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近日下发的《关于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有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对近期下达及后续拟下达的新增专项债券,与抗疫特别国债、一般债券统筹把握发行节奏,妥善做好稳投资稳增长和维护债券市场稳定工作,确保专项债券有序稳妥发行,力争在10月底前发行完毕。 按照计划,2020年安排新增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74.4%。前期分3批提前下达了新增专项债券额度2.29万亿元,近期刚刚下达第4批额度1.26万亿元。截至7月中旬,已发行新增专项债2.24万亿元,尚余约1.5万亿元等待发行。 《通知》要求,专项债券期限原则上与项目期限相匹配,并统筹考虑投资者需求、到期债务分布等因素科学确定,降低期限错配风险,防止资金闲置。既要鼓励发行长期专项债券,支持铁路、城际交通、收费公路、水利工程等建设和运营期限较长的重大项目,更好匹配项目资金需求和期限,又要综合评估分年到期专项债券本息、可偿债财力以及融资成本等情况,合理确定专项债券期限,避免人为将偿债责任后移。 与去年相比,今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期限进一步拉长,有利于地方债风险管控。截至7月14日,专项债平均发行期限15.6年。其中,10年期及以上长期债券发行2.02万亿元,占90%,较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 《通知》除了重申专项债重点用于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交通基础设施等七大领域之外,还提出赋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对因准备不足短期内难以建设实施的项目,允许省级政府及时按程序调整用途,优先用于党中央、国务院明确的“两新一重”、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等领域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确需调整用途的,原则上应当于9月底前完成,合理简化程序,确保年内形成实物工作量。 北京明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杨晓怿对记者表示,上述要求意味着专项债由“重规模”转向“重质量”。《通知》首次明确提出可以调整新增专项债券用途,并且把专项债券发行的最后时限相较去年推迟了1个月,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专项债投资的质量,发挥政府投资撬动社会投资的积极作用。 《通知》提出,严格新增专项债券使用负面清单,严禁将新增专项债券资金用于置换存量债务,决不允许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此外,要依法加大专项债券信息公开力度,健全通报约谈机制和监督机制。 “财政部明确提出负面清单制度,完善了专项债券发行后的监管力度,对专项债券的稳定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也凸显了财政全面防范风险的决心。” 杨晓怿认为。 在杨晓怿看来,《通知》对组合使用专项债券和市场化融资的项目以及将专项债券作为资本金的项目提出了要单独进行信息公开,为完善专项债用作项目资本金、配套融资作了更完善的制度安排,有助于专项债资金进一步扩大投资效果,带动有效投资。当下专项债的发行规模已处于高位,如何进一步提升带动社会投资的能力是今后发展的重点与趋势。进一步的信息公开有助于金融机构对专项债项目的风险管理,扩大金融机构对专项债项目的信心。
7月29日,国家开发银行在上海通过多市场发行3年期100亿元首单“应对气候变化”专题“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发行利率2.4984%,所募集资金将用于低碳运输等绿色项目,减缓和抑制气候变化,降低污染物排放。 据介绍,此次国开行试点多市场同时发行一只债券,是该行创新推动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债券市场要素自由顺畅流动,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又一举措。本次发行贯通境内外,跨越银行间、交易所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获得全球投资人踊跃认购。 其中,通过上海清算所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50亿元,认购倍数达15.52倍,投资人包括:浦发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东方证券、宁波银行等;通过上交所、深交所在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20亿元,合计认购倍数达2.70倍,投资人包括:东方证券、中信证券、国开证券、郑州银行、工商银行等。 据了解,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北京农商行、杭州银行、上海农商行、平安银行、洛阳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顺德农商行等承办机构通过中央结算公司,在柜面及电子渠道面向公众零售规模达30亿元,覆盖全国上万个网点,通过“无接触便民理财”方式,有效推广社会责任投资意识。 