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图 |《庆余年》剧照 问:冯叔,我是一个创业者,有一家小公司,感觉每天忙得要命。可是我看到您办企业、做公益,还能挤出时间写书……做这么多事,还不忙碌,您有什么诀窍吗? 冯叔:一个公司组织,可以分成‘脖子以上’和‘脖子以下’。什么是‘脖子以上’?马云说办公司要有使命、愿景、价值观。使命、愿景、价值观就是‘脖子以上’的内容,当然,‘脖子以上’的部分还包括公司的战略、公司的治理、团队配置等等。企业的领导者,首先要做好‘脖子以上’的事情。简单来说,就是在组织上、架构上把人‘团’起来,然后让组织和人帮你去做事,达成你要追求的目标,而不是每件事你都亲力亲为。 以企业组织建设为例,一些著名的企业,在过去三十年,它们的组织都变了六七次,在过去二十年,它们的组织也至少变了四次。 比较典型的,比如,三十年前,刚开始创业,可能就是哥俩合伙的模式;然后变成了‘红帽子公司’;接着变成了乡镇企业;再改制为有限合伙,成为股份公司;接着又变成了一个公众公司,还管了基金;然后又把公司拆小,变成平台加‘战斗单位’的模式。 组织变化的一个原因,就是解决效率问题。我们公司也是这样。过去三年,我们公司在组织上有非常大的变化。概括来说,就是‘价值观、小组织、自驱动、低成本高回报’。在这种模式下,每一个产品就是一个团队,采用合伙人机制,每个团队靠使命驱动,用价值观约束。这样的话,效率就高,采用这样的组织管理,我有很多事,但还不太累。《我们的四十年》|在野蛮生长时期 常见‘狗蛋式’创业 问:您把创业分为两种,一种是‘狗蛋式创业’,一种是‘职业运动员式创业’。现在,越来越多的‘职业运动员’,也就是专业人士入场,全靠自己摸索的‘狗蛋式创业者’似乎越来越难。您能给‘狗蛋式创业者’一点建议吗? 冯叔:所谓‘狗蛋式创业’,就是像村里的野孩子一样,自己想折腾,攒个事就开始创业了,可是脑子里的概念比较少,比如,什么是‘公司’,合同怎么拟,公司组织怎么搭建?等等,关注得不够。 简单来说,‘狗蛋式创业’也就是经验型创业。这种创业,很容易有各种不专业的表现:去找投资人融资,人家问商业模式是什么,说不清楚;做个 PPT,不太规范;怎么算账,是现金流,还是毛利,还是净利,也迷迷糊糊……如果一直停留在‘狗蛋式创业’的状态,公司往往做不大。 在 1993 年以前,连《公司法》都没有,赚钱这个事没有法律来规范,当然,那时候有政府的文件。那个年代的创业者,可以说,大多数都是‘狗蛋式创业’。从 1993 年至今,跟赚钱有关的法律,已经超过了 200 部。也就是说,赚钱这件事越来越专业了。所以,公司需要专业的人加入。‘狗蛋式创业’可能赚了一点钱,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一两千万,但是你如果想有突破,就一定要邀请专业的人加入。如何设置公司的架构、如何有效治理、如何建立品牌、如何跟资本市场讲话,等等……这些事都需要专业的人才来做。 我之前也多次讲过,一家创业公司,在经过了几年时间以后,有四件事,一定要循序渐进地完成。 第一件事,要把最基本的产品、服务做好。做好产品、好服务靠什么?靠人才。所以第二件事就是要有人才。有了好的人,才能有好的产品和好的服务。有了人才,有了好的产品和服务,会得到一个什么结果?得到客户满意度的提升和客户数量的积累与增长。这件事不断重复,就会得到好的口碑,然后形成品牌,这是第三件事。 有了这三样之后,公司就死不了,大概率还能火起来,然后就会有正向的现金流和利润,这时候就有了资本。无论是融资、上市,还是在资本市场上去并购别人的公司,都变成了可能,这是第四件事。 想要从‘狗蛋式创业’变成‘运动员式创业’,除了做好这四件事,还有第五件事,那就是创业者要把自己管好,让自己变得专业。如果你的公司变得专业了,你自己却驾驭不了自己的产品、人才、品牌、资本了,你也不算是‘专业选手’。 当然了,如果创业者自己不学习、不进步,产品大概率也做不好,更不用说人才、品牌、资本了。《红海行动》|创业者面临着跟战争一样严酷的挑战 问:因为今年的就业形势没那么好,身边一些朋友想创业,但在创业这件事情上,他们都算是‘小白’。您觉得今年适合‘小白’创业吗? 冯叔:我个人觉得今年不是创业的好时机。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创业的门槛比以前高了。 其次,今年融资更难了。不少创业者都要考虑找钱的事。现在天使投资大量退场,专业选手都找不到钱,就更别说新入场的非专业选手了。比如说,我们公司有一个不动产科技的平台,也在做不动产科技投资。但是现在大家都愿意投‘老司机’,投专业选手,不怎么投‘小白’。 过去,‘狗蛋式创业者’也许还能从‘二大爷’、‘隔壁老王’那借点钱。现在,‘二大爷’和‘老王’可能也没有钱了。所以说今年不是‘小白’们创业的好时候。
