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思科技上半年盈利19.12亿元 同比扭亏 蓝思科技披露半年报。公司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567,579,948.79元,同比增长37.0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11,832,982.93元,上年同期为-156,397,139.30元;基本每股收益0.4391元/股。 汇川技术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94% 汇川技术披露半年报。公司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784,043,444.36元,同比增长75.9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4,443,567.67元,同比增长94.33%;基本每股收益0.45元/股。 四方精创拟定增募资不超10亿元 四方精创披露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本次发行对象为不超过35名符合规定条件的特定对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0,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将全部投资于金融级分布式数字化平台项目、开放式智能金融微服务平台项目、智能可信数据交换平台产业化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万兴科技拟发行不超3.8亿元可转债 万兴科技披露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预案。本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拟募集资金不超过38,000.00万元,募集资金总额扣除发行费用后拟投资于数字创意资源商城建设项目、AI数字创意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据交易所公告,瑞晟智能今日申购,申购代码:787215,顶格申购需配市值2.5万元。圣湘生物今日申购,申购代码:787289,顶格申购需配市值10万元。中信博今日申购,申购代码:787408,顶格申购需配市值8.5万元。南亚新材、芯原股份今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沪光股份、均瑶健康今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新股提示】 申购:瑞晟智能 圣湘生物 中信博 上市:南亚新材 芯原股份 沪光股份 均瑶健康 中签号:无 中签率:无 缴款:无 【申购】 瑞晟智能今日申购 顶格申购需配市值2.5万元 据交易所公告,瑞晟智能今日申购,本次公开发行股份10,010,000股,申购代码:787215,发行价格:34.73元/股,单一账户申购上限2500股,顶格申购需配市值2.5万元。 【公司简介】 浙江瑞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注册地位于宁波国家高新区,是一家专业的智能物流系统供应商,专注于工业生产中的智能物料传送、仓储、分拣系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下游客户主要集中于服装、家纺等缝制行业,公司可以为其提供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工厂内部生产物流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提供的智能物料传送、仓储、分拣系统立足于满足客户在车间生产及仓储物流各个环节、不同层次的智能化生产管理需求,能有效解决服装、家纺等缝制企业车间杂乱、生产效率低下、库存积压等问题,帮助客户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主营业务】 工业生产中的智能物料传送、仓储、分拣系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下游客户主要集中于服装、家纺等缝制行业,公司可以为其提供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工厂内部生产物流整体解决方案。 【筹集资金将用于的项目】 圣湘生物今日申购 顶格申购需配市值10万元 据交易所公告,圣湘生物今日申购,本次公开发行股份40,000,000股,申购代码:787289,发行价格:50.48元/股,单一账户申购上限10000股,顶格申购需配市值10万元。 【公司简介】 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以自主创新基因技术为核心,集诊断试剂、仪器、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为一体的体外诊断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致力于成为基因科技普惠者,服务国家精准医疗体系和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是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感染性疾病及肿瘤基因诊断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单位、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公司主要产品及服务包括检测试剂、仪器和检测服务。 【主营业务】 生物试剂的研发开发、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主要产品及服务包括检测试剂、仪器和检测服务。 