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总体上讲经济形势可能看起来不错,8%甚至于8%以上的增长速度,因为2020年的增长速度比较低,所以2021年按照6%的强度去增长,表现出来的增长速度可能是8%。 在这个形势下,我们一定要头脑清醒,一定要非常非常明确,双循环这个新格局的根本是什么?根本就是一定要打造中国经济内在的增长动力。 中国经济内在增长动力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千万不能够有任何的闪失,必须要清晰地认识,中国经济内在的增长动力来自于我们最终需求的上升,坦率地讲不是来自于我们供给侧质量的提高,供给离不开需求的提高,离不开潜在需求的释放,再高质量的供给也不能够带来增长。 中国现在是14亿人口,还有10亿人口没有进入到中等发展水平,解决这10亿人口的问题是我们提升内需的最重要的工作,也是我们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来源。 怎么办?怎么样释放这10亿人口最终的需求?关键之关键就是一条——城镇化。重要的事说三遍“城镇化,城镇化,城镇化”,城镇化是最重要的抓手。 城镇化这个问题我希望大家能够统一认识,学术界、政策界保持密切的沟通,我个人的观点非常明确,一定要按照经济发展、经济地理的格局演变的客观规律去从事我们的工作,去释放内需。 具体一点说,当前正在出现的北方弱、南方强这个新的态势,这恐怕是一个客观的规律,任何像中国这么一个大的地理环境的国家都是这么一个态势。 我讲一个基本的道理,我们过去40多年的增长,我们的经济至少翻了三番,历史上平均200年才翻一番。过去我们是翻了三番,相当于2000年我们经济的变化。 你想想看,回顾历史,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前,从秦朝统一,到改革开放初年,这2000年我们的经济地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开始的经济中心在西安,在陕西,在甘肃,秦朝是从甘肃起源的,后来又延续到了河南,后来又延续到了河北、北京这一带,后来又延续到了南方,南方指的是江南,还不是广东。这是2000年的变化。 设想一下,过去我们40多年的发展,相当于过去2000年的经济发展的力度,它对我们人口布局的影响当然应该是2000年的尺度的。 如果按这个尺度算,2000年的尺度有什么基本的规律?基本的规律是我们人类技术进步,卫生条件改进了以后,我们人类是从过去习惯于在寒带和温带生活,会转向习惯于在热带生活。 为什么呢?因为在过去历史上医学不够发达,我们那个时候最担心的是传染病,传染病夏天最容易通过蚊子、通过脏的水传播,所以南方、热带地区,德国一位历史学家讲过热带没有现代文明,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中国成功的朝代的首都都是在北方,这是有基本的经济、社会、技术的原因的。但是时代变迁了,我们医疗的技术飞速的发展,我们有了抗生素,我们有各种各样应对大规模的传染病的医疗卫生技术,包括疟疾,包括脑膜炎都能够应对。 所以,自然而然到了这个时刻,人类的生活要重新择居,重新变迁,总体来讲是从天气冷的地方往天气暖和的地方走,这种时候我们的经济发展应该顺应它的发展。只要北方以及西部保持一定的经济规模,不要出现国防、军事等等的隐患。 在这种前提下,我们的发展目标应该是以人为本,保证留在北方的和西部的百姓生活水平能够提高,他的人均生活水平能够跟南方的人同样提高就行了,就不一定非要追求全国各个地区一二三齐步走,总体经济规模保持一致。 要从追求总体规模大致保持一致转向追求各个地区人均的发展规模、人均生活水平、人均的发展指数要保持一致,这是以人为本,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规律的一个发展道路。 我在此呼吁,在城镇化问题上要研究新的社会发展的规律,因为我们的尺度,要用上千年的尺度来看未来的城镇化的发展。 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也呼吁,在很多资源上,比如节能减排,比如说耕地使用、建设用地使用、产能等等,要允许跨地区进行交易、进行调配,而不要说在每一个地区解决自己的问题。 如果把每一个地区都圈定好,你这个地方一定要按某个速度发展,那很可能是什么局面呢?发达地区建设用地不够,节能减排的指标没有,他必须减量发展。经济不发达地区,北方地区有指标,但是找不到投资,这就是造成了我们内部的浪费。
