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作为国民经济内循环的重要地区,通过土地改革,农民、市民有收入,消费有需求,产品能卖得出去,而且农民和市民都有资产、有财富、富裕起来,这就是东北振兴的关键。 (一)东北是内循环为主国民经济宏观调控重大战略调整的重要区域 东北有1.17亿人口,常住人口的城市化比例达到65%,比全国平均水平要高5个百分点,人口要占到全国的百分之八点几。而且东北是中国能源、其他资源和重加工工业基地。历史上就是国有企业多,“一五”期间布置和建设的重大项目多,比如机车、机床、造船、炼油、石油、煤炭等等,因此中国经济要内循环,离不开这些基础工业。最近总书记提出要节约粮食,而且今年我们遇到洪灾,那么粮食产量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内循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粮食,而东北是粮食的重要生产基地。东北面积145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10多。东北面积大,人口密度小,是中国经济战略调整回旋余地的纵深地区。 (二)东北的土地要素优势 从要素比较优势上看,因为东北过去城市人口多、国有企业多、国有单位多,所以计划生育对人口的影响比较大,未来15年,全国每年劳动力收缩有1%,就是就业劳动力要负增长1%。未来15年,东北很可能是负增长1.5%,而且东北还是劳动力流出省,所以东北的经济增长来看,劳动力要素优势比不上内地,更比不上南方。从资本要素来看,这两年投资增长快,投资重点项目地区,东北的优势也不如内地,不如南方。他有历史或者一些体制方面的问题。而且东北过去的那些资本存量,国有企业的资产、装备也是急需改造,急需提升。因此,东北的资本要素和内地比也有一定的差距。从技术要素看,技术的研发,比如说北京、上海、深圳、武汉,这些城市的风投、新技术的创新比较强一些,东北这种技术要素推进经济增长,比如说通过新技术研发,风投把它变成产品,最后市场化,这个过程也比南方或者一些地区有比较大的差距。 东北最有优势的是就是土地要素。东北有3.23亿亩耕地,占全国的16%。中国可利用土地的比例,东北比例最高,因为大部分是平原,而且没有什么高山峻岭,气候、纬度条件都很好。全国国土的15%在东北,但是人口只有全国的8%,所以土地要素有非常显著的优势。 因此,我觉得东北要在土地上做文章。东北大量的土地是建设用地,国有工矿企业,其他各种所有制工商企业占的土地都是建设用地,数量较大。而且东北农村的宅基地,以及其他建设用地数量也非常大,所以东北最强的优势是土地要素。 就是说,经济产出、国民产出技术、资本、劳动力、土地四大要素,东北最丰富、最有优势是土地要素。它需要通过一定的体制机制去投入一定的市场,由一定的企业主体,从要素组合、投入产出,变成生产产品,在市场上转化为商品,来实现增值。因此,东北最重要的是土地体制改革,只有土地体制改革才能盘活土地,才能使土地的生产率,也就是效率提高,才能释放东北土地要素的经济新增长潜能。 (三)未来增长的最大潜力来自于土地要素,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是东北发展的关键 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年在疫情以后发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文件:一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机制的意见,还有一个是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意见。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是提出土地、劳动、资本、技术、数字等等这些要素,要市场化配置。我想东北要把握现在小康社会以后经济发展的战略内容,经济发展转型、工业化阶段变化等这种大的趋势。2020年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开放前可能有些地区温饱都不行,改革开放以后先实现了温饱,后来实现基本小康。2000年到现在又用了20年,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那么下一步怎么办?下一步就是要让居民从小康转向富裕。从物质内容来看,小康就是我们吃的好一些,住的好一些,穿的好一些,出行方便一些,住宅还行。但是富裕是要有更好的房子,更好的汽车。比如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有更多更好的耐用消费品和汽车,就是一般消费品工业化和资产财富性工业化的一个重大转折。2021年开始我们的发展战略就是要让居民富裕起来,进入富裕社会。