【筹集资金将用于的项目】 中信博今日申购 顶格申购需配市值8.5万元 据交易所公告,中信博今日申购,本次公开发行股份33,928,870股,申购代码:787408,发行价格:42.19 元/股,单一账户申购上限8500股,顶格申购需配市值8.5万元。 【公司简介】 江苏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领先的光伏跟踪和支架系统方案提供商和制造商,致力于为公共事业、商业、工业和住宅项目提供光伏跟踪和支架系统的相关产品和服务。公司是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光伏支架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营业务为光伏支架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光伏跟踪支架及固定支架。公司光伏支架的出货量及市场占有率位居世界前列。 【主营业务】 光伏支架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光伏跟踪支架及固定支架。 【筹集资金将用于的项目】 【上市】 南亚新材今日上市 发行价格32.6元/股 据交易所公告,南亚新材今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证券代码为688519,发行价格32.6元/股。发行市盈率为55.24倍。 主营业务:覆铜板和粘结片等复合材料及其制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 芯原股份今日上市 发行价格38.53元/股 据交易所公告,芯原股份今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证券代码为688521,发行价格38.53元/股。 主营业务:面向消费电子、汽车电子、计算机及周边、工业、数据处理、物联网等广泛应用市场所提供的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和半导体IP授权服务。 沪光股份今日上市 发行价格5.3元/股 据交易所公告,沪光股份今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证券代码为605333,发行价格5.3元/股,发行市盈率为22.97倍。 主营业务:汽车线束的研发、制造及销售。 均瑶健康今日上市 发行价格13.43元/股 据交易所公告,均瑶健康今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证券代码为605388,发行价格13.43元/股。发行市盈率为22.98倍。 主营业务:常温乳酸菌系列饮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陆续推出其他系列健康饮品。
创业板注册制仅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就急于要刷一刷自己的存在感。注册制下首批出台的新股不仅创造了创业板最高发行价的历史纪录,与风头正劲的科创板也大有一较高下之意。本该成为创业板重整旗鼓发动机的注册制,刚一开始似乎就又回到了创业板初期那副泡沫发生器的模样了。 注册制下的创业板莫要重回“三高”老路 十年前,中国资本市场最有活力的板块非创业板莫属,虽然创业板当时因种种原因没有实行注册制改革,但打造中国纳斯达克的期望和科技型上市公司集中营的形象仍使其轻而易举地打破了23倍市盈率红线的限制。经统计,2009年~2012年,创业板发行市盈率在100倍以上的个股共有16只。但令人叹息的是,当年发行市盈率高高在上的创业板个股,上市后却多数难逃高开低走的宿命。 近日,注册制条件下创业板首批发行新股之一138.02元/股的首发价格,成功打破了此前的纪录。创业板注册制初始新股发行定价的高企,一定程度上其实也可视之为是对当前科创板越来越高的新股发行价水到渠成的承接。虽然其41倍的发行市盈率与之前科创板公司最高1737.49倍的发行率相比仅仅是小巫见大巫,但作为注册制改革在科创板、创业板相继推开给市场所带来的见面礼,如果发行市盈率和发行价未来越来越高,对于市场的影响是很值得引起人们去深思的。 越来越高的发行定价和市盈率,一定程度有可能意味着股票基本面的本质变化给市场所带来的投资机会,但却并不意味着相关股票的估值可以脱离对基本面成长性的正确评估。在这个问题上,科创板还可以说是一张白纸,而创业板则是有前车之鉴的,相继推开注册制改革的科创板和创业板为了更方便企业上市融资,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上市门槛,放宽了新股发行的条件,也并不意味着新股可以重回过去高价发行、高市盈率发行、高比例超募发行的老套路。“三高”圈钱不仅将造成市场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必然将有可能给市场带来更多有违公开公平公正基本原则的负面因素,这从根本上说也是不利于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 注册制下发行定价的高企并不是创业板的福音 新股发行定价和市盈率越来越高,其实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新股发行定价机制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创业板目前虽然基本完成了与科创板的接轨,但在发行上市制度上与科创板仍有一些不同之处,相较于科创板公司在IPO时必须向基金公司等网下投资者以询价的方式确定发行价格,创业板保留了直接定价方式;在网下投资者账户持有市值的门槛上,创业板仅要求1000万的市值门槛;此外,创业板仅对未盈利企业、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红筹企业、高价发行企业实施保荐人相关子公司强制跟投的制度。这意味着当报价有可能涉及相关询价机构背后的利益时,利益输送和利益交换并不是一点也没有幕后交易的机会的。 同时,新股发行定价和市盈率的越来越高,似乎与人气越来越高的“新股不败神话”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尽管创业板在迎接注册制落地之前有意识地发动了一场较为全面的涉及投资者资格确认的重新签约活动,但恰恰在这次重签活动还没有来得及全面收官的时候,创业板首批按照注册制要求所发行的新股就迫不及待地进入了发行程序。