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 万科集团创始人,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无限风光在险峰 我滑雪至少有20年了。1997年,我开始滑双板,我女儿滑雪当时也是我教的,她先改滑单板,我也心动了,说老爸也想改单板。她毫不犹豫就回答你这把老骨头就算了吧。挺打击人的,我也就没改。 2002年,我在亚布力滑雪。上去才滑了20分钟就摔了一跤,当时觉得手巨疼。一个选择是下去看看出了什么问题,但转念一想,滑了20分钟就下山,也太不划算了,就又滑了三个小时,当时天冷,注意力也不在手上,其实没什么太大的感觉。 滑好下来等车,碰见张朝阳。他看我一脸煞白,往下直冒冷汗,说这是怎么了,我说手出了点儿问题。手套一摘,手就耷拉下来了。他说你这什么时候发生的,我说三个小时前,他说怎么现在才下来,我说这不三个小时之前下来就亏了么。 到了医务室,医生一摸,骨头渣子“咔咔”响,手指脱臼加上粉碎性骨折。他问我怕不怕疼,我说怕。他说那算了,先给你打止痛针,等回到镇上再纠正。我说我怕疼,但还是现在就纠正吧。然后他“啪”这么一蹬,我“嗷”一声就跪在地上了,巨疼,但还是先把这脱臼给纠正好。 医务室石膏、夹板什么都没有,医生就弄了两个金属勺,一前一后扣着。下午还有讲演,我就直着手挥舞的讲了两个小时。结束后,连夜赶到哈尔滨,拍片子,打石膏。 第二天坐车到长春要见市长,我心想身为万科董事会主席,打着石膏见市长,也太狼狈了!赶紧让助手找剪刀,把绳子剪了,石膏也拆了,就这么去,再疼也得装得若无其事。所以和市长握手时,我伸的是左手,见面结束再去医院又把石膏打上。 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不确定叠加不确定,你永远也想不到下面会发生什么。 2003年我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这珠峰一上去,人就头脑膨胀了,哪还管之前我女儿打击我年纪大不能改单板,改,必须改! 改不要紧,但我已经习惯了双板的抬板方式,加上年纪大反应不够快,一时间调整起来难,说句大白话,“简直摔到脱肛了”。但慢慢就找到了那种自如、轻松的感觉,于是开始尝试滑U型槽。 2008年,一次滑U型槽的时候速度没上去,我“咚”就栽下来了,躺了半晌才硬撑着起来。回去感觉一切正常,还和朋友吃了个饭,晚上到家才感觉不妙,脱衣服都很难。 赶紧去医院挂急诊,医生说断了两根肋骨。我说不用住院吧,他说你不住院万一出了危险那可就是大事。我说肋骨断了后刺穿肺部导致大出血,我知道。医生很好奇,说你怎么知道。我说之前断过两根,我有经验了。 我第一次断肋骨是在2000年,当时到西藏青朴山飞滑翔伞。青朴山是藏传佛教的圣地,很多修行者在山上闭关修行。 那边的喇嘛、尼姑没见过滑翔伞,我下降时他们都仰头在底下欢呼,我虚荣心即刻来了,想要落在他们身边。 但技术还欠点,差点滑过降落场地,就想强项降落,但高原空气很稀薄,阻力比低海拔地区小很多,没计算好时间和距离,伞在距离地面20米的时候失速下坠,我一头就栽下来了。醒来看到头顶是一个圆圆的蓝天,心想怎么天变得这么小?再一看是那群小尼姑围着我。 我挣扎起来回拉萨,去西藏陆军总医院挂了急诊。拍片的结果是右边肋骨断了两根,还有右肩胛骨骨折,肌肉撕拉性损伤。医生让我赶紧住院,我说明天要回成都,他只好先用绷带简易固定,给了止疼片和消炎药,叮嘱我第二天起来如果不行再回来。当然最后没事,第二天我就上飞机走了。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但我还是忍不住,飞上瘾了。25天后,又到了河南太行山海拔1000多米的起飞场飞伞。当时不能做扭转的动作,一转就巨疼,两个助手帮我把飞行囊套到身上。但好在天气不错,着陆的时候就像踩在棉花上,非常舒服。 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一点,人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兴趣。兴趣就是人生的乐趣。乐趣不在一帆风顺中,乐趣就是当遇到了险境,当遇到了不可预计,你还想照样去做。 让兴趣成为个人的“比较优势” 再说我当时飞伞把肋骨摔断了,但一不小心也把中国的滑翔伞盘高记录给破了,这个记录一直保持了16年,才被一位专业滑翔伞的教练员打破了。 有人质疑,你一个企业家凭什么破人家专业的记录?不都说你攀珠峰是被抬上去的,这个滑翔伞不能往上抬,你是怎么破的?还比之前的记录高出这么多? 在我之前中国滑翔伞的盘高记录是4700米,但我的起飞高度就是4500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只要起飞就能破纪录,就看能破多少。 又有人说,和你一样在4500米起飞,那些年轻人一定比你飞的高。 还真不一定。 我是登山运动员里为数不多会飞伞的,又是跳伞运动员里能同时登雪山的,两者又有互通之处,我有比较优势,就破纪录了。 单个说,飞滑翔伞,我确实是年纪比较大的,和年轻人比,他们从1000米的地方起飞,能飞到2500米,我最多2100米。登雪山,我也是年纪比较大的,速度也比年轻人慢很多。但专业登雪山的,一般不飞滑翔伞,专业飞伞的不登雪山,我虽然两边都不怎么拔尖,但都喜欢。 比如一个奥运冠军,他肯定身体素质好,但是到海拔3700米的拉萨,可能就趴下了,因为高反缺氧,这个没办法。但登雪山7000米以下是不吸氧的,我有过这个训练和经历。如果你没有,那可能到3700米都不行,更别说4500米了,而且我还是背着20公斤的伞包爬到4500米的地方的。 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二点,人在社会上竞争,各有所长,要想保持自我和进步,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但前提不是为了争强好胜,而是为了自己单纯的心态去做,说不定兴趣两两一叠加,反而有了比较优势。 人为什么要登山?山就在那里 有人说你不知道登山会遇到什么风险,为什么还要去? 我的回答是,人总有一死,正因为可能遇到死亡的危险,才应该学会面对死亡。当然,冒险不是叫你去送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当死亡是目的,我们活着的人如何去面对生? 想清楚这点以后,担心的反倒不是死亡本身了,而是在对这个世界还很好奇的时候,没有去做。你会发现,我们的各种恐惧来源于对生命的完整性的期待,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完成它的完整性,恐惧是在这。要是你一直前进,死亡就没那么可怕。 当然,冒险不是让你去送死,正因为有死亡的危险,所以一定要做充分的准备,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准备是可以提前布局的,但很多情况危险是不打招呼突然发生在你面前的。 我经历过很多次危险,有时候危险是瞬间就发生的,你也瞬间就必须对当下的状况做出决定,来不及反应危险这件事。往往是过去了,回想起来觉得很后怕。因为一瞬间的危险可能就是死亡了,死亡来了你害怕什么呢?没有害怕的时间。 一次是2007年,我登瑞士的最高峰杜富尔峰,海拔四千六百多米,不高,还有教练带。但是快登顶的时候,要过一段刃脊上,很危险,教练跟我说,下面这段很危险,如果是你滑坠了,没问题,我知道该怎么处理,但我也可能出问题。如果我失足坠下去,你别跳错了方向,如果我坠到左边你一定往右边跳。你要是和我跳到一边,我俩就都完了。 他说完,我一下就蒙了,心想之前可没做过这个思想准备,还走不走?最后我还是决定继续走,最后我们也成功登顶了 你看,人生一直是有危险的,很多事情都是突然发生的,偶然发生的,你不可能预测到所有风险,但是你要有直面风险的勇气。 还有一次,1999年登新疆的博格达峰,海拔五千多米,不高,但很凶险,还需要各种技术。那年我已经连续成功登顶了青海的玉珠峰,四川的雪宝顶,所以到了博格达峰就有点大意了。 当时晚到了一周,进山的时候,原定一起登顶的台湾登山队已经放弃了,他们打好了安全绳,但最后冲顶失败了,就放弃了。 我说你们放弃我不能放弃,就开始了一个人登顶。但往上爬了一大段路后发现上面的能见度非常差,强行登顶太危险,我也放弃了。但返回的时候,遇到了问题。安全绳被飞来的滚石砸断,而且那里非常陡,起码有45度倾斜,随时可能掉下去。1997年一个日本的登山队队员,就在返回时掉进这个冰缝活活卡死的。 我当时就一个人,过的话,摔下去没人救,不过的话,等救援最快要两天,也没有补给。考虑良久,最后我决定,过。 决定过的时候,我两条腿都在抖,不能这样走啊,得想法子镇定下来。我“啪”打了自己一耳光,还抖,再打一下,不抖了,人清醒了。