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信部表示,作为产业主管部门,我们积极支持电子元器件和精密加工企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坚决保护知识产权,同时也反对滥用权利,打压正常商业竞争的霸凌行为。 图片来源:中国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1月26日(星期二)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介绍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工信部表示,作为产业主管部门,我们积极支持电子元器件和精密加工企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坚决保护知识产权,同时也反对滥用权利,打压正常商业竞争的霸凌行为。针对上述337调查申请,相关企业已发布公告,并开展积极的应对。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相关企业加强应对,维护好企业的合法权益。 要点汇总 工信部回应电动车低温使用问题: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技术规范 就电动车低温使用问题,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黄利斌表示,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加快推广应用中国工况,明确低温环境产品性能和技术要求,加强产品准入和生产一致性检查。目前,重点企业、行业机构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发布冬季用车指南,增配售后服务力量,布局科技攻关项目。 工信部回应立讯精密遭美国337调查 工信部表示,作为产业主管部门,我们积极支持电子元器件和精密加工企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坚决保护知识产权,同时也反对滥用权利,打压正常商业竞争的霸凌行为。针对上述337调查申请,相关企业已发布公告,并开展积极的应对。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相关企业加强应对,维护好企业的合法权益。 加快“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编制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田玉龙表示,下一步将聚焦三个重要领域谋划。加快“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编制以及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修订。深入培育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志愿服务体系,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工业设计赋能专项行动,深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优化发展环境。 2021年将持续组织开展5G毫米波试验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赵志国表示,根据5G国际标准R17、R18等版本的导入进程,将加快网络切片、边缘计算、5G增强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部署,加快定制化、经济型5G芯片、模组、终端等关键产品和器件研发和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大产业短板弱项的攻关力度,保障供应链产业链的安全,持续组织开展5G毫米波试验,超前谋划、系统布局产业未来发展。 将培育5G+增强现实、5G+虚拟现实等新兴消费模式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赵志国表示,2021年将培育5G+增强现实、5G+虚拟现实、沉浸式游戏等新兴消费模式,推进5G融入健康、养老、家政等生活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加快利用5G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的网络,优化生产流程,打造远程操控、质量检测、智能物流等典型场景,助力企业降本提质增效,实现绿色节能发展。 以下为发布会实录 澎湃新闻记者: 2020年我国芯片产业遭遇到多重危机,目前看芯片行业的缺货潮似乎没有缓解的迹象,请问工信部如何看待目前芯片产能持续紧缺的情况?是否会影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又将采取哪些政策措施进行应对?此外,处在价值链中游的加工组装企业立讯精密近日遭到了美国337调查。请问,我国在加工组装环节迈向高附加值的过程中,是否也会面临芯片的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导致产业升级停滞?谢谢。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 黄利斌: 感谢你的提问。随着社会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升,集成电路作为智能设备最关键的组成部分,需求持续旺盛,特别是疫情带动了线上交流需求,对数据中心服务器和智能终端芯片的需求快速上升,全球主要集成电路制造生产线均出现产能紧张的情况,国务院于2020年8月印发实施了《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下一步,工信部将做好《若干政策》的落实工作,促进要素资源自由流动,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支持国内外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持续提升集成电路的供给能力。 至于你刚才提到的立讯精密,也对此作个简要回应。近日,美国企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对我国立讯精密等企业发起337调查申请,指控相关企业在美出口、进口或销售的特定电气连接器和保持架及组件和下游产品侵犯其专利,工信部对此高度关注。应该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既有赖于本土企业的壮大、崛起,也离不开有效的国际合作。作为产业主管部门,我们积极支持电子元器件和精密加工企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坚决保护知识产权,同时也反对滥用权利,打压正常商业竞争的霸凌行为。针对上述337调查申请,相关企业已发布公告,并开展积极的应对。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相关企业加强应对,维护好企业的合法权益。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 前一段时间,中国北方出现了严寒天气,许多开电动车的司机表示“扛不住”,电动车出现了低温“趴窝”情况,电池性能衰减迅速,这给人们使用电动车带来了不便,也让更多潜在的车主选择观望。工信部为此召开了电动车低温使用问题研讨会,请问对这一问题有哪些好的解决方案?谢谢。 黄利斌: 谢谢你的提问。