这不仅导致一部分还没有来得及完成重签手续的投资者失去了认购首批新股的资格,这批发行价高企的新股也无不由于过大的稀缺性而导致中签率相对偏低。发行价高企的创业板新股如果又将因此而重蹈之前非注册条件下高开低走的覆辙,则注册制的创业板与非注册时实则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 在笔者看来,注册制下发行定价的高企并不是创业板的福音,而是饮鸩止渴的泡沫发生器。借短缺经济的计划分配模式,在将新股打新差价当做一种福利送给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同时,如果又重新沦为一级市场上市公司大股东圈钱、二级市场大机构大资金投机套利割散户韭菜的工具,那么,其必然的结果显然不可能离对外接轨国际对内也有利于服务实体经济的市场化正确方向越来越近,而只会越来越远。而这,决不是注册制改革的本意,显然也是一切期待注册制改革将给创业板,给广大投资者带来美好希望的人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作者为著名独立撰稿人,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
深交所近日宣布,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首批公司将上市。这意味着,资本市场稳步推行的注册制改革又迈出重要一步。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深入贯彻落实新证券法对全面推行注册制的要求,既借鉴了科创板和境外成熟市场成功经验,又结合存量市场情况优化完善,在首发、再融资、并购重组等领域同步实施注册制。 市场人士认为,创业板改革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审核进度及结果全透明、可预期,在发行上市条件、发行定价、发行节奏方面也更加市场化。机构研究人员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注册制的稳步推进,一个更加市场化的资本市场将充分发挥其融资功能,助力更多优质、创新企业得到长足发展。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良性的投资环境。 以信息披露为核心 信息披露是注册制的核心。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认为,对市场而言,当信息披露不完善时,极易导致信息的不对称,进而造成投机、炒作、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泛滥,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会严重损害那些踏踏实实做事的上市公司的利益和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而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则可起到净化市场的作用。 此次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通过要求证券发行人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公司信息,使投资者可以获得必要的信息,以对证券价值进行判断并作出投资决策,证券监管机构对证券价值几何、价格高低则不作实质性的判断。 东兴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刘嘉玮表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是新证券法实施后的一项重大改革,而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新证券法的修订重点之一,也是优化监督审核环节、缩短创新企业上市流程、将监管职责转移给交易所等的基础。 坚持市场化方向 市场人士认为,此次创业板改革在发行上市条件、发行定价以及发行节奏方面更加凸显了市场化方向。 陈雳表示,从发行上市条件看,一方面,深交所放宽门槛,设置了更为多元、更具包容性的上市条件,允许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的企业、特殊股权结构企业和红筹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并为尚未盈利企业上市留下制度空间。另一方面,精简优化发行条件,对公开发行股票的持续盈利能力要求改为持续经营能力,对可由投资者来判断的事项,逐步将规则要求转化为信息披露要求。 发行定价方面,注册制下,新股发行定价通过市场化方式决定,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的投研定价能力,建立以机构投资者为参与主体的询价、定价、配售机制。 陈雳表示,截至8月15日,注册制下创业板新股注册生效的已有23家。目前,绝对发行价格最高的是锋尚文化,其发行价为138.02元。从市盈率角度看,这23家公司的市盈率水平从19倍至59倍不等。相对于8月14日收盘时创业板72.6倍的整体市盈率水平,创业板注册制新股具有一定的投资机会。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在注册制下,创业板新股的发行上市节奏也由市场化方式决定。即市场主体自主选择发行窗口,新股发行实现“常态化”。同时,再融资的小额快速发行适用简易程序,交易所在两个工作日内受理,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出具审核意见,极大地提高了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效率。 审核进度及结果可预期 市场人士表示,从审核进度看,深交所在审核业务规则中对审核时限作出明确规定,针对首发(含重组上市)、再融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等,明确具体审核时限和回复时限,企业从申请到审核到注册到上市,时间进度可预期。