文/新浪财经首席评论员 艾堂明[微博] 微信公众号:老艾股学堂(laoaigxt) “逢会必跌”,江湖上每年都有它的传说,今年虽然姗姗来迟,但还是来了…… 其实股市上从来没有什么特定的规律,但信的人多了,就成规律了。 既然你信了,那你就会下意识的去做,把那些不是规律的规律变成规律。 就拿“逢会必跌”来说,如果你信,你就会卖,你不卖,别人卖了你就会吃亏,所以大家都争着卖,岂有不跌之理? 其实股市的起起伏伏,背后都是人心的起起伏伏,当人心的起伏变成行动,行动又变成群体效应,那就能影响股市的走向。 特别是A股这种散户众多(很多机构也是大散户),群羊效应严重的市场,最容易发生这种事情。 而且为什么尾盘小盘股加速跳水?因为银行股下午起来了,江湖上还有另外一种传说,那就是银行这类大象股不能涨,一涨就是主力拉大盘出货,就得赶紧跑。 这种阴谋论已经流行好几年了,而且每次都应验,只要银行一涨,小盘股就得跌。 为啥这么灵?灵个球!是因为信的人多了,大家都这么操作,习惯成自然地抛售小盘股,能不灵吗? 所以炒股压根不需要分析啥技术指标,你也分析不懂,还不如好好琢磨一下人的心理,揣摩市场情绪,远比那些对一半错一半的技术指标管用! 昨天无量上涨,今天放量下跌,挺好的,因为又有一批不坚定分子给洗出去了,盘面的压力又变轻了。 而且又给洋大人输送了廉价筹码,今天外资再次吸筹30亿元,特别是在尾盘加速流入,捡便宜的感觉真好! 明天就开会了,大盘也跌不到哪儿去,银行股可不是吃素的,今天午后的拉升就是一次预演,只要你敢跌,我就敢拉,保证把大盘保护得妥妥的。 所以也不必太在意什么规律,好好炒自己的股票就行了,好股票该涨还是会涨,而且遭到错杀的好股票,正好是抄底的机会。 但人心就是很奇怪,之前追着要买的股票,现在跌下来了反而不敢买了。所以炒股哪能不懂点心理学呢?而且只有那种能做到违反人性的人,才能在股市中长久地生存下去! 期权期指仍是应对震荡的利器,可以涨时做多,跌时做空,双向操作,再加上T+0交易机制,盘中可以多次波段操作,及时落袋为安,避免股票T+1的尴尬。 想学习期权期指知识以及实战技巧,可以点击收看新浪理财大学的《老艾聊期权期指》视频课程,有全套方法讲解。(点击试看,99元特惠仍在进行中!)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老艾股学堂(laoaigxt),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微博:老艾观察) (本文作者介绍:新浪财经首席评论员、资深投资人。)
作者:水木然 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人类真正的敌人,不是生态环境,不是经济危机,不是核武器,而是“算法”。 算法的本质是“大数据”。之前,我们说大数据是未来的石油。而现在我们发现大数据正在试图掌控人类。 这个世界正在被算法一点点吞噬,人们和“算法”的斗争,才是一场是决定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战斗。 1 什么是算法呢? 它不停的收集你的数据,站在高维解读你、透视你,审视你,知道你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想干什么,然后帮你设定好行为路线,冥冥之中将你彻底掌控。 比如当我们打开手机,平台马上就会通过你按手机的动作获取你的身体数据,包括体温、血压和心率变化,平台马上就会锁定你的喜好和标签,而且模拟出你的心理变化曲线,你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就疯狂给你推送什么,包括商品/作品/思想等。这时一套非常高明的推荐机制,它无限附和你内心深处的癖好,让你无限沉溺。 再比如,上瘾”也是可以被“算法”设计出来的。人的大脑里有一种叫多巴胺的神经传导物质,当人被外界刺激的愉悦时,多巴胺会大量爆发出来,这种“爽”的感觉,是可以算法设计出来的,算法让我们持续上瘾。 现在各种娱乐APP越来越多,每个APP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运营团队,他们用强大的运算和数据处理能力,通过声、光、交互、反馈等全方位的方式,再在各种心理学、消费行为学、神经科学等理论指导下,不断的给你刺激,让你持续的“爽”,越来越离不开它们。 世界上竟然还有一个叫“多巴胺实验室”的公司,对外宣称“能运用神经科学理论,结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用多巴胺让你的 App 令人上瘾”。原来他们会在一些关键的地方和时间点设计“奖赏”,比如不断的惊喜和奖励,或物质或精神,从而提高用户的留存度、打开率和停留时间。这也就意味着增加APP的打开率,提高打开时间,这会让APP更值钱,市值更高。 看看我们的周围吧,几乎每个人都沉溺在各种短视频/娱乐节目/游戏等等,这些浅层的刺激让我们“上瘾”。各色商家都在制造丰富缭绕的信息,让大众身陷它们创造的世界里,按照它们设定的逻辑去判断问题,从而产生购买和消费的决策,然后谋利。 我们总以为,这个时代信息传播高度发达,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而实际上,越是在这样一个似乎什么都能看见的时代,我们越什么都看不见。 