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银行股板块拉升,平安银行盘中涨逾5%,盘中股价创下18.10元的新高,当日收盘价为17.48元,仍为历史新高。 股价表现突出的同时,记者注意到,平安银行总市值也在稳健增长,并超过国有大行之一交通银行;最新总市值为3384亿元,在股份行中,也仅次于招商银行、兴业银行。 事实上,平安银行上市至今,已是银行板块的“牛股”——股价复权后较发行价翻了约40多倍,总市值较上市首日发行时更是翻了约170倍。 究其原因,综合多个市场机构分析来看,主要在于,一是科技引领的零售转型,彻底改变了公司的基本面,为盈利能力提供强劲支撑,可谓之“道”;二是该行IR(投资者关系)与投资者持续保持密切沟通,回应市场关切等,可谓之“术”。 市值稳健增长 上市公司市值,是按照现时行情计算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市公司投资回报能力。 平安银行总市值首次超过交行,是在今年9月17日。当日收盘,两家银行总市值分别为3021亿元、3013亿元。 回溯平安银行近几年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该行总市值不断增加——2019年2月超过2000亿元,2019年9月超过3000亿元,最新总市值较发行时的19.4亿元,大约翻了约170倍。 2019年,平安银行的股价上涨大约77%,涨幅居A股上市银行第一位,市盈率(PE)和市净率(PB)长期保持在上市银行前两位。今年年初至今,该行股价累积涨幅5.74%,是仅有的两家股价上涨的银行之一。 在行情震动中,平安银行的估值在不断修复,PB在今年9月修复到1.15倍之上。 在北上资金流入的前5大个股中,今年8月到9月,平安银行是唯一的银行股。 市值节节提升,也让平安银行有了底气回报投资者。虽因历史原因,2012年前平安银行未进行分红,但此后至今,该行每年都对股东实施分红,连续9年累计现金分红达189亿元。 平安银行表示,随着银行的成长和发展,给股东合理的投资回报,包括现金分红和价值成长,为股东提供分享经济和银行增长成果的机会,是上市公司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零售+科技 筑稳基本面 股价、市值由市场决定。平安银行最近几年在资本市场的表现突出,在机构看来,首要得益于转型零售后的盈利性等,特别是市场对其智慧零售业务的认可,这是推动市值增长的根本。 新领导班子执掌该行后,平安银行开启零售转型,从压降对公倾斜信贷资源、大手笔投入科技等,火力全开支持零售业务。 转型首年,该行零售业务就为全行贡献近七成净利润;次年中,零售业务转型实现“阶段性成功”,再度贡献近七成净利。截至2019年末,平安银行净利润增速创下新高;在降息环境中,该行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持续提升——净利差、净息差分别为2.53%、2.62%,同比均提升27个基点;资产回报率(ROA)同比提升;同时,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不良贷款率1.65%,较上年末下降0.10个百分点。 资本结构上,平安银行不断优化,补充资本实力。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93%、11.35%、14.96%,符合监管要求。 2020年上半年,虽受疫情影响,平安银行营业收入、拨备前净利润仍保持双位数增长。特别是,该行已成为一家智慧科技银行。今年6月,平安口袋银行App用户数突破1亿大关。彼时,华泰证券银行团队给予平安银行今年目标PB1.15倍,目标价调整至17.64元,浙商证券总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长邱冠华甚至给出21.84元的目标价。 其次,得益于平安银行主动且持续与投资者保持沟通。近年来,该行打出多张市值管理牌,包括:近一年来,平安银行通过发行可转债等方式增强资本实力;同时优化投资回报机制,完善利润分配制度。 此外,该行还积极保持与投资者沟通。今年上半年,该行通过业绩发布会、路演、电话会议、视频直播等多种方式,定期、高频与投资者良性互动,接待投资者的次数与频率在股份行中属较高位置。 无需质疑的是,市值管理的根本还是经营管理,在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成长性,最终由市场判断。今年,是平安银行迈向转型新阶段的元年,该行正在积蓄新势能——未来三年,零售增长仍然要快,要以科技驱动,重塑资产负债表。不过,能否实现,是市场和投资者给予该行管理层的新考卷。
9月28日,新浪同意以每股43.30美元的价格被NEW WAVE私有化。 截止到目前,或受此消息影响,新浪股价大涨7.37%,最新总市值为23亿美元。今年以来,其股价波动整体不大。 数据来源:富途牛牛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7月6日,新浪公司董事会就收到了由New Wave MMXV Limited(以下简称“New Wave”)发出的日期为2020年7月6日的非约束性私有化要约。该要约提议以每股41美元现金的价格收购New Wave尚不持有的公司全部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以下简称私有化要约),对此,公司已组成特别委员会以评估和考虑该提案。 New Wave是一家注册于英属维京群岛、由新浪董事长兼CEO曹国伟控股的公司,而这一私有化报价较9月25日收盘价溢价7.7%。此外,曹国伟持有14.84%的新浪股份。 图片来源:Wind 虽然当时官方表示目前私有化仍具有不确定性,但如今来看,这一消息终于落地。 同日,新浪也发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新浪第二季度营收5.077亿美元,同比下降5%,高于市场预期(4.885亿美元);在非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3440万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0.54美元,高于市场预期(0.45美元)。 