富裕社会,它的消费的重点不仅是质量高的一般消费产品,它还有财富,要积累财富,积累财富就是不动产、房子和汽车等。 国家比较每百户拥有汽车,美国是100户200辆汽车,日本、韩国100户有150到160辆汽车,欧洲大概是100户有160到170辆汽车,我们2019年城镇居民每百户43辆,农村居民只有22辆。汽车社会的门槛是每百户拥有20辆,中期可能80辆或到100辆,完成汽车社会起码每百户要有150辆,我们离成熟的汽车社会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从居住来看,我们现有住房很多都是高层楼,但是许多富裕国家大多数都是一户建、多层,很宽裕的面积,我们面积上比许多国家的居住面积要小。因此,下一步首先要让居民有不动产、有财富,很多就和土地有关了,比如说一户建,比如说别墅,比如说很舒适的房子。 我觉得改革很重要的一个就是不仅要缩小农民和市民的收入差距,也要缩小财富差距、资产差距。比如说城市居民有一套房子,每平方米2万块钱,那就100平米房子200万,农民在统计上就是说你在建设的时候花了多少钱,每平米花了比如说600块钱,那你100平米房子就是6万块钱。这个差距太大。现在全国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差距大概是12,财富住宅资产差距大概在18,就是城镇居民有180万,那农村居民也就是10万。 所以第一项改革就是要把农民的房屋从生活资料改革成资产,有价格,有价值,市场上交易可以定价。第二项改革就是农村的耕地,农村的宅基地等,比如农民承包的耕地,先是要有更长的使用年期,再是应当作为资产可以交易,最后要硬化使用财产权。当然要限制一些宅基地交易,比如赌博、吸毒、高利贷等情况下的被迫交易。但是,比如说我是在吉林一个农村有一套房子,现在到长春市已经10年了,那么我这个宅基地可以交易。交易才能有价格,才能成为资产,才能使它成为财富。另外,就是农民的宅基地,要给他们更大的建设权,要给他们更大的合作权,更大的用途调整权等等。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说我现在有一个住宅,我可以办个农家乐;比如说我现在东北原来的那个老宅子可能有个一亩地,那么我去找别人到我这合作建一个房子,你出钱,我出地。那么这样别人就把资金投过去了。 另外,就是要鼓励农民以地为本创业,比如说我在我的土地上,可以折成资产资本作为资本金投入到企业里,或者是以土地资本创办一个企业,就要把土地资本化,使其有产出。 农村的耕地,我认为也要让他通过交易进行集中变成家庭农场。其实这个现在大家都说农村土地集中以后会不会出现两极分化,但是从世界上的许多地方,就是农场、家庭农场,只要种粮食,其实都获得的是一般收入,因为粮食不值钱,只有很大的规模,才能获得一般经营的那种居民的中等收入。 比如说美国,它一家农民可能种3000多亩地,但是你从他的收入看,它还是中等收入居民,他不是什么大富大贵,大富大贵的是掌握资本,比如说微软这一类的。掌握很大的资本性企业,掌握技术,掌握资本,掌握创新知识的,很多是大富大贵,但农场赚不了钱。农场要是小,比如就种了5亩地、6亩地,那它这个粮食生产就没有规模,肯定要亏损破产。 另外就是农村的建设用地,其他建设用地、林地、园地这些可以这个折成股份,让全体居民入股,形成土地合作社。就像总书记现在讲的,要办新型的集体经济。新型的集体经济是什么呢?就是农村里为农民服务的专业合作社,农村的其他建设用地、园地、林地、集体林权,通过农民土地折股变成新的股份合作社,比如说林业股份合作社、建设用地土地股份合作社等等,还有比如说水利设施股份合作社。 (四)城镇土地体制改革 东北是国有企业比率高的地方。城镇的国有企业里有不少过去无偿划拨的土地,但是现在城市土地没有二级市场,要想把土地重新利用,要先交到自然资源部门,重新规划,重新拍卖。但是,很多企业比如说他有员工,你把地拿走也不行,他也不愿意。就是有那个闲的土地,他也不愿意交给你。那么我们能不能换一种办法,就是说闲置的土地可以在市场上交易,政府收税,政府做规划,这样土地也盘活了,政府也受到税收了,企业土地也变成他的资产了。有一些运营负债率比较高的,土地变为资本,它的资本充足率就提高了。有一些企业比较艰难,那么土地变成资产就可以用资产进行资本结构的优化,甚至一些需要安置、需要重整的企业,也可以用划拨土地资产作为改革需要支付的成本,可以拿来安置职工。甚至事业单位有土地也可以用土地作为安置职工,进行事业企业化改革的一些支付成本的资产。 另外,我觉得国有林场也需要改革。就是说国有林不动,但是国有林底下的林地经营权,林下经济经营权,可以按照时间,比如50年给林业职工,让他们用林地搞林下经济,比如说养木耳等等,这就把林地给盘活了。但是林地比如说蓄积量,你不能随便砍木头,生虫子你得管,防火要严。也可以把林地经营权也变成资产,可以交易、抵押。 还有一个就是国营农场,有一些效益好的农场继续保持,继续让他们做大做强,生产粮食。那么有一些常年亏损,多年亏损的国营农场,我觉得可以土地农地国有,农地使用财产权可以划给农民,农民来种地。