信息自由传播的时代,并不意味着价值可以自由传播。相反,那些粗鄙的内容却无孔不入,我们早已深陷信息的洪流中,人的杂念和欲望都被勾起,看到的都是各种荒唐和妄想。 “算法”是人类发明的,却又让人类作茧自缚,因为人类已经陷入到这样一个枷锁中:科技越发达,人的智商就会越蜕化;营养越丰富,人的生理功能就会越衰弱。知识越唾手可得,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就越差。 2 算法和人类的关系分为为三个阶段: 第一步,算法是我们的工具,我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它,但决策权在我们手里。 第二步,算法是我们的指示灯,它会告诉我们大方向和原则,然后我们去执行。 第三步,算法成了我们的上帝,我们索性放弃思考,享受岁月静好,什么都听它的。 随着算法的强大,人会变得慢慢放弃决策权。 未来的人只分成两种: 第一种人是99%的人,他们就是芸芸众生,属于“被算法”型的,完全被算法牵着走,彻底放弃了独立思考能力,每天刷刷短视频,看看直播,玩玩游戏,充当社会的吃瓜群众,这种人也只是社会资源的消耗者,属于无用的人群,也是无明的人。他们对社会的唯一的贡献就是顺应了算法机制,成了大数据的一份子,如同一具具行尸走肉,等待被收割。 第二种人是1%的人,他们少之又少,算法不能理解他们,推送的东西他们也毫无兴趣,相反他们却可以控制算法,普通人听算法的,算法听他们的。他们利用算法给世界制定新的游戏规则,同时监督每一个人的行踪,让他们不要互相越位,安分守己。 这种人将越来越少,恰恰是这极少数人,能成为人类食物链的最顶层,引领和统治一切。 这些人才是未来世界的主宰者,是人类进化而成的新物种。也因此未来人和人最大的差别,不再是阶层的差别,而是不同物种的差别,小一部分人将进化成为另外一部分人的上帝。 这就是人类的“新奴役时代”:“第一种人”在“第二种人”眼里都是透明的,全裸的,你以为你有自己的隐私,看似自由有思想,其实早已被平台操控的,就像上帝操控人类一样,平台对待你,就像你对待一只蚂蚁一样。 人和人之间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能形成“奴役关系”,要么是科技非常落后的原始社会,要么是科技非常发达的今天。我们绕了一圈又绕回来了,这就是物极必反。 五十年前,苏联机构克格勃依靠人类特工还无法每天24小时追踪2.4亿苏联公民,但是现在平台可以依靠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和强大的算法,轻松操控每一个人。 这就是为什么娱乐/游戏产业如此发达的原因,因为必须让这部分的精力消耗掉,让他们沉醉于娱乐八卦、各种段子中。 当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社会已经有足够的资源养活这些”无用阶层“,哪怕他们不能创造任何价值,但是也可以把他们圈养起来,或者说随意折叠起来,像垃圾一样堆放。 3 未来的世界看似是一个世界,却由很多个平行世界组成:顶级的资源操控者,从一个场合到另一个场合,交换共享资源;中层精英在奋力工作之余,必须把时间用来自我提升,努力接近顶层;底层无用人群,只能用廉价的食品喂饱自己,只能沉浸在短视频/小说/娱乐节目中。 这三种不同物种,将生活在不同的维度里,即便大家身处一个世界下,也会熟视无睹的擦肩而过,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因此,如果一个人出身平凡、文化一般、能力一般、又没有自制力、不善于学习,都将被一层层的折叠起来,他们没有信用、没有思想、不能借债、不能纳税,只能过着一种糜烂颓废、暗无天日的生活,如同一具具行尸走肉,只能被统统“折叠”起来,他们无法参与社会经济的运作,甚至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 马云曾说过:“蠢要比癌症还可怕,至少癌症还有救”。就是这个道理! 作为一个普通人,要想挣脱这个命运,唯一的出路就是和“大数据”抗衡,做一个“反算法型”的的人,算法是顺应人性,反算法就是反人性,反人性就是“克己”, 为什么我们要提倡传统文化?因为传统文化就是“反算法”的。5000年的中国文化,说白了就是这两个字:克己。克己就是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贪图刺激,做长期主义者,延迟满足等等, 比如有句话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个“为”字念作wéi,是“修为”的“为”,读第二声。而不是“为了”的“为”,不是第四声。所以,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如果一个人不懂得修为,那么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修为,就是修炼。