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和配套环境的日益优化,新能源汽车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市场规模逐步扩大。与燃油车相比,电动汽车具有节能减排、使用成本低、维修保养方便、动力性、操控性好等优点,但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整车成本偏高、充电不够方便等问题,低温环境性能下降也是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下出现明显的性能下降,电池容量衰减,续驶里程缩水,特别是最近北方城市遭遇寒潮气温骤降,问题更加凸显,消费者对此也有一定反映。应该说这是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也只有依靠更高水平的发展去解决。我们相信,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政策的完善,新能源汽车低温使用性能一定会获得实质性提升。 电动汽车低温使用问题关乎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我部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组织整车和动力电池企业、行业机构、高校院所开展技术攻关,加快低阻抗成膜添加剂,全气候电池等研发和产业化,提升电动汽车低温行驶性能。最近,又组织召开了专家研讨会,推动解决这一问题。有几项措施: 一是要求汽车企业加强售后服务,及时解决用户诉求。组织行业机构加强科普宣传,引导科学使用。 二是支持整车企业和电池生产企业加强技术攻关,提升电动汽车低温行驶性能,改善用户体验。 三是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加快推广应用中国工况,明确低温环境产品性能和技术要求,加强产品准入和生产一致性检查。目前,重点企业、行业机构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发布冬季用车指南,增配售后服务力量,布局科技攻关项目。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去年面对疫情的严重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我国的工业经济在一季度大幅下降后逐步恢复,请问如何评价全年工业运行情况?今年这种回升趋势能否延续?谢谢。 田玉龙: 谢谢你的提问,我先回答这个问题,再看两位同事有没有补充。 2020年面对疫情冲击和严峻国内外形势,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六稳”措施,落实“六保”任务,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积极支持企业纾困,总体看工业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工业经济保持平稳恢复的态势。刚才我谈到,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一季度的受疫情冲击比较大,下降8.4%。二、三、四三个季度逐级回升。制造业30大类中的20个类别增加值实现增长,2020年前11个月规上企业利润增长达到2.4%,全年工业产能利用率达到74.5%,说明平稳恢复的态势是持续向好的。 第二,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壮大,态势非常好。以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的新产业新动能逆势增长,结构调整、动能转换持续推进,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达到7.1%,高于整体工业4.3个百分点,智能化、升级型的新型产品保持快速增长,特别是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增长比较快。应该说在整体制造业投资下降的情况下,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达到了11.5%,特别是在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加速建设,实现了传统产业的转型,起到了很大推动。 第三,政策落地助力企业脱困。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关怀下,各部门一起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随着政策落地见效,成果逐步显现。2020年全年累计清偿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账款1865亿元,这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1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9%,连续10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上方,总体来说企业经营状态在逐渐改善。总的看,2021年经济形势向好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从有利的方面看,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这样我们就有从容应对各方风险挑战的信心和底气。特别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提出的“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也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谋篇布局指明了方向,我们着重在产业技术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上下功夫。 另外,充分发挥我国大规模市场的韧性和潜力,特别是抗击疫情的成果和复工复产积累的经验,将进一步发挥完备的制造体系和强大配套能力,提升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促进工业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应该说我们非常有信心。当然也要看到挑战和风险,一是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全球疫情和经济下滑存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二是国内总体处于恢复期,供需之间、行业之间的恢复还不均衡,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依然存在。我们的工业平稳运行还存在不少压力和挑战。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努力巩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我先回答这些,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请问当前中小企业的运行状况如何?下一步工信部将采取哪些新措施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谢谢。 田玉龙: 感谢你的提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政策,对推动中小企业稳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2020年二季度以来,中小企业经济运行稳步向好,生产指标、效益都在逐步好转,企业信心也在恢复。