明年年初通胀压力不大,所以说就没有必要去加息。估计明年随着经济复苏加快,构成一定的通胀压力,全年通胀水平应该是在2%以上的,PPI估计会由负转正,也在2%以上。同时,还有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加息的话,又会促进人民币升值,显然对出口不利。 所以明年货币政策维持稳定的概率会比较大一些。但同时,社融和M2增速的拐点估计会出现,不会像今年一样大放水。今年由于受到上半年疫情影响放水力度较大,导致了宏观杠杠率上升,明年杠杆率还是会趋于稳定。 2.财政政策:根据经济情况,三月份再定 财政政策会稍微收紧,今年放的比较松,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发行特别国债;第二个是地方政府的专项债大幅的增加;第三个就是财政赤字率由2019年的2.8%上升到了3.6%。我估计明年这种显性财政政策不会收,还是要维持下去。 隐性财政就是所谓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如城投债等,像这类加杠杆肯定要把它显性化,要对它有一个更大的约束,故财政可能会收一些,但你如果收的多了的话,肯定还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总体来讲,财政政策恐怕还是会继续保持积极。当然,压力会比今年轻一些,因为今年由于上半年经济的负增长,带来财政收入的大幅度减少。明年两会在三月份开,将会根据那个时候的经济形势再确定财政预算,估计财政赤字率可能还会高于3%,因为隐性债务会转为显性债务。 针对隐性财政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门提了一句话,就要扎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负债风险工作,这句话在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没有提,是今年增加的。这就表明了对地方政府的隐性风险,对地方国企的债务风险问题都要加强监管,抵制逃避债务。 前段时间以来,由于3A级的永煤债违约,信用债市场出现大幅下跌,相关省份的企业发债规模大幅减少,大家也比较担心明年的信用风险,估计明年在防范信用风险方面要有举措。因为风险一旦发酵,就是系统性风险,会导致企业信用债市场利率明显上升,企业发债困难,就可能会导致流动性风险,故明年财政肯定要留有余地,要做好应对的准备。 今年上半年城投公司的有息负债余额已经扩张到了四十七万亿元,相比去年年末增加了三万亿元,所以在地方的终身问责制度下面,明年的地方隐性债务的监管政策应该会比较严格,包括对明年的基建投资也会带来影响。因为明年在三条红线下,估计房地产投资的增速不会太乐观,房地产的销量也不会太乐观,那么政府土地财政这块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会减少,那么肯定还是要有地方去弥补这个缺口。 在过去三年中,卖方对于基建投资的增速一直是比较乐观的,但实际结果总是低于预期,而对房地产投资增速一直是偏悲观,但实际结果总是高于预期。同样,明年对于基建投资也不要寄予过高的期望,因为它还是受到了地方政府的筹资能力以及地方政府债务率水平的约束,这也就是中央反复强调要求在基建投资上提高投资的投入产出比,要精准投资。 (三)宏观杠杆率稳住难度不大 明年在宏观政策方面,除了财政、货币政策表述为积极和稳健之外,还要求保持宏观杠杆率的基本稳定。今年由于疫情原因GDP基本上没怎么增长,债务又大幅增加,使得宏观杠杆率水平显著上升,这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去杠杆目标背道而驰。 要保持宏观杠杆率水平基本稳定,就不要再上去了。现在杠杆率水平是270%左右,这杠杆水平跟发达国家来讲是不算低的了,也是有点偏高的。所谓的宏观杠杆率就是包括了企业杠杆率加上居民杠杆率,再加上政府杠杆率,三个加起来是270%。 我国政府是强政府、大政府,不像美国、日本是小政府、弱政府,故我国政府的信誉度好,政府拥有巨额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国有制企业资源,还有行政性资产。应该说我国政府的举债空间还是较大,不同于日本政府,日本政府的杠杆率水平已经到了240%左右。我国政府杠杆率,国家财政披露的显性的再加上隐性的,算起来的话也就70%左右,所以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安全的。 未来举债虽然有空间,但国家还是非常审慎,尤其对杠杆率是有非常明确的目标。明年估计GDP增速是在8-9%,在这种情况下杠杆率的增速不会特别快。也就是说,稳杠杆基本上是不存在太大问题。,因为明年GDP增长预期9%,名义GDP估计会增长11%-12%,那么全年的债务增长即便为10%左右的话,杠杆率水平还是没有上升,故稳杠杆压力应该是不大的。 (四)房地产政策从严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用了一定的篇幅来强调房地产政策,更加重视房地产调控,坚持房住不炒,同时要发展租赁市场。 跟以往比这次篇幅还是有点多,主要还是担心明年的房价恐怕又刹不住了。这种房价刹不住,对于地方政府来讲是好事情,今年要是没有房价上涨的话,估计地方财政会更加吃紧。但是这不是长久之计,总有一天房价会不涨、甚至下跌,地卖不出去,地方财政就会捉襟见肘,房地产公司日子就不好过,银行日子更难过。而中央肯定非常不希望房价继续上涨,或者房地产继续火爆,一定要降温,坚持房住不炒,通过发展租赁市场,为此无房者提供保障。 比如说土地供给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要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自由闲置土地来建设租赁住房,还要整顿租赁市场的秩序,对租金水平进行合理的调控,这些话都讲得非常具体,说明明年对房地产的控制应该还是会比较严格。 (五)发展科技战略 今年还提出来要发展科技战略,要强化科技力量。这不是一个新的提法,但是也是作为一个经济稳增长的主要抓手。会议提出的稳增长的两个支撑点,一个是发展科技,一个是扩大内需。今年这两大主题在我们的股市里面也已经发挥的淋漓尽致,科技股、食品饮料、家电、医药表现都非常强。 明年的投资机会还是比较多,比如说要针对产业的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我国目前的产业链、供应链还是处在全球中低端的水平,当然中国在亚洲已经是成为亚洲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了,基本上替代了日本。全球三大产业链供应链,分别是中国、德国和美国,其中,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是全球最大的,因为中国也是全球的出口第一大国。 (六)扩大内需:核心是增加居民收入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战略和扩内需这两大战略来支撑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尤其扩内需方面着力比较多。过去一直在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个前提就是需求的问题并不大,主要还是供给结构有问题,导致了产能过剩和杠杆率过高等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的政治局会议上还专门提出了需求侧改革。今年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和出口是正增长,消费是负增长,这也是高层领导对消费较为关注原因。拉动消费需要扩内需,扩内需要增加居民收入,要增加居民收入,就要进行收入结构的改革,这或许是需求侧改革的提出来的一个原因。但是,在这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却又没有提需求侧改革,而是提需求侧管理。 从专业角度来讲,供给侧改革提法比较顺,需求主要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而这不属于改革范畴,主要是要提升整个社会的需求,包括投资需求、消费需求等。所以它更多是一种刺激政策,那么如果单纯提需求侧改革,可能会与供给侧改革的很多改革内容相重叠,这可能是这次经济工作会议没有再提需求侧改革的原因吧。 为什么中国经济过去主要靠投资拉动,而不是靠消费来拉动?就因为消费跟居民收入相关的,居民收入增长如果慢了,消费自然也起不来,这些年消费的增速从过去的14、15%,已经降到2019年的8%左右。明年消费会大幅反弹,这主要是今年挖了个深坑,明年从深坑的底部往上爬,我估计明年消费名义增速会在16%左右。 今年的消费分化很明显,高端消费、奢侈品消费的增长非常突出,高端白酒的销量增速都在10%以上,但整体白酒的销量增速下降了10%。同时,豪华车的销量今年大概维持20%增长,而普通的乘用车的销量是负增长。从奢侈品来看,今年中国的奢侈品在全球表现非常抢眼,在全球奢侈品消费中的份额估计要接近40%,这是非常惊人的,这种消费分化的背后其实就是收入的分化。 (七)缩小收入差距 由此又衍生出来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是否需要改善居民收入结构? 因为今年是全面奔小康,实现2020年翻番目标的收官之年,是比较特殊的年份。那么下一个五年或者下一个十五年我们目标是什么?会议提出中国到2035年要成为中等发达的国家。要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话就需要进行经济转型,要构建新的发展格局。 同时也提出了要走向共同富裕,要在2035年走向共同富裕上面取得显著进展,显著提高中产的比重。手段是什么?