真正看透这个世界的人,都懂得要不断修炼自己:克己,博学、明辨、慎思、审问、力行,提高人生境界,否则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未来只有不断提升自己修为的人,才能战胜算法和大数据,他们在各种诱惑和刺激面前,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这种人将不断产出【信用资产】,包括产品/作品/IP等等,从而引领社会的进步。 当然,愿意精进的人的确越来越少,绝大部分人都选择了麻醉自己。这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因为就像我们上面所言,未来99%的人都是被算法控制的,只有1%的人能控制算法。 最后,希望每一个读到这篇文章的人,都能努力保持清醒。练就一颗如如不动之心,形成和巩固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学习/修身和正己,不贪图享乐和刺激,在自己专注的领域不断深耕和精进!冷眼面对这大千世界的各种诱惑,成为那1%的人。 水木然
作者:水木然 1 穷人的第一个思维,是投入就立刻想要回报。 先举个例子: 我一个朋友,八年前跟我是同事,后来去北京从事广告策划行业,这么多年他经过三四次的跳槽,终于爬到了一份年薪30多万的策划经理的位置,然而他依然过的很压抑,因为他每天都要各种方案,忙着投标,比稿等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 五年前我去北京,跟他一起吃饭,鉴于他的情况,我当时给的建议就是,未来必须做自己的IP,做个人品牌。既然对广告策划那么有兴趣,而且也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不妨做一个关于广告策划的自媒体,坚持做原创内容,把经验分享给大家,这样不仅可以积累粉丝,还可以出一本书,出完书后在业内的地位就进一步提升了,其实就是做个人品牌,当时他也认为必须走这条路。 但是五年后我再次见到他,依然还是每天奋战在做策划方案的最前线,偶尔接个私活,一个方案可以挣个几千块,还经常被拖欠,或者反复修改,依然过着这种忙忙碌碌的生活。他只有30多岁的年龄,却被工作折腾出了一身病,各种出差和加班让他疲惫不堪,情况并没有发生丝毫改变。 我问他为什么不按我们当初的设定去做,他是这样回答的:做内容是可以,也很喜欢,但是这种事情不能立马变现,尤其像写一本书,要写一两年,也挣不到几个钱;做自媒体也是这样,粉丝得一个一个的增加,至少一两年后才能在广告行业形成影响力,但是他做策划不一样,每个月有工资,而且经常接点私活,按单个方案收费,尽管少点,但最起码可以看到自己每天挣了多少钱…… 他也知道这样下去永远都是在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但是他就是坚持不下去做长期投入的事情。 我这样说他:你干脆去做钟点工算了,变现的更快,按小时给你计费。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穷人思维:只看到眼前的回报,不做长期的投入和规化。 美国有本畅销书——《我在底层的生活》,作者在不同的城市,换了六种工作,有零售,有清洁,有老人服务。 但是结局都一样:阐述了底层贫穷的真相,并得出一个无解的死循环: -->因为没钱,不得不住在偏远地方; -->因为住在偏远地方,所以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路上; -->因为花费很多时间在路上,她用于提升自己和发现更好工作机会的时间越来越少; -->为了应付房租和生活成本,她不得不说服自己承担更多小时工作或者兼职; -->因为花了太多时间做各种劳苦的工作,她渐渐成为一个工作机器,无力做任何其它的事情,直到情绪爆发离开; 这就是一个越勤劳越贫穷的恶性循环。 这本书里提出一个带宽的概念——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并由此形成一个带宽,带宽被占用的越多、留下的空闲就越少、去做更重要事情的精力和时间就越少。 很多人虽然日进斗金,但是被各种事务缠身,时间都消耗在应酬/会议/拜访/加班上,这种人挣得永远都是最苦逼的钱。 有些人整日忙碌奔波,却分文不值。记住:会赚钱不如让自己更值钱。赚钱会越来越辛苦,值钱却越来越轻松。赚钱是靠双手挣钱,值钱是用名字挣钱。 未来是个体崛起的时代,早一天树立个人品牌(IP)就早一天实现自由。然而人最大的问题是,很多人只盯着眼前的收入,不愿意在品牌方面进行投入,因为品牌是长期建设的过程,它需要长期积累后才能看到效果。 2 穷人的第二个思维,是决策的层次太低。 穷人犯的最大的错误,是在小事上仅仅计较,却在大事上稀里糊涂。 比如为什么很多成功人士穿的衣服都很简单呢?马云/雷军/乔布斯/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等等,无不例外。 