通过这些改革,要把东北的土地给盘活,让他发挥更大的潜力。 (五)改革促进增长和发展的展望 7月30号,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国内国际要双循环经济,但是要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东北就是国内经济大循环调整的重要区位。那么从刚才的要素比较来看,土地要素最有比较优势,所以土地要盘活。最后我有几个展望: 第一个展望,如果东北的土地要素能盘活,能放活,能效率提高,能改革,我觉得经济增长能获得的新的经济增长,90%的潜力来自于土地改革。 第二个展望,就是土地从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变成资产,可以扩大债务融资的规模。有资产就可以抵押,抵押就可以放债,向银行放贷。那么土地作为资产、资金,货币就可以流进去,土地盘活就有了流动性。整个东北地区货币萧条,缺少货币,通过土地资产货币就多了。所以,整个经济循环,货币、资金,它是经济的血液,要把土地这样一棋局盘活,那么经济发展就有了血液。 第三个展望,是东北这么多土地,鼓励农民,鼓励城镇居民要双向流动。因为城里的人口比较老化,我退休了,我到农村去买个宅院,他要在那花钱,年轻农民拿到这笔钱到城里去买公寓、住宅楼,完了在那就业,这样两方面都有钱了,把这个全盘活了,人口、消费、市场、资金等等也就双向流动起来了。 第四个展望,是要鼓励居民不仅是创业、就业,而且要置业。2021年是我们要富裕起来,富裕起来就是有财富、有资产。资产是什么?就是置业。我买个房子就是我的财富了。我到农村去买一块地,有一块地干个农场就是我的财富。所以,最后就是农民、城市居民通过这种土地资产的盘活,增加就业机会,获得财产性收入,来扩大内需、消费,通过这种土地的盘活,不仅创业、就业,而且置业,富裕起来。 所以,我认为,东北作为国民经济内循环的重要地区,通过土地改革,农民、市民有收入,消费有需求,产品能卖得出去,而且农民和市民都有资产、有财富、富裕起来,这就是东北振兴的关键。
张良 弘阳集团执行总裁 美国心理学家罗洛·梅(Rollo May)发现,20世纪中期,美国中产阶层中弥漫着焦虑的情绪。《焦虑的意义》一书中提出“适度的焦虑与人的活力以及创造性成就,存在密切的内在关系”。 在中国企业尤其是地产企业的成长过程中,焦虑从来如影随形。但总有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能以组织变革与自我变革的形式冲出成长之路。 弘阳集团执行总裁张良对抗焦虑的方式就是不甘现状以及剑及履及的进步。他涉猎过地产、科技、医药领域,以探求本质之心挖掘企业潜质。曾助推旭辉集团成功完成第一个5年计划,并带给弘阳新的理念与变革思路。 在易居沃顿PMBA第9期实战讲堂课程中,他提出:凡是没有知识产权作为壁垒的企业,人在里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整理自课程内容,略有删减。) 总结过往经验,我发现无论是在科技行业还是非科技行业,其实只有两类行业:第一类是有人才,有资金,有看到好的项目,想干成功,那么方向对,比别人更努力,方法和方向正确就可以成功。还有一类企业即使有人有钱也不一定能做成功,比如说今天的半导体行业。 我总结说凡是没有知识产权作为壁垒的,比方说我们的地产、金融、投资、服务,包括物业这些行业,有个非常重要的共同特点:人在里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管是商业、地产还是投资,都是人参与的过程,人做判断,人整合资源。我是能力和人才驱动的非常坚定的信仰者。问题是十年前你做的这套模式,十年以后可不可以用,我觉得这是每个人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我过去十年在思考的问题。 接下来,我以旭辉和弘阳为例分享一些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变革故事: 战略先行,制定人才标准 我在2011年加入旭辉,2016年离开。期间旭辉的目标是从47亿销售额增长至500亿销售额,业绩翻十倍的预期在当时大部分人是不相信的。所以2011-2012年,我受到的挑战和问询最多。 既然要做全国化,就要有人才,但人才不是一天就能培养出来的,只能去外部挖人。有次我挖一家南方公司的执行总裁,第一次见面他直接问旭辉是不是做装修的。当时旭辉的品牌知名度和形象可想而知。 那段时间,我和林峰总每年最发愁的就是如何把第二年的目标和绩效合同签出去,不但签出去还要让大家有信心实现这个目标,这是一道难关。因为每年目标定下来,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和货不知道在哪里。 事实上,与许多房企不同,旭辉并没有很多政府资源,它的成长历程更像是拼搏者和奋斗者的形象。旭辉有个公式:企业的持续成功=正确的战略+强大的组织执行力。 