然后我选择把对讲机也关掉,关掉所有幻想,不关就是给自己留了后路,就相当于是劝自己不要全力以赴,不能留任何退路。 就这样一步一步,我突然觉得周围特安静,无风无雪,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等终于到安全的地方,回过神才发现后背全湿了。风雪其实一直是在的,只是当注意力集中到一切都置身事外的时候,就觉得这世界上安静得只剩自己了。 那次经历我毕生难忘。在大自然面前,什么企业家,什么成功人士,都只是蝼蚁,狂妄自大,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我能活着回来的概率可能就是百万分之一,老天不可能再给第二次机会,所以自那之后,我再登山就非常听教练、队长的安排了,之后的七大洲最高峰,两次登顶珠峰,穿越南极北极,都毫发无损。 这恰好证明在生命中,不是胆大就要冒险,而是既要胆大又要心细。这和经营企业是一样的。经历过这些后,在事业中,当别人只看到败的时候,我就越能看清翻盘的要害是什么。 实际上,很多运动都是非常有象征意义的。 台湾发起过一项活动,叫“300”,三个100,跑100个马拉松,登100座3km上的山,献100次血。你会发现,跑马拉松也好,登山也好,这些运动最初可能有显摆自己的意图,但它们发展到后来,它已经不仅仅是运动,更是成为了一种精神,一种意志,开始成为一种社会号召,带动新的风气,让人的生活态度都会改变的。 从个人英雄主义到团队精神 滑雪、飞伞、登山,前面参加这些运动,更多是个人英雄主义情怀作祟,而我真正的转变,是2013年到剑桥学习赛艇开始的。 剑桥31个学院,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赛艇俱乐部,每个俱乐部又有一队二队三队,一般学生进到二队已经是凤毛麟角了。而每个俱乐部继续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才能进入校队。校队又分轻量级和公开级的男、女生赛艇俱乐部。 剑桥安排我和学校轻量级俱乐部的队员一起划,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赛艇不存在个人的胜利,它讲的是如何把个人的能量发挥到最大,造就团队的胜利。 赛艇一定是队里最弱的那个人,决定了团队的成绩。个人再强,有一个弱的,往往起的是反作用。因为赛艇的桨很大,如果不能及时出水,就不是桨划水,是水划桨了,桨会一下子被水冲到人的后面去,而且速度很快的情况是难以复位的,一个动作的失误就可能直接导致整个团队的失利。 赛艇还讲互相信任。因为赛艇是背向前进的,桨手是看不到划行前方的情况的,靠的就是大家之间的默契和配合,赛艇时,行船速度时由最前面的赛艇手控制,方向则是由后面的赛艇手决定。只有大家相互配合,才有可能安全行驶。 再一个,因为行进方向的不同,领先的队伍桨手是能看到落后的船队的,但落后的船队只能靠舵手告知与前面艇的距离,所以就要信任舵手。 所以说,赛艇是没有明星的,是没有个人英雄主义的,它讲的是团队精神,利他主义。让最弱的队员发挥到最好,最强的队员做最大的忍让,形成一个整体。这就是赛艇运动的魅力。 这对企业管理很有启发。从管理上来讲,赛艇就是一个团队的分工、协作、配合,如果不配合好,强也会变成弱。你发挥好协作优势,反而会很强。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无论是剑桥还是牛津,赛艇运动已经成为商学院中很重要的管理学课程了。 人生中如果没经历过个人英雄主义,那肯定是假的,但一定要学会从个人英雄主义,过渡到团队意识,想着整体往前走,要有个人意识的进阶的。 通过划赛艇,我明白了如何从个人英雄主义回归到集体主义,这也是后来我一直推广赛艇运动的原因,我主动和万科分离,让万科“去王石化”,就是希望万科的发展不是个人来推动的。 自我认知改变,最深还是如何看待成功 摆脱了个人英雄主义后,我回头再看什么是成功。 32岁之前,我的人生更多是委曲求全的,想当外科医生,想当侦探,想当战地记者,但种种原因都无法实现。改革开放给了我一个选择的机会,机会来了,就要抓住,就大家的反馈来说,我做的还是不错的。 但我没有选择一辈子就做商人。做商人,我不大有兴趣,我对探险感兴趣,所以后来去滑雪,登山,飞滑翔伞了。当然因为企业成功了,我有更多选择的权利和物质基础,这是很重要的。 但另一方面,虽然人生理想和实际情况往往背道而驰,但不管你喜不喜欢你的职业,你都要把它做好,这是职业诉求,是职业精神。不能因为不喜欢,就做不好,这构不成理由。 除了要有职业精神外,我始终坚持一个观点: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应该着力于建立制度,培养团队,传承精神,在你不在的时候,企业也能运转得很好。 之前我说我给万科带来了什么:第一,选择了一个行业,房地产行业;第二,建立了一个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第二,建立了一个团队;第四,创立了一个品牌。 现代企业制度是西方文明的产物,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中国的传统文化,讲血缘关系,亲情关系,老乡关系,这连带着中国的现代企业有着相当大的局限性,公司里拉帮结派、讲地缘、讲血缘,必须警惕这些。 要摆脱这些,中国企业就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在万科建立企业制度的原因。万科的企业文化,三句话,六个字:简单,透明,规范。相信大家也都知道。我希望这个文化能长久传承下去,让它成为支撑万科走得更好更远的原因。 我为什么要“疏离”万科,一离开就是几个月?为的就是创造一种文化制度的传承,让万科缺了谁都可以,缺了王石也可以。 一个成功的现代企业,靠的一定不是一个权威人物,而是制度、团队和品牌。如果企业对权威人物的路径依赖太大,一旦没有了这个人物,企业就会江河日下。 不是灵魂太慢,而是脚步太快 对自我的再认知,除了以上这些,也包括对中国文化的再认识,尤其经历了这次疫情。 我在疫情期间特别活跃,去了两次日本,一次韩国,一次以色列,还去了一次美国,可能除了外交官、飞行员,疫情期间还没有人像我这么频繁飞行。 结果就是这11个月里,我被隔离了4次,每次2周,加起来2个月。 很多人觉得时间长,但换个角度想,我用2个月生理时间的隔离,换来了9个月物理时间的自由,很多人害怕隔离,却失去了11个月的自由。 我为什么不担心隔离?其实十年前我就已经开始准备了。 此话怎讲?十年前我到哈佛学习,那就是一个长久的隔离,三点一线,教室、图书馆、公寓,都是我一个人。后面到剑桥也是,到希伯来也是。所以突然到来的疫情对我来讲,没有任何障碍。 我甚至发现,十年前的留学经历能让我在疫情面前准备的这么好。还让我能静下来能利用好这段时间。 最近一次在上海办结束隔离手续的时候,我说我想再申请延长一周。因为从行为心理学角度,形成一个新的习惯要21天,我这才14天,还差一周。 当然这是调侃,但是我想说的是,疫情一发生,大家都急,都怕掉队,都着急赶路,都怕被停下,慢不下来。但我更愿意借这次机会放慢脚步,静下来。 这次和我一起隔离的一位朋友 ,徐冰,他是中国著名的当代艺术家。我对当代艺术不懂,但想了解,他懂,就教我当代艺术。他不太运动,我就教他运动,也跟他讲健康管理。2周时间过得很快,我甚至觉得有些意犹未尽,这种深度交流,静下心旁无杂念的学习机会太难得了。 2018年,我在以色列的希伯来修犹太文化后,发现犹太民族真的是世界上最会休闲的民族,但我们这个民族好像不大会休闲。 我们天天讲996、白加黑、5+2,这个状态是不对的。第一,这样效率就能出来吗?第二,这是你的工作目的吗?你工作是为了让生活、家庭、后代更好,而不是为了事业牺牲一切。 知己知彼,珍惜平视的机会 1998年,中央电视台拍纪录片,把我评为二十年二十人之一,请我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经历。 当时我说:回顾过去,想不到;面对未来,不确定。想不到个人,企业,国家,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但对未来,仍是不确定的。30年、40年的时候,我的回答同样是这样。 但今年不一样,我的回答改变了。对过去,还是想不到,但是对未来,我充满了信心,对于一切的信心。 发生了疫情后,我才发现,改革开放第二个四十年,属于中国真正波澜壮阔的海面才开始涌起。 为什么疫情来了,中国处理的相对比较好? 因为我们更多讲集体主义精神。在疫情面前这一点很重要。中国历朝历代对灾难都很重视的,这是一个传统文化。而控制疫情需要的不仅仅是你的科技实力、你的国家财力,更重要是文明的力量、文化的力量。 