十四五规划报告中提出要继续进行税收制度的改革,要提高转移支付的比例,增强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这些举措以前都提过,以前没有讲过的是推进第三次分配,第三次分配就是发展慈善事业、提倡社会捐助。 第三次分配的提出,应该是在去年四中全会上面首先提出来的,这次又再次提出、再次强调,应该还是有比较深刻的含义的。就是针对目前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在今年疫情之下,新经济部分的影响比较小,甚至还是有一定利好影响,传统经济中有些行业成为重灾区,传统经济中的不少行业从业人员都是中低薪为主,新经济从业人员多是高薪为主。于是收入差距可能进一步扩大。 有理由相信,今后我国将把收入分配改革作为重心,因为2020年的目标是全面奔小康,也就意味着消灭绝对贫困。那么对2035年的目标来讲,既然绝对贫困都已经消灭了,那么就应该要逐步消灭相对贫困。所谓消灭相对贫困就是要缩小收入差距,后续会有一些举措,如提醒社会富裕阶层也要有社会责任意识。如上个月重要领导来上海参加了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发表讲话之后马上去了南通,参观民族资本家张謇的纪念馆,这是有深刻含义的,他作为民族资本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能够兴办各种实业、兴办银行来解决那些中小企业资金问题,他有比较强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的责任感。 (八)反垄断:同时也是为了增加就业,缩小收入差距 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也是在12月上旬的政治局会议提出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反垄断,还要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举例说,网络经济时代,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用户数量突飞猛进,都是亿级的客户在手里,那么客户的隐私保护问题,利用客户信息的占有优势,进行跨行业的扩张问题该如何来评价?这类问题其实在美国同样也存在,美国政府也对于美国互联网企业进行了限制,否则亚马逊也早就搞金融了,所以,美国这些搞网购的互联网企业基本上还是在它的领域里面。而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在金融领域里面涉足还是比较多、比较深的,我们的微信系统、支付宝系统都是涉及到金融的,而且参与的规模也是巨大。 虽然这些企业大肆扩大带来新经济份额的提升,新经济就业规模提升。但是当前中国的存量经济特征日益明显,存量经济变化更多体现在切蛋糕,而不是做大蛋糕。如果是切蛋糕的话问题就来了,比如说互联网企业由于业务创新,可以提供一千人的新增就业,但同时这种业务创新又挤占了其他实体店的生意。 今年好多实体店到现在为止还是经营不下去关了店铺,现在上海店铺的租金率是在大幅的下降,可能导致更多人失业。实际上中国就业与GDP的关系存在这样一个结果,就是GDP上升一个百分点,就会带来约200万人的新增就业,但GDP如果下行一个百分点,它可能会带来约300万人的失业。因为现在的新增就业统计不是指净就业,所谓净就业就是指新增就业再减去新增失业,但是实际上新增数据是只包含了新增就业,却没有包含新增失业,故这个数据还是值得商榷。 五中全会提出的第三次分配或者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等,其实都是要解决大系统下的同一个问题——缩小收入差距。不仅仅是因为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做太大了,所以要防止你扩张;或者要走向共同富裕,就要让你承担一些社会责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大家要树立系统观念,就是要有全局意识。假设要搞二次分配,即税制改革,但直接税不好收,房产税、资本利得税、遗产税,提任何一个税就会引发社会极大的反弹,反弹最多的倒不一定是最有钱的人,可能就是普通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他们首先会考虑新税种对自己会有什么不利影响。房产税很难征,因为中国老百姓配置最多的资产就是房地产。资本利得税是针对股市的,那更动不得;遗产税也是一个比较难实施、比较后期的税种。 既然通过税制改革来缩小收入差距在近期难以实施,那么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缩小收入差距?好多人对于这方面还是觉得可能性并不大,认为第三次分配社会,靠捐助效果可能不理想,但在大数据时代,还是有推进的可能性。 以上是我向大家汇报了自己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思考。 