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欧洲资产管理机构东方汇理发布2020年半年报。在伴随半年报发布的媒体发布稿中,东方汇理CEO Yves Perrier 表示,2019年12月东方汇理与中银理财获批筹建合资理财公司。目前,合资公司的相关合约和商业合同都已经确定,包括首席执行官、首席投资官、首席运营官在内的高管成员也已经确定。此外,公司已完成了中国本地雇佣计划的50%,吸纳了很多本地人才,包括IT系统在内的基础设施也已经准备完毕。预计合资机构公司将于三季度末四季度初完成开业前的准备工作,在监管批准后可开业,预计2020年底前首批产品可推出。 Yves Perrier表示,中银理财和东方汇理最近几个月的合作之后,双方更加确信了中国理财市场的广阔前景。 2019年12月20日,中国银行全资理财子公司中银理财获批与欧洲最大资产管理公司东方汇理资管合作筹建中外合资理财公司,成为首家获批筹建的由境外资产管理机构控股的理财公司。批复函显示,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公司和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合资在上海市筹建汇华理财有限公司(暂定名),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公司出资比例为55%,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出资比例为45%。
本周,中国市场出现了几日的“股债双杀”的情况,上证综指本周三、周四总计下挫近2.5%,但债市也同步下挫。周五,A股小幅企稳,债市仍持续下挫。即便央行多日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但市场预计近阶段债市仍将以震荡为主。 施罗德投资管理(上海)债券基金经理单坤对记者称,虽然欧美疫情的发展不容乐观,但疫苗在第三季度的问世仍是高概率事件,这会进一步提升市场对于欧美经济复苏的预期,也会让市场降低对央行实行货币宽松的预期,对债券市场 形成压制。对于下半年的债市,单坤说,现阶段依然保持中性态度,会注重短久期、高票息信用债的配置机会,静待市场出现长端超调带来的交易机会。 近两周部分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小幅下行,但相较于6-7月的“破净”已大幅缓和。“经历了7月后的平静期,目前产品净值基本上回到了1以上,尽管债市近期看不到大机会,但拉长期限,信用债票息以及非标资产的稳定收益仍能够弥补短期净值的波动。”某大行理财投资经理对记者称。 债市短期难改震荡行情 8月17日,央行开展7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对本月两笔到期的总计5500亿的MLF进行一次性续做;18日央行开展1000亿元逆回购操作,当日有500亿元逆回购到期,因此实现净投放500亿元;20日央行开展了1600亿元逆回购操作,当日有1500亿元央行逆回购和5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到期。但即便如此,债市情绪仍然不高,20日10国债期货全线收跌,截至下午收盘,10年期主力合约跌0.32%,1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3%、报3.016%;21日收盘,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攀升0.43%报3.016%。 一些机构人士普遍对记者表示,之所以近期股债情绪受到抑制,从各自的原因来看,股市面临冲高回落风险,债市则面临利多因素淡化带来的反弹压力。其次,从共同的原因来看,流动性边际收紧预期是导致股债双杀的主要触发因素。 就债市本身而言,之所以对近日的流动性投放无动于衷,一位大行交易员对记者提及,无论是从资金利率还是债券利率看,都没超预期的意思。DR001下行了5BP(基点),DR007则上行了1BP。央行从4月底开始边际收紧市场流动性,以短期型的逆回购为主,代替了中长期型的MLF、TMLF和降准等工具。长期资金被大幅回笼,同时加上国债、地方债的发行,对配置债券的主力机构银行的超储消耗巨大。 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看,利多因素弱化后债市面临获利回吐的压力。 “今年到目前为止前4个月大涨后4个月大跌,收益率呈现标准的V型走势,近阶段债市短期仍以横盘为主,参与意义不大。”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告诉记者。 票息可弥补理财短期净值波动 记者也观察到,多家银行随时可申赎的净值型产品和部分定开类产品净值都出现小幅下滑。不过相比起6-7月债市去杠杆引发的波动,当前跌幅并不大。 根据普益数据显示,理财的整体数据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面向个人的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数量占比达77.61%,这类理财产品收益水平最高。 封闭式净值型产品年化收益环比下跌5BP, 开放式净值型产品年化收益环比下跌8BP, 不同起投门槛的产品收益率都呈不同幅度下行。 从银行类型来看,截至8月17日,观察期内国有行净值产品收益环比下降29BP; 股份行净值产品收益环比下降2BP; 城商行净值产品收益环比下降0BP; 农商行净值产品收益环比下降2BP。 根据面向的用户类型来看,面向个人的产品收益环比下降8BP; 面向机构的产品收益环比下降4BP; 面向个人与机构的产品收益环比上升1BP; 面向同业的产品收益环比下降2BP。 从不同期限和起投门槛的水来看,1-5万投资起点产品收益环比下降7BP; 5万投资起点产品收益环比上升0BP; 5-50万投资起点产品收益环比下降11BP; 50-100万投资起点产品收益环比下降1BP;100万以上投资起点产品收益环比下降0BP。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数据监测显示,7月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78%,环比下降2BP,创近44个月新低。据统计,上周(8月10日-8月16日),共有42家银行合计发行320款理财产品,较此前一周环比减少40.7%。 不过,理财产品的暂时波动无需过度担忧。此前跌破净值的理财产品多为新成立的产品,票息积累仍不足,导致债市波动下投资收益亏损。“其实在6-7月,冲击比较大的是当时放开的短期产品,赎回压力较大,而那些封闭式、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比较容易扛住市场的波动。”一家股份行资管部投资经理告诉记者。 随着年中债市去杠杆告一段落,当前位于3%左右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大约已是平衡位置,难上难下,因此市场人士也认为,当债市不处于牛市时,买入更长久期、吃票息的定开类产品更合时宜。
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半年报近日密集出炉。 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在权益市场试水更加大胆,新增发行混合类、权益类产品,布局权益市场。从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情况看,大多数产品以投资基金的方式配置权益资产。其中,多款银行理财产品持有的公募基金偏爱制造业板块个股。 交银理财二季度加仓腾讯控股 交银理财稳享固收增强2年封闭式1号(私银专享)半年报显示,其投资的前十大资产中包括腾讯控股、友邦保险、石药集团。 与一季度末相比,该产品持有的腾讯控股的资产规模增加50.4万元。同时,友邦保险、石药集团首次进入其前十大资产的明细表,持仓规模分别达到101.07万元和70.34万元。 除了直接投资普通股股票外,优先股仍是银行理财权益配置的重头戏。在交银理财、光大理财发行的多款理财产品中,对优先股的配置比例占权益资产配置的100%。 在优先股具体投向方面,交银理财配置的绝大部分为上市银行发行的优先股,尤其偏爱股息率较高的农行优先股。根据农业银行公告,在优先股票面股息率最新调整后,农行优1和农行优2的票面股息率分别为5.32%、4.84%,股息每年支付一次。 配置基金偏爱制造业 除了大部分配置债券型基金外,不少银行理财产品也配置了偏股型基金。从公募基金披露的二季报来看,配置的股票资产有相当比例集中于制造行业。 光大理财阳光橙优选配置理财半年报显示,81.54%的资产配置于公募资管产品。在其持仓靠前的公募基金中,仅有中欧新趋势A为混合类基金,从该基金披露的二季度持仓情况看,投资制造业股票占资产净值的63.82%,持仓最高的股票为中兴通讯。 