当然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没有好坏,没有对错,只是当出现疫情的时候,当文明出现冲突的时候,我们的优势开始显现出来了。 到了21世纪,我们都能感受到东西方文明出现了冲突。东西方文明来处不同,面对的问题也就不同。但作为人类共同体,我们是有共性问题的。 我们人类未来面临最大的共性问题有什么? 第一是核武器,外界最担心中美摩擦会擦枪走火,毕竟是两个核大国;第二是环境,气候变化威胁了人类的生存;第三就是文明冲突。冲突是差异的产物。但这个冲突从好的方面来说,就是交流的开始,表示一方开始正视另一方了。 疫情发生后,为什么中国这么活跃?我隐约感觉到,中国和西方现在可以平视来对话了。鸦片战争以来我们一直是仰视看他们的,现在能平视,说明对方开始尊重我们,我们要非常珍惜这个平视的机会。这是我们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果。 未来,我们要做什么? 我们更多不是看谁对谁错,更多是看如何形成共识,和我们自己也好,和西方也好。共识最好的结果,就是如何差异当中寻求大同。要比较差异。哪些是我们的优势?哪些是我们的不足? 文化没有好坏之分,更重要的是理解之间的差异,哪些该吸收,哪些该结合,思考作为一个中国人,如何在全球文化中找到平衡。只有你是一回事了,你做什么,人家才正视你,疫情期间我对此体会太深刻了。 未雨绸缪,才能在危机面前更加从容 今年我第二次出国是寻求疫情防控物资,但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全都是向全世界送中国的支援物资。不知道你们还有没有印象,3月份塞尔维亚总统含着眼泪通过媒体感谢中国给他们捐助的试剂盒,就是我成立的猛犸基金会捐助的。 去年我成立了两个公益基金,一个猛犸公益基金会,一个农村可持续发展基金会。 猛犸是基因科技领域的公益基金会,是华大、万科、松禾、星河四家企业合作成立。原本我们只是和学校合作,建立基因测序实验室,聚焦生命科技方面的科普。 在疫情前,我们已经和两家中学,一家大专,签订了合作建实验室的协议。原计划是今年年底完成,但是疫情来了,我们先搁置这个计划,即刻做公益了。 开始是准备对20家医院的实验室进行升级,或直接捐赠核酸测试实验室。当时有的实验室的酸检测能力一天测试量是500人份,我们能升级到1000人份;原来没有测试能力的,只要卫计委同意,我们可以捐建。 最后捐到17家,卫计委各个系统拨了很多款,不需要我们再捐助了,我们就即刻转战国际,因为疫情开始在全球蔓延了。 我们第一个支援的国家是日本。当时我正好去日本出差,礼节性拜访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的孔铉佑大使,一见面他说我们有个难题,“钻石公主号”马上要解封了,但试剂盒不够,希望我们能援助一批。 他们了解到最好的试剂盒是华大生产的。我跟孔大使说,那你就找对人了,我是华大基因联席董事长,可以帮你联系那边。 但孔大使又说,日本要求得是瑞士标准的,如果不是瑞士标准,按照采购顺序,日本政府还没法付钱。 我说,那你又找对人了,我还是猛犸基金执行理事长,据我所知,华大试剂通过了美国FDA审核,但没有申请瑞士标准,如果日本方面付不出钱,可以由我们支付。 说好后,我赶紧联系汪建,他和孔大使通了15分钟电话,5个小时后,试剂盒就已经在香港机场备好,当晚就到了日本。我在日本的助手,万科总建筑师付志强,驾驶小货车直奔机场,压着一共12500人份试剂盒,和大使馆的两个参赞一起,火速送到了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 送去后,大家觉得这是好事,都想报道。之前日本援助我们,不是说“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吗?现在到我们援助他们了,不是挺好吗? 我说:绝对不能报道。 我何尝不希望报道呢?但有所顾虑。一是,他们要的是瑞士标准,我们的试剂虽然通过了FDA认证,但万一他们说不行,那这是不掉链子吗?此外,咱们援助人家,还最先主动宣传,不太好。 没想到一周之后,日本官员在推特上说,华大基因、猛犸基金会,在中国大使馆的联络沟通下,捐赠了一批试剂盒,试剂盒在研究所进行一系列检测,通过了测试,没有质量问题,已经开始投入使用了。 这个推特一发出来,即刻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也在官网正式发布了这一消息。然后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等主流媒体接连都发了。 这一报道不要紧,全世界七十多个国家的中国驻当地的大使馆都说我们也需要,怎么办?我说,那就给吧。 我们差不多给到四十个国家的时候,我说“打住”,不给了。 不是给不起,而是本身捐试剂盒没有技术含量,和我们猛犸基金的宗旨不一致,我们应该再捐一些更有科技含量,有更大帮助的。 那再捐什么?捐实验室。 向日本捐赠试剂盒的第二天,我们就联系了WHO。WHO有国家卫健委官员在协调疫情的救治,他们建议我们援助欠发达地区,因为那些地方没有这方面的研发能力。后面不只是欠发达地区的国家了,我们还帮助了很多发达国家。 我们第一个捐赠实验室的国家是塞尔维亚。4月初,塞尔维亚政府和我们在线上签署合作协议,委托我们在那边建设两座实验室。协议签好三天后,我们这边6位华大员工,组成一支技术团队,前往塞尔维亚支援。 还有一个国家很值得说,加拿大。选的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多伦多,为什么选择这里?这个实验室命名为“白求恩‘火眼’实验室”,这就是原因。 半个世纪前,加拿大共产党派医疗队来支持我们抗日,白求恩给我们带来了现代化的医疗救治技术,那这么多年之后,面对这样大的挫折,我们当然要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传承和发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所以,我们专门联络到白求恩的家族,征得他们的同意后将这座医院以白求恩的名字命名。 再之后就是希腊、法国、西班牙,还有其他的国家,猛犸基金会一战成名。 我想说的是,心态决定了格局,任何的不确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机会。 猛犸基金会能从国内走向国际,这样未雨绸缪的底气,来自我们把黑天鹅事件当作灰犀牛事件来防范,提前布局准备,才能有后来的效果和局面。 只要拥抱变化,就永远有你的时代 再说乡村可持续发展基金会。去年我们基金会和延安大学合作成立了乡村发展研究院,院长聘请的是海闻教授,他是原北大副校长、现任北大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汇丰商学院院长,非常著名的经济学家。 我们走两条路线,一条路线是智库乡村振兴研究。想要脱贫就需要培养人才,让他们来建设美丽新农村,但现在城乡还是有差距的,农村留不住能干的年轻人,我们就提出了“3+1”,什么意思?培养你回农村至少干三年,再多干一年更好,之后再回城市。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方式反哺农村经济。 另一条是推出“明日地平线大讲堂”系列公益讲座。原定是由我一个月到大学讲一次课,扣除寒暑假,一年最多讲十次,一次听众3000人,那一共就是三万人。 才讲了三次,疫情来了,线下肯定不能讲了,被迫转成网上视频直播。第一周做了四场直播,第二周做了五场,突然成了网红节目。现在线上已经直播了将近60次,一次平均收看20万人次,最多的接近100万,最少的也有6、7万。 我就明白,网上直播虽然不能完全取代线下,但主流已经不是线下了,网上直播的频率比之前高多了。我们这一直播不要紧,抖音、快手都找过来了。后来开学了,我们又决定将大讲堂迭代为针对大学的线上教育课。 现在我们又计划,明年和以色列的大学合作建设分院,把第一批学员带到以色列开分校。我们不是去当地访问游学,是直接在以色列建分院。 虽然以色列用的是希伯来语,但语言不是问题,可以在网上教学啊,他们讲希伯来语,我们用同声翻译没有任何问题。 大家想想看,疫情当然是坏事,但如果没有疫情,没有被逼到线上,这些都不可能发生。 所以,疫情发生之后,我对未来同样要说的是三句话,六个字:出圈,交圈,直播。 局面已经发生了变化,只不过从原来缓慢发生的变成了迅速发生而已。对传统企业,没有疫情你以后也不布局线上吗?不线上你就被淘汰掉,疫情就是加速了这个过程。 出圈,必须要跳出舒适圈。尽管不舒服,但必须要改变。这种局面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像我这么大年纪了,但我的想法还是很积极的,主动拥抱线上直播,是不是? 