二、2021年经济走势:前高后低 明年的经济走势以及潜在的投资机会可能有哪些,以下难免带有很多主观的色彩,也仅供大家参考。 大部分人对于明年的经济形势好像都是共同的说法,一致预期就是明年的GDP增速在8%以上,这确实没有特别大的争议。因为今年是挖了个坑,明年从这个坑的地步往上走,走8%、9%,假设是2%加上9%的话也就是11%,11%除二的话是5.5%,也就是在2019年的GDP增速是在6.1%的基础上,今明两年的GDP增速只有5.5%,也就下了半个台阶了。就GDP增速的走势而言,明年估计是个前高后低的走势,也就一季度是最高,然后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都往下走。明年四季度的GDP增速将回归到常态,就是5%左右这样一种增速。 分析经济基本面主要看三驾马车。 1.消费 第一驾马车——消费,明年肯定大增长,因为基数比较低,再加上疫情在逐步好转之后,或会有报复性消费。估计明年居民的储蓄率应该也会下降,因为今年该要花掉钱没花掉,可能会拖到明年继续花,花的程度还是取决于疫情的好转情况。当然,消费的分化还会延续,今年消费分化还是非常明显的,明年一方面消费升级,另外一方面高端消费依然还是火爆,这主要因为都出不了国,在国内买奢侈品的成本大幅提高,所以高端消费占比还是会比较可观的。 2.投资 第二驾马车是投资。明年固定投资增速应该会回升,估计增速在6、7%左右,因为今年的基数同样比较低,所以明年投资这块还能起来。我前面也讲到了固定资产投资也是三驾马车,指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这三块,基建投资增速应该会比今年好,估计7-8%的增速,房地产投资在三条红线下,增速会低于今年四季度,制造业投资应该会大幅反弹至两位数,因为今年是负增长。 3.出口 第三驾马车就是出口,我估计明年出口的增速大概维持在10%左右,肯定比今年四季度弱一些,但是也不会太弱。因为目前来看,中国的产业供应链是保持完好的,在目前全球疫情还在蔓延情况下面,其他经济体的产业供应要完全恢复正常还是需要一段时间,我乐观估计整个疫情在明年年中可以得到控制。 三、2021年投资机会 从大类资产配置来讲,我的观点,还是要多配置金融资产。从今年来看,虽然房地产的走势也比较强,但这和货币政策有关。明年M2增速肯定要回落,今年在10%以上了;社融增速估计也会出现拐点,但资金往金融领域转的趋势已经呈现出来了,最近看到几个银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居民配置房地产的意愿明显下降。 今年机构投资者的收益率都很高,偏股型、混合型的公募基金平均收益率大概在40%左右,在2019年35%的基础上又增长了40%,这是非常罕见、历史上是没有过的。如果说这两年都是走的这么牛,那么明年会不会回落,甚至是负的? 2021年资本市场的投资收益率不可能继续高增长了,但估计明年机构投资者业绩不会太差。不会太差的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于目前市场的结构发生了变化,过去股市都是炒成长、炒概念,就是讲故事、编故事,但市场的估值理念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转折点? 2017年,中国的结构性牛市是从2017年开始,2018年由于大环境不佳,股市出现大幅调整,2019、20年依然还是符合机构投资者价值理念和投资套路的结构性牛市。这个估值体系调整的结构性牛市估计今后还会持续下去。这跟美国的市场其实是非常相似的,市场越来越呈现二八现象,就是20%股票在上涨,80%股票在下跌,这就是一个结构性的牛市特征。 1.估值驱动型牛市 对于中国的资本来讲的话,2017年以来机构投资者比重显著上升,北上资金流入增加,资本市场开放度在提升,这是这轮结构性牛市的根本原因,即估值体系的结构性变化驱动的牛市。过去的股市给未来盈利确定性较高的大企业一个比较低的估值,给予那些不确定性较高、会讲故事的中小企业比较高的估值,但随着越来越多海外机构资金进入到A股市场之后,由于他们是用DCF模型来进行估值的,所以一看就发现A股的大蓝筹估值明显偏低。这几年来这类公司的估值水平持续提升,估值驱动的行情在今后几年还是会持续下去。 另外一个动力,来自于新旧动能的转换。新的动能来自于科技进步、互联网大平台整合资源、人口老龄化和收入水平提升下的大消费。因为中国经济慢慢从投资驱动到消费驱动,随着人口老龄化,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升级也是必然的,因此大消费板块的表现依然还是会比较强的,今后也还是会持续下去。 美国其实也是一样,比如说食品饮料医药、电动车等大消费板块、高科技板块、互联网板块这几年一直走得很强。而美国、欧洲、日本同样也都是这些板块走得比较强,如大消费中像医药板块走势也比较强,是跟人口老龄化还是有密切的相关性。当然就今年而言,这些板块的整体估值已经不便宜了,好赛道的估值偏高,但是好赛道上的好公司,应该会有一个比较稳定而充裕的现金流。 