境外方面,以工银欧洲、工银亚洲、工银迪拜、工银新加坡、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农银香港、中国银行、交银香港、光大银行香港分行、浦发银行新加坡分行、东方汇理、瑞穗银行等机构为代表的跨境协调人,积极协调境外投资人认购,境外订单量超过40亿元,体现了全球金融机构对我国债券市场和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新投资理念的认可。 国开行行长欧阳卫民表示,国开行下一步将紧密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坚持深耕债券市场,在债市中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在人民银行、证监会等监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与市场成员携手推动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融合,推进债市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7月29日,据财政部官网,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对近期下达及后续拟下达的新增专项债券,与抗疫特别国债、一般债券统筹把握发行节奏,妥善做好稳投资稳增长和维护债券市场稳定工作,确保专项债券有序稳妥发行,力争在10月底前发行完毕。优化新增专项债券资金投向。坚持专项债券必须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融资规模与项目收益相平衡。重点用于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交通基础设施、能源项目、农林水利、生态环保项目、民生服务、冷链物流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七大领域。积极支持“两新一重”、公共卫生设施建设中符合条件的项目,可根据需要及时用于加强防灾减灾建设。 通知指出,严格新增专项债券使用负面清单。严禁将新增专项债券资金用于置换存量债务,决不允许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新增专项债券资金依法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严禁用于发放工资、单位运行经费、发放养老金、支付利息等,严禁用于商业化运作的产业项目、企业补贴等。同时,坚持不安排土地储备项目、不安排产业项目、不安排房地产相关项目。 以下为通知全文: 关于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有关工作的通知 财预〔2020〕94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下简称专项债券),加强资金和项目对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现就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合理把握专项债券发行节奏。对近期下达及后续拟下达的新增专项债券,与抗疫特别国债、一般债券统筹把握发行节奏,妥善做好稳投资稳增长和维护债券市场稳定工作,确保专项债券有序稳妥发行,力争在10月底前发行完毕。 二、科学合理确定专项债券期限。专项债券期限原则上与项目期限相匹配,并统筹考虑投资者需求、到期债务分布等因素科学确定,降低期限错配风险,防止资金闲置。既要鼓励发行长期专项债券,支持铁路、城际交通、收费公路、水利工程等建设和运营期限较长的重大项目,更好匹配项目资金需求和期限,又要综合评估分年到期专项债券本息、可偿债财力以及融资成本等情况,合理确定专项债券期限,避免人为将偿债责任后移。 三、优化新增专项债券资金投向。坚持专项债券必须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融资规模与项目收益相平衡。重点用于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交通基础设施、能源项目、农林水利、生态环保项目、民生服务、冷链物流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七大领域。积极支持“两新一重”、公共卫生设施建设中符合条件的项目,可根据需要及时用于加强防灾减灾建设。 四、依法合规调整新增专项债券用途。赋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对因准备不足短期内难以建设实施的项目,允许省级政府及时按程序调整用途,优先用于党中央、国务院明确的“两新一重”、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等领域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确需调整用途的,原则上应当于9月底前完成,合理简化程序,确保年内形成实物工作量。各地涉及依法合规调整专项债券用途的,应当将省级政府批准同意的相关文件按程序报财政部备案,并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信息系统全过程登记。 五、严格新增专项债券使用负面清单。