仅仅出圈也不够,还要有能结合各种可能性的能力。出圈不是目的,交圈才是。要主动交集你原来不熟悉的,但未来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交圈中很重要的方式,就是直播。大家一说直播,就是说直播带货,这是误解,它体现的是你如何面对现在的大数据时代。 从民族文化的血脉中汲取创新的力量 什么叫大数据? 我们的传统企业,你有没有文字化,有没有表格化,有没有数字化?都没有数字化,何谈大数据? 1984年万科成立的时候,我投资的第一个设备就是一台苹果电脑,开始要求公司内部信息文字化、表格化、数字化,这是84年我的要求。前不久我和字节跳动谈这个事情,他们说你30年前要求的东西,就是我们现在要求的。 但光是有数字化的要求是不够的,你的认知也要达到同样的高度。 举个例子,Tik Tok。最新的统计,在美国Tik Tok的点击量已经超过Facebook了。华为遭遇的是政府打压,而Tik Tok遭遇的不仅上至美国政府打压,更有下面美国公司蠢蠢欲动,为什么? 华为、TikTok 面临的困境,是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间更深层次的矛盾造成的。尤其是TikTok 的背后,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商业问题,更是因为它代表着美国对于中国文化创新的恐惧。 我们从根源看。 东西方文化最大的差别是语言。汉语差不多可以说是唯一的单音节发音体系,所以汉字才成为唯一的象形体系的文字。世界上很多文字最早都是象形的,但是因为大部分都是黏着语系,词性的变化靠音的变化,象形无法发展下去,大多逐渐转向了拼音文字,比如像英语就是。 但汉字还是更多停留在象形阶段,是非常表意的,每个字都是一个故事,比如,“草字头”大抵和植物有关,“走之底”和很多动作有关。 徐冰就是用“草字头”、“走之底”,以汉字为型,结合拉丁文,创造了4000多个“伪汉字”。这些字他不认识,我不认识,没有人认识,所以才叫《天书》。他又用同样的方式,创造了《地书》,不管你是何种文化背景,只要是被卷入当代生活的人, 都可以读懂这本书。 这两本书有一个共同之处,不管你说什么语言,也不管你是否接受过教育,这些文字都平等对待世界上的每一个人,要不都读得懂,要不都读不懂。 就像现在是图像时代,厕所的标志,烟斗和高跟鞋,大家都能读得懂。 谁最容易接受图像?中国人。当然西方也能接受。只是我们,因为我们思维方式更加形象,西方就更加抽象。 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决定了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 中国更加形象的思维和象形的文字,让我们更容易在图像时代想出点什么,创造些什么。字节跳动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把它发掘出来,表达出来,创造了Tik Tok。这就是根源上,美国上下都打压Tik Tok的原因。 但放在更广的维度来看,这意味着现在中国的水平已经走到了“Tik Tok阶段”,我们凭借中国独特的文化特征走到和先进国家平视的阶段。 这是现在这批主流的90后,他们用互联网的思维无形结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所创造出来的。 我们必须带有自我革命的决心,重新认识自己,在市场中找到新的定位,再往前走,机会才是开始。 现在是什么时代呢?是实体经济和网络经济相结合的时代,如果传统企业还停留在原地,就一定会被淘汰。 但网络经济取代不了实体经济。传统企业如果被淘汰,绝对不是被网络巨头淘汰,淘汰你的,是掌握并能结合互联网思维的同行。如果你不结合,你会被结合的同行打败,像我们房地产行业,一定要非常密切关注左晖,关注贝壳。 核心并不是不确定性本身,而是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把握确定性,最重要的是,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找到机会。 总的来说,疫情带来的,更多不是不确定,而是无限新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正在涌现。未来是互搭平台的时代,所以主动拥抱不熟悉领域吧,现在补课,一切还来得及。
寒风冬雪心里愁,钱无归期血泪流。 P2P的暴雷,理所当然,可只有8%“低”利率的人人贷炸了是很多人都没想到的,毕竟和行业均值10%—15%相比,还是非常“稳健”的。 这次事件的导火索是一个月前有人发现平台上债转通道收紧,出借人发现标的到期后并没有资金到账。而后人人贷悄悄上线了“应急转让通道”,代价是本金7折,利息全无。 尽管人人贷缄口不言,但谁都明白事情不对劲了。 01 人人贷,人人亏 P2P风起之时,人人贷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2010年人人贷成立,主要目标是中小微企业,其稳定的客户群和优秀的风控能力被不少人看好。2013年年底拿到了一笔1.3亿美元的融资,创下当时行业最大单笔融资记录。 3位联合创始人一时之间也是名声大噪。2014年,张适时当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并成为当期封面人物,同年还获选《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李欣贺在2013年当选中国十大经济潮流人物、2014年“中国商业创新50人;杨一夫于2016年入选《财富》“中国40岁以下的金融科技先锋”。 10多年间,人人贷平台累计成交额近1200亿元,注册用户5000万人。覆巢之下,焉有完卵。2019年P2P宣布全面清洗,撑了一段时间后,人人贷的“安全营运时长”终于定格在了10年零62天。留下了一堆烂摊子。截止9月30日,人人贷借贷余额约250.5亿元,当前出借人数量188065人。 有意思的是,人人贷公布的逾期率为0.22%,扣减利息已经完全足抵消逾期带来的损失,人人贷却要求出借人本金打7折兑付,所以真实情况就有的猜了,但肯定绕不开一个问题——违约风险。简单讲就是,借款人还不上钱。 这个月3号,人人贷出了第一份逃废债人员名单,500人。240万借款人里面只有这么点违约,我不信。 P2P,本质上是一个信息中介,为借贷双方提供平等交易的平台,从交易中赚取手续费。因为不需要经过银行的转手,中间商的差价就由三方分配。这个模式理论上是行得通的,只是平台的利润很小,除非把量做得很大。 但这样的钱挣的太慢,而玩资本的习惯了赚快钱,所以P2P摇身一变成了信用中介——揽储、放贷,赚利差。到后来,除了一个名头,他们做的事情和银行没有太大区别,但风控能力却远不如银行。 P2P的借款门槛很低,吸引了大量需要资金但不够达到银行门槛的借款人,因为他们没有太多选择,甚至有部分人一开始就是抱着不还的想法。这意味着P2P的违约风险很高,比如今年疫情,借P2P的人恰恰就是这些受创最严重的中小客户,不少就直接跑路了。所以对应地,借款成本非常高,年化利率约20-30%不等。 要知道,按照我国法律规定,24%以上就是高利贷。真·换了个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 同时,这些平台希望培育市场,吸引普通民众进入,打着“保本付息”的旗号,年收益率10%-15%之间,相比只有4%左右的的银行理财,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 互联网金融的春风吹得舒服,可风终究是会停的。 02 鸡贼的退出机制,耍赖? 一场轰轰烈类的游戏落幕,不知道庄家有没有赢,但跟风冲进去的普通人肯定是输得最惨的。 地雷阵中,只有不到4成的人能够幸免于难,全身而退,而大多数人无可避免地成为了牺牲品。2019年P2P行业退出平台高达732家。其中,网络出借人有60%以上的比例要踩雷,踩雷1-2家的平台出借人高达43%,踩雷3-4家的比例也高达11.8%。 这些人,有些不得已认命,有些走上了漫漫维权路。 这场大逃亡之中,许多原本就名不见经传的劣质平台悄悄遁迹,剩下些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的,也是想尽各种办法草草了事。责任心,抱歉,看不到。 目前,各大平台推出的退出机制,主要有三种,但基本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鸡贼。 首先,债权商城。相当于把你的钱兑换成消费券,在平台指定的商城兑换成商品。 这种方式里面的可操作空间就大了,等价兑换是别想了,商品种类也少得很。