组织执行力的核心是人才,以及适合人才生存的组织,文化,机制。旭辉不是最聪明的,不是富家子弟,也不是资源最多的人,就要靠自己一点点去干。有点像郭靖,没有那么聪明,但是数十年如一日,就这么练下去。 如何驱动人才?就是要定标准,当然其中有着大量的斗争。我在2012年做人才标准,做完以后有同事说那是你的标准。有分歧不可怕,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会,通过标准和流程把手伸到每一个神经网络,最典型曾有过我一个人舌战六个人,争论这个人到底是哪一点符合标准,哪一点不符合标准。当年旭辉很多变革就是这么过来的。 再讲个故事,2013年旭辉要选集团的营销负责人,但怎么盘都盘不出来。在开会中,林中董事长说,军中无良将,梯队人才不行,张良要负责任。一下子把我说火了,我说那咱们今天就论道,看是谁的责任。我主管人才,我承担主要的责任,但要把根刨一下。 林董是做营销出身的,对营销管理特别细。有一个项目一个礼拜销售不好,林董就直接给项目开会。我说,林峰总不负责营销,张良不负责营销,真正负责营销的是林董。但是这个做法杀伤力无比巨大,一个人要想成长,要犯错,尤其是可以掰回来的错误,他们都没有犯错的机会。 一个项目一个礼拜销不好,立即干掉了,集团营销负责人靠边,董事长直接管到项目营销负责人,营销总监没有成长的机会,怎么能选出来?都没有去做决定的机会,怎么能选出未来的接班人呢?林董太聪明了,今天在机场、火车站看到一个视频,听完一个讲课,给一帮企业家做分享,就立即可以带出来一堆想法,这帮同事天天做作业都来不及。 就像练拳,今天练长拳,明天练短拳,后天练武当圈,再练太极拳,每一个练得都不精,最后就练成花拳绣腿。没有犯错的机会,就不能承担责任,没有一个好的业务体系去沉淀和精进,系统性培养人才的土壤就没有。 这个责任是谁的?当时林董的脸由正常变红,变白,变绿,最后他忍住了。我说还有一句话,共产党早讲过一句话,问题出在前三排,根子就在主席台。你就是最大的瓶颈,问题就在这儿。 说完之后我当时就觉得那天可能是我在旭辉的最后一天。第二天早晨我就正常到了办公室,我想他们怎么跟我谈。结果早晨林董的秘书通知我参加一个会议,我原来不需要参加的,林董也没看我,也没人找我谈话。四个月后办年会的时候,林董最后总结说了一段话,他说我认真检讨过去一段时间的功和过,这个企业想发展的更好,完全责任在我这儿。共产党说过一句话,问题出在前三排,根子就在主席台。我听完以后很感动,整个变革的过程,其实就是在这个过程去坚持,去碰撞,去达成共识。 总结来说,旭辉就是战略目标先行,我们当时是两个人做战略,林董做变革战略,我做组织和人才战略。怎么帮助集团的战略能够通过一流的组织和一流的人才去落地?就是要通过战略先行,然后去制定人的标准,优选人才。 怎么选择人?我们做了大量的训练,设计了大量的流程,比如决策流程。举个简单的例子,旭辉过去选总经理或者集团高管,不能一个人决策,必须是林董事长,林峰总和我三个人共同决定,至少两票通过。赞同和不赞同都要讲出事实依据,不能凭感觉。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总部老大和区域老大要去面试区域的班子成员,发生分歧怎么办?很多的工作场所有不好的文化,比如帮派文化。那么就一定要按照标准执行,不要在你们之间解决冲突,要对照标准,讲事实,讲道理。如果还有争议就交上去,由上级来决策,这就很好解决了分歧的问题。 基本就是通过这个过程建体系、建标准,把能力迅速调整,做机制的配套,这样每年能够实现目标,而且是最好的目标,排位每年往前去,销售奖金还不错,最后大家就信心爆棚。虽然每年的目标都在天上飘着,但信心不断得到增强。 守奇出正,坚持以人才为本 弘阳与旭辉不同,因为所处的时间段不一样,政策和竞争环境不一样,企业资源不一样,老板出身不一样,受众群体也不一样。这意味着不能照搬旭辉的模式,如果忽略其中的很多变量,大概率就是死路一条。 进入弘阳之后,我们要回答一个问题:碧桂园、万科、融创等大象都跑那么快,我们还有没有机会,要不要继续跑?答案是不跑不行,不变革也不行。 我把排名前50强的房企做了归类,除了央企国企之外,大概可以分为五大类:第一类是以万科龙湖为代表的战略+能力型,他们特别重视战略,每年都要搞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等,然后建立强大的组织能力以及企业文化。第二类是以碧桂园中梁为代表的战略+机制型;第三类是以万达、华夏幸福为代表的战略+模式型。 凡是战略+能力型的房企,你会发现他们抗周期的能力都很强,万科的股东成分若能够保持之前的结构,迟早也还会是冠军。碧桂园现在碰到了一些问题,中梁、万达也都在不同时期碰到了问题,所以另两种类型的企业往往会遇到周期性的问题。 虽然具有这三类特征的企业短期内难以超越,但50强里面还有一些企业的战略、机制、模式都做得不彻底,甚至还有一些企业是赌博型企业,有些企业博对了就活过来,但有些就会在此轮博弈过程中倒下,因为错判了形势。 在2018年中美贸易冲突时,地产就出现了两派意见,一派认为地产还是夜壶,要靠地产刺激经济;但我坚持认为不要再指望刺激地产。