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月—11月,全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的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9%,连续4个月累计正增长。 总体来看,中小企业的发展还是面临着不少挑战和困难,下一步,工信部将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坚定不移贯彻“两个毫不动摇”。按照近期召开的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已经明确了后续工作安排和部署。按照会议要求,我们围绕抓好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发展环境三个重要方面,着力解决和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着力加强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保护的两个重点工作,紧盯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提升的目标,支持中小企业成长为创新的重要发源地。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聚焦三个重要领域谋划,加快“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编制以及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修订,首先把顶层设计抓好。深入培育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这两项工作前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取得了一些经验。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志愿服务体系,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工业设计赋能专项行动,深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优化发展环境。 二是在“两个重点”上求实效。探索企业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协同,落实完善金融惠企政策,特别是联合财政部深化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的奖补政策,推动金融机构发挥金融科技作用,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扩大信用贷、首贷和无还本续贷、中长期贷款的覆盖面,降低融资成本。去年我们已经启动了这项工作,效果还是比较明显。加强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政策引导,做好优质中小企业的上市培育工作,特别是要推动《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的落实落地,优化违约拖欠款登记(投诉)平台功能,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建立长效机制。所以我们要在政策上、金融扶持上、权益保护上下功夫。 三是要提升”一个目标“。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通过三到五年的时间,带动孵化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十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遴选出万家“小巨人”企业。这也是我们的规划目标。使“小巨人”企业加快向单项冠军企业、专项化企业的发展,构建出优质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研究实施支持“小巨人”企业发展政策,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我们从三个方向发力,使中小企业进一步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原标题:微信用一次更新宣告了下一个时代的来临 文/孟永辉 宣告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人用言语来宣告,有人用战斗在宣告,有人则用行动来宣告。不管是哪一种宣告,宣告的背后所表现出来的都是与老的、陈旧的东西诀别,从而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同样如此。我们知道,早在几年前,马云在云栖大会上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并且开始与电商决裂;以P2P、网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则是以退出的方式,宣告了以经典互联网金融的彻底决裂。 微信则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宣告了一个全新时代的来临,那么,这种微信的方式是什么呢?是微信8.0的一次更新。对于微信8.0的这次更新,很多人仅仅只是把它看成是诸多版本更新过程当中的一个,并没有什么稀奇的。实质上,如果你了解本次微信8.0版本更新的背景,或许就会得出一个完全不同的答案。 首先,微信8.0版本的更新是站在微信十周年的新起点上。早在几天前,有关微信十周年的消息就已经开始铺天盖地地出现,有人感慨于微信10年以来的巨大变化,继续看好微信下一个十年的发展;有人则继续唱衰微信,认为微信已经走入了发展瓶颈,在他们眼中,微信所有的创新都仅仅只是按照对手的步伐,比葫芦画瓢。 当然,你可以对微信十年以来的发展有不同的看法,你也可以继续对微信的未来保持乐观,抑或是悲观的态度,但是,有一点你却无法逃避,那就是微信已经站在了下一个10年的新起点上。作为一个国民级的应用,微信下一个10年究竟要向何处去,可以说与我们每一个使用微信的人都息息相关。 微信8.0版本作为下一个10年的第一个版本,带给我们的直观感受将会直接关系到我们未来与微信的关系如何,关系到我们未来通过微信获得多少生活上的便利,多少商业上的成功。所以,作为下一个十年的第一个版本,微信8.0的升级直接为我们打开了通往下一个十年的大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出此次微信8.0版本的升级是与以往的版本升级有很大的不同的。 其次,微信8.0版本的更新是在2021年的微信公开课之后。我们都知道,伴随着微信十周年而来的是一年一度的微信公开课。虽然每年都会有微信公开课,但是,今年的微信公开课还是和往年有很大的不同的。从大环境上来看,今年新冠肺炎的影响已经深度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微信作为一个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息息相关的应用,同样在今年这样一个特殊时期面临了以往都未曾遇到过的突发情况。所以说,从大环境上,我们可以看出今年的微信公开课与往年的微信公开课从大环境上来看都是不一样的。 从微信本身来看,同样正在发生新的改变。其中,视频号的出现,就是微信今年最大的“变数”。作为首批开通微信视频号的内测用户,可以说,笔者亲眼见证了微信视频号一年以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不完美到逐渐完善的整个过程。