比如说和信贷的方舟优品,三条毛巾199,淘宝同款29;同样,玖富的美度在线上面,一个康佳的烤炉售价799元,同款天猫顶配不过188元。这种价差,大家自己捋一捋。 甚至,有些吃相难看的平台,只能将套住的钱兑换成商城积分,另外还得自己掏现金,以“现金+积分”的形式买商品,比如爱钱进的天天商城。 我很怀疑,这些平台是不是在二次收割受害者们。 其次,折让通道。就是像人人贷这种折价退出的,利息是别想要了,能以几折退出还得看人家脸色。而陷入挤兑潮的出借人,只能不断让步,以割肉谋得一个下车的机会。昨天,人人贷的下车成本降到了6.5折,今天早上挂6.3折可能都解不了套。 最具代表性的还是爱钱进,自6月份开通折让通道以来,出借人争相逃跑,最低折扣甚至达到了1折。同样,PPmoney的折让下限已经退到了4.6折。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折让有人卖,当然就有人买,大概率还是平台相关的人在接。一边催收借款,一边逼迫出借人出于血本无归的担忧割肉离场,打得一手好算盘。 最后,分期兑付。这个就纯粹是在开空头支票了,一般平台给出的方案都是每月兑付一次,但没规定每月兑付比例,期限多是3年,如果还有钱剩余再兑付利息。 说了等于没说,还搞得云遮雾绕。最关键的兜底主体模棱两可,第三方机构,哪个第三方机构,3年后还找得到人负责吗? 这些方案看似有的选,其实不然,要么冒险赌3年,要么忍痛止损。6个月来,爱钱进的出借人数量降低了25%,通过折让或商城下车。 不是没有人联合起来硬抗到底,当累了、心冷了,又能坚持多久呢。 03 我拼了命地跑,也跑不过通胀 有人说,投资P2P的这帮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是典型的受害者有罪论。 的确,看到十几个点的收益率就想都不想地冲了进去,亏了也只能认命。 疑惑,当然是有的,虽然迟早淹没在了各种名人代言、铺天盖地的广告、“保本付息”的承诺…… 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金融市场才算是刚刚起步,国人的投资理念也比较落后,普通人的资产结构还是以银行储蓄为主,除了占最大头的房地产项目。 股市,一场力量悬殊的博弈,多以小散被割韭菜告终。国内散户在A股中占7成以上,趋势是越来越低,不断地被修罗场洗出去。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期间,个人投资者平均年化收益为负值。最终,会像美股一样,散户直接持股占比约6%,剩下的都是通过基金持股。 基金?没有概念,有赚有亏,时间成本是一方面,学费至少得上交不少。专业财富管理机构?抱歉,资产离门槛远得很,他们只为富人服务。再者说,中国人一向不信任别人来管理自己的财富,大家信任的边界最多就是银行。 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当中,储蓄存款占据半壁江山,银行理财产品,总规模18.55万亿,占15%左右。股票、债券、基金等资本市场投资占居民总投资的14.52%,保险投资占10%。 但钱放在银行,和任由它贬值毫无区别。一般而言,银行的保本型理财产品年收益率3%-4%,不保本的4%-5%,和过去几十年的平均通胀水平差不多。要注意哦,这个通胀率还是基本没计算资产和房地产的通胀。如果看M2增速的话,大家其实都被“白嫖”了。 天下苦资产贬值久矣。 所以换位思考一下,10%-15%的稳定回报率摆在面前,还是冲动会多一点。 毕竟,如果可以岁月静好,谁还愿意颠沛流离?
摘要:水皮觉得大多数股票的表现可能还是不尽如人意,几家欢乐几家愁。看来不仅介入的时机非常重要,其实介入的板块,个股也是非常重要的。 物是人非。 虽然上证指数事隔三个月又重新回到了3400点之上,但是水皮想每个同学手中个股表现的却大相径庭。有的可能创了历史新高,有的可能创了历史新低。水皮觉得大多数股票的表现可能还是不尽如人意,几家欢乐几家愁。看来不仅介入的时机非常重要,其实介入的板块,个股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随着IPO注册制的实施,股市的品种会越来越多。现在已经有4000多家,未来一定会达到到5000家,甚至6000家,大家一定是目不暇接。资金是有限的,所以大多数股票注定是会被遗忘的,能够引起关注的只是少部分的股票。 上一个交易日水皮说过上涨有被动,也有主动。缩量的上涨其实就是被动的,基于跌不下去所以才上涨。今天情况正好是相反的,今天是放量上涨。两市成交量是9500亿,上证放量尤其明显。北向资金今天持续流入100亿,这种量级的资金流入肯定是一种主动性的行为。所以今天的上涨就是一个主动的放量上涨,主要还是集中在周期性的板块。 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水皮一直再跟大家说,周期!周期!周期!形势比人强,顺势者昌逆势者亡道理就在这个地方。今天表现比较好的首先就是“煤飞色舞”板块,煤炭,钢铁和有色今天上午都表现的非常强硬。到了下午之后,大金融发力,最后在板块资金流入上看,资金流入第一的是券商,券商带有点报复性反弹的意思。第二是银行,保险还没有完全发力。如果保险能形成合力,今天上证指数上涨幅度可能还会更高。 当然最近每一次上涨,盘面上都有一个特点。水皮觉得大家也都能猜到,就是离不开酒,可以称为无酒不欢。今天茅台盘中上涨4%,力度是相当相当大。水皮认为跟前期茅台一直在进行调整有很大的关系。白酒股又炒作了一轮,这个时候茅台在尾盘再有往上攻击的行动多多少少带有一种补涨性质。这种补涨能不能形成领涨,那就要看后面大家情绪了。 周末基本面上,利好其实是频传的。一方面金融委开会,对于债券市场的违约行为,特别是对逃废债提出了严厉的指责,而且要求各地落实到位。水皮之前在股评里面提到过的,有关方面绝不会允许债券市场的形成系统性风险的。另外一方面,国务院常务会也召开视频会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就是强调政策的连续性和力度要相对保持。因为担心复工复产,经济复苏出现反复。从这个角度来讲,对于货币政策的转向就可以少一份担心。 对于市场两个基本面的担忧,应该讲可以有一定的化解。可能这也是今天的资金能够放心大胆的介入市场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排除的后顾之忧,市场就可以放心持有,上涨也就有追捧的力量。 周期股的上涨就是这样,往往会表现出相对长的时期,而且过程不是一步到位,也许是进二退一,也许是进一退一。最重要的,大家还是要有一定的定力,方得始终。
这个系列我要讲的内容,实际上是非常多的,但力求由浅入深,从面到点,内容是虎哥这几年对军工产业深度学习研究,无数次的不耻下问,加上我们在投资实践中整理出的内部培训教材。虎哥为什么要辛苦的做这个系列的视频?因为经常有人问,你有什么好的投资机会?我可以非常郑重的告诉大家,军工产业就是最好的投资机会之一! 一:什么是军民融合? 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和解放军代表团在一起交流,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从此,军民融合就成为一个热词,现在工信部有军民融合推进司,国防科工局有军民融合办,军委战略规划部里有军民融合局,科技委里面有军民融合与成果转化办公室。 那什么是军民融合?这并不是一个新词,中国古代历史上,那些镇守边疆兵农合一的将士,和平时期搞瓜田李下男耕女织,战争时候,提枪上马冲锋杀敌,保家卫国,这就是军民融合。说到这儿,你是否想起今天的中国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组织,就是扮演这种角色——新疆建设兵团!军民融合从字面理解,非常的简单:代表国防力量的军队体系和代表地方群众的融合,军队和地方由于各自承担不同的目标任务,不同的管理体系,尽管在某些地方也有交际,但都是浅层次的交际,由此导致的最现实也是最大的问题那就是资源的重叠和浪费!比如机场有军用和民用,军用机场民营飞机不得靠近的,民用机场也不会给军机提供起降、加油等服务。在军民未融合的背景下,这类基础设施建设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这种重复建设就是一种非常大的资源浪费。当然我只是举一个让你好理解的例子,如果你认为这就是军民融合,那可就没有高度了!