因为他们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大事情都决策上,他们总是把决策放在哪些更少/更有价值的事上。 因为这个时代对人们最大的考验就是:复杂。它让我们迷失了自己。世界选项越来越多,只要打开手机,映入眼帘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衣服款式、各种各样的外卖套餐、各种各样的酒店、各种各样的交通方式等等。 互联网将一切都呈现在我们面前,每天都有各种决策等着我们去做。当你每天要做很多决定的时候,你做的每一个决定的准确度就会被削弱,因此不如把你所有的精力分配在最重要的决定上,其它的决定都由他去吧。 再举个例子,比如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不喜欢开车了,因为开车需要你额外的分出一部分精力,包括找路线、找车位、缴费等等,不如直接叫个车,或者配个司机,你坐在车上还可以继续工作,或者放松休息一会,然后把多余的精力都用在刀刃上。 谁送你到目的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今天见的是谁?你要去哪里?准备完成一件什么样的事? 如果你为每天吃什么或者穿什么而烦心,只能说明你是典型的“穷人思维”,你每天做选择的层次都太低了,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富人则把时间精力都放在高层次的选择上,比如我今天见的谁,我该准备什么? 再举个例子,同学聚会的时候,我发现资产丰厚的人,大多衣着平平,甚至有意走“中庸”路线,而很多条件一般的人,非常注重外在的消费,比如头发、衣服、包包、香烟、手机、车子等等。 在谈论的话题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资产丰厚的同学聊的更多是小孩的教育、国外旅游见闻、经济、投资等比较抽象的话题。而经济条件一般的人,聊的更多的是衣服品牌、手机品牌、什么时候换车、多少年终奖等等很具象的话题。 说明穷人关注的大多是日常选择问题,都把精力放在生活细节上了。而富人关注的却是宏观的格局和趋势问题。 因此,提升自己层次的方法很简单,你只需要关注更高层次的选择就可以。比如原来你只是公司一个HR,负责招人和面试,现在你可以尝试着给公司的每一个员工做合理的定位和规划,等你可以做到这一点的时候,就是人力总监了。下一步你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大家的合力发挥的更好,于是就可以成为副总了,很多人就是这样一步步做到了CEO的位置。 记住,大事要清醒,面对最重要的决策上绝不可以出错,一定要快、狠、准。小事要糊涂,在很多纷杂的小事上切不可斤斤计较,否则你的层次永远都不能拔高。 而很多穷人恰恰相反,在大事上犯糊涂,在小事上斤斤计较…… 3 穷人的第三个思维,只愿意吃重复的苦。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 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其中两个回答获得了很高人气: 第一个回答是这样的: 学习的苦需要主动去吃,生活的苦却不一样,你躺着不动它自己就来了。 第二个回答是这样的: 生活的苦难可以被疲劳麻痹,被娱乐转移,无论如何只要还生存着,行尸走肉也可以得过且过,最终习以为常,可以称之为钝化。 学习的痛苦在于,你始终要保持敏锐的触感,保持清醒的认知的丰沛的感情,这不妨叫锐化。 有人这样分析其中的逻辑:生活的苦大多是可重复性的。人的适应能力非常强,持续地经历同样的苦时间久了,痛苦的体验和效应会逐渐减弱,让人进入习惯性无助的状态。这种状态虽然不是特别舒服,但久而久之也不会特别难以忍受。 但是学习的苦是非重复性的。学习本就是认知边界不断扩宽的过程,需要你主动思考和汲取,而学习的内容往往是循序渐进,不如生活的痛苦那样重复,所以你无法进入麻木的状态,而是需要不断面对新的知识和学习目标。 前者可以通过眼前的娱乐来自我麻痹,让自己对痛苦的感知渐渐丧失。而后者却只能在长久的学习积累中,慢慢感受到知识带来的好处和力量。 一个是眼前伸手可得的快感,一个是延迟满足的精进过程。毫无疑问,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毕竟主动给自己找罪受的人总是少数。 但是世界的逻辑也是蛮有意思的:你要不主动找苦头吃,苦头也会自己找上门来,而且当他们找上门的时候,你得加倍奉还。 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个“苦难守恒定律”:苦难,是人生的基本特征,每一个人一辈子吃苦的总量是恒定的,它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无故产生,它只会从一个阶段转移到另一个阶段,或者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外一种形式。 人性使然,我们都选择吃生活的苦,而避开学习的苦,于是最后变的麻木不仁,如同行尸走肉。生活的痛苦使人麻痹,唯有学习的痛苦让人清醒并提升,不选择主动吃学习的苦,就会一辈子吃生活上的苦。 为什么有一种快捷的修炼方式叫“苦行僧”?因为他们就是主动去寻找痛苦,比如炎热的夏天,他们赤着脚走在滚烫的马路上,就是寻找那种极致的痛苦,苦到极致,就觉悟了。 所以,真正看透这个世界的人,都是在用苦难修行。你受得了多大的苦难,才配的上多大的成功。 人穷不可怕,可怕是穷人思维,以上就是穷人的三大思维,你身上占了几个? 水木然