那么除了像食品、饮料、家电、新能源汽车、医药,休闲娱乐等之外,也就是在消费板块之外的另外一端就是高科技了,这也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新动力。从十四五规划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已经多次强调要在卡脖子工程上加大研发投入。 与此相关提出来要发展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九大产业,属于新兴战略性产业。另外一方面也要注重基础研究,要注重原始创新,瞄准了八个领域的一些基础研究和研发投入,主要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间科技、深地深海这八个领域。 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比重还会提升,今后机构的话语权还会增加,故未来的主要机会也就集中在20%左右的股票上,因为整体经济在分化,经济分化也就是向头部集中。目前我国的各个行业集中度并不算高,今后的集中度还会进一步提高。所以还是要配置那些头部企业。如果把目前A股市场4000多个公司进行划分的话,前2000家和后2000家的占比会发生一个严重的分化。 估计今后流通市值前20%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比从现在的75%可能上升到80%,流通市值后50%公司的市值恐怕会从现在的百分之十几降到7%以下。美国这个数据就更低了,美国后50%的股票的市值占比大概只有3%左右,所以这个分化会越来越明显,因此进行资产配置,总体上还是要抓大放小。 2.顺周期行业有短线机会 明年随着经济复苏,顺周期的产业可能也会有个相对短线的机会,是所谓的周期性行业。因为现在全球库存都处在一个比较低的状态,所以今年下半年以后大宗商品的价格明显走强,主要还是有一个补库存的需求,还有复工、复产的需求明显增加,顺周期应该会有一轮的短线机会。像欧盟也好,美国也好,虽然经济还是负增长,疫情还是在蔓延当中,但是他们的制造业的PMI都已经在持续走强了。 中国明年的经济也出现一个比较大的回升,所以这个周期性行业可能在明年会有一个短线反弹的机会,可能会持续到明年的三季度,但四季度估计会回落,要慢慢的回归到常态当中。因此从大宗商品的价格来讲,可能还是会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3.港股:H股与A股的折价率有望缩小 2012年10月, 61家A+H的上市公司中,A股对H股折价的有17家,只占总数的28%,折价最高的约为30%,而折价的股票均为大市值股票,所属行业多为银行、保险和建材等传统大行业;A对H股溢价的占比为72%。而目前,所有的A+H股票中,A股对H股100%溢价,已经没有折价的股票了。其中有7个股票的溢价率超过80%。这段时间以来,H股对A股的折价率已经有所回落。 在开放力度加大和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国内机构投资者的长线资金会进一步增加,更需要配置有长期投资价值的股票,而A股与港股市场的互联互通更加紧密,将来不管是港股A股化还是A股港股化,A+H的溢价率要缩小是大趋势,H股折价50%这类现象不可思议。因此,在港股的估值水平相对低的情况下,2021年或存在估值提升机会。 4.汇率 明年人民币依然还是有升值的空间,当然升值的幅度不大,因为我们汇率毕竟还是管控的。今年升至6.5左右,明年可能会破6.5。因为主要原因是来自于美元贬值,美元指数一般都是15年一个轮回周期,这一次美元指数下跌到现在为止才持续了三年时间,按照历史上一个技术的走势来看,美元指数回落见底的时间还不够,故人民币在明年应该还是会保持一个比较强的走势。 上一轮美元指数的高点是2017年1月,再上一轮的高点是2002年。上一轮美元指数的低点是2008年,再上一轮低点是在1995年。那么,这一轮的低点会出现在什么时候?不知道,但至少见底的时间还会持续一年以上。 5.黄金 黄金作为避险工具,也作为一个投资品,在去年和今年这两年涨幅是比较大了,今年以美元计,也涨了25%。从长期来看,全球经济虽然目前是复苏,但是应该是个弱复苏,长期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所以从长期来看,黄金既是一个避险工具,也是一个投资品,因为明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难以收紧,经济还需要继续复苏。一方面由于全球性的货币超发;另外一方面,是由于未来的经济衰退是个大概率事件,因此黄金作为一个避险属性应该还是可以继续配置,当然,涨幅不可能像今年或者去年那么大了,估计在5-10%之间。 上述是我对上周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粗浅解读和明年经济走势的预判,并简要的表达了我对明年资本市场大类资产配置的大致观点。以上内容只代表我个人观点,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