严禁将新增专项债券资金用于置换存量债务,决不允许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新增专项债券资金依法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严禁用于发放工资、单位运行经费、发放养老金、支付利息等,严禁用于商业化运作的产业项目、企业补贴等。同时,坚持不安排土地储备项目、不安排产业项目、不安排房地产相关项目。 六、加快新增专项债券资金使用进度。抓紧安排已发行未使用的新增专项债券资金投入使用,做好与近期下达批次的新增专项债券资金使用的衔接。要依托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信息系统,对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实行穿透式、全过程监控,动态监测地方财政、相关主管部门以及项目单位等各类参与主体,逐个环节跟踪进展,一级抓一级,层层压实相关主体责任,既要督促加快专项债券资金使用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也要确保项目质量,提高债券资金使用绩效,决不能乱花钱。 七、依法加大专项债券信息公开力度。发挥按中央要求建立的全国统一的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平台(WWW.CELMA.ORG.CN)作用,全面详细公开发行专项债券对应项目信息,加快推进专项债券项目库公开,对组合使用专项债券和市场化融资的项目以及将专项债券作为资本金的项目要单独公开,发挥市场自律约束作用,以公开促规范、以公开防风险。 八、健全通报约谈机制和监督机制。要健全每月定期通报机制,对资金拨付进度快、安排使用合规有效的市县、相关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予以表扬,对资金拨付进度慢、安排使用不合规的市县、相关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予以通报或约谈,既要防止债券资金滞留国库,也要避免资金拨付后沉淀在项目单位,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尽快形成对经济的有效拉动。财政部各地监管局要加强属地监督。 特此通知。 财政部 2020年7月27日
1万亿元特别国债发行今日收官。财政部近日公告称,决定于7月30日第四次续发行2020年抗疫特别国债(四期)(10年期)。续发行国债与之前发行的同期国债票面利率相同,为2.86%。竞争性招标面值总额700亿元,于7月30日招标;招标结束至7月31日进行分销;8月4日起与之前发行的同期国债合并上市交易。同时,有业内人士表示,在6月、7月地方债发行节奏放缓后,预计地方债发行规模将在8月和9月加速回升。 这意味着,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至此全部发行完毕。梳理显示,财政部今年共发行了四期特别国债,各期均多次续发行。其中,5年期、7年期、10年期特别国债的发行规模分别为2000亿元、1000亿元、7000亿元。 抗疫特别国债的发行是否对市场产生了挤出效应? 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为保证抗疫特别国债发行,财政部对政府债券发行节奏进行了调节,让地方政府债和一般国债发行给特别国债发行“让路”。 据中债估值中心统计,6月份,记账式国债发行6849亿元(含2900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发行),环比增加75亿元;地方政府债发行2867亿元,环比减少10158亿元。“从这个意义上讲,特别国债发行对地方政府债发行有阶段性的挤出效应。”管涛认为。 管涛认为,虽然特别国债发行对地方政府债发行有一定的挤出效应,但对企业债发行没有产生挤出效应。另外,6月企业和政府债券融资余额合计减少3408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基本抵补了这部分降幅。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则认为,虽然特别国债采取市场化发行,但并未对债券市场形成挤出效应。他表示:“根源在于前期流动性投放充裕,以银行为主的机构资金充沛。同时,6、7月份地方债‘让路’,伴随央行主动资金投放,平抑了市场波动。” 在5月地方债放量发行后,由于受到特别国债发行节奏的影响,6月地方债发行规模整体回落。“6月地方债发行规模回落,规模占比仅为全年的4.5%。”中信证券明明债券研究团队预计,7月地方债发行规模仍保持低位。 明明表示,在6月、7月地方债发行节奏放缓后,预计地方债发行规模将在8月和9月加速回升,不排除在9月前发行完毕的可能。据他测算,8月、9月地方债的平均月供给将达到8000亿元以上规模。
上清所7月29日消息,普洛斯中国控股有限公开发行2020年公司债券(第一期)的品种一最终票面利率为3.88%,品种二最终全品种回拨至品种一,并未发行。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上述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人民币2亿元(含2亿元),原定分为两个品种,品种一为3年期,品种二为5年期。 此前,经中国证监会“证监许可[2020]1253号”注册许可,普洛斯获准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总额不超过150亿元(含150亿元)公司债券,采用分期发行方式。 