因为2017年国进民退,2018年出现中兴事件和华为事件,这些情况结合起来就会判断出要赢得中美贸易战,只能靠华为这样的高科技企业以及千亿民营企业产品,如果再去刺激地产,就是饮鸩止渴,就是完美配合美国打击中国。事实证明房住不炒一直在加持,曾经错判形势的房企遭遇危机。 我们判断,如果房企能够在战略、模式、机制和能力方面至少做对三样,就还有机会。同时要把握行业的驱动本质,我干过电子通信、生物医药和地产行业,有一个深切体会就是看任何行业要看本质的问题,抓住本质就不用每天喝酒。未来,地产要靠人才整合资金和土地,做出好的产品和服务,形成好的品牌持续发展。从2012年以来,我始终坚持这一点。 旭辉是守正出奇,但弘阳却要守奇出正。要快速行动起来,因为时间的周期已经非常短。所以大家要凝聚起来朝着一个目标和方向赶快干,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目标和机制非常动态的连接起来,用好机制把人招进来,再把整套管理能力建设做起来。 首先是把地产、商业、物业所有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建立起来,特别是评价机制;第二就是建立一致性方向,优秀的公司的目标永远是超越你现有资源能够实现的程度;第三就是调团队,必须有形成共识的人才策略,三年内引进为主,培养为辅,三年过后过度到内部为主,外部为辅。从2018年开始,弘阳在原来战略基础上细化战略和目标。 如何把战略、目标、机制落地打穿?我认为地产就是投融管退+产品力;商业就是投融建招营;物业就是投融管服。按照这个价值链,战略、目标、能力、评价、机制,中间是文化,就是一个循环。 弘阳是跳远的运动员逻辑,要进入世界锦标赛就要过关斩将,这个标准就是我的底线标准,在底线之上就是你自己玩,你愿意一天24个小时不睡觉,还是一天休息12小时都可以,能力不同最后结果就不一样,我给你匹配的东西也会不一样。 但设计机制是有雷区的,第一个非常重要的雷区就是容易造成鞭打快牛,有一些哥们责任心特别强,领导有困难就愿意承担,结果胸脯拍了高目标最后没有实现好。要规避这一点,让那些敢承担、敢站出来的人不吃亏。 一旦你是反向的,不鼓励那些人站出来承担,很多人就会跟你博弈目标,把目标定得低一点,拿得多一点,这是要规避的逻辑,怎样把博弈、运气、能力贡献度量出来,这个很重要。虽然还是会碰到不一样的挑战,但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我曾规定让公司按照业绩导向进行座位排序,谁坐前面,谁坐后面,按照业绩贡献导向。过程中有很多很有意思的事情。金子不被埋没,老实人不吃亏是我关注的重点。对于那些勇于挑战承担责任,尤其是填坑的人,绝对不能流下委屈的眼泪,这是我这么多年坚持的理念。 我们当年怎么快速提升组织能力,比方说地产就是投融管退+产品,我的调整逻辑首先对于紧急的系统能力短板改进,要先调总部再调公司,先调的是管和退,再调投资和融资。其次不能瞎调,我们提倡对人才要公平,时间来得及,边建体系边培养人;时间来不及,先调整人,再建体系,再培养人,首先调整领头人。 调整职能人员有一个组合,业绩、能力和心态。这几个全好,立即任用,全是很差的没有什么可讲的,有些人业绩不错,心态不好,品德不行,那么就阶段性用人。 弘阳讲在商言人,过去以人为本,现在以人才为本,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 快速成长的企业有一些重要的思维要做调整。怎么看目标,是看天花板还是地板?信心不同,看待它的方式也不一样,尽管你现在没有资源,货还不知道在哪,但这就是经理人要去想办法实现的事情。 还有一些思维理念,就是在公司变大过程中,流程、职能、制度很容易就变成了最重要的导向,忘掉了客户,目标和结果导向,这些问题不会马上解决,需要持之以恒。比方说我们在2017年的时候,弘阳的同事会比较困惑和焦虑,这是一个心理反射,会猜忌,也会打小报告。我知道这些一定会发生,提前做预防就可以了。但要及时澄清的问题,所有的问题不是瞄准人,标准的是目标。 这是我这么多年重要的经验,当我意识到我提的不是每个人信服,就要机制先行,放下分歧,奔着目标去。很多的事情还是有冲突的,那么就按照小平同志讲的四个有利于。解决分歧不要论背景,要看谁讲得方法有利于目标实现,有利于可持续实现,有利于吸引、保留、激励优秀人才,有利于文化价值观的落地。 最后是我的理想,我特别想帮三到四家公司成功。我今天在践行,基本上在每家公司做一个周期,我就是希望我可以帮三到四家跨行业不同的发展阶段,人有的时候对目标坚持很重要。当然我发现做好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点,一定符合六高原则,做事情高标准,个人团队公司高绩效,支付高薪酬,组织高效能,还有高成长,确实不符合标准的要高淘汰,这是我这么多年没有变的。 做职业经理人与做企业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要坚持客户导向,以人才为本,组织氛围有建设性,有社会责任和担当精神。今天地产已经进入到非常紧急的时刻,一定要思考未来。(