报告摘要 第一,我们可以把CRB指数当作名义增长的高频影子指标。 第二,我们可以把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当作流动性的高频影子指标。 第三,二者的经验走势是高度正相关的,这意味着两个事情:(一)利率的趋势取决于名义增长;(二)对股票定价来说,分子走高一般分母也会走高,这相当于一个内生约束,限制定价的单边性。 第四,2020年11月以来两个指标明显背离,CRB指标往上,回购利率往下。即相对于名义增长预期来说,短期流动性偏宽。这个过程理论上来说不具有持续性。 第五,基本面-利率“剪刀差”应该是本轮市场估值继续抬升一个重要背景。市场估值在以2020年8月为界,已形成明确上下半场结构。12月起的这轮估值抬升包含流动性的意外支撑,利率的额外偏低会引发额外的风险偏好。 第六,就短期来说,后续央行流动性管理操作节奏相对比较关键,短期趋势不易判断。就中期来看,货币供给回归中性、金融政策偏紧的趋势没有变化。 正文 我们可以把CRB指数当作名义增长的高频影子指标。工业GDP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服务业的活跃度亦会影响消费品价格,从而进一步向上游的商品传递。所以经济活动最终都会不同程度反映在上游大宗商品和工业原材料的量价上。当供给量相对于需求来说更少时,价格就会上升以继续反映经济的扩张性。从经验上看,CRB指数与名义GDP走势也基本一致。我们可以把CRB指数当作名义增长的高频影子指标。 我们可以把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当作流动性的高频影子指标。经济增长扩张的时候,交易和投资需求都有对应扩张,对货币的需求也会增加。当货币供给量相对于需求来说不足时,资金的价格就会上行。所以货币政策松紧程度亦是相对于经济增长而言来说的,这个最终会反映在流动性和资金价格上,即价格本身同时包含了资金的供求。我们可以把有代表性的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当作流动性的高频影子指标。 二者的经验走势是高度正相关的,这意味着两个事情:(一)利率的趋势取决于名义增长;(二)对股票定价来说,分子走高一般分母也会走高,这相当于一个内生约束,限制定价的单边性。从经验数据看,CRB走势正相关于利率走势。这意味着: 第一, 利率由名义增长决定。我们知道,利率是投资的名义回报,它包括两部分,一是预期实际的投资回报率,二是通货膨胀补偿,这也决定了它会和涵盖量价的名义增长指标走势一致。所以无论是经济量的扩张(实际增长预期),还是价的扩张(通货膨胀预期),最终都会推升利率,所以CRB指数是观测利率合理水位一个很好的坐标。 第二, 对股票定价来说,这意味着分子(盈利预期)走高的时候,分母(资金成本和机会成本)一般也会走高。这实际上是一个内生约束机制。比如对于复苏过程的反映,我们先会看到盈利预期上来,即分子扩张;但这个过程同时会诱发另外两个过程,一是资金需求上升和利率的同步上行;二是随着经济好转,政策也会相机抉择,货币供给下降,从而助推资金成本进一步上升。这个内生机制会限制定价的单边性,避免定价极端化。 2020年11月以来两个指标明显背离,CRB指标往上,回购利率往下。即相对于名义增长预期来说,短期流动性偏宽。这个过程理论上来说不具有持续性。从上述两个指标来看: 2020年4月之后伴随着经济的逐步修复,CRB指数处于连续上行之中,11月之后趋势也没有变化; 7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在前期和CRB同步,11月之后却转为下行。 这意味着相当于名义增长预期来说,11月之后的短期流动性偏宽。这一现象与央行在年末对于流动性的呵护不无关系,包括超预期的MLF投放(11月30日2000亿元MLF超预期投放,12月15日再度9500亿元超量续作)。我们理解维持流动性宽松一定程度上与信用债违约事件后防范再融资风险有关。 这个过程应不具有持续性。 一则名义增长扩张的过程仍在继续,换句话说,CRB指数仍大概率在震荡上行。随着疫苗的落地,全球经济仍在进一步“走出疫情”。从CDC数据看,截至1月8日美国已完成疫苗接种668万人,日推进速度较前期加快。1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指出,随着新冠病毒疫苗附条件上市和生产供应保障能力逐步提升,我国将全面有序推进高感染风险人群、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的接种工作,并实施全民免费接种,使符合条件的群众都能实现“应接尽接”。 二则从历史经验看,过低的利率和过宽的流动性会助推金融市场加杠杆和资产泡沫,对政策来说也非合意。 基本面-利率“剪刀差”应该是本轮市场估值继续抬升一个重要背景。市场估值在以2020年8月为界,已形成明确上下半场结构。12月起的这轮估值抬升包含流动性的意外支撑,利率的额外偏低会引发额外的风险偏好。 从沪深两市滚动市盈率(TTM)来看,2020年4月之后经历一轮扩张,至8月触顶。8-11月估值处于徘徊状态。11月之后估值出现了一轮抬升。 我们理解“CRB-利率剪刀差”背景下的资金面宽松是本轮市场估值继续抬升的一个重要背景。简单理解就是,相对于CRB的趋势来说,利率应该更高;而利率的额外偏低会引发额外的风险偏好。 从历史上看,2017年1月、2019年12月都曾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权益资产的另一特征是这轮估值抬升朝更加窄的领域集中。这个问题非本篇重点探讨的内容。在前期报告《寻找确定性》、《2021与2017:相似及差异点》中,我们曾指出,“顺风、逆流”的宏观组合之下资产定价会倾向于具有明确确定性的领域。 就短期来说,后续央行流动性管理操作节奏相对比较关键。就中期来看,货币供给回归中性、金融政策偏紧的趋势没有变化。 1月第一周短端利率仍在继续震荡下行,目前已到了一个经验低位。短期趋势不易判断,1月会面临春节前居民提现需求、企业缴税、银行缴准等因素对流动性的冲击,后续央行的流动性管理操作节奏会相对比较关键。 就中期来看,货币供给回归中性、金融政策偏紧的特征没有变化。在《2021与2017:相似及差异点》中我们指出,2021年的货币环境会类似于2017年。政策会倾向于管住货币总量的同时优化金融结构,引导有限的金融资源流向合意领域。 核心假设风险:宏观经济变化超预期,外部环境变化超预期。