文/新浪财经首席评论员 艾堂明[微博] 微信公众号:老艾股学堂(laoaigxt) 终于有所放量,但却是带量下跌,还真是有出息…… A股是经不起夸的,昨天顶住了美股下跌的压力,但在美股继续下跌之后,A股的心理防线就被击溃了。 说到底,还是量能不足,接不住抛盘,所以今天的成交量稍有放大,就撑不住了。 有多少量,就说明有多少钱在玩,量迟迟放不出来,没有场外资金进场,仅靠场内资金博弈,那只是左手倒右手而已。 所以从板块上看,消费板块虽然很热闹,大批个股持续创新高,但那是从其他板块抽血换来的,对整个市场而言,并没有太大用处。 所以指望大盘带个股,是指望不上的,只能把握局部的个股机会,这就是要找风口。 昨天为何强调风口,因为风口代表资金流向,资金流向哪个板块,风就朝哪吹,哪个板块的猪就能飞起来。 如果资金流走了,那猪就得摔下来,就拿今天大跌的猪肉板块来说,就是由于风口不再,猪重重的摔了下来。 包括最近被消费股反复蹂躏的科技股,这几天想往上冲,但冲了几次,也没冲上去。 特别是今天,港股中芯国际大涨10%,股价再创历史新高,市值冲上千亿元,除了一季报业绩大增外,还准备回科创板上市。 A股的芯片股本应该抓住机会,确实有一批个股冲锋在前,但却没能把整个板块带动起来,有些资金还趁机出货,扑灭了市场人气,导致无功而返。 这就怪不得人家了,茅台就是一瓶酒,市值却超过了贵州省的GDP,你觉得它不值,应该科技强国,但你得努力才行呀!如果自己不争气,只能被人拎着酒瓶暴揍! 近期的行情就是科技股被消费股反复暴揍的行情,科技股一露头就被打下去,只能说,风水轮流转,人家是在风口上的猪,一个屁就把你压下去了。 明天又是周五了,这周的行情真是一言难尽,大盘没有一天是表现得多好的,除了消费股和一些题材概念股表演外,整个市场乏善可陈。 下周就即将进入会议时间了,按照惯例,重要会议期间往往行情清淡,大家都在驻足观望,看看新闻,听听消息,看有哪些议程值得关注。 其实还有一个惯例,会前往往有一波反弹,会期休整,会后再反弹。下周四才正式召开,在这之前还有几天时间,如果多头再不努力,那谁也救不了你了…… 期权期指仍是应对震荡的利器,可以涨时做多,跌时做空,双向操作,再加上T+0交易机制,盘中可以多次波段操作,及时落袋为安,避免股票T+1的尴尬。 想学习期权期指知识以及实战技巧,可以点击收看新浪理财大学的《老艾聊期权期指》视频课程,有全套方法讲解。(点击试看,99元特惠仍在进行中!)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老艾股学堂(laoaigxt),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微博:老艾观察) (本文作者介绍:新浪财经首席评论员、资深投资人。)
十、SOHO中国卖身黑石洽谈暂停 潘石屹有一个榜样,就是李嘉诚。李嘉诚抛售大陆资产的时候,潘石屹跟着卖。可卖到最后没人接盘了。商业就是一场游戏,当大生意失去游戏背后大BOSS的庇佑,游戏就Over了。 辣评:潘石屹的清仓之举频频被外界戏称“跑了”。潘石屹之前说“老是说我跑了跑了,这都是谣言”。其实能不能跑,看的是本事,想不想跑,看的是本心,如果身在曹营心在汉,跑只会是迟早的事。 九、中信银行泄密客户信息 用散客信息去取悦大客户,这难道就是银行的生意经?泄密了客户信息,银行道歉开人。支行一级的背锅侠多如牛毛,撤职查办就能刹住歪风邪气?如果道歉有用,还要法律干什么? 辣评:查流水早就在黑市明码标价了,2000元查一个月,5000元查全部的,人家还说是银行后台出的。不管是不是真的,渠道端的数据黑产该查查了。信任这个东西轻飘飘的,平时看不见价值,但一旦没了就真的没了。 八、钾肥之王ST盐湖盈利了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2019年亏458亿,转眼就赚了7亿。一把亏光入地狱,一把赚翻上天堂,这就是财务的魔力,不要以为会计就是做账的,他们才是商业世界最伟大的魔术师。 辣评:能亏出“史诗感”的公司,都不是一般公司。ST盐湖可是钾肥之王,钾肥对于农业又非常重要,没了它,你可能都吃不上饭。“亏损王”可能转身就成“盈利王”的,投资者说没见过这么“嚣张”的公司,接下来你可能会见到。 七、长电科技被索赔1.7亿 芯片封装龙头是令资金欲仙欲死的概念,白天刚涨停,晚上就被人索赔。芯片是个技术活儿,活儿好不好,客户说了算,就算你玉树临风胜潘安,质量问题如果不过关,就帅不过三秒。 辣评:“质量问题”是2018年的事,怎么现在拿出来搞事情?