上述债券主承销商、中金公司、招商证券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簿记管理人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人或受托管理人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募资用途,普洛斯中国方面表示,本期债券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归还发行人及下属境内子公司有息债务。 据募资说明书显示,2018财年、2017年4-12月、2018年4-12月、2018年1-12月,2019年1-12月,普洛斯中国营业收入分别为8.97亿美元、6.32亿美元、7.53亿美元、10.18亿美元和9.91亿美元,同时发行人母公司近三年无营业收入,税前利润分别为9402万美元、-2.99亿美元和-2.25亿美元。 另于7月17日,上清所披露,普洛斯将发行2020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规模20亿元,按面值平价发行,票面利率为固定利率、待定,系注册金额为150亿元的中票(中市协注〔2020〕MTN779号)首期。其中,品种一期限3年、初始发行规模为10亿元;品种二期限5年、初始发行规模为10亿元。
上交所7月29日披露,上海城开(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公开发行公司债券(面向专业投资者)项目状态更新为“已受理”。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本期债券拟发行规模为18亿元,品种为小公募,发行人为上海城开(集团)有限公司,承销商/管理人位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建投(601066)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募集说明书显示,本期债券的期限为不超过3年(含3年);债券采用固定利率方式,固定利率债券的票面年利率将通过簿记建档、集中配售的方式确定;募集资金拟全部用于偿还公司“15沪城开”债券。 另悉,近三年及一期末,上海城开应付债券余额49.83亿元、44.86亿元、54.85亿元和54.87亿元,占总负债的比例为28.81%、29.39%、38.15%和40.44%。
葛卫东又出手了! 7月28日盘后,闻泰科技(600745)(600745)发布公告称,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安世半导体剩余股权与募集配套资金均已完成,其中58亿元定增项目溢价完成。 闻泰科技表示,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部分新增股份的发行价格为90.43元/股,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部分新增股份的发行价格为130.10元/股,新增股份的数量共计1.13亿股,上市公司总股本将增加至12.45亿股。 闻泰科技表示,本次配套发行的定价基准日为发行期首日(7月9日),发行底价为98.21元/股,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80%。 但项目的受欢迎程度超过预期,配套融资申购名单中,不乏高毅资产、睿远基金、湾区产融投资、葛卫东、UBS、JPMORGAN等知名投资者,最终16名发行对象以130.10元/股大幅度溢价认购。 其中,葛卫东获配384.31万股,获配金额5亿元;高毅资产获配108.38万股,获配金额1.41亿元;UBS AG获配149.88万股,获配金额1.95亿元;JPMorgan Chase Bank,National Association获配326.67万股,获配金额4.25亿元。 闻泰科技表示,募集配套资金拟用于安世中国先进封测平台及工艺升级项目、云硅智谷4G/5G半导体通信模组封测和终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闻泰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一期)、补充上市公司流动资金及偿还上市公司债务、支付本次交易的现金对价等。 事实上,近期葛卫东频繁出击,屡次征战定增市场。6月,在兆易创新(603986)43亿元的定增中,葛卫东更是从42名参与申购的投资者中脱颖而出,一个人包揽了15亿元,一跃升至兆易创新第五大股东。 实际上,这不是葛卫东首战兆易创新了。早在2018年,葛卫东便开始从二级市场买入兆易创新,并在当年年底以0.93%的持股比例,跻身公司第十大股东。2019年8月,葛卫东又斥资3.8亿元参与兆易创新定增。 不过,葛卫东也有失手的时候。7月17日,宁德时代(300750)197亿元的定增认购结果公布,高瓴、本田重金入围。葛卫东本来也想分一杯羹,但公告显示,其虽然按时提交了《申购报价单》,但未足额缴纳申购保证金,无奈出局。 梳理上市公司一季报发现,葛卫东对科技股青睐有加。 葛卫东持有用友网络(600588)(600588)9269万股,持股比例3.70%,位列公司第五大股东,目前持股市值达41亿元。 持有兆易创新(603986)1439万股,持股比例4.48%,位列第五大股东,目前持股市值超过32亿元。 持有科大讯飞(002230)(002230)5098.17万股,持股比例2.32%,位列第六大股东,目前持股市值超过18亿元。 自2017年起,葛卫东以个人名义投资的A股上市公司还包括西藏药业(600211)、中科曙光(603019)、国新健康(000503)、北方华创(002371)和锐科激光(300747)等股票,大多为医药或科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