而近年来新浪的业绩表现一直较为颓靡,且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市值500强》榜单披露,新浪在2018年位列第450名,总市值为267亿元人民币,相较于2017年名次退减了125名,市值大幅下落42.47%。而在2019年里,相关榜单上并未显示新浪的排名。 还记得新浪是第一家赴美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曾开启了互联网公司赴美上市热潮,拉开一个时代的帷幕。现如今,作为中概股前辈的新浪也要调转船头,而不到3个月时间,目前共有5家中概股已经正式表达或传出私有化意愿。 4月15日,聚美优品宣布彻底完成私有化; 6月15日,58同城与Quantum Bloom Group Ltd。签订私有化合并协议要约; 6月12日,腾讯与黑马资本对易车的私有化协议已经完成签订; 6月18日,据IFR消息,华住集团也有意计划私有化回归港股。 申万宏源认为,中概股回归利于扩容国内市场核心资产池,亦有助公司价值发现,利好公司的流动性和估值水平。 前海开源表示,随着A股注册制改革逐渐推进,中概股回归的障碍被扫清,更多的中概股会回归A股。未来大市值的中概股可能会回归港股二次上市,而部分中小市值股中概股会选择私有化后回归科创板或创业板。
今天,吉利汽车科创板首发过会。而此前,仅仅在9月,就已有多家超百亿市值新股递交申请、过会或开启申购—— 9月11日,京东数科向上交所递交科创板上市申请; 9月17日,中金公司A股首发申请通过; 9月22日,蚂蚁集团正式向证监会提交注册; 9月25日,金龙鱼开启网上和网下申购,预计募集资金138亿元,将成为创业板有史以来募集资金规模最大的企业。 一时间,大规模和超大规模新股发行引发了市场的热烈讨论甚至担忧。 市场表现与新股发行并无直接线性关系 上述担忧主要集中在大规模新股发行对A股市场整体会产生“抽水机作用”。理由是,大规模新股发行会吸引市场存量资金,为其它股票增加卖出压力,增加市场的波动。 但实际上,随着新股发行机制的改变,投资者只需要凭市值打新,中签之后才上缴资金,极大地减小了资金冻结影响市场流动性的可能。数据显示,2020年7月,A股市场IPO融资额约1200亿元,当月上证综指上涨约10.9%;2019年5月A股市场融资总额仅为53亿元,但当月上证综指下跌了5.8%。市场表现与新股发行并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早在2013年,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就表示:“新股发行的规模和节奏以及限售股解禁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市场资金的需求量,理论上说与股市的涨跌应该没有必然联系,更不是引起股市不好的根本原因。” 回顾过去几年超过100亿元的大型IPO项目,均有较高比例的战略配售。2018年以来,共4单A股IPO项目发行规模超过200亿元,分别为工业富联(271亿元)、邮储银行(327亿元)、京沪高铁(306亿元)、中芯国际(532亿元),4单均通过设置战略配售有效降低了面向市场发行规模。工业富联、邮储银行及京沪高铁战投比例均为30%,而中芯国际则将战略配售比例提升至50%(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使其面向市场发行规模降低至301亿元。中芯国际自启动发行到A股上市,期间大盘上涨8.39%,并未对市场造成显著负面影响。 参照上述经验,大型及超大型的新股发行可以通过设置较高的战略配售比例以降低面向市场发行规模,有效缓解市场资金压力。 在关注市场存量资金流向的同时,更应看到新股发行为市场注入的新鲜活力。例如,据南华早报报道,受蚂蚁集团上市的热度影响,自9月14日以来涌入香港的资金至少有362亿港元。而在蚂蚁集团宣布过会当天,北上资金出现久违的大量资金净买入,达94.74亿元。 科创板实现市场化改革突破 “A股从不缺乏资金,而是缺少优质公司。” 作为国家经济的晴雨表,股票市场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的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在全球股市中,市值靠前的股票往往都是科技含量很高的企业。以美国为例,美股市场前五大市值公司分别为苹果公司、微软、亚马逊、谷歌以及脸书(Facebook),市值合计占标普500指数比重超过23%。港股市场前五大市值公司分别为阿里巴巴、腾讯控股、工商银行、中国平安和美团点评,约占港股市场总市值的25.2%。 而当前,我国A股上市公司前五大市值公司分别为贵州茅台、工商银行、中国平安、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占A股市场总市值约9.5%。从所属行业来看,我国市值靠前的股票仍然侧重于传统行业;从市值占比来看,A股的高市值股票集中度低于美国、香港股市。 从科技创新型股票规模来看,当前A股市场市值最高的科技股为立讯精密,市值约3,900亿元人民币,与港股第五大市值的美团点评(1.36万亿港元),美股第五大市值的Facebook(7,300亿美元)仍有巨大的差距。A股市场仍然缺乏高市值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资本红利尚待充分释放。参照国外股票市场经验,A股的结构性特征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回顾历史,由于发行体制改革滞后等原因,一大批中国科技企业奔赴境外上市,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并没有在资本市场得到充分反映。