引用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郭瑞鹏研究员的观点:从国家宏观层面来说,“军”指的是国防建设,而“民”指的是经济建设;从中观层面来说,“军”指的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某些重要领域,比如说武器装备的研发,军队的人才教育,军队的后勤保障,这个“民”指的是与国防和军队建设紧密相关的那些民用领域,比如说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密切相关的领域,就是国家的科技和工业体系的建设,和军队人才培养紧密相关的就是整个国家的教育体系;从微观的层面来说,对企业而言,“军”指的就是军品或者军用市场还有军用资源,“民”指的就是民品、民用资源还有民用市场。 二、军民融合对于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我说军民融合和你我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你肯定不相信!不过没有关系,虎哥专治各种不服。1991年苏联解体,解体的原因有政治的也有经济的,政治的原因我不想多讲,经济上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和美国佬搞军事竞赛,被美国佬拖垮了经济。那美国为什么没垮,相反还得到快速的发展?其中之奥妙就在于美国很早就实行了军民融合,大家记得我有一期节目讲IBM,美国上世纪的经济大萧条之后,IBM从一家做磅秤的转型为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很长很长时间里,IBM一直都是美国军方和航空航天系统的非常紧密的合作伙伴,IBM就是个民营企业,怎么进入军方体系的?有没有受到甲方也就是军方的歧视呢?没有,美国设计出符合人类发展进步的制度和机制,只要你有好的技术,我就和你合作,由此让民用技术和军用技术之间实现了无缝对接,无缝的转移。先进的民用技术很容易就被军事国防市场采用,先进的军用技术也很容易转化到民用市场。咱们现在坐的飞机,主要就是法国的空客和美国的波音,波音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民用飞机制造商,也是世界排名前十的军工企业。和平年代,他们的产品就以民用飞机为主,一旦发生战争,飞出来的就是一架架的战斗机,这就是军民融合。反观我们的苏联老大哥,一直走的是僵硬的军民对立的路线,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军用技术很难走向民用市场,民用市场的先进技术,也被以保密、国防安全等等看似十分合理的理由,实际上是被这些既得利益或者是思维僵化的人阻挡在军用序列之外。这样的机制和美国人搞军事竞赛,就像炒股,美国人的成本是1块,苏联人的成本是2块,随着时间推移,美国人的成本在不断的降低,而苏联人的成本还在不断提升,你说怎么竞争?其实像波音这样的企业中国也有,比如虎哥老家的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和平年代,它就是生产汽车;一旦发生战争,开出来的就是装甲车坦克。比如高德红外即可以生产普通的红外热像仪,也可以配套空军的机载、导弹还有海军的舰载侦查设备,还有湖南的三一重工,可生产工程机械,也可以研制军用装备,但中国这样的军民融合的企业还是太少了。 三、军民融合要融合什么? 第一是融合思想。思想上的融合是最重要的,军队和地方都要有大局意识,关注国家的未来,不能因为各自利益而在融合的过程中打折扣,任何有这类想法的人都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罪人! 第二是理念上的融合。融合的过程肯定有困难,有障碍,有分歧,有风险,但必须要以民族大义国家的未来为宗旨,只有目标一致才能建立彼此的信任。在这一点,我们要学习一个国家,虽然在国土上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国,但却是全世界公认的强国,强在什么地方?就是军民融合的理念,军民之间的融合,军用市场作为技术创新的驱动,一旦技术成熟便立刻分享给民用市场,带来经济的红利,这个国家就是以色列。 第三是技术上的融合。前面说了军用尖端技术转为民用,其实民间也有很多技术可以吸纳转为军用。一方面,军队与市场接触的比较少,很多军工企业固守自封,并未主动了解和吸纳民用已经充分发展的高科技技术;另一方面,中国军队近90年的发展,在技术装备领域有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要适应现代化的战争,必须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这类技术在民营企业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那么将这类技术吸纳转化成军用,就能有效的提升军队的防御和作战能力,从而提升国家整体的国防军事实力。 第四是市场的融合。我们的国防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只有15%左右,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60%左右的水平,目前我们十二大军工集团外部的配套率只有13%。说明什么?行业封闭,竞争不充分,导致市场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除了国防军事技术,还有教育、社会服务尤其是军方的后勤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供暖供电等等商业服务;还有国防的动员、应急和公共安全,包括海洋的开发、海洋的空间信息,这些领域都可以建立共享和协作的市场机制。 第五是人才的融合。因为技术、市场最终都是靠人来驱动的。目前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10万家,专利技术创新占到了每年总成果的70%比例,但是获得“武器装备研发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数量,民营企业到目前为止也就是1000家左右,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1%。这意味着什么?市场的封闭,导致着我们99%的高新技术企业,这些民营企业并没有参与到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队伍中来,那么存在着大量的人力资源浪费的情况。 四、军民融合怎么融合?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美国上一任的国防部部长叫阿什顿·卡特,2014年被奥巴马提名为国防部长,他也是一位物理学家。卡特在硅谷起家,所以他对硅谷高新技术的发展非常了解,他上任之后就到硅谷进行一个专题演讲,主题是《重新链接五角大楼》。他认为国防部对硅谷的高新技术已经不是特别了解,现在需要重新链接,如何链接五角大楼呢?他提出了两点举措:第一个举措,国防部每年派出一个团队到硅谷各个企业去任职,任职时间两年,一年时间用来充分了解硅谷的这些商业技术,一年时间把这些先进的技术拿到军队内部来搞实验。美国为了加速它的“民转军”,真是冲到了市场的最前线;第二个举措,国防部出资,给那些有创新想法的中小企业,以资金的支持。 为什么美国推行军民融合力度如此之大?一句话,能花小钱办大事!举个例子:掌握卫星研发制造技术的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航天五院、八院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小卫星工程中心。那么研发设计一颗北斗卫星,五院要花费10亿元人民币,因为国有企业嘛!中科院上海小卫星工程中心2亿元人民币就能做出来,这就是竞争!等我们详尽的咨询业内专家后,了解到美国的私营企业1到1.5亿元人民币就能做出来,而且还能有30%的净利润,这就是充分的竞争! 我们现在提军民融合,主要的思路和理念还在很低的层次,什么“军转民”,就是把军用的技术转民用;“民参军”,就是民营企业、民营资本、民用技术进入军工行业。再看看美国,它的国防部和商务部统计的关键技术需求清单重叠率达到了85%,意味着85%的技术既可以为军所用,也可以为民所用,军民通用。美国早已认识到冷战时期那种“先军后民”、或者是“军转民”、“民参军”这样的发展战略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了。所以怎么融合?学习借鉴美国、以色列、日本的先进制度和技术;并且同时加快立法,要从政策法规、制度机制、行业标准上来为军民融合战略作保障,明确军队、地方、企业,各方在军民融合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同时在技术研发上,注重军民技术的通用性,避免资源浪费,国防和军队建设要逐步的对民营企业开放,军队要通过吸纳民用技术完善自身技术体系,军民相互取长补短,融合发展。另外,军民融合的理念也不仅仅是狭义的国防科技,前面已经介绍过,还包括军队的教育,人才的培养,军队的后勤保障,国防的动员,这是要建立一个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深度融合的格局。