还轰动芯片界。不说谁对谁错,中国芯正在崛起的关键时刻,如何突破更难更高端的技术,加速国产才是重中之重。这样的斗争大戏,还是越少越好。 六、400多家机构踩方正1127亿地雷 踩雷,棺材板儿还给么?这400多家机构应该庆幸,你们踩的是方正的债务雷,而不是中国银行的原油宝,否则棺材板儿真的都没了。你们千万别激动,2020年会有更多雷等着你们。 辣评:方正曾是中国最大的校企之一,如今也是资本市场最大的黑天鹅之一。俗话说,善泳者溺,举债扩张终有一天被债务压垮。 五、泰晶转债三七折强制赎回 眼睛一闭,钱没了。泰晶转债用实际行动让你见识什么是真的的流氓。其实,这一场游戏的参与者都是流氓,明明知道游戏的底线,就是要去博傻,相互道一声傻子,然后携手被埋。 辣评:可转债的复杂,在于文字中充满了上市公司和规则的博弈,可转债的简单,在于懂得了规则以后才会为之拍案击节。对于泰晶转债黑天鹅,投资者说,让人暴亏的不是可转债,而是对规则的无知。 四、两桶油一季度亏损360亿 原油价上涨,你们亏损!原油价跌成狗,你们还亏损!你们什么时候才不亏?那么多人整天西装革履坐在那里干什么呢?你们在用实际行动阐释什么叫“尸位素餐”。 辣评:上高中的时候,老师告诉我,垄断带来的是高利润。石油行业垄断还亏钱?看来市场经济基本原理,我还需要深造,也可能是老师拿错课本了。 三、亚太实业上市23年不分红 什么叫垃圾?不是亏得一塌糊涂的才是垃圾,只想在A股圈钱,从来不想跟投资者分一毛钱的红利,同样是让人厌恶的垃圾。铁公鸡不止一只,他们上市就是来圈钱的,干嘛要分红? 辣评:投资者持有股票的目的是什么?既是为了支持企业的发展,也有获取投资回报的需要。要么现金分红,要么股价上涨。亚太实业一样都不占是闹哪样?如果一时没有能力现金分红,可以理解,上市23年“一毛不拔”,投资者要问上一句,“老铁,没毛病吧”? 二、巴菲特认错了 什么是股神,不是永远都站在赚钱的潮头,也不是永远以神的姿态俯瞰众生,而是面对错误,能够站出来说一声:我错了。当一个人承认错误的勇气都没有,那就不配站在神的位置上。 辣评:巴菲特错不错,对于中国老板来说根本不重要,人家是借助巴菲特炒作赚钱,又不是去学价值投资理念投资。 一、华为有望重返5G标准制定正轨 地球是个村,合作才共赢。当商业掺杂了政治因素,标杆就变成了标枪,最终受损的是商业的利益,更是大众的普世利益。能够在商场上摒弃前嫌,携手共同拓展文明的边界才有未来。 辣评: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谁都没资格躺在昨天的荣光中歌颂未来。中国的企业唯有不骄不躁,认清自己的定位,才能完成蝶变,真正引领下一个十年。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李德林
买房送宝马?“地王盘套路”背后,有些房子卖不完,有些房子抢不到…… 买房又双叒叕送宝马了。 每到“金九银十”,“买房送宝马”这样的好事就是接踵而至,宝马已经快要成为了购房促销的标配了。去年的这个时候,招商送,绿地也送,豪宅送,平层也送,上海宝山送,广东阳江也送。 虽然已经是玩剩下的梗,但是到了今年,仍然还有一群效仿者。 猫哥甚至看到了“广州首付1万、总价28万还送宝马”这样令人有点“惊悚”的推广信息,你敢发我都不敢信。 01 这一次“最红”的效仿者是也位于上海宝山,上一次送宝马的主角招商雍和府17公里外的“央玺”。 大红的背板上硕大的“送”字非常惹眼,连在一起则是“购房送宝马,一步到位”,而旁边就是一辆全新的宝马车,非常的有冲击力。 话说,央玺这个盘也算是来头不小。 2016年8月17日,宝山区顾村镇总建筑面积约12.6万平方米的一块宅地,被建发、首开、中粮联合体以总价67.9亿元竞得,溢价率115%,楼板价53727元/平方米,成为当时的宝山顾村“地王”,也成为了上海外环楼板价之最。 建发操盘三年,“顾村地王”成为了高层+别墅的“央玺”项目,在拿到预售证入市前,还失了一把火。 不过,这把火并没有把项目烧旺。 6月27日,央玺以6.3万的均价开盘,最高报价6.8万,最低报价5.5万,基本上与楼板价持平了,按照这个价格来讲,基本上算是“亏本”卖了。 户型面积从85到95平方米,也算是“刚需户型”了。 但是,销售却很不理想,毕竟这是宝山首个均价“破六”的项目,与周围“5”打头的新盘相比,实在没什么吸引力。 根据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的“网上房地产”,从6月27日一期开盘至今,6月份卖出了9套,7月份卖出71套,8月29套,9月25套,最终344套住宅仅售出了134套,其中还有两套被退了房,去化率不到40%。 而二期已经拿到了预售证,开盘在即,所以在国庆节前后,搞了一个认筹活动,也就是“购房送宝马”活动,还真有很多人冲着这个优惠去看房。 而就这,也是在玩套路。你以为的是“送”,实际上是“抽”,10月认购签约,获得的是宝马5系轿车的抽奖资格,而抽到的,也只是轿车的“10年使用权”。 这个套路,一点都不真诚。 当年的雍和府虽然身处远郊区,但是人家是真送,不要车还可以折现呢,而其他玩这个套路的,至少也会标明“抽取”。 