此外,银行理财纷纷发行科创系列产品,通过公募基金参与科创板打新,挖掘科创企业上市红利。从Wind披露的基金科创板获配统计数据看,各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持仓基金获配新股情况并不一致,同时在固收“安全垫”比例方面也有区别。比如,阳光橙优选科创理财配置公募资管产品占总资产比例达到94.04%,而农银进取科技创新第4期基金的投资金额占比为51.83%。 随着市场风格转变,银行理财也在灵活调整资产配置。比如,光大理财阳光金2号,一季度持仓基金主要为300ETF、50ETF等指数基金,而二季度末显示,该产品持仓最高的基金产品调整为易方达创业板ETF。 多家银行理财增配权益资产 在上半年权益市场热潮下,不少银行理财加仓权益类资产,发行多款配置权益资产的理财产品。以浦发银行理财业务半年报告为例,上半年,该行新发行权益类产品两只,金额达4.22亿元,而期末存续的权益类产品金额仅为5.85亿元。 但也有部分银行权益类投资金额持续缩减。以广发银行为例,该行理财业务半年度报告显示,截至上半年末,理财产品权益投资金额从2019年上半年末的218.98亿元、占比7.92%,逐步降至2020年上半年末的153.08亿元、占比5.26%。 对于后市的权益市场走势,银行理财公司之间也存在分歧。 中信理财在产品7月运作报告中称,权益市场方面,展望后市,短期内市场仍处于高位调整的概率较大,在外资未见明显卖出、后续新发基金带来增量资金的情况下,市场有望在调整后继续走强。配置上不会盲目追高,会优选估值合理的细分领域。 光大理财在阳光橙优选配置理财二季度投资报告中称,对于有票息需求的配置资金,可能会选择有低估值保护、派息相对稳定的周期股。而随着权重周期股行情的演化,指数的快速上行会增强投资者信心,并引入更多的外部资金,有望形成周期、消费和科技等板块的轮动。除了资金驱动以外,经济基本面的复苏也将继续推升市场风险偏好。
8月22日,银保监会副主席祝树民表示,最近银保监会批复了建信理财和贝莱德、富登公司设立合资理财公司,后续还会有更多的国际知名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 这种外资和中资银行理财子公司合资的模式被称为“理财孙公司”。去年底,第一家理财孙公司汇华理财成立,其中东方汇理资管出资比例为55%,中银理财持股45%。 记者获悉,目前几家国有大行几乎都已物色了潜在合作方。今年6月,交银理财董事长涂宏曾公开表示,基于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总体部署,大行也在贯彻落实。目前交银理财已选了几家外资机构,希望在今年成立。 至此,外资已在中国资管市场多线布局,除了理财孙公司,其他形式包括,私募证券基金、合资或独资公募基金等,开拓中国资管市场吸引力巨大,但绝非坦途。 更多理财孙公司在路上 目前,宣布开业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总计16家,其中六大行的理财子公司全部就位,今年,几家公司已经或即将迎来开业一周年。 去年12月,银保监会批准东方汇理和中银理财在上海合资筹建首家外方控股的资管公司。各界好奇的是,中银理财已经是一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再入股一家由外资控股的资管公司意欲何为? 如今这一意图逐步明朗。祝树民称,“我们欢迎境外有经验的资产管理机构与中国的金融机构一道,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在股权、产品、管理和人才等方面开展合作,将国际上成熟的投资理念、经营策略、激励机制和风控体系运用到境内,提供差异化、个性化、专业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后续还会有更多的国际知名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 去年12月23日,东方汇理独家回复记者称,之所以选择中银理财,主要因为“合资公司将受益于中银理财和中国银行在财富管理市场的经验,以及其巨大的客户基础和品牌优势。东方汇理拥有多元化的产品和工具,也会将这些技能和操作经验用于开拓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我们的强项与中银理财的发展策略十分契合。” “合资公司计划在2020年四季度正式推出业务。”