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记者从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获悉,今年11月,河南省物流业景气指数(LPI)为59.6%,指数升至年内高点,物流业整体呈现出加快回升趋势。 物流业景气指数是反映物流业发展总体变化情况的官方指导数据,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高于50%时,反映物流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物流业经济收缩。 11月河南省LPI数据显示,新订单指数为64.8%,环比提高2.9个百分点;平均库存量指数为60.6%,环比下降4.0个百分点;物流服务价格指数为54.9%,环比提高1.3个百分点;主营业务利润指数为55.0%,环比提高1.5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为59.5%,环比提高0.8个百分点。无论是从订单、库存看,还是从价格、利润和就业情况看,总体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 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执行会长毕国海分析,消费“金九银十”连着电商“双11”,实体店和网店迸发出的强劲“买卖”需求,刺激物流业景气指数连续3个月递增。从后期走势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6.7%,位于50%以上景气区间,预计12月物流业景气指数持续保持高位。
金融服务投诉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12月10日,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关于2020年第三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下称《通报》),全面呈现了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接收并转送的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 从这份《通报》来看,银行业的消费投诉主要集中在信用卡业务、个人贷款业务和理财类业务等方面,其中信用卡业务是投诉的“重灾区”。 投诉总量排行榜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涉及信用卡业务投诉排行榜为: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涉及个人贷款业务投诉排行榜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涉及理财类业务投诉排行榜为:邮储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 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共接收并转送银行业消费投诉85097件,环比增长26.5%。其中,涉及国有大型商业银行27278件,环比增长16.1%,占投诉总量的32.1%;股份制商业银行37475件,环比增长30.6%,占投诉总量的44.0%;外资法人银行447件,环比增长19.8%,占投诉总量的0.5%;城市商业银行(含民营银行)8471件,环比增长46.0%,占投诉总量的10.0%;农村中小金融机构3418件,环比增长31.7%,占投诉总量的4.0%;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8008件,环比增长27.8%,占投诉总量的9.4%。下图表格为三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国有银行的情况: 在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的投诉量排名靠前。下图表格为股份制银行在三季度的消费投诉情况: 同时,东亚银行、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的投诉量在外资法人银行中排名靠前。 从《通报》可以看出,信用卡业务是消费投诉的主要金融服务领域和“重灾区”。 2020年第三季度,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接收并转送的银行业消费投诉中,涉及信用卡业务投诉48406件,环比增长43.5%,占投诉总量的56.9%。在涉及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投诉中,信用卡业务投诉14628件,环比增长82.0%,占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投诉总量的53.6%;在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投诉中,信用卡业务投诉30870件,环比增长29.1%,占股份制商业银行投诉总量的82.4%。 