同样地,笔者同样也见证了人们从对于视频号的不理解,不看好,不支持,到现在的理解,甚至躬身入局。可以说,微信视频号正在不断变化,用户对于它的的认识同样正在发生着转变。 对于微信来讲,经历了一年的摸索和尝试之后,可以说,对于视频号的认识和看法,同样正在开始明朗和清晰起来。在今年的微信公开课上,我们同样看到了张小龙也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讲视频号,微信团队的小伙伴同样也花了很多时间在向大家讲解视频号,可以说,视频号是今年微信公开课的主题。 对于微信8.0版本的更新来讲,则是在今年的微信公开课之后。这一版本的更新,可以说与今年微信公开课的主题是一脉相承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同样可以看出此次微信8.0版本的更新与以往的版本更新是完全不同的。 第三,微信8.0版本更新后的用户反应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从微信8.0版本更新之后,笔者就开始看到了用户对于新的表情和功能开始玩得不亦乐乎。对于一个拥有了如此多的应用来讲,能够获得如此多的用户,如此整齐的参与,可以说是不多见的。所以,此次微信8.0版本的更新同样是与以往的版本更新有很大的不同的。 以往,当微信有新版本更新的时候,用户最多的反应就是吐槽,要么是说微信此次更新又在对标外部的竞争对手,要么是说维系此次更新是在照搬照抄别的应用,这些吐槽的背后其实是微信对于用户的需求开始众口难调的表现。当用户开始吐槽微信的时候,随之而来的便是沉寂与退出。用户越来越沉寂,越来越不活跃,是外界对于微信质疑的根本原因,因此,如何激活用户,如何调动用户的积极性,才是微信真正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如果视频号的出现,填补了微信在内容生态上的短板的话,那么,此次微信8.0版本的更新则是在基础功能上开始调动用户的积极性,开始激活用户,从而让用户更愿意在微信上玩,更愿意在微信上乐。从微信8.0版本更新之后,用户的反应上来看,我们同样可以看出此次版本更新与以往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第四,微信8.0版本更新带给我们的感觉与以往大不相同。不知道你是不是还记得早在微信十周年之前,早在微信公开课之间,马化腾提出了一个“全真互联网”的概念,虽然这个概念的风头被蚂蚁金服被约谈的消息盖下去了,但是,全真互联网却是作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趋势正在越来越多地开始呈现出来,全真互联网的发展脉络同样开始越来越清晰。 微信,作为腾讯生态的重要一环,可以说是全真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微信8.0版本的更新上,我们同样可以看出一些全真互联网的影子。从表情的动态化,主页的动态化等诸多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出,8.0版本的微信比以往更加鲜活,更加灵动了。从以往的传统和原始到现在的灵动和鲜活,微信正在从传统时代的“机械”开始迈向新时代的“鲜活”,也就是“全真”。 笔者认为,我们完全可以把此次微信8.0版本的更新看成是对马化腾的“全真互联网“的一次完美的展示。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我们将会在微信端看到更多有关全真互联网的展示,并且微信有望成为让用户最直观感受全真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窗口。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微信8.0版本的更新同样是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的。如果我们将微信8.0版本的更新与马化腾的全真互联网联系在一起的话,我们或许能够更加明白此次更新背后的重要意义。 十年,弹指一挥间。回想起,那个与微信初次相遇的下午仿佛还在昨天,现在来看,那是的微信是多么地弱小,多么地稚嫩,但却有那么地生机勃勃。如今,它已经以一种全新的姿态站在了你我的面前。站在十周年的门槛上,回望过去,我们与微信之间的故事是那么地多姿多彩,而展望未来,我们与微信之间的故事有多么地让人憧憬。 无论怎样,一个新的时代总算是开启了,纵然是在新冠疫情依然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我们依然对未来抱有信心。透过微信,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比以往还要生动鲜活的世界。 这是必然,同样是必需。 宣告的方式与很多种,这是微信与别人不同,它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微信8.0版本更新——宣告了新时代的来临,而我们与它之间的更多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战略咨询顾问。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原标题:数字科技,不是“避风港”和“收割机” 文/孟永辉 纵然是在互联网金融业已深度洗牌的大背景下,我们依然看到诸多玩家对于以金融为噱头来收割流量的做法保持兴趣,他们不断变换着花样来寻找着金融的新概念,以达成他们收割流量的目的。数字科技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单纯从字面意义上,我们丝毫看不出数字科技与金融有任何的联系,然而,如果我们抛开数字科技的概念,深究其背后的“内核”,就会发现,所谓的数字科技或许仅仅只是一个代名词,有关它的所有都与金融深度相连。 数字科技的这一特征,最终决定了很多的玩家仅仅只是把它当成了一个逃避监管的避风港,而并不是真正找到了摆脱金融的绝佳方式。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市场上有那么多 的数字科技玩家,能够真正理顺数字科技与金融之间关系的却少之又少。或许,这就是数字科技的分水岭:那些真正明白数字科技为何物的玩家,早已摆脱了对于金融的迷恋与依附,而那些依然对金融抱有幻想的人却依然还深陷金融的泥潭之中。 那么,数字科技究竟是什么呢?它真的是玩家们逃避监管的避风港吗?它真的是收割韭菜的新机器吗?很显然不是。如果数字科技真的是避风港和新机器的话,那么,我们几乎可以断定的是,它的发展路径必然是和互联网金融一样的,即起点很高,却摔得最重。既然数字科技是一种完全区别于互联网金融的存在,我们就要真正明白它的内核与意义,只有这样,数字科技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 首先,数字科技是金融的新表现形式,它源于金融,却不是金融。如果我们简单粗暴地割裂数字科技与金融之间的关系,肯定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益处的。因为无论是从数字科技的母体,还是从数字科技的应用场景上来看,我们都可以看出它与金融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对于武断地将数字科技与金融彻底割裂,笔者更加愿意将数字科技划分为一种金融的全新表现形式,它源于金融,却又不是金融。 源于金融,更多的是指数字科技的基础数据基本上都是与金融相关的,无论是大数据、云计算,还是AI,几乎都与金融相连。可以说,金融是数字科技的母体和源泉,正是有了金融的数据输出,才有了数字科技诞生的基础。所以,我们才不应该一味地为了数字科技而数字科技,忽略了它与金融之间存在的这种天然的联系。 虽然数字科技与金融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且深度,但是,数字科技却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金融,而是金融在数字经济时代有了新的表达和新的进化。