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募机构激辩A股风格转换 在大金融等权重蓝筹板块再度崛起、上证50指数近期显著跑赢创业板指的背景下,市场风格是否向低估值权重方向转换,再度成为不少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话题。综合多家公募与私募机构本周的最新观点来看,目前市场对于该话题的研判尚存在较大分歧。 QFII二季度频增持 外资看好A股后市 从已披露的数据看,QFII二季度增持个股的数量占其持仓总数的比例超过七成,增持个股的平均涨幅达30.07%。展望后市,外资机构对A股仍然较为乐观,看好低估值的价值股和业绩确定性强、估值合理的成长股。 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加速退场 记者近日走访多家银行网点发现,部分银行已停售保本型理财产品,继续销售保本型理财产品的银行,其在售的产品期限也非常短,多数在3个月,且额度较小。分析人士称,资管新规过渡期将延长至2021年底,银行净值化转型的步伐在提速。投资者对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接受度也在逐渐上升。 仿真测试已完成18个场景 精选层混合做市交易不远了 日前,全国股转公司下发《关于开展混合交易业务和信息发布优化仿真测试的通知》(简称《通知》),定于8月17日至8月28日开展第一轮仿真测试。分析人士表示,精选层引入混合做市交易制度,相当于引入新的交易参与者,增加了交易机会。 上海证券报 各地稳产保供成绩亮眼 全国生猪产能恢复现拐点 农业农村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4.8%,连续6个月增长,同比增长13.1%。这是自2018年4月份以来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也是继6月份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长后,生猪产能恢复的又一个重要拐点。 市场化发行定价 激发创业板投融资活力 建立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市场化询价、定价、配售机制,是全面提升创业板新股发行市场化水平的关键,也是此次创业板注册制发行承销改革的一大看点。为促进新股发行合理定价,本次创业板改革将网下初始发行比例调高10%,并提升回拨后网下投资者配售比例,提高中长期资金优先配售比例,增强专业机构投资者参与的有效性。 银行收紧二次房抵贷 贷款流向仍是监管严查重点 二次房抵贷,是指未结清按揭贷款的住房抵押贷款。这项业务因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房地产市场等问题,成为近年来监管部门重点整治的对象,一度被很多银行叫停,但在去年有不少银行重启这一业务。据记者了解,虽然监管部门并未叫停上述业务,但因风险考量,银行开办这项业务“时松时紧”。无论是二次房抵贷,还是房抵贷(已结清贷款的住房抵押贷),今年其资金流向仍是监管严查重点。 金融精准扶贫覆盖面持续扩大 更多支持政策“拍马赶到” 上海证券报记者昨日获悉,银保监会近日内部通报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金融精准扶贫覆盖面持续扩大,效果逐渐显现。下一步,监管部门还将出台更多政策支持精准扶贫。 证券时报 深圳:金融与实体经济齐头并进 打造全球金融科技中心 一直以来,深圳优质的营商环境、宽容的创业氛围,给众多民营企业生根、发芽提供了丰沃的土壤。与此同时,深圳金融业的持续发展,也给实体企业的成长、壮大提供了充足的养分。目前,深圳已经成为北京、上海之外的全国第三大金融中心,2020年上半年深圳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6%。 最高法十举措护航创业板注册制改革 为保障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顺利推进,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作用,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于8月18日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从增强为本次改革提供司法保障的自觉性、依法保障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顺利推进、依法提高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成本、依法有效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等方面提出了十条举措。 技术与品牌成“清障”关键 新能源汽车市场化亟需提高 聚焦到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受补贴政策退坡的影响,整个市场的增速放缓,行业进入洗牌加速期,一些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渐次被淘汰出局。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进程,成为了整个行业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 助力双循环贸易金融大有可为 中国经济正在形成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金融体系和业务结构也将逐渐重构。市场普遍认为,随着经济新格局的构建,以资本市场为主体的直接融资将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占比逐渐提升。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比重从32%提高到36%,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这个势头能继续保持下去,要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直接融资来支持企业。 证券日报 花“数字人民币” 你准备好了吗 8月14日,商务部正式发布《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其中提到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文中提到,试点先由深圳、成都、苏州、雄安新区等地及未来冬奥场景相关部门协助推进,后续视情扩大到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28个地区。稍早还有媒体报道,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内测数字人民币电子钱包(DC/EP)。这一系列消息正好呼应了央行8月3日在2020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上的精神,即今年下半年将积极稳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试点。 