《通报》显示,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投诉量位列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前三名。其中,交通银行3819件,环比增长43.5%,占交通银行投诉总量的86.2%;建设银行3565件,环比增长122.8%,占建设银行投诉总量的64.0%;工商银行2922件,环比增长92.1%,占工商银行投诉总量的49.9%。 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投诉量位列股份制商业银行前三名。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投诉量的中位数为2833.5件。其中,招商银行5598件,环比增长24.4%,占招商银行投诉总量的86.1%;中信银行4694件,环比增长13.7%,占中信银行投诉总量的89.6%;平安银行4254件,环比增长58.6%,占平安银行投诉总量的79.2%。 东亚银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投诉量位列外资法人银行前三名。外资法人银行信用卡业务投诉量的中位数为30件。 2020年第三季度,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接收并转送的银行业消费投诉中,涉及个人贷款业务投诉20219件,环比增长33.5%,占投诉总量的23.8%。在涉及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投诉中,个人贷款业务投诉4060件,环比增长44.4%,占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投诉总量的14.9%;在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投诉中,个人贷款业务投诉2997件,环比增长42.9%,占股份制商业银行投诉总量的8.0%;在涉及外资法人银行的投诉中,个人贷款业务投诉49件,环比增长6.5%,占外资法人银行投诉总量的11.0%。 上述《通报》还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接收并转送的银行业消费投诉中,涉及理财类业务投诉4337件,环比减少59.1%,占投诉总量的5.1%。 在涉及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投诉中,理财类业务投诉2134件,环比减少75.8%,占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投诉总量的7.8%;在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投诉中,理财类业务投诉1762件,环比增长33.5%,占股份制商业银行投诉总量的4.7%。
核心观点 11月CPI同比下跌0.5%,近十年来再度落入负值区间。主要原因在于生猪供给增加导致价格下跌,食品价格环比贡献整体CPI负增长0.6%的0.53个百分点。核心通胀和服务业CPI同比仍保持稳定,因此CPI通缩并不意味着国内基本面的走弱,同时考虑到是食品供给端扰动造成的影响,短期货币政策或不会因此作出调整。PPI负增长继续收窄,11月同比下跌1.5%。大宗商品价格环比普遍显著上涨,我们持续看好未来一段时间工业品价格的上涨趋势,预计明年1季度PPI同比可能会转正。 正文 ▌猪价继续下降拖累CPI落入负值区间。11月CPI同比增长-0.5%,自2009年以来再度落入负值区间。环比负增长0.6%,仅次于今年年初疫情较为严重的3月和4月。造成CPI时隔近十年再度落入通缩区间的主要拖累是食品价格的持续走弱。虽然从历史表现来看,11月通常为猪肉需求旺季,环比变化会强于10月,但11月CPI猪价环比虽然比前月小幅抬升达到-6.5%,但整体变化仍显著低于过去六年间的平均季节水平。因此猪价的走弱直接致使CPI食品价格环比下降2.4%,对CPI环比贡献达到0.53个百分点,几乎为全部贡献。 ▌CPI通缩并不反映基本面有所恶化。当前经济回升动能依旧强劲,11月PMI数据显示工业需求继续回升,10月社消增速虽然没有达到2019年的月度平均水平,但环比上涨的趋势较为显著。反映到物价水平上,一方面11月核心CPI同比增速仍为0.5%,整体CPI的通缩并没有影响核心通胀的稳定,服务业CPI同比也增长0.3%,并未出现下行趋势。另一方面,非食品环比中,衣着加工服务、家庭服务、教育文化和娱乐和医疗服务等核心服务类消费分项,环比分别为0.1%、0.2%、0.6%和0.1%,与消费回升的趋势相同,居民部门需求恢复仍较为稳定。因此我们并不认为负值CPI反映出基本面的走弱,相反核心、服务业和非食品CPI的表现证明当前基本面仍在稳步复苏的阶段中。 ▌未来短期内CPI或仍将面临通缩压力,真正缓解可能要到明年2季度。根据我们的预测,未来核心CPI和非食品CPI仍将如同11月的表现,反映出基本面持续向好的趋势。