按照传统逻辑,所谓的金融其实就是我们经常所见到的投资、理财和消费等功能和属性。对于数字科技来讲,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已经告诉我们,仅仅只是局限在传统功能和属性上的发展,必然会走入到收割流量的死胡同,最终把金融行业的发展带入到风险居高不下的怪圈当中。所以,数字科技如果还局限在传统的功能和属性上,那么,所谓的数字科技必然会陷入到新的死胡同里。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数字科技已经有了新的内涵和意义,早已不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传统的功能和属性。按照笔者的理解,在很多时候,数字科技是一种新型基础设施的角色存在的。这种新角色的能量释放的方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而是一种新方式,即通过将数字科技与生产和生活的内在环节深度联系来实现的。这个时候,金融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不再是互联网金融时代那样的脱离,而是开始变得深度和全面。 其次,数字科技是实体经济与新技术深度结合的产物。当下,人们对于数字科技的看法和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即简单地把数字科技看成是改造实体经济的方式和方法上。这种做法其实再一次把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联系割裂了,长此以往,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结合的愿景必然会化为泡影。 所以,我们不能将数字科技与实体经济割裂开来,而是要把数字科技看成是实体经济与新技术结合的产物。需要明确的是,这里所将的实体经济并不是我们日常所理解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经济,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同样被划归到了实体经济的范畴。换句话说,这里我们所说的实体经济,其实是“虚”“实”结合的。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结束,以资本和流量为主要驱动力的发展模式走到了尽头,取而代之的是以新技术为主要驱动力的新发展模式。同互联网模式通过去中间化的方式来提升行业的效率不同,新技术对于行业的改造是通过对内在的流程和环节的深度改造来实现的。我们看到的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无一不是如此。 当新技术对新型的实体经济进行深度改造的时候,衍生而来的是数字经济,而数字经济最为直接的呈现形式其实就是数字科技。因此,所谓的数字科技并不是改造实体经济的存在,不是一种新技术的聚合体,而是实体经济与新技术深度结合之后所产生的新存在。认清了数字科技的这一特征,我们才能避免让数字科技的发展再度陷入到互联网金融的怪圈,真正让数字科技的发展跳出现有的发展怪圈,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再次,数字科技的功能和作用不是撮合和中介,而是联结与融合。基于S2B模式来看待和理解数字科技的做法,本身就错误的。这种做法的最终结果就是把数字科技的发展带入到互联网式的平台模式的怪圈当中,最终让数字科技的发展依然逃不出流量思维的魔咒。因此,数字科技的功能和作用并不是撮合和中介,而是联结与融合。 严格来讲,数字科技的功能是以联结为开端,以融合为结束的。仅仅只是做联结还不够,当数字科技的玩家建构了联结之后,还要将已经建立起来的联结融合起来,才算是完成了全部任务。纵观当下的数字科技市场,很多的玩家依然是以平台的落地和思维来看待数字科技的,而那些对数字科技理解深刻一些的玩家则开始做联结的角色。笔者认为,从数字科技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只能说数字科技仅仅只是开始,只有真正完成了融合之后,数字科技的整个流程才算是完成。 数字科技的联结角色很好理解,即建立起新技术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建立起行业内部不同流程和环节之间的链接,数字科技的玩家扮演起一个联结者的角色。但是,数字科技的融合的角色却并不好理解。很多人认为,只要是建立了联结,数字科技玩家的使命就算是完成了,因为它实现了让金融回归实体的目标,其实不然,建立了联结仅仅只是开始,只有实现了融合,数字科技的任务才算是真正完成。 按照笔者的理解,所谓的融合,应当有新事物的产生。这个新事物,才是数字科技的“果实”,这个“果实”其实就是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数字经济与数字产业。在数字经济与数字产业的视野里,数字成为新的生产要素,甚至成为人们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对于数字科技来讲,这种以融合为终极追求的发展模式才是正确的。如果我们仅仅只是将目标停留在联结的层面,而忽略了融合,那么,数字科技玩家所做的依然是一个半拉子工程,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胎换骨。 尽管数字科技的风头正盛,但是,我们看到的是在这场新的狂欢之下依然暗流涌动。根本原因在于玩家们并没有真正搞明白数字科技的真实内涵,而仅仅只是把数字科技当成是避风港和挡箭牌。可以肯定的是,以此为导向的数字科技发展模式将会再度走入死胡同。 我始终认为,真正明白数字科技的新内涵和新意义,才是确保它的发展可以长久持续的关键。这需要理顺数字科技与金融之间的关系,需要理顺数字科技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更加需要找到数字科技的新功能和意义。只有这样,数字科技才不再是互联网金融的避风港,更不是流量的收割机,而是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新路径。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战略咨询顾问。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题:《管清友:2021,如何打好财富保卫战?》 作者 管清友(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 现在人们追求财富的动力非常强劲,但其实投资是非常难做的,门槛很高,风险也特别大。 我和大家讲牛顿的一个故事。牛顿其实是炒股特别失败的一个人。1696年对于牛顿来说是特别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牛顿从剑桥大学辞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忍受不了同事之间的争吵,而且剑桥大学收入太低了。之后牛顿去皇家铸币局工作,这个工作收入很高,年薪是2000英镑。大概在1719年,牛顿买了一点南海公司的股票,买入后股价一直上涨,涨到他怀疑人生,于是他就抛掉了股票。结果股票还在涨,于是牛顿就在南海股票到达峰值的前面很短的时间重新入市,之后南海股票却开始下跌、下跌、下跌。最终,牛顿亏了2万英镑,大概相当于他当10年的收入。所以,投资、炒股确实没那么容易。 我们知道中国现在是一个全球的资产高地,因为负利率时代来了,中国还是正利率。中国的资产收益率,仍然维持相对比较高的水平。 2020年是典型的资产大年,中国的股市表现非常抢眼,中国几个大城市的房价出现了暴涨,引发了剧烈的宏观调控。 但我估计大部分人都没有抓住机会。