同时,审核标准、审核流程清晰透明,审核问询及发行人、中介机构的回复,还有上市委审议结果均对外发布,增强了审核结果的可预期性。 “从已提交注册和注册生效企业的情况看,其受理时间集中在6月下旬,以此计算,审核时间约为40天至50天。”陈雳表示。 刘嘉玮认为,注册制下的创业板定位明确,审核效率更高,各主体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企业上市审核周期明显缩短。同时,注册制将发行定价权交给市场,由投行和投研部门对企业资质严格把关,并积极与市场对接,使上市定价更加灵活和市场化。券商定位也从之前的“上市中介”上升至“全流程参与”,权责范围均有所扩大。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后,券商也将继续承担一定的监督职责,时时与监管部门和企业沟通,使企业经营更加透明。
凤形股份披露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本次发行对象为江西泰豪,江西泰豪为公司控股股东控制的企业。发行价格为17.83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5,400万元,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偿还有息借款、12~3000kW新能源电机及船电集成系统制造项目。
上海新阳披露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本次发行对象为不超过35名符合证监会规定的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不超过15.0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将7.32亿元用于集成电路制造用高端光刻胶研发、产业化项目,3.48亿元用于集成电路关键工艺材料项目,4.20亿元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人民银行昨日发布公告,将于8月17日对本月到期的两笔中期借贷便利(MLF)一次性续做,具体操作金额将根据市场需求等情况确定。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一方面,本月MLF到期量较大;另一方面,受专项债集中发行等因素影响,资金面近期边际趋紧。央行此举意在稳定市场预期。同时,MLF利率进一步下降的概率较低。货币投放将维持“总量适度”原则,降准、降息的频率和力度较此前将明显下降。 央行“剧透”以平稳预期 公开信息显示,8月17日和26日分别有4000亿元和1500亿元MLF到期,本月合计有5500亿元MLF到期,到期量较大。 此外,受专项债集中发行等因素影响,近期资金面边际趋紧。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认为,随着政府债券发行逐渐发力,8月以来累计净融资额约9000亿元,资金面基本维持“紧平衡”状态,隔夜利率已逼近2.2%,1年期存单价格上行至2.9%。 “央行再度实行预期管理,提前公告一次性续做,一是告诉市场,MLF不会缺席;二是一次性续做有助于平滑市场波动,避免分两次续做时,机构过度博弈央行行为,造成市场波动加剧。”王一峰表示。 综合当前资金面的情况,王一峰判断,央行可能采取等量或小幅超量续做的方式。 今年,央行曾两次提前公开市场操作计划。2月2日,央行公告称,将于2月3日开展1.2万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投放资金;6月8日,央行称,将于6月15日对当月8日和19日分别到期的共计7400亿元MLF进行一次性续做。 连续开展逆回购操作 对冲政府债券发行 近期,央行还通过连续开展逆回购操作的方式,熨平市场波动。 8月7日以来,央行连续开展逆回购操作。8月12日至14日,央行连续3天加大逆回购投放力度。Wind数据显示,央行本周共进行5000亿元逆回购操作,净投放4900亿元。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六七月地方债发行节奏放缓后,预计地方债发行规模将在八九月加速回升。因此,在地方政府债供给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央行适当增加流动性投放,有助于配合财政发行,进一步发挥货币和财政配合功能。 王一峰认为,央行连续3天加大逆回购投放力度,主要是为对冲政府债券发行。8月12日起,政府债券净融资额每日规模均超1400亿元,对资金面形成抽紧效应,需要央行的适时对冲。 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 MLF利率下降概率较低 多名市场人士认为,后续MLF利率下降的概率较低。明明判断,MLF利率调整的概率不大,总体仍将保持中性。 “货币政策正在逐步回归常态化。”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解释称,常态化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利率方面,更多是通过压低LPR加点部分,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二是加强结构性调控。 颜色认为,经济持续向好,货币政策则总体趋稳。但由于尚余约1.5万亿元专项债等待发行,央行收紧流动性的概率不大,仍需进行一定支持。 对于下半年货币政策走势,王一峰认为,货币投放将维持“总量适度”原则,降准、降息的频率和力度较此前将明显下降,更多是依靠公开市场操作、MLF等工具实现基础货币投放。在结构性工具的使用上,央行主要通过“三档两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框架、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央行票据互换等工具,加强结构性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