即使整体通胀水平较低,但其对于货币政策的影响而言,我们认为通胀走低背后的逻辑与2019年通胀走高基本一致,即由于食品端供给的影响,并非需求疲弱,因此货币政策对此作出调整的可能性较低。 ▌PPI重新回到负值收窄通道,大宗商品价格仍有一定上涨空间。11月PPI同比增长-1.5%,较前两个月负增长显著收窄;环比增长0.5%,近两年以来的环比最高值。从11月PMI的分项价格数据可以看出,产成品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环比增长至年内最高值,预示着本月的PPI环比将出现上升。从分项来看,采掘、原材料、加工环比均显著上升,分别为0.8%、1.5%和0.4%。从更细的分项来看,除上游有色金属采选以外,其余重要的上中下游工业品价格环比均上涨。我们认为,这其中的核心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国内工业需求旺盛,推动相关产品价格上涨,二是疫苗进展导致全球基本面恢复预期升温、美国宽松政策或将在明年延续甚至加码、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等预期推动。我们认为,从目前的态势来看,未来大宗商品价格仍有上涨空间,特别是考虑到美国可能明年会出现一轮补库周期,或集中在中上游行业中,一定程度上拉动相关产品的需求。我们看好大宗商品的持续涨价。 ▌预计12月PPI仍将稳步回升,明年1季度将突破至0%以上。进入12月国际油价有所回升,煤炭价格出现上涨,预计12月国内工业需求不弱,因此PPI有望进一步回升至-1%左右。根据我们的预测,明年1季度PPI将转正至0%以上,也就是说,我们看好工业企业盈利的持续回升,盈利的好转一定程度上帮助制造业企业投资内生增长动能的恢复,明年制造业投资有望迎来内生性上行。 附录图表
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1月通胀数据。其中,CPI同比下降0.5%,较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PPI同比下降1.5%,降幅较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总体来看,CPI受猪肉价格拖累由涨转跌,非食品CPI十余年来首次降至负区间, 国内通缩压力加大。 受猪价同比回落和去年高基数影响,CPI同比由涨转跌。11月食品价格环比-2.4%、同比-2%。环比方面,由于生猪生产不断恢复,猪肉价格继续下降6.5%;鲜菜和鸡蛋供应充足,价格分别下降5.7%和1.6%。同比方面,受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猪肉价格同比从上月的-2.8%大幅降至-12.5%,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6个百分点,是CPI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 非食品CPI同比自09年以来首次降至负区间,通缩压力加大。非食品价格环比-0.1%,同比降至-0.1%,后者自2009年11月以来首次跌至负增长。环比来看,旅游淡季出行减少,飞机票、旅游和宾馆住宿价格下降较为明显;其他各个分项环比也不及过去十年均值水平。非食品价格的低迷反映出近期内需改善对价格指标的传导仍不明显,国内通缩压力比预想的更为明显。 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带动PPI同比低位回升。11月PPI环比0.5%、同比升至-1.5%。其中,生产资料价格降幅收窄,弥补了生活资料价格的回落。主要原因在于,11月工业品价格大幅上涨,国际原油价格、CRB现货指数、PPI出厂价格指数等明显上行,拉动PPI低位回升。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上涨的有24个,比上月增加12个。主要行业中,有色和黑色冶炼加工、油气开采、石油煤炭加工、化学制造等环比均有回升。 物价指标的负增长或延续至明年一季度。展望未来几个月,CPI方面,去年猪肉价格高基数影响持续、内需改善对非食品价格的传导受阻,CPI同比将维持低位;PPI方面,伴随全球经济修复、国内工业生产旺盛,PPI呈逐步回暖态势,但难以迅速摆脱负区间。根据我们的预测,CPI、PPI负增长的态势或延续至明年一季度,此后PPI有望率先走出通缩区间、回归正增长。对于当前货币政策而言,物价仍非主要考量因素。
事件 中国11月CPI同比降0.5%,前值涨0.5%;环比降0.6%,前值降0.3%。 中国11月核心CPI同比涨0.5%,前值涨0.5%;环比降0.1%,前值涨0.1%。 中国11月PPI同比降1.5%,前值降2.1%;环比涨0.5%,前值0%。 解读 1、猪周期下行+经济周期上行 当前经济持续复苏,上半年货币宽松,M2高增,但物CPI、PPI均为负增长,CPI甚至环比下降,表明总需求是弱回升,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牢固。 概括而言,当前是猪周期下行叠加经济周期上行。2019年猪周期上行期我们提出“拿掉猪以后都是通缩”,现在猪周期下行,展现了更为真实的经济运行状况。 2020年货币政策宽松并未引起通胀大幅上行,核心CPI持续低迷。