即使受制于制度约束,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需求仍然旺盛。据统计,2017 年至2018 年,沪市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额占新上市公司融资总额比重约为70%。 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制度变革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更包容和丰富的融资支持,成为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 近年来,随着注册制及其配套机制的改革研究的深化和严格退市制度的实施,资本市场一线监管得到强化,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为科创板和注册制试点创造了必要条件。 作为改革试验田,科创板在发行、定价等一系列关键制度上实现了市场化改革的突破。截至2020年6月,科创板企业自申报受理到审结平均用时约120天,审核速度大大提升,其中中芯国际回科创板上市从受理到上会仅用时18天;包容度大大提高,同股不同权企业、未盈利企业、红筹企业过会上市,使更多科创企业释放巨大的创新动能。 科创板有效带动了资本市场融资效率。据统计,截至9月28日,今年共有290家公司登陆沪深市场,其中科创板上市112家公司,平均融资规模为16.65亿元;主板共64家公司上市,平均融资规模13.55亿元。科创板更加聚焦支持科技创新,从新上市公司行业结构来看,科创板中信息技术行业公司占比42.9%,医疗保健行业公司占比22.3%,而全部A股中信息技术行业公司占比为28.8%,医疗保健行业公司占比为13.3%。 从市场表现来看,科创板股票的涨幅更大。A股市场经历了年初波动后持续修复,截至2020年9月25日,上证指数较年初上涨5.6%,科创50较年初上涨36.4%。结合科创50指数今年以来的换手率普遍高于同期A股换手率,可以看出科创板具有相对较好的财富效应。 图12020年上证指数及科创50指数走势 资料来源:wind 图2上证A股指数换手率 及科创50指数换手率对比 资料来源:wind 相信市场,践行“九字方针” 培育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资本市场 今年3月1日,新证券法正式施行。修改后的证券法在总结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经验基础上,全面推行注册制。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证监会前副主席高西庆曾将注册制形容为“触及灵魂的改革”,因为注册制的推出之所以障碍重重,就是由于在实践中有各种各样的认识问题难以解决。 证监会前副主席李剑阁也曾直言,“过去资本市场有一个惯性思维,就是股票的发行由监管部门去控制节奏。为了不让股票大起大落,甚至于还要稳步上涨,最好是对发行的节奏加以控制。要控制这个节奏,必然监管部门要去审批,进行各种各样的控制。” 事实上,这样的控制会使市场预期造成巨大扭曲,违背市场的内在规律。而一旦形成路径依赖,事情就会变得更加棘手。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当属1994年中国监管部门的那次出手救市。 更坦白地说,30年来证券市场“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而停下来的原因就是股指一掉,监管就要控制发行节奏。 “监管者总是存在‘父爱主义’。而市场的教训告诉我们,监管者一定要去掉父爱主义,要依法监管并一以贯之,这对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资深研究员、证监会前主席肖钢说。 2019年,《证券时报》曾发表头版评论,“要真正发挥市场化的作用,就是要坚持新股常态化发行,从公司治理、规范运行、信息披露等多个维度严把资本市场入口关,增加市场可预期性,让市场决定发行价格的高低,让市场定调新股发行的节奏。只有相信了市场的力量,监管者才会自然脱敏,资本市场才能真正发挥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新股发行常态化持续稳步推进,新股发行节奏稳中有升,从年初每周6家左右逐步提升至9家左右。 图32020年至今A股IPO核发情况 资料来源:wind 今年9月21日,证监会党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会议提到,要进一步强化资本市场的功能定位,发挥好资本市场在促进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方面的独特作用,以更大力度助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支持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科创板关键制度创新、强化创业板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能力、发挥新三板服务中小企业的平台作用,引导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 在疫情冲击和外部环境复杂的形势下,我国提出“双循环”的战略部署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必须进一步提升在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方面的能力。这就尤其要求我们坚持刘鹤副总理提出的“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方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 监管只有保持定力,在法治化的轨道上深化“放管服”改革,才能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才能吸引更多像蚂蚁集团这样的科技创新型头部企业在国内成功上市,并带动更多的优质科技企业回归A股;才能培育壮大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资本市场,打通科技驱动-现代金融-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引领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