最近科技圈的大事,除了苹果发布iPhone12,就应该算是百度的无人驾驶上路测试了,这次测试地点就在北京的亦庄和海淀,所以引发了众多媒体和自媒体的广泛关注,而老齐也是收集了大家体验后的一些观点。 首先,这次无人驾驶使用的汽车,都是某品牌统一车型,这样整体改装难度就相对简单,而且可以做到全车标准化,百度的阿波罗无人车还是延续了以往一样的设计,车顶上有一个巨大的感应装置。十分显眼。 其次,此次无人驾驶测评路段,虽然是一个开放路段,但基本没什么车,不过由于无人车的吸引力较大,所以围观的人不少。但都仅限于外围,所以路况并不复杂。基本上跟驾校里的道路差不太多。另外,起始点明确,更像是公交车,而不像是出租车,乘客只能在两端上下车。不能任意选择路线,也不能中途开小差,中途停车也不行。 第三,虽然是无人驾驶,但是司机位上还是坐了个安全员,以应对特殊情况。他们确实做到了基本不碰方向盘,极其偶尔的情况下才会干预一下。 第四,此次无人驾驶程序,号称是L4级别,叫做高度自动驾驶,也就是无需人类干预的,应该基本能做到起步,转向,并线,停车,躲避障碍物。顺便说下,这几个等级的划分,L0级就是全都人工,L1就是辅助驾驶,主要还是靠人,顶多就是个定速巡航,L2叫做部分自动驾驶,方向盘和加减速,基本上机器就能完成。L3叫条件自动驾驶,驾驶员不需要随时待命,机器基本都能实现,但需要人工保持注意力。据说特斯拉现在的自动驾驶技术就在2-3之间。L4,就是刚才说的无需人工干预,L5就是完全自动驾驶,汽车自己就能跑。但是从描述上来看,其实老齐觉得,此次百度的自动驾驶测试更像是L3级别。但也可能是因为交管部门的压力,才必须配个安全员。 第五,体验感受方面,大家也普遍反映不太好,这个车开起来有点像个愣头青,有点驾校里学员车的感觉,起步停车,加速转向,全都很生硬,车子开的一顿一顿的。乘客很容易被晃悠的晕车。 对于此次无人驾驶道路测试,大家也是看法不一,有人支持,认为能够上路,就说明已经前进了一大块。但也有人讽刺,说这次百度把戏法变漏了,孤注一掷搞了这么久,结果弄出个这么个东西,让大家太过于失望。其实老齐的观点还是偏乐观的,任何新鲜事物,刚出来的时候,都会被无数人吐槽,当年汽车刚出来的时候,比马车跑的还慢,而且还时不时就坏。火车刚出来的时候,在咱么这大家觉得这玩意破坏风水,组织起来把好不容易铺上的铁路又给掀了起来。飞机就更过分了,莱特兄弟之前,研究飞机的人,基本都被自己的飞机摔死了。大家全都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在说风凉话。但这些东西没过20年,就都成了工业时代的标志。而且不断迭代,发展至今依旧具有统治力,被我们每天使用。 所以技术这个东西,一旦找对了技术路径,发展起来是很快的。目前百度的无人驾驶虽然还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他毕竟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有的问题还是我们故意制造的,比如特殊路段,定点起始位置,安全员,这可能都是交管部门的要求。他们也害怕,万一出了问题,责任不好认定。 其实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最重要的就是数据采集,他的发展过程,就跟一个新手上路增加经验是一样的,新手开车为啥会把车开的一顿一顿的,说白了就是技术不熟,对于情况缺乏足够的判断,人工智能也一样,对于体验感考虑不足,真实路况数据不足,所以他就会表现的比较生分,一旦开启大规模的路测,大量无人车收集数据,就会出现数据爆发式增长。体验感会迅速提升。 那么有人可能问了,说老齐你是看好百度的无人驾驶了?其实并非如此,我是看好无人驾驶这个趋势,并非是百度,其他厂商也许手里还握着更先进的东西,这个领域也会有人后来居上,顶多10-20年,人工智能必将统治我们的生活,这一趋势已经不可阻挡。如果说工业革命,让机器替代了体力劳动,把人类逼入了服务业,从事更多的脑力劳动的话,人工智能对于工作的替代将是全方位的,就拿自动驾驶来说,一旦机器可以做到L5全自动驾驶,那么也就意味着司机们集体失业了,包括大货车司机,出租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公司里专门的司机,这项技术,可能将涉及数千万人的饭碗。如果开车都能自动了,那么超市收银,高速收费,外卖快递,你觉得还需要多少人工呢?甚至最后会计,律师和医生都有可能会被替代,因为这些职位都有一个特征,那就是经验基本等于数据库,你知道的越多,就相当于数据库越大,而同时工作的创新性很小。所以以后经验可以通过机器的数据替代,也将变得越来越不值钱,未来值钱的是创新能力,很难被替代的就是那些研发人员。所以你要想保住饭碗,从现在开始就要多从事创新类的工作,而减少经验式的工作,多做和人的情感有关的工作,少做可复制的重复劳动。
东北作为国民经济内循环的重要地区,通过土地改革,农民、市民有收入,消费有需求,产品能卖得出去,而且农民和市民都有资产、有财富、富裕起来,这就是东北振兴的关键。 (一)东北是内循环为主国民经济宏观调控重大战略调整的重要区域 东北有1.17亿人口,常住人口的城市化比例达到65%,比全国平均水平要高5个百分点,人口要占到全国的百分之八点几。而且东北是中国能源、其他资源和重加工工业基地。历史上就是国有企业多,“一五”期间布置和建设的重大项目多,比如机车、机床、造船、炼油、石油、煤炭等等,因此中国经济要内循环,离不开这些基础工业。最近总书记提出要节约粮食,而且今年我们遇到洪灾,那么粮食产量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内循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粮食,而东北是粮食的重要生产基地。东北面积145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10多。东北面积大,人口密度小,是中国经济战略调整回旋余地的纵深地区。 (二)东北的土地要素优势 从要素比较优势上看,因为东北过去城市人口多、国有企业多、国有单位多,所以计划生育对人口的影响比较大,未来15年,全国每年劳动力收缩有1%,就是就业劳动力要负增长1%。未来15年,东北很可能是负增长1.5%,而且东北还是劳动力流出省,所以东北的经济增长来看,劳动力要素优势比不上内地,更比不上南方。从资本要素来看,这两年投资增长快,投资重点项目地区,东北的优势也不如内地,不如南方。他有历史或者一些体制方面的问题。而且东北过去的那些资本存量,国有企业的资产、装备也是急需改造,急需提升。因此,东北的资本要素和内地比也有一定的差距。从技术要素看,技术的研发,比如说北京、上海、深圳、武汉,这些城市的风投、新技术的创新比较强一些,东北这种技术要素推进经济增长,比如说通过新技术研发,风投把它变成产品,最后市场化,这个过程也比南方或者一些地区有比较大的差距。 东北最有优势的是就是土地要素。东北有3.23亿亩耕地,占全国的16%。中国可利用土地的比例,东北比例最高,因为大部分是平原,而且没有什么高山峻岭,气候、纬度条件都很好。全国国土的15%在东北,但是人口只有全国的8%,所以土地要素有非常显著的优势。 因此,我觉得东北要在土地上做文章。东北大量的土地是建设用地,国有工矿企业,其他各种所有制工商企业占的土地都是建设用地,数量较大。而且东北农村的宅基地,以及其他建设用地数量也非常大,所以东北最强的优势是土地要素。 就是说,经济产出、国民产出技术、资本、劳动力、土地四大要素,东北最丰富、最有优势是土地要素。它需要通过一定的体制机制去投入一定的市场,由一定的企业主体,从要素组合、投入产出,变成生产产品,在市场上转化为商品,来实现增值。因此,东北最重要的是土地体制改革,只有土地体制改革才能盘活土地,才能使土地的生产率,也就是效率提高,才能释放东北土地要素的经济新增长潜能。 (三)未来增长的最大潜力来自于土地要素,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是东北发展的关键 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年在疫情以后发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文件:一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机制的意见,还有一个是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意见。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是提出土地、劳动、资本、技术、数字等等这些要素,要市场化配置。我想东北要把握现在小康社会以后经济发展的战略内容,经济发展转型、工业化阶段变化等这种大的趋势。2020年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开放前可能有些地区温饱都不行,改革开放以后先实现了温饱,后来实现基本小康。2000年到现在又用了20年,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那么下一步怎么办?下一步就是要让居民从小康转向富裕。从物质内容来看,小康就是我们吃的好一些,住的好一些,穿的好一些,出行方便一些,住宅还行。但是富裕是要有更好的房子,更好的汽车。比如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有更多更好的耐用消费品和汽车,就是一般消费品工业化和资产财富性工业化的一个重大转折。2021年开始我们的发展战略就是要让居民富裕起来,进入富裕社会。富裕社会,它的消费的重点不仅是质量高的一般消费产品,它还有财富,要积累财富,积累财富就是不动产、房子和汽车等。 国家比较每百户拥有汽车,美国是100户200辆汽车,日本、韩国100户有150到160辆汽车,欧洲大概是100户有160到170辆汽车,我们2019年城镇居民每百户43辆,农村居民只有22辆。汽车社会的门槛是每百户拥有20辆,中期可能80辆或到100辆,完成汽车社会起码每百户要有150辆,我们离成熟的汽车社会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从居住来看,我们现有住房很多都是高层楼,但是许多富裕国家大多数都是一户建、多层,很宽裕的面积,我们面积上比许多国家的居住面积要小。因此,下一步首先要让居民有不动产、有财富,很多就和土地有关了,比如说一户建,比如说别墅,比如说很舒适的房子。 我觉得改革很重要的一个就是不仅要缩小农民和市民的收入差距,也要缩小财富差距、资产差距。比如说城市居民有一套房子,每平方米2万块钱,那就100平米房子200万,农民在统计上就是说你在建设的时候花了多少钱,每平米花了比如说600块钱,那你100平米房子就是6万块钱。这个差距太大。现在全国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差距大概是12,财富住宅资产差距大概在18,就是城镇居民有180万,那农村居民也就是10万。 所以第一项改革就是要把农民的房屋从生活资料改革成资产,有价格,有价值,市场上交易可以定价。第二项改革就是农村的耕地,农村的宅基地等,比如农民承包的耕地,先是要有更长的使用年期,再是应当作为资产可以交易,最后要硬化使用财产权。当然要限制一些宅基地交易,比如赌博、吸毒、高利贷等情况下的被迫交易。但是,比如说我是在吉林一个农村有一套房子,现在到长春市已经10年了,那么我这个宅基地可以交易。交易才能有价格,才能成为资产,才能使它成为财富。另外,就是农民的宅基地,要给他们更大的建设权,要给他们更大的合作权,更大的用途调整权等等。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说我现在有一个住宅,我可以办个农家乐;比如说我现在东北原来的那个老宅子可能有个一亩地,那么我去找别人到我这合作建一个房子,你出钱,我出地。那么这样别人就把资金投过去了。 另外,就是要鼓励农民以地为本创业,比如说我在我的土地上,可以折成资产资本作为资本金投入到企业里,或者是以土地资本创办一个企业,就要把土地资本化,使其有产出。 农村的耕地,我认为也要让他通过交易进行集中变成家庭农场。其实这个现在大家都说农村土地集中以后会不会出现两极分化,但是从世界上的许多地方,就是农场、家庭农场,只要种粮食,其实都获得的是一般收入,因为粮食不值钱,只有很大的规模,才能获得一般经营的那种居民的中等收入。 比如说美国,它一家农民可能种3000多亩地,但是你从他的收入看,它还是中等收入居民,他不是什么大富大贵,大富大贵的是掌握资本,比如说微软这一类的。掌握很大的资本性企业,掌握技术,掌握资本,掌握创新知识的,很多是大富大贵,但农场赚不了钱。农场要是小,比如就种了5亩地、6亩地,那它这个粮食生产就没有规模,肯定要亏损破产。 另外就是农村的建设用地,其他建设用地、林地、园地这些可以这个折成股份,让全体居民入股,形成土地合作社。就像总书记现在讲的,要办新型的集体经济。新型的集体经济是什么呢?就是农村里为农民服务的专业合作社,农村的其他建设用地、园地、林地、集体林权,通过农民土地折股变成新的股份合作社,比如说林业股份合作社、建设用地土地股份合作社等等,还有比如说水利设施股份合作社。 (四)城镇土地体制改革 东北是国有企业比率高的地方。城镇的国有企业里有不少过去无偿划拨的土地,但是现在城市土地没有二级市场,要想把土地重新利用,要先交到自然资源部门,重新规划,重新拍卖。但是,很多企业比如说他有员工,你把地拿走也不行,他也不愿意。就是有那个闲的土地,他也不愿意交给你。那么我们能不能换一种办法,就是说闲置的土地可以在市场上交易,政府收税,政府做规划,这样土地也盘活了,政府也受到税收了,企业土地也变成他的资产了。有一些运营负债率比较高的,土地变为资本,它的资本充足率就提高了。有一些企业比较艰难,那么土地变成资产就可以用资产进行资本结构的优化,甚至一些需要安置、需要重整的企业,也可以用划拨土地资产作为改革需要支付的成本,可以拿来安置职工。甚至事业单位有土地也可以用土地作为安置职工,进行事业企业化改革的一些支付成本的资产。 另外,我觉得国有林场也需要改革。就是说国有林不动,但是国有林底下的林地经营权,林下经济经营权,可以按照时间,比如50年给林业职工,让他们用林地搞林下经济,比如说养木耳等等,这就把林地给盘活了。但是林地比如说蓄积量,你不能随便砍木头,生虫子你得管,防火要严。也可以把林地经营权也变成资产,可以交易、抵押。 还有一个就是国营农场,有一些效益好的农场继续保持,继续让他们做大做强,生产粮食。那么有一些常年亏损,多年亏损的国营农场,我觉得可以土地农地国有,农地使用财产权可以划给农民,农民来种地。通过这些改革,要把东北的土地给盘活,让他发挥更大的潜力。 (五)改革促进增长和发展的展望 7月30号,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国内国际要双循环经济,但是要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东北就是国内经济大循环调整的重要区位。那么从刚才的要素比较来看,土地要素最有比较优势,所以土地要盘活。最后我有几个展望: 第一个展望,如果东北的土地要素能盘活,能放活,能效率提高,能改革,我觉得经济增长能获得的新的经济增长,90%的潜力来自于土地改革。 第二个展望,就是土地从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变成资产,可以扩大债务融资的规模。有资产就可以抵押,抵押就可以放债,向银行放贷。那么土地作为资产、资金,货币就可以流进去,土地盘活就有了流动性。整个东北地区货币萧条,缺少货币,通过土地资产货币就多了。所以,整个经济循环,货币、资金,它是经济的血液,要把土地这样一棋局盘活,那么经济发展就有了血液。 第三个展望,是东北这么多土地,鼓励农民,鼓励城镇居民要双向流动。因为城里的人口比较老化,我退休了,我到农村去买个宅院,他要在那花钱,年轻农民拿到这笔钱到城里去买公寓、住宅楼,完了在那就业,这样两方面都有钱了,把这个全盘活了,人口、消费、市场、资金等等也就双向流动起来了。 第四个展望,是要鼓励居民不仅是创业、就业,而且要置业。2021年是我们要富裕起来,富裕起来就是有财富、有资产。资产是什么?就是置业。我买个房子就是我的财富了。我到农村去买一块地,有一块地干个农场就是我的财富。所以,最后就是农民、城市居民通过这种土地资产的盘活,增加就业机会,获得财产性收入,来扩大内需、消费,通过这种土地的盘活,不仅创业、就业,而且置业,富裕起来。 所以,我认为,东北作为国民经济内循环的重要地区,通过土地改革,农民、市民有收入,消费有需求,产品能卖得出去,而且农民和市民都有资产、有财富、富裕起来,这就是东北振兴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