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很多投资者对周五沪深股市旱地拔葱似的大阳线感到有些困惑。但是其实看水皮股评的朋友就知道我们一直在说,近一周大金融其实早已反复走强。即便在昨天指数表现不好的情况下,大金融也是最顽强的。 到了周五,大金融无非是厚积薄发。当然造成走势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条件就是前期炒作的机构抱团的核心股必须告一个段落。我们知道不管长春高新、牧原股份,还是海天味业都类似是各行各业的“准茅台”概念,他们前期已经开始崩塌。昨天因为外部的因素,茅台的股价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一直延续到周五上午。市场上大家都有一个概念,就是“两瓶酒”不倒,行情不会再起。就是说上一轮的收益不能延续到下一轮。行情就是这么泾渭分明,你的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上一轮行情就是上一轮赢家的,这一轮的行情,新进的资金是不会为上一轮买单的。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一点。也就是资金风水轮流转,一定是把上一波的账结了,再来做下一步的行情。 金融股为什么会被彻底点燃?我们看到涨幅榜上第一的是保险股,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都冲到了涨停板。券商涨幅是第二,至少有三个券商股拉到涨停板。银行虽然涨幅不是特别大,但是也在涨幅榜前面,个股的涨幅也不小。地产板块也在前面,部分地产股也是出现涨停板。这种人气的激发还是需要外部力量点火,水皮想在中国除了央行之外,就没有其他的力量能够充当点火者了。 央行继续公开市场操作,大家就发觉一周下来,整个央行不管是逆回购,还是中期借贷便利投放,本周是10000多亿。除去到期的6500亿左右,实际上这一周是净投放2600亿。这就意味货币政策并没有向很多机构,投资者担心的那样转向,而的确是定向投放,继续实行放水养鱼的政策。 所以货币政策的相对宽松,导致的流动性宽松。在未来一段时间这种局面不会马上就发生变化。而且我们知道美联储前期也是公布了自己的货币政策指引,非常明确的暗示到2023年,美联储恐怕也不会提前退出现在的无底线的宽松政策,只不过就是未来不再加量而已。 所以如果指望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可能会失望。但是如果判断货币政策会收紧,恐怕也会失望。换句话来讲,未来一段时间市场的资金量,流动性大家实际上是不用担心的。在经济复苏彻底推升上市公司业绩走好之前,流动性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就是水涨船高的概念。 在这样流动性的补充之下,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度不会马上就降低。但是水皮一再跟大家说,炒高了的板块,不管是创业板的低价股,还是机构抱团的核心,所谓的价值股,其实都不是性价比好的投资板块。性价比好的投资板块就是爆发的大金融、地产和周期股。 无非就是借着央行的概念,再一次宣泄一下而已,后期我们觉得还会有反复走强的机会。总体来讲,这些周期股大金融都是估值严重低估的板块,所以未来会有反复走强的机会。 周五的成交量也有所放大,两市一共8356.9亿元。北向资金也是特别“鸡贼”的资金,周五沪股通净流入了65亿左右。深股通净流入大概是30亿左右,这个资金量是非常能够说明问题的。说明这些资金的选择也是非常聪明的选择,周五沪股通实际成交净买额是流入59.94亿元,深股通实际成交净买额是流入34.80亿元,将近百亿的流入量说明北向资金也是见风使舵的资金。 一句话点评:吹尽狂沙始到金。
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今天很多投资者对沪深股市的走势都感到非常困惑。为什么在有这么多利好的前提下,上证指数和深成指不但没有上涨,而且还出现了比较大的一个回落呢?在水皮看来,这个就叫做好事多磨。 的确上周末的利好是相当多的,首先券商重组落听了第一单,国联证券和国金证券要换股合并。对于券商板块来讲应该有一个刺激作用。 其次,上周五是富时罗素基金扩容生效的日子,不管是主动配置的资金,还是被动配置的北向资金都在最后一刻大规模进入A股市场。也直接导致北向资金有上百亿的流入。当然这也是一个利好。 第三,人民币的升值不断,今天已经涨到了6.75。 第四,富时罗素基金将会在9月25日揭晓是否把中国国债纳入世界政府债券指数里。现在来看纳入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这就意味着国际上的资金可以配置中国的国债,初步估计跟踪的被动配置在1.5万亿人民币左右。