今天,吉利汽车科创板首发过会。而此前,仅仅在9月,就已有多家超百亿市值新股递交申请、过会或开启申购—— 9月11日,京东数科向上交所递交科创板上市申请; 9月17日,中金公司A股首发申请通过; 9月22日,蚂蚁集团正式向证监会提交注册; 9月25日,金龙鱼开启网上和网下申购,预计募集资金138亿元,将成为创业板有史以来募集资金规模最大的企业。 一时间,大规模和超大规模新股发行引发了市场的热烈讨论甚至担忧。 市场表现与新股发行并无直接线性关系 上述担忧主要集中在大规模新股发行对A股市场整体会产生“抽水机作用”。理由是,大规模新股发行会吸引市场存量资金,为其它股票增加卖出压力,增加市场的波动。 但实际上,随着新股发行机制的改变,投资者只需要凭市值打新,中签之后才上缴资金,极大地减小了资金冻结影响市场流动性的可能。数据显示,2020年7月,A股市场IPO融资额约1200亿元,当月上证综指上涨约10.9%;2019年5月A股市场融资总额仅为53亿元,但当月上证综指下跌了5.8%。市场表现与新股发行并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早在2013年,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就表示:“新股发行的规模和节奏以及限售股解禁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市场资金的需求量,理论上说与股市的涨跌应该没有必然联系,更不是引起股市不好的根本原因。” 回顾过去几年超过100亿元的大型IPO项目,均有较高比例的战略配售。2018年以来,共4单A股IPO项目发行规模超过200亿元,分别为工业富联(271亿元)、邮储银行(327亿元)、京沪高铁(306亿元)、中芯国际(532亿元),4单均通过设置战略配售有效降低了面向市场发行规模。工业富联、邮储银行及京沪高铁战投比例均为30%,而中芯国际则将战略配售比例提升至50%(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使其面向市场发行规模降低至301亿元。中芯国际自启动发行到A股上市,期间大盘上涨8.39%,并未对市场造成显著负面影响。 参照上述经验,大型及超大型的新股发行可以通过设置较高的战略配售比例以降低面向市场发行规模,有效缓解市场资金压力。 在关注市场存量资金流向的同时,更应看到新股发行为市场注入的新鲜活力。例如,据南华早报报道,受蚂蚁集团上市的热度影响,自9月14日以来涌入香港的资金至少有362亿港元。而在蚂蚁集团宣布过会当天,北上资金出现久违的大量资金净买入,达94.74亿元。 科创板实现市场化改革突破 “A股从不缺乏资金,而是缺少优质公司。” 作为国家经济的晴雨表,股票市场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的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在全球股市中,市值靠前的股票往往都是科技含量很高的企业。以美国为例,美股市场前五大市值公司分别为苹果公司、微软、亚马逊、谷歌以及脸书(Facebook),市值合计占标普500指数比重超过23%。港股市场前五大市值公司分别为阿里巴巴、腾讯控股、工商银行、中国平安和美团点评,约占港股市场总市值的25.2%。 而当前,我国A股上市公司前五大市值公司分别为贵州茅台、工商银行、中国平安、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占A股市场总市值约9.5%。从所属行业来看,我国市值靠前的股票仍然侧重于传统行业;从市值占比来看,A股的高市值股票集中度低于美国、香港股市。 从科技创新型股票规模来看,当前A股市场市值最高的科技股为立讯精密,市值约3,900亿元人民币,与港股第五大市值的美团点评(1.36万亿港元),美股第五大市值的Facebook(7,300亿美元)仍有巨大的差距。A股市场仍然缺乏高市值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资本红利尚待充分释放。参照国外股票市场经验,A股的结构性特征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回顾历史,由于发行体制改革滞后等原因,一大批中国科技企业奔赴境外上市,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并没有在资本市场得到充分反映。即使受制于制度约束,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需求仍然旺盛。据统计,2017 年至2018 年,沪市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额占新上市公司融资总额比重约为70%。 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制度变革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更包容和丰富的融资支持,成为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 近年来,随着注册制及其配套机制的改革研究的深化和严格退市制度的实施,资本市场一线监管得到强化,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为科创板和注册制试点创造了必要条件。 