而我想说的是,在零利率、负利率已经到来的时候,我们的财富保卫战已经开始,我们需要去拥抱核心资产。 其实核心资产没那么复杂,比如头部的股票、核心的房产、黄金。那么,我们如何去看待资产市场的底层逻辑? 在最近的一些关于行业、监管、政策的讨论里经常会出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大家的立场不一样的话,结论差异会特别大。比如最近我们在讨论通胀还是通缩的问题。作为普通的投资者,一定要认识清楚一点,经济学真的是有阶级性的。投资者和经济学家其实有很大的利益分歧。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结论差异是特别大的。 在过去20年,中国受益于全球化、人口红利以及技术革命。未来这些因素还会发生作用吗?答案是不会。它只能通过我们自己的改革。 最近这些年,我们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素的市场化改革、又提出了需求侧管理。无论从供给端还是需求端,都希望能够释放中国自身的潜力。这也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特别是启动国内大循环的要义所在。 但是,一方面改革需要很长时间,另一方面中国的出口表现非常抢眼,宏观经济恢复非常亮丽。中国是2020年所有大的经济体当中,唯一一个正增长的。2020年11月份,中国的出口创造了十几年以来的历史新高,在2021年表现也会不错。 这些抢眼的数据背后,是我们仍然处在一个旧的周期里。新的周期我们看到了,但是还没有到来。为什么?因为投资、出口还是拉动中国经济的主要动力,不是消费。 有人说,2021年的上半年,是典型的周期复辟。2021年的资产市场会特别像2016年,经济反弹,大宗商品、金融、地产这些周期类的板块,表现仍然会非常抢眼。而2020年表现非常好的消费、科技可能会暂时告一段落。 这和我们长期看到的趋势不一样。从债券市场来看,社融拐点已到,2021年经济复苏,流动性不松不紧,不会太过宽松,所以债市的机会相对不大。从楼市的机会来看,楼市在2020年分化越来越严重,核心城市的核心房产,仍然是重要的核心资产。汇率已从2020年的快速上涨转为温和升值。我认为,在2021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仍然有升值的压力。具体到2021年的资产配置策略,我认为一定要认清大势,把握节奏。在未来,投资策略可能长期不变的两句话是:稳住基本盘,抓住确定性。(本文据管清友在广东卫视“更好的明年”财富盛典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 1月8日,生猪期货将在大商所正式挂牌上市,生猪期货首批上市交易合约为LH2109、LH2111、LH2201三个合约,生猪期货选取生猪活体作为交割标的。近期,关于生猪期货的交易细则陆续发布,其中多家上市的生猪养殖企业成为生猪集团交割仓库及分库。“不用专门开辟,就是我们正常生产的厂,符合大商所的要求后,我们就把它定为交割库。”牧原股份董事会秘书秦军称。 多家上市公司参与 在1月5日晚公布的交易细则里,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中粮肉食、傲农生物等上市公司的生猪集团交割仓库及分库成为指定交割库。 新希望生猪期货项目负责人李青表示,目前新希望已经正式取得了大连商品交易所生猪期货的集团交割仓库资格,同时公司旗下的夏津新希望六和农牧有限公司取得了分库资格。“首先,公司养猪产业的稳健发展为我们生猪期货集团交割库的申报提供了基础。其次,在公司领导的通力支持下,生猪期货、产业等各个部门都积极配合交易所的各项资质的审核、考察,保障了我们集团交割库申报工作的落地。” “如果说期货合约的持有方进入交割月,决定要做现货交割的话,则通过这些厂库进行交割,它也是期货合约的一部分。”秦军称,交割库需要规范性比较好、实力强的养殖场,大商所有一套考察标准,包括硬件条件、防疫条件、交通道路条件等。 李青表示,生猪期货目前还在备战上市的阶段,大家并没有实际的交割经验。“从交易所制定的生猪期货交割制度来看的话,我个人认为,不管是质量标准,还是交割流程的设计,都比较贴合现在生猪现货市场的交易。” “生猪期货是新鲜品种,我们首先主要是看生猪期货合约运行的情况跟我们的需求是不是匹配的,需要怎么做现在没有很确定的计划。”秦军表示。 有助平滑猪周期 李青认为,在产业资金、金融资金同时进入后,生猪期货价格所反映的角度不再局限于短期的猪肉产品供需。而市场主体更多元,价格机制更透明、更长效,也有助于平滑猪周期,为企业防范极端行情带来经济效益的剧烈波动提供新的选择。 “生猪期货对于养殖者来讲,将来有一个预期收益。有的投资者如果把生猪期货仅当作金融衍生品来炒作,大批资金涌入,中小企业可能有进一步淘汰的趋势,因为中小企业资本抗风险能力较低,各方面承受能力受到影响。长期来看,通过期货市场可能带来生猪行业更加客观的分析。”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原副司长、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理事方言称。 牧原股份表示,生猪期货上市预计会对市场生猪价格定价方式、现货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生猪期货属于市场价格发现的工具,根本上不能解决产业供需矛盾的问题。公司对于使用生猪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保持谨慎的态度。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曾表示,2020年秋冬季以来,随着猪肉市场供给持续改善,我国猪肉价格已连续三个月回落。预计元旦春节期间猪肉供应量比上年同期明显增加,猪肉价格在春节前受需求拉动可能小幅振荡上升,春节后企稳回落。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掷地有声地谈到“奋斗”。 倘若要为我们身处的新时代寻找关键词,“奋斗”定是其中之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奋斗精神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用鲜血、汗水和泪水写就了苦难与辉煌的奋斗史诗,结束了民不聊生的黑暗历史,让中国人从此真正站了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华大地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国际上不乏对新中国孤立、封锁、干涉和挑衅的势力。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从一穷二白中走出来,仅仅用了30年便“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靠的不是别的,正是奋斗不息。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国人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展现出气吞山河的强大力量。因为奋斗,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新时代更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主席在历次新年贺词中,坚定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奋斗精神。他说,“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是新时代奋斗者挥洒汗水拼出来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他强调,“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我们的蓝图是宏伟的,我们的奋斗必将是艰巨的。”