11月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0.7%和13.6%;11月核心CPI同比0.5%。相较于实体经济,资本市场吸收了大量的流动性,叠加小微企业和就业形势严峻,居民收入下行,消费恢复缓慢,抑制核心CPI上行。 物价走势,PPI恢复好于核心CPI,印证疫后中国经济恢复工业生产好于终端需求。PPI环比连续6个月正增长、同比连续6个月降幅收窄;核心CPI仍低迷,同比连续5个月处于0.5%历史低位。 11月CPI同比-0.5%,由涨转跌;环比-0.6%。CPI回落主因生猪供给增加导致猪肉价格下跌。PPI同比-1.5%,降幅较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环比0.5%。PPI略有回升主因出口和投资恢复带动金属相关行业价格上涨,以及国际油价环比上涨带动化工产品价格上涨。 2021年温和通胀,但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不宜对经济形势盲目乐观。 经济基本面不足以支撑通胀大幅上涨。5月以来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政策顶出现,预计2021年1季度前后是经济顶,回归经济潜在增长率。消费恢复缓慢,出口、基建和房地产投资未来面临放缓压力。5月以来房地产调控收紧,基建投资面临地方财政收入压力,“疫情受益型”出口难以持续高增长,消费受就业和居民收入抑制。 建议:货币政策谈收紧为时尚早,宜保持观察。精准把握好力度和节奏,不要人为制造经济的大起大落。结构层面,流动性精准投向基建和实体经济,尤其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中小微、民企、制造业、高新技术等领域。 财政政策的结构性效果比货币政策好,应继续发力基建尤其是新基建,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 “双循环”的核心是对内扩大内需、对外提升产业链安全,关键是三大抓手:新基建、城市群和放开生育。这是这些年我们在公共政策领域的三大建言和呼吁,但进展不同,新基建已经从学术讨论走向国家战略,城市群逐渐走向社会共识但尚未完全落实到公共政策,而全面放开生育则面临巨大的学术分歧和社会争议。 2、核心CPI持续低迷 11月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连续5个月处于0.5%的历史低位。核心CPI同比自2018年以来持续下行;受疫情冲击,2020年核心CPI同比进一步下滑。随着经济持续恢复,核心CPI有望低位回升。 3、猪周期下行拖累CPI由涨转跌 11月CPI同比-0.5%,较上月下降1个百分点;环比-0.6%,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 食品价格同比-2.0%,较上月下滑4.2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44个百分点,主因食品供给端改善。其中,受猪肉生产恢复、供给改善影响,猪肉价格下降12.5%,降幅比上月扩大9.7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60个百分点,是拖累CPI下行的主要因素;牛、羊肉价格分别上涨4.2%和2.2%,涨幅回落2.8和1.4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下降17.1%,降幅扩大0.8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8.6%,涨幅回落8.1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3.6%,涨幅扩大3.2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1%,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06个百分点。其中,衣着、居住和交通和通信价格分别下降0.3%、0.6%和3.9%,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分别上涨1.5%和1.0%。 4、出口和投资拉动PPI缓慢上行 11月PPI同比-1.5%,较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环比0.5%,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持续向好,出口和投资恢复带动,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终端消费低迷,生活资料价格环比上涨0.1%;同比低位徘徊,下降0.8%,降幅扩大0.3个百分点。 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环比上涨的有24个,上涨面达六成。金属相关行业价格由降转涨,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1.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1.1%。受国际原油价格环比上涨影响,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2.2%,化学纤维制造业价格上涨1.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1.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0.9%。供暖需求季节性增加,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分别上涨2.8%和2.2%。