作为改革试验田,科创板在发行、定价等一系列关键制度上实现了市场化改革的突破。截至2020年6月,科创板企业自申报受理到审结平均用时约120天,审核速度大大提升,其中中芯国际回科创板上市从受理到上会仅用时18天;包容度大大提高,同股不同权企业、未盈利企业、红筹企业过会上市,使更多科创企业释放巨大的创新动能。 科创板有效带动了资本市场融资效率。据统计,截至9月28日,今年共有290家公司登陆沪深市场,其中科创板上市112家公司,平均融资规模为16.65亿元;主板共64家公司上市,平均融资规模13.55亿元。科创板更加聚焦支持科技创新,从新上市公司行业结构来看,科创板中信息技术行业公司占比42.9%,医疗保健行业公司占比22.3%,而全部A股中信息技术行业公司占比为28.8%,医疗保健行业公司占比为13.3%。 从市场表现来看,科创板股票的涨幅更大。A股市场经历了年初波动后持续修复,截至2020年9月25日,上证指数较年初上涨5.6%,科创50较年初上涨36.4%。结合科创50指数今年以来的换手率普遍高于同期A股换手率,可以看出科创板具有相对较好的财富效应。 图12020年上证指数及科创50指数走势 资料来源:wind 图2上证A股指数换手率 及科创50指数换手率对比 资料来源:wind 相信市场,践行“九字方针” 培育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资本市场 今年3月1日,新证券法正式施行。修改后的证券法在总结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经验基础上,全面推行注册制。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证监会前副主席高西庆曾将注册制形容为“触及灵魂的改革”,因为注册制的推出之所以障碍重重,就是由于在实践中有各种各样的认识问题难以解决。 证监会前副主席李剑阁也曾直言,“过去资本市场有一个惯性思维,就是股票的发行由监管部门去控制节奏。为了不让股票大起大落,甚至于还要稳步上涨,最好是对发行的节奏加以控制。要控制这个节奏,必然监管部门要去审批,进行各种各样的控制。” 事实上,这样的控制会使市场预期造成巨大扭曲,违背市场的内在规律。而一旦形成路径依赖,事情就会变得更加棘手。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当属1994年中国监管部门的那次出手救市。 更坦白地说,30年来证券市场“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而停下来的原因就是股指一掉,监管就要控制发行节奏。 “监管者总是存在‘父爱主义’。而市场的教训告诉我们,监管者一定要去掉父爱主义,要依法监管并一以贯之,这对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资深研究员、证监会前主席肖钢说。 2019年,《证券时报》曾发表头版评论,“要真正发挥市场化的作用,就是要坚持新股常态化发行,从公司治理、规范运行、信息披露等多个维度严把资本市场入口关,增加市场可预期性,让市场决定发行价格的高低,让市场定调新股发行的节奏。只有相信了市场的力量,监管者才会自然脱敏,资本市场才能真正发挥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新股发行常态化持续稳步推进,新股发行节奏稳中有升,从年初每周6家左右逐步提升至9家左右。 图32020年至今A股IPO核发情况 资料来源:wind 今年9月21日,证监会党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会议提到,要进一步强化资本市场的功能定位,发挥好资本市场在促进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方面的独特作用,以更大力度助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支持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科创板关键制度创新、强化创业板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能力、发挥新三板服务中小企业的平台作用,引导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 在疫情冲击和外部环境复杂的形势下,我国提出“双循环”的战略部署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必须进一步提升在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方面的能力。这就尤其要求我们坚持刘鹤副总理提出的“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方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 监管只有保持定力,在法治化的轨道上深化“放管服”改革,才能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才能吸引更多像蚂蚁集团这样的科技创新型头部企业在国内成功上市,并带动更多的优质科技企业回归A股;才能培育壮大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资本市场,打通科技驱动-现代金融-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引领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 是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的专业智库,定位为“平台+实体”新型智库,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