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战胜了严重洪涝灾害,实现了经济正增长;“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无他,惟有奋斗! 从1921到2021,从一个创建时仅有50多名党员的政党,到如今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走过百年历程的中国共产党,靠着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在山河破碎时浴血奋战,在一穷二白时发愤图强,在社会发展时与时俱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回首百年,奋斗的脚印布满来路。展望未来,奋斗的足迹写就新征程。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要实现各项目标,奋斗是唯一的路径。我们要靠着奋斗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靠着奋斗追求更高质量发展,靠着奋斗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靠着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逐梦、圆梦。 一世纪风雨兼程,九万里风鹏正举。惟有奋斗,不惧风雨不惧难! (作者为本报评论员)
金融界1月5日消息,果实资本发文回顾2020年,展望新一年,果实资本表示,2020年为组合贡献较大收益来源的新能源、互联网、电动车等几个行业。 在果实资本看来,2019、2020年是国内权益市场极其少见的连续两个大年,A股也日趋美股化,市场分化达到前所未有的极致,很多优质的公司股价提前兑现了未来几年的收益空间。 展望2021年,果实资本建议从需求侧改革中发现机会。在其看来,消费的分级现象日趋严重,不同年龄、不同收入、不同爱好、不同生活观的群体都在孕育不同的消费品市场,由此推升不同的供给与需求、不同的开发与营销。 此外,数字化全面渗透的机会也值得关注。全球的线上化进程加速,传统的沟通、销售、娱乐场景失效,电商、内容、社交、支付等互联网渗透率快速提升。海外互联网巨大的发展空间和一些潜在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以下为全文: 多年以后回首2020年,仍会发现这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万千医护工作者英勇逆行,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全球至今仍笼罩在新冠肆虐的阴影中;这一年,互联网更快更深地渗透了人们的生活,我们的父母辈迅速学会了如何操作健康宝、微信支付、线上买菜、网课等等;这一年,逆全球化的暗流波涛汹涌,美国总统大选一波三折;这一年,与经济和生活一同跌宕起伏的还有全球各国资本市场,国内股市的波动与分化也更为剧烈。 2020年,也是果实资本成立以来的第6个年头,我们经历过市场的起伏震荡,也经历过公司的发展波折。有幸,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以我们自己认为合理且可持续的方式为持有人持续贡献了不错的业绩。 长期、因果、平衡,是果实资本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我们希望以长期价值为锚,以复利效应指导我们持续演进,在研究积累、投资框架进化上追求极致,在投资、团队组织、工作与生活上保持平衡和克制,我们追求因,期待长期为持有人贡献持续优秀回报的果。 岁末年初的回顾和总结,是为了对未来做更好的系统性和发散性思考。总结果实2020年的得与失、取与舍,向投资人汇报我们的思考过程和投资思路,希望我们的思考能够坚定投资人与我们一起长期走下去的信念,也欢迎共同交流和讨论! 2020年总结与回顾 1、前瞻性的深入研究是可观回报的重要来源 果实对研究员的要求是成为行业专家,能够深刻理解行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并对未来产业趋势、行业格局、演绎路径做出前瞻性判断,我们希望赚取的每一笔收益都来自于对一个行业、一个公司的前瞻性判断。 2020年为组合贡献较大收益来源的新能源、互联网、电动车等几个行业,果实早在2018年就开始了深入研究。 当市场担忧平价后光伏发电能否真正获得持续成长时,我们花了大量时间研究阻碍光伏发电放量的关键障碍、对比电动车从零到一的过程,思考各国政府、能源集团、市场参与者、用电企业等各方可能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对光伏长期空间和发展路径有了足够的认知,也坚定了在这个领域投入大量精力的决心。 研究员用了整整两年半的时间集中全部精力研究、调研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深入思考头部公司的壁垒和核心竞争力,领先市场发现了硅料等多个环节的供需缺口和竞争壁垒,这为长期坚定持有提供了扎实的根基。 同样,我们自2013年以来就一直紧密跟踪Tesla,对其区别于传统整车的产品和供应链、营销体系、自动驾驶等进行思考和分析,对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笃信不疑,并围绕电池、热管理、车用半导体等寻找投资机会,也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2020年,我们在疫苗、创新药、军工等市场热点上保持了克制,根源在于研究深度不足,对于积累不够、研究深度不够的机会我们宁可错过也选择不贸然介入。 2、投资要有全球视野和对新事物的好奇心 投资,主要是在判断未来,更重要的在于如何拥抱变化。世界在不停地变化,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最新的发现。果实要求研究员做研究时放眼全球,对全球不同公司的认知能极大地开拓我们的视野,有助于研究员从更长期、更多维度思考行业发展趋势和公司的真正壁垒。 果实团队一直对于新鲜事物保持开放和包容,对很多行业和公司的变革保持关注和足够重视。 比如,早在2018年初,我们就对当时尚属于动漫领域小众社区的哔哩哔哩开始了体验和研究。在对比研究了长、短、中视频公司的经营模式、用户结构、内容及体验后,结合海外YouTube等发展历程,我们较早地认识到了B站与众不同的年轻用户群体、超强的社区粘性、丰富的商业可拓展性,并预判公司未来能够成长为一个更大众的中长视频平台。公司随后调整发展战略,“破浪出圈”,最终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也随之带来了数倍的收益。 目前我们在A股、港股、美股均有持仓,一方面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寻找到有较高壁垒、更优质、更被低估、更大空间的标的,另一方面也可以规避单一市场的波动对组合的整体性冲击,平滑组合波动。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能否以全球视野看待企业的发展、能否积极拥抱新事物对投资越来越重要。 3、取舍、平衡让我们更平和、长久 我们倡导的平衡不是中庸,而是取舍,只有能够懂得舍弃一些东西,才能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追求极致。 舍弃对短期变化的过度关注,才能对长期空间和壁垒有更深入的理解; 舍弃对短期高收益的追逐,才能以更均衡的组合更平和的心态实现长期高复合回报; 我们通过寻找不同行业、不同现金流形态、不同市场和国家的优秀投资机会构建均衡的组合,看似舍弃了可能能追逐的更高收益率,却能以更稳定长期的心态挖掘更多更好的机会; 我们舍弃对所谓最“优秀”人才的追逐,而把价值观、自驱动力等构成高效团队的特质放在更重要的角度考量,或许这才是团队长期高效运转的关键。 