11月CPI同比-0.5%,前值0.5%;PPI同比-1.5%,前值-2.1%。 主要观点 一、关注工业品领域的广泛涨价 PPI同比回升的趋势已成市场共识,但PPI同比由于受到油价的拖累,并无法很好地表现工业品涨价的广泛性。我们提示投资者,当下50类重要工业品中的价格上涨有43种,涨价广泛性已接近2016-2017年峰值,也就意味着工业品价格可能已经进入实质性普涨阶段。我们从以下四个维度中,观察到工业品价格的广泛上涨现象。 第一,从生产和生活资料看,除了耐用消费品都在涨。生产资料环比涨幅皆快于生活资料,体现投资强于消费的现状;生产资料的上游涨幅尤其显著。生产资料环比0.7%的上涨速度,与2018年9月份的高点一致,低于2016-2017的峰值,但略快于2016-2017年的平均环比涨幅(0.55%)。 第二,从购进价格看,九大类材料价格环比全部上涨。10月份上涨的原材料价格在11月继续上涨,并且涨幅较上月进一步扩大,主要有化工原料类、建筑材料类、纺织原料类。10月份下跌的原材料价格在11月均由跌转涨,主要有燃料动力类、有色金属材料类、农副产品。 第三,从工业行业看,PPI统计的40个工业行业中,目前价格环比上涨的有24个,比上月增加12个。在公布具体价格的30个主要行业中,本月有20个行业的价格在上涨。与历史比较,上一个高点是2019年4月(21个行业上涨),再往前,是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2018年的6-10月份。 第四,就统计局公布的50种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而言,首先从整体看,11月有42种产品价格环比上涨,产品涨价的广泛度已经堪比2016年4季度的水平。其次从看大类产品看,就九大类生产资料而言,每一类基本都是普涨状态,50种产品简单平均的月度价格涨幅已经达到5.17%,大致与2016-2017年间的高点相当。本月价格涨幅较高的大类包括化工产品(13.9%)、有色金属(7%)、黑色金属(4.7%)和煤炭(3.7%)。最后从具体的生产资料看,考虑到不同品类产品价格的不可比性,我们从每个大类中挑出了价格涨幅最高的细分产品(详见正文)。 二、明年CPI同比将温和回升,对货币政策无掣肘 11月,食品和非食品价格环比同步走弱。猪价、鲜菜价是食品价格环比下跌的主要拖累项,非食品价格主要受旅游出行相关价格下行的拖累。去除能源和食品的核心CPI同比连续五个月处于0.5%的低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经济修复过程中消费需求复苏偏慢的特征。 12月CPI同比跌幅或将收窄,明年CPI同比前高后低,通胀呈温和回升趋势,中性情形下CPI同比全年中枢在1.4%左右,不会对货币政策形成掣肘,不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相比而言,PPI的走势才更值得关注。 三、PPI未来趋势:同比回升趋势不改,修复速度加快 从基本面看,我国经济大概率会在四季度及明年1季度出现短暂的微过热状态。在此背景下,经济升温将从量向价格扩散,目前广泛的工业品涨价就是很好的例证。PPI同比修复的速度会加快,年底PPI同比跌幅或收窄至-1.1%。我们预计PPI同比明年上半年将保持上行趋势,大约在明年3月份翻正,年中高点可能触及3%。此外,还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如果明年海外财政刺激方案和疫苗普及超预期,在需求和大宗商品价格的带动下,不排除PPI同比更快速上行的可能。 风险提示:顺周期动能减弱,中美冲突加剧。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一 关注工业品领域的广泛涨价 PPI同比回升的趋势已成市场共识,但PPI同比由于受到油价的拖累,并无法很好地表现工业品涨价的广泛性。我们提示投资者,当下50类重要工业品中的价格上涨有43种,涨价广泛性已接近2016-2017年峰值,也就意味着工业品价格可能已经进入实质性普涨阶段。我们从以下四个维度中,观察到工业品价格的广泛上涨现象。 第一,从生产和生活资料看,除了耐用消费品都在涨。生产资料环比涨幅皆快于生活资料,体现投资强于消费的现状;生产资料的上游涨幅尤其显著。生产资料环比0.7%的上涨速度,与2018年9月份的高点一致,低于2016-2017的峰值,但略快于2016-2017年的平均环比涨幅(0.55%)。 第二,从购进价格看,九大类材料价格环比全部上涨,10月份上涨的原材料价格在11月继续上涨,并且涨幅较上月进一步扩大,涨幅较大的有化工原料类(1.7%)、建筑材料类(1.1%)、纺织原料类(0.6%)。