该机构表示,今年上半年,汇华理财完成了合资协议和商业合同;管理团队已经就位,包括首席执行官(CEO)、首席投资官(CIO)和首席运营官(COO);超过半数的本地招聘已经完成;完成了基础设施筹备(公司场地、IT平台等)。 发行何种产品? 对于理财孙公司将如何进行产品设计,市场报以极大关注。 据记者了解,除了中国银行理财子公司和公募基金推出的产品,外资控股的理财孙公司的差异化优势更多在于境外配置能力。多年来,境内的外资行财富管理部门大多代销由外资资管机构发行的中资美元债、境外股票产品。 事实上,当前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开始涉足境外资产配置,外资的加盟将提升这方面能力。 据记者了解,多数理财子公司都成立了跨境投资部,港股、海外债券等是配置重点。多位银行理财子公司投资经理对记者表示,在海外配置中,股票和债券为五五开。之所以南下资金势头猛烈,部分资金也是由银行理财资金贡献,例如,交银理财所发行产品中,港股占到了整体权益资产配置的近一半。 “我们通过互认基金来实现部分境外债券的配置。由于境外债券通过场外交易的占比较高,因此对于投资和运营管理也提出了较高要求。”上述投资经理称。 外资在华做多手准备 中国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市场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庞大的人口基数、相对更高的GDP增速是最大的潜能。然而,外资开拓中国市场之路并不好走,理财孙公司事实上也是外资多手准备、多线布局的战略体现。 贝莱德则是最佳的例子。2020年4月1日,证监会官网公示,贝莱德与路博迈已经提交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资格审批申请,为第一批递交申请的两家外资机构。富达国际也在5月递交了申请。当前,该申请已被证监会受理。 当前,贝莱德的独资控股公募基金实体仍在筹备中。此前,贝莱德在备案成为外商独资企业私募基金管理人(WFOE PFM)时发行了多只股票基金产品,如何让这些私募产品过渡到公募是待解的问题。 “又做公募基金,又做理财孙公司,这两者之间如何分工?”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要打开中国的市场渠道,做出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并不容易,中国本土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公募基金的激励机制也很完善。” 各界认为,理财孙公司可充分利用中资银行的资源、销售渠道等,这可为初来乍到的外资解决一定的初期落地问题,但销售渠道的构建非短期内可实现,就连不少国内银行系基金子公司都曾表示难以“借光”母行的产品代销渠道,任何模式都没有捷径。 “但凡入场的外资都要抱着投资未来十年的眼光和耐心,扎扎实实地做好投研和市场拓展,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并且尊重行业规律,外资在中国并无捷径。”路博迈投资管理(上海)CEO刘颂此前对记者表示。
8月19日,中信银行旗下理财子公司信银理财发布首支产品“固盈象添利宝半年开1号”。 这是信银理财在正式揭牌成立仅40天后的第一只上线产品。信银理财表示,“固盈象添利宝半年开1号”标志着信银理财与网商银行和天弘基金战略合作正式落地。 信银理财表示,自批准成立以来,该公司对内梳理业务流程和岗位职责展开多轮内外部系统联调测试,完成资管、TA、交易、风控等系统上线,并持续完善门户网站;对外与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外汇交易中心等机构密切沟通,做好产品发行资格申报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准入备案,完成与代销机构和托管机构相关协议的签署、相关账户的开立和产品销售上线准备,为产品顺利发行全面夯实基础。 下一步,信银理财将继续拓宽产品线,在原有基础上,实现12条产品线全布局,进一步打造风险特征鲜明、投资策略丰富、具有阶梯层次的80余个产品细类。同时,将延续蚂蚁集团和中信银行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网商银行、天弘基金在新零售、普惠金融、投资者教育、金融科技、移动互联等多个领域创新业务合作模式,通过客户画像、在线投教、智能服务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