9月16日,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领军企业潍柴在山东济南举行发布会,正式发布全球首款突破50%热效率的商业化柴油机。这一消息发出,无疑是内燃机行业中的一颗重磅炸弹。潍柴十几年如一日持续的研发投入,近万人规模的科技人才队伍攻坚克难,再一次用革命性突破向世界证明了自己的强大实力和竞争力。 到底“牛”在哪里——硬核科技 潍柴深耕内燃机行业70余年,致力于解决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卡脖子”技术。近十年发动机研发投入累计300亿元,现在热效率提升这一世界级难题上已取得重大突破。同时,潍柴还聚焦于企业急需、技术高端和国家瓶颈,掌握了高端液压、高功率密度发动机、燃料电池、高端电机控制等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巨头在高端工程机械液压动力总成、大型农业装备CVT动力总成、大型矿车动力、新能源动力等技术上的垄断。乐于与高端科技死磕的谭旭光正带领着潍柴攀登一个又一个的科技巅峰。 估值该如何定义——高端装备之茅台 纵观潍柴十年发展,谭旭光致力于通过战略转型和结构调整实现二次腾飞,能够跨越周期,业绩持续高质量增长。近几年,潍柴不断扩宽业务赛道,新业务即将爆发式增长,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新老业务齐头并进。有人因此把潍柴动力称为“高端装备中的茅台”,其“弱周期+高成长”的属性逐渐得到验证,近期外资在不断加仓可见一斑。据招商证券分析师马良旭分析:“潍柴动力技术迭代能力强,龙头地位稳固,新业务持续发力,现金流充足,业绩稳健增长可期。这一逻辑在不断得到验证,估值将明显提升。”而当前的潍柴动力13倍市盈率,未来空间巨大。 市值空间有多大? 潍柴动力独一无二的商业模式和业务布局,在全球范围内可能难以找到第二家企业。发动机业务,引领全球行业发展,树立新的行业标杆;重卡业务,实力位居国内前列,盈利能力不断提升;智能物流业务,拥有欧洲第一、全球第二的叉车生产商凯傲及全球领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德马泰克;液压业务,打造了“发动机+林德液压”国内首个挖掘机自主动力总成解决方案,致力于进口替代;新能源业务,同时掌控全球领先的氢燃料电池和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核心技术,正在加速商业化落地。谭旭光的战略眼光和管理能力,未来市值增长空间非常值得期待。 多元化的布局,使潍柴动力周期性风险大幅度下降,业务结构调整越来越强劲,而康明斯、帕卡等企业业绩却出现大幅下滑。今日的潍柴动力,相当于2100亿市值的康明斯、2000亿市值的帕卡、800亿市值的大福和900亿市值的恒立液压的综合体。 我们相信,潍柴的故事还远没有讲完,2020年仅仅是个起点。 (CIS)
摘要 【董登新:注册制应当废除市值配售】董登新:在IPO核准制下,很多人将“打新”看作一种稳赚不赔的福利。但在IPO注册制下,市值配售已不符合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诉求,应当废除,否则,会给股民带来风险及不公平。(中新经纬) 在IPO核准制下,很多人将“打新”看作一种稳赚不赔的福利。但在IPO注册制下,市值配售已不符合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诉求,应当废除,否则,会给股民带来风险及不公平。 一、核准制下市值配售的原理与逻辑 (1)在核准制下,监管层直接负责IPO审核,选择“好企业”“优秀企业”,这导致投资者不需要决策或判断,只管跟风打新、炒新,并出现“新股不败”的情况。 (2)为了防止发行人IPO“超募”,监管层规定新股发行市盈率不得超过23倍。这撕裂了一、二级市场的有机联系,制造了一、二级市场的巨大差价。比如,当中小板平均市盈率已高达80倍时,中小板新股发行市盈率却不能超过23倍,这使二级市场“市值持有人”获得一种差价福利。通过市值配售的分配,让“市值持有人”获得打新差价福利,这违背了市场化改革的基本精神。 (3)这样做的必然结果是,市值配售的打新中签率低,散户打新中签难。90%的小散账户市值不足50万元,万分之一的中签率带来的实际结果是大户获利。 (4)在核准制新股的上市首日,多会出现开盘涨幅44%“秒停”,而后全天无法交易的情况,而且从上市次日开始,还会出现连续多个交易日10%的涨停板。连续多个涨停板,就有多个交易日都是低效、无效交易,这正是23倍发行市盈率上限管制产生的弊端。 (5)市值配售实际上直接导致了“饥饿营销”的后果。既然打新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自然不会有人放弃打新的任何机会。投资者无风险意识地盲目打新,直接导致新股发行多多益善、新股扩容大受欢迎的假象,这使得发行人只要拿到IPO批文,就会发行成功,几乎不会存在发行失败的风险,因为不论发行人质地好坏,也不管网下询价高低,投资者都会抢购。 (6)市值配售制度下,打新者一旦中签,大多会惜售不卖,期待连续多个涨停板。这也是为什么A股新股上市首日不会“破发”的原因。 笔者认为,新股市值配售与市场化改革精神格格不入,也与注册制改革大方向相悖。因此,应当尽早废除新股申购的市值配售模式。 二、注册制改革应当废除市值配售 注册制改革至少有两大动机和目标:第一,淡化行政干预,消除行政管制,依法治市,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作用,提高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第二,提升A股市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提升A股市场的韧性、弹性及抗风险的能力。 