当地时间9日晚,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在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2020视频年度晚宴上发表讲话,称中美关系正面临建交以来罕见的严峻局面,这一危险趋势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对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造成难以修复的创伤。在全球化深入发展、中美利益紧密交融的时代,“新冷战”和“脱钩”根本没有出路;中美两国完全有智慧、有能力超越分歧,重建两国关系合作共赢、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框架。 以下是讲话全文。 崔天凯大使在美中贸委会2020视频年度晚宴上的致辞 尊敬的兰博文主席、马蒂斯将军、艾伦会长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晚上好。很高兴通过视频方式同各位新老朋友相聚。 几天前,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同美中贸委会董事会成员代表举行了视频会议,就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看法。感谢美中贸委会为此所做精心周到安排。 艰难的2020年即将过去,人们从未像现在这样期盼2021年是一个真正的“牛年”,对中美关系而言也同样如此。但是,我们无法把这视作理所当然的事。 众所周知,中美关系正面临建交以来罕见的严峻局面。贸易投资受阻,科技合作被打断,人文交流被破坏,对抗摩擦似乎一触即发。一些人的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正把中美关系推向悬崖边缘。有的朋友忧心忡忡地指出,中美关系正站在“冷战的山脚下”,“经济铁幕”正在落下。而这样的危险趋势仍在持续,如果任由其发展,将对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造成难以修复的创伤。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越是在最黑暗的时刻,我们越要聚焦光明。值此艰难时刻,我们特别要登高望远,为中美关系找到正确方向。 ——2021年是中美关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之年。 明年是基辛格博士首次秘密访华和“乒乓外交”50周年。半个世纪来,中美关系超越意识形态分歧和冷战对抗,取得巨大发展,积极影响了中美两国,也深刻改变了整个世界。有些人试图否定这些基本事实,以冲突对抗重新定义两国关系,是对历史的歪曲和否定,是给未来“埋雷”设障,将把中美关系引入危险的歧途。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中美关系不会也没有必要回到过去,但为了建设更美好的未来,重要历史经验必须铭记。中美和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中美之间虽然有差异和分歧,但共同利益始终是第一位的,任何差异都不应成为冲突对抗的理由。 我们相信,在全球化深入发展、中美利益紧密交融的时代,“新冷战”和“脱钩”根本没有出路。中美两国完全有智慧、有能力超越分歧,重建两国关系合作共赢、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框架。 ——2021年是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关键之年,将为两国关系发展提供新动力。 不久前,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绝不是闭门内顾,而是要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开放型经济。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使这个引擎更高效持续地运转,从而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更多的动力。 中国努力创造更好的投资和营商环境,实施了新外商投资法,进一步压缩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强化深化深圳和浦东的改革开放举措。