8月18日,随着两家江苏系银行理财子公司(下称“理财子”)——苏银理财(母行为江苏银行)和南银理财(母行为南京银行)宣布获批开业,理财子数量至此已达16家。 根据记者近期对多家理财子负责人和投资经理的采访,除了依靠在固收方面的传统优势(通过非标增厚基础收益)以获得比货基更高的收益,理财子也不断拓展新领域,除了A股,也布局境外品种和衍生品,同时理财子也积极参与科创板,以及将参与未来注册制下创业板的打新。例如,成立已满一年的交银理财方面对记者表示,近期已开始涉足国债期货和股票期权、股指期货,同时也布局港股、中资美元债等;信银理财则对记者表示,目前12条基本产品线涵盖货币、纯债、固收+、多资产、权益灵活配置、资本市场、量化多策略、项目匹配、股权投资、指数挂钩、养老、外币及跨境产品。 从2018年资管新规的消息引发行业巨震,到银行理财艰难推进净值化转型,再到如今各大理财子陆续成立,早年的资金池路线难以为继,丰富策略、市场化转型、专业化服务已成核心,这也是为何已有40%的银行退出了这个市场,头部化、集中化的趋势还将进一步提升的原因。 截至7月31日的14家开业理财子,目前已增至16家。来源:普益 积极打新、权益占比仍难超5% 据记者了解,在理财子擅长的“固收+”产品中,“+”的部分目前更趋多元,一年来备受关注的A股配置则成了重点。 除了极少数发行过纯股产品的理财子,在“固收+”产品中混合小部分权益资产仍是主流。不过,目前权益类资产在整体产品中的规模占比低于5%,部分仅徘徊在2%-3%。即使在单一产品中,权益资产的占比超过5%的也不多。尽管各界对理财子资金布局股市充满期待,但短期内配置大幅提升的概率仍低。 A股部分主要以委外的方式交给公募基金专户管理,理财子也引入了控制波动率的对冲策略。一方面,多数机构仍认为A股向好趋势持续,此前债市巨震时,权益部分的确缓冲了组合的净值下滑;但另一方面,权益资产的波动向来更高,因此为了迎合理财客户“求稳”的偏好,权益部分通常会引入量化策略,运用股指期权、场内期权等衍生品,以完全对冲市场风险,获得绝对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理财子投资经理也表示会积极参与打新、增厚收益。“上交所要求市值日均要达到6000万才能参与打新,因此我们此前为了科创板打新也需要满足这一要求。目前,已经在筹备创业板打新。” 根据记者观察,这类增加了权益类资产的“固收+”产品,若封闭期达到1-3年(半年或1年定期开放),基本年化预期收益在4%-5%。而封闭期在90-180天的固收产品,则收益多在3.2%-3.6%。 港股成跨境配置核心 据记者了解,多数理财子都成立了跨境投资部,港股、海外债券等则是投资核心。截至8月19日收盘,南向资金今年以来累计净流入港股3700亿元,是北上资金(1283亿元)的近三倍。 多位投资经理对记者提及,在海外配置中,股票和债券为五五开。而之所以南下资金势头如此猛烈,部分资金也是由银行理财资金贡献,例如交银理财就表示,公司所发行产品中,港股占到了整体权益资产配置的近一半。 配置港股的一部分原因在于估值。截至8月18日,AH股溢价指数几乎再创新高,达137.21,仅较今年最高点8月10日的137.48略低,也已高于了今年3月下旬,当时在海外的刺激带动下,市场情绪回暖,南下资金大幅增配低估值的港股。 A/H溢价(右轴)和恒生指数走势(左轴)。来源:通联数据,整理 当然,估值低并非唯一原因。多家理财子投资经理表示,中概股到香港“二次上市”,使得投资者可以在香港买到以往无法接触的新经济龙头,除了去年上市的阿里巴巴,今年6月以来,网易、京东等都已回归。同时,如去年初次在香港上市的美团点评、小米等新经济龙头也是吸引南下资金的主力。此外,港股还有一些A股没有的标的,例如物业管理行业等。同时,相比起内地银行股,香港的本地银行股派息率更高,这也是为何南向资金相比起北向资金更常配置银行股的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恒生指数公司8月14日公布了其定期指数的调整结果,涵盖如恒生和国企指数,阿里、小米、美团等分获纳入,此次也是同股不同权和二次上市公司首次被纳入成分股选择范围,新经济比重大幅增加,提升港股长期吸引力。 亚洲美元债、黄金为新成员 在境外配置中,另外50%的债券配置则以亚洲美元债为主,其中中资美元债又是主力。 “我们通过互认基金来实现部分境外债券的配置,比起用QDII实现资金出境,这种方式利用政策红利、时效性更高。由于境外债券通过场外交易(即OTC)的占比较高,因此对于投资和运营管理也提出了较高要求。”交银理财方面对记者表示。 今年4月,中资美元债出现了一波配置黄金窗口期。