注册制的包容性精神,主要体现在对“三创四新”(创新、创造、创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包容,当然,也包括对创新失败的包容,甚至对创新企业倒闭破产的包容。这就要求投资者具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和专业定价能力,因为注册制已经颠覆了我们传统的IPO观念,亏损的新经济公司可以上市,同股不同权的新经济公司也可以上市,这使得投资风险及定价难度前所未有的提升,因此,注册制将市场风险充分释放出来后,必须由投资者自我判断、独立决策。 由于注册制新股发行定价是完全市场化的,当A股平均市盈率高达50倍时,新股发行市盈率可以超过100倍,这就意味着注册制下一、二级市场差价将会变得越来越小,甚至会出现股价倒挂的现象。在注册制环境下,打新不再是稳赚不赔的零风险投资,而是高风险投资,如此一来,新股上市首日“破发”将会常态化,炒新风险更大。 在注册制环境下,市值配售的制度漏洞不言而喻。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在市场上涨至某个高位,若新股申购按既定高价进行市值配售,但当中签结果公布后,市场突然逆转、掉头向下,这时,投资者可以违约、拒绝支付中签新股缴款,最大惩罚就是未来一定时间不允许参与市值配售而已,对投资者并无经济损失,但它会导致发行人发行失败,甚至会导致发行人因发行失败而倒闭。 此外,注册制采用市值配售,会使得所有股民误以为打新仍是福利,放弃打新就是一种损失,因此,很可能导致投资者无法理性看待打新风险,照旧盲目打新、疯狂炒新。 三、废除市值配售,进一步完善注册制 注册制改革是中国股市成立30年来最重大的一次改革。证监会强调“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表明了监管层对注册制改革的坚定信心与决心。 当然,注册制改革不会一步到位,更不会一蹴而就,它仍需不断摸索和完善。因此,作为注册制配套改革,我们还需在技术层面和一些细节上进一步完善。笔者建议: 第一,在新股申购环节,尽快废除市值配售,允许场内外全体投资者实缴资金申购新股,资金冻结利息划归投资者保护基金。 第二,在新股上市前五个交易日不仅要取消涨跌幅限制,而且还应允许T+0回转交易,这有利于多空双边充分交易、充分博弈,更有利于新股二级市场价格均衡。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新股融资融券高成本、高风险“做空机制”的严重不足。 第三,等待时机成熟,我们再像港交所一样,全面取消A股涨跌幅限制,并全面恢复T+0回转交易机制。 没有交易或交易困难的市场,就是无效市场或低效市场。当每天多达数百只股票涨停或跌停时,这样的市场也是无效市场或低效市场。 (作者董登新系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在IPO核准制下,我们将“打新”看作一种稳赚不赔的福利,通过“市值配售”的凭票供应模式象征性地送给广大股民,实际上,这只是一种精神慰籍(因为中签比登天还难),但这也是世界唯一的存在。今天,在IPO注册制下,市值配售已不符合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诉求,必须废除,否则,就是强加给股民风险及不公平。 一、核准制下“市值配售”原理与逻辑 (1)在核准制下,监管层直接负责IPO审核,并对发行人的投资价值作出实质性判断和背书。这正是投资者盲目打新、疯狂炒新、“新股不败”的制度基础。因为监管层担保IPO都是好企业、优秀企业,因此,投资者不需要决策或判断,只管跟风打新、炒新。 (2)为了防止发行人IPO“超募”,监管层采用行政手段人为压低发行价,它规定新股发行市盈率不得超过23倍,这也是世界的唯一。它通过行政干预直接撕裂了一、二级市场的有机联系,人为制造了一、二级市场的巨大差价。比方,当中小板平均市盈率已高达80倍时,中小板新股发行市盈率却不能超过23倍,这是监管层故意为二级市场“市值持有人”提供的一种差价福利,它通过“市值配售”的计划分配,让“市值持有人”独占打新差价福利,作为对他们在二级市场炒股损失的一种补偿,这就是核准制下“市值配售”的荒唐逻辑!这是明显违背市场化改革的基本精神的。 (3)这样做的必然结果是:市值配售的“打新”中签率低至世界第一,竟然只有万分之一至万分之四,散户打新中签难于上青天。实际上,这一行政干预的福利政策只是少数牛散、大户、机构的囊中之物,因为90%的小散账户市值不足50万元,万分之一的中签率,对大多数散户来说,“万一中签,我岂不是发财了”,这才是小散心态的真实写照。实际结果是:以散户之名,让大户获利。 (4)在核准制新股的上市首日:开盘涨幅44%必须“秒停”,然后全天无法交易,而且从上市次日开始,还必须连拉N个交易日的10%涨停板,比方,暴风集团上市后连拉30个涨停板,股价从发行价7 .14元拉升至327元,五年后跌至1.33元,打回原形。连拉N个涨停板,就有N个交易日都是低效、无效交易,这正是23倍发行市盈率上限管制产生的恶果! (5)“市值配售”实际上直接导致了“饥饿营销”的后果:既然打新是稳赚不陪的买卖,是零风险暴利,当然不会有人放弃打新的任何机会,因此,投资者无风险意识的盲目打新,直接导致新股发行多多亦善、新股扩容大受欢迎的假象,这使得发行人只要拿到IPO批文,一定就会发行成功,绝不可能存在发行失败的风险,因为不论发行人质地好坏,也不管网下询价高低,投资者都会抢购,新股申购中签率总是万分之一至万分之四,因此,A股市场的新股是世界上最抢手、最俏销的。 (6)“市值配售”的“饥饿营销”就像美国苹果手机在中国销售的景象,打新者好不容易“万一中签”,当然会惜售不卖,新股上市如果不能连拉N个涨停板,打死我也不卖。这就是为什么A股新股上市首日不可能“破发”的根本原因。这也是世界的唯一! 由此可见,新股市值配售是行政干预与计划经济残留的产物,它与市场化改革精神格格不入,更是与注册制改革大方向严重相悖!因此,我们必须尽早废除新股申购的“市值配售”模式。 