换句话来讲,有大批的预期资金很有可能进入A股市场。 今天央行公布的市场操作实际上也是净投放的,也就是银行头寸。所以现在的流动性宽松是没有问题的,不仅是国内,甚至国外的也都是如此。但可能是因为市场就怕形成共识,所以在周末这么多利好的情况之下,大家对金融股今后一段时间的行情开始形成短期共识的时候,金融股不但没有给大家面子,反而砸了大家的场子。 我们今天看到调整在前面第一位的就是保险,大家知道保险上周末是涨停的板块。还有就是大家都想不到的券商板块,券商居然也不给面子,上涨的个股甚至都没有下跌的个股多,出现高开低走的格局。最关键的就是前期的所谓机构抱团核心股跌势依旧。我们看到不管是白酒板块,还是大消费其他的海天味业,伊利股份都是如此。而且调整的幅度比较大,显而易见调整并没有结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迹象。 也就是说,机构抱团的个股并没有在上周末完全止跌,还有调整的空间。这也符合风格转换的特征,水皮以前也说过,前期炒作的资金都有一个变现的需求,新的主力不会为旧资金去抬轿子,这就是一个问题所在。 如果没人抬轿子,前期机构炒高的个股早晚得有一个回落,甚至会出现过度回落的可能。就像涨过头一样的,跌也是会跌过头的。从现在的调整来看,这些核心抱团股还没有到跌过头的时候。所以对指数也会构成一定的压力。 我们看到今天的盘中始终是黄线在上,白线在下。换句话来讲就是今天小盘股比指标股活跃得多,资金有向创业板回流的迹象,特别是上午的一段时间。但最终依然还是延续了前期的调整,深沪指数又保持了同样向下的方向。本身就说明创业板内在的调整没有完全结束。所以在高价股跟创业板的调整都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之下,低估值的大盘蓝筹要想重新持续的上涨,其实也是有难度的。 因为市场的情绪并不稳定,除非有可能出现强势的领涨板块。但是目前来看,谁也不敢轻举妄动。水皮说过,现在处在风格转换的档口,基金、机构都有仓位调整的过程,并不是说到了尾声持续拉升的阶段,现在只是仓位调整的开始。所以就必然会出现脉冲式的行情。冲一段就泄下来了,或者是进二退一的过程。 水皮觉得大家要把眼光放远一点就能理解了。首先是流动性宽松依然,其次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在逐步的改善,这样答案就很清楚了,经济有可能进入下一个周期。换句话来讲,周期股有可能比前期的消费股有更好的表现空间。 因为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投资的增速已经超过了消费的增速,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基本面,也决定了下一波行情完全有可能转换的方向。 一句话点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摘要 【水皮:基本面决定了下一波行情转换的方向】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投资的增速已经超过了消费的增速,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基本面,也决定了下一波行情完全有可能转换的方向。(华夏时报) 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周一很多投资者对沪深股市的走势都感到非常困惑。为什么在有这么多利好的前提下,上证指数和深成指不但没有上涨,而且还出现了比较大的一个回落呢?在水皮看来,这个就叫做好事多磨。 的确上周末的利好是相当多的,首先券商重组落听了第一单,国联证券和国金证券要换股合并。对于券商板块来讲应该有一个刺激作用。 其次,上周五是富时罗素基金扩容生效的日子,不管是主动配置的资金,还是被动配置的北向资金都在最后一刻大规模进入A股市场。也直接导致北向资金有上百亿的流入。当然这也是一个利好。 第三,人民币的升值不断,周一已经涨到了6.75。 第四,富时罗素基金将会在9月25日揭晓是否把中国国债纳入世界政府债券指数里。现在来看纳入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这就意味着国际上的资金可以配置中国的国债,初步估计跟踪的被动配置在1.5万亿人民币左右。换句话来讲,有大批的预期资金很有可能进入A股市场。 周一央行公布的市场操作实际上也是净投放的,也就是银行头寸。所以现在的流动性宽松是没有问题的,不仅是国内,甚至国外的也都是如此。但可能是因为市场就怕形成共识,所以在周末这么多利好的情况之下,大家对金融股今后一段时间的行情开始形成短期共识的时候,金融股不但没有给大家面子,反而砸了大家的场子。 我们周一看到调整在前面第一位的就是保险,大家知道保险上周末是涨停的板块。