这样的理念落实到投资中,我们一方面在研究上追求极致、持续不断的迭代和思考,以获得在某些行业和公司上超越市场的理解和认知;另一方面,在组合构建中,我们又尽可能在集中和分散中保持某种平衡。 通过平衡不同宏观因素驱动的行业持仓的比例来规避一些对宏观误判的风险,通过跨市场、跨国别的投资一定程度降低波动以及抵御部分宏观不可控因素的风险,通过持有不同现金流形态、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投资机会平衡中短期和长期。希望在尽可能少牺牲收益率的情况下,平衡持有人的持有体验,以实现真正长期为持有人赚钱的目标。 4、高效超能的团队是业绩长青的基石 投研团队是所有资产管理公司的核心,而如何构建团队、组织团队、培养梯队也是行业内的共性难题。从多达百人的公募研究航母到刚刚起步的私募机构,都在极力探索这个难题的有效解决办法。有幸,经过六年多的探索,果实投研团队日趋壮大,团队组织建设也初见成效。 一方面,我们仍在不断扩充投研团队,更多90后、高素质人才的加入,更多不同生活经历、学科背景的融入,为团队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和无尽能量。比如曾经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小夏、兴趣广泛且乐于思辩的小漆、乐于徒步骑行探险的小吴,他们都热爱生活、乐观向上,他们的快速融入,为公司带来了无尽的轻松和活力,也使得我们的研究更贴近年轻人的想法,投资更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 另一方面,经过反复讨论与磨合,投研团队成员价值观更加一致,研究方法体系也日趋完善,既保留了团队成员的个性、不同观点,也融合了不同思维体系的成果。在“长期、因果、平衡”的价值观认同下,不到十人的投研团队,既保障了研究成果和投资决策的无缝对接,思想的高效碰撞衍生出1+1>;;;;2的效果,也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能够自我驱动地更勤奋和努力的研究和学习,实现持续进步和提升。 在公司整体高效一致但又轻松活泼的氛围下,我们仍在不断吸纳更多优秀的研究员充实我们的队伍,希望有更多的不同声音交合相融,继而不断拓展我们的能力圈,不断提升我们的研究广度和深度。 2021年展望 2019、2020年是国内权益市场极其少见的连续两个大年,A股也日趋美股化,市场分化达到前所未有的极致,很多优质的公司股价提前兑现了未来几年的收益空间。 展望2021年,我们很难奢望市场连续几年给予较高的回报率,也不可能押注于市场大幅波动前后的逃顶与抄底。 投资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只要在股市中长期存活就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比择时更重要的是选择更有护城河、更有长期空间的优质标的。 虽然过去两年不少优质标的涨幅惊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缺乏吸引力。我们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整个国际局势和国内格局都在发生重大调整,很多传统行业、公司都在自我革命、不断颠覆,也有很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新公司不断完善、发展壮大。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站在中长期视角,我们花了不少精力探讨未来社会演绎和行业格局,也看到了一些投资机会并潜心研究。 1、从需求侧改革中发现机会 2020年底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了需求侧改革的重要性,希望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在整个社会链条中,我们看到了两大堵点:流通堵塞生产、分配堵塞消费。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无可比拟的世界工厂,中国的制造业占全球比重约三成,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依旧严重。 制约生产的流通堵点主要体现在核心技术和零部件无法自给,生产以来料加工、低端组装为主,而高附加值产业比例过低;原油、天然气过度依赖进口,整体生产成本受制于土地租金、劳动力成本抬升等因素不断高企。 解决后者主要依靠大力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自动化水平,而解决前者则需要更多的技术突破。 除了众所周知的芯片外,还有很多材料、工艺、关键技术需要突破,这些高端制造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就像光伏产业十年前几乎“两头在外”,从硅料、多晶炉、切割线到丝网印刷机、焊接机甚至压延玻璃全都依赖进口,而今天已经全部实现了进口替代。 高端制造在很多行业都将蕴藏着巨大的空间,越来越多的进口替代都会带来巨大的投资回报。 消费不足是国内经济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突出表现为高端消费未能全面满足,而中端消费受制于收入不足、购房压力等意愿不强。可以说,消费的堵点主要来自于分配。 未来,如果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落地,通过更加充分的就业、完善社保、加强转移支付等方式提高可支配收入,通过农村土改等释放红利缩小城乡差距,通过发展租赁市场缓解购房压力、激活消费。我国当前中等收入群体约4亿,未来极有可能扩大至8亿,最终带动全社会消费市场的整体扩容和国家经济社会的二次腾飞。 可以预见的是,消费的分级现象日趋严重,不同年龄、不同收入、不同爱好、不同生活观的群体都在孕育不同的消费品市场,由此推升不同的供给与需求、不同的开发与营销。新消费仍是我们研究和投资的重点方向之一。 2、数字化全面渗透的机会 数字化是我们非常重视的产业趋势。华为在《数字溢出:衡量数字经济的真正影响力》中提到:过去30 年中,数字技术投资每增加1美元,便可撬动GDP 增加20美元,数字技术投资的平均回报是非数字技术投资的6.7倍。 过去十年,互联网(尤其移动互联网)推动了消费行为、体验的数字化转型,社交、电商、支付、外卖、出行、娱乐等都有跨越式的改变。未来会逐步转向供给侧,将数字技术与研发、生产、销售、运输等紧密结合,提高企业运作智能化水平。 如果技术加速了企业内部、行业内部、产业链上下游、供应链之间的知识转移、业务创新和业绩提升,并对经济产生持续影响,就产生了数字溢出,继而推动数字经济。目前我们已经看到了数字化在地产、物流、交通、零售等很多领域的渗透和赋能,未来万物互联时代,会有更多的传统行业被改造,也会孕育更多的商业模式和优质公司。 此外,相较于国内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成熟度,大多数海外国家无论电商市场、娱乐社交、线上教育或移动支付,互联网渗透率并不高,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极度加速了全球的线上化进程,传统的沟通、销售、娱乐场景失效,电商、内容、社交、支付等互联网渗透率快速提升。甚至在很多国家和地区,Copy-from-China模式开始在全球互联网领域被广泛采用。 我们注意到了海外互联网巨大的发展空间和一些潜在的投资机会,并开始研究和跟踪。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坚信以更开放的视野、更深入的研究、更笃定的信念做好每一个研究和每一笔投资,业绩是顺其自然的结果。感恩所有持有人的信任,希望未来能继续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