券商探索财富管理转型之路 60多家券商打造专属“818理财节” 两类主推产品最高年化率达8.18% 记者在查阅逾百家券商官微后发现,目前至少已有60家券商举办了2020年券商理财节,与前两届相比,增加了不少券商新面孔。今年的“818理财节”,除了玩法更加多元化外,收益凭证、质押式报价回购更是成为本届理财节各家券商主推的“明星产品”。还有不少金融机构尝试了直播形式,让研究所所长、明星分析师等专业人士与投资者“面对面”交流。“818理财节”已成为券商探索财富管理转型之路的具体体现。 两融余额1.47万亿元创5年新高 北上资金和融资客同抢13只股票 8月17日,各路资金纷纷涌入A股市场,市场投资热情高涨,三大股指全线飘红。截至当日收盘,沪深两市融资余额达14742.92亿元,较前一交易日骤增183.96亿元,一举刷新2015年7月7日以来的5年新高。 机构持科创板股票仓位曝光 信息技术板块成“香饽饽” 随着部分科创板企业2020年半年报陆续披露,机构的持股仓位也逐渐浮出水面。金融终端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18日,共有53家科创板企业交出“期中答卷”,除私募基金外,机构投资者共持股53家企业中的37家,合计持股数量约3.86亿股。 人民日报 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市场漫步)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记者今日获悉,恒生银行附属资产管理公司——恒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恒生投资管理)近日与中国平安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合作发行首只联合品牌基金——恒生平安亚洲收益基金。本次合作标志着恒生银行及其附属公司正通过新型合作模式,迎接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所带来的机遇。 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居民个人跨境投资便利化,中国人民银行、香港金融管理局、澳门金融管理局决定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并于今年6月29日发布联合公告。自公告发出后,恒生银行积极加快丰富并扩大其跨境银行服务的范围及多元选择,以便为大湾区客户提供银行及财富管理服务。今年初,恒生已推出跨境查帐转帐功能,为持有恒生银行内地及香港同名账户的客户提供安全、快速、便捷的跨境金融服务体验。 恒生银行执行董事兼财富管理及个人银行业务主管关颖娴表示:“凭借恒生在财富管理上的良好表现,以及全面的服务和产品组合选择,恒生将会积极参与跨境理财通业务,立足银行品牌,携手信誉良好的合作伙伴,恒生已作好准备,在跨境理财通全面启动时让客户受惠于新的投资及财富管理机会。”
8月18日,南京银行公告称,江苏银保监局近日批准该行全资子公司——南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南银理财)开业。 根据批复,南银理财注册资本为20亿元人民币,注册地为南京市,主要从事面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公开发行理财产品、面向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理财产品、理财顾问和咨询服务等相关业务。
8月18日,记者从江苏银行获悉,该行当日收到《中国银保监会江苏监管局关于苏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开业的批复》,苏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苏银理财)开业申请正式获批。 根据批复,苏银理财注册资本为20亿元人民币,注册地为江苏省南京市,经营范围包括发行公募理财产品、发行私募理财产品、理财顾问和咨询等资产管理相关业务。江苏银行表示,成立苏银理财是江苏银行落实银行理财转型要求,顺应理财业务规范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趋势,提升理财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 立足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近年来江苏银行理财业务实现了快速稳健增长。截至2020年8月15日,该行管理理财产品余额3827亿元,其中非保本理财管理规模3520亿元。
8月18日,南京银行、江苏银行分别发布公告,旗下理财子公司南银理财、苏银理财获批开业,注册资本均为20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涵盖发行公募理财产品、发行私募理财产品、理财顾问和咨询等相关业务。 至此,获批开业的银行系理财子公司已经扩容至16家,其中14家已开业运营。 江苏银行披露称,截至2020年8月15日,该行管理理财产品余额3827亿元,其中非保本理财管理规模3520亿元。南京银行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末,该行理财产品总规模逾2800亿元,其中净值型理财产品余额1412.4亿元,净值型理财保有量新增620.34亿元。 2018年12月,银保监会发布实施了《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启动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子公司制改革,并按照“成熟一家、批准一家”原则,有序批设银行理财公司。 自去年首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获准开业至今已一年有余,银行理财子公司的队伍正不断增大。自2019年6月起,已经有14家银行系理财子公司相继正式开业,其中包括国有大行的理财子公司:建信理财、工银理财、交银理财;股份行的理财子公司:光大理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信银理财;以及宁银理财、杭银理财、徽银理财、渝农商理财等地方银行系理财子公司。 由于2018年实施的资管新规重塑了资管业的生态,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转型发展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江苏银行在公告中表示,成立苏银理财是江苏银行落实银行理财转型要求,顺应理财业务规范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趋势,提升理财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 由于投研能力等历史原因,目前银行系理财子公司发行的权益类理财产品数量少、规模小,而银行系理财资金加大配置权益投资的趋势,一直受到市场关注。在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下,银行理财资金进入权益投资的路径已得到明确。监管部门也在鼓励银行理财公司培育专业投研能力,加大权益类理财产品发行力度,为资本市场引入更多长期合规资金。