还有就是大家都想不到的券商板块,券商居然也不给面子,上涨的个股甚至都没有下跌的个股多,出现高开低走的格局。最关键的就是前期的所谓机构抱团核心股跌势依旧。我们看到不管是白酒板块,还是大消费其他的海天味业,伊利股份都是如此。而且调整的幅度比较大,显而易见调整并没有结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迹象。 也就是说,机构抱团的个股并没有在上周末完全止跌,还有调整的空间。这也符合风格转换的特征,水皮以前也说过,前期炒作的资金都有一个变现的需求,新的主力不会为旧资金去抬轿子,这就是一个问题所在。 如果没人抬轿子,前期机构炒高的个股早晚得有一个回落,甚至会出现过度回落的可能。就像涨过头一样的,跌也是会跌过头的。从现在的调整来看,这些核心抱团股还没有到跌过头的时候。所以对指数也会构成一定的压力。 我们看到周一的盘中始终是黄线在上,白线在下。换句话来讲就是周一小盘股比指标股活跃得多,资金有向创业板回流的迹象,特别是上午的一段时间。但最终依然还是延续了前期的调整,深沪指数又保持了同样向下的方向。本身就说明创业板内在的调整没有完全结束。所以在高价股跟创业板的调整都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之下,低估值的大盘蓝筹要想重新持续的上涨,其实也是有难度的。 因为市场的情绪并不稳定,除非有可能出现强势的领涨板块。但是目前来看,谁也不敢轻举妄动。水皮说过,现在处在风格转换的档口,基金、机构都有仓位调整的过程,并不是说到了尾声持续拉升的阶段,现在只是仓位调整的开始。所以就必然会出现脉冲式的行情。冲一段就泄下来了,或者是进二退一的过程。 水皮觉得大家要把眼光放远一点就能理解了。首先是流动性宽松依然,其次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在逐步的改善,这样答案就很清楚了,经济有可能进入下一个周期。换句话来讲,周期股有可能比前期的消费股有更好的表现空间。 因为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投资的增速已经超过了消费的增速,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基本面,也决定了下一波行情完全有可能转换的方向。 一句话点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刘慧欣 9月17日,"2020中国房地产企业品牌价值测评成果发布会暨房地产品牌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 祥源控股集团执行总裁宋友强在活动现场表示,通过综合判断,从整个大的政策基调上,整个市场会比较平稳。从今年开始,整个地产行业在投资这个端口上,逻辑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在大部分的招拍挂项目几乎是零和游戏。 他认为,对于资源禀赋特别强的企业,获取土地的能力很强。所以未来地产企业不仅要做好自己的产品,还要做好产业的产品。在真正做好自己产品的时候,才能在未来客户这个端口去打通,这两个能力是缺一不可。但是整个大行业的发展,应该是锁定在区间范围内,会比较稳定。 宋友强说,品牌在大众面前就是一个标签,在内部就是一个flag,就是立的这个旗帜是怎样的。这个旗帜更多的是要在精神层面上构建出来人和人之间的链接,这样才能逐步形成品牌价值。
刘佳敏 获悉,9月17日,“2020中国房地产企业品牌价值测评成果发布会暨房地产品牌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杭州市城建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大家房产)总经理顾飞先生在圆桌对话环节对对品牌如何建设等问题展开讨论。 关于品牌怎么做,顾飞表示:”有一句俗语叫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最近也在说好酒也怕巷子深。首先酒要好,联系到行业,前提就是产品要做好。产品有方方面面的一些因素,比如硬件要好,要有一些创新;物业服务要好;软件、硬件都要好,这是很大的话题。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怎么解决巷子深的问题,就是传播力。第一是品质要做好,第二是有好的传播力。前几年对于宣传一直讲,因为杭州来的企业,讲究杭派精工,大家骨子里认为杭州本土的企业做的一定是好的,这个就是杭州房产公司品牌的一个IP。近几年因为限价、双限的因素,品质有一些下降,但是总体来讲,大家提到杭州的开发商,首先认为它的品质好。这个就是对品牌很大的一个赋能,在这个前提下,通过适当的规模扩张,适度的广告,包括品牌价值的发布,都是加强品牌赋能的一些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