10月份下跌的原材料价格在11月均由跌转涨,主要有燃料动力类(1.2%)、有色金属材料类(0.8%)、农副产品(0.7%)。 第三,从工业行业看,PPI统计的40个工业行业中,目前价格环比上涨的有24个,比上月增加12个。在公布具体价格的30个主要行业中(有10个行业不公布),本月有20个行业的价格在上涨。与历史比较,上一个高点是2019年4月(21个行业上涨),再往前,是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2018年的6-10月份。 第四,就统计局公布的50种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而言,首先从整体看,11月有42种产品价格环比上涨,产品涨价的广泛度已经堪比2016年4季度的水平。其次从看大类产品看,就九大类生产资料而言,每一类基本都是普涨状态,50种产品简单平均的月度价格涨幅已经达到5.17%,大致与2016-2017年间的高点相当。本月价格涨幅较高的大类包括化工产品(13.9%)、有色金属(7%)、黑色金属(4.7%)和煤炭(3.7%)。最后从具体的生产资料看,考虑到不同品类产品价格的不可比性,我们从每个大类中挑出了价格涨幅最高的细分产品——黑色金属(线材,8.4%)、有色金属(铝锭,9.3%)、化工产品(硫酸,53.5%)、石油和天然气(液化天然气,4.9%)、煤炭(普通混煤,4%)、非金属建材(平板玻璃,3.3%)、加工用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黄豆,4.9%)、农业生产资料(尿素,4.4%)、林产品(纸浆,1%)。 二 CPI:食品价格拖累同比转负 (一)CPI总体情况:同比由涨转跌 2020年11月CPI同比下跌0.5%,其中,翘尾因素影响0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影响-0.5个百分点。同比涨幅较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跌幅超出市场预期(WIND一致预期CPI同比上涨0.1%)。CPI环比跌0.6%,跌幅超出历史季节性走势。 (二)CPI分项情况:食品和非食品价格环比同步走弱 11月,食品和非食品价格环比同步走弱。食品价格环比下跌主要受到猪价、鲜菜价格下跌的影响,猪肉季节性需求回升,鲜菜供应充足。非食品价格主要受旅游出行相关价格下行的拖累,11月是旅游淡季,居民出行减少,相关需求减弱。从八大类分项来看,有四类价格环比下跌,有三类价格环比持平,仅有一类价格环比上涨。去除能源和食品的核心CPI同比连续五个月处于0.5%的低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经济修复过程中消费需求复苏偏慢的特征,我们预计11月社零修复变缓,当月同比仅回升至5%。 食品项CPI环比下降2.4%,同比下降2%。从环比涨幅看,猪肉、鲜菜和鸡蛋价格是食品价格进一步走跌的拖累项,食品价格环比跌幅较10月份下降0.4个百分点,拖累CPI环比下降0.53个百分点。从分项数据看,猪价仍是食品价格环比下跌的主要影响因素,但猪价对CPI环比的拖累幅度收窄;鲜菜价格加速下跌对CPI环比的拖累扩大。11月猪肉价格环比跌幅6.5%,拖累CPI环比下降0.29个百分点,较上月减少0.05个百分点。鲜菜价格环比跌5.7%,跌幅较上月扩大3.6个百分点,拖累CPI环比下降0.15个百分点,而上月的拖累幅度只为0.06个百分点。 从影响因素看,猪肉价格11月环比跌幅收窄,既有猪价连续大跌后养殖户惜售挺价情绪以及猪肉进口量下降对市场短期供给带来扰动的影响,又有逐渐进入猪肉传统消费旺季带来的消费小幅回升的支撑。此外,在猪价持续回落的影响下,牛羊肉价格的涨幅也有所收窄。鲜菜和鸡蛋价格下跌的主因仍是供应充足。 非食品CPI环比从上月上涨0.1转为下降0.1%,同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下跌0.1%。冬装新品上市,服装价格上涨推动衣着项CPI环比上涨0.3%;房租、家用器具、医疗服务价格下行分别带动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价格环比走平。非食品价格环比走弱,主要受旅游出行相关价格下行的拖累。11月是旅游淡季,居民出行大幅减少,飞机票、旅游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下降15.6%、4.4%和3.4%。交通和通信价格环比下跌0.2%,主要受交通燃料拖累;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环比下跌0.6%。 去除能源和食品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5%,与上月持平,环比下跌0.1%。核心CPI同比连续五个月处于0.5%的低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经济修复过程中消费需求复苏偏慢的特征。 (三)CPI趋势预判:明年温和回升,对货币政策无掣肘 11月CPI同比转负的主要原因是翘尾因素回落、食品项中猪价和菜价大幅下行。