二、注册制改革必须废除市值配售 众所周知,注册制改革至少有两大动机和目标:第一,淡化行政干预,消除行政管制,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作用,依法治市,提高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第二,提升A股市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提高A股市场的韧性、弹性及抗风险的能力。 注册制的包容性精神,主要体现在对“三创四新”( 创新、创造、创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包容,当然,也包括对创新失败的包容,甚至对创新企业倒闭破产的包容。这就要求投资者具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和专业定价能力,因为注册制已经颠覆了我们传统的IPO观念,亏损的新经济公司可以上市,同股不同权的新经济公司也可以上市,这使得投资风险及定价难度前所未有的提升了,因此,注册制将市场风险充分释放出来后,必须由投资者自我判断、独立决策,不再有政府“父爱主义”的行政干预保护,只有依法监管。 注册制使IPO大门大开,IPO使市场风险充分释放,包括IPO定价的完全自由化、市场化,但前提是发行人信息及IPO材料必须充分披露、真实可靠,所有证券中介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和后果。因此,监管层必须将主要精力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披露监管;二是严查严打证券违法犯罪活动。 与此同时,在注册制环境下,投资者必须学会自我保护,而不是单纯地依赖行政保护。一方面投资者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要学会自我约束、“用脚投票”;另一方面,投资者要善于拿起法律的武器自我维权索赔,尤其是新证券法赋予了中国特色集体诉讼制度的合法地位,投资者要学会行使代表人诉讼机制,用较低成本参与维权索赔。 由于注册制新股发行定价是完全市场化的,当A股平均市盈率高达50倍时,新股发行市盈率可以超过100倍,这就意味着注册制下一、二级市场差价将会变得越来越小,甚至会出现股价倒挂的现象,因此,在注册制环境下,打新不再是稳赚不赔的零风险投资,而是高风险投资,如此一来,新股上市首日“破发”将会常态化,炒新风险更大。 因此,在注册制环境下,如果监管层仍将“市值配售”当作一种行政福利送给广大小散,这就是一种严重误导和不负责,其中的制度漏洞不言而喻。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在市场上涨至某个高位,若新股申购按既定高价进行市值配售,但当中签结果公布后,市场突然逆转、掉头向下,这时,投资者可以违约、拒绝支付中签新股缴款,最大惩罚就是未来一定时间不允许参与市值配售而已,对投资者毫无经济损失,但它会导致发行人发行失败,甚至会导致发行人因发行失败而倒闭。这是巨大的制度漏洞! 此外,由于注册制仍采用市值配售,这使得所有股民误以为打新仍是福利,放弃打新就是一种损失,因此,他们无法理性看等打新风险,照旧盲目打新、疯狂炒新。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制度缺陷。 如果市值配售一天不废除,则注册制就无法进一步完善。 三、废除市值配售,进一步完善注册制 废除市值配售,重新恢复2009年6月至2012年10月的新股申购方式,即允许场内外所有投资者实缴资金参与新股申购,但必须将巨额资金冻结利息划归投资者保护基金所有,而不再由发行人独占。 曾记否?2009年6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取消了市值配售,新股申购中签率提高了几十倍,最高个股中签率甚至高达60%以上,当然,还出现了发行失败的个案。 不仅如此,其间新股上市首日还取消了涨跌幅限制,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现象竟然也常态化了,有的时段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比例高达10%以上。 在取消市值配售的三年多时间,大量新股上市,扩容速度明显加快,而且出现了成熟市场的迹象:新股中签率提高了几十倍,新股上市首日“破发”常态化,这样的结果正是今天的注册制所需要的。 只可惜,在当时的背景下,我们尚未推行真正的注册制改革,仍执行半行政化的核准制,因此,当时的改革被认为超前,2014年初IPO重启时,监管层再次恢复了“市值配售”的老黄历,十分可惜! 今天,注册制改革是中国股市成立30年来最重大的一次改革,我们居然顺利推进、平稳运行,这让我们倍感珍惜!在中国A股市场进行市场化改革阻力太大、经常反复,注册制既然成功起步,我们只能前行,不能倒退,更不能左右摇摆。中国证监会为注册制改革定调9个字: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这表明了监管层对注册制改革的坚定信心与决心! 当然,注册制改革不会一步到位,更不会一蹴而就,它仍需不断摸索和完善。因此,作为注册制配套改革,我们还需在技术层面和某此细节上进一步完善。为此,本人提出两条重要建议: 第一,在新股申购环节,尽早尽快废除“市值配售”,允许场内外全体投资者实缴资金申购新股,资金冻结利息划归投资者保护基金。 第二,在新股上市头五个交易日不仅要取消涨跌幅限制,而且还应允许T+0回转交易,这样,有利于多空双边充分交易、充分博弈,更有利于新股二级市场价格均衡。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新股融资融券高成本、高风险“做空机制”的严重不足。 第三,等待时机成熟,我们再像港交所一样,全面取消A股涨跌幅限制,并全面恢复T+0回转交易机制。 没有交易或交易困难的市场,就是无效市场或低效市场。当每天多达数百只股票涨停或跌停时,这样的市场是无效市场或低效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