由于今年3月全球疫情开始爆发,再加上国际油价暴跌,触发市场一度出现信心崩溃及流动性危机,中资美元债“腰斩”,一级市场发行几乎冰封。在市场恐慌情绪的主导下,部分企业债券的基本面即使没有恶化,但仍遭到投资者大幅抛售,导致这些债券的收益率较平日高出数百点。这时不乏机构买入了一些估值吸引的企业债。 随着全球主要央行推出大规模的货币宽松政策,亚洲债券市场的走势迅速回稳。 相较于境内的同类型债券,中资美元债收益率往往高出不少。同时,风险也较为可控,原因在于,中国企业出口到美国的收入,仅占整体企业债市场收入的约2%至3%。中国企业债券发债主体,以政府机构、银行业及房地产为主,三者的占比超过整体市场的3/4。 其中,由中国政府背书的准政府机构,违约风险较低;在银行业方面,大型银行的资本比率充足,整体信贷市场状况颇为健康;至于内地房地产企业的收入,主要是由内需带动,与全球经济的相关性不高,对于政治形势的敏感度也较低,因此整体违约率偏低。 除了中资美元债,根据理财子的“固收+”产品的协议,部分也涵盖了黄金,其无疑是今年增厚收益的主力。根据记者了解,国内的黄金ETF是主要的配置品种。黄金现货此前达到2075美元/盎司的高点,上周突然大幅跳水至1860美元,随后又用一周时间快速反弹回2000美元,波动率对黄金这种波动率高的品种而言也非常罕见。但各界认为,在美元和美债收益率完成短期修复后,黄金可能又会显现机会。
首批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权益产品即将迎来开放日。从这些权益产品的净值来看,银行系资金更加看重安全性与收益的平衡,产品表现低于业绩基准。而具有银行传统优势、采用股债等混合模式的理财产品往往能取得不错的业绩表现。同时,面对近期市场波动,银行理财资金在加码配置股市之时,也更多考虑用丰富手段对冲市场风险。 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主打权益配置的主要是光大理财的“阳光红”系列产品,分别是阳光红卫生安全主题精选和阳光红300红利增强。这两只产品在下周都将迎来产品开放日。 阳光红卫生安全主题精选成立于5月26日,其业绩平均基准为:中证800指数收益率×8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15%+活期存款利率×5%,首次开放日为8月26日,之后每一个交易所工作日为本产品开放日。从该基金净值表现看,低于与中证800指数相匹配的收益。成立以来,该产品累计净值在1.0268元,收益率三个月来不足3%,而同期中证800指数涨幅22%。 阳光红300红利增强的业绩比较基准为:上证红利指数收益率×90%+中证国债指数收益率×10%。该产品7月24日成立,8月17日产品累计净值为1.0176元,近一个月涨幅不足2%。首次开放日为8月25日。 “从表现看,这两款产品更像是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更加注重绝对收益。”一位机构人士表示。 而通过混合债券和股权以及其他产品,银行资金可以实现不错的收益,也有利于发挥银行传统优势。 多家银行推出了打新科创板的理财产品,从披露最为翔实的光大阳光橙优选科创产品看,表现稳健,最近一年实现了近14%的收益。 该产品负责人认为,科创板和创业板新股依然是市场稀缺资源,参与打新能让偏债的混合产品增厚收益。 股债“混搭风”是银行理财主基调,无论是交银理财的“博享系列”还是平安银行的“卓越成长系列”,都是通过在纯债基础上,搭配不同资产实现稳定收益,比如遵循“固收+权益”的组合投资思路。 在业内人士看来,无论从产品表现还是客户分层的特殊性考虑,银行系资金布局股市都较为小心谨慎,必须有效控制市场波动。 “客户分层决定了银行理财目前以绝对收益为核心,入市必须有足够的风控手段。今年5月债市短暂回调时就曾经引发一些投资者不安。如今我们也已经做好应对市场波动的准备。”一家国有大行银行理财部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对于银行而言,投资者教育是个漫长过程,客户属性决定了面对大盘高位震荡,银行理财应尽量控制回撤幅度。 这也代表了银行理财资金追逐安全稳健收益的一贯态度。交银理财相关负责人表示,考虑到近期股市回撤的可能性,交银理财正在加大衍生产品策略的开发,以期获取稳定收益,也更好应对市场预期波动。其中,采用较多的是期权对冲策略。此前在应对债市下跌时,交银理财还启用了国债期货进行风险对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