我们预计,12月压制CPI同比下行的因素将有所改善,具体表现为:首先,翘尾因素对CPI价格的影响消失;其次,在进入传统消费旺季(如南方的腌腊需求上升)后,12月初至今猪价止跌回升,平均价格为41.6元/千克,较11月均价上涨了5.6%。在需求的支撑下,猪价可能短期内保持震荡趋势,大幅下行的空间不大。再次,冬季来临,蔬菜供给减少将推升菜价季节性上涨。目前蔬菜价格较11月底已经上涨了约4%,预计12月蔬菜价格大概率将保持上涨趋势。最后,核心CPI已经筑底,可以对CPI同比下行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结合上述判断,12月CPI同比虽仍将处于负区间,但下跌幅度或将收窄至-0.3%。值得注意的是,11月CPI同比-0.5%并不是此轮走势的底部,由于基数效应的影响,明年1月份CPI同比将再次下探,跌幅或将达到-1%,然后在明年上半年一路回升。 我们认为,明年CPI全年前高后低,通胀呈温和回升趋势,中性情形下CPI同比全年中枢在1.4%左右,不会对货币政策形成掣肘。 三 PPI:同比修复速度加快 (一)PPI总体情况:环比上涨,同比降幅收窄 11月PPI同比下降-1.5%,降幅较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同比跌幅中,翘尾因素影响为0,新涨价因素影响约-1.5个百分点。PPI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5%,涨幅创两年以来的新高。从两大类看,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1.8%,降幅较上月大幅收窄0.9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7%,较上月涨幅扩大0.6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下降0.8%,跌幅较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环比由-0.1%转为0.1%。 同比来看,跌幅最大的仍然是与石油相关的行业,但因近期油价持续回升,相关行业的价格同比跌幅均在收窄。化纤制造、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的价格同比跌幅较上月分别收窄3.4、3、2.2以及0.6个百分点。黑色和有色金属相关行业的价格同比涨幅靠前,且涨幅还在进一步扩大。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行业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2.5%、6.9%、4.1%和2%。价格上涨的行业还有非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和医药制造业等。 环比来看,受国际油价上涨影响,石油相关行业价格继续上涨且涨幅扩大,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2.2%,化维制造业价格上涨1.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1.7%。北方省市在11月集中进入供暖季,供暖需求大幅增加,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煤炭采选业价格上涨。受益于黑色和有色金属价格上涨,金属相关行业价格由跌转涨,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1.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1.1%。此外,涨幅扩大的还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和纺织业。价格下跌的主要有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选和汽车制造业。 (二)PPI趋势预判:回升趋势不改,修复速度加快 过去数月经济的走势大概是一个逐步升温的过程。7月份经济进入调养期,彼时经济修复的结构较差,主要亮点在以基建、地产为代表的逆周期环节。8-9月份,经济结构有所改善,社零、制造业投资增速都开始转正。10月开始,经济数据全面向好,出口和地产超预期,经济微过热的概率加大。11月份,经济升温趋势延续,出口增速继续向上,经济升温从量向价格扩散,广泛的工业品涨价就是很好的例证。 从基本面看,我国经济大概率会在四季度以及明年1季度出现短暂的微过热状态。在此背景下,PPI同比修复的速度会加快,预计年底PPI同比跌幅收窄至-1.1%。预计PPI同比明年上半年将保持上行趋势,大约在明年3月份翻正,年中高点可能触及3%。此外,还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如果明年海外财政刺激方案和疫苗普及超预期,在需求和大宗商品价格的带动下,不排除PPI同比更快速上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