8月18日,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同日公告了理财子公司获准开业,成为江苏省内首批获准开业的理财子公司。将这两家包含在内,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6家理财子公司获准开业。 江苏银行公告显示,该行近日收到《中国银保监会江苏监管局关于苏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开业的批复》(苏银保监复〔2020〕340号),江苏银保监局已批准公司全资公司苏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苏银理财”)开业。 根据批复,苏银理财注册资本为20亿元人民币,注册地为江苏省南京市,主要从事面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公开发行理财产品、面向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理财产品、理财顾问和咨询服务等相关业务。 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8月15日,江苏银行管理理财产品余额3827亿元,其中管理非保本理财规模3520亿元,位居城商行前列。 近日,江苏银行刚刚发布了年中业绩报告,是A股36家上市银行中首份年中成绩单。根据半年报,截至6月末,该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3667亿元,净值型产品占比60%,个人客户占比91.05%。 另在经营业绩方面,该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50.57亿元,同比增长14.3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46亿元,同比增长3.49%。在上半年银行业累计净利润增速罕见下滑的情况下,尽管江苏银行营收、净利润实现双增长,但增速已有所放缓。 资产质量方面,江苏银行通过催收、转让、核销等方式,加大了不良资产清降力度,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大幅增加。数据显示,报告期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37%,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46.82%,较年初提升14.03个百分点。 与江苏银行同日发布公告的还有南京银行,据悉,南京银行全资理财子公司名为“南银理财”,注册资本同样为20亿元,注册地为江苏省南京市。 根据南京银行2019年年报,截至去年末,该行公司理财产品总规模为2814.19亿元,其中净值类理财产品余额为1412.4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23.64亿元,占南京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比例为52.70%,较2018年末提升了22个百分点 。 加上最新获准开业的苏银理财、南银理财,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6家理财子公司获准开业,分别为6家国有大行、4家股份行和5家城商行和1家农商行的理财子公司,另外获准筹建的有6家。根据获批情况看,预计下阶段新开业的理财子公司将主要集中在股份行和头部城商行。
近日,各大主流媒体传出重磅消息,包商银行因为严重资不抵债,将被提请破产申请,它将成为建国以来,继海南发展(行情002163,诊股)银行、河北肃宁尚村农信社之后,第三家破产的银行。资料显示,包商银行成立于1998年12月,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包商银行共有18家分行、291个营业网点(含社区、小微支行),机构遍布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 其实,早在去年5月,由于包商银行的不良率越过监管红线。央行就发布公告,由央行、银保监会依法联合对包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实施接管,接管期限一年,自2019年5月24日至2020年5月23日。对包商银行接管期间,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托管包商银行业务,接管后,包商银行正常经营,客户业务照常办理,依法保障银行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在接管一年之后,包商银行的风险处置工作已经收尾,根据接管组清产核资结果,包商银行将被提起破产申请。 事实上,导致包商银行申请破产主要还是经营状况出现问题: 一方面,包商银行迟迟都不披露2017年·和201年的年报。外界估计是,在经营方面出现巨损,资不抵债。 另一方面,2017年,包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经高达3.25%,远远高于同期全国城商行不良率1.5%的平均水平,银行风险抵御能力严重下降。肆意放贷,遇到经济下行的情况,不良贷率上升且持续恶化。 面对包商银行提出破产申请,现在大家都关心的是储户的钱是否全额兑付了呢? 资料显示,2019年5月24日接管当日,包商银行拥有客户约473.16 万户。 其中,个人客户466.77 万户;企业及同业机构客户6.36 万户,根据接管组核算,包商银行存在巨额资不抵债缺口, 如果没有存款保险制度,一般债权人的受偿率要低于60%。 但在包商银行破产案件中,央行和银保监会最大限度保障了客户的合法权益,对个人存款和绝大多数机构债权予以全额兑付。同时,为了逐步打破刚性兑付,对大型机构的债权提供平均90%的保障。哪怕购买了包商银行的股权的大额金融机构,赔付比例也能达到90%。所以,普通投资者对此较为安心。 此外,对于购买包商银行的理财产品,究竟是否打破刚兑呢?银行理财产品通常分成二类: 一类是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如保险、信托、基金等),还有一类是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先说,银行代销的业务,只要委托银行代销的金融机构在,即使银行倒闭,也不会影响投资人的资金安全。投资人也可以拿着之前的理财产品合同,去找第三方金融机构赎回理财产品。理论上讲,投资者的本金和收益安全都是有保障的。 还有就是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此类产品存在本金亏损的风险。在当前严厉的监管形势之下,保本型理财产品正在退出市场,非保本理财产品就是提倡投资人风险自担,如果银行出现破产倒闭的情况,投资人的理财资金是否安全,具体要看这个理财产品运行的情况,如果理财产品本身是存在亏损的,银行就不会出钱给你刚性兑付了。而如果银行破产,你的理财产品赚钱了,那本金和利息是有保障的。 通过包商银行这个案例,民众在今后的投资理财过程中,也要考虑银行破产的风险。尽可能的把资金放在大型国有银行或上市银行,这样银行破产的概率并不高,这也是对投资者多一层安全保障。