一句话,还是消化库存的压力太大了。 02 事实上,整个上海的行情都不算好,“日光盘”基本上鲜有了,而几千人摇号的盛况也已经不再。 9月中旬,上海前滩板块的晶萃名邸上市,这是时隔半年,前滩再推新盘,已经算是网红盘了,户型好,而且摇号不需要冻资,306套房源最终迎来的961组有效的认筹。 而要知道,在2018年的时候,同样位于前滩的中粮前滩海景壹号项目,推盘437套,摇号人数达到了3127,仅有13.98%的“得房率”。而且在认筹阶段,需要认筹金100万,验资285万。 同前滩,同“红”,但是不同的命。 近千人的摇号认筹,也没有让晶萃名邸成为“日光盘”,目前仍有71套房源可售,推出的10栋楼,均处在“在售”状态,无一清盘。 9月份,上海有近20个项目开盘,但是在上海市近7日销售排行榜中,只有黄山锦庭和晶萃名邸进入了销售top10,而其余8个不是商业,就是2018年底开盘的老项目。 据CRIC监测,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10月1日-7日),30个典型城市新增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167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小幅微增3%,一线城市中,仅有深圳同比大涨80%,维持着一线的热度,北京上涨一成,而上海则是以83%的幅度暴跌。 在节前,重点城市都在加速推盘,虽然推新是主流,但是供应还是比较多的,中指院的数据显示,节前一周内,全国重点城市共开盘105个项目,合计推出房源19171套,而在9月30日至10月6日一周内,开盘项目缩减至44个,房源7435套。 下降的不仅是房源数量,还有平均去化率。 在国庆期间的一周内,开盘项目的平均去化率由上一周的63%下降至42%。黄金周的新房,也没有比较好卖。 03 虽然整体上房子不好卖,但是仍然还有“畅销款”。 什么样的房子好卖? 一个是大家传统意义上的“躺赚房”。 比如南京江北自贸区内有个江与城项目,据称是区位优势明显,升值空间大,而且南京整体限价的情况下,能够做到房价比周边的房源低,仍然能够“买到就是赚到”,一期开盘200多套房,7000多人报名,二期的300多套,又是7000多组摇号。 而在更早一点的杭州,“千人抢房”是小意思,8800的登记人数都不算高,有一个公寓项目,178套的房源,引来2.95万人提交登记成功,另有1.1万人的资格待审核,最终中签率0.6%。 而另外一种,就是让人架不住的“疯狂促销”。套路也好,真诚也罢,“降价”这件事在全国人民的心中还是很有分量的。 进入9月份以后,市场迎来的就是一个“全员卖房”的局面,当二手房的房主们还在纠结要不要降价卖房的时候,头部房企已经打响了降价的“战役”,有房企连KPI都上了。 作用也是很明显的。 房企拿出了9月份的数据,市场是很震惊的。恒大9月实现合约销售金额约831.1亿元,环比增长约73.8%,同比增长约31.9%,刷新了恒大单月合约销售金额的历史纪录;碧桂园9月份合同销售515.8亿,同比增长40.39%;世茂单月全口径销售额320.9亿,环比增长49%,同比增长57%。 降价有用。 04 不过,在进入四季度之后尤其是黄金周之后,不确定的因素又增加了一重。 10月8日,以LPR为基础的房贷利率新政正式实施了,新发放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以最近一个月的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 首套房不低于LPR,而二套房加点不低于60个BP(基点)。 最新一期的LPR是央行在9月20日发布的,一年期的LPR降了5个BP,全面降准后,带动LPR定价走低,5年期的LPR4.85%,与上期相比维持不变。 在新政落地首日,不少城市都对当前的房贷利率做了调整,各地的加点幅度也各不相同。 北京的首套房在LPR基础上加50个BP至5.4%,二套房加105个BP到5.9%,基本上与此前按基准利率上浮后的房贷利率持平;南京首套房加80个BP,二套房加105个BP;热点城市苏州,首套加120个BP,二套房加150个。 而在未来,城市间的利率分化也会更加明显,但是LPR整体下降的趋势并不大,毕竟在LPR政策出台之初,其中的一个目标就是不刺激房地产。而每月的LPR调整以及各个银行贷款加点的多少,除了报价银行的因素外,还要考虑的就是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状况。 虽然后续报价还没有出,但是稳中渐紧,却能够达成一部分共识。 在上市房企的中报期,很多房企表示不拿地了,而逐渐降温的土地市场也表明,很多房企已经开始动存货清库存了。 那么,接下来的四季度,还会继续打折促销吗? 冷热不均,风险也暗含其中,傻傻买房就能躺赚的好时候,一去不返了,当然,捡漏赚钱的机会也不少,这更考验你的眼光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