中国以更积极的姿态推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并将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这将为包括美国在内世界各国企业提供更多合作机遇。 ——2021年是迎接后疫情时代曙光的关键之年,中美合作不能也不应缺位。 当前各国疫苗和药物研发取得积极进展,给人们带来更多希望和信心。然而,后疫情时代世界的不稳定、不确定性,给全球治理带来严峻挑战。 我们认为,每当人类社会面临重大难题和挑战,世界各国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从抗击疫情,到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再到改革和完善国际治理体系和架构,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的能力,都应该成为中美协调合作的重点领域,这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盼。 朋友们, 习近平主席在给美国当选总统约瑟夫·拜登的贺电中表示,中方愿与美方一道,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同各国和国际社会携手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我们衷心期待与美国政府和各界人士为此而共同努力。 长期以来,美中贸委会及其会员企业是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见证者、支持者、贡献者。我们不会忘记你们在中国人民遭遇重大灾难,特别是今年初遭受严重疫情时,向我们伸出的温暖援手。我们不会忘记你们在不同历史阶段为维护促进两国关系做出的重要努力。在中美关系经历风风雨雨之际,美中贸委会及其会员企业仍然致力于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经贸合作互利共赢。你们站在了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了两国人民长远利益的一边。我愿借此机会再次向各位表示赞赏和支持。值此重要历史关口,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推动中美关系早日回到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为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开辟更加光明的前景。 谢谢大家。
德国疾控部门9日公布的单日新增新冠病死人数达590,再度刷新该国暴发疫情以来新高。德国总理默克尔当天呼吁各州升级当前“封城”力度,采取在圣诞节后关闭商店和中小学停课等做法。 德国疾控部门当天公布的新增确诊人数为20815。据德国“时代在线”实时数据,截至当地时间9日18时许,德国累计确诊1234817人、治愈901784人、死亡20531人。 默克尔当天在德国联邦议院一般性辩论中作出上述表示。由于德国国内疫情持续趋紧,而社会各界和各州围绕是否应升级“封城”仍莫衷一是,默克尔当天在演讲中多次显得十分激动。 至少将延续至明年1月10日的“封城”将造成圣诞这一德国人最看重的节日变得冷清,默克尔对此情绪激动地说:“我很抱歉,从心底感到抱歉。但如果我们要为此付出每天590条生命的代价,在我看来这是无法接受的。” 对于围绕学校是否停课的争议,默克尔反问道,科学家已经建议人们在圣诞节与家中老人团聚前一周尽量减少人际接触,“面对这一场百年不遇的事件,我们怎么会居然连提前三天为学校放假都做不到?” “如果我们在圣诞前夕进行了太多的人际接触,最后导致今年圣诞节成为我们和祖父母度过的最后一个圣诞,那么我们就犯下了错误。我们不应让这样的事情发生。”默克尔说。 德媒报道称,由默克尔所在的基民盟领导的数个德国联邦州有意推动本周日(12月13日)加开一场会议,由联邦政府与各州商讨升级“封城”措施的细节。但因默克尔10日即将启程前往布鲁塞尔出席欧盟峰会,这一日程尚未得到德国联邦政府确认。
从300平方米的办公室起步,到挂牌新三板,再到敲锣创业板,金现代深耕行业内信息化解决方案,用20年时间发展成为业内有口皆碑的领军企业。 “我们深耕一个行业,积累的行业知识是最大的竞争优势。”近日,金现代董事长黎峰做客《直面掌门人》节目,讲述金现代如何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成为产业数字化的重要助力者,“我们有一句话,叫‘与客户共同成长’。” 资本市场助力“破壁”发展 “我们都是理工科出身,对资本市场不是很懂,所以也学会了很多东西,尤其是用财务指标衡量企业。”回忆起金现代在新三板挂牌的经历,黎峰直言是公司在资本市场发展的“启蒙期”。 2020年5月6日,金现代登陆创业板,翻开新的发展篇章。 黎峰坦言,公司在人才、业务、行业影响力方面都有了质的变化。令他感触最深的,是公司实现了从想方设法留住人才,到搭建平台吸引人才的根本性转变。“现在我们是上市公司,成为比较大的平台,很多高端人才愿意在我们这样的平台上打拼。” 在黎峰看来,没有足够的人才,公司的整体素质就达不到一定的高度,服务、产品、效率、成本就无从谈及,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只能黯然离场。“公司最大的资产是人,所以招人、留人、培养人、提升人一直是公司的重点工作。我们强调团队的管理人员在完成业绩外,还要提升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这是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 黎峰回忆,在金现代创办之初,人才问题一直困扰着他。“当时,大学生到民营企业工作的比较少,观念上还很难接受,所以招人特别困难。” 如何招揽人才、留住人才?黎峰提出了一项近似“破釜沉舟”的人才计划:公司拿出每年的净利润购买住房,激励德才兼备的业务骨干。“解决了住房问题,他们就能安居乐业、踏实工作,所以我们咬牙坚持了10年,陆续解决了21名骨干或高管的住房问题,给公司留下了很好的班底。” 因为高度重视人才,很多熟悉金现代的人评价黎峰“把公司办得像学校”,黎峰也笑称这是金现代“最特殊的地方”。 深耕行业助力产业数字化 在两化融合、“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的引领下,智能制造升级和工业互联网加速成为中国企业新的竞争优势。其中,工业互联网的落地,离不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和应用。 金现代用20年的时间深耕电力、轨道交通等行业,抓住行业内企业的痛点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出了高效安全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翻开公司的客户名单,国家电网、中石化、中铁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赫然在列。 何以打动这些世界500强企业?黎峰的答案异常简单:深耕行业。在他看来,这是金现代最大的竞争优势,并将之总结为公司倡导的两大口碑:“服务口碑”和“技术口碑”。 “‘服务口碑’是在整个服务过程中有拼搏的精神,‘技术口碑’是把产品和服务做好。把产品和服务做好,来源于长期的积累和深耕。”黎峰介绍,“公司有很多十几年的‘老电力’,有学电力的,有学计算机的,他们能在电力信息化的交叉点上有一定造诣。团队对业务的深刻理解和多年积累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稳定而雄厚的客户群体,资深且专业的业务团队,让金现代的业绩呈现稳定增长态势。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51亿元,同比增长18.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59.62万元,同比增长19.59%。 “我们是季节性比较强的企业,做toB(面向企业客户)的一般是第四季度收入和利润占比较大,我们前三季度也还不错。”对于能在疫情发生后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同比近20%的增幅,黎峰感到满意,并对保持业绩增长充满信心,“一是我们坚持远程办公,受疫情影响小,这是IT企业的优势;二是一些新的合作渐有起色,对业绩增长起到重要作用;三是一些开源节流的措施对业绩起到一定支撑。” 技术迭代助力守正创新 对于金现代的未来发展之路,黎峰寄予了“百年企业”的期望。“一家企业要成为百年企业,守正和创新都非常重要。” 在黎峰看来,守正是企业走正道,对市场有敬畏,对员工要爱惜,秉承社会发展方向的企业才会长青;创新是不沉迷于过往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将不断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电力和铁路仍是我们的‘主战场’,大型集团化企业的战略不能丢。我们会增加面向中小型企业的服务。不同于集团化企业的服务,我们会通过SaaS(SoftwareasaService,通过网络提供软件服务)的方式提供服务。”黎峰介绍,“信息化投资较大、见效慢,很多中小型企业出于种种原因导致信息化成为一个洼地。” 为此,金现代打造了一款名为“轻骑兵”的低代码开发平台,用于服务国内的中小型企业。对用户而言,借助“轻骑兵”平台只需少量代码就可快速生成应用程序,并能采用拖、拉、拽等可视化方法,大幅降低软件开发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加速工业互联网落地的速度,从而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助力中小企业腾飞。 “我们一直坚持‘技术同宗,市场同源’的理念,用到的IT技术、安全技术都是相通的,所以没有障碍。软件部署在‘云’上,我们按照使用数量或额度来收费,这是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黎峰表示,“但也有一些挑战,因为传统业务中我们是跑客户,现在则要懂互联网运营,我们正在积极引进这方面的人才。” 随着“轻骑兵”平台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市场化的稳步推进,金现代的新天地愈发清晰。 “这是我们对标国外的低代码开发平台,依靠多年技术积累完全自主研发。期待这一平台能为企业带来一片新天地,为业绩增长贡献一份力量。”黎峰憧憬道。
在元旦前后,股市走出了6连阳,可谓强势逼空,生生的上了一个台阶,昨天才算是第一次回落,但是看似指数在下跌,其实在暗潮涌动,昨天一天,市场上涨,下跌,再上涨,反复的震荡,都是资金拉锯的结果。数据显示光北上资金,昨天一天就扫货200亿,沪股通和深股通各自100亿左右。一周合计流入191亿。近3个月流入1343亿,近6个月是合计流入561亿。 老齐给你解释一下,也就是说,前六天上涨的时候,北上资金在撤退,而昨天下跌,之前撤出去的资金又全都返回来了。同样的,7月高点前后,北上资金有过一波撤退,但自打9月开始,就持续往回买了。所以3个月的资金流入,远高于6个月。从这个骚操作我们就能看出,北上资金的小算盘,涨多了就卖,跌下来再买。跟我们散户的操作,完全相反。散户都在抢的时候,人家就卖给你,当你们不要了,人家再接回来。所以就出现了市场的这个现象,基本跌不下去,当时老齐在粉丝群里也多次强调了这个特点,上证指数7月份以来这波调整,最大下跌了200点,幅度也就6%,之所以跌不下去,就是有资金在底下托着,这些糟老头子坏得很,他们只在下面接,从不出力拉升。通过漫长的震荡,来消耗市场的人气,当你觉得股市很无聊之后,就会离开,或者不再关注市场的变化,然后涨起来卖的人也就越来越少,最后盘子就变得非常非常轻,这帮北上资金就在那守株待兔,眼睁睁的看着多空力量逐渐逆转,等待行情自己爆发。如今故技重施,涨起来我就撤,跌下来我就再买。反而助推着行情形成了逼空走势。 从单日净买入金额来看,昨天是历史第二,此前2019年11月26日,是净买入金额最多的一天,达到了214亿。我们在行情上把他标出来,似乎是非常不起眼的一天,这天之后,市场竟然还出现了三连跌,然后触底反弹,沪指从2885点直接涨到了3127点,创业板则从1600涨到了2000点,那么这是不是个巧合呢?我们再看其他北上资金扫货的日子,排名第三位的是2020年的11月9日,这也同样是一个不起眼的日子,仍然是北上资金扫货之后,连跌四天,然后再反弹接着往上涨,一个月之后,涨回到了前期高点。 排名第四是2020年6月19日,这个日子大家应该还有印象,相当于7月行情爆发的前夜,但是619扫货之后,第二个交易日仍然是下跌的,还盘整了几天,直到6月30日,行情才开始突然爆发,沪指从不到3000点,几天时间就干到了3400。再往后就是2020年2月3日,这就更熟了,春节之后的第一天开盘,市场暴跌7%以上,北上资金扫货,第二天盘中震荡之后,就开始持续上涨,并且回到春节前的高点。 那么我们可以简单总结一下,北上资金扫货的日子,总是外表看起来风和日丽,他们买完之后,也不会马上就疾风骤雨,反而是可能连续下跌几天,然后再出现反转。无一例外,后面都还有高点出现。北上资金很少买在市场最火爆的时候,他们一般都买在了市场的调整期,也就是火上浇油的事基本不干,但是却经常雪中送炭,市场快扛不住了,他们往往出手接住。已经形成了一个市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这次数据显示,北上资金买入的对象依然都是权重股,比如贵州茅台(行情600519,诊股),海螺水泥(行情600585,诊股),上汽集团(行情600104,诊股),中国平安(行情601318,诊股),宁德时代(行情300750,诊股),隆基股份(行情601012,诊股)等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几个。但是有朋友问了,我跟着北上资金投资可不可以,答案肯定是不可以,投资讲究的是先知先觉,你得走在他们之前,才能赚钱,跟着人家屁股后面跑,怎么可能赚钱,肯定是去接盘的啊。所以这显然不行,而且你并不掌握完整的北上资金的信息,只是在他们扫货的时候,我们才有数据,平常北上资金调整仓位,我们的数据并不完整。所以也不排除,他们就是买给你看的。声东击西,欲盖弥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事,他们也没少干。 现在能确定的事情就是,市场肯定还有机会,向上也还有空间,投资者也并未疯狂,现在还都在等着回调,懊悔自己没有上车。越是这样的时候,行情可能就越是不回头了。跌下来就会有人买,等踏空的人实在憋不住都冲进来的时候,市场也就差不多了。所以我们的建议就是,别等回调了,越等踏空越多,另外,别碰个股了,市场后面是指数的天下,是机构们博弈的战场,散户一定会率先被屠杀。明显打不过的事,最好就投降加入对方。投资是来赚钱的,不是来置气的。所以不要做无谓的抵抗。牛市下半场,以持有指数和资产配置为主。行业,主题,概念统统都很危险,胜算也都在降低。偶尔蒙